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精品多篇】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精品多篇】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精品多篇】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 篇一

“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堅強的意志”,《簡·愛》這篇文章就告訴了我。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簡·愛》這本書,講述了簡愛從小到大的生活經歷。因為她從小父母雙亡,被寄養在姨媽家裏,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承受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之後,她萬般無奈只得去到慈善學校。在那裏,她和同學們每天只能吃一些燒焦的粥,偶爾能吃到一點奶酪。簡愛在這裏生活了整整八年。後來為了生計她做過當家庭教師,她的正直高尚的品格和純潔的心靈得到了主人羅切斯特的賞識,並且慢慢地深愛上了她。她也喜歡上了羅切斯特。但命運再次戲弄了她,原來羅切斯特已經有個發瘋的妻子!簡愛因此受到巨大的打擊,默默地離開了傷心之地。錢很快就花光了,就在山窮水盡之時,一個牧師救了她,她不僅從牧師那裏得到一份工作,而且她還得到了她叔叔的一筆龐大遺產。最後她與羅切斯特歷經磨難之後也終成眷屬。

造化弄人。簡愛從小到大,幾經波折,最終獲得了幸福。雖然她受到了如此多的折磨,但她從不放棄,默默忍受,生活終將她磨礪成了一個有着堅強意志的人。這使她在今後的生活中擁有了頑強的生命力,不會輕易的被社會淘汰。這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品質。如果我們在做任何一件事時,缺乏自信,遇難而退,結果就將是一事無成。我也一樣,以前我學了許多興趣班,但始終沒有取得好的成績,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意志不夠堅定,總是會受到其它東西的影響,經常學到了一半又去學其它的課程。但是,現在我懂得了堅持的重要,再也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並在電腦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從前有個年輕人去微軟公司應聘,而該公司並沒有刊登過招聘廣告。見總經理疑惑不解,年輕人用不太嫻熟的英語解釋説自己是碰巧路過這裏,就貿然進來了。總經理感覺很新鮮,破例讓他一試。面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年輕人表現糟糕。他解釋是事先沒有準備,總經理便隨口應道:“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吧 。”一週後,他再次走進微軟公司的大門,這次他依然沒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現要好得多。而總經理給他的回答仍然和上次一樣:“等你準備好了再來試。”就這樣,這個青年先後5次踏進微軟公司的大門,最終被公司錄用,成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年輕人意志堅定,始終不放棄,最終就獲得了成功。微軟公司錄用這個年輕人不僅僅看中年輕人在專業技術上的進步,更重要的是他鍥而不捨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

我有這麼一本好書做我的良師益友,相信我以後的日子會過得更加充實。我會永遠記住這個擁有堅強的意志與寬容心的人物——簡愛。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 篇二

什麼樣的人是有修養的人?謙虛的?低調的?善良的?温柔的?是的,這都是個人修養的表現。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出自《禮記·大學》,原句是:“古之慾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要管理好家庭,有益於國家,美德彰顯於天下,那你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

怎樣才能提高個人修養呢?

其實還有後半句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欲修身,首先要格物。格的意思是窮盡,物其實就是事物的道理。宋代的程朱理學對格物的解釋就是——追溯萬物的本源,也是磨練自己心理意志的一個方法。也就是説,通過學習研究萬事萬物的規律,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試想一個對世間萬物一無所知的人,又何談修養。脱離萬物脱離知識談修養,就好似無根之水無本之木,再如何精彩也都是空中樓閣,也只能是泛泛而談。我們有時看到一個人,你會感覺她有氣質,一看就是很有修養,是的,有修養的人總是很有氣質,這氣質從何而來,必然是多年的學習、通身的學識積澱而成的。這便是修身的第一要義,儒家堅持了幾千年的“格物致知”。

其次,便是要“慎獨”。何為“慎獨”?基本句意可以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要向平時一樣”,但這是第一層級,往上,指任何時候自己的內心都要像有個天理在審視自己的樣子,也就是不管有沒有人,更深入強調是內心的“誠”。誠就是“無自欺”,時時刻刻面對真實的自己,這個點其實非常難,我們日常潛意識的規避是很嚴重的。所以到了宋明理學時期,很多理學家,為了達到“誠”的。境界,就有了“敬”和“靜”的功夫。敬不再是指尊敬其他人,而是自己尊敬自己內心的天理良知,保持讓天理良知時刻審視和審判自己;而靜則是認為只有在心靜的情況下,才能最好地審視自己,這個心靜,不簡單是停下來,而是指內心冥靈,一種“誠明”的境界。

