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現代教育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現代教育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現代教育的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方案 篇一

依據2009年4月中共成都市青羊區委辦公室、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成都市青羊區深化城鄉統籌推進教育現代化綱要》,結合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教育發展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青羊教育發展實際,立足於解決阻礙青羊教育發展的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決的制度問題,為促進青羊教育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是青羊教育發展的必然

(一)構建現代學校制度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

現代學校制度是現代教育制度的主體,是實施國民教育的重要保障體系。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就指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黨的十六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的“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2009年1月,中國正式啟動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制定,綱要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進入世界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為到本世紀中葉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基矗

制度障礙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建設與發展的較大的障礙之一。我們應加快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制度的創新, 建立起民-主的、法制的、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公正透明的、運轉高效協調的、與社區相融合的現代學校制度,推動學校儘快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學校“硬實力”的提升為主轉向學校“軟實力”的提升為主,把“軟實力”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可持續的“硬實力”,從而推動學校快速、全面地成為現代學校。

(二)青羊教育對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探索實踐

青羊區從2003年就開始了現代學校制度的研究,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制度理論與實驗研究”最早的八個實驗區之一,也是西部地區唯一的實驗區;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中國公辦中國小民-主管理委員會建設的實驗研究”最早的三個實驗區之一;也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四個實驗區之一。系列研究實踐為青羊深入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矗特別是在政校關係的調整、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校長公推直癬社區評價學校、學校與家庭社區互動等方面,取得了比較豐富的、實踐價值和政策價值都較高的實驗研究成果,初步掃除了制約我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三)青羊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中亟待深入研究解決的問題

青羊區深化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要以提升學校“軟實力”為核心,圍繞制約我區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制度性問題開展進一步的研究與實踐,主要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政府職能如何進一步向公共服務型轉變;怎樣更加明確地界定政校關係;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怎樣才能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如何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以利於建立能夠調動全體教職工參與學校建設和管理的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形成學校自主發展活力;怎樣才能調動社會力量更加廣泛地參與學校建設和管理,促進學校開放辦學等等。

二、基本目標

青羊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尊重教育發展規律,爭取到2013年,努力構建政府主導、校本管理、社區參與的現代學校教育治理體制和機制。從而促進區域教育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穩步推進青羊教育現代化提供製度保障。

三、主要內容

圍繞“構建政府主導、校本管理、社區參與的現代學校教育治理體制和機制”的總目標,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學校內涵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為青羊教育現代化工程的推進提供製度保障和和-諧的教育生態。引導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進一步明確區域教育發展的整體目標和方向,明晰各自職責,形成合力,構建自我規範、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從而促進區域教育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確定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通過教育管理分權,改革過於集中、統得過死的管理體制,明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區等各方責權利,基本形成在區教育局領導下,以校長負責製為主體的現代學校管理機制。

――通過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推進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教育局着力於引導、督導、監測與評估,初步建立起政府宏觀調控、學校民-主管理,公開透明的學校治理機制。

――通過堅持和擴大開放辦學,擴大社會參與學校治理權,基本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學校與社會和-諧共建格局。

四、主要任務

(一)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理順政校關係,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

――轉變教育管理觀念,促進政校職能轉型。以簡政放權和轉變政府職能為關鍵,構建分級管理機制。構建以“服務、支持”為價值取向的教育行政管理機制,明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學校在辦學中的管理權限範圍,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

――完善校級幹部選拔任用機制。教育行政部門完善校長的選拔、任用、流動、評價、考核、認定等機制。建立校長績效考評機制,建立校級幹部定期流動機制,建立校長專業化制度,適當推廣校長“公推直馴。

――逐步落實校長用人權。學校對教師聘任、中層幹部任命擁有充分的決定權。探索改革教師管理機制,教育局依據學校辦學規模和學生人數為學校配備教師編制,學校在額定編制內依據有關人事管理規定自主確定招聘條件、內容和形式,並對聘用教師具有任用、考評等權力,學校在額定編制外使用教職工由學校自行負責。

——探索崗位淘汰機制。以績效工資為手段,優化崗位薪酬制,構建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

(二)以推行“陽光政務”為突破口,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提升學校發展動力。

——建立校長負責,黨支部、教職工代表大會參與決策、有效監督的學校管理機制。

——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構建以人本管理為基本理念的管理新機制。建立和完善學校重大事務由全體教師會表決通過的制度;建立有利於調動全體教職工參與學校建設和管理的學校內部管理機制,激發全體教職員工參與學校建設的積極性,形成學校辦學合力。

