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音樂課心得體會(彙總14篇)

音樂課心得體會(彙總14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4篇《音樂課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音樂課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音樂課心得體會(彙總14篇)

篇1:音樂課心得體會

我從小喜歡聽音樂,每當自己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拿起MP3或者手機帶起耳機聽一首輕鬆愉快的歌曲,沉浸在放鬆的氣氛裏,自己的心情機會慢慢變得平緩放鬆,心中的鬱結能在音樂中消散。我喜歡音樂,喜歡一個人伴隨着輕輕的音樂靜靜的躺着的感覺,音樂是個奇妙的殿堂。在大學生涯中的最後一次選修課中,我選擇了大學音樂,沒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只因為我喜歡音樂。在音樂中,我可以達到忘我的境界,忘卻一切煩惱與憂愁。在一個學期的課中,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很多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也讓我們欣賞了眾多樂曲。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長了許多,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學習《音樂欣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於接受。比如周華健的《朋友》講述的是朋友之間的友情;筷子兄弟的《父親》描述的是父子的感情,流行音樂更容易讓人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華民族音樂家的姓名。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樂風格上地區差異而不同,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因為只有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這學期的大學音樂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圓舞曲、小夜曲、歌劇、舞劇等等......

自從第一次上了音樂鑑賞課,我就對這門課很感興趣。無論是老師的授課方式還是音樂本身,對於老師所講的內容,我都覺得受益匪淺。經過一學期的相處和學習,在音樂方面我也略有所知,瞭解不同音樂的發展史。無論是古代音樂,還是流行音樂,以及中外藝術歌曲,經過老師的介紹,我們也瞭解了很多。不像以前總是很盲目的去聽歌,根本什麼都不瞭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樂,把很多經典的音樂遺忘了。

音樂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對我們的理解和愉悦的生活態度。3節課12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三節的課。第一次聽課時,就喜歡老師上課,在老師的推薦下,我欣賞了很多著名曲目。

在課上,看到老師展示的我們這學期要欣賞的多到數不清的音樂曲目,我頓時產生了一股滿足感,欣賞這麼多曲目,不怕音樂素養提不高。可當我真正開始學習如何欣賞音樂,並慢慢體會到音樂欣賞的精髓時,我發現最初的我,真的是個庸俗的人。在老師介紹的民族歌曲裏我印象最深的要數《月光下的鳳尾竹》,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樂曲,以葫蘆絲演奏的版本最為常見;後燕妮、關牧村等也演唱過該曲目的歌唱版本,其他樂器也有過演奏。此歌曲比較容易演唱,只有一小段是比較難唱的。且有許多舞者將其改編成優美的舞蹈,尤其是優雅恬靜的傣族舞,風韻十足。你聽,竹林中傳來了陣陣葫蘆絲聲,淡淡悠揚。美麗的姑娘輕倚在鳳尾竹旁,清澈的雙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灑在她的衣裙上,

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樂聲漸漸輕靈飄逸起來,姑娘起身來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輕舞着、旋轉着,波光中疊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襬也輕輕飄揚落寞的斜倚在鳳尾竹旁吹奏起情歌,眼前生出心上人飄逸輕靈的舞姿,着一縷花衣,似一個精靈,在月光下瀉一地旋轉的身影,竹林的小徑上。微風輕拂鳳尾竹,遠看像一層綠色的霧在舞動,竹樓里美麗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樓外痴情的阿哥愛慕的葫蘆絲聲,在靜謐的夜晚愈加纏綿,彼此正傾訴着心中的愛戀。《月光下的鳳尾竹》描繪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讓人沉迷其中!

通過本學期對音樂鑑賞課的學習,我對音樂的思想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從前,我只是喜歡聆聽音樂,享受音樂給心靈帶來的那份愜意和舒心。現在,我認識到,音樂它是一個有靈魂的東西。它不僅藴含了豐富的思想,同時又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一個學期下來,我不僅聆聽了各種各樣的音樂,有古典派的,浪漫主義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學到了不少音樂知識。所謂的音樂,廣義上來説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就是音樂。它是一種符號,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它能用有組織的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音樂欣賞是人們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項音樂實踐活動。社會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欣賞音樂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大學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在於通過欣賞古今中外名曲名段,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長了許多,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更多地瞭解音樂這片無邊的海洋,決定讓大家分組並選擇主題進行ppt展示,我們小組合力一起收集資料,在收集過程中我進一步的感受音樂的魅力和遼闊, 漸漸地,在那一首首音樂片段中我越發愛上了音樂。音樂真的可以説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福音。她既可以藉助歌曲的詞表達出人類情感,也能夠單純用旋律的琳琅之音締造天籟。

音樂課已經快要結束了,在此感謝老師的專業知識的傳授,使我從簡單的聽歌這樣膚淺的理解到懂得欣賞音樂元素的基本欣賞方法的轉變。通過大學音樂這門課,我學習到了有關音樂的基本常識,在老師的教導下,我懂得了如何去欣賞,如何去鑑賞,並深深的感悟了音樂不僅能歌頌人物,描繪景色,還能對人的喜怒哀樂進行描述,激發我們的激情,對人或物的諷刺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音樂完美展現出來。現在我學會了如何去鑑賞欣賞音樂,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將在音樂的音符中過得更加多姿多彩 我相信,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音樂是世界是所有聲音的詮釋,是生活的調味劑。沒有音樂世界將枯燥無味,生活將死氣沉沉沒有活力。音樂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學習了這門課我明白了音樂的魅力,或許是這樣:我們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但是要懂得怎麼樣去欣賞也音樂!總而言之,大學音樂這門課程提高了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並且對音樂欣賞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篇2:音樂課心得體會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深刻感到(音樂標準)中關於音樂課程價值理念的表述,課程總目標的建立:以及要求從“感知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四個領域構建教學內容和標準,是強調了學生經驗與學科知識與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傳統上以(學科知識)教材為中心的舊格局,上升到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整合發展的新局面。

一、課改帶來的驚喜是什麼:

1、教學理念的滲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興趣音樂為動力,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師聲情並茂地演唱、學生的齊唱,對唱,領唱、小組唱、聽錄音機中的對歌曲不同處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圍繞“聽”(聽覺的體驗)這個中心來進行。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這個音樂教學中心環節,讓學生通過聆聽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學生就會有了學習歌曲的慾望。

2、教師角色的轉變。“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互敬互愛,給彼此建立一種健康,向上的學習與合作的氛圍,對課堂教學無疑是積極的。音樂課上老師關注不只是音樂知識和技能,而是幫助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提高音樂感知和鑑賞能力,拓展音樂綜合文化視野,從而形成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一種積極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審美的探索、創造的態度與方式。因此在這樣的認識的前提下的教學老師和學生都比以前愛上音樂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與學生走到一起,教師以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之中,對於學生回答的各種答案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具有獨特的看法,因為音樂不追求統一答案,音樂儘量不結束真理。教師既是出色的導演又是忠實的觀眾,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要求學生掌握的音樂知識通過教學活動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接受。

