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國小精品作文:園丁與導遊(精品多篇)

國小精品作文:園丁與導遊(精品多篇)

國小精品作文:園丁與導遊(精品多篇)

園丁與木匠讀後感(通用 篇一

園丁與木匠讀後感(通用5篇)

在《園丁與木匠》中,國際兒童學習研究泰斗——艾莉森·高普尼克,引領着我們如何解讀孩子看似不可思議的行為背後的學習規律,並引用大量經典而富有創造性的實驗,向我們剖析了孩子在看、聽、玩、做的時候,都是怎麼學習的,以及他們在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不同階段的學習特性和習性。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是)國際公認的兒童學習與發展研究泰斗級專家,牛津大學心理學博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及哲學系客座教授,推翻了經典的“白板説”,還是心理理論創始人之一。首位從兒童意識角度深刻剖析哲學問題的心理學家。對於孩子的心智、大腦和學習方式,沒人比她更瞭解。在《紐約時報》《衞報》《科學人》等各大媒體發表了大量科學文章和評論,TED演講點擊量過300萬次。

高普尼克以其畢生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高手,如果你想做有遠見的父母,那千萬不要讓孩子過早進入成人學習模式,更不要用成人的思考模式給孩子設限。

在讀到《邊玩邊學》這個章節時,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也不免思緒萬千。在此章節的開端,高普尼克摘錄了狄更斯小説《遠大前程》中一個滑稽又讓人感到可怕的片段:瘋狂的郝薇香小姐坐在她那淒涼的豪宅裏,命令可憐的孤兒主人公皮普去玩耍。郝微麗小姐可能是個極端的例子,但狄更斯那令人不寒而慄的喜劇反映了一些關於玩耍的深刻謎題。如果玩耍的形式是由一個成年人想要達成的目標來決定的,那麼它還能算作玩耍嗎?即使我們不是郝薇麗小姐,你能命令孩子去玩耍嗎?

這讓我想起了平時在我們的課間休息中,我所觀察到的一些孩子的表現:那些被釋放的、迫不及待地衝出教室奔向操場的男生們,好像這類的孩子特別機靈,但學習成績並不拔尖。不過當我説要注意安全時,無論他們怎麼急切,都會小臉漲得紅紅的大聲迴應我,儘管每每回教室時,都是各種告狀,而我總是在心裏發笑,因為下一節課後,他們幾個關係居然會更密切,這種每天每節課都上演的“重蹈覆轍”的玩耍方式,常常令我啼笑皆非。孩子比我聰明、敏感,他們往往能從我的神情中捕捉到我接下來會如何處理並處置,也無外乎叫囂“各打五十大板”而已。

高普尼克認為,打鬧是一種社交演練。打鬧的遊戲包含滿地打滾、摔跤、輕咬、壓制等動作,以及我們常常在男孩子身上看到的“鬧翻天”。其實在小男孩的世界裏,打打鬧鬧是友誼最明確的標誌。科學證明孩子們是對的。在人類兒童中,早期的打鬧遊戲與長大後更好的社交能力有關。當然,這種相關性可能指向很多東西。所以,我們這些成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要學會區別孩子的打鬧和真正打架,用科學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一些“不可思議”的、無從理解的行為和心理。

或許,你的孩子總愛胡亂地打鬧?其實,他在學習社交互動;或許,你的孩子在安靜地玩玩具?其實,他在探索世界奧祕;或許,你的孩子因為無聊纏着你問為什麼?其實,他在尋找答案……

我們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究竟在學什麼?他們又是怎麼學的?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學到什麼?

《園丁與木匠》指引我們走出傳統“讓孩子成才”的教養誤區,告誡我們,養育孩子不是讓他成為另一個你。什麼樣的教養方法和方式其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你與孩子的關係怎麼樣。高手父母與普通父母的分水嶺在於——你是園丁,還是木匠。真正意義上的高手父母,他們一定懂得為自己的孩子構建利於孩子成長的和諧親子關係和科學養育方法。《園丁與木匠》直面當代父母焦慮的核心根源,給予了我們養兒育人中教養思維的全新升級。

園丁與木匠讀後感2

摘自艾莉森高普尼克《園丁與木匠》這本書中的一些感觸深的句子以及自己的讀後感悟。

教育孩子相當於管理花園,這實在是一個恰當又精妙的比喻,兩者都是生命的孕育和成長且有着諸多的不可控因素。作者將不同的教育觀念喻化為“園丁”和“木匠”,形象可感。

園丁式教育:充分尊重孩子的生長規律,注重創新性,讓孩子學會主動探索世界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木匠式教育:講究所謂的方式方法,按照固定的形式對孩子進行“掌握式”學習教育。

文章中的很多觀點都給我諸多的啟示。

1、工作和愛使生命值得度過。

以前淺薄地認為,工作就是為了改善生活,提供物質基礎,然而,這只是工作最為表面的作用,對於工作全身心投入的那份專注,工作中完成挑戰後的那份成就,工作煥發出與眾不同的那份光彩,工作中呈現的那份無可替代的價值,都讓我們的生活因此而變得更加有味道。

2、愛沒有目標、基準或藍圖,但愛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不是為了改變我們所愛的人,而是為了給他們提供條件讓他們蓬勃發展。愛的意義不是塑造我們所愛之人的命運,而是幫助他們塑造自己的命運;不是為了向他們展示道路,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道路,哪怕他們所走的道路不是我們想選的,也不是我們能為他們選擇的。

生活中,對待我們的愛人,總是先入為主想要把自己認為的好強加給對方,卻從不考慮對方是否需要,這種做法在父母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他們總是急於將他們“寶貴的人生經驗”傳給自己的孩子,過去的經歷和他們固有的認知影響着他們的想法和看法,出於愛,他們捨不得孩子走彎路甚至是“歪路”,但是他們忽略了,經驗是沒法代替經歷的,孩子如果全部按照父母經驗來,那只是走了一遍父母的老路,像複製品一樣過完了自己的一生。那是父母的人生,不是孩子自己的。