――搭建學校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健全信息公開規則及協調機制,及時、準確地公開學校教育信息,特別是人事、財務等實行“陽光政務”。

――深化績效工資改革,推行崗位薪酬制,建立相應的激勵評價機制。

(三)以社會參與為突破口,擴大開放辦學,促進學校與社會和-諧共建。

――探索建立由政府、社區人士和家長等組成的參與學校管理的組織,對有關學校發展、經費使用、校本課程的開發、安全等重大問題進行協商決策。

――引入具有較強話語權的機構與人員參與學校建設。定期聯繫“兩會代表”(人大代表、政協代表)入校觀摩、懇談,溝通交流,邀請社區知名人士、家長代表、專業人士、片區民-警等參與學校管理和建設,提高學校教育活動的知曉度與認同度。

五、主要推進措施

針對青羊教育發展中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決的制度問題,藉助文獻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政策實驗法等研究方法,並適當採用政治學、行政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採取工作與研究相結合、試驗與推廣相結合的思路,有效整合行政、研究與實踐等各方力量,通過制度改良、制度創新等方式,持續穩步地推進青羊現代學校制度的優化發展。

六、實施策略及步驟

(一)實施策略

工作策略:政府推動,專家引領,基層試點。

實驗策略:分層推進,重點突破,典型引路。

(二)實施進程

第一階段:梳理問題,整體規劃(2009年3月—2010年2月)

總結青羊區幾年來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中學校制度建設方面的成果,梳理存在的問題,找到當前青羊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過程中學校制度建設方面的着力點與突破口,制定項目實施方案,規劃進程,組建項目團隊。

第二階段:分類試點,分步實施(2010年3月—2011年12月)

1、按三個具體任務(突破點)分為三類進行試點,每個突破口先選擇2-3所學校作為試點校試行,再逐漸推廣。試點校採用雙向選擇方式,在學校申報基礎上確定。

2、廣泛開展調研活動,分析現狀與問題,論證改革方向與對策。

3、在總結基礎上召開試點現場會,宣傳改革主張、措施與經驗。

試點校制度改革涉及內容:

l 明晰區教育局、學校在教育人事管理中的責權利。

l 完善校長選拔任用、交流、評估等機制。試點校長職級制,改革幹部隊伍的選拔、培訓、任用、考核機制,建立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民-主考核等機制。適當推廣校級幹部公推直選制。

l 改革用人機制。校長由區教育局任命(或公推直選產生),學校教師的聘任、崗位使用完全由校長負責。試點實施以學校為主補充缺編教師的選任機制。

l 落實校長負責制的同時,完善由黨支部、教職工代表大會參與決策、有效監督的機制。

l 建立以績效工資為基礎的崗位薪酬制,探索崗位淘汰機制,富餘人員轉崗機制。

l 建立學校與人大、政協等具有較強權的機構與人員的溝通交流機制。積極利用社會力量參與學校管理、監督和評價。

第三階段:總結提煉,形成制度,推廣應用(2012年1月—2013年12月)

在分項試點的基礎上,梳理完善教育行政部門以服務支持為主,宏觀管理為輔,學校自主辦學,民-主管理、政務公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各項制度,在全區推廣完善。建立科學決策、民-主管理、羣眾滿意,促進區域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的現代學校運行機制。

現代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二

變化是不可改變的,面對信息的變化,我們準備好了嗎?”隨着黃良師老師提出的問題,我們開始了《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的學習,看着電子白板上顯示的這句話,我不禁想:現在雖然是科技信息技術“爆炸”的時代,提倡使用信息技術教學,但我們有多少個老師能應用,還不是以傳統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一點都不實用。然而,聽了黃老師介紹的各種信息技術,讓我對現代教育技術有了重新的認識,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談談我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現代教育技術知識量大,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要給學生傳授豐富而又廣闊的知識,單靠傳統的教學方法,速度慢、範圍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擴充,然而現代信息技術卻具有速度快、知識信息多的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現代教育可以使抽象難懂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

在教學中,一些概念、理論、抽象枯燥的知識,通過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講解説明,也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而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製作一些微課,集聲像字畫動態顯示,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豐富想象,減輕學習難度。

現在我才明白一直以來都説教師要做好家長工作,這樣的交流工具正是最好的方式啊!這門課程的內容對我來説完全是現學現用的。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進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融入到課堂內外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推動作用。

理論上如此,實踐中如何呢?我覺得學這門課,我們受益匪淺,我們不再侷限於書本理論知識,相反我們可以做獨具特色的課件,可以捕捉大自然的美好瞬間,可以設計精美的個人網頁,還學會做教學設計等等,這些是我們以前所不能的,我相信大家的感覺和我一樣好,真希望下學期還可以繼續學教育技術,可以學更實實在在的東西,並把它們用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而不是那些純理論的框框條條的東西。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們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把它最美好的東西表現出來,發揮它最大的作用,為我們服務。

