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大學聯考狀元作文新版多篇

大學聯考狀元作文新版多篇

大學聯考狀元作文新版多篇

大學聯考狀元作文範文 篇一

[關鍵詞]狀元文化旅遊文化建築設計休寧

千百年來,鍾靈毓秀的安徽山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數學家程大位、戲曲家汪延訥和汪士慎、丁雲鵬、胡正言、海陽四家等書畫藝人。七八年前,“徽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建議應當把以研究徽州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徽學”作為與敦煌學、藏學比肩而立的中國三大地方學之一來對待,加以研究。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徽州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流派和風格,如新安理學、新安畫派、徽劇、徽派建築、“三雕”、徽菜等等。此外,徽式教育也是“徽學”的重要組成,儘管它談不上什麼流派,也極少被人提及。可是,曾經輝煌到它有“中國第一狀元縣”——休寧縣。

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的特殊產物,考取狀元更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最高理想。據資料顯示,從唐武德五年(622)正式開科取士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止科舉的1300年間,有案可查的有名有姓的狀元為649位。其中,從宋嘉定十年(1217)到光緒六年(1880),休寧籍狀元有19位,居全國之首。所以,藉助休寧狀元文化把休寧文化產業、旅遊產業及相關的經濟產業發展起來才是更重要的。我們在宣揚狀元文化的同時也就是在挖掘、保護文化遺產,狀元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也是徽州古文化的一部分;我們就要作好、發展好這個產業。比如大家一提起日本的產業都會想起他的製造業、高端產業,但是在整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沒有人會想到日本的文化產業竟佔到了40%以上,這就足以説明我們一直忽視的文化產業的價值。

如何來打造狀元文化品牌、豐富徽州文化內涵,增加旅遊資源呢?首先要分以下幾部分:在文化產業中,我們把狀元文化作為一個品牌來做,因為全國狀元縣只此一家,要把狀元這個品牌做好了,然後帶動周邊的道教文化及其他文化活動,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產業的發展;能夠招商引資、能夠推動茶的產業化、能夠帶動徽州飲食文化的發展,這樣一來,整個的文化和經濟會相互的提高和促進,形成一個產業鏈。如何來做好狀元文化品牌?

一、作好狀元文化產業

首先要把與之相關的建築文化及基礎建設搞好,其一建設狀元文化園,集中包括狀元閣、仕途閣、名士閣、現代狀元廳等;其二建立“百姓公祠”這裏面有大文章。建立“狀元閣”,展示科舉取仕的文化歷史,介紹唐代科舉制度及有代表性的狀元生平、文章和相關的實物,展品包括狀元卷等。展廳內設三個主題,分別展示:1.喜宴與殿試。擬採用狀元殿試的環境,並展示相應的試卷、文稿、書籍和考試用文房四寶,來表現古代科舉制度的形式和內容。2.皇榜牆。皇榜牆與殿試環境配合,設計出模擬“殿試”(智力小測驗)的小遊戲,吸引遊客參。3.狀元牆。圓弧形狀元牆。在唐代一百多位狀元中選取108位可以考證有業績的狀元,排列成序,寫明事蹟,並設計“狀元卦”。遊客可以參與遊戲。建立“仕途閣”,展示古代官文化,以官印的等級排列成“金字塔”形,塔的頂端是皇帝的玉璽,象徵皇權的至上威嚴。金字塔上延展平附古代遼闊的疆域地圖,並把表現皇權的圓形黃色幃帳置於金字塔上方,上下呼應,成為展廳的主題核心。建立“名士閣”,徽州名士很多,選擇空間很大。此展廳擬以“聖”、“賢”等多種名士為選擇對象,體現後代對祖先的敬仰,不同的人物涉及的面較為廣闊。展示的空間也較大。比如:賢相——宋璟、張九齡、房玄齡;展廳中部是以九宮格的形式排列的碑式燈箱,箱裏展示內容是塑像人物的事蹟手稿,書法作品,繪畫作品,流傳下來的圖形資料。四面是牌坊,在古代有成就的人,德行高尚的人,國家和民間及後代子孫都會為其樹碑立傳,修建牌坊以為旌表。建立“現代狀元廳”,現代狀元廳之所以稱為“現代”,主要着眼於新中國成立以後所建立的新的大學聯考制度,需要特別提出的是77年以後大學聯考制度的恢復,這是改變幾代人命運的歷史性變化,同時也宣告了中國將從此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這個是展廳的主要內涵。建立“百姓公祠”,使之成為世界華人的尋根問祖之地。"中國姓氏文化園"在百姓公祠內展示姓氏文化內容,包括中國家譜文化,及做現代的家譜文章等,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迎合了祖國的統一大業,加強了軟國力,體現了文化的力量。使百家祠堂成為吸引旅遊的幾個亮點。人人有姓,人人得來,使休寧成為百家姓的祭祖之地。