3、學齡前孩子的進化任務是儘可能廣泛地探索各種可能性。這種探索讓孩子發現了關於世界如何運作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將在他們成年後支撐起他們做事情的能力。

現實生活中,孩子探索世界的權力早已經被大人們剝奪了,這麼做是不對的,那麼做是不允許的,這樣太危險,那樣真辛苦,總有一堆理由制止孩子們的探索,以至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了探索的慾望和能力,成為了“理所當然接受”的機器。索的慾望和能力,成為了“理所當然接受”的機器。

園丁與木匠讀後感3

總是在給孩子設定任務,是時候給自己設定任務了。前幾天聽説讀書會本週需要遞交第一次的讀後感,實話説,我內心是拒絕的,我覺得我的紙質書還沒有到,我不習慣看電子書,我想大家不會那麼及時交作業吧,或者乾脆第一次我請假不交了,各種不想交稿子的理由在腦子裏打轉,然後想着時間還有幾天,再説吧。直到昨天週六,看到第一位羣友上交了。這時才覺得這是沒退路的,任務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這是逼自己學習的一個好方法呀,所以在限定的時間裏去完成任務是唯一要做的。很多時候,當我在給孩子設任務的時候,那種居高臨下,孩子你必須第一時間完成,我是父母我做主的感覺真是好棒喔,經常為完不成任務和孩子鬧彆扭,讓自己生氣焦慮,原來面對自己不善長,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的事情上,我和孩子是一樣的。

這是一本寫給父母的書。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釋瞭如何養育孩子。她解釋了現在流行的像木匠教養方式是最大的謊言,教育的結果是不會成功的。而理想中的父母,應該像園丁一樣。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空間,時不時根據需要進行修剪,任由孩子生長。即便結果不是預期的,也許會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為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

孩子聽不聽你的話,首先取決於你們之間的關係,孩子聽不聽你的話,其次取決於你行不行。如果你本人的'一舉一動都很有教養,心地善良做事穩生,你的孩子也會是這樣,所以,你是什麼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家中男孩,目前上七年級,這本書關於青春期的部分很有趣,特別接地氣。

青春期:“遊走在衝動與控制之間”

青春期,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與生俱來的緊張關係變得更加顯著,十幾歲的孩子會把你逼瘋。

他到底想些什麼?

這些話説得太貼切了,這就是目前我家的狀態,經常被他逼瘋,有些可能只是家長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他也會莫名發火,情緒激動,很多時候,做為家長的我是失望的,生氣的,更是無助的,不知道怎麼辦,真想放棄,強硬吧,風雨只能是更猛烈,好好説吧,沒作用,所以我經常是冷處理,或者更合適的叫冷暴力,發現這反而有些作用,有時我會暗暗得意,發現自己還有辦法能對付,但我知道,這其實很危險,不是好的辦法如同書中所説,你是什麼人,你的一舉一動影響着孩子的以後。

特別容易理解的一句話,青春期“如同一輛車子,動力系統已變得很活躍,控制系統卻如同一輛車子,還沒準備好”,不要失望,控制系統是可以訓練的,試錯就是個好辦法 ,所以做為家長的我們學着讓孩子試錯吧。

GOPNIK説她也是焦慮的中產階級一員,讀看完這本書,至少在當下,我也沒那麼焦慮了!

園丁與木匠讀後感4

大家好,我是剛陪孩子經過緊張的會考、忐忑地填報志願、焦灼地等待錄取信息、安心送孩子進入高中的麗霞,順利進階為父母界的三等高級公民——不用陪作業,因為做不出;不用河東獅吼,因為根本不敢。所以,我現在終於終於可以好好和大家聊養娃了。月,我和羣裏的朋友一起,讀完了《園丁與木匠》,還有一點尾巴沒有分享,我先把尾巴分享完,然後我們就開始下一本書的閲讀。

高普尼克奶奶在討論了教養、愛以及孩子如何學習之後,她談到了未來以及為人父母的意義。

科技與孩子的未來

小時候,我們着迷於小人書。現在,我們的孩子着迷於pad。時代在前進,但似乎人類的成長主題都相同,本質上都是掌握某種技術——自然規律或社交技巧。然而,下一代並不是在簡單的模仿上一代。如果只是模仿,人類不會發展和進步。每一代人都在以我們不知曉的速度創新。

我們大為推崇的“閲讀”就曾經是一個新技術,只因從國小習掌握它,我們就習以為常了。蘇格拉底對閲讀的觀點,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完全反智。可是,卻與我們如今對電子屏幕的態度趨於一致。我們不喜歡互聯網的碎片化,原因在於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專注是稀缺資源。孩子與我們不同,他們年輕的大腦能輕鬆掌握龐雜的信息。對於未來,我們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我們知道的是,青少年們用互聯網做着每一代孩子都會做的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疏遠父母,搞曖昧、聊八卦,霸凌、反叛和嘗試各種新事物。與我們過去不同的是,互聯網上的惡意不會像面對面的爭執那樣消失,他們必須學會面對這些。

當然,我們還有另一個擔心,長期使用互聯網的孩子正在喪失專注力。記得我們前面説過的嗎?高度專注是近代文化的產物,每個時代會有不同的專注方式,它們都是自然而有價值的。迅速變化的互聯網時代讓我們無所適從,感到困惑與迷失已成必然。這意味着我們對孩子只需順其自然嗎?當然不是,我們要做好傳承,做好溝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我們也要給孩子一個安全、穩定而又能讓他們嘗試和發展的環境,讓孩子們將傳統進化到屬於他們的時代。

尾聲

我們為什麼要養育孩子?從功利的角度來看,養育孩子不能帶來最大效益;從道義的角度看,養育孩子也不能稱為大善。沒有一個適合類似的普適準則適合回答這一問題。或許,價值多元論可以描述這一問題——沒有一種價值觀勝過其他,沒有任何一種是最好的,我們需要在它們之間做出選擇。

