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

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

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

《不做教書匠》的各部分乃至每章間的珠聯璧合,好似珍珠串聯在一起,令人反覆玩味,愛不釋手;宛如一波波漣漪,盪滌明澈着我們混沌的心靈;又像一聲聲響鼓,催動我們猶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腳步;如同一級級台階,拾級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社頂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感謝您的欣賞。

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1

“靈動的小故事來説理,來引領着我們走向自己美麗的教育人生。激勵着我們廣大青年教師。通過細細的品讀,讓我的確是受益多多。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段是“年輕的老師們,不管你經受何種失敗,你不會貶值,只會升值。失敗本身就是一種收穫。對於一個勇敢的人來説,惟有失敗,真正給你帶來進步的思索。

或許這次評優課你失敗了,或許這次論文評比你名落孫山了,或許這堂研討課你上砸了,或許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許你的教改實驗沒有預期的效果,或許這學期你的教有貶值,在這些磨練中你已經升值,只是這些價值還沒有適當的方式和機會展露出來,它需要在下一輪的實踐中帶給你驚喜。”

這對於剛上崗並沒有幾年的我來説,看到這樣的語句,這樣深入我們年輕人內心的語言,這樣貼心地為我們分析失敗,鼓舞進步,怎能不讓人激動?我缺少的就是對失敗的正確認識,我很多時候在去接受失敗,讓我有勇氣去挑戰失敗,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勇於創新與改變,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教學之路。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好書,讀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看“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年輕的你要盡一切可能,想辦法呵護她、保護她……”是呀!小起我現在的一幫可愛的孩子們,和他們一起遊戲的快樂情景。真是一副和諧的畫面!年輕的我有理想、有憧憬、有許多作為教師作為青年應該有的。突然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這個小孩我一點都不喜歡”,“真巴不得早點送走他們”云云。

舒張的笑容立刻收斂了下來。我在問自己,為什麼?是在我身上缺少了些什麼?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丟了教師當你能微笑着傾聽學生講述,微笑着讚許,微笑着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説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反之如果老師板着一張嚴肅的臉,動輒就批評教育,那學生肯定是大氣不敢出,戰戰兢兢的坐在課堂裏。

如果説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户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為了不教”,並把它視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為遷移而學”。可見重視學生的後天學習、後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回顧自己的教學,大部分時間只是老師所説的教書匠了。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着,工作着,始終跟着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為學生心目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

所以,從現在開始,調,做一名專業化的教師,將是我永久的追求。

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2

很早就從網上購買了管建剛老師寫的《不做教書匠》一書,遲遲沒有閲讀。最近的一個周裏利用晚上的時間把這本書看完了,讀完以後確實像書中的序言所説,“你很幸運,發現了這本書”。對於一個年輕的老教師而言,我讀後心潮澎湃,原來真正的教師應該這樣做。

全書由淺入深地分別從“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這八個章節來論述一名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與方法。這對現今年輕教師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來説,無疑是一劑“苦口良藥”。管老師把自己成功的經歷與振聾發聵、令人驚醒的經典故事結合着,向我們年輕的教師們講述着教師如何才能更成功。這既是一部教師勵志的書,也是一部人人可讀的活的教育學。

這本書凝聚着管老師的教育人生經歷與教育智慧,它告訴我們一名教師的“出身”並不重要,一名教師在教育的歷程裏跌倒過也不可怕,只要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選擇好方向,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再不斷的反思、學習、實踐,終究會成長為一名有智慧的教師的。我敢説這本書絕對值得我們年輕的教師一讀,這本書處處體現着對教師這一特殊羣體的“終極關懷”,對今天我們的教師來説,比所有的教育理論性的書籍更值得一讀。

當讀到第二章的時候,我被一個小題目“學校是我的”所吸引。讀後我曾問過自己,也曾問過我的同事們,“學校是誰的”。我們都沒有想過“學校是我的”,只是認為學校是國家的,有誰會去想“學校是我的”,這也許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吧!這不由得讓我聯想到一所著名大學的校長高震東來國內做的演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相當於天下興亡,人人無責。對我們教師來講,如果每人的年終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當於每個人都沒有加分嗎?

