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 篇一

我叫伍曉倩,是東安一中應屆畢業生,今年取得全市裸分(687分)第一的成績,名列全省理科第18名,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總結出以下七條高中學習的方法和體會,希望對正在拼搏的同學們有所啟發和幫助。

一、基礎要打好。很多同學在進入高中時抱有這樣的想法——我高一玩一年,等高二高三再學習。其實這是不妥的。因為學習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一開始學習的就是所謂基礎,基礎沒學好的話,之後複習的時候,就會感到很吃力,會很容易讓人產生放棄的念頭。二輪複習時,同學們也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改變學習計劃,但在新課和這種專攻基礎的階段,還是要跟着老師的步伐來,這樣才能掌握全局。

二、學習要專心。人每天的有效學習時間是11個小時,而實際上高中每個同學上課的時間已經達到,那麼成績之所以會有高下之分,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是否專心決定的。有些同學看似也很努力,每天都在讀書,成績卻總是上不去,就是因為他們心有旁騖。事實上如果每天全身心地利用好學校安排的那些時間,再適當地自己加加班,成績自然會有所提高。

三、做題要紮實。我在高中學習時感觸最深的就是有些題目你明明會做,卻仍然會做錯。後來反思,才發現當初自己以為會做這一類題了,就大略看一眼就跳過了,而後來做錯就是我們常説的“眼高手低”。所以,即使是簡單題,仍然有做的價值,而近年大學聯考題目也並不是很難,所以基礎題不能丟分。此外,在一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就堅持一個原則——做題可以錯,但絕對不能猜。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猜的答案即使是對的,仍然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只有你自己錯了,才能有深刻的記憶,才能保證下次遇到類似的題不錯。

四、學會獨立思考。平時學習在有迷惑時,我一般不會輕易去問老師,而是會努力自己思考,而在苦苦思考不得之後,才會去請教。事實上,學習過程中,大多數問題都是能夠靠自己領悟搞定的,而一般來説老師講的經常是自己所想不到的關鍵,聽完後會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就是因為獨立思考,才能在做題方面舉一反三,不會因題目變了個形式就又不知道做了。大學聯考的題目雖然不難,但形式都是比較新的,就是對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求較高。

五、抓住別人忽略的時間。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相同的,一些同學抱怨作業做不完,而其他同學卻還能完成自己買的習題的原因就是對一天時間利用程度的不同。每天的課間十分鐘有時就可以利用來完成上堂課老師佈置的作業,另外,在中午和下午的吃飯時間裏也可以擠出時間來做題或是記憶當天老師的上課內容。天道酬勤。沒有人能夠輕輕鬆鬆考出好的成績,若想在成績上有突破,就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六、鬆弛有度,高效學習。高中三年裏難免會遇到壓力很大的時候,尤其是在考試不斷的高三,壓力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在這個時候,最好不要壓迫自己去學習,因為心情不好也會使學習效率下降,導致學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從而又會使信心下降,壓力更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這時應找一些能讓自己適當放鬆的活動,比如和朋友散散步、聽聽歌,當心情好起來時再去做題就不用去擔心效率的問題。

七、保持良好心態。面對人生的關鍵——大學聯考,不少同學會慌了陣腳,導致大學聯考時出現失誤。其實大學聯考考的不僅是能力,更是一個人的心態。在許多次模擬考試中,同學們就應該認真對待,把它們當作大學聯考來考,那麼真正到了大學聯考時,就能夠像平常對待模擬考試時一樣,淡然面對,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大學聯考的題有形式新的特點,那麼就要求同學們能夠面對新題足夠鎮定冷靜,一開始就應給自己暗示:這道題仍然是換湯不換藥,我一定能攻克它。在許多次考試中,我發現,考試前給自己的信心極為重要,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在做題時不會慌亂,畢竟大學聯考就像出兵打仗,一開始陣腳亂了,那最後就極有可能是失敗收場。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 篇二

A.在課堂上緊隨老師思路,課下及時對知識總結、梳理。

B.每次考試後,還會主動進行試卷分析,剖析每道題的失分點,即便是考了滿分,也會認真總結經驗。哪個同學得分比自己高、哪個同學錯題整理的好,他都要從別人的長處中虛心吸取經驗,幫助自己更好地進步。