是否要做父母、養育孩子,涉及你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一旦你有了孩子,你的自我會被擴大,你深深地關注孩子,同時也關注自己,如何協調被孩子改變的生活?沒有簡單答案,我們只能在現有條件下盡全力做到最好,體會並享受我們與孩子間那特別的愛,一種長期、奉獻、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愛。

然而,個人的選擇並不完全是自己的事,養育孩子需要資源。工業時代,人們通過工作獲得資源。那麼孩子由誰來照顧呢?父母中的一方工作, 另一方照顧孩子,而通常照顧孩子的是媽媽。全職媽媽不能體驗到事業帶來的滿足感,並在經濟上依賴男人,同時也將男人與孩子以及對孩子的照顧隔離開了。託兒所和幼兒園或許是解決這一困境的方式。同樣的困境也出現在我們與老人的關係中。工作讓我們無法同時兼顧兩者。我們不能同時照顧孩子、老人,又同時工作。玩更是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可是,玩對孩子特別重要,孩子在玩耍中探索各種可能,為變異和創新的蓬勃發展提供保護。給孩子以玩耍的機會,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

後記

為人父母能讓一個全新的生命走入這個世界。每個新生兒都是前所未有、獨一無二的,都是由各種基因、經驗、文化和運氣組合而來的複雜產物。在呵護和照料下,每個孩子都將成為獨一無二的人,創造屬於他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悲傷、成功與失望、驕傲與遺憾。如果説他們的生命非常值得度過,那它一定是所有這一切的結合。我們對孩子那特殊的、無條件的愛,也意味着我們要對孩子的獨一無二表示尊重和支持。

園丁與木匠讀後感5

一本書讀完了,如果沒有讓它和我們發生點什麼,可能就真的完了。它會變成佔據書架的紙張,與我們再無瓜葛。我們還要再與它發生點什麼才行。

糾正的誤區一

在心理、教育文章遍佈的今天,我們聽到太多觀點。其中有一個觀點是:夫妻關係應先於親子關係。要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親子關係。然而高普尼克奶奶告訴我們:

對孩子的愛就像一個無法言喻的承諾。

我們對孩子的愛如此特殊,以至於讓“我們會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關心自己的孩子。我們認為,自己孩子的幸福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甚至比其他孩子或我們自己的幸福都重要。”

正因如此,我們才會在生活中看到為孩子付出的父母,願意犧牲自己的父母。我們當然不是提倡父母為孩子的犧牲,但是或許,我們可以理解他們,而非指責。

那麼,犧牲是必然而無解的嗎?我們或許可以增加一些智慧。夫妻之愛不同於親子之愛,在不同的情境中,依據具體事情選擇並做出符合當下情形的行為,才是解決之道。我們真正要理解的是夫妻關係不同於親子關係,而不是將其排序或對立。

糾正的誤區二

什麼樣的父母是好父母?孩子是否健康、愉快、成功是標準,TA是否符合標準,成了考核父母的 KPI。另一個人的身體、情緒、成就,要由我們來負責,且一旦出問題,受到譴責並被認為失敗的竟然是我們。理由只有一個,那個人是我們的孩子。世上竟有這種不合理的存在!身處其中的我們毫不懷疑其合理性。

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中告訴我們,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保留多樣性是人類得以生存發展至今的關鍵策略。我們沒法用一個標準衡量所有的孩子,比如專注力。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我們全然地無條件地愛着他們,無論他們睡着了或是醒着,無論他們優秀或是平庸,無論他們健康還是生病,無論他們快樂或是煩惱,我們都發自內心地愛他們。這樣的我們就是好父母。

得到的啟示

從觀察式學習、證言式學習到掌握式學習,再到探索、創造自己的文化,孩子們的學習一直在發生着。玩,於孩子來説,就是學。孩子是自己學習的主導者。

父母最該做的,是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得以滿足其探索的需要。成為一名創造肥沃土壤的園丁,涵養整個生態系統,讓不同植物依其特性自由生長,是父母的榮耀。

運用於生活

在羣裏和大家一起讀完《園丁與木匠》後,我看到吳鈎老師寫了一篇《每個“神童”背後,都站着一對殘忍虛偽的父母》。其中回顧了自古就有的“神童崇拜”現象,漢代時,朝廷設了“童子郎”的官職。唐朝時,十歲以下神童通過童子科考試,便可獲官職。宋承唐制,亦設童子科。

這些設置催生了民間的神童培訓機構和名師。各機構和名師將孩子關在一個大竹籠裏,再吊在樹梢上,然後逼孩子讀經,以便通過童子科的考試。然而,通過童子科的神童,大部分泯然於眾生。

為何如此?我們可以用高普尼克的研究來解釋一下。

孩子是如何學習的?他們邊玩邊學,邊看邊學,邊聽邊學,邊練邊學。為了通過童子科考試,孩子們只有死記硬背,失去了更多學習的機會,甚至錯失了眾多大腦發育的好時候,當然更大可能是泯然於眾生。

引發的疑問

高普尼克的書言簡意賅,道出了父母養育焦慮中的關鍵問題,提供給了我們科學的思考方向。然而,高普尼克似乎是為美國的中產階級父母寫的書,其觀點是否適用於當下的我們呢?我們作為父母真的不需要做什麼,只要愛孩子就足夠了嗎?

園丁與導遊(7500字)作文 篇二

精選作文:園丁與導遊(700字)作文

幼兒園時,老師説,老師就像園丁,哺育你們成長。國小低段時,考試試卷中出現老師就像園丁,哺育我們成長的句子。(國小)高段時,會出現老師就像(),()這類的題目,深受園丁思想教育的我們,大都會不假思索地寫上園丁。

用園丁來比喻老師,用花草來比喻孩子,每個人都知道。可是,園丁這個詞,真適合老師這個職業嗎?