3、以生為本,重視學生音樂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整合發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對學生資源的合理開發。教師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學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師這下,面對飛速而來的多種媒體,學生受教育的範圍已不僅僅侷限於學校課堂,為此我們的課堂應該及時改變教學模式,讓課堂不公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學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幹的天堂,這節課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學習,教師從中傾聽、觀察、隨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藉助小組活動,學生資源開發通過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每個小組成員能力各有高低,小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取長補短、互幫互助,更有利於學生的交流合作。“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節課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資源,運用了多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用,在實踐中學習思考,學會汲取,學會總結,最終將知識的獲取過程自覺轉化為一種實際的學習能力。總以為學生隨着年齡的長大,自我表現的意識,對成功的體驗,沒有年齡小的學生強,孰不知,只要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時間,他們比任何時候都喜歡將自己的才能展示出來,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大膽放手展現自我,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配合,讓聽課老師都深受感染,這是這節課最亮的閃光點。達到了讓學生興趣音樂先讓其喜歡上音樂課的目的。

4、為貫徹新音樂課改的精神,音樂教研、音樂培訓等活動出現前所未有的活躍,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訓得到廣泛的發展,一年來,我們分別在實孝二實孝城孝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學、聯合中學、阪面中學組織開展了全縣性的及片區性的音樂課改課堂教學活動;召開了課改階段性小結會議;舉辦了全縣音樂課改實驗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教學課件評選活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成立了縣中國小音樂教育教學研究會;組織部分音樂課改教師培訓班;各中國小分別舉辦了觀摩教學、教學研討。

二、教材教學建議

(一)重視歌曲教學方法的研究。三年級要打好歌唱(獨唱、合唱)基礎,良好的'習慣和技能要建立起來,課前要充分備好每首歌曲;教學中要採用模唱、接唱、對唱、編唱、表演唱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齊唱、合唱;要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在歌唱內容和內涵的感悟和審美。

(二)要以生為本,大膽調整教材歌曲內容,動聽的歌曲應該讓學生多體驗;不好聽的,建議不唱,選擇課本外好聽的歌曲,儘量使學生保持對歌唱以及對音樂的興趣。

(三)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感知與鑑賞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拓展綜合文化視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重視上好每一課的欣賞教學。如何上好,提出幾點建議:1、圍繞主題,安排有歌唱和聆聽的內容(演唱春天歌曲,欣賞春天的音樂或景象,或者跳春天的舞蹈),避免只有聽樂説樂的單一、枯燥現象。實際表明,在動中欣賞音樂效果更佳;2、要採用情感體驗和理性分析相結合的欣賞教學方式(教材已有明顯要求,如聽辯樂器的音色變化、人聲與器樂聲的不同藝術形態、旋律的起伏發展特點,並能以肢體動作或者語言表達相應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使學生較深刻領悟音樂的內藴和風格;3、要根據音樂作品內容引導學生從音樂入手,探討相關文化和民俗(為什麼遼闊的草原會產生牧歌;為什麼山歌與小調的歌聲不同);4、要多采用對比鑑聽的方法,讓學生在多種音響的對比中,豐富情感體驗、提高鑑賞能力(如,“牧歌”有多個演繹版本,小提琴、童聲合唱、成人混聲的都讓學生對比聆聽,體會更豐富)。

(四)、“編創與活動”的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把創編活動貫穿於各個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為,音樂創造性活動是審美的主要形式,音樂教學脱離創造性活動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一、二年級已形成一定的節奏感的基礎上,要加強多聲部節奏練習(朗誦的、打擊樂的、聲勢律動的、合樂拍手、跺腳等)。同時也要關注聽唱、聽辯

、編唱、即興旋律接唱和模唱。課本中提供各種內容和教學要求與方式,要儘量完成課本要求,除了按課本的方式,建議大家要設計和編排激勵學生學習和促進提高的教學方式與手段:1、節奏和旋律接龍、開火車;2、聽旋律短句接唱尾音;3、按提供的唱名(音符)即興編唱短句;4、師生共同創編歌曲(搖籃曲、進行曲)5、旋律創編:(1)加減音符;(2)改編歌曲,如,加上朗誦、拍手、律動等。

(五)“表現”是音樂教學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學生價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師實施教學方式、策略、評價的依據。從各個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對於各類音樂學習都有提出具體的音樂表現的要求和做法(如,藝術教材有:歌唱表演、聆聽表演、律動表演)。對此我們要重視“表現”的研究,新的音樂課標在“表現”領域提出具體的要求,説明了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表現”。都應該是邊學習邊表現,特別是音樂雙基的學習更要求在表現中落實。大家知道音樂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在玩中、動中展開教學,表現“比”玩、動“從本質上講,要求更高,如果是沒有質量盲目的活動是無意義的。”表現“應該是學生將自己的音樂經驗、見解、感受通過一定的音樂技能技巧表達出來,是有技能含量的。換言之,在”表現“中學習才能進步。既:欣賞、唱歌、編創、奏樂、識譜都應該在表現中進行。建議:1、學習常規要加強,養成愛表演的良好習慣;2、重視節奏、律動、聲勢表演的訓練,訓練以及會表演的能力,以及較深刻感受音樂文化提高審美能力建立基本素質(簡單的踢踏舞步就能反映出藏族、蒙族、維吾爾族舞姿和不同和民俗文化的不同);4、歌唱教學除了要聲情並茂,表演也要同步跟上。

三、課改存在的問題及音樂教師的反思:

(一)存在問題:培養時間短,對課改理念不透徹,無法將理念帶入課堂教學,僅僅是流於形式;存在教師對課改缺乏熱情、主動。

(二)音樂教師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揮音樂教育教學優勢,體現音樂課堂教學的人文特徵。音樂教學的人文特徵與其他人文學科不同的是:在音樂要素的探知、音響感受以及歌唱、奏樂等表演活動中發現音樂獨特的藝術形態:和諧、優美、歡快、激昂並從中獲得語文學習、美術學習不可替代的審美和情感體驗。根據這樣的理解,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儘量向學生傳遞優美、生動和多樣式的音樂,如a老師的奏樂、歌唱、表演、語言都要力求準確、優美;b課堂教學設計應從學生的經驗和需要入手考慮不好聽,不好唱的音樂不要強調學生聽和唱,或者學生會遠離音樂課堂;c不要為了綜合而削弱音樂丟失了音樂的個性的特質。

2、“綜合”應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課堂上和綜合;二是課程的綜合。音樂課堂的綜合,應該是以音樂為主線的音樂間以及相關文化間的綜合,要自然、生動。如欣賞電影音樂,首先想到的是音樂,為了探索電影音樂的性質和牲,必然要涉及到電影表演藝術形態和情節等。總之,主和次要明確。而課程上的綜合應該是分別由不同藝術學科的形成單獨切入教學,構成的藝術綜合課程。不要片面的把“綜合”理解為在一堂課內多門藝術的拼湊和疊加。

音樂課堂不應該只關注音樂教學舞蹈、戲劇、電影也應適當的、有計劃的進入音樂課堂,拓展我們和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審美品位。

3、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新理念,有的學科包括音樂教師實話這一理念後,提出質疑。我個人的看法是:”合作學習對於音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於音樂課堂中,關鍵是合作質量和效果。音樂課堂教學切實離不開合作(全班、小組)。那麼,我們要深入研究“合作學習”理論和方法,使之科學地運用音樂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與質量。