C.針對主觀題失分現象,他就堅持每天做一道主觀題,再請老師幫忙批改,仔細揣摩出題人的思路和考察範圍,每道題都力求完美。

D.每次考試前,他都會根據近期學習的內容,主動總結反思,預先判斷考試中可能涉及的題型和知識點,然後有針對性地複習。這也是他在全面掌握學習內容的基礎上,主動學習、勤于思考的表現。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 篇三

大學聯考考場上決定勝負的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心態。心態影響狀態。不好的狀態可能會讓你在做過千百遍的題上犯錯,好的狀態可能會讓你解出一個從未見過的難題。

在高中這三年裏,你可能被某一次考試的成功衝昏頭腦,也可能被關鍵時候的“不在狀態”逼得幾近瘋狂,還有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都可能讓你失去清醒的頭腦,這時你要做的就是保持好的心態,不受任何干擾。

個人以為盯緊自己的錯題,淡化成績和名次,這才是正確的心態。每當消滅一個知識盲區會感覺離成功又進了一步,心態自然越來越好。積極的心理暗示,為自己每天的突破而喝彩,你將變得越來越自信。

心得之四:學習在於體會。

高中三年體會到的東西會讓你受用一生。大家仔細想一想:“學習了這麼久,我到底體會到了什麼?我該怎樣把這些體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當你用心體會之後,你收穫的不只是學習成績,更是人生感悟,這才是你一生用之不盡的財富。

説出你的大學聯考故事,給學弟學妹們傳遞正能量。如果你有大學聯考故事要説,請關注我。權哥邀請你來做《説出你的大學聯考故事》節目嘉賓,讓你的故事走進千家萬户,讓你的聲音給他人帶去希望。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 篇四

付宛璐,20xx年從焦作一會考入北京大學,20xx年保送本校攻讀博士學位(碩博連讀),地質學和經濟學雙學士學位,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志願者,北京大學珠寶鑑定師。本科期間公費赴澳大利亞自然博物館進行學術交流,研究生期間赴美國加州大學進行為期一年多的聯合培養。曾獲國家級李四光優秀大學生獎(國土資源部部長親自頒獎)、北京市三好學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學術類創新獎,連續五年獲得北京大學研究生最高獎學金校長獎學金,多次作為唯一的學生代表在頒獎大會、院慶、畢業典禮發表演講,在加拿大的國際學術會議上獲得優秀英文口頭報告獎。熱愛教育事業和珠寶行業,樂於分享。

其實,作為20xx年焦作一中唯一一個考入北京大學的幸運兒,我已經被邀請在各種場合分享過我的所謂“勵志”故事和“高效”學習法——包括回母校對着年級尖子生做演講,包括被親戚朋友、七大姑八姨拉着給自己的孩子做“單獨輔導”,從國小生到高三考生,都被我大碗大碗地灌過雞湯。因此,現藉此機會和平台把我的故事形成文字,也許並不全面系統,但希望我的分享能多多少少幫助那些有相似心路歷程的師弟師妹。

不服輸讓我對“好好學習”覺得更早

由於父母工作地點的原因,我讀國小並沒有進入“名校”:從最初山溝溝裏的國小到後來對口二十三中(當時還有國中部)的解放東路第二國小。我也沒有上過任何補習班和興趣班,沒學過鋼琴、辯論、奧數或者演講。因此,六年無憂無慮的國小時光讓我的童年顯得異常快樂和完整。大概由於記憶力比較好,專注力比較強,父母對我的學習也一直比較重視,年級第一就一直是我的囊中之物。

而故事的轉折從小升中開始,按規定,六年級畢業考試的年級第一可以保送十七中,而我卻在最關鍵的戰役拿了第二名。接下來的那個暑假,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幫我跑關係進十七中的一幕幕,也正是這些讓我突然意識到考場如戰場,只有全力以赴好好學習,才對得起父母的艱辛付出。很快,機會來了!焦作市實驗中學首次對全市國小畢業生進行公開招考,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成績出來,我的成績正好壓線進場,一分不多一分不少。面對已經費盡周折取得通行證的十七中和每學期高出2000學費的二中分校,我對媽媽説我要證明自己,我要上我自己考上的學校。於是,我和其他來自學生路國小,塔南路國小等一眾“名校”的孩子一起成為了二中分校第一屆“小白鼠”:最初的校舍是實驗中學的職工食堂,只有幾間破舊的平房,連小操場都不是硬化路面。事實上,我們這些“小白鼠”是二中分校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一屆,僅我所在的一個班,就出了十多個985、211的學生,其中不乏本科就考入北大、清華、人大、浙大、北理工、北體、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當然,這是後話。