去百度上搜園丁,第二種解釋就是可比喻為老師,但去輸入其它詞彙,恐怕很少有可比喻老師這種解釋。由此可見,中國的園丁思想,被牢牢地鎖住,連百度、字典也承認了它的功勞。但我始終覺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統一的,正如人們説: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某一天,我發現我們腦中比喻老師的詞,幾乎都被園丁所佔有了,難道沒有其它了?嗯,肯定還有!哈,我想出來了!導遊!是個挺合適的詞,以後再有這種問題,我就填導遊。

導遊,真的挺合適,他們帶我們去參觀一個地方。或許,我看見樹,你看見鳥,他看見草地,每個人所發現、拍的景色都不一樣。老師教我們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是在某些人看來,這個對自己有幫助,另外一羣人呢?感覺那個適合自己。同樣的知識,我們對它們的理解有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反觀園丁、花草,就不一樣了:這些花草的命運都已經是安排好了的。牡丹不會變成玫瑰,百合不會變成月季。在風雨中,有園丁的保護,自己所努力的,也只不過是發芽、吸取營養罷了。它們只需要接受,而沒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老師像導遊,帶領我們去遊覽各種美好的風景,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一年級:時光荏苒899 篇一:園丁與導遊 (2) 幼兒園時,老師説,“老師就像園丁,哺育你們成長。”國小低段時,考試試卷中出現“老師就像園丁,哺育我們成長”的句子。(國小)高段時,會出現“老師就像()”,()這類的題目,深受“園丁”思想教育的我們,大都會不假思索地寫上“園丁”。

用園丁來比喻老師,用花草來比喻孩子,每個人都知道。可是,園丁這個詞,真適合老師這個職業嗎?

去百度上搜“園丁”,篇二:園丁+導遊——教師的進化

園丁+導遊——教師的進化

作者:張鄭偉

來源:《文教資料》2014年

我們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能不能勝任在複雜國際關係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任務?我們到底在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我們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如果説還有一個職業是無私的,那麼可以毫不謙虛地説就是教師。教師古往今來在做奉獻的蠟燭、春蠶之類的角色,一直以來都在真心實意地愛學生。從感情上説,這是迴避不了的;從行為上説,也是可以被驗證的。有無數事實可以證明我們無論是心還是行為都在愛着學生,但是學生進了課堂要獲得的是知識的、技能的、情感的、態度的、價值觀的、心靈的成長。而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有沒有因為屈服於考綱,屈服與大學聯考,屈服於現有的評價機制?教師有沒有在這種屈服中習慣性地要求學生只能學什麼,只能幹什麼,只能想什麼,只能寫什麼?

可以説,應試體制中的教師被異化了。教師成為了只關注眼前利益,忽略了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學生適應社會生活、大學教育和職業發展做準備的職業屬性。很多時候,我們的課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隔太遠。我們應該在如何把語文和生活聯繫起來方面作系統研究,而不只是抱着考綱反覆考試。

我們要與時俱進地定位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搞清教師正確的職業屬性。我們到底該為何教、怎樣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我們該以什麼樣的身份才能把學生吸引到我們的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身為方塊字後人的自豪感,讓學生擁有可以解讀世界的工具和心靈,讓學生知道怎樣傳承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社會的轉型期,要培養全面發展而且有個性的人,教師的職業屬性到底應該是什麼?在當下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甚至出色的人民教師?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課程目標是:全面而有側重地提高語文素養,突出學生應用、審美、探究能力的培養。這看似簡單的幾個詞語實際上還是對高中老師提出了高難的要求。

埃德加·莫蘭在《複雜性理論與教育》中提出未來教育必須教會學生七種知識:

1、恰切的認識的原則;

2、把握認識中的盲點,即錯誤和幻覺;

3、認知人類地位; 4.認知地球本徵; 5.學會迎戰不確定性;

6、學會相互理解;

7、掌握人類倫理知識。

這既是對教育者職能的要求,又是對教師職責的一種理解。過去習慣用“蠟燭”、“春蠶”定位教師,用它們詮釋教師職業的艱辛、無私、大愛等屬性。

而現在,如果還堅持把教師比作“蠟燭”、“春蠶”,那麼估計我們的教育行為一定體現不了埃德加·莫蘭的未來教育的理念。因為當我們把自己比作“蠟燭”、“春蠶”的時候,無形中違背了教學規律的要求:“蠟燭”、“春蠶”的定位過分強調教師要奉獻。這種定位認為教師把自己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行為中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把學生培育成人才。這種理念的實質是“殺雞取卵”,它很大程度上以犧牲教師的身體健康為代價,與現代教育注重提高“教學效率”的理念衝突。現代教育中教師不僅要捨得在教學上花時間,更要提高單位時間效率。“蠟燭”、“春蠶”的定位在價值取向方面也存在問題,它傳達的是理想完美的師德追求,忽視了個人人格與道德規範可能產生的矛盾。以“蠟燭”、“春蠶”作為對好教師的歌頌,主觀上是一種犧牲小利以獲大利的功利主義取向,客觀上強化了取義不取利的對立,忽視了教師的個人人格追求與道德性規定可能發生的衝突,違背了義利對立統一的道德基本原理。

“蠟燭”、“春蠶”賦予教師一個可歌可泣的悲劇形象——燃燒、流淚、毀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到“蠟炬成灰”,教師通過奉獻—犧牲—毀滅使學生獲得發展,自己卻無法獲得可持續發展。而當今社會卻視之為教師的必然本分,這既不利於教師社會地位的提高,又有悖於終身教育思想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觀念。

蠟燭、春蠶不能做,教師該如何進化?在教育理念日漸科學的社會背景下,我們也該轉變心態:做教師,就要用比蠟燭更持久的光亮照耀世界,就要用比春蠶更長久的生命奉獻世界。 我們需要改變觀念,教師需要“進化”。《www.》

有人提出了教師是園丁理念。

我們一直認為教師像園丁一樣全心盡職地培養學生,哺育學生,如澆灌花園的各色花草,使之茁壯成長,最終培養出萬紫千紅的花朵裝飾世界。

而在一個六年級的孩子看來,如果孩子是花草,老師是園丁,那麼已經種在花園裏的花草“命運都是已經安排好了的”,就像“牡丹不會變成玫瑰,百合不會變成月季”,花草們只能被動地吸取養分然後長大,卻“沒有自己的想法”。

