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研討會工作總結(實用7篇)

研討會工作總結(實用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研討會工作總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研討會工作總結》相關的範文。

研討會工作總結(實用7篇)

篇1:研討會的工作總結

自從xx年我進入閔行五中以來,已過去有十三個春秋。十三年來,耳聞目賭了劉老師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默默奉獻了十三個春秋。不求名,不求利,當了十三年的孩子王,每年都當班主任,沒有哪一年落下。和劉老師共事了十三年,其中搭班五年。回想起過去的歲月,點點滴滴的記憶逐漸由模糊變得清晰起來。

一、注重掌握第一手資料,注重和學生、家長、老師的溝通。

一開始,老師引起我吃驚的是同事的一句話:“老師本身不會騎自行車,但對於新接手的班級,老師會在一個暑期裏,依靠兩條腿挨門逐户走訪遍班級裏的每一位同學。”是啊,看似簡單不過的家訪,是老師工作的起點和着手點。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老師深知掌握學生的第一手信息對開展工作、做好學生工作的重要性。你可以經常看到老師在辦公室裏,在走廊上,在課下午休的時間裏,和學生促膝談心,用手機和家長聯繫,瞭解學生、班級的情況,溝通解決問題。不僅如此,老師還經常主動地向任課教師詢問班級的情況:上課的紀律好不好,作業都交齊了沒有,還有哪些學生的作業沒有交,等等。班級裏一有什麼風吹草動,老師都儘量多方面、多渠道調查清楚,以便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好對症下藥。班級裏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作業情況記錄本,這也是學校、老師、家長的聯繫本,一種很好的一種溝通聯繫方式。每一天每一本上都有老師密密麻麻地和家長的溝通意見,老師把每一位學生的在校情況反饋給家長,也從家長那兒得到了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有時是我的物理作業沒有交,我可能都沒放在心上,老師做得比我還細緻,不忘在聯繫本上和家長點明。通常是第二天,學生跑過來和我説明,或是補上來給我看。

二、注重班風建設,注重和諧學習氛圍的營造。

老師對於班級裏出現的不良傾向,絕不姑息遷就。班級裏有一個學生,自恃理科成績不錯,自己也有些飄飄然。對於班級的衞生打掃不屑一顧。那天草草掃好地,課桌也不去整理,就揚長而去,還説什麼學生綜合測評品德分不要又有什麼關係。出現這種情況,老師當然要追查到底。後來被家長得知,被他父親一個巴掌打過去,責令該生到校重新整理。這一巴掌,我想在該生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時時起到糾偏改錯的作用。老師注重的不只是學生的成績,更關注學生的人品的養成。

篇2:研討會的工作總結

我受學校領導委託,謹代表全體評委對這次研討會作一總結,有不對或不當之處還望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補充。

xxxx年12月8日,我校成功地舉辦了第二屆教育教學研討會。這是教育教學方面的一次盛會,它的成功舉行,為我們七十多名教師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創建了交流的平台,營造了濃濃的教研氛圍。教師們將多年來的教育教學方面的發現、心得、教學研究成果,在會上於同仁廣泛交流學習。必將促使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向前邁上一大步。

這次活動,領導重視,教研室嚴密組織,教師踴躍參加。與會交流的論文有五十四篇之多。論文內容豐富,涉獵面光。無論是從形式到種類,還是從光度到深度都各具特色。從一個側面表現了我們教師工作的勤奮及對教研的重視,更説明我們的教研水平在不斷提高。

下面我將本次發佈會湧現出來的亮點歸納如下:

1)內容積極向上。

好的論文有利於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如:伏校長的《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何天華老師的《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中國小法制教育》李小明老師的《淺談雙困生的形成與轉化》、張麗老師的《讓學生走出不良情緒的困擾》等一大批從思想和內容都積極向上論文。

還有一些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及思考的論文,如杜校長的《中年的我該怎麼走》;馬書記的《對語文教學的一點思考》;寇旺枝老師的《今天怎麼當老師》;李博儒老師的《歷史是副課嗎》。為我們提出置疑,創設思考的空間,指出探索的方向。