4、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樣,不應該還是沿用傳統習慣和教學模式,既:純粹地圍繞一個音樂作品以歌唱、欣賞為主的教學,或者是歌曲和欣賞綜合的教學。應該建立更多樣的教學模式,如,主題下的音樂要素體驗與探索的綜合音樂感教學(節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創作、打擊樂器等的教學。努力拓寬教學內容和模式,讓學生感受更豐富的藝術文化獲得更生動而多樣的藝術養分。

篇3:音樂課心得體會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我們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信息化課堂教學與説課大賽。聽了向xx老師的音樂課《xx》,感到受益匪淺。整堂課是那麼的充實、快樂。郭老師運用音樂的魔力,讓同學們沉浸在音樂的快樂中。學生們被向老師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着、體驗着,連我也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快樂。

課堂中,郭老師注意把握每一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節奏美、旋律美,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從一開始視頻的導入,接着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不僅在聽覺效果上,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改變人的人生,這就是音樂的美的所在。聽了這節課,我不禁感歎,郭老師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的音樂老師啊!讓我學到了很多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希望以後能再次聆聽郭老師的課,感受她無窮的教學魅力。

這次聽課,着實給我一次學習、提高的機會。執教教師緊緊圍繞歌唱教學,貫徹“以審美為核心”音樂課程理念,突出了音樂課堂的學科特點,以新穎別緻的教學方式和活潑有效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認識音樂、熟悉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在聽課學習中,收穫不少,感想頗多。使我感受到了音樂老師要想上好一堂課是相當不容易的。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已不是當初人們印象中的唱歌課,教學目標體現要從學生的表現中得到反饋,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裏談談自己參加這次活動的感想和反思:這次觀摩課,每位教師的課堂設計、授課風格各具特色,各有各的亮點,都有值得學習與探討的地方。

一、授課教師共存的優點

1、教師基本的音樂素養比較好。音樂課首先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的課程之一,因此,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是美的使者和傳遞者,教師的教學儀態美、語言美、歌聲美是音樂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通過聽課,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感到驕傲,這些教師都具備這些良好的音樂素養,言談舉止間流露出美,教師自身氣質深深地吸引聽課者的眼球,讓人感覺賞心悦目。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她們具備了美的使者的氣質。

2、課的設計方面。教師的備課可操作性更強了,更加註重實效性,每一環節的設計能夠緊扣主題,步步為教學目標服務,屏棄了那些形式化的東西及做秀的環節,並且,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培養。

二、多媒體使用方面

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更注重實效性,多媒體的運用得恰到好處,能夠做到畫龍點睛而不是畫蛇添足。

三、音樂教師要善於把握一個“度”

1、注重把握學唱歌的“度”。在聽課中發現,教師注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主的學唱歌曲,這種方法很好,無形中減輕了學生學習新歌的負擔。但在每一遍聽歌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緊扣主題提出問題,使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性的聽音樂,如果教師盲目或者目的性不強,只是一味的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歌曲,我想,這種做法沒能充分體現“自主學習”的真正含義。

2、注重把握教師在課堂上“演員”這一角色的“度”。一節課的主角是誰?得看師生誰展現的機會多。我覺得音樂課上教師更應該注重“厚積薄發”,教師充當演員的角色只要恰到好處即可,關鍵是做好導演的工作。尤其是當一堂課接近尾聲時,在驗收學生對所學歌曲是否學會時,教師應是一位很好的聆聽者,而不是一位領唱者。如果教師過多地關注了自己在課堂上自身風采的展示,最終會讓人感覺學生變成了教師的配角,是來配合教師的演唱。

3、把握“學科綜合”的“度”。“學科綜合”的理念要求教師全面提高素質,拓寬知識面,有機會合理地進行各學科知識的穿插。一個好的音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的,把握課堂的時間,有選擇地進行知識穿插,而不是漫無目的,發散性講解,不能偏離了方向,因為學科綜合應體現學科特點,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圍繞教學目的來實施。

篇4:音樂課心得體會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運用想象力來從事意義創造和分享的過程,在新形勢、新環境、新理念的推動下,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教唱幾首兒歌、灌輸一些簡單的樂理只是,更重要的是教師應以優美的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帶給學生藝術美的薰陶和享受,構建高效活潑的音樂。但是音樂課堂上教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麼?究竟該如何打造音樂高效課堂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音樂的興趣。

對於低年級同學來説,他們好動、注意力極易分散,但我抓住小同學愛聽故事,善表現的特點,我採取講故事引入課文內容,學會歌唱後,再指導他們根據詞中內容來表演。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這時同學們的熱情高漲,慢慢喜歡上音樂課。這樣,每次上音樂課他們都會有一種期待,當然我也會不失時機地將教學音樂基本知識、節奏、歌曲處理(比如以什麼情緒來唱好他)等講授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和學生取得配合,收到了一些效果,教了不少兒童歌曲,為豐富兒童的音樂世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結合教材,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教育。

通過學習和研究教材,我覺得音樂教材更具備培養孩子們良好品德教育的形象性、優越性。我在教學一年級音樂時緊扣教材中的《國歌》等歌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由於我和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的欠缺,做得不是很好。但是由於主旨明確,也同時取得了一定效果,向他們分別傳授了《月亮》、《小青蛙找家》、《新年聯歡會》等優秀歌曲。

三、調動學生情感。

國小生善於模仿,喜好遊戲,我們應該放開學生的手腳,引導他們把音樂轉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肢體語言去體會音樂的藴涵。有了參與聽辨音樂的過程,鑑賞音樂就有了一定的基礎,音樂作品的產生,有賴於作曲家創作的情感、情緒體驗與靈感、風格、取材、體裁形式以及時代背景。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則可以用肢體語言帶動學生的情緒變化讓其更深刻地體會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情緒。

四、培養學生的豐富的想像力。

用肢體語言的方式參與到欣賞音樂的活動中,我們要儘量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動手參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以學生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國小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讓其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從多側面感受音樂,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創作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統一,只要能啟迪學生們的想像力,都可以進行創作性的表演,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而且鍛鍊了大膽、勇敢、活潑的性格,一改原來的音樂課堂呆板拘謹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每一門學科都有它自身的奧祕等待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在音樂課堂中還需要不斷的學習。

篇5:音樂課心得體會

上學期我到了一個新的教學環境,擔任三年級的音樂教師,面對陌生的班級,生疏的學生,讓我倍感壓力沉重。三年極是低年段向中高年段過度的年級,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創造性思維也開始逐漸成熟。幾堂音樂課下來,我瞭解到這些學生音樂素質較差,但思維活躍,有自己的見解。我該怎麼去適應這些學生,並讓這些學生們都能喜歡我?該用怎樣的課堂語言去吸引他們?該怎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音樂?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心頭。

我還深深得記得第一堂三年級的音樂課,上課的班級是三(2)班,這堂課,我是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教學流程上下來的:首先是進行自我介紹;接着讓學生玩《找朋友》的遊戲,介紹同學讓我認識;再接着是瞭解本冊書中要學習的內容,並唱唱與單元內容主題相同或相近的歌曲;最後是讓學生説説自己心中的音樂老師是怎樣的。本以為這樣的設計是很理想的,可誰知一節課上下來,弄得我是哭笑不得。這班學生太過活躍,令我應接不暇。