特級教師李鎮西先生曾説:“尊重學生,並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剝奪了學生的尊嚴,就談不上任何教育!”他的話深刻地點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應該是對學生人格成長的尊重,是對學生生命尊嚴的尊重。這一點,恐怕又是一名園丁無法承受的一分重量。

所以,“園丁”不適合用來比喻老師,因為學生不應該是被修剪的花草,只能被動地接受,而沒有自己的想法。因為”園丁”畢竟只是計劃的執行者,在履行澆灌、培養職責的同時,也會被很多因素影響從而對花園裏的花草強加諸多影響。正如龔自珍先生《病梅館記》所言,按照“文人畫士”對梅花的“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的審美要求而“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諸如這樣的修剪“花枝”、剔除“雜草”,最終花園留下的可能只是“會聽話的植物”,最終造成的是“江浙之梅皆病”的局面。這既不符合龔自珍先生“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培養選拔的理念;又不能順應當代學生“我看見樹,你看見鳥,他看見草地”的殷殷期待;更不符合十八大確立的“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國民教育的核心理念。 隨之而來的很多人認為教師應該是導遊。

導遊引領遊客遊覽風景名勝,在該講的時候講;在該讓遊客自己看的時候給出自由活動的時間讓遊客自己看,自己感受;在遊客有困難的時候協調諸多力量進行支援,滿足遊客的合理訴求。

孩子們希望老師是”導遊”,帶他們看世間各種風景,讓他們自己體會、自己領悟。但是,導遊僅僅是帶領大家走“近”風景,至於怎麼看,看到了什麼,最終能否“走進”風景,這和導遊的最終收益不會有太多衝突,他也就樂得不管。

劉墉曾説:“教師既要引起學生的動機,興趣,指點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又要留些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品味。”他的話形象闡述了教師的一部分功能,但忽略了教師還要擔負道德品質評價的職責。教師不僅要引導、激發、授予、激勵地教,還應該承擔修正和養成的職責的育。而“導遊”逐利的因子和一味迎合、縱容的態度明顯不能適應教育的教化修正功能。

所以,導遊的職業屬性並不能直接移植到教師職業中,因為學生不應該被隨便地放羊,教師的引導和陪伴、監督和激發不能缺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需要培養。

園丁和導遊的職業屬性都有缺陷,無法涵蓋教師的職能。如果我們把”園丁”和”導遊”結合可能會更好。

老師在該講課的時候講,在該讓學生自己探討的時候給出空間和時間由學生自己探討交流,在學生在遇到困惑時指點迷津,讓學生如沐春風。不缺少陪伴,也不缺少引導和激勵。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作為園丁的老師,要細心呵護學生的成長又不能過分主觀過度的修飾和裁剪,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汲取陽光的照射和雨露的布灑;作為導遊

的老師,則要是帶領學生走進“好山好水好地方”,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喜好,讓其享受“獨立思考”的樂趣,同時該汲取園丁適當修飾裁剪功能,引導教化學生守住道德的底線。

我們不能只是看到孩子敢於打破“慣性思維”,提出問題解決方法,不能只是看到這個孩子懂得獨立思考,不盲從,不隨大流,不屈從於習慣,展示他們成才中重要的品質。我們還應該看到:

唯能解放園丁,實施不拘一格的人才教育,我們的社會才會有更多的愛因斯坦、比爾蓋茨、喬布斯、馬雲、雷軍„„

在現代教育體制下,教師就應融合”園丁”和”導遊”的優點,重新定位自己。從課程和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課程目標,選擇教學策略,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多樣性、選擇性)。並順應時代發展,積極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

唯有如此,學生才能適應社會,才能優雅地生存。唯其如此,我們的時代和社會才能滿意教師的角色。

導遊+園丁,是教師必須完成的進化,也是教師必需的一種進化。

篇三:一篇“國小生”作文引熱議 教師是“園丁”還是“導遊”

“他們帶我們去參觀一個地方,或許,我看見樹,你看見鳥,他看見草地,每個人所發現,拍的景色都不一樣??我希望老師像導遊??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浙江寧波的一名六年級的小朋友在方方正正的田字格上工工整整地寫下這樣一段話。

幾天的時間,這篇作文從普普通通到為廣大網友熟識、熱議,皆源於他的作文老師在新浪微博上發的一條微博:“今天是教師節,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分享一篇班上學生的作文,和各位同行共勉。”這一名為“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的個人賬號,以圖片形式分享了她的學生的作文——《園丁和導遊》。 孩子對老師“導遊”一般的期待,有人喝彩,有人否定,更有人大膽地提出質疑,認為六年級孩子稚嫩的筆端寫不出如此成熟的文章。不管此文是否出自國小生之手,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這“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的背後是社會各界對基礎教育的關心,對教育工作者的期待。

面對網友們的眾説紛紜,老師是怎麼看的,教育專家又作何解釋呢?

孩子對教師的期待

“拋開學生對詞語的定位準確與否,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對教師的需求。”北京市特級教師、史家衚衕國小教師萬平這樣説道。在她看來,“園丁”這個比喻並非只是灌輸,更多的時候也是陪伴、播種、觀察、幫助、給予、呵護還有收穫。“導遊”確實能作為輔助者、引導者和幫助者,但是“導遊”的遊覽路線都是規劃好的,這種缺陷恰恰是這名學生沒有想到的地方。或許,六年級的學生對於“園丁”和“導遊”這些詞語的概念並沒有一個完整精確的認識,但是這卻折射出孩子們期待的好老師的形象:他們能給予孩子們更多愛的關懷和幫助,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在成長中給予孩子們温暖的陪伴。萬平表示,孩子做出這樣的比喻只是體現出他們的期待,而對於“園丁”或者“導遊”,我們沒必要上升到對教育工作者定位的高度來解讀。無論我們稱呼老師為“園丁”還是“導遊”,老師都應該“傳道、授業、解惑”。