天道酬勤,最初的一學期最難熬卻也進步最大,不服輸的天性讓我從墊底的入校成績突圍,逐步成為各科老師欣賞的“好學生”,洗脱了我的“黑歷史”。我記得冬天天還未亮就坐上了僅有我一名乘客的“專用”公交車,我記得看着那些國小就學過國中知識並能説會道的“名校畢業生”我有多羨慕,我記得我厚着臉皮去向那些高手借作文本拿回家反覆拜讀,我記得在公交上背書、在騎車上學的路上觀察草木行人構思金句美文,我記得我把國小養成的九點看電視睡覺的習慣硬生生改成了看書到十二點。第一次家長會,班主任對我媽説:你家閨女不聰明,但挺努力。

“打下江山”後的國中生活就顯得輕鬆很多,雖然二中分校特別喜歡各種全校統考(入學考、月考、期會考、模擬考、期末考),考完還要張榜公示前百名的成績。現在想來,那時的考試頻率和壓力完全不亞於高三。長相甜美和性格外向的女生開始談戀愛,然而我天生“情竇晚開”,身邊只有幾個志趣相投(其實就是隻愛學習的書呆子/學霸)的好姐妹,留短髮且討厭逛街,一年四季的衣服基本都是委託媽媽全權採購。長期霸佔榜單前三甲的我,偶爾也參加辯論賽和學科競賽,但考試成績依然是我關注的唯一重點。

為了提高成績、開闊視野,國中三年我有意識地看了很多課外書,包括當時很火的新概念作文,包括類似《紅樓夢》、《穆斯林的葬禮》這些我尚且似懂非懂的大部頭。逐漸地,我的作文成為範文的概率越來越高,同理,英語水平也跟着水到渠成似的提高。化學和生物是我最喜歡的課程,看課外書總是身心愉悦,模擬題做起來也得心應手。不喜歡數學和物理,但好在國中以知識點記憶和基本原理推導為主,反覆做幾道典型的例題基本就能觸類旁通。九年級備考的白熱化階段,班主任屢次在年級大會表揚我學習努力,各科老師在各班講捲紙都會提到我的成績有多好。沒人再提到我“不聰明”,很多家長都會請教我媽如何培養出了一個年級第一的女兒。然而,繼小升中的大坑之後,我在初升高依然沒有繞過一個坑。

掌握知識並不是決勝大考的唯一關鍵

我從來不是一個關鍵時刻發揮穩定的選手,更不是什麼黑馬,這裏要探討的不是智商(IQ)而是情商(EQ),説白了就是面對大考的承壓能力。二中分校的校領導本指望我考出市第一的會考成績給母校爭光,結果我只考出了全市五十多名的成績。會考後我又考上了一批量保送北大小語種的鄭州外國語中學,這一次,我本着“寧做雞首,不做鳳尾”的原則,選擇了焦作一中,並暗暗下定決心要從焦作一會考上名校。遊手好閒了一個暑假,沒想到剛入校就劈頭蓋臉地來了場猝不及防的入校考試。第一場考試,我就考進了年級前三,這也讓我深刻意識到掌握知識並不能保證我能決勝大考——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讀不好書,只是沒考好試!爬過兩次大坑,讓我又一次提前覺悟:“心理戰”往往比考試本身更可怕。認識這一點對於整個高中時期,尤其是高頻模考的高三下學期,比頭懸樑、錐刺股地玩命學習更重要(後文會詳細講到)。

20xx年是焦作一中搬入新校區,實行寄宿制的第一年。那一年焦作一中花壇沒有綠化,操場沒有修好,看台前始終立着三根不明所以的水泥柱子,彷彿佛龕前的三根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我開始一步一步接近“大學聯考”。