2)內涵豐富多彩

50多篇論文既包含了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內容。就同一學科來説觸及到各個層面。如數學學科,劉佳怡老師的《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陳整菊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懸念的設置》;李林老師《習慣的培養》;韋海玉老師的《作業批閲的實踐與探討》;康貴平老師的《整理與複習三設計思路》;張大虎老師《如何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等

有如:語文作文教學。白珍平老師寫了《要注意培養學生的作文創新能力》、高學輝寫了《賞識是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的最佳方法》、張元娥老師寫的《讓孩子們説真話,寫實事,抒真情》、馬春梅老師寫的作文修改習慣的養成》等。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闡述了作文教學質量提高的方略。

除各學科外,還涉及到心理健康、網絡、多媒體、法制教育等領域。

3)選題實用

從選題來看,大部分論文選題來自教學實踐,是教學的經驗之談。如低年級語文教師結合自己的實際及“課表”的要求,從識字教學入手,分別談了快速識字、輕鬆識字、自主識字等多種方法,他們圍繞識字教學的主題,精心選材,剖析現象、引經據典,將自己的所思,所得與大家分享,這些經驗之談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對以後的識字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鑑作用。這樣的論文還有很多。

4)形式多樣

此次論文要求形式不限,主要考慮本校的實際,鼓勵大家都來參加。也確實達到這個效果。真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既有教育教學方面的體會,隨筆又有讀書筆跡;還有邏輯性很強的論文。無論是哪種體裁和樣式,都反映出我們教師樂思善思會思,積極向研究型、專家型教師靠攏。

4)多媒體應用

採用先進的手段——多媒體是這次論文發佈會的又一亮點。論文隨教師的朗讀在大屏幕上緩緩滾動,聽者能將朗讀與文字對應起來,既可以使大家注意力集中,又為記錄的老師提供方便,提高交流的效果。

5)遺憾之處

任何活動,我們都期望它盡善盡美,但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遺憾。這次論文發佈雖然涉及面較廣,但班主任工作,學校管理、團隊工作都沒有涉及到。體現新的教育理念、創新思維的論文不多。另外,在交流時個別教師沒能認真聆聽。

總之,瑕不掩玉,這次活動是成功的。我們應該把交流到的新理念、好經驗、巧方法服務於實踐。相信多次這樣活動的舉行,我校的教研水平會上一個新的台階,教學質量也會大幅度提高。讓我們共同努力,期待輝煌的'明天早日到來!

篇3:研討會的工作總結

上午9點多,因為感冒而有點迷糊的我來到靖江一小,到了活動現場,看見聽課席上已經放好了本次活動的素材,而且依據材料封面的顏色分成了四個不同的區塊,真好,我們聽課的老師很自然地分好了組,我們要落實的課堂觀察項目,自然也一一落實到了老師們的身上,這減輕了不少前期人員調配的壓力。指定了四位組長,進行了簡單的説明,我們進入了聽課的環節。

兩位老師,根據“感恩”的主線,分別演繹了《同學,有你真好》、《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的不同關注點的研討課。對於課的呈現,我就不再多説。

在課的運行過程中,我注意地在觀察我們聽課老師的舉動,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一次的研討活動,實實在在地呈現出與以往不一樣的狀態:每一位聽課的老師,都在那裏依據自己課堂觀察的切入點,細細筆記、認真揣摩。這一次的研討,在汲取聞堰鎮小活動的經驗基礎上,我們主要從“教師的評價語言、學生的參與度、生成性資源的把握藝術、教師的行走路線|”等維度,對兩堂課進行深層次的解剖,期望在這樣的深入觀察中,明確教師在課堂操作中的細節性亮點和問題,促使教研活動的紮實有效。

整個教研活動完整的進行下來,我發覺,這樣的教學研討,老師們經歷了“幸福的教研”,同時,老師們擁有了“幸福的收穫”。這兩個“幸福”,不是空洞的説辭,我覺得是源於以下幾方面的基點:

