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多篇】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多篇】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多篇】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 篇一

36年前的那個秋天,太陽慵懶地爬過山那邊的剎間,一片清朗的餘輝旋即染紅了暮色,人聲鼎沸的型塘公社西路國小又恢復了“小庵”般的寧靜。這裏,前不毗村,後不鄰店。南端是一條狹窄的卵石路,偶有幾個人影晃過;西邊是枯黃的老竹園,蕭蕭風起,瑟瑟作響;北邊是一方百年桂林,幽然森聳,時起幾聲鴉鳴;東面是一塊稀疏的苗圃,我的宿舍就壘在溪溝上。當我推開鬆動的板窗,目光越過牆腳下一條溪流,對面竟兀立着幾具草棚墳,風打雨蝕,已裸露出一角脱落的棺材板,齜牙咧嘴,令人毛骨悚然。

那天,我被告知分配到型塘山區任教,自然是個強扭的瓜。上午,我十分沮喪地從水鄉老柯橋踏上一隻油漆斑駁的破埠船,頭戴竹笠的船老大“吱咕――嚕――吱咕――嚕”扳了半天大櫓,才把我送到公社駐地叫“直街”的地方。本以為會留在中心校“街上”任教,可午後老校長十二分和藹地對我説:“小董啊,西路村國小正缺一位骨幹教師,你去吧,那裏清靜,人情好。”果然,原來學校的前身是一個小庵,當地山民習慣地稱呼為“小庵學堂”。我報到後,真覺得是清泉繞屋流,似乎木魚聲聲悠。可人情呢?我一個外地的小青年,一如一葉漂泊的孤舟。

傍晚,同事們陸續回家了。疲憊和失意,孤獨和無奈,像幾根無形的繩索把我捆綁在“下榻”的一張大竹榻上。心裏喊:“放我回去,放我回去!”可除了嗡嗡盈耳的蚊子聲,有誰理睬我呢?夜色漸漸濃暗,小庵更清靜了,我下意識地拉了一下用繩子繫着的電燈開關,“啪嗒”一聲,一星光亮也沒有,一查發現電線已被老鼠咬斷。聽命吧,我閂住了門,倚在牀上用毯子儘可能裹住易被蚊子插嘴的身體,開始接受新生活的`考驗。惶恐恍惚中,聽天籟如訴,又有“阿彌陀佛”呢喃。唉,西路小庵!這地方,無疑是紹興地區的“西大荒”。

“——老師——”千真萬確,一個怯生生的童音夾着沙沙的竹葉聲從門外飄來。我的心怦然一動,倏地從牀上跳下,忐忑地拉開門,只見一位十三、四歲的男孩站在門前:他左手拿着一盞古老的玻璃油燈,右手臂套着幾圈土製的紙筒蚊香,手心中還攥着一盒火柴。

“你——”我驚喜得如同他鄉遇故友,不知所措。“伢姆媽叫我來的”,他徑自走到牀前,放下手中的東西,利索地劃了一根火柴,點亮油燈。又熟練地解開蚊香,置燈上點燃,放在牀底下。然後,默默地坐到對面的小凳上。在燈光的照映下,童稚的臉上泛着幾分羞澀,宛若壠上一株拔節的紅高粱。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 篇二

立德樹人,是指在以德為先、為統帥、為靈魂的前提下,通透“德”的內涵與本質,以德的品格和能量塑造德才兼備的人才

在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的理論認知中,道學與儒學存在着認知層級上的差別。道學修身明德實踐能體悟到:德,不僅僅具備品格性,還具備着品質的能量性,更能正善治於品行。德的本質與內涵是“道生之,而德畜之”,宇宙萬物都是道所生化,依靠德來長養、滋養、營養。“畜”,即養蓄、滋養之意。既然是“畜之”,也就具有能量性。因為德具備滋養人和萬物的功能,所以,需要以德為先來鑄造教育的根基,以德的品格和能量來塑造德才兼備的人才。

近代高能物理學的研究證明,一切物質都是能量,有相世界的一切都表現出具有能量形態,這其實就是道學揭示的質象屬性,德只具備質象而並不具備物相性。德,當然具有正能量性。20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發現“上帝粒子”的兩位科學家共同獲得。這兩位科學家帶領着優秀的科學家團隊開展“上帝粒子”的研究,其中也有中國的科學家。來自中國的青年科學家在用高能對撞機研究“上帝粒子”的過程當中就深切地感受到,現代高能物理學的研究越來越接近中華祖先們的一些論斷;祖先們的這些論斷,對於他們完成自己所承擔的科研任務非常有幫助。可以説,對於中華祖先所作出的。“道德就是大唯物主義,德就是能量”的論斷,高能物理學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佐證。

