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一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細讀後你會發現“核心素養”實則是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整體要求,甚至還有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範疇。每一個自然人都會是學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的過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國,這份“核心素養”都離不開我們。

傳統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語言能力、數學素養、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能力。現代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國際視野、信息素養、創新與創造力、社會參與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

核心素養成為教改的支點,未來學校的六大變化究竟有哪些?歸納起來有6大方面

1、育人導向發生變化: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突出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

2、課堂教學發生變化: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強調課程整體育人功能和價值。

3、實踐活動發生變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及其包含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實踐育人的價值。

4、課業負擔發生變化:學生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5、課程發生變化: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提供滿足孩子現實生活、未來發展的課程,特別關注核心價值觀、生涯指導、金融理財素養,突出學生是現實生活中“完整的人”。

6、課程適應發生變化: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進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課程的時代性、開放性和靈活性。

雖然對《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只有淺淺的理解,但作為一個教師看到這些發展方向內心還是期待的,這應該就是每個老師對自己學生的期許,那麼作為一個老師也要以一個全新的標準要求自己,先改變自己,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帶給學生髮展。如果希望自己的學生有正氣、有志氣、有勇氣、有骨氣、有底氣、有靈氣、有才氣、有人氣,那麼就先塑造自己吧。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客觀知識)的基礎上,能主動(或者教師通過引導)發現一些學科知識的缺陷,並試圖彌補,從而主動構建並形成自己的主觀知識體系。自身知識結構體系的逐步完善,有助於學生形成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的創造力。

學生的知識體系應處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把一天、一週、一月、一學期乃至一年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分析,寫出自己的感悟與新的發現,並反省自己的學習困難與不足,進而尋求突破之道。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寫出的感想感悟會有綜合性甚至是創造性的發現,學習一般或者基礎薄弱的學生會寫出符合自身知識基礎和認知基礎的歸納總結,這也會促進學生的進步。無論學生寫得如何、總結得如何,其感悟都是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的總結和提高。

教師要通過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髮展反思的能力與批判性思維。學生的感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正誤、高低之別。因為每一名學生的隨想感悟都是在自身的知識體系和認知體系上的總結、內化遷移以及認知體系的重新構建。對於學生的思考與創新,老師要本着兩個原則進行評價:一是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和知識的科學性)的鼓勵性原則;二是延遲評判的原則,讓學生有一個反省、自我認識的過程。當然,學生的隨想感悟涉及了各門學科,內容十分龐雜,老師們不可能全部精通。我們不妨創設學生隨想論壇,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採用兵教兵的方式,讓學生在交流討論、相互借鑑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自己的正確評判,並學到新的知識、思維方法,進而產生新的想法。

在我國現今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體系中,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自然科學教學方面,習題做得太多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講得太少了。在人文科學教學方面,讓學生死記硬背得太多了,設置的條條框框太多了,而學生欣賞領悟得太少了,自由和自主創作的空間太狹窄了。在工程技術學科中,有關科技製作、創造發明方法和意識的培養方面,我們為學生創設的時間、空間太少了,更缺乏相應的氛圍,許多學生因為不瞭解而與一些有利於終身發展的東西失之交臂。諸此種種,都不利於核心素養的落地,都需要儘快改進。

正如馬克思所説,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也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創新與創造不應僅僅指向新學説、新發明、新發現、新技術以及文學藝術創作等高級創造,對於學生來説,其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客觀基礎就是其自身原有的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體系,只要是相對於個人的認識和知識上的突破,就是初級創造力的開始。

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 篇三

韓承香

種子之所以發芽,是因為有陽光普照的温暖,春風化雨的滋潤,泥土的安全呵護……

小樹苗之所以成為參天大樹,不僅僅是陽光雨露的恩澤,更有風吹雨打的考驗,嚴寒酷暑的抗衡,甚至蟲災的呻吟重生……

我們的孩子啊!中國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正在父母的呵護、老師的教導、社會的磨練中成長、經歷。

該怎樣培養這些生命力旺盛的種子?該怎樣塑造未來的參天大樹?這是中國教育的大事,關於中國學生未來會成為怎樣的人,正是中國教育急需要定位的問題。

千錘萬鑿出深山!千呼萬喚始出來!