我剛剛管理好一組可另一組卻又亂了,於是我使出渾身解數,什麼“一二三,靜下來”,“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好不容易讓學生靜下來,可不到三分鐘,他們就又開始在座位上各抒己見了。當時我真是心亂如麻,幸好,最後一個環節在我再三強調下,學生總算是配合地完成了我的教學內容。課後我想了很多,最終我想是不是我的課堂語言和課堂組織方面還欠妥當,所以學生會如此“活躍”。於是,我在另一個班上本課時,在每個環節前設計了導語,在瞭解本冊書的內容時,還進行了四組競賽,讓每組學生通過説、唱、演、畫與各單元主題相同或相近的內容。另外,在課堂上當學生控制不住自己時,還用音樂讓學生快速靜下來。這堂課學生的興趣非常濃,表現得十分積極,同時也比較守紀。看到學生在課堂上露出的甜美笑容,我的心裏也樂開了花。同樣的流程設計,在兩堂可上收到完全不一樣的效果,這讓我感受到一堂課的設計要有血有肉,不僅要注重課堂各環節的設計,還要注重教師的語言表達與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在有趣的、快樂的氛圍裏學習音樂。

在上《春來了》這一課時,有一個內容是認識“3、5、6”,不僅要唱準這三個音,還要會聽辨三個音。起初,我是這樣上的:同學們,今天我請來了音樂王國裏的三個小精靈,想知道他們是誰嗎?然後逐一出示三個音;接着就讓學生叫他們的名字,再接着聽三個音的聲音,唱唱名;最後,完成書本中的“聽一聽”。這樣的流程下來,我發現學生並不喜歡,他們表現得有些厭煩,沒有什麼興趣。我又苦苦思索,設計了另一套方案:先讓學生了解蒙古的美麗風光(其中包括蒙古包),再出事三個蒙古包(按音高位置排列),讓學生猜這是什麼?接着就説蒙古包裏藏了三位音樂的小精靈,想知道它們是誰嗎?然後在第一蒙古包裏面出示“3”,再在蒙古包下面出示唱名“mi”,最後讓學生叫叫它的名字、聽聲音、唱唱名(其餘兩音方法相同)。會唱了三個音後,我又説,這三個小精靈可淘氣了,走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爭先恐後(出示課後聽一聽、唱一唱)。然後聽琴彈,讓學生用手勢來告訴我聽到的是哪一個。這樣的設計,課堂氛圍要較前一個活躍,學生興趣也較前一個濃厚,課堂實效就不用説了。

通過上述的兩組的對比鏡頭,以及平時上課的感受,讓我深刻體驗到新課標下音樂教師的語言表達、課堂組織與快樂教學的重要性,也真正體會到我們教師的快樂來自於學生,只有學生快樂了,教師才會快樂,才會充滿自信。

篇6:音樂課心得體會

x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去xx中心學校聽了這次名師交流活動的音樂課,受益匪淺、感觸頗深。九月一號才走上工作崗位,所以我是抱着學習的態度來聽這一節課的,現將我一些粗淺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教師自身專業素養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具有一桶水”,這句話充分詮釋了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性。在陳老師的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示範,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陳老師過硬的基本功,才使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出色的完成了這節音樂課。

二、備課方面

教師備課的三個要素就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陳老師在備教材這一環節上尤為突出,教學目標明確,對於歌曲重難點的把握非常準確。能夠充分利用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身心特點,運用達爾克洛茲體態律動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體驗,豐富了課堂教學方法。

三、教師的應變能力

馬卡連柯曾説過:“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徵就是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學習歌詞的環節中,陳老師提出:“我為什麼願意變朵小紅雲”,當時沒有學生舉手回答,但是陳老師耐心引導,鼓勵學生積極舉手,並適當的運用獎勵機制,使學生樂意投入到問題的探索中去。可見陳老師的教學經驗豐富、應變能力很強。

另外,我想闡述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四二拍的教學。

在我的教學中也會運用奧爾夫教學法,用拍手、拍腿的方式使學生掌握節奏,但是我認為奧爾夫教學法不僅能使學生快速掌握歌曲節奏,更能使學生直觀的體驗節拍的強弱特點,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講解示範二拍子強弱特點,使學生既能掌握節奏、又能深刻體驗二拍子特點。

二、對公開課的理解。

每個學校推出的公開課代表着本學校的教育水平,為了上好這次公開課,教師會花費很多心血去精心準備、反覆修改。老師的壓力很大,所以,容易導致公開課只是把事先排練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國小生對什麼事情都好奇,如果破壞了他的好奇心,也就失去了新鮮感,這節課就會缺乏課堂生成。教學不應該只關注教師教了多少,更應該關注學生學了多少,課堂教學不一定要完整,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亮點。教師應該反覆揣摩新課程理念,對理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不斷挖掘深層次的含義。能以一個平常的心態對待公開課,那麼,這就是一堂有價值的課。

總而言之,陳老師的課有很多閃光點供我學習、借鑑。所以我會取其精華,並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中,來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次聽課的心得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篇7:音樂課心得體會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深刻感到《音樂標準》中關於音樂課程價值理念的表述,課程總目標的建立:以及要求從“感知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四個領域構建教學內容和標準,是強調了學生經驗與學科知識與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傳統上以(學科知識)教材為中心的舊格局,上升到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整合發展的新局面。

一、重視教學理念的滲透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興趣音樂為動力,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師聲情並茂地演唱、學生的齊唱,對唱,領唱、小組唱、聽錄音機中的對歌曲不同處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圍繞“聽”(聽覺的體驗)這個中心來進行。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這個音樂教學中心環節,讓學生通過聆聽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學生就會有了學習歌曲的慾望。

2“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互敬互愛,給彼此建立一種健康,向上的學習與合作的氛圍,對課堂教學無疑是積極的。音樂課上老師關注不只是音樂知識和技能,而是幫助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提高音樂感知和鑑賞能力,拓展音樂綜合文化視野,從而形成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一種積極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審美的探索、創造的態度與方式。因此在這樣的認識的前提下的教學老師和學生都比以前愛上音樂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與學生走到一起,教師以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之中,對於學生回答的各種答案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具有獨特的看法,因為音樂不追求統一答案,音樂儘量不結束真理。教師既是出色的導演又是忠實的觀眾,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要求學生掌握的音樂知識通過教學活動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接受。

3、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對學生資源的合理開發。教師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學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師這下,面對飛速而來的多種媒體,學生受教育的範圍已不僅僅侷限於學校課堂,為此我們的`課堂應該及時改變教學模式,讓課堂不公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學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幹的天堂,這節課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學習,教師從中傾聽、觀察、隨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判斷,藉助小組活動,學生資源開發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每個小組成員能力各有高低,小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取長補短、互幫互助,更有利於學生的交流合作。“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有效的教材資源,運用了多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用,在實踐中學習思考,學會汲取,學會總結,最終將知識的獲取過程自覺轉化為一種實際的學習能力。總以為學生隨着年齡的長大,自我表現的意識,對成功的體驗,沒有年齡小的學生強,孰不知,只要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時間,他們比任何時候都喜歡將自己的才能展示出來,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大膽放手展現自我,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配合,達到了讓學生興趣音樂先讓其喜歡上音樂課的目的。

二、課改存在的問題

培養時間短,對課改理念不透徹,無法將理念帶入課堂教學,僅僅是流於形式;存在教師對課改缺乏熱情、主動;