格物致知+慎獨,再提高個人修養之路上缺一不可。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便是這個道理。只知格物致知,而不“誠”,做不到“敬”與“靜”,很容易走進死衚衕,鑽進牛角尖,甚至走上彎路,可以説“慎獨”是“格物致知”掌舵人。而一味崇尚“慎獨”,忽略“格物致知”,便會像前面説的,思而不學則殆,殆即有害,更別説提高個人修養了。

讓我們銘記格物致知與慎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成為一個自己滿意的人!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 篇三

《禮記》少不了的便是禮,“禮”包羅了萬象,將所有的一切都規範在一個法度內,小至言語飲食,大至吉凶賓嘉。而《大學》中的“禮”講的是“三綱八目”,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對高尚品德的弘揚,百姓的深切關愛,最高境界的修行。也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個人心智出發到國家天下為己任的大志。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出現在《大學》第一句。作為《大學》的宗旨,它使人們的美德得以顯明,使天下的人革舊更新,使人們達到最好的理想境界。讀書自然不是為了統治國家或者要從政,説親民可能扯得過遠。讀了《大學》這本書之後,我學會了一種處世心態。親民、至善——大學之道,強調的不僅是人們的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於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已及人的過程。親民,説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普遍地施及於天下百姓,並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止於至善”了。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強調説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關鍵在於須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講的要治好家族,關鍵就在於必先修養自身之品德。“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意思是所説的要治理好國家,關鍵須先治理好家庭。“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意思是所説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於先要治理好國家。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修身”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説,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

作為一篇古文經典,《禮記?大學》少不了晦澀難懂的詞句,深切讀懂解意的確得花一些時間,但大學短短的兩千來字,凝聚了關於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並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不愧是歷代有志之士為之效仿的標榜!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 篇四

讀完《禮記大學》後,我意識到我們不僅僅需要有遠大的抱負和卓越的理想,因為這對我們一生來説是遠遠不夠的,想要擁有更好的人生,我們還需要有完美的德行,要能做到不欺騙自己,以及要去掉自己的不足。

如何擁有完美的德行?何謂德行,德行就是指美好的道德品行,強調自身修養的重要性。每個時代所特有的道德觀念,決定人們的言行,支配着人們對人、對物,對事的取捨。只有大家都成為德行兼備的人,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國家才能更加富裕強大。記得一位名人説過:“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我覺得首先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學生,是我們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最基本的行為。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怎樣端正自己的態度?樹立良好的心態,用積極向上的眼光看待生活中和學習中發生的事情,用正確的態度面對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端正人生態度。積極參加各種志願者活動,通過參與公益活動或者幫助弱勢羣體,進行無私奉獻,端正人生態度。養成閲讀的良好習慣,經常利用課餘時間閲讀積極向上的書籍。例如,關於勵志或者成功的書籍,做積極的心理暗示,端正人生態度。要樂觀。樂觀的心態,可以成就一個人,我們要做樂觀的主宰者,不做悲觀的奴隸;生活中要經常面帶微笑,每個人都會喜歡面帶微笑的人的,他能給人以鼓勵,給人以讚許,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我們充滿樂觀與熱情,事情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的,如果我們天天想着不好的事情,相信我們天天都會愁眉苦臉的。這就告訴我們端正態度是多麼重要了。

如何去掉自己的不足?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成功的人。而只有懂得如何塑造自己的人才稱得上是成功的人!首先我們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那麼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我們的缺點,努力克服。其次就是我們在知道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善於控制別人對於我們毛病的話語,簡單來説就是我們要控制好我們的情緒,不要讓別人的言語打擾我們的進步。還有就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像我們可能有時候自卑,那麼根源可能我們對自己的長相不太自信,這樣我們可以在別的方面建功立業,這樣就平衡。

以上就是我對《大學》的感想。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 篇五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個瘋女人,或者有一個小偷,你會與他們做朋友嗎?你可能説,這樣的人,躲還來不及呢?正常的人誰會與他們做朋友呢?