欣喜!

2016年9月,《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新鮮出爐了!這也是一個讓中國人永遠難忘的日子!

仔細研讀這樣的表格:

您會清晰地認識到一個核心,三個方面,六大素養。

毋庸置疑,中國曆時三年研製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關乎到中國未來的發展!這些正在成長的孩子們,他們將會負責未來中國的發展,只有他們的發展定位是準確的,國家、民族才會有前景。

學貴有思!在理解《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我有深切的感悟:一切的要求,都是為了學生將來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泱泱中華大國,也定然要在他們的建設下更加繁榮昌盛!

結合多年來"國小思想品德"學科教學談談自己的感悟:

我認為,我們的學生文化課並不缺失,課內課外的教學已經狠狠抓緊了孩子們的時間!從目前學校教育和課外輔導機構的雨後春筍可以感受到。

我認為,我們的學生最缺失的是德育教育課程——獨立、動手、思變、勇敢!

一、獨立

現象分析:從當前的博士生畢業後生活不能自理可以推算,最初的教育開始,我們培養人才的教育模式裏,課內課程就沒有把獨立能力的培養作為社會人才教育的重點納入進來。雛鷹之所以能夠飛翔,得益於老鷹近似殘忍的飛翔訓練,小動物之所以獨立捕食,得益於動物世界弱肉強食的生存規則。然而,我們的孩子們呢?很多年輕人依然啃老,很多老人們依然是兒女們的奴隸!這樣的現象不是人類的進化,是一種讓人憂患的倒退現象。長此以往,未來的國家交付於這樣的年輕人,我們放心嗎?

那些少男少女,動不動就離家出走,那些高等學校的大學生,很輕易的就跳樓自殺,那些工作後的年輕一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些畸形的人羣,缺少的就是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獨立的精神。因此,結合核心素養提出的培養全面發展的未來人才這一目標,從小培養孩子們獨立精神,應該是我們強烈的呼聲!

對策建議:

1、教育工作者要有從小培養孩子們獨立性的意識;

2、瞭解孩子成長的規律,有意識創設情境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

3、爭取家校聯合,同心協力幫助孩子們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國小生,應該有獨立上學放學能力,獨立完成作業習慣,獨立穿衣吃飯……

二、動手

現象分析:動手能力的優劣,我們可以從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臨終一問深思:中國缺少的是創新人才!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是錢學森生前的疑問,也是錢老的臨終遺言,非常沉重,卻不容我們迴避。於是便出現了11位教授聯名發表了給新任教育部部長及全國教育界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

"錢學森之問"成為教育界有識之士關注的焦點,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需要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共同破解。學校教育要開闢教育園地,讓動手實踐成為日常必修之課。記得以前的《勞動》課程,編寫了孩子們學習洗衣、燒菜、種樹等動手實踐的課程。如今,這些培養孩子們動手能力的社會實踐課成了紙上談兵。有的學校乾脆連大掃除的動手活動都讓家長或者僱工包辦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越來越差,其從勞動中體會,勞動中發現的驚喜消失殆盡。我們知道,大學裏才有真正的實驗室研究,國小的實驗室很多時候成為了擺設,中學的生物物理化學考試學科的實驗也是突擊訓練,讓孩子們在動手試驗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的教育雲淡風輕,這怎能培養出創新的學子人才?