有很多一中高一學生的家長問過我,曾經教過我的各科老師有哪些,能不能給他們的孩子推薦一些好的老師。我非常能體會家長的心情,這反映了兩個問題:1、高一的學生和家長都明白提前規劃高中學習的重要性;2、大學聯考是一錘定音,高一的一切剛起步,想使勁卻又無從下手。很幸運,我那時遇到了一批特別優秀的一中老師,比如語文老師黨老師、物理老師馬老師等,可惜這些老師現在已經不在一線教學了。我想説的是,雖然老師的經驗有高低之分,但關鍵還在於這個老師的教法是不是適合學生,學生能否自主地學習,畢竟全國特級教師的班裏依然會有考不上大學的孩子。還記得我的高一班主任侯老師是個剛從學校畢業的本科生,人很年輕,完全沒有教學經驗,但由於對學生很耐心,教學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全班同學學都很聽話,上他的課更是認真。因此,高一那年,我們全班平均成績也一路高歌猛進,可惜他在第二年就考上中科大的研究生去謀求深造了。

對此,我的看法是,與其託關係找門路,把力氣用在找老師的上面,不如提前瞭解最新大學聯考改革動態、研究生保送和自主招生的政策,根據政策要求和學生的興趣愛好,提前規劃和準備學科側重點、課外活動以及學科競賽。這些才是在大學聯考加分全部取消後唯一的“捷徑”和“保險單”,才是其他地市重點高中的高一學生和家長關注最多的着力點。

軍事理論裏講究“制信息權”——“制信息權是爭奪未來戰爭主動權的基本內容”。對於大學聯考這場戰役也是這個道理,所謂“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這些規劃到臨近大學聯考再去做就為時已晚,因為鄭州的高中生、北京的高中生在高一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飾你戰略上的懶惰”,這裏引用雷軍的話,用在高中的學習和備考上可類比為:天天認真聽講、埋頭做題是“戰術上的勤奮”;而不願做錯題集、複習錯題集,不願花時間去反思學習方法和查漏補缺屬於“戰略上的懶惰”。前文所説的“制信息權”才是“戰略上的勤奮” 。

為什麼戰術上的“勤”就不能補“拙”?

因為沒頭蒼蠅似的皓首窮經並不能彌補缺乏學習目標和動機帶來的無效率,只能給家長、老師、同學甚至自己營造出一個“我很刻苦努力”的假象,除了能換來別人的寬容紓解和自己的心靈慰藉,一無是處!其實,不僅在高中校園裏這樣的學生比比皆是,大學校園裏也是屢見不鮮,很多天天泡圖書館、自習室的學生,不僅簡歷沒有那些把大學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的人好看,很多時候連績點都不如後者高,評獎評優時自然全無優勢。所以,不要憂心於老師不夠好,不要歸責於家長什麼都不懂,更不要懷疑自己的努力和天分。沒有任何人能阻止你獲得更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方法,怕就怕你只看得到案頭的一本書和一張紙。

於我而言,整個高中的前兩年半都順風順水,基本實現了“寧做雞首,不做鳳尾”的目標。前5個學期,每次考試的總成績基本排在年級前五,班裏同學看排名向來從第二名開始看,我的總分永遠比第二名高50分左右。據我老公(當時我高中班裏的班長)後來説他們兩個男生宿舍專門成立了一個基金,激勵男同胞奮發圖強打敗第一名,可惜一直到大學聯考畢業也沒人能取走那筆錢,最後大家把錢拿出來吃了散夥飯。當然,順風順水並不代表沒有刻骨銘心的努力。像所有“好學生”一樣,從上高一開始,我就知道我的目標是要去重點大學享受一流的圖書館、實驗室,和權威的學者交流,和全國的優秀學子成為朋友。就是這樣的憧憬,支撐着我高中的每一天: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每天、每週、每月都有定時定量的複習任務和閲讀計劃,每次考完試都會把各科所有錯題用彩色的筆全部抄寫下來並在下一次考前認真複習(從高一到高三的各科錯題集最後有厚厚一摞),一旦發現不懂的問題馬上找同學或老師請教(有時自習課探討問題也會因此招惹了講台上負責看班的老公點名批評)。

具體各科的學習和複習方法,甚至不同題型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學就不能在這裏一一展開了(這不是一片方法論)。但回想那段時間,我有一點體會很希望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幸運地遇到了一羣很樂意和我探討解題思路、複習方法的同學。我始終認為分享和交流是人類進步的捷徑。我也鼓勵師弟師妹們不要膽怯於自己的不足,不要自滿於自己的長處,把自己覺得好的參考書和思維方法分享給周圍的人,虛心請教別人的看法和模式,往往會有1+1>2的奇效。試想,如果你們不只是兩個人的互助小組,而是更多人,那又會有什麼樣的爆發力呢?