那麼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我更加意識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重要性,讓我學習到了教師微課程的製作,以及什麼是翻轉課堂。所以希望通過這一次的學習,我能把這技能應用到以後的教學中,讓更多的老師加入進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現代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三

人的一生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而家庭成員日常行為對孩子的潛移默化是深刻而持久的。而每個家庭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教育心得體會,因而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是各式各樣的。

傳統的教育心得體會是以不打不成器為教育核心。即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通過嚴厲的教誨,如果過程中孩子出現反抗叛逆行為,可以通過適當的打孩子,讓孩子在被打中去反省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這種教育存在的弊端在於,過分的依賴於打孩子來使孩子反省,這種行為過於暴力,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傷害孩子脆弱的心靈,可能會造成孩子自閉自卑或者甚至更嚴重導致孩子心理變態,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而且這種打孩子會有遺傳性,當一個小孩在小時候一直被打,長大後很容易就去打自己的孩子,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過程。

現代的教育心得體會更傾向於給孩子自由發揮空間,在孩子做錯的時候傾向於語言或者行動上的引導。這種教育方式可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判斷辨別是非的能力,而且因為這種是孩子去主動理解一件事情,因而當孩子自己主動去理解的時候,印象會更加深刻,孩子也能意識到以後再遇到同樣問題會避開錯誤的方法。這種家庭教育更加有利於孩子未來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現代教育心得體會 篇四

21世紀將是人類依靠知識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紀,世界將進入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將構建以終身教育為信念,以學會認知、做事、全作各生存四大支柱為核心,以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整合為特點,以注重學生創造個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現代教育觀念。

《現代教育思想專題》一書以辨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為指導,較為系統地總結各介紹現代教育思想發生、發展及其基本觀點和主張。它從現代教育思潮;現代教育現理論;現代教育觀念;現代教育流派四方面闡述。

現代教育思潮指當今社會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一種思想傾向或思想潮流。如教育終身化思潮、教育市場化思潮、教育民主化思潮、教育國際化思潮和教育現代化思潮等,都是目前對世界教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社會教育思想傾向的集中體現。教育隨着人類歷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瞭解和掌握先進的教育歸論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它從人力資本理論;全民教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創造教育理論、結構課程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這六大教育理論理進行了介紹各評價。

通讀全書,深刻地認識到現代教育思想無論何種形式現,它都具有時代發展性、哲學基礎性、學科借鑑性、批判現實性的共同特徵,現代教育思想也根據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對教育的需求,用以指導改革。

現代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五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對於我沒一線教師而言,計算機操作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術。在同行的相互學習,交流中,我收穫頗豐。

我不僅明白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要求必須提高職業的專業性,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着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的廣泛應用,教師不是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絡開展教學。

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信息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

我深深地體會到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密切聯繫。信息技術將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的教育應融入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新的信息技術,致力於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教學效果,衝擊着傳統的信息模式。通過這次培訓,我體會到;

1、信息技術對教師的重要作用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識的認知上,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充實自己。現在的學生更聰明,他們不僅能從學校裏學到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的意識。

2、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師終身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教育理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地應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就是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

3、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和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服務於學生。

現代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六

學習理論是對學習規律和學習條件的系統闡述,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人類與動物的行為特徵和心理認知過程。由於學習過程複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學習理論能與所有的學習情況相吻合,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研究,產生了不同的理論的流派,這些不同的理論各有特點並相互補充,適用於不同的情形,為人們提供了探討學習中基本問題的不同視角,是隻有可能較為全面地理解學習的性質。條件和規律,從而為教學理論和實踐提供科學的基礎。

教學理論以學習理論為基礎,依據人的學習過程來研究如何教的問題。從而學習理論為教學理論的一半原理提供了最切實的起點,對於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學情境中的關鍵因素,其可靠的答案大多數來至於學習理論。雖然一種合適的學習理論並不是改進教學的充分條件,但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理論必須是建立在有關的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的。