對策建議:

1、重視技能課程的教育。各校各班,直至各位老師、家長、學生,要達成共識,動手能力的培養是應該從小開始。學校的實踐性活動,要積極參加。

2、開闢實踐活動的教育基地。鑑於學校教學場地有限,在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教育資源開闢教育實踐基地外,可以聯繫社會上的公共資源,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也可以利用家長資源,引進課堂(例如:方家寧老師科學課上邀請了高中化學老師鬍子鑫媽媽開講"雨水對於石塊的侵蝕"實驗,四兩撥千斤地讓學生懂得了"鹽酸與碳酸鈣的反應"導致的後果。)

3、完善動手實踐課程的檢查考核體系。這得依靠教育管理部門着力落實。

4、開展多樣化的創新展示活動。各級主管部門,不要把檢查工作當做自己的尚方寶劍,要開展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樂意創新的學生有展示的平台,展示的空間,從而也達到培訓的目的。

三、思變

現象分析: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多少孩子意識到:我衣食無憂的生活世界會不會發生突變?變化了的世界將會怎樣?其實,變化的世界才是精彩的世界!當一個人真正成長的時候,對於千變萬化的世界會有接納感,會清醒地意識到,我如何適應這樣的生活。請看:很多中國家庭,年輕夫妻能同甘共苦一起走過來了,等到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卻缺失了,家庭解體了,違背道德的行為層出不窮。官職榮升以後,不能把握自己的社會道德底線了,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就是:有苦可以同當,有福不能同享!這是缺少了"思變"思維的教育。

對策建議:

1、加強挫折教育。從小開始,孩子們就要接受挫折教育。我們不能讓曾經報道的讓國人難過的事情再度發生,日本的孩子有抗挫能力,中國的孩子一樣抗挫感強。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譬如學習上,那些智力超常的。,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不能讓他們有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要讓他們適當地經歷挫折,讓他們意識到,人的一生當中,世界會變化的,學習第一的自己不是永恆不變的第一。這實際上也是心理健康的必修課。有時候,"苦難和挫折是一輩子的財富"

四、勇敢

現象分析:看到社會上的偷竊扒拿,那種路見不平一聲吼的現象越來越少了!成人的世界已經非常膽小了……孩子們呢?有些孩子膽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孩子置於"保護殺下,剝奪了孩子鍛鍊勇敢品質的機會,長此以往就造成孩子膽小怕事的個性。我們一直驕傲地自詡中華民族勤勞勇敢!這一勇敢品質,也是人成長中必不可少的。看到大學生被騙不敢吭聲,看到校園欺凌默默地忍受,看到街頭的混蛋行為無人組織阻止……我們不能只是一聲歎息了,我們的教育要補上一課,教會孩子們勇敢!

對策建議:

1、開展勇敢教育主題活動。從小讓孩子意識到勇敢是美德。如果孩子不敢參加活動,我們要了解他怕什麼,為什麼怕。在瞭解的基礎上,有意識鍛鍊,讓孩子體會到,勇敢首先是心理活動的調試。其次才是行為的嘗試,挑戰。要針對性地讓孩子們體會到做個勇敢者是快樂的,是自豪的。

2、宣傳勇敢者事蹟。做個勇敢的人是值得人敬仰的。

"人"!讓我們看看人的兩筆是怎樣寫就的。"若不撇開終是苦,各能捺住即成名!"這一撇一捺的人生之路,從最初的起筆開始,我們就應該意識到人生的走向。在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思考中,我們作為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真正的學習不僅僅是課本知識,讓我們的孩子通過學習成長成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的教育任務任重道遠!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四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再也不是僅僅傳授知識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全面發展着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後的喜悦。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五

隨着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容忽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現階段熱議的話題。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深化英語課程改革的重大之舉,正確的培養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有助於促進心智品格的發展。我們英語教師應針對教學目的合理調整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認知能力,更要側重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讓學生在敏鋭的語言感知中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氛圍,為之後的系統性學習提供支持。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啟蒙英語學習和夯實英語基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指在一定環境下,通過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以及表現出態度;思維品質,指個人的思想特徵、思維方式,反映出其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學習能力,指學生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適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能力。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學習能力則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始終,為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時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學習能力提高,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

一、用興趣作為引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國小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的時候,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可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和文學中的靈魂有一個直接的碰撞,這樣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

二、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國小階段是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養成期,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在這一時期,國小生多會以教師的行為方式為模板進行模仿,養成自身的學習方式,因此,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典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學習核心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學生。再者,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創立差異性的教學環境,與學生融為一體,在課堂中將學生帶入到為教學所營造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英語學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奧妙,最大化地引領學生利用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適當增加課外閲讀,助推學生核心素養養成

