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全球史心得體會多篇

全球史心得體會多篇

全球史心得體會多篇

全球史心得體會篇1

一天中午,太陽像一個大火球似的掛在天空中。小明又飢又渴地回到家裏,一走進大門就大聲喊着:“媽媽,飯燒好了沒有,餓死我啦。”媽媽説:“小明,放學了,快洗手,飯菜早就為你準備好了。”洗完手,小明興高采烈地來到飯菜,只見桌上的幾個菜都不大合他的口味,不禁皺起了眉頭,無可奈何地端起了飯碗。吃了小半碗,小明實在難以下嚥,就站起了來,端着剩的半碗剩飯往門外走去,想把剩下的飯倒掉。

媽媽看見了,連忙走過來,邊擺着手邊説:“小明,不要倒,要愛惜糧食呀,糧食來得多麼不容易啊,你忘了老師是怎麼教育你的嗎?”正在這時候,爸爸走了過來,和顏悦色地説:“要倒飯了。你看外面,農民伯伯頂着烈日,戴着草帽,彎着腰,忙着插秧呢!”説着還用手指了指門外。小明順着爸爸的手勢,往門外看了看,拍了拍後腦勺,忽然想起在學校學過的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鋤禾》這首詩告訴我們,我們吃的每一粒米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要好好地愛惜糧食。看着小明若有所思的樣子,媽媽説:“小明,是不是嫌菜不好吃,媽媽再給你煎個荷包蛋吧!”小明連忙搖搖手説:“媽媽,不用了,我能把飯吃完的”説着,小明回到了飯桌前,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起飯來了。

在爸爸媽媽的教育下,吃飯的時候,小明再也不會挑三揀四,學會了愛惜糧食了。

全球史心得體會篇2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疫情,有力踐行了大國擔當。

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黨和政府本着對中國人民和國際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徹底、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取得了重大成效”。中國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向疫情全面宣戰,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提出“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科技人員夜以繼日投入工作,短時間內就成功分離病毒毒株並研製出檢測試劑;340多支醫療隊、42000多名醫務工作者從全國各地向湖北、武漢逆行出征;數千名工程人員通宵達旦,僅用10天左右時間就分別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兩座專門醫院;基層黨員幹部、社區人員、志願者等在風雪中深入每一個街巷,築起羣防羣控的人民防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多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抗疫鬥爭的階段性重要成效。

第一時間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政府始終“本着公開、透明、負責任態度,及時同世衞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信息,積極迴應各方關切,加強國際合作”。2019年12月31日,中國就向世界衞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報告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020年1月3日起,中國開始定期向世界衞生組織、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以及中國港澳台地區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1月12日,向全球共享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為患者診斷、疫苗研發等奠定堅實科學基礎;1月20日至21日,世界衞生組織派出專家組赴武漢進行短暫實地考察;1月21日起,國家衞健委每日發佈疫情情況,2月3日起英文網站同步發佈;1月22日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等開始舉辦新聞發佈會,廣泛迴應外界關切;2月16日至24日,包括2名美國專家在內的中國—世界衞生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對中國進行了為期9天的考察,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中方疫情防控舉措。

積極主動分享防控和治療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方“毫無保留同世衞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中國用創紀錄短時間分離鑑定出病原體並與全球共享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將最新診療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術文件及時分享給了全球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國家衞健委和世界衞生組織共同舉辦“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國經驗國際通報會”,全球77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代表參會,各方高度評價中國防控成效,呼籲各國借鑑中國的防控經驗。中國向意大利、塞爾維亞等多國派出醫療專家組,提供防控和診療指導與諮詢,向當地民眾和華人華僑普及防護常識,得到廣泛認可和盛讚。

力所能及提供支持和援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盡己所能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支持和援助”,“為全球抗疫提供儘可能多的物資保障”。中國在全力抗擊本國疫情的同時,克服自身困難,優先恢復和提高醫療防疫物資產能,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已向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包括普通醫用口罩、n95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呼吸機等在內的物資援助。對於有些國家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的商業採購協助請求,中國積極推薦了有資質的出口商。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同中方出口商簽署了包括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在內的商業採購協議。