以上是把硬件的東西建設起來,一個文化品牌的建立不但是要有好的“硬件設備”,還要又良好的“軟件”,軟件就是我們圍繞硬件所搞得文化活動。

二、做好現代狀元的文章

現代大學聯考制度下的大學聯考狀元也大有文章可作,比如每年請全國的各省文、理狀元到休寧的狀元閣祭祀遊玩;每年都搞一個“聞喜宴”,“聞喜宴”的背後,折射出的是一種“倡學”的社會風尚。通過展示進士文化讓休寧體現一種“倡學”的文化氛圍,形成一個有教育意義的基地。這種探討正是讓今天的文化形成明天的經濟,同時文化在今天也已經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實質上是一種發展觀和財富觀的體現。休寧如何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實現跨越式的大發展,既不能在發展的過程中被淹沒,又不能因為今天的發展而透支未來的資源。按照科學的發展觀是實現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首要前提。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轉變財富的增長方式,才能形成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通過文化的塑造是一個重要途徑。文化塑縣工程,有利於提升休寧的整體形象,形成了對外交流的窗口,也形成了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大學聯考狀元作文範文 篇二

史上唯一可考的駙馬狀元――鄭顥

自古以來,民間就經常把駙馬與狀元這兩個詞聯繫起來,好像中了狀元就可以做駙馬。實際上中國曆代可考的駙馬狀元只有鄭顥一位。鄭顥是唐會昌三年的狀元。本來他早有婚約在身,中狀元后打算迎娶盧家的千金。可是這位年輕英俊的狀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將自己心愛的女兒萬壽公主許配給他,鄭顥偏偏不愛公主,非娶與自己青梅竹馬的盧家小姐。唐宣宗便讓宰相白敏中説服他,白敏中費盡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誘,終於迫使他娶了萬壽公主,婚後兩人生活得並不幸福,後來鄭顥多次彈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虧,替白敏中壓下了彈劾的奏章。

強討的狀元――裴思謙

唐文宗時,宦官仇士良掌權,朝臣的生殺予奪,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裴思謙當時只是一個秀才,但他巴結權貴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與仇士良打得火熱。這一年,裴思謙心血來潮,想當個進士,便向仇討了個帖子,去找當年的主考官高鍇。高鍇為官清正,將他轟了出去。裴思謙氣憤之際,聲稱明年非狀元不要。第二年,裴思謙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來找主考官高鍇,對他説:“仇大人有信,薦裴思謙為狀元。”高鍇早把裴思謙忘掉了,對他説:“狀元已經有人了,狀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辦。”裴思謙厚着臉皮説:“裴秀才非狀元不放!”高鍇知道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會有好果子吃,就説:“既然如此,我要見裴秀才。”裴説:“卑吏便是。”不得已,只好讓他當了狀元。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個狀元,此君臉皮之厚,狀元中無人可比。

相撲撲出的狀元――王嗣宗

宋太祖趙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親臨講武殿舉行殿試。考生王嗣宗、陳識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試卷均為上乘之作。誰為第一?太祖實在犯難。最後馬上得天下的太祖讓二人角力(即相撲),勝者為狀元。王嗣宗便與陳識在大殿上撲鬥起來,結果陳識倒地,王嗣宗奪得了當年的狀元。

這是文狀元還是武狀元?