我的幸運在於,我所在的班裏有好幾個小夥伴並沒有因為我總考第一而對我心存芥蒂(我相信你們所有人的班裏都不乏這樣那樣的戒備心和嫉妒心),反而非常樂意和我交流,包括後來考上武漢大學的小C,還有成績雖然不好但總會有出奇制勝的解題思路、寫得一手好宋詞並且時常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同桌。和他們“切磋”不僅讓我提升了學習效率,也在我整個高中生活暗淡無趣的基調裏平添許多歡聲笑語。從最終的效率和結果看,這也是“戰略上的勤奮”。

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成功是人生的偶然

新未來分享焦作大學聯考狀元談心得:我眼中的天道酬勤

真正的“大學聯考兇猛”是從高三最後一個學期開始的。對於師弟師妹來説,最終極的問題恐怕就是:快大學聯考了,我該怎麼提分?寫到這裏,我翻出了我在高三最後一學期的日記本。第一篇是從2007年1月2日開始記得,最後一篇的日期是2007年5月31日。我曾把這本記錄了我成績起伏和內心掙扎的日記連同厚厚的錯題集都借給了去高補的好朋友,據説這本日記在她那比高三更暗無天日的一年給了她很多力量。副標題的這句“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成功是人生的偶然”端端正正地寫在日記本的第一頁。

失敗是人生的常態,成功是人生的偶然。所有的失敗都有因果,而所有的成功都有撞大運的成分。我常向高三的學生和家長提起我們那一屆“火箭班”(全年級文理前20組成的尖子班)大部分學生大學聯考成績比平時模擬成績至少低20分的情況,包括我在內。大學聯考向來不乏讓人跌破眼鏡的折戟沉沙,也從來不缺讓人喜出望外的黑馬,比如平時成績從來上不了一本線的老公大學聯考裸分竟然620分(大學聯考語文成績竟然比我這個模擬考曾考出語文滿分的人還高)。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白熱化階段的備考純粹是一場心理戰!我始終認為高中最後一學期並不是拼題海(打基礎是高中前兩年半的事),而是拼“鬧市中讀書”的心境。在我的這本日記本里就不停出現諸如“今天物理又考砸了”、“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學習機器”、“我最難過的是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弱項沒起色而強項怎麼也開始拖後腿”、“曾經的輝煌什麼都不能代表”、“夢想到底還有多遠”、“某某怎麼能考出這麼高的分數”的表述。“寵辱不驚”,輕描淡寫的四個字,又有多少成年人能做到,何況我們面對大學聯考時還只是未成年的孩子。然而,若不能平心靜氣、摒除雜念地啃下自己的大學聯考複習計劃,如何飛得出這漫漫書山題海?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1、宣泄的出口:內向的師弟師妹可以選擇記日記,記錄下你的每一個“觸目驚心”和“患得患失”的小情緒;但我更建議師弟師妹能敞開心胸,和三五好友一起探究和分享彼此的困境和體會。因為一個人的寂寞和痛苦最容易被自己放大,而交流後你會發現你真的並不是一個人:你會發現原來這個知識點所有人都沒掌握好,你會發現原來用他的這個思路可以從根本杜絕你犯過多次的錯誤。無論怎樣的發現,對你來説都是莫大的收穫,避免你鑽牛角尖或進入惡性循環。如果前方有坑,那就讓自己早點掉進去,快點爬出來。別人掉過的坑,能繞過去就繞過去,幹嘛還要再去試試深淺!