現代教育技術講的有行為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刺激和反應聯結。換而言之,有機體受外界的刺激,然後做出與此相關的反應,這種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就是所謂的學習。早期的行為主義否認內部心理活動的作用,認為心理活動是無法進行研究的,因此被稱為“暗箱”。其中典型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包括巴浦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學習觀。華生的行為主義學習觀。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觀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學習觀。認知主義理論認為,人的認認識不是有外界刺激給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習在於內部認知的變化,這是一個比刺——反應聯結複雜得多的過程。認知主義理論的主要特點是:重視人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肯定學生的自覺主動性;強調認知。意義理解。獨立思考等意識活動在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視人在學習活動中的準備狀態,記一個人學習的的效果,不僅取決於外部刺激和個體的主觀努力,還取決於一個人已有的認知水平。認知結構。非認知因素。

所以,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然後將當前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有機的聯繫起來。學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器,而是主動的對外界刺激****的信息進行選擇性加工的主體。

現代教育心得體會 篇七

“為了學生好”,是現代教育的價值取向,也是現代教育的行為表現,更是當下社會對教師教育、教學提出的更高的職業要求。

一、“為了學生好”,要求現代的校長、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育哲學思考,有自我的價值判斷與選擇,也應有不斷追求現代教育的願望與素養。

首先,學校教育要融入社會,當下教師發展與學生幸福成長是學校教育的本質需求。為了學生好,不能將教育落到追逐教育名利上,即不能將“為了學生好”作為追求個人及學校名利發展的藉口與手段。“為了學生好”,是社會及學校的要求,更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其次,學校教育應有自己的發展座標,當下教育應以“為了學生好”為自己的價值選擇與實踐追求。尊重瞭解學生、理解激勵學生、引領發展學生,是教師應該追求的理想與現實的目標,學校教育應關注師生共進,人與社會共融,併為師生找到自覺成長的路徑。最後,“為了學生好”應有自己的意義,也應有自己的路徑。“為了學生好”。真正的意義在於“班級幸福、教研探究與學校進步”。“為了學生好”,是教育幸福成長的過程,而不是教育的盲目與教師的盲動。“為了學生好”,有合理提倡與違背拒絕之分;不是無奈,而是有為。“為了學生好”,詮釋着教育的目的與手段的一致,即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已完成的手段,教育手段是未完成的目的。

二、“為了學生好”,就是要基於學生,基於教育,變革教與學的組織,不斷滿足他們的成長需要。

第一,從學生“心靈”開始。學生“被好”,多是將人當物了,或是簡單告訴了,最終並不是經過學生自己努力的好。它折射出教遠離了學,是庸俗、低級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應該瞭解學生,用心靈去呼吸、用微笑去喚醒,用熱情去投入,用主動去轉彎,用自主去引領。第二,從學生“課程”人手。“為了學生好”,追求適合的教育。教育需要進入兒童的世界,創造兒童發展的環境,因為促進學生成長的元素是豐富的,我們要更多地整合“為了學生好”的教育元素,讓“為了學生好”不再是師者的監督、教訓甚至專橫的代名詞;讓教學走向尊重、理解、相信兒童,實現理解與執行的無縫對接的狀態,遠離教育的空想。實施適合學生的教育,就是“為了學生好”的開始。能做好適合,就能實現“為了學生好”的目標。圍繞“為了學生好”,要考慮到國家需要與個人發展的結合,思考與把握想象適合、現實適合與將來適合之間的辯證關係。追求大多數學生好,追求一個人的大多時候的好。不斷豐富為學生好的適合課程,是教育有所作為的日常追求。學校應該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為他們提供適合自己成長的課程。第三,從學生“成長”出發。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不是教師通過教育能造出的,且很難改變其性格,改變其生長,他需要是一個自然成長的過程。教育要自然,要做促進學生髮展的事,不做阻礙學生髮展的事。“為了學生好”,有着教育生態的標準,那些企圖人為地去製造教育發展環境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為了學生好”,是教育現實,而不是教育理想,更不是教育夢想;是教育的“肥料”“雨露”與“陽光”的結合,而不是教育成“災”的託辭。

三、“為了學生好”,要重視教育制度的創新與發展,是學校進步的追求。

“為了學生好”,是教育的目標與宗旨。它不但內涵豐富,而且其追求的過程也是動態的。首先,要建立起“為了學生好”的現代教育與學校制度,因為它保障着教育的進步與社會的適合。評價學校是否為了學生好,是評價學校是否進步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們不僅要明白什麼是“為了學生好”,更要將學校進步點放在“為了學生好”上。這樣,不同的學校一定會有不同的好的標準,而且過程生動、內容豐富的一面將得以體現。其次,好學校本應“為了學生好”,“為了學生好”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能為了自己好。師生生活在學校之中,建構着教與學,且一起在教與學的活動中實現着“為了學生好”。

“為了學生好”,需要我們改變教育的姿態,也要我們重構學校的價值,更要我們傾聽兒童的聲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1jd5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