國小課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用書,雖然可以滿足教學進度,但遠遠難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由於課本內容的限制,有些文章並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對學生的理解而言,是較大的阻礙,不利於對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鍛鍊。因此,要想做好課堂英語教學,有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閲讀量。教師可每週抽幾節課組織學生去閲覽室或者圖書館上閲讀課,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電影或情景劇等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圖像比文字更加直觀,表達的內容更多,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處。英語對孩子們來説,畢竟是第二語言,從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辭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學中加入課外閲讀環節,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傳達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是影響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

四、在政策方面確立核心素養的階段性要求

國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停留於口號與文件,要具體的開展實行,落實到位。英語教師要認真解讀政策文件,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嘗試將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同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和語言技能目標一樣,設定一些階段性的具體要求,使思維品質的發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讓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以便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

五、藉助學科整合,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教師要整合學科知識,列舉一些正確行為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錯誤行為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判斷自己言行的對錯,讓學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另外,教師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網絡,向學生傳授核心素養的內容。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圍繞英語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必定會成為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我們國小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緊緊圍繞語言表達技能,緊扣英語交際性特徵,讓學生在會聽、敢説、能讀、可寫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感知,在實踐運用中提升學科綜合素養;教學過程中,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並懂得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為之後的成長成才鋪設道路。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六

20xx年2月8日上午,馬校長為我們解讀了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後我感受頗多。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文化基礎),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自主發展),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社會參與)。

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人文底藴);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於探索(科學精神);樂學善學、勤於反思和信息意識(學會學習);珍愛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和國際理解(社會擔當);勞動意識、問題解決和技術應用(實踐創新)。

由3個大方面逐步細化為6個基本點,再進一步細化為18個基本點。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基本內涵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藴。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

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係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主要表現

那麼,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具體包括哪些要點呢?小編也很好奇。仔細一看,原來六大素養還具體細化為人文積澱、國家認同、批判質疑等18個要點,各要點也確定了重點關注的內涵。

文化基礎——人文底藴

1、人文積澱

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藴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

2、人文情懷

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展和幸福等。

3、審美情趣

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昇華美等。

文化基礎——科學精神

1、理性思維

重點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實和證據,有實證意識和嚴謹的求知態度;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2、批判質疑

重點是:具有問題意識;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

3、勇於探究

重點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難,有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膽嘗試,積極尋求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等。

自主發展——學會學習

1、樂學善學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

2、勤於反思

重點是:具有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審視的意識和習慣,善於總結經驗;能夠根據不同情境和自身實際,選擇或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識

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鑑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絡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

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1、珍愛生命

重點是: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點是: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點是: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依據自身個性和潛質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具有達成目標的持續行動力等。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1、社會責任

重點是:自尊自律,文明禮貌,誠信友善,寬和待人;孝親敬長,有感恩之心;熱心公益和志願服務,敬業奉獻,具有團隊意識和互助精神;能主動作為,履職盡責,對自我和他人負責;能明辨是非,具有規則與法治意識,積極履行公民義務,理性行使公民權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熱愛並尊重自然,具有綠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及行動等。

2、國家認同

重點是:具有國家意識,瞭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能自覺捍衞國家主權、尊嚴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華民族的優秀文明成果,能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瞭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光榮傳統,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理解、接受並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的信念和行動。

3、國際理解

重點是:具有全球意識和開放的心態,瞭解人類文明進程和世界發展動態;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積極參與跨文化交流;關注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與價值等。

社會參與——實踐創新

1、勞動意識

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創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

2、問題解決

重點是: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有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能依據特定情境和具體條件,選擇制訂合理的解決方案;具有在複雜環境中行動的能力等。

3、技術運用

重點是: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繫,具有學習掌握技術的興趣和意願;具有工程思維,能將創意和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等。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 篇七