2、找到自己的節奏,只要能前進就不怕速度慢(成功不可複製):高三後半段經常會出現各科尖子不斷更換的情況,要“贏下這場戰役”就不要盯着坐在第一把交椅的那一小撮人。高三下學期大大小小的考試太多了,第一名的那個人會更迭,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節奏和模式,以人為標尺只能亂了自己的腳步;而你需要盯住的是自己的大學聯考目標——比如,680分上北大或600分上鄭大。紮紮實實地經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失敗後,我並沒有邯鄲學步似的學習尖子生的“先進模式”,而是始終盯着自己的那個名校夢(當時是復旦夢,聽過我演講的師弟師妹知道其中原委)一步一步往前走,等待柳暗花明的那一刻。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為了節省時間複習對自己也是挺狠的:熄燈後搬着凳子去洗漱間做模擬題(當然,高三下的時候很多人都這麼奮鬥),午晚飯時間從來都是等到就餐高峯過後再去食堂快速吃點殘羹冷炙,在放假半天的週六晚上和週日上午經常就我一個人在宿舍吃泡麪、縮在被窩看書(那時候學校為了鼓勵學生週末半天假回家是不給空調供電的)。當時,因為常常憧憬大學的愜意,並不覺得苦或累。聽過一個説法,學霸和學神就是能把別人覺得牛逼但苦逼的事做得很享受。算不上學霸或學神,但我當時就是這麼一個老實又享受吃苦的好孩子,我堅信越努力就能越幸運。那種超重壓下的癲狂狀態,就是我自己的節奏。老公到現在還會提起大學聯考倒計時後,他站在樓上走廊放空的時候總能看到我向食堂暴走的場景。你看,作為大學聯考一匹小黑馬,這就是他的節奏——累了就去走廊放放空,課間和男生們在教室後面踢礦泉水瓶鍛鍊身體,晚上和宿舍室友打一些無聊的賭。這些休閒方式在當時的我看來既無趣又奢侈,對我無效。

3、你可以不自信,但不要忘記感恩:每個人都會有自我懷疑的時候,就像我的老同桌説的“想要自信,那就多考好幾次”。但,説起來容易,做到難啊。我也無數次懷疑自己配不上覆旦那麼好的學校,在高三下學期我的成績一度滑到年級二十左右的時候,北大於我更是肥皂泡裏幻影,想都不敢想。但有一種精神念力是持續有效的,那就是對父母、對老師、對幫助你的同學和師兄師姐的感恩之心。進入“火箭班”的後期,我經歷過心理狀態最差的一段時間,我的父母果斷同意讓我走讀,每天晚自習後,我就和幾個小夥伴一起拼車回家。那段時間,我不僅吃的好,休息的好,也能感受家中温情給予我的動力,讓我快速地調整好了狀態。我並不是在鼓勵一中的師弟師妹走讀,還是那句話,找到自己的節奏。我要説的是,在備考的關鍵時期,你一定能從各方面感受到父母加倍的關切,班主任、年級長甚至各科老師的各種“私人定製式的”指導。千萬不要把這些看做負擔(部分人可能不可避免地會有負擔感和逆反心理,家長就得注意方式了),而是應該學着感恩這些人對你的付出。你要相信,沒有人盯着你的失敗,也沒有人笑話你深陷泥潭,那些願意聽你傾訴、願意和你分析問題的人唯一的期望就是你不要被暫時的失敗打倒。體會感恩的力量,你就會學着跳出案頭的阿拉伯數字和ABC,跨出唯分數是從的怪圈,站在人生的高度上思考“我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我現在的努力能讓我和愛我的人過上理想中的生活嗎?”。而這,才是讓你受益終生的思維模式,不枉你走過大學聯考這一遭。

沒想到一提筆就洋洋灑灑寫了這麼多,不知對這麼長的文字大家能否堅持看下去。Anyway,這就是我大學前的寒窗故事和一些不成熟的體會,故事的後來就是我在十八歲生日那天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雖然在此之前復旦和中科大招生辦的老師多次打電話給我父母保證我報考就能隨意選專業(我們那時候還是估分報志願)。我在曾經無數次幻想的種種畫面裏,選擇了“長髮飄飄走在未名湖畔”這個最遙遠的畫面,這其中有故事也有運氣,我很感恩。