事實充分表明,中國政府採取的一系列舉措、中國人民付出的一系列努力,維護了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維護了世界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中國負責任、有擔當、重情義,充分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世界所公認。

全球史心得體會篇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也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一首詩。這首詩告訴我們每一粒米都飽含着農民伯伯辛苦付出的心血與汗水,我們要節約糧食,做到“光盤”行動。

“節約糧食”這句話説來簡單,但我們身邊卻有很多人做不到。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愁吃,不愁穿,人們節約的意識就淡薄了。無論從網上看到的,還是生活中親眼見到的,許多人在外邊吃飯,點一大桌子菜,吃不了多少,剩下的全部浪費掉。甚至他們還嘲笑打包人的寒酸,殊不知他們才是應該被批評的人,不知道節約、浪費糧食。

我曾經也做過一次“敗家子”。有一次去姥姥家,吃飯時不小心把一團米飯掉在了桌子上,看了一眼,然後繼續吃碗裏的飯。姥姥見我沒有吃掉的這些飯,她二話沒説把我掉的飯給吃了,我當時在想:“不就是一點飯嗎,至於嗎?”晚上跟姥姥閒聊天,姥姥給我講了過去人們生活的艱苦,以及糧食的來之不易。我這才恍然大悟,姥姥是從窮苦時候過來的,自然知道生活的不易,而我大手大腳習慣了,不懂得節約是什麼。

飯桌上的學問可真大呀!小小的幾粒米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學會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全球史心得體會篇4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4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題為《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最有力武器》的重要文章,文章選取戰疫以來習近平主席關於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的重要論述。在習近平主席有關全球戰疫的重要論述中,“人民”“合作”“發展”被反覆提及,這也正是中國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

“人民”是中國短期內有效控制疫情的“中國祕訣”。“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自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時刻牽掛着人民、牽掛着患者,時刻關注着疫情發展、指揮着戰疫進展,時刻為前方勇士加油點贊、為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注入決心和信心,他對人民的大愛在此次戰疫中温暖着、激勵着全體中國人民。同時,14億中國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堅定信心,同疫魔進行頑強鬥爭。醫護人員“逆行”向前,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社區工作者守好社區第一道“防波堤”,公安幹警不辭辛勞、默默付出,“90後”“00後”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英勇奮戰……時至今日,“人民”可謂是中國短期內有效控制疫情的“中國祕訣”之一。

“合作”是中國推動全球戰疫傳遞的“中國態度”。從分享防疫信息經驗到開展藥物疫苗研發合作,從支持國際組織發揮應有作用到打造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從完善全球衞生治理到確保全球產業鏈開放、穩定、安全……戰疫期間,習近平主席利用各種場合向世界傳遞推動全球戰疫合作的“中國態度”,發出凝聚全球戰疫強大合力的中國倡議。“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在這場全球抗疫大行動中,中國以身作則,以行踐言;恪守國際道義,踐行大國擔當。與全球180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向世衞組織提供2000萬美元捐款,同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舉行專家視頻會議,向多個國家提供物資援助、派遣醫療專家組……在這場全球戰疫中,中國積極推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為守護全人類生命安全、維護世界各國人民健康福祉作出了貢獻、樹立了榜樣

“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最終勝利的“中國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從切實保障基本民生、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堅決完成脱貧攻堅任務、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等8個方面進行細緻部署。在全國疫情形勢向好的情況下,積極穩妥推動各類企業迅速復工復產,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的最好辦法,就是用發展的成果補齊疫情造成的損失,不讓疫情威脅全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讓經濟停擺,更不讓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全面小康阻斷在夢圓之時。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支撐,也是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與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在做好常態化防疫的前提下,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這是從全局發展、戰略考量中作出的決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最終勝利的“中國行動”。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不僅有效遏制了國內疫情擴散,同時也為世界抗擊疫情爭取了時間、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幫助。在習近平主席全球戰疫高頻詞裏,再次向世界詮釋了抗疫“中國祕訣”“中國態度”“中國行動”。