還真有這樣的人。想知道她是誰嗎?她與瘋子、小偷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那就跟我一起到《城南舊事》中尋找答案吧。

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衚衕裏。經常痴立在衚衕口裏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引起了英子的好奇。剛開始這個瘋女人秀貞沒有一個朋友,衚衕裏的人都很害怕她、反感她。自從英子來到了這個衚衕裏,秀貞就有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就是英子。儘管英子的家人都很反對,害怕秀貞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但善良的英子還是經常偷偷跑到惠安館找秀貞玩。

從秀珍瘋瘋癲癲的話語中,英子瞭解到秀珍讓人傷感的經歷,才知道秀珍對住宿在惠安館的讀書人司康的痴情,對生下來就被遺棄的女兒的掛念。為情而瘋秀珍深深打動了英子,英子對秀珍充滿同情。

英子無意中發現自己可憐的好朋友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幫助她們母女重逢,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她們當作盤纏去尋找妞兒的爸爸。單純善良的英子讓秀珍找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讓可憐的妞兒找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親媽!多温馨美好的故事啊!

英子搬到新簾子衚衕之後認識了一位年輕人,他為了一家三口的生存,為了供成績優異的弟弟上學,而去偷盜。他所做的一切“是非得已”,他不想做一個“壞人”,他在純真的英子面前反覆問“我是不是一個壞人”,他把自己最珍貴的小象牙佛珠送給英子,並告訴英子記得自己不是“壞人”。不管他的過去是怎樣的,怎樣敗了家、怎樣害母親哭瞎眼,也不管他現在是不是一個小偷,單純善良的英子只看到他現在對弟弟的照顧,對家人的愧疚,對英子的真誠……而那個年輕人之所以那麼重視在英子眼裏自己是不是好人,也是被英子的純真善良給打動了吧。

儘管秀貞陪妞兒尋找爸爸的路上,慘死在了火車下,給英子帶來極為沉重的打擊。偷盜的年輕人被抓,讓英子眼裏充滿淚水,為自己無意中透露年輕人的行蹤而悔恨不已。但這些不完美的人身上,因為充滿最美好的人間真情,而給英子留下美好的回憶。

世間一切也許不夠完美,但只有像英子那樣用美的眼睛去看待萬事萬物,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美好。正像老師讀過的一篇文章的題目《心美,一切皆美》。是的,心美,一切皆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希望我們都能用純真善良的心去感受世間的美好,用我們的純真善良給孤獨苦難中的人帶去幸福,用我們的純真善良去感化走入歧途的人……願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的純真善良而變得更美好!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 篇六

經典就像一道光,照亮現實,也照亮人生前行的方向。

——題記

手捧《大學》,感慨於經典的魅力,感動於傅老廣博的註解。無論正文,還是註解,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邊讀,邊不禁用筆將孔、孟、朱、王閃着光的句子勾畫出來。讀着這些經典,接受着儒學思想的洗禮。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一直喜歡王陽明的故事,酈波教授的《五百年來王陽明》更是聽了又聽。其中王陽明曾經踐行“格物致知”的故事更深深地印在了腦海。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樣樣直達做人根本。讓人不禁反思自身,自身言行、自身職業、自身志向。

疫情期間,看太多了人情冷暖,時時熱血沸騰,為自己的國家、為那些捨生忘死的醫護人員、為那樣永遠走在前面的子弟兵,還有那些普通的志願者、出租司機、建築工人……今天,卻被一個留學生氣得失去理智。

那是一個名叫許可馨的公派留學生,在祖國新冠病毒橫行期間,沒有像其他留學生一樣盡一己之力幫國家獻計獻策,卻在公眾平台上,對自己國家出言不遜。不僅如此,她還詆譭生活在疫情中心地區人民、公開支持一些反對勢力,活脱脱一個“白眼狼”。

網友很快扒出此人,上學時就特立獨行,成績一直不錯,就是人品極差。看到這些,我又不禁反思,到底是什麼出了問題?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當今,一個詞語流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這個詞語,用來描述當代大學生們。其實,社會中,這樣的人還少嗎?不得不説,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存在着一些問題。