三、音樂教師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揮音樂教育教學優勢,體現音樂課堂教學的人文特徵。音樂教學的人文特徵與其他人文學科不同的是:在音樂要素的探知、音響感受以及歌唱、奏樂等表演活動中發現音樂獨特的藝術形態:和諧、優美、歡快、激昂並從中獲得語文學習、美術學習不可替代的審美和情感體驗。根據這樣的理解,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儘量向學生傳遞優美、生動和多樣式的音樂,如A老師的奏樂、歌唱、表演、語言都要力求準確、優美;B課堂教學設計應從學生的經驗和需要入手考慮不好聽,不好唱的音樂不要強調學生聽和唱,或者學生會遠離音樂課堂;C不要為了綜合而削弱音樂丟失了音樂的個性的特質。

2、“綜合”應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課堂上和綜合;二是課程的綜合。音樂課堂的綜合,應該是以音樂為主線的音樂間以及相關文化間的綜合,要自然、生動。總之,主和次要明確。而課程上的綜合應該是分別由不同藝術學科的形成單獨切入教學,構成的藝術綜合課程。不要片面的把“綜合”理解為在一堂課內多門藝術的拼湊和疊加。

音樂課堂不應該只關注音樂教學舞蹈、戲劇、電影也應適當的、有計劃的進入音樂課堂,拓展我們和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審美品位。

3、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新理念,有的學科包括音樂教師實話這一理念後,提出質疑。我個人的看法是:”合作學習對於音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於音樂課堂中,關鍵是合作質量和效果。音樂課堂教學切實離不開合作(全班、小組)。那麼,我們要深入研究“合作學習”理論和方法,使之科學地運用音樂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與質量。

4、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樣,不應該還是沿用傳統習慣和教學模式,既:純粹地圍繞一個音樂作品以歌唱、欣賞為主的教學,或者是歌曲和欣賞綜合的教學。應該建立更多樣的教學模式,如,主題下的音樂要素體驗與探索的綜合音樂感教學(節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創作、打擊樂器等的教學。努力拓寬教學內容和模式,讓學生感受更豐富的藝術文化獲得更生動而多樣的藝術養分。

篇8:音樂課心得體會

讓人沉思,讓人收穫,正是欣賞音樂的好時節!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世界也會愈加澄明。

子曰“三月不知肉味。”,一直都覺得音樂這東西很深奧、很有內涵、很奇妙;我也很喜歡音樂,不過只是喜歡聽聽唱唱流行歌曲,對於那種專業的音樂,還有肖邦、貝多芬什麼的,雖能聽聽,卻不知所云,我只能在心裏默默地感歎,我一直覺得自己聽不懂所謂的音樂,也許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意識,反正我就是一直都有這種想法,而且也從來沒有去試過聽那種音樂的感受。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欣賞課是因為隨便玩玩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讓我記起周國平先生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不僅如此,而且近年來,我國大學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其實是在追求自然科學教育和人文藝術教育的平衡。素質教育建立在和諧教育對素質的全面理解上。因此,素質教育本質上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每個人都應該從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過各種科學有效的途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素質教育其中一個要義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於是我國的各個大學正逐步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同時,尤其注意了藝術教育的發展。

當代大學教育中強調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要求,而藝術教育的關注正是人類感情的關注,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藝術教育為實現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提供了生動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成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種教育形式美的事物總讓人回味,音樂欣賞課便如此!

篇9:音樂課的心得體會

大學裏幸運地上了一學期的音樂課,算是彌補了中學的遺憾。最開心的是這門課不用考試,能在自由輕鬆的姿態下學習感興趣的東西是最快樂不過的事了。

音樂老師年輕漂亮,很符合我心目中從小就有的音樂老師形象,有氣質,這是重點。氣質這東西説不出來,就是一種感覺,音樂老師身上就散發着氣質。這個就不多説了,一句話:不愧是音樂老師!

以教小孩的模式交我們這些準成年人,帶來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活潑生動,把我們從枯燥的理論課堂釋放出來。“你好,你好,你好,你好,同學好!”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都住着一個孩子,渴望自由不想長大,這是對成人世界的叛逆,而音樂往往具有滿足這種渴望而又不越軌的魔力。但一旦一個人已習慣於常態模式,難免不會感到幼稚。或者對這新的嘗試失去興趣,又回到以往的狀態,以致後面的課堂對他來説已沒太大興趣。

高一上學期開過音樂課,那是一個有着純正男高音的音樂老師。我只對開學的第一節課音樂課印象最深。那天老師在多媒體教室給我們講歌劇什麼的,各種理論神馬的一點興趣都沒,講完後他給我們放歌劇,我本來已沒興趣不想看的,但看着看着就進入了狀態,被那悽婉的情節和震撼的音樂所折服,原來老師是在我們看之前給我們做個鋪墊,以免我們看得雲裏霧裏。但是由於時間有限,沒看完就下課了,我連剛放得叫什麼都不知道,只是覺得後半節課時間好短。

後來一次偶然,在一本雜誌看到這個歌劇劇照什麼的,上面赫然的幾個大字《歌劇魅影》。哦,是叫這個名字!仔細看了下評論,再後來接觸一些學音樂的,經常聽到提起這四個字,嘿!這歌劇挺有名的。當時知道後還狠狠驕傲了一番,我高一就接觸瞭如此有藝術魅力的音樂,你們學音樂現在才聽説,哈哈。容我在心裏得瑟了好久!

有這個經歷,我在欣賞各種音樂時挺有信心的。喜歡很有節奏感的《送我一支玫瑰花》,模仿各種樂器的合奏很有意思。這本是一首抒情歌曲,歌唱青年男女真誠的愛情,改編成模仿是很好的創新。還有小提琴演繹的《梁祝》,壯烈悽美的愛情隨着悠揚的小提琴聲的起伏跌宕而不斷升温,我國傳統音樂多是紮根於人民羣眾的勞動生活,帶有很強的生活氣息。寫實性明顯。“砌磚式”的創作思維,不高而大有機會再高。

世界上有兩種語言不需要翻譯,一種是數學,而另一種就是音樂。經歷了一週忙碌的學習生活,能靜下心來聆聽音樂大師們發自內心的呼聲,與音樂為伴,是何等愜意的事。生活中充斥着各種各樣的音樂節奏,如同生命裏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着自己喜愛的音樂,尋找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音樂是一種消遣娛樂的表現形式。音樂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舒緩工作中的壓力,減輕了精神上的負擔。但我們大學生往往熱衷於流行音樂,追求流行金屬味道,青春的激情褪去無法安靜,這個浮躁的社會仍然需要古典的催人奮進積極向上的音樂來引導我們這羣年輕人,於浮華中保持一顆本真的心,找到真實的自己。

關於各種民族樂器,管絃、打擊樂器等,老師介紹過的中國樂器獨特的形狀姿態,沒有怎麼接觸,只想説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篇10:音樂課的心得體會

這星期,感謝學校給我們音樂組這次機會,到瀋陽市音樂優質課比賽現場進行學習,在這幾天的時間裏我們聽到了“不同風格”、“不同版本”的省級音樂教學優質課,受益匪淺。

十多位老師的授課,各具特色,亮點紛呈,充分體現了各個區的先進教學水平,設計精巧,語言精練,這些優質課無論是在知識結構、授課方式上都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素質教育觀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型音樂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積累音樂文化的廣闊空間,切實做到了“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美、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美、讓學生在音樂中創造美”。