全球史心得體會篇5

數字技術在發展數字經濟、加速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數字技術引領創新發展特徵日益顯著,從計算機信息系統、物聯網、數字平台到人工智能應用等技術推動了產業及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推動重塑全球市場格局,而新冠肺炎疫情更倒逼這一進程的加速。在我國,數字技術驅動各產業領域業態及模式創新,推動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增長。但從現階段發展情況看,數字技術在提升生產力水平、勞動生產效率、拉動就業及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等方面的潛力尚待進一步挖掘。對此,應充分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將數字技術更加高效地運用於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政策在塑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範式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企業和個人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創新發展的能力,實現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優效率的數字賦能,推動數字經濟可持續、包容性增長,達到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目的。建議從以下方面重點施策:

營造有利於數字技術發展應用的創新生態體系。以促進數字技術廣泛應用為出發點,優化數字經濟融通創新支撐能力。在專利應用轉化方面,考慮更新現有專利制度,調整專利管理一刀切的傳統做法,平衡好專利技術權益與創新推廣、傳播應用之間的收益關係,採取差異化管理方式,調整形成適應數字經濟融通創新需求的技術專利體系。在創新協同方面,支持“產學研金”跨組織管理協作,暢通企業向高校及科研機構獲取數字技術支持途徑,充分發揮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及金融機構作用,確保創新供應鏈的有效性與穩定性,擴大數字技術創新研發溢出效應,塑造數字經濟創新合作生態圈。在税收激勵方面,對科技型初創企業及中小企業進行適度傾斜,對相關領域技術研究人員給予工資税收減免以及研發税收免抵扣等,降低創新成本,提升企業及個人開展數字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在研發投入方面,加大涉及數字技術的公共研發預算,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研發投入上的強大支持作用。增加公共研發項目投入,協助突破企業及個人研發技術模式的侷限性。從發達國家經驗看,許多私營企業的突破性創新研發均受益於政府的支持。其中,應注重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激勵扶持,可考慮設立資助性項目,助推中小企業數字創新研究和技術轉移項目。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提升全社會利用數字技術參與創新型經濟建設的能力水平。

完善有利於數字經濟創新競爭的政策治理機制。統籌部門力量,從管制與促進雙向發力,確保政策治理的敏捷性,及時調整出台符合數字經濟發展特徵及需求的反壟斷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做到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在加強管制方面,以維護開放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原則,密切關注數字市場中伴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等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新型壟斷現象,剖析檢視壟斷結構增長問題,持續完善數字經濟競爭政策。在這其中,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關乎數字經濟發展命脈。應處理好數據使用、訪問、便攜性、開放、隱私保護和國家安全之間的關係,對數據聚集獨佔實施監管,由事後控制向基於數字技術的過程治理轉變提升。在優化促進方面,形成部門合力,共同謀劃數字市場促進競爭政策,鼓勵加強基於數字技術協同、柔性技術服務的多方生產合作。發揮金融的引導支撐作用,加深數字技術與經濟發展有效結合,推動數字技術賦能更多產業、惠及更廣泛企業主體和勞動力羣體,消除不同人羣、地區的數字鴻溝,在不斷強化數字技術普惠性的同時,發揮創新引領優勢作用。

構建有利於數字技能素養提升的教育培訓模式。人民羣眾始終是數字經濟創新的主體。應以開展數字技能教育培訓為抓手,建立數字技能素養教育培訓模式,推動廣大人民利用數字技術實現主動創新。數字技術快速迭代、指數式發展的特點決定了數字技術學習的長期性。對此,一是考慮建立廣泛的終身學習制度,設置社會個人終身學習賬户,支持個人為不同工作崗位轉換所需數字技能的再培訓,允許個人在企業和部門轉換過程中培訓權利的可轉移、可攜帶,確保數字技術培訓的有效性和連續性。二是不斷完善調整數字技術教育培訓內容。應以保證數字技術培訓教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為原則。培訓內容須涵蓋數字技術通識和專項數字技術等,同時關注市場及企業對數字人才及技能方面的需求變化,在培訓項目的具體內容、培訓方式和支持方向上做到及時調整。三是增強數字技能教育助學貸款、幫扶政策的靈活性,鼓勵社會個人接受數字技能再教育,為更廣泛地提升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vn6v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