最自信的狀元――胡旦

宋太宗元年,有一書生到山東某縣遊覽。知縣大人得知該書生頗有文采,便設宴款待。知縣的公子很蔑視那書生,問其有何特長,書生説工詩。公子便讓他誦讀一首,書生誦了一首,最後一句是:“挑盡寒燈夢不成。”公子一聽,大笑説:“此乃一瞌睡漢。”書生十分氣憤。這書生便是呂蒙正,第二年,呂蒙正一舉奪魁。他寫信給那公子:“瞌睡漢如今中了狀元啦。”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聲:“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輸你一籌。”第二年,新科狀元正是這位公子――胡旦。綜觀科舉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當屬第一。

最短命的狀元――陳安

明太祖朱元璋年間,福建閩縣人陳安於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為大明第六個狀元。巧的是,這次中進士的都是南方人。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榜一公佈,北方士子不服。紛紛上告主考官偏袒同鄉,貶斥北方士子。朱元璋大怒,命張信、陳安等12人複查。這時又有人舉報張信、陳安有意將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試卷交皇上審閲,這本來莫須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將陳安革除功名,車裂而死。陳安僅僅做了不足20天的狀元,便死於非命,下場極為悲慘。

最受人推崇的狀元――康海

明孝宗時,28歲的康海進京參加會試,他發誓要奪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還是被魯鐸奪去了,他僅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氣,對眾人説:“會試時讓了魯鐸,殿試時決不再讓他人!”殿試時,康海果然發揮出色,一舉奪魁。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絕。送皇上審閲時,孝宗也讚不絕口,聲稱:“我大明一百五十年來,無此佳作,此卷變今絕古!”遂硃批康海為狀元。

當初會試時康海不服魯鐸的氣,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氣,第二名孫清便是一個。他對眾人説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強多了。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時的文章,歎服。跑到康海家裏,對着他拜了半天,稱自己甘願為徒。皇上、首輔和同年的讚譽,使康海名揚天下,朝野景慕,爭一睹其風采。

大學聯考狀元作文範文 篇三

因此,面對這羣經歷一樣的大學聯考而產生出來的不一樣的“狀元”們,我們還是有必要走近他們,探詢“狀元”這二個字的背後到底站着怎樣的一羣人,探究他們究竟為我們這個社會帶來了什麼樣的思考。

第一章:大學聯考“狀元”,是一羣什麼樣的人

最全才的“狀元”:山東理科“狀元”張雲霄

就讀學校:山東省泰安一中

大學聯考成績:711分

“狀元”語錄:我僅僅是我,無論是金榜題名時的得意,還是旗靡兵敗時的狼狽。

張雲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全才!

高中三年,他參加全國計算機比賽獲得過兩次一等獎;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獲得二等獎;參加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獲得二等獎。他既是班級的學習委員,也是校學生會學生部部長,高三上學期還被評為山東省“優秀三好學生”。學校老師和同學無不稱讚張雲霄是一個“全才”!

最具愛心的“狀元”:貴州理科“狀元”鄒基偉

就讀學校:貴州省都勻一中

大學聯考成績:708分

“狀元”語錄:成功來源於認真+自信!

鄒基偉在自我評價中曾經説過“兩個不”:一個是不愛和陌生人説話,另一個是“不會花錢”。

18年以來,他除了買書、過生日時和同學聚聚外,平時開銷微乎其微,很少超出100元。可就在前不久,鄒基偉卻有了平生最大的一次開銷――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了400元。而且,這次“開銷”, 鄒基偉的方式非常低調――在學校捐錢時,他捐了100元,隨後,又通過手機短信捐了300元。當有人問起他“為什麼不一次性捐”時,他説:“在學校捐那麼多不太好,畢竟一些同學家裏經濟不太寬裕,那可能是他們一個多月的生活費,捐款盡力就行了!”