總之,在每節優質課中,都能感覺每位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緻,因而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學習、借鑑。所以我會吸取其中的精華,並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樂教學。

篇11:音樂課的心得體會

近期有幸聆聽了杜宏斌老師主題為《聚焦核心素養,凸顯美育功能》的講座,講座中杜老師針對《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評價、對比變化等相關內容展開了細緻精彩地解讀。聆聽之後我對新課標的具體內容又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研究,領悟其主要的理念,並與前版本進行了內容比對。

新課標是圍繞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這五個學科的藝術課程改革,在關注美育的同時,更加聚焦核心素養的內涵問題。關注核心素養、堅持以美育人這是現階段及今後我們要持續關注的話題之一,在新課標的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三大板塊中均居於首要位置。課程性質中這樣明確指出,“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引領學生在健康向上的審美實踐中感知、體驗與理解藝術,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這更加體現並突出美育的重要性,弘揚並塑造真善美心靈的育人之本和關鍵所在。

在學習中發現,新課標尤其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藝術的感知與體驗,在以藝術體驗為核心的多種活動中提高素養和發展能力。新課標在音樂學科的課程內容中設置了“欣賞”、“表現”、“創造”和“聯繫”四大藝術實踐,一共包括了14個學習內容,並分不同的`學段安排了相應的學習任務。針對每一項學習任務都給音樂教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廣闊的教與學的空間。為老師們增加了細緻的教學策略指導,也給學生制定了詳細的學習內容和學業要求。這也意味着對音樂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標準的教與學的要求。在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中,有兩個字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表演”,有聲樂表演、器樂表演、綜合性藝術表演、即興表演、情境表演和小型歌舞劇表演。表演的本身就是綜合性的表現,六個“表演”涉及多維內容,與以往的演唱與演奏相比,這一新變化尤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探究創新,注重學生個性的表達與表現。“聯繫”中的三個學習內容和發現身邊的音樂、探索生活中的音樂,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與周邊,聯繫生活實際,探究生活經驗,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新課標在給教師的教學策略指導中,每個學段都提到了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到音樂活動中感知與體驗,在體驗中滲透音樂知識與技能,同時要突出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引導高學段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個性表達。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充分激勵與調動下,在師生相互作用下,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點撥,樹立自信心,引導他們主動參與進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敢於表達與表現。通過教學活動中的點點滴滴發展學生的能力。

新課標還為學生在每個學段、每個學習內容明確了具體詳細的學業質量的描述。也給我明確了下階段研究的方向,聚焦核心素養,要繼續深入學習和研究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不斷改進促進自身的發展。

篇12:音樂課的心得體會

此次活動跟之前幾屆稍有不同,根據本次活動的規定中學組所有選手在展示一週前抽取課題,這是對教師音樂專業基本功教學的檢閲與考證,中學組展示現場亮點頗多,讓我們來感受一下精彩瞬間。

來自xx的xx老師的《彩雲追月》新穎、獨到之處是在拓展環節,巧妙地運用搖奏體鳴樂器,安格隆引導學生隨着音樂在搖奏中體驗到“皎潔明月動,彩雲緊相隨”的美妙意境。來自四川的李冬穎老師的《讓世界充滿愛》,利用上課前的短短几分鐘與孩子們互動,營造氛圍,李老師教態親切大方,將美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很富有感染力,向美而行,以美育人,用歌聲將這份深情大愛輕輕地傳遞出去。來自廣西的周穎老師的《櫻花》,為孩子們創造主動探索,積極實踐的機會,通過音樂感知藝術表現等途徑引導孩子們理解不同文化語境中音樂藝術的人文內涵,從而促進孩子們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來自重慶任榮憶老師的《長江之歌》滲透着濃濃的家國情懷歌唱,對長江的讚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唱響生生不息的歌。來自江蘇仝童老師的《時空交響》,教師教態親切,引導孩子們用心歌唱不息的歌。來自內蒙古王蕾老師的《拉德茨基進行曲》,通過對樂曲的反覆聆聽以及律動體驗引導孩子們獲得情感共振與審美體驗。來自山東曲曉燕老師的《行進之歌》,教學設計環環相扣,課堂氛圍活躍,把孩子們分為兩個聲部,化身英姿颯爽的小戰士。山西李婷婷老師的《思鄉曲》將濃濃的鄉愁和化不開的思念寄託於如泣如訴的小提琴曲,讓學生們去體味愛國思鄉的共鳴。福建史夏洋老師曾把中國鼓樂帶到非洲課堂,今天又將妙趣橫生的非洲鼓樂帶到了東莞。

在這次展示課中教師的基本功尤為重要,展示的老師們的基本功都非常紮實,在他們的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在最後的專家點評中山西省西安市鐵一中的正高級教師羅琦説:我們在講音樂本體時,應該讓學生在音樂表現實踐中去發現,生成並提出,不能過於細緻和瑣碎,那樣往往會忽略了音樂的整體性和完整性,教師所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服務,不能生搬硬套。課堂中要多給學生時間,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每節優質課中都能感受到每位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緻,因而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學習借鑑,所以我會汲取其中的精華,並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時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訓練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樂教學。

精彩的三天聽課結束了,但是學習的道路永遠沒有終點,就像王安國教授説的:中國的教育之路,不崇洋,不跟風,不迷信,要崇尚音樂教育規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篇13:音樂課的心得體會

20xx年4月6-9日,煙台音樂優質課比賽在龍口舉行,在這3天的時間裏我們聽到了“不同風格”、“不同版本”的市級音樂教學優質課13節,受益匪淺、感觸頗多,現將自己一些粗淺的感受説一下。

十三位老師的授課,各具特色,亮點紛呈,充分體現了各個地區的先進教學水平,設計精巧,語言精練,這些優質課無論是在知識結構、授課方式上都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素質教育觀念,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新型音樂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了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以及學習、積累音樂文化的廣闊空間,切實做到了“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美、讓學生在音樂中學習美、讓學生在音樂中創造美”。

綜合各位參賽教師的教學方式,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第一、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本次參加講課的教師都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老師們的課件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實用有效,不花哨,不雜亂。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富有創意。例如開發區的天琪老師所講授的《啊朋友》一課中,多媒體的使用恰到好處,本節課共用了3段視頻文件,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音樂在影視中重要地位。特別是整節課的最後拓展部分動畫視頻的運用使整節課達到了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

第二、備課方面

教師備課的三個要素就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和學法。本次聽課的一個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參賽教師都能充分的挖掘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都做到了以學為主,多元互動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在學生環節上的精彩準備,利用各種形式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想問題、説話的時間和空間,真正讓課堂成為孩子的陣地。

第三、教師的音樂基本功

在優質課的比賽中,教師的基本功尤為重要,參賽的大部分老師的基本功都非常紮實,在她們的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如芝罘區的鄒曉君老師精煉優美的語言,蓬萊市的周麗娜老師的鋼琴伴奏,,棲霞市的劉振卿老師卓越的激情和誇張的表演等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為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總之,在每節優質課中,都能感覺每位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緻,因而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學習、借鑑。所以我會吸取其中的精華,並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時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訓練,來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樂教學。

篇14:音樂課的心得體會

在學習《音樂欣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於接受。比如周華健的《朋友》講述的是朋友之間的友情;筷子兄弟的《父親》描述的是父子的感情,流行音樂更容易讓人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華民族音樂家的姓名。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

民族音樂風格上地區差異而不同,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因為只有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這學期的大學音樂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圓舞曲、小夜曲、歌劇、舞劇等等......