“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業績。如果你的胸中裝的僅僅是個人的教學成績,那麼你也只能做一個普通的教書匠;如果你的胸中裝的是整個學校,思考的是整個教育及教育的發展趨勢,那麼你就是未來的校長和教育家。”這既是時代呼喚的教師工作意識,也是我們教師挖掘自己潛能的有效途徑。

一個學校如此,一個班級更應如此。當天晚上我寫了一篇“有感於‘學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辦公室裏寫下了我給孩子們的一封信“7、8班是我的”。當我走進教室在講台上把“7、8班是我的”這封信念給孩子們聽的時候,很多學生在下面留了淚,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流淚,但我知道他們受到的震撼和我一樣,我們都應該銘記“天下興亡,我的責任”。

現在的社會是個浮躁的社會,很多年輕人不能靜下心來本本分分地做事,在我們教師隊伍裏也不例外,很多教師已經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了,也有很多年輕的教師認為教育是一份工作,工作是為了獲取報酬,報酬是為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忍受工作的痛苦是為了工作外的生活的快樂。殊不知,一個對工作充滿厭惡和恐懼的人,即使是工作之外享受生活的時間,也往往不能完全放鬆下來,因為一想到接下來的工作,他就會渾身不自在,有一種説不出的壓抑感。

這也是現在很多教師多多少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抑鬱症的一個原因所在吧!其實工作是否單調乏味,是否毫無樂趣可言,不在於工作本身,而在於工作者的態度,工作者的投入,是否能做出讓別人認可的工作成效來。要做到這幾點,需要我們用大腦去思考,需要我們用智慧去創造。一個人對工作沒有投入,不用自己的大腦思考,不用自己的智慧創造,那與機械性的作業有什麼區別。

而每一個教育者都清楚真正的教育是心靈的工作,是智慧的工作,是情感的工作,是“人”的工作,機器永遠無法取代。也許正因為如此,管老師才把“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放在最後一章,告訴我們真正的教育需要有智慧感的教師來全身心地投入。

最後我把管老師表白自己的話,拿出來與大家共勉。“教育,是我存在的家。我已註定是一名教師,我的存在依附於教育的存在,我的教育表現是教育存在的家,也是我自己的家。失去這個家,我的人生將一無所有。那一刻,我產生了流淚的慾望,那不是哭,那是一個遊子驀然回首發現為他亮着的燈火,他悄悄地蹲下來,靜靜地流淚。"

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3

做教師十餘年了,特別是做班主任的時候,感觸特別多。也許是自己的思想幼稚和社會閲歷不足的原因,所以總是感覺特別操心,特別矛盾。雖然讀一些有思想的書的時候也感覺自己是個有思想的人,但是是一到工作崗位就開始將自己的目標定位:管好班級,學生別出事就好;提高成績,通過考試就好。

一個假期讀完了薛校長的贈書《不做教書匠》,收穫很多。“不做教書匠!”是的,不做機械教育的老師,不做遺忘學生需求的老師,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積極感的教師,做一個把教育當成自己奮鬥的事業來做的教師,做一個積極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師是我的追求!

一、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對工作充滿熱情;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必然富有創造的活力。一個真正的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深刻的,不只關注今天,更關注明天;不不知關注其智力,更關注情感;不只關注其基石,更關注其創造。思想源於對教育、對生命、對自然與生活的感性實踐和理性探索。沒有深刻的思想就沒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沒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沒有深刻的愛、睿智的愛。”

我以前往往認為只靠着年輕和熱血沸騰就能把工作做好,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在看起來是錯的,不管是當班主任還是教師都應該把思想的膚淺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過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這份神聖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長遠。讓把對教育這份愛變為深刻的、睿智的愛。

二、我們的面子是建立在學生的痛苦之上的嗎?

我們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學生的青春年華的基礎上的嗎?我們的榮譽是學生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換來的嗎?真的讓我們刮骨反思。學生是個未成年人,可有時我們卻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弄得兩半俱傷。我們班的李元勝因為身上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我幫助他,寬容他,可這朵冰山上的雪蓮卻遲遲不開花,沒有再期待,最後和他衝突,讓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

再來學校時,我已冷靜了很多,讓學生學好知識是教育關懷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的。我們定下目標後,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讓同桌打電話提醒,有時還讓同桌去他家寫作業,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月後,他沒有在課堂説一句廢話,沒有再出現不交作業現象,月考的成績雖然沒有達到目標,但也進步了不少。

我找了個台階下,再次定目標,若完成目標後,讓他做到最崇拜的子鑫身邊,這也是他夢寐以求的。最後如願以償。我解脱了不少,一個最頑固的刺讓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種超然的幫助,很感謝管建剛老師的妙招。