“如果,是我的學生,他們一定會覺得園丁是一個温暖的詞,是一種激勵和陪伴。因為,我一直就是給孩子們温暖的陪伴。這折射出身邊的老師的教學方式,引發出他個人的思考,給他帶來的思考,也是對老師工作的一種呼喚。”萬平老師説。

我們忽略了孩子的觀點

主要從事教師教育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講師趙萍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説:“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需要探討的,不是‘園丁’與‘導遊’孰是孰非,而是在現代社會,教師角色變化的問題。”

我們對教師的理解本來就是多元化的。總比喻成園丁其實是一種語言的惰性,以至於這

些比喻本身反而成為一種阻力和侷限,把內涵豐富的教學工作和多元立體的教師形象壓縮成了單調的意向表達。趙萍表示,孩子能提出來老師是“導遊”,説明他關注的角度同離開學校的成年人是不一樣的,是他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期待。

趙萍説,在這篇作文中,我們應該欣喜地看到孩子是在主動思考,也説明我們的教學在進步,孩子開始質疑一成不變的答案;同時,他們班主任能夠開微博把這樣的一篇文章放到網上,也體現出我們的學校在走向開放、多元和包容。這篇文章最大的意義在於告訴很多人,今天的教育已經不是我們讀書時候的樣子。我們應當更多地關注到教學過程當中去,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遠觀教育,隔靴搔癢。西方還有過這樣的一個專門的比賽,讓孩子畫出心目中的好學校、好老師,孩子們的內心是非常豐富多彩的。評判好老師、好學校,我們要更多地傾聽孩子的意見。我們的教改往往是成年人的,我們老師的,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觀點。(本報通訊員 劉卓榮 本報記者 靳曉燕)

園丁與導遊

幼兒園時,老師説:“老師就像園丁,哺育你們成長。”國小低段時,考試試卷中出現“老師就像園丁,哺育我們成長”的句子;高段時,會出現“老師就像(),()”這類的題目,深受“園丁”思想教育的我們,大多數都會不假思索地寫上:園丁?? 用園丁來比喻老師,用花草來比喻孩子,每個人都知道。可是,園丁這個詞真的適合老師這個職業嗎?

去百度上搜“園丁”,

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 (摘自“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新浪微博)

文章來源:榆林人事考試網(yulin.)

篇四:一篇“國小生”作文引熱議教師是“園丁”還是“導遊”

一篇“國小生”作文引熱議教師是“園丁”還是“導遊”

一篇“國小生”作文引熱議教師是“園丁”還是“導遊”

2013年09月16日 07:13:40 光明

“他們帶我們去參觀一個地方,或許,我看見樹,你看見鳥,他看見草地,每個人所發現,拍的景色都不一樣??我希望老師像導遊??而不像園丁,修剪掉我們不聽話的枝丫,最終讓我們長成了只會聽話的植物。”浙江寧波的一名六年級的小朋友在方方正正的田字格上工工整整地寫下這樣一段話。

幾天的時間,這篇作文從普普通通到為廣大網友熟識、熱議,皆源於他的作文老師在新浪微博上發的一條微博:“今天是教師節,祝各位老師節日快樂。分享一篇班上學生的作文,和各位同行共勉。”這一名為“六年級一班的班主任”的個人賬號,以圖片形式分享了她的學生的作文——《園丁和導遊》。

孩子對老師“導遊”一般的期待,有人喝彩,有人否定,更有人大膽地提出質疑,認為六年級孩子稚嫩的筆端寫不出如此成熟的文章。不管此文是否出自國小生之手,我們應該關注的是,這“一石激起千層浪”事件的背後是社會各界對基礎教育的關心,對教育工的期待。 面對網友們的眾説紛紜,老師是怎麼看的,教育專家又作何解釋呢? 孩子對教師的期待

“拋開學生對詞語的定位準確與否,我們應該看到孩子對教師的需求。”北京市特級教師、史家衚衕國小教師萬平這樣説道。在她看來,“園丁”這個比喻並非只是灌輸,更多的時候也是陪伴、播種、觀察、幫助、給予、呵護還有收穫。“導遊”確實能作為輔助者、引導者和幫助者,但是“導遊”的遊覽路線都是規劃好的,這種缺陷恰恰是這名學生沒有想到的地方。或許,六年級的學生對於“園丁”和“導遊”這些詞語的概念並沒有一個完整精確的認識,但是這卻折射出孩子們期待的好老師的形象:他們能給予孩子們更多愛的關懷和幫助,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在成長中給予孩子們温暖的陪伴。萬平表示,孩子做出這樣的比喻只是體現出他們的期待,而對於“園丁”或者“導遊”,我們沒必要上升到對教育工定位的高度來解讀。無論我們稱呼老師為“園丁”還是“導遊”,老師都應該“傳道、授業、解惑”。 “如果,是我的學生,他們一定會覺得園丁是一個温暖的詞,是一種激勵和陪伴。因為,我一直就是給孩子們温暖的陪伴。這折射出身邊的老師的教學方式,引發出他個人的思考,給他帶來的思考,也是對老師工作的一種呼喚。”萬平老師説。

我們忽略了孩子的觀點

主要從事教師教育研究的北京師範大學講師趙萍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説:“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需要探討的,不是‘園丁’與‘導遊’孰是孰非,而是在現代社會,教師角色變化的問題。”

我們對教師的理解本來就是多元化的。總比喻成園丁其實是一種語言的惰性,以至於這些比喻本身反而成為一種阻力和侷限,把內涵豐富的教學工作和多元立體的教師形象壓縮成了單調的意向表達。趙萍表示,孩子能提出來老師是“導遊”,説明他關注的角度同離開學校的成年人是不一樣的,是他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期待。