什麼是精神力量?人的眼、耳、鼻、舌、身和意識所發出的能量,就是精神能量,即傳統文化“內聖外王”體系中的“外王”之力。什麼是道德的力量?它指的是生命內在的心、肝、脾、腎、肺所儲備的能量,這個能量主宰着我們生命的內環境。如果能夠直接吸收宇宙間“德”的能量,轉化成為自己體內的正能量,也稱之為浩然正氣,才是道德力量,即“內聖外王”體系中的“內聖”之力。

精神力量與道德力量是兩個不同層面的概念,我們的教育理應圍繞這兩種力量的不同來源和生髮途徑,制定出相應的教育方案和方法,應用於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學校教育以及成人的自己教育之中,從而真正地、實質性地提升每一個人內在的正能量,使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高度結合,引領每一位受教育者主動創造健康、智慧的命運和人生。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 篇三

中華民族是重視德育和志趣高尚的民族。“立德”為我國古代所謂“三不朽”之一,《左傳》載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追求、建功立業,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説。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現。把“立德”擺在第一位,是因為萬事從做人開始。“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管子》中的這段話説明我們的先賢已充分認識到培養人才是長遠之計。“立德樹人”也幾乎是我國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是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而“立德樹人”恰恰做出了最為誠懇的回答。我們培養的不是隻會考試的做題機器,疲憊不堪的分數奴隸,疲於奔命的就業機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命題。古人説,“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擺在首要位置,就是因為無論什麼時候,道德永遠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們難以想象,如果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沒有道德,那會是什麼樣的場景?做教育的都知道這樣一句話,高分低能是次品,體質不好是廢品,品德不良是危險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養,必須堅持德育為先。

但,立德樹人並非一句空話、大話、套話,也不僅僅只是德育老師的事,它是所有教師共同肩負的重要使命。教育,從來就不應該窄化為“教知識”、“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為重大、深遠的使命。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説:“教育就是教人學做人,學做現代的人。”

可是,我們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達到了這一目的?面對厭學睡覺的學生,面對畢業撕書的。學生,更有甚者,面對那些曾經的學生、現在的成人種種自私冷漠的行為,他們是否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現代的人”?

立德,必須從現在開始。我們深知,試卷會漸漸發黃,成績可以通過練習來獲得,但道德——這種特別而美好的東西,卻必須經歷長時間的薰陶和培養才能擁有。

美麗中國,需要的不是高分數機器,而是有道德的現代的人。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 篇四

俗話説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但是我們的嚴是要有標準的,是要在一定範圍內的,是要符合教育規律的,是要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嚴要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要出於真誠的愛。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記得去年我剛開始帶一年級的時候。多年來我已習慣教高年段,剛開始接觸一年級的學生的確不習慣。最初,我經常批評他們,時不時就氣得衝着他們大吼,有時也會懲罰他們。結果孩子們對我的嚴格非常害怕,看我的眼神充滿了敬畏,可是該犯的錯誤一點也沒減少。我開始從自身找原因,漸漸地我發現這樣的`嚴厲,不利於師生感情的交流,也不利於孩子們的成長,更不利於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於是我改變教育方法,先通過激勵的方法培養他們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和對學習的嚮往,再通過實際事例,給孩子們講道理,找恰當的時機説服教育。並在班級制定行為規範,要求全體學生嚴格遵守,如果有學生犯了錯誤,就請全體學生一起評價,説一説他錯哪裏,應該怎麼改正?讓學生換位思考,從中明辨是非、體驗得失,汲取教訓、規範自己。漸漸的,孩子們懂事了,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有的家長説:孩子又怕我,又喜歡我!還有的家長説:喜歡我的教育方法,即嚴格,又不泯滅孩子們的天性。説孩子們跟着我學習很快樂!聽着家長這樣的評價,我非常高興。其實我應該感謝這羣孩子,是他們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嚴格——嚴格之中只有滲透愛的芬芳,才能成孩子們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甘露。

當然嚴格要求不等於懲罰學生,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兇。

還記得剛才加工作時,我帶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並暗下決心,一定讓我的學生學有所成。然而初為人師的我 ,有的只是一份強烈的責任感,而不懂得懲罰背後的嚴重危害。學生作業寫得不好,我就罰他寫十遍;不寫作業我就罰她寫二十遍;上課不認真聽講,我就罰他站着聽一天課;等等等等。結果我和學生之間有了隔閡,除了上課孩子們根本就不和我交流,學生開始厭學,壞毛病更是變本加厲,經過師德思想的指導,我才明白,懲罰、體罰學生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指責和懲罰不等於教育,更不是師德的體現。亞里士多德説得好:“愚昧的懲罰是更嚴重的愚昧!”我的粗暴恰恰反映出我的無能、幼稚。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 篇五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習立德樹人,艱苦奮鬥,廉潔自律。比如説,自己與別人交流的時候要説普通話,給自己的弟弟妹妹做幫樣。學習,不能偷工減料,這是在騙自己,假設考試考好了,自己也高興,爸爸媽媽也高興。在校園裏也要保持廉潔自律,時刻提醒自己,校園也是自己的家,看見垃圾要撿起,隨手就可放垃圾箱裏。