首先,這一次的活動,我們實現了“從投石問路向拋磚引玉”的轉變。二月份,我們在聞堰鎮小舉行的專題研訓活動,當時我們也是採用了分系類觀察並剖析課堂的研究形式,但當時在我們還是首次介入,大家心中都沒有什麼底,甚至於對於課堂進行怎麼的關注,都有些不太明確,因為,這樣的分系列觀察課堂,要求更細緻,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必須絲毫不遺漏,否則拿出的結論就缺乏科學性。由於當時在活動預設中存在太多不清晰的因素,當時每個項目只安排了一位老師進行觀察和分析,導致參與活動的教師面,達不到最廣泛的程度;但是,在今天的活動中,我們每一位聽課的老師,都有具體的觀察研究目標,因為有任務,所以我們在聽課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的深入細緻了,我們要在小組內彙報各自的觀察結果和個人觀點,那麼,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呈現出了“欣賞+研究”的姿態,這兩者的結合,我覺得,是一種質的飛躍,因為從發言的結果來分析,我們完全避免了曾經慣用的“這裏好那裏好大多都好+適當補充不成熟的個人看法”之類的無關痛癢式的評點,而是在很客觀地還原課堂原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家的認識與思考,這不是心血來潮的虛假忽悠,而是依據大家深入的課堂解剖基礎上的集體智慧。在這一點上,我們真正走向拋磚引玉的理想研究,因為今天我們所提供的研究的載體,必將對老師們今後的常態教學產生觀念上以及操作層面上的影響。當一個教研活動每一個人都有事幹了,而且確實有收穫了,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其次,這一次的活動,我們實現了“從外圍關注向微觀深入”的轉變。在解析這一觀點之前,我要強調的是,我並不是否認了原先我們所採用的教學研討的形式,這麼多年來的課堂教學研究,我們從中所獲得的收穫,大家應該是深切地感受到了。但是教研發展到現在,我們發現多年來不太有多少變革的運作形式,確實也讓我們產生了些許的感覺疲勞,這樣勢必會讓大家更加渴求精品課堂,因為只有精品的課堂大師級別的課堂,才能夠觸動我們老師的神筋了。但是,接觸大師、接觸精品的機會能夠有多少?我們改變了課堂觀察的關注點,因為拋開了許多潛意識裏的束縛,讓老師們真正意義上地去靜心研究一堂課,在深入觀察的同時,結合自身的經驗進行着積極的思維碰撞,這很明顯,這改變了聽課者的一個常態,確確實實促使老師們從原先意義上的一個旁觀者向着“我也是研討活動的主體”意識的轉變。這樣的角色意識的變化,研究活動的整個環節,參與的熱情自然就高很多了,因為關注點的側重不同以及微觀深入,我們能夠聽到來自不同老師的不同聲音,絕對避免了“感覺疲勞”弊病的發生。一個能夠不斷獲取鮮活觀點的研討活動,怎麼會不幸福?

當然,在享受這一份幸福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冷靜地發現,在這一活動形式下,我們還有許多值得進一步調整的結點。

首先,分塊關注與整體把握,應該找到平衡。我們在嘗試了新的教研模式之後,似乎完全丟棄了多年的傳統。誠然,這樣的分主題的關注剖析,能夠使得教研活動更加的深入細微,但是,因為只有分的落實,沒有了整體性的把握,使得們在研討完後對一堂課的完整性把握沒有了一個具體的思維。分塊關注,在解決某一些的實際問題上,必定會產生神奇的效力,但是,這樣的分解,會不會打破我們思維的完整性,所以,我個人覺得,還是要安排一批老師,在聽課學習的過程中,從整體上對課進行分析,這樣,分合聯動的舉措落實,也許會產生更加全面的研討的效應。

其次,現象剖析與解析建議,應該側重後者。從兩次的研討中我們不能發現,老師們在進行具體評點時,對於課的原型的解析,相對能夠講得更為細緻周到一些,但是,對於這一現象的深層次理性分析,相比前面的觀察信息的説明,就要遜色一些。按照理想教研的要求,我們不僅要知其然,更得知其所以然,所以,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學習的真的還有很多很多。

最後,研討弱勢與困惑項目,力求實現突破。如果説我們這樣的課堂教學觀察是在為改變教師的教學常態、促進精緻課堂的形成上積極服務,那麼,隨後的集體研討,是在為我們的教研活動走向精緻而探尋新的思維。很顯然,就今天的研討中,針對“課堂的生成與把握”這一研究的項目,成為了本次研討活動的弱勢。連續兩次的活動,好像對於這一關注點的觀察與解析,怎麼都沒有能夠呈現出一個很理想的狀況,無論是生成點的找尋還是生成建議的説明,都成為了一個很難一下子逾越的坎。為此,這就迫使我們聽課的老師,能夠跳出純粹是聽者的單一思維,與上課的老師以及我們的學生一起感同身受,那樣,也許對於生成的把握就更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了。