趙萍説,在這篇作文中,我們應該欣喜地看到孩子是在主動思考,也説明我們的教學在進步,孩子開始質疑一成不變的答案;同時,他們班主任能夠開微博把這樣的一篇文章放到網上,也體現出我們的學校在走向開放、多元和包容。這篇文章最大的意義在於告訴很多人,今天的教育已經不是我們讀書時候的樣子。我們應當更多地關注到教學過程當中去,提出有

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遠觀教育,隔靴搔癢。西方還有過這樣的一個專門的比賽,讓孩子畫出心目中的好學校、好老師,孩子們的內心是非常豐富多彩的。評判好老師、好學校,我們要更多地傾聽孩子的意見。我們的教改往往是成年人的,我們老師的,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觀點。(本報通訊員劉卓榮

本報記者 靳曉燕)

園丁作文4000字 篇三

園丁作文500字合集七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園丁作文500字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園丁作文500字 篇1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敬佩的人。他們雖然沒有驚人之舉,但平凡中藴藏着偉大。我認識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我媽媽學校裏的老園丁。

他和藹可親,見人總是笑嘻嘻的。他有着一雙又大又粗的手,經常拿着大剪刀“咔嚓、咔嚓”修剪枝葉。從清晨到夜晚,總是晃動在花園裏。清晨,太陽還在打瞌睡的時候,老園丁已在花園裏鋤草、澆水、修整枝條了。媽媽説他一天中待在花園至少要七八個小時,他耐心養護花草,愛其如命。

是的,老園丁似乎把花園當成了自己的女兒,每天總是把她打扮地花枝招展。你看,花園四周圍着綠色的籬笆,籬笆裏有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花壇。花壇裏種着各種各樣的花草,一年四季常不敗。粉色的櫻花,黃色的報春花,紫的、白的玉蘭花爭奇鬥豔……池塘邊柳樹姑娘的長髮飄逸在風中。花園中央有三棵大雪松,樹幹粗壯,茂盛的枝葉向四周伸展,像一把綠色的大傘。三五成羣的人嬉戲在花園中,累了躺在草地上休息、賞景。

老園丁,在花園裏度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每天都默默無聞地給花兒、草兒、樹兒,澆水、施肥、整枝,花兒變香了,草兒變綠了,樹兒成蔭了。多麼辛苦的一位老人啊!他甘於平凡,他樂於奉獻。我想起了一句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多麼可愛的老人啊!他讓我們感動!

園丁作文500字 篇2

説起園丁,我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是常常,“混跡”在學校小花園中的那位園丁。

那次,我靜靜地走在學校的小走廊上,不禁用餘光瞟了小花園一眼,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老人,他坐在小板凳上,不知在幹什麼,我走進小花園,園丁似乎感覺到有人來了,迅速轉過頭。那是我第一次看清他完整的樣子,濃濃的眉毛蓋在了兩個寶石般晶瑩的眼睛上,一個高大挺立的鼻子矗立在他的臉上,他的五官很精緻,但臉上的法令紋、抬頭紋……已經變深了,看來他也有六旬開外了。

他看了看我,並沒有説話,只是用手示意着我過去,我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定睛一看,一個籃子裏裝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北風瀟瀟,幾片落葉和花瓣帶着它們獨特香氣隨着風飄到遠方。園丁從籃子裏精挑細選的幾朵花送給了我……

此後一連幾天,我一到下課就去小花園,直到有一天我去小花園,但並沒有見到那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我去問老師?“那個小花園的園丁呢?”“你是説那一個姓王的園丁嗎?”因為那時,我並不知道那個園丁姓王,只能迷迷糊糊的答了一聲:“嗯”。“哦,聽校領導説他上樓時摔了一跤,住了院,醫生説他問題不大,只是需要在醫院休養半月。”聽到這個消息,我猶如被五雷轟頂。

放學時,我孤獨地走在路上,想着我和那位老人的一點一滴。夕陽西下,鴻雁歸巢,枯黃的落葉落在了我的臉上、腳下,心頭湧上一股莫名的傷感。

園丁作文500字 篇3

辛勤的的園丁指的是老師,沒錯,這次我寫的就是這學期新換的數學老師牛老師。

牛老師長着一雙大眼睛,短髮,穿着一身灰色的西服,常戴着一副深度近視鏡。牛老師每天早晨七點鐘就來到學校,和我們共同度過一個個充實而又有意義的早自習。牛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十分負責,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都一視同仁。

儘管牛老師課教得非常好,但是還有的學生不珍惜。牛老師不僅不放棄他們,而且還犧牲自己的中午休息時間為他們補課。牛老師中午本來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卻為他們補了課。累了,他就到教室後面用涼水衝一把臉,這樣,牛老師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輔導學生。我真替同學們感到榮幸,我希望他們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牛老師,讓牛老師看到他們的心血沒有白費。

以前,我的數學成績一直不太理想,經常考八十多分,好容易才上一次九十分,就高興得不得了。自從我遇見牛老師,成績也提高了不少,經常考九十五分以上,有時還考一百分。我想,這是雨牛老師細心的教導分不開的。還記得剛開學的那一陣,我學習很吃力,我是被牛老師的一句話而啟發的,“不怕你不會,就怕你不學!”於是,我有不會的問題就問,牛老師總是不嫌煩,一一為我講解,使我明白了血多不會的內容。老師還鼓勵我課下多練題,就這樣,我的數學成績慢慢上來了。

我十分感謝牛老師,我會永遠記得我國小時候的數學老師牛老師。我一定會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老師的。老師,在這裏,我衷心地説一句:“您辛苦了!”

園丁作文500字 篇4

老師,像一位辛勤的園丁,把幼小的我們培養成一棵棵參天大樹;老師,像一支點燃的蠟燭,燃燒自己,點亮別人;老師,像一位偉大的工程師,幫助我們登上高峯;老師,像一座巨大的橋樑,架起了我們與知識的相見;老師,像……

老師,就像“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春蠶,為了我們,您付出了多少心血,為了我們,您默默地付出着。您從來沒有抱怨過,索取過,您只是無私地奉獻着。

老師,就像導航儀,指導着我們向正確的方向駛去。老師雖然有時會批評一些同學,但那是應為同學犯了錯誤,老師的批評能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讓我們不會偏離正確的方向。然而,有些同學卻對此方案,他們會説:“這個老師多麼多麼兇,多麼多麼壞。”難道他們不知道老師在為他們好嗎?我們只有真確地對待事物,才能減少老師對我們的批評。我們也要態度端正地對待老師的批評。讓自己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少讓老師費心!