最會勞逸結合的“狀元”:浙江理科“狀元”陳琨

就讀學校:浙江省鎮海中學

大學聯考成績:703分

“狀元”語錄:不懂的知識點要當天解決,不然就會越積越多。

平時的學習中,陳琨非常注意“勞逸結合”。高中三年,他嚴格遵守學校規定作息時間,從不給自己增加額外學習任務。

陳琨有兩個愛好――看動畫片和散步。動畫片從小就伴隨着他,直到現在還情有獨鍾。在陳琨眼裏,看動畫片是另一種思維的過程,可以鍛鍊一個人的觀察力和敏鋭度。

每當遇到困難或情緒低落的時候,陳琨會選擇散步。他説,特別喜歡鎮海中學的環境,在校園裏邊散步邊思考,煩惱很快就消散了。

最專才的“狀元”:江西文科“狀元”陳宇緣

就讀學校:江西省新餘四中

大學聯考成績:638分

“狀元”語錄:無論是遇到挫折或是取得成功,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態。

當大家為陳宇緣取得2008年大學聯考江西文科“狀元”而感到興奮的時候,或許他們沒有想到,陳宇緣的小提琴也過了10級。不過,這個10級小提琴手卻為人低調,只在家裏拉小提琴,從不喜歡外出表演,也很少和人提起自己的小提琴成績。

不僅如此,陳宇緣還從國小就跟着姑姑學習炒股。中學後,家中的股票一直由他經營,也算是個有年頭的炒股高手了!

最低調的“狀元”:北京文科“狀元”丁藝莎

就讀學校:北京市第四中學

大學聯考成績:667分

“狀元”語錄:不以物喜,心有定力

丁藝莎的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秀而且很穩定,是被學校看好的“種子選手”。當得知自己是“狀元”後,丁藝莎卻是異常的平靜,客氣地謝絕了各大媒體的採訪,不回答任何問題,也不提供自己的照片。有記者問她有什麼學習方法可以分享,她稱實在説不出來;當記者問到她報考什麼學校時,她推託説和大家差不多。至於暑假安排、慶祝活動、個人愛好等,那就更只是她自己關心的事。

最愛閲讀的“狀元”:河北理科“狀元”馬欣然

就讀學校:河北省張家口市一中

大學聯考成績:695分

“狀元”語錄:學習就是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

外表文靜的馬欣然最大的愛好是讀書。她母親也認為,正是她愛讀書,涉獵廣泛,才讓她有了一個好的語文成績。

馬欣然最喜歡看的書是《紅樓夢》,一些有關“紅學”研究的專著她也讀了很多。她説,《紅樓夢》是一本百科全書,從中能學到很多知識。

第二章:不一樣的“狀元”,一樣的“特質”

特質1.良好的心態

代表:北京文科“狀元”丁藝莎

河北文科“狀元”韓歡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對待考前是否想過拿到“頭名”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狀元”的回答只有一個:“從沒有想過”。並對此發表了大致相同的意見:其一,保持良好的心態,急功近利反而會無功而返;其二,狀元是偶然因素與必然因素作用的結果,不可強求;其三,“狀元”僅僅是個稱號,並無多大實際意義。看來,這些剛剛成年的十八九歲的“狀元”們,確實有着過人之處,不僅學習好,基礎好,心理素質和看問題的角度更是成熟。“狀元”的光環並沒有衝昏他們的頭腦,良好的心態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結論: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心想着當“狀元”的學生,往往當不上“狀元”。

特質2:多才多藝,全面發展

代表:廈門理科“狀元”李振櫸

江蘇文科“狀元”楊清嘉

顧名思義,大學聯考“狀元”就是大學聯考成績最高者。那麼,除了考試成績,這些“狀元”們是不是一無所長的書呆子呢?