作為一名教師,再讀《大學》,感受儒學思想的浸染的同時,也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學生,德育為先,先學做人,再做學問。而今,很多老師為了評職評榮譽,一味地追求學習成績;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學校聲譽,也一味地追求成績。很多人抨擊考試製度,但又無力改變。

作為老師,重讀儒家經典,可以時時提醒自己誠意、正心,修養言行、提高思想境界;還可以將儒家思想,用於教學中,教育學生從小具有家國情懷,不能只是自私自利。其實,家國情懷和個人利益並不衝突,但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更不能在關鍵時期,對自己的國家有任何不利的言行。

修身、齊家,作為個人,我們要修煉自己。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 篇七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是在國小時學過的高爾基作品《海燕》中的一句話。一直就喜歡豪邁、澎湃的文字,這篇文章中形象的言語、高昂的氣勢讓我愛不釋手,對高爾基的文字的喜愛也更加深入。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是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貧窮(在沙皇俄國出生),幼年喪父,16歲時為了生計而在社會上到處奔波,當過裝卸工、麪包房工人。貧民窟和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的課堂。他與勞動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親身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在飢寒交迫的生活中,高爾基頑強自學,掌握了歐洲古典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瞭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使他寫成了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三本著名的書都以主人公阿廖沙為線索,反映高爾基從小到大的艱辛生活。童年的坎坷經歷,母親去世後孤身一人在社會這所大學自謀生計,雖然遭遇了許多挫折與無奈,也在這裏,他學到許多著名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我的大學》描寫阿廖沙在喀山時期的活動與成長經歷。阿廖沙16歲報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但理想無法實現,喀山的貧民窟與碼頭成了他的社會大學。阿廖沙無處棲身,與他人共用一張牀板。在碼頭、麪包房、雜貨店到處打工。後來,因接觸大、中學生、祕密團體的成員及西伯利亞流放回來的革命者,思想發生變化。阿廖沙閲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脱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

在書中,作者把他自己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貫徹了其中。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教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是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峯的重要條件。

在《我的大學》裏,高爾基用自己的筆觸反映了當時俄國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統治的活動,展示了這一時期俄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在高爾基的自傳小説中,我們看到青少年時期的高爾基就已經對俄國的醜惡現實十分憎惡,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

大學讀書個人心得體會1000字 篇八

最近,加入了峽實經典羣,一直在對《大學》這本書,每天堅持朗誦一遍。從一開始的磕磕絆絆,20分鐘;到現在的順暢、流利,10分鐘。也在讀的過程中,收穫到了很多。

《大學》是四書中的一本,其他三本分別是《中庸》《論語》《孟子》。許多大學也把《大學》作為自己的校訓,廈門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止於至善;東南大學:止於至善;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於至善;香港大學:明德格物……足見《大學》的重要性。

何為“大學”呢?古人八歲入“國小”,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文化基礎知識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修己治人,治國安邦”的大學問,“大學”就是講治國安邦的“大學”。“大學”是大人之學。講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大學》中最重要的便是第一章,第一章也是總結了全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那麼,我覺得這裏面最重要的就是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其實,這和我們的271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培育人性光輝,播種人生智慧。培育人性光輝,就是立德,把人培養成人,培養成一個好人;播種人生智慧,就是樹人,把人培養成一個能人,一個為社會做貢獻、能承擔責任、有幸福能力的人。為了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我校開展了國學課程、有關文明禮儀的校本課程、讓學生認知學習體驗、有關的食法、食理、食禮的食育課程……我們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弘揚了光明正大的品德:每次吃完飯,餐桌上總是乾乾淨淨的;在路上,也會主動幫助老人……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意思是:明瞭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明瞭應達到的境界其實就是要有堅定的目標。現階段,為了使學生有堅定的目標,我們一定要用好兩個幫手:

一是成長日記,教會學生使用成長日記,什麼時間做什麼樣的事情;

二是學習檔案,反思總結這一週存在的問題,併為下一週做展望。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天子開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一律都要把搞好自身的修養作為根本。所以,不管任何時候,我們都要養成好的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jv1g5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