每天晚上,那熟悉的身影坐在書桌旁邊認真地批改着作業,每天又要在講台上為如飢似渴的我們講着那些讓人尋味的知識。感恩老師,常常汗顏。感恩老師,血湧心田。老師對我們的愛和鼓勵,就像春暉融雪,使一切復甦,萬物都燃起了希望。就像雪中送炭,一切都來得那麼及時。使我們即將凍僵的心靈感到一絲温暖,一直蔓延到心田。您是路燈、航標、杉樹,為給人們以光亮、方向,更為的是給倒伏的人以靈魂的支撐……

園丁作文500字 篇5

在我的腦海中,最神聖、最不敢冒犯的詞彙莫過與“老師”。對!就是那個啟迪我們領會大自然的恩惠,從此使我們讀懂每一瓣綠葉、每一朵白雲、每一個浪花的那個人。

是他們在我們的心靈播種了希望的種子,用您那充滿智慧的甘露滋潤着我們。

有些人説您是綠色:生命的顏色、樸素的象徵。一個三尺講台,一塊黑板就是您揮灑人生的天地!平凡的人生卻完成這一項不平凡的任務,您是當之無愧的奉獻者。

有些人説您是紅色:火一樣的顏色,您用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個同學的心、和無數顆被您牽引這激盪的心。

我崇拜名人,崇拜偉人,可是我急切的把我的敬意和讚美之情獻給一位普通的人,他就是您——我至親至愛的老師……

您像演員,吸引着我們飢渴的目光;您像是歌手,讓知識的源泉叮咚作響;您像是雕塑家,塑造者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賦予他們知識與內涵。

在我的心中,你既是嚴厲的父親,有時慈祥的母親,不僅是當之無愧的奉獻者,還是一名育人的教師。

回到現在。親愛的老師們您們在幹什麼?也許,您還在思考,明天的課怎樣上會更精彩;也許您還在想,怎樣才能使我們進步;也許你們什麼都沒想,因為這種辛酸在你們的心中早已習慣。育人是您們的天職,埋頭苦幹早已成為你們的家常便飯。您那高大的身軀在燈光下的那一瞬間,將永遠成為我們值得珍藏的回憶……

腦海中又迴響其哪一首古老的歌曲“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

在這鋪滿秋色的和風裏,在這不同尋常的日子裏,讓我對全天下的教師送上一句祝福:“祝您永遠健康美麗!”這最通俗的語言,此時已成為我對您對好的祝福……

園丁作文500字 篇6

我們的劉老師有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黃色的捲髮,還有一張能説會道的嘴。別看她身子胖胖的,運動起來,比小鳥還靈活,而且有一股優雅的氣質。

花兒會謝,夢會醒,可劉老師那慈愛的目光卻久久不能忘懷。比如我吃飯挑食,劉老師就特別擔心。以前每次吃飯,我的飯盒裏的飯很少,菜也只有我喜歡的一兩樣,劉老師總是親自監督我,並親切的對我説:“為了你的身體,你就多吃點吧!要注意營養全面,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不好,你還能做什麼呢?”慢慢的,我就改掉了挑食的毛病。這就是劉老師對學生的愛。

盧梭説過:沒有運動,生活就是昏睡。我們的劉老師就非常愛運動,而且都是高手,只要她會的,我們班上沒有幾個人能與她匹敵。記的有一回,我和劉老師打乒乓球。她左手拿着球,右手拿着球拍,然後把球一拋,拍子對準球一揮,球就向我飛來,我用球拍往前一推,將球有“送”了回去,沒想到劉老師一個扣殺打過來,使我頓時手忙腳亂,被輕而易舉的打敗了。

劉老師的課也講得很好,我們總是在幸福中度過每一節課。記得她給我們上昨天,這是一個村莊這一課上時,因為與鄧小平爺爺提出改革開放有關,所以,劉老師就深情的唱起那首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我們的劉老師雖然沒有玫瑰的妖豔,沒有桂花的幽香,但她與百合的純潔,有康乃馨的温馨,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園丁之花。

園丁作文500字 篇7

您的觀念,您的語句,充溢着詩情畫意,有着哲理,又看起來那麼奇妙呵,在我的腦海中裏,他們曾激發過是多少美好的漣漪!

您青睞真心實意和廉潔,為此看作為人處事的規則。

我欽佩偉人、知名人士,而我更迫不及待地將我的敬意和讚揚送給一位一般的人――我的老師您。

您對大家嚴格管理,並以自身的行動為楷模。您的規勸、規定,乃至指令,一經明確提出,便要大家一定保證,殊不知又總使大家心悦誠服,主動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裏的又高又大品牌形象。

您的音容笑貌,時刻浮現在我的眼下;您是品性人格特質,始終真藏在我記憶力的最深處。

啊,老師!老師,這一絢麗多彩的名字,將像一顆璀璨的大牌明星,始終高懸在我們的胸中。

即便 我兩鬢斑白,仍然會衷心地召喚您一聲老師!在這個崇高而高尚的關鍵字眼前,我始終是一個必須啟蒙教育的學員!

絕不吝惜地點燃自身,傳出所有的熱,所有的光,所有的動能。老師,您像紅燭,受人擁戴,讓人景仰!

有些人説,師恩如山,由於大山巍巍,讓人崇敬。我要説,師恩似海,由於大海浩瀚無垠,不可估量。

您在學員的心目中,是確實種子,善的信使,美麗的旗子。

老師啊,您以身作則,教書育人有方,甘為人梯,難以忘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1mlw5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