《不做教書匠》是一本催人奮進的書,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是一本提升思想,淨化思想的書,是一本讓生命永放光彩的書,是一本珍藏升值的書。我很幸運,發現了這本書,它是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勵,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幫助我勇敢的邁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我現在印象最深是書中所説:“你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你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把握未來。”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那麼我們都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把握自己,從而獲得一個充滿自信,永遠開拓發展的積極人生!用激情和思考點燃生命,放飛夢想的地方。每個教師都應該用自己的激情,來點燃學生的靈魂跟生命。

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4

“不做教書匠!”這是管建剛老師所寫的一本書的書名。它是一本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指明方向的好書。

周叢剛老師説過“讀過此書,你將邁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你將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個腳印,你將書寫教育人生的新篇章”。

而今,“我已邁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我已邁出走向成功的第一個腳印,我正書寫教育人生的新篇章”。因為在閲讀中,書中的一個個事例讓我知道:如果想不做教書匠,就要明確前進的方向。

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羅蒂,在畢業時糾結於是從事教育工作還是選擇自己喜愛的歌唱事業,他的父親告訴他:“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最終只會重重跌落在兩把椅子之間的地板上。”最終,他選擇了歌唱,而後堅定不移地努力在歌唱事業中,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歌唱家。

帕瓦羅蒂讓我想到:身邊的許多教師,也許他們當初選擇教育並非自己的初衷,僅是為了有一個穩定的工作,讓父母放心。我亦是如此。憶往昔,雙手捧着我的優秀畢業證,透過水濛濛的眼睛,看到了一位正在接受着鮮花與掌聲的優秀人民教師,並堅定決心,要成為一位稱職的人民教師。而當我真正成為了教師後,卻發現自己似乎背道而馳了,不僅絲毫沒有感到職業的幸福感、成就感,反而被“鬱悶”慢性謀殺。孩子們的成績和心理上的壓力壓得我透不過氣來。就這樣,我每天都在痛苦的堅持中度過,每一次上課鈴聲的響起都讓我心驚肉跳,而我的寶貴的時間與生命,就這樣日夜消耗着。在偶然的一次聚會中,認識了一位堅守班主任崗位19年的教師,當我跟他聊起我的困惑時,他對我説:如果真心不喜歡這個工作,可以選擇離開,但如果不離開,就要熱愛它,讓自己在有限的工作中體會到無限的樂趣,創造出無盡的價值!”從此,我開始慢慢改變自己,找尋自己前進的方向。在一次一次的活動中,我開始熱愛我的職業,喜歡我的孩子們,工作的勁頭更足了,雖然有時會忙得連口水都喝不上,但心裏卻充滿了幸福感。這不正是“方向感”的影響嗎?是正確的方向感讓我保持了精神的豐盈,體會到了有價值的幸福!

有了方向,卻不等於有了成功,管建剛老師讓我明白:若想真正實現我的教育夢想,就要追求上進,不懈奮鬥。

書中有云:“如果我們能把讀書、思考、寫作當成我們每天必須的一部分。天長日久,就有了才氣和底氣,自己本身便成了文化,成了一本有價值的書。這樣的老師站到講台上,講台也會因他發亮。”

這説的不正是我們學校的任秀波老師嗎?在20__年的班主任交流會上,她曾經提起過她剛入職時的種種困惑。那時,她還只是一個和我們一樣再普通不過的年輕教師。可多少年的閲讀、思考、寫作,讓任老師發生了變化,讓她成為了現如今的教學骨幹、科研能手、李鎮西式的好老師、李鎮西工作室的理事長。這些成就的由來,不就是平日裏那一分一秒的閲讀與思考的果實嗎?但為什麼我們總是做不到?便是因為那無休止、不重樣的藉口吧?書中説到:“藉口像狼一樣兇狠”,它使得我們消極怠工,使得我們遠離成長。所以,要想成為有上進感的教師,首先要學會跟一切藉口説“不”!

要知道:“真正的成功路遙遠而艱辛,只有儲備充足,走的路才遠,勝算的把握才大”。正如書中農夫種下的那兩棵樹,一棵決心長成參天大樹,他拼命從地下吸取養料,儲備起來,努力向上生長;而另一棵卻只想快點開花,讓人們為其叫好。結果——秋日一到,過早開花的那棵樹卻成了灶裏的柴,而堅持蓄力積養的那棵樹卻累累碩果,掛滿枝頭。奮鬥是一場馬拉松,走不了捷徑,只有耐力強的人,才是最有競爭力的、最有前途的人!