這不是一篇方法論,因為這世上沒有萬金油。對於那些想知道如何複習、如何制定學習計劃的師弟師妹,我們這些師兄師姐就在這裏。在此,我只是希望用我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我對“天道酬勤”的認識:有目標(夢想),有高效的戰略和戰術,有能支撐你持續戰鬥的動力,越努力才能越幸運!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 篇五

在大學聯考中,我的文綜科取得了136分的較好成績。下面,就歷史科學習與考試談一點自己的經驗。

1.關鍵在平時。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大學聯考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平時上課,頭腦與老師一起動,邊學邊背,這樣的記憶是最深的。第一遍記憶極為重要,如果記混了,以後一背到這裏就會發生混亂。同時課後要注意全面認真的複習,不要遺漏正文的小注,這也是屬於考試範圍的。20xx年大學聯考試題與考綱略有脱節。如考綱規定不考的,考題卻出現了(如太平天國題),要答對這些題,就需要平時紮實的基礎,考前突擊是沒有用的。

2.複習的方法。高三要進行多次考試,特別是高三下學期,歷史要考5本書,記憶量相當大。這時要注意聯繫,先從宏觀上掌握,聽教師講線索,如分為政治、經濟、外交、民族、文化等板塊;也可以採用背目錄,及每章前框題及章後小結等方法。先做到大方向不亂後,再充實小的知識點,一定做到理解準確、記憶到位。另外,在複習每+歷史時期時,要知道這一時期時代特點是什麼,如東漢,豪強地主與宦官專權,考這一時期選擇題時,多與這兩點有關。同時,複習時要反覆看書,多背幾次,力求一次比一次理解透徹。複習時間用得短。到大學聯考前幾天就採取看書前目錄,腦中過一遍梗概的方法。

3.注意培養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現在考能力的試題漸多,掌握好基本知識點後,要多想想事件發生的背景,為什麼會在這一歷史條件下發生,與前後有什麼內在聯繫等問題。關於這一能力的培養,可看一些與課內教學有關的書刊,如《歷史學習》等,有利於加深對課本知識理解,更好掌握。

4.注意與老師、同學交流,一起討論學習。一個人無論怎樣複習,都會有遺漏、記錯或想不通的地方。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討論複習,可查漏補缺,也便於記憶。

5.關於課外題,依據老師推薦和自己的選擇,選擇一本好的書、刊即可。歷史題有的比較難、偏、怪,如果遇到這種題,在詢問老師、同學仍難以理解時,不如放棄,不要因一道題,使自己整個思維方式趨於混亂。臨考前,不要再做選擇題,可看幾道老師推薦的好的問答題。

6.考試中最重要的一點,要有信心。文科選擇題有的屬於最優選,幾個選項都有一些道理。這時就要宏觀把握,不宜鑽牛角尖。選完後,除非能肯定選錯了,否則輕易不要改。

當然,在歷史學習中,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同時要注意記憶的方法,如結合地圖,增強歷史空間感;編順口溜、諧音等。

最後,我要感謝三年來教我歷史的劉建中老師,正是在他的幫助下,我才取得了今日的成績。

大學聯考狀元心得體會 篇六

A.第一就是把握好課堂,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第二是不大量刷題,跟着老師走,老師的經驗都很豐富,相信老師就很穩妥;第三就是,學文科很重要的是懂得反思、懂得去體會,而且需要花大量時間去鞏固基礎知識,去背誦。

B.“今日事必須今日畢。”每天醒來幾乎都會在腦海中形成一份清單,羅列出一天內需要完成的各項任務,並督促自己一一實現。

這份極強的執行力,放在書本知識上同樣奏效。每一個知識點對她而言,已經串聯成了知識網絡。

每一次考核與複習都是對網絡重新掃描——但凡搜索到任何漏洞,她會第一時間加以彌補,從來不會視而不見。“從這個方面看來,我在學習上是沒有拖延症的。

C.對於很多同學感覺有些枯燥的政治,馬寧妍特別喜歡挖掘背後的聯繫,並進行邏輯推理,這讓她學習得如魚得水;而在地理、歷史學科,馬寧妍則是帶着興趣,融入自己對於生活的觀察,“我常説自己是個吃貨,又是個揹包族。

地理和歷史,對我來説就是提前做旅行功課。抱着這樣的態度,能沒有興趣學習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l51v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