自從第一次上了音樂鑑賞課,我就對這門課很感興趣。無論是老師的授課方式還是音樂本身,對於老師所講的內容,我都覺得受益匪淺。經過一學期的相處和學習,在音樂方面我也略有所知,瞭解不同音樂的發展史。無論是古代音樂,還是流行音樂,以及中外藝術歌曲,經過老師的介紹,我們也瞭解了很多。不像以前總是很盲目的去聽歌,根本什麼都不瞭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樂,把很多經典的音樂遺忘了。

音樂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對我們的理解和愉悦的生活態度。3節課12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三節的課。第一次聽課時,就喜歡老師上課,在老師的推薦下,我欣賞了很多著名曲目。

在課上,看到老師展示的我們這學期要欣賞的多到數不清的音樂曲目,我頓時產生了一股滿足感,欣賞這麼多曲目,不怕音樂素養提不高。可當我真正開始學習如何欣賞音樂,並慢慢體會到音樂欣賞的精髓時,我發現最初的我,真的是個庸俗的人。在老師介紹的民族歌曲裏我印象最深的要數《月光下的鳳尾竹》,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樂曲,以葫蘆絲演奏的版本最為常見;後燕妮、關牧村等也演唱過該曲目的歌唱版本,其他樂器也有過演奏。此歌曲比較容易演唱,只有一小段是比較難唱的。且有許多舞者將其改編成優美的舞蹈,尤其是優雅恬靜的傣族舞,風韻十足。你聽,竹林中傳來了陣陣葫蘆絲聲,淡淡悠揚。美麗的姑娘輕倚在鳳尾竹旁,清澈的雙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灑在她的衣裙上,

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樂聲漸漸輕靈飄逸起來,姑娘起身來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輕舞着、旋轉着,波光中疊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襬也輕輕飄揚落寞的斜倚在鳳尾竹旁吹奏起情歌,眼前生出心上人飄逸輕靈的舞姿,着一縷花衣,似一個精靈,在月光下瀉一地旋轉的身影,竹林的小徑上。微風輕拂鳳尾竹,遠看像一層綠色的霧在舞動,竹樓里美麗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樓外痴情的阿哥愛慕的葫蘆絲聲,在靜謐的夜晚愈加纏綿,彼此正傾訴着心中的愛戀。《月光下的鳳尾竹》描繪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讓人沉迷其中!

通過本學期對音樂鑑賞課的學習,我對音樂的思想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從前,我只是喜歡聆聽音樂,享受音樂給心靈帶來的那份愜意和舒心。現在,我認識到,音樂它是一個有靈魂的東西。它不僅藴含了豐富的思想,同時又是生活的真實反映。一個學期下來,我不僅聆聽了各種各樣的音樂,有古典派的,浪漫主義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學到了不少音樂知識。所謂的音樂,廣義上來説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就是音樂。它是一種符號,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它能用有組織的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音樂欣賞是人們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項音樂實踐活動。社會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欣賞音樂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大學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在於通過欣賞古今中外名曲名段,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長了許多,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這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國的古典音樂,體味到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美。笛聲的清脆,簫聲的深沉,琵琶的錚錚之音,這些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華夏之音的美妙,體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國的古典音樂是以五音--宮商角徵羽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的音樂大家創作了中國獨特的音樂形式。如今在民間十分流行的是嗩吶這種樂器,無論民間的喜事還是喪事嗩吶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樂器之一。嗩吶作為我國傳統的樂器我國的音樂大家創作了優秀曲子如《百鳥朝鳳》堪稱經典。在這門課的學習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增強了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有提升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更多地瞭解音樂這片無邊的海洋,決定讓大家分組並選擇主題進行ppt展示,我們小組合力一起收集資料,在收集過程中我進一步的感受音樂的魅力和遼闊,漸漸地,在那一首首音樂片段中我越發愛上了音樂。音樂真的可以説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福音。她既可以藉助歌曲的詞表達出人類情感,也能夠單純用旋律的琳琅之音締造天籟。

音樂課已經快要結束了,在此感謝老師的專業知識的傳授,使我從簡單的聽歌這樣膚淺的理解到懂得欣賞音樂元素的基本欣賞方法的轉變。通過大學音樂這門課,我學習到了有關音樂的基本常識,在老師的教導下,我懂得了如何去欣賞,如何去鑑賞,並深深的感悟了音樂不僅能歌頌人物,描繪景色,還能對人的喜怒哀樂進行描述,激發我們的激情,對人或物的諷刺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音樂完美展現出來。現在我學會了如何去鑑賞欣賞音樂,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將在音樂的音符中過得更加多姿多彩我相信,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音樂是世界是所有聲音的詮釋,是生活的調味劑。沒有音樂世界將枯燥無味,生活將死氣沉沉沒有活力。音樂豐富了我們的生活,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學習了這門課我明白了音樂的魅力,或許是這樣:我們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但是要懂得怎麼樣去欣賞也音樂!總而言之,大學音樂這門課程提高了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並且對音樂欣賞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深刻感到(音樂標準)中關於音樂課程價值理念的表述,課程總目標的建立:以及要求從“感知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四個領域構建教學內容和標準,是強調了學生經驗與學科知識與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傳統上以(學科知識)教材為中心的舊格局,上升到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整合發展的新局面。

一、課改帶來的驚喜是什麼:

1、教學理念的滲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興趣音樂為動力,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師聲情並茂地演唱、學生的齊唱,對唱,領唱、小組唱、聽錄音機中的對歌曲不同處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圍繞“聽”(聽覺的.體驗)這個中心來進行。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這個音樂教學中心環節,讓學生通過聆聽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學生就會有了學習歌曲的慾望。

2、教師角色的轉變。“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互敬互愛,給彼此建立一種健康,向上的學習與合作的氛圍,對課堂教學無疑是積極的。音樂課上老師關注不只是音樂知識和技能,而是幫助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提高音樂感知和鑑賞能力,拓展音樂綜合文化視野,從而形成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一種積極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審美的探索、創造的態度與方式。因此在這樣的認識的前提下的教學老師和學生都比以前愛上音樂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與學生走到一起,教師以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之中,對於學生回答的各種答案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具有獨特的看法,因為音樂不追求統一答案,音樂儘量不結束真理。教師既是出色的導演又是忠實的觀眾,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要求學生掌握的音樂知識通過教學活動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接受。

3、以生為本,重視學生音樂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整合發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對學生資源的合理開發。教師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學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師這下,面對飛速而來的多種媒體,學生受教育的範圍已不僅僅侷限於學校課堂,為此我們的課堂應該及時改變教學模式,讓課堂不公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學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幹的天堂,這節課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學習,教師從中傾聽、觀察、隨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藉助小組活動,學生資源開發通過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每個小組成員能力各有高低,小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取長補短、互幫互助,更有利於學生的交流合作。“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節課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資源,運用了多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用,在實踐中學習思考,學會汲取,學會總結,最終將知識的獲取過程自覺轉化為一種實際的學習能力。總以為學生隨着年齡的長大,自我表現的意識,對成功的體驗,沒有年齡小的學生強,孰不知,只要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時間,他們比任何時候都喜歡將自己的才能展示出來,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大膽放手展現自我,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配合,讓聽課老師都深受感染,這是這節課最亮的閃光點。達到了讓學生興趣音樂先讓其喜歡上音樂課的目的。