篇4:研討會的工作總結

要注意消息與信息的涵義及寫作上的差別

《信息簡報》與剛剛開始編髮的《分公司信息》,從刊名上看,僅是在面向的範圍上有所擴大了,意義上並無差別。這兩份刊物主要的不同在於“信息簡報”和“信息”的區分。我個人理解,“信息簡報”的實質是以消息的形式報信息,而“信息”的實質應該是以政務信息的形式發佈消息。也就是説,我們原來的《信息簡報》兼有新聞宣傳和信息發佈兩個功能,而現在編髮的《信息》則沒有了宣傳的功能,僅剩下信息發佈一項功能了。因此,以後報送信息稿件,要注意新聞消息與信息的聯繫和區別。

一般來説,消息中包含信息,是信息的載體。一則消息可能包含非常豐富的信息,也可能只包含很少的信息。由此可知,信息是從消息中提煉出來的,是消息的精華部分。

首先,從形式上看,消息的標題完整而全面,它可以有引題、主題和副題,而信息卻只有主題,一般沒有副題,而且絕對不能有引題。因此,信息要採用單標題,即只有一個主標題,特殊情況可以有副標題。特別是在正式報紙上,任何消息都有訊頭髮(如“本報南寧訊,記者某某),訊頭用來標明消息的來源,而信息不需要訊頭,不需要刻意標明作者獲取信息的具體地方。

其次,從內容上看,雖然信息與新聞消息都有導語,且導語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結構,也就是在文章開頭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放在最前面,其它內容依重要與新鮮程度順序排列。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人們要求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和最多的信息。但是一般新聞消息的導語或主體部分可以有新聞背景,甚至有一些細節,而信息則要求直接切入正題,不做過多的展開,直來直去,言簡意賅。

第三,從語言風格上看,信息語言要求樸實、簡潔、明快,不需要過多的修飾用語,信息講求一個“短”字,在“短”字上見真功夫。行文有一説一,有二説二,不求説得多深多透,只求點到為止。因此,對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數雖少,但內涵要豐富,字數少,要求不擺“龍門陣”,只登“豆腐塊”。信息短而實,不在乎有多長,三言兩語,直截了當,把事情説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給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則可以多做渲染和鋪墊,還有對背景材料的靈活應用。(舉例説明――平班公司搭建“七夕”鵲橋)

第四,從作用上看,消息的主要作用在於宣傳,而信息的主要作用供各級領導參謀和參考。認識這一點,有利於我們從各種紛繁複雜的消息中選取和提煉對領導有用的信息。

篇5:研討會的工作總結

今天晚上,三級部發召開了一次教學研討會,在教學研討會上,劉主任、吳校長、周主任對上學期的學習成績以及本學期前一階段的工作進行了總結,對下一步的教學工作進行了一系列的安排,主要內容總結如下:

一、上學期的成績,總體上看很好,但主科相對較弱,而由於主科在會考中的分值太大,所以如果將上學期成績進行結算,成績會相當不理想,因此,我們不可以被表面的大好形勢所迷惑,而應當認清形勢,將主科的成績補強,將小科的強勢保持。

二、本學期的學生秩序很好,但學習的氣氛並不濃厚,這需要老師做進一步的學生工作。包括思想上、行為指導等。

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工作,同時也要研究學業水平測試試題的命題導向,並將學業水平測試試題溶入課堂教學中。

領導安排完工作之後,校長又讓老師們暢所欲言,張連賓老師的發言很有見地,他認為現今的教學研討會,都把教學研究放在核心位置,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這好比練武之人只練套路,不研究對手一般,是難有實效的。而研究學生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看他的基礎在何水平,再根據其現有水平制定措施,落實措施,進行提高。