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不僅要求我們耐得住寂寞,更需要我們現得出“智慧”!

管建剛老師告訴我們:“不管什麼工作,機械性的作業永遠也做不出業績來,機械的結果只能是使工作越發無聊,人生越發混沌。不管什麼時候,要想做出滋味來,請用上你的大腦;不管什麼工作,要想做出成績來,請用上你的智慧。”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得上塑造人的靈魂的事業。”書上如此,世上如此。在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更是如此。為什麼同樣的內容,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同是一堂課,竇桂梅老師就能讓我們記憶深刻?正是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有“智慧”。正處於成長階段的青年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和衝勁,更應該讓自己廣取他人之長,讓自己成為“智慧”的教師,讓孩子們受益!

不覺間,暖陽歸,彎月現。窗外的霓虹燈一閃一閃,美得像孩子們期盼、求知的大眼睛。看着這美美的夜景,想到那純純的孩子們。讓我更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不做教書匠!

不做教書匠!永遠!

不做教書匠!

閲讀不做教書匠心得體會5

當我選擇教師這一職業之後,找不到一個詞語形容自己的心理狀態,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渾渾噩噩,一直徘徊在教育的路口,不知如何去走好教育這條路,直到那天拿到了這本管建剛老師著的《不做教書匠》,猶如春日裏吹來的一縷清風,慢慢吹散我心中的迷霧。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這別緻的封面,一雙被歲月磨練的眼睛緊緊注視着我,眼神裏透漏着不同尋常的睿智,我明白他是有話要對我説:不做教書匠,要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約束感、有責任感、有上進感、有奮鬥感、有專業感、有親和感、有智慧感的老師。在心裏我偷偷的問自己:這些,我有嗎?我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我想這裏也許有我想要的答案,在這裏也許會找到那把通往成功的鑰匙。

一年大病,兩年養病,三年經商,八年村小,管老師這些豐富人生的經歷,讓他看到了教育的本質和幸福,將道理寓於故事之中,再談經論道的同時,也再為你答疑解惑,字裏行間透露着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年輕教師的殷切希望,那一行行文字敲擊着年輕教師的內心深處,似乎每個句子拿出來都能當作激勵自己的座右銘,讓人讀來如沐春風,醍醐灌頂。

之前的我就如管老師所説:“當初之所以選擇教師這個職業,並非是從填志願的那一刻起,就對教育充滿神聖的情感,更多的是父母之言,更多的是找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但是當我走上三尺講台,凝視着那一雙雙純淨的眼睛,我才發覺“教師就是教師,教師的存在特徵,註定同普通人不一樣。”你的責任是培育祖國未來的花朵,,它關乎心靈,關乎生命,關乎成長,你的專業素養和言行舉止將對他們產生深深的影響,而不是上完課就甩手一走,敷衍了事,不是做一些與為人師表背道而馳的'事,更不是靠教育去追求“物質經濟”,這一點管老師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如果你想在教師這個行業裏成為物質大亨,那麼我真誠的勸告你,最好趕緊離開這個行業,你想在精神的天堂裏尋求物慾的膨脹,那將會無功而返。”

常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教師的工資低,責任大,感覺不到幸福感,其實是這樣的“當你投入地工作時,你才會感受這份工作上的意義和樂趣,正像你投入地戀愛時,會覺得戀人那麼可愛,連那些缺點,也一併為你所疼,為你所愛。”是啊,幸福感來自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幸福感來自自身平和的心態,幸福感來自在自身的專業成長,教育就是有意義的快樂,有價值的幸福。

泰戈爾詩曰:“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這道出了人生的超然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育之美在於其沒有了教育的痕跡,在於其留給人們的自然流暢之感,即在師生的人格感染中、心靈碰撞中、理解傾聽中、真誠激勵中,潤物無聲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陽能扶蔚心靈的湖水,生命的歌聲能喚醒一粒粒沉睡的種子。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它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着的最為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它成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賞心悦目的亮麗景緻。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個熱愛生活、充滿智慧、樂觀向上的好教師,讀了之後真的讓我受益匪淺,不做教書匠,我願意在自己今後的教育生涯中打造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對得起這些孩子,對得起這份光榮的工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希望幾年之後的我,回首這條路上的點點滴滴,我依然可以大聲的喊出:做一名老師,我驕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pw8qo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