4、為貫徹新音樂課改的精神,音樂教研、音樂培訓等活動出現前所未有的活躍,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訓得到廣泛的發展,一年來,我們分別在實孝二實孝城孝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學、聯合中學、阪面中學組織開展了全縣性的及片區性的音樂課改課堂教學活動;召開了課改階段性小結會議;舉辦了全縣音樂課改實驗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教學課件評選活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成立了縣中國小音樂教育教學研究會;組織部分音樂課改教師培訓班;各中國小分別舉辦了觀摩教學、教學研討。

二、教材教學建議

(一)重視歌曲教學方法的研究。三年級要打好歌唱(獨唱、合唱)基礎,良好的習慣和技能要建立起來,課前要充分備好每首歌曲;教學中要採用模唱、接唱、對唱、編唱、表演唱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齊唱、合唱;要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在歌唱內容和內涵的感悟和審美。 (二)要以生為本,大膽調整教材歌曲內容,動聽的歌曲應該讓學生多體驗;不好聽的,建議不唱,選擇課本外好聽的歌曲,儘量使學生保持對歌唱以及對音樂的興趣。

(三)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感知與鑑賞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拓展綜合文化視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重視上好每一課的欣賞教學。如何上好,提出幾點建議:1、圍繞主題,安排有歌唱和聆聽的內容(演唱春天歌曲,欣賞春天的音樂或景象,或者跳春天的舞蹈),避免只有聽樂説樂的單一、枯燥現象。實際表明,在動中欣賞音樂效果更佳;2、要採用情感體驗和理性分析相結合的欣賞教學方式(教材已有明顯要求,如聽辯樂器的音色變化、人聲與器樂聲的不同藝術形態、旋律的起伏發展特點,並能以肢體動作或者語言表達相應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使學生較深刻領悟音樂的內藴和風格;3、要根據音樂作品內容引導學生從音樂入手,探討相關文化和民俗(為什麼遼闊的草原會產生牧歌;為什麼山歌與小調的歌聲不同);4、要多采用對比鑑聽的方法,讓學生在多種音響的對比中,豐富情感體驗、提高鑑賞能力(如,“牧歌”有多個演繹版本,小提琴、童聲合唱、成人混聲的都讓學生對比聆聽,體會更豐富)。

(四)、“編創與活動”的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把創編活動貫穿於各個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為,音樂創造性活動是審美的主要形式,音樂教學脱離創造性活動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一、二年級已形成一定的節奏感的基礎上,要加強多聲部節奏練習(朗誦的、打擊樂的、聲勢律動的、合樂拍手、跺腳等)。同時也要關注聽唱、聽辯

、編唱、即興旋律接唱和模唱。課本中提供各種內容和教學要求與方式,要儘量完成課本要求,除了按課本的方式,建議大家要設計和編排激勵學生學習和促進提高的教學方式與手段:1、節奏和旋律接龍、開火車;2、聽旋律短句接唱尾音;3、按提供的唱名(音符)即興編唱短句;4、師生共同創編歌曲(搖籃曲、進行曲)5、旋律創編:(1)加減音符;(2)改編歌曲,如,加上朗誦、拍手、律動等。 (五)“表現”是音樂教學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學生價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師實施教學方式、策略、評價的依據。從各個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對於各類音樂學習都有提出具體的音樂表現的要求和做法(如,藝術教材有:歌唱表演、聆聽表演、律動表演)。對此我們要重視“表現”的研究,新的音樂課標在“表現”領域提出具體的要求,説明了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表現”。都應該是邊學習邊表現,特別是音樂雙基的學習更要求在表現中落實。大家知道音樂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在玩中、動中展開教學,表現“比”玩、動“從本質上講,要求更高,如果是沒有質量盲目的活動是無意義的。”表現“應該是學生將自己的音樂經驗、見解、感受通過一定的音樂技能技巧表達出來,是有技能含量的。換言之,在”表現“中學習才能進步。既:欣賞、唱歌、編創、奏樂、識譜都應該在表現中進行。建議:1、學習常規要加強,養成愛表演的良好習慣;2、重視節奏、律動、聲勢表演的訓練,訓練以及會表演的能力,以及較深刻感受音樂文化提高審美能力建立基本素質(簡單的踢踏舞步就能反映出藏族、蒙族、維吾爾族舞姿和不同和民俗文化的不同);4、歌唱教學除了要聲情並茂,表演也要同步跟上。

三、課改存在的問題及音樂教師的反思:

(一)存在問題:培養時間短,對課改理念不透徹,無法將理念帶入課堂教學,僅僅是流於形式;存在教師對課改缺乏熱情、主動。 (二)音樂教師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揮音樂教育教學優勢,體現音樂課堂教學的人文特徵。音樂教學的人文特徵與其他人文學科不同的是:在音樂要素的探知、音響感受以及歌唱、奏樂等表演活動中發現音樂獨特的藝術形態:和諧、優美、歡快、激昂並從中獲得語文學習、美術學習不可替代的審美和情感體驗。根據這樣的理解,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儘量向學生傳遞優美、生動和多樣式的音樂,如a老師的奏樂、歌唱、表演、語言都要力求準確、優美;b課堂教學設計應從學生的經驗和需要入手考慮不好聽,不好唱的音樂不要強調學生聽和唱,或者學生會遠離音樂課堂;c不要為了綜合而削弱音樂丟失了音樂的個性的特質。 2、“綜合”應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課堂上和綜合;二是課程的綜合。音樂課堂的綜合,應該是以音樂為主線的音樂間以及相關文化間的綜合,要自然、生動。如欣賞電影音樂,首先想到的是音樂,為了探索電影音樂的性質和牲,必然要涉及到電影表演藝術形態和情節等。總之,主和次要明確。而課程上的綜合應該是分別由不同藝術學科的形成單獨切入教學,構成的藝術綜合課程。不要片面的把“綜合”理解為在一堂課內多門藝術的拼湊和疊加。

音樂課堂不應該只關注音樂教學舞蹈、戲劇、電影也應適當的、有計劃的進入音樂課堂,拓展我們和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審美品位。 3、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新理念,有的學科包括音樂教師實話這一理念後,提出質疑。我個人的看法是:”合作學習對於音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於音樂課堂中,關鍵是合作質量和效果。音樂課堂教學切實離不開合作(全班、小組)。那麼,我們要深入研究“合作學習”理論和方法,使之科學地運用音樂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與質量。

4、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樣,不應該還是沿用傳統習慣和教學模式,既:純粹地圍繞一個音樂作品以歌唱、欣賞為主的教學,或者是歌曲和欣賞綜合的教學。應該建立更多樣的教學模式,如,主題下的音樂要素體驗與探索的綜合音樂感教學(節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創作、打擊樂器等的教學。努力拓寬教學內容和模式,讓學生感受更豐富的藝術文化獲得更生動而多樣的藝術養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k3e11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