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多篇

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篇1

我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這個書感觸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學生既強調了教育的現實功能又關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隻要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種虛假的不切實際的人。不希望學生進入學校,就好象進入了一個舞台把自己偽造成一個老師喜歡的孩子。沒有錯誤沒有缺點,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員只會背台詞不能抒發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這樣的學生出來思想束縛沒有創造性怎能為人類造福呢?

陶行知説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説教學不能脱離實際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確這樣做才能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個個是家裏的寵子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家長誤認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讀好聖賢書就什麼都強。比如現在一年級學生放學後,要求值日生留下來掃地,就有年輕家長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在學校來只讀書識字接受知識才是教育。讓他的孩子放學後掃地就想不通了。因此導致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家務活,理書包,理自己的房間,一切生活都有家長代替包辦。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漸養成了懶的習慣,失去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意識勞動觀念。單薄助人為樂的思想缺乏。還有的孩子只會讀書,不會做事。

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還存在着許多問題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説得好"教學做合一"這是非常正確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曉莊師範宴會上指出的,他是培養造就人的主要實施,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家長都要以教學做合一為理念努力培養我們的下一代。

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篇2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該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通過反覆體會,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的不足之處,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下面簡要地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首先,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了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顆童心,培養出無數顆愛心。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關心學生的每一個部分。當然,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其次,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須根據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於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説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

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必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係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於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於學生的快慢程度。

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學習陶行知,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作為我們教育現代化的一盞指路明燈。

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篇3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們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經典名言。在這個假期讀着《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學習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麼?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對教育的觀點。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引導學生向着創造生活的方向前進。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針——迷、悟、愛。

迷:“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個字強調了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讓學生在“迷”中學,從而由“迷”引出許許多多的“謎”。

悟:體現出了啟發式教育的真諦。教師應該思考在教學中如何去啟發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悟”出知識,“悟”出真理。

愛:對學生的愛首先是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作為教師,我們要謹記:“我們奮鬥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

這三個字可謂是濃縮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讀來細細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體會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他用最簡單,最準確,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和育人的規律,用簡明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內涵,讓人易學,易懂。

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篇4

教育的智慧來自於實踐,真正高水平的理論成果也都來自實踐。而真正的教育家、教育大師也只能是來自於實踐。無論古代,還是近代、當代,真正稱得上教育家的,沒有哪一個是缺少教育實踐的。日本人評價中國只有兩個半教育家,一個是孔子,一個是朱熹,那半個是陶行知。這當然是他們比較苛刻的説法,但也反映了陶行知在其心目中的地位。陶行知先生是當代著名教育家,是留洋回來的博士,但他真正在教育中產生巨大影響的思想認識,則來自於他的生活教育實踐。教師對教育的各種看法、各種主張,教師所接受的各種理論和學説,只有在與實踐的結合中,特別是在實踐的反思中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思想。離開了與實踐的結合,最多隻能説我們掌握了教育學知識,而不能説它已經轉化為我們的思想,上升成了一種智慧。《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綜合性學習要求,並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綜合素養。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就必須把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和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這體現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即教育,那麼,什麼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義是生活之變化。

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歎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我們發現目前的英語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學習英語習慣性差,對學習英語缺乏興趣,整體英語水平偏低。究其根本原因,在於英語教育只盯在幾本教材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使教學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凝固了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

從英語自身的特點來看,英語首先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用來反映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

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智慧教學的今天,我們再回頭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話,是預見?還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時,我想更多還是思考和學習。在學習中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陶行知讀書心得體會篇5

教書育人,乃師之天職。作為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瞭解些教育理論是很有收穫的,而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感觸頗深。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受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用畢生的精力來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的改革並付諸於實踐。他以藴含豐富的教育思想的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予我們良好的啟示。

陶行知大膽地把杜威學説進行了改造,創立了“生活即教育”理論。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中看來,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裏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密切學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學會用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體會到知識的價值。此外還要求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這些都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模式。現在新課標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是其具體表現。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做合一”是被毛澤東譽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創建的“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中最富有建設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論。“教學做合一”的含義是“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學是學生。”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中,“教學做合一”實際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二是指關係,對事説是做,對已説是學,對人説是教;三是指目標,教育不是教人學,而是教人學做事。他同時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舊教育、創造新教育的鋭利武器。陶行知先生曾説,“我們常見的教育家有三種,一種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們只會運動、把持、説官話;一種是書生的教育家,他只會讀書、教書、做文章;一種是經驗的教育家,他只會盲行、盲動,悶起頭來,辦……辦……辦”。陶先生認為第一流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兩種要素中得了一種,一是敢探未發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開化的邊疆。教師的創造精神體現在順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教師要立足崗位實際,學習思考,積極開展實踐研究,探求教育革新之路。今天的教育仍然存在陶先生文中所講的三種“教育家”,因此,能夠不為環境之影響,執着實踐創造與開闢之精神,方為真正有膽識的一流教育家。

當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在中國教育中的地位。陶行知先生站在了時代的前頭,他的教育理論與實踐,顯示出科學的預見性和高度的創造性。陶行知先生在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教育理論,浩如煙海,既博大、全面,又精湛、實際,而且自成頗為完整的思想體系。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教育理論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把這筆財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為了教出求真的學生,為了讓學生學做真人,我們永不止步,用我們堅定的步伐引領着新世紀的孩子們走向成功的彼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5k7d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