初次聽到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是在去年的冬天。當時沒怎麼放在心上,感覺又是“換湯不換藥”的新名詞。後來寒假裏,學校下發了一份材料讓學習,我便專心地讀起來。真正認真研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認知是有偏頗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材料中明確指出“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關注到這一中心理論後,不禁讓我對我們的國小教學產生了思考。説實在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從成人的角度去規範和定義的。但每一個人的發展都是從小開始的。

既然核心素養對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的發展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國小教師更是要抓好實現核心素養的基礎階段。我認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從多角度,多種領域去落實。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從語文學科出發,尋找孩子核心素養髮展的生長點。

一、語文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

我覺得課堂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激發孩子質疑能力,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不難發現,現在語文教學中又出現了一種偏激行為,就是“學生讀呀讀念呀念,老師什麼都不幹”的行為。這種行為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們不願意去質疑了,只是為了讀而讀。到底讀到什麼意思,不去理解,不去思考。老師們只是在要求讀,讀到什麼程度,但是沒有去創設激發孩子思考的問題與情境。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怎麼提高?本學期,我教的是四年級的語文,和老師們在辦公室裏交流的時候,老師們一致提出了這一個問題。孩子不願深思,不願多去質疑,不願動腦筋。一個片段讀完,有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感受,知道了什麼。這豈不是我們目前教學的悲哀。所以,我們最後的結論是,哪怕這一節課完不成任務,也要啟發孩子去思考,質疑,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最基本能力,一個孩子連獨立思維的能力都沒有了,那就太可怕了!

二、多元活動實踐,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走進教材和走出教材。

1、走進教材,學知識,提升能力

我們都知道每一冊教材給孩子們提供的30篇左右的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我認為,我們要重視每一篇文章。從這些文章出發,尋找孩子核心素養提升的生長點。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們可以重點提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在全班同學面前當小導遊,朗誦課文,這很明顯是在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公眾演説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心理素質。再有學習《古詩三首》,我要求孩子們不僅會背誦,會默寫,能理解詩的意思。我還要求孩子能夠給詩配上一幅優美的圖畫,還要用歌曲的形式演唱。這無疑是在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鑑賞能力,同時也在積澱他們的人文內涵,文化素養。

2、走出教材,會生活,全面發展

我們經常説要讓孩子全面發展,那麼怎樣落實到活動,引導孩子的全面發展呢?在研究寫作教學策略的時候,有幸得到區教研室張鋭主任和我們中心校王春英主任的指導。他們熱心地給我傳來50多篇有關核心素養的材料,並且跟我解讀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他們的指導下。我瞭解到了,要讓孩子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不僅要走進教材,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更要學會帶孩子走出教材,接觸真實的生活,讓學習真的為培養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服務。比如,我在教學之餘,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積極參加。有“成語接龍”“國學經典誦讀”“作文大賽”“我是小小演説家”“我是小小導遊”等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單單關注的是孩子的成績,重在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這都是為了培養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服務的。

雖然,我處在農村國小,但我有信心,我們農村的孩子一樣會成為具有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所要求的任何能力。因為我們學校也同樣沐浴在學習核心素養的雨露陽光下,我們的孩子也得到了最先進的教育。加油!20xx,擼起袖子加油幹!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好!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八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個人發展過程中,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説,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 篇九

初次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非常的“高大上”,對其內容持懷疑態度,認為也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沒有細讀。深入的瞭解它的精髓卻是在2016年的寒假,靜下心來真正的走進它,才發現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養人的標準體系。

所謂“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近幾年,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接觸到了數學教學。發現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便是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下面結合自己所帶學科,談談自己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粗淺認識。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藴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裏,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後續的學習中,科學地 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例如:五年級數學上冊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割補等方法推導出面積公式,學生印象深刻,計算題目時就不容易出錯。知道了方法,學習就相對輕鬆了。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台。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中,我經常把問題拋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開展小組討論,讓學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找出答案,學生興趣濃厚,思維能力得到了鍛鍊,這也是核心素養裏關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坐出租車時我們會遇到如何計算車費的問題。教學時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計算,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計算方法。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例如:《認識分數》時,講講分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5ore3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