另一方面,要研究學生的思想狀況,找到其思想深處的亮點,將其發揚光大,發現其思想深處的黑子,將其埋沒,(任何一個人的心中都有兩個方面)如此,內外協調,必能達到預定的目標。最後張老師還強調了提問的重要性,並介紹了提問中的一些技巧,趙校長對提問的重要性和技巧進行了補充。

會上,趙校長兩次給我表態的機會,我想過如何表態,想就去年的教學進行一番自我批評和檢討,對今年的教學談一下目標和計劃,但最終我憋住了,因為去年的教訓還在眼前,當時我曾多次在校長面前信誓旦旦:一定將會考成績考進十名左右,雖然我真的很盡力,下了大量的功夫鑽研會考題,花費了大量時間輔導學生,但最終我的會考成績是十六名,比期末考試十二名還要差,我是想再進兩個名次進入十名以前的,可……我一邊高叫着衝呀,一邊向前衝,結果我犧牲了。

這個教訓真的很深刻,我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我知道自己從來就沒有懈怠過,也知道我從來不曾細膩過,而現在的學生只靠一腔熱情,一片善意,是不可能達到預期的。因此,這次,我沒有再像以前一樣,信誓旦旦的許下豪言壯語,而是簡單的談了一下本次教學研討會的收穫,那就是:只有對學生進行細膩的研究,才能真正的認識學生,使學生的成績達到預期。這一次,我終於做到了慎言,當然這也許並不能使校長和領導們滿意,但我想,如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能夠做到篤思和篤教並取得令大家滿意的成績的話,那時,會皆大歡喜的!

下一步,在教學工作中,我將重視對學生的提問,採取課前、課間、飯空等多時間,教室、辦公室等多地點,制定並落實檢查計劃,檢查措施,總結檢查效果,使檢查提問真正起到監促學生學習的目的。

篇6:研討會的工作總結

近年來,隨着高校擴招,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缺乏職業化素質、缺少職業規劃意識而導致自身缺少市場競爭力。

如何能在強手之中脱穎而出,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選擇職業?怎樣規劃職業生涯?怎樣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

我認為,只有做到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並擁有高度戰略眼光和較強學習能力的大學生,才能在就業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輔相成

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很多人才,社會需要決定着求職的環境。社會需要、市場需要,就是就業選擇的方向。首先,一個職業的前途是與社會需要息息相關的,只有準確把握社會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選擇的職業才有發展潛力,個人在職業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會增值,個人才能獲得比較大的發展空間,自我發展才會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職業選擇本身還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個人選擇單位,單位選擇個人。一個人在做職業選擇時,還要考慮用人單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這樣才能跟單位配對成功。 再次,職業選擇還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和需求來選擇職業。

所以在選擇職業時,不能完全憑主觀意志和願望行事。如果個人的擇業脱離了社會和市場需要,他將很難被社會接納。只有把社會需要與個人的理想、抱負和志趣結合起來,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重視自我發展和職業前途

調查顯示,當代青年擇業時更加重視自我發展機會和職業的前途。在調查中,許多大學生都認識到,“到一個前景不妙的企業工作,意味着今天就業明天便失業”。他們認為,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能給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動力。如果一個企業前景不佳、缺乏後勁,即使工資收入暫時豐厚,也不能讓員工有穩定感。而對於當前的大學生來説, 大學專業不一定成為你職業選擇的方向。我認為,大學教育更多的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職業是為了個人生存、生活,獲得持續活動的一個必要途徑,職業的選擇需要在社會上不斷地磨練,慢慢選擇的。職業內涵是沒有高下貴賤,對社會有用的就可以,沒有優劣之分。所以大學生在擇業時,要用長遠的戰略眼光來審時度勢,重視自我發展和職業前途,切忌“病急亂投醫”,對待就業問題要更加理性。

篇7:研討會的工作總結

近年來,隨着高校擴招,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就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缺乏職業化素質、缺少職業規劃意識而導致自身缺少市場競爭力。

如何能在強手之中脱穎而出,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這就需要我們思考怎樣選擇職業?怎樣規劃職業生涯?怎樣使自己處於優勢地位……

我認為,只有做到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並擁有高度戰略眼光和較強學習能力的大學生,才能在就業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一、個人選擇與社會需要相輔相成