立德樹人,就是告訴我們要為自己做一個榜樣,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記得有一次,我正在馬路上正準備過馬路,便看見三張百元大鈔,我便去撿來,心想:“這是誰的錢哪!怎麼會在馬路上。”於是我二話沒説,交給了旁邊的交警,過了一會兒,失主來了,找到了自己的錢,便感激我説:“謝謝你。”他説着就把一張100元錢往我這拿,我便搖搖手説:“幫助別人是應該的,不用謝我。”説完我便回去了。

而艱苦奮鬥,就是要刻苦的學習,該玩的時候那就痛快的玩,別學習,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學習,學習的時候不能玩,這要就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就相當於白學了。

廉潔自律,就是用普通話來向別人溝通,假設你不用普通話來説,自己用自己家鄉的'話來説,那樣會亂套,比如説,你是火車站的售票員,有許多人去買票,那裏的人各自説各自家鄉的話,會聽不過來的。立德樹人,艱苦奮鬥,廉潔自律,要牢記,它們畢竟是人生的目標。

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徵文 篇六

我認為,教師應該立德樹人,關愛學生。教師不僅要有頂面剖面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對教育、教學工作熱愛,也要對每一個學員充滿愛心。教師要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良教風,以高尚師德影響學生,以風範學識傳染學生,作學生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和指路人。

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兢兢業業。我們選擇了教育工作事業,就要對自己總要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大學生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我們知道愛生是立業之本,讀書是立身之本,教師應該愛讀書、讀好書,我們學習是為了更好的肩負起我們的研讀責任,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佳的生活。教育要讓學生終身受益,而不是喪失學興趣。愛上我們只有從內心愛上這份社會工作,才不會叫苦叫累,學習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甘為人梯、樂於奉獻、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影響和品質具有耳濡目染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會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屈艾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舉止端莊,文明禮貌,衣着整潔,謙和謹慎,每每以文明行為帶動學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用高尚的修養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榜樣。教育是一個心靈感動另一個心靈。我們要學會喜歡學員,喜歡和他們在一起,這樣才可以見到他們總算的優點,我覺得“身臨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教師要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我們要與學生平等相待,不能對學生隨便呵斥。只有我們把教師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高速成長進步。為了學生一切,教好每一個學生,是教師的天職。輔導員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教學生之所需、辦學生之所盼,心永遠和學生在一起。當前對學困生、貧困生、後進生、留守生,需要格外關注。將人文關愛,送進學生心靈,把愛的種子蔗茅嶺路到每個學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讓學生“樂其師,信其道。”永遠做高中學生的良師益友,永遠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在這方面,陽春逸夫國小的杜巧老師是我學習的榜樣。杜老師以愛為橋,傾心關注“學困生”。杜教師深知“學困生“對班級的影響,更清楚轉化”學困生“的重要性。無論教那個班,她都會從最差的學生身上着手,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也正因為這樣,從教以來,她沒有落下一名“學困生”。杜老師所教的一個學生小曾,在五年級第一學期程序語言的第一單元測試中,只考了六分。杜老師忙向曾經教過他的。老師瞭解情況,得到的答覆是“他是外校轉學來的,是一個不愛講話,不會學習,不會寫作業的學生”,於是,她同小曾的家長商量:每天中午和早晨放學後,讓小曾留下來,杜老師來輔導他做功課。在第一學期裏,每天放學後,杜老師先讓小曾盡力完成較小英語,數學科會做的題,然後,就帶小曾讀句子讀課文,有時也會用填空的方式,讓小曾寫句子,天天如此訓練。到了第二個學期,杜老師開始鼓勵小曾大膽寫文章,不會的字,就問老師。就這樣,杜老師和小曾從開學一直努力到期末,這期間的努力總算沒人白費,在期末統測中,小曾六同學不僅將分數七變成了九,而且除了在九的後面多了一個零——九十分。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從思想上行動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觀念。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不要遇難而退,要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紛爭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當好學生的榜樣,關愛每一個學生,當中在教育工作教學工作中作出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remzo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