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很多人才,社會需要決定着求職的環境。社會需要、市場需要,就是就業選擇的方向。首先,一個職業的前途是與社會需要息息相關的,只有準確把握社會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選擇的職業才有發展潛力,個人在職業方面的努力和投入才會增值,個人才能獲得比較大的發展空間,自我發展才會有可靠的保障。其次,職業選擇本身還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個人選擇單位,單位選擇個人。一個人在做職業選擇時,還要考慮用人單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這樣才能跟單位配對成功。 再次,職業選擇還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和需求來選擇職業。

所以在選擇職業時,不能完全憑主觀意志和願望行事。如果個人的擇業脱離了社會和市場需要,他將很難被社會接納。只有把社會需要與個人的理想、抱負和志趣結合起來,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重視自我發展和職業前途

調查顯示,當代青年擇業時更加重視自我發展機會和職業的`前途。在調查中,許多大學生都認識到,“到一個前景不妙的企業工作,意味着今天就業明天便失業”。他們認為,有發展前景的企業能給人信任感和拼搏的動力。如果一個企業前景不佳、缺乏後勁,即使工資收入暫時豐厚,也不能讓員工有穩定感。而對於當前的大學生來説, 大學專業不一定成為你職業選擇的方向。我認為,大學教育更多的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職業是為了個人生存、生活,獲得持續活動的一個必要途徑,職業的選擇需要在社會上不斷地磨練,慢慢選擇的。職業內涵是沒有高下貴賤,對社會有用的就可以,沒有優劣之分。所以大學生在擇業時,要用長遠的戰略眼光來審時度勢,重視自我發展和職業前途,切忌“病急亂投醫”,對待就業問題要更加理性。

信息工作研討會總結

要注意消息與信息的涵義及寫作上的差別

《信息簡報》與剛剛開始編髮的《分公司信息》,從刊名上看,僅是在面向的範圍上有所擴大了,意義上並無差別。這兩份刊物主要的不同在於“信息簡報”和“信息”的區分。我個人理解,“信息簡報”的實質是以消息的形式報信息,而“信息”的實質應該是以政務信息的形式發佈消息。也就是説,我們原來的《信息簡報》兼有新聞宣傳和信息發佈兩個功能,而現在編髮的《信息》則沒有了宣傳的功能,僅剩下信息發佈一項功能了。因此,以後報送信息稿件,要注意新聞消息與信息的聯繫和區別。

一般來説,消息中包含信息,是信息的載體。一則消息可能包含非常豐富的信息,也可能只包含很少的信息。由此可知,信息是從消息中提煉出來的,是消息的精華部分。

首先,從形式上看,消息的標題完整而全面,它可以有引題、主題和副題,而信息卻只有主題,一般沒有副題,而且絕對不能有引題。因此,信息要採用單標題,即只有一個主標題,特殊情況可以有副標題。特別是在正式報紙上,任何消息都有訊頭髮(如“本報南寧訊,記者某某),訊頭用來標明消息的來源,而信息不需要訊頭,不需要刻意標明作者獲取信息的具體地方。

其次,從內容上看,雖然信息與新聞消息都有導語,且導語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結構,也就是在文章開頭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放在最前面,其它內容依重要與新鮮程度順序排列。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人們要求用最短的時間得到最大和最多的信息。但是一般新聞消息的導語或主體部分可以有新聞背景,甚至有一些細節,而信息則要求直接切入正題,不做過多的展開,直來直去,言簡意賅。

第三,從語言風格上看,信息語言要求樸實、簡潔、明快,不需要過多的修飾用語,信息講求一個“短”字,在“短”字上見真功夫。行文有一説一,有二説二,不求説得多深多透,只求點到為止。因此,對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數雖少,但內涵要豐富,字數少,要求不擺“龍門陣”,只登“豆腐塊”。信息短而實,不在乎有多長,三言兩語,直截了當,把事情説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給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則可以多做渲染和鋪墊,還有對背景材料的靈活應用。(舉例説明――平班公司搭建“七夕”鵲橋)

第四,從作用上看,消息的主要作用在於宣傳,而信息的主要作用供各級領導參謀和參考。認識這一點,有利於我們從各種紛繁複雜的消息中選取和提煉對領導有用的信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k8e4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