2008年各地“新科狀元”陸續出爐時,新浪網大學聯考站對這些“狀元”們進行了盤點。調查發現,除最會考試這一共性之外,大部分“狀元”是多才多藝、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

結論:高分的學生未必高能,但是高能卻總是與高分緊密相連的。

特質3:最適合比最好更重要

代表:重慶理科“狀元”劉薇

北京理科“狀元”胡夢縈

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當了“狀元”,自然要選擇最好的學校讀書。按照以往的經驗,所有的“狀元”都逃不出這三種選擇:理科多選清華,文科多選北大,有條件的讀港大。

同樣,最好的學校之間,“狀元”之爭也是又起硝煙。除北大、清華等內陸學校外,以優質的教育質量、優越的教學環境、良好的發展前景聞名的香港大學,甚至給予數十萬的獎學金吸引“狀元”。

只是,最好的學校未必是“狀元”們所選擇的,因為他們更明白一個道理:最適合比最好更重要。

結論: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特質4:學習環境寬鬆

代表:浙江理科“狀元”陳琨

河北理科“狀元”馬欣然

都説“嚴師出高徒”,又説“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然而,在談及成功的因素時,絕大部分“狀元”都會感謝父母和老師給了自己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

父母不看重名次,老師不看重分數,給考生營造了良好的、寬鬆的學習氛圍,培養了他們積極向上的考試心態。沒有了包袱,沒有了壓力,他們輕裝上陣,自然能發揮超出平時的水平。但是,話又得説回來,“狀元”們之所以會得到家長和老師如此的態度,都是因為他們“不須揚鞭自奮蹄”。

結論: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自覺無須太多管教,寬鬆的環境往往孕育成功。

特質5:注重方法,講求效率,勞逸結合

代表:黑龍江理科“狀元”符迪

江蘇理科“狀元”祈明怡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用在“狀元”身上,這句話就可以改成為:“‘狀元’性非異也,善於總結學習方法也。”

為什麼“狀元”們大多既能玩又能學,還能兼顧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不耽擱學習呢?原因是講求效率。為什麼“狀元”們學習起來得心應手,考試起來左右逢源?理由是注重方法。“狀元”們普遍認為,上課認真聽講,緊跟複習進度,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認真做筆記,課後有效複習是得高分的必要條件。

結論:勤奮是路,方法是燈,勞逸結合,方結正果。

特質6:喜愛讀書,博聞強記

代表:廣西文科“狀元”黃迪舟

江西理科“狀元”周廷

書,是前人智慧、經驗的結晶。有人説:“世界上每個人就像一隻紙飛機,而喜歡讀書的人,就像是給這隻紙飛機插上了一對翅膀。”因為有了翅膀,所以喜愛讀書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有着更高的目標。讀書,可以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裏,吸取前人幾千年的精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

大學聯考“狀元”們之所以能夠取得讓人矚目的學習成績,與他們平時喜歡讀書的愛好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平時的閲讀量帶給他們的點滴積累,想取得超人的學習成績,估計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結論:多讀書,可以讓人更加充滿智慧。

特質7、立足課本,緊跟老師

代表:黑龍江文科“狀元”紀宇

陝西文科“狀元”郭薇

樹大因為根深,笑傲考場源自基礎紮實。

大學聯考“狀元”的手裏都有兩樣寶貝:一是課本,二是錯題本。幾乎所有的大學聯考“狀元”也不會脱離老師而自己另闢奚徑,老師們豐富的經驗成為了他們大學聯考成功的利器。深刻理解了課本,課堂上跟着老師的思路走,也就打牢了基礎,扎穩了根基,就像一個內功深厚的武林高手,在大學聯考的“江湖”裏遊刃有餘。

結論:吃透課本、基礎紮實,才能在考場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第三章:大學聯考“狀元”對社會的影響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科舉時代對中舉者的表述。作為我國目前最公平、最公正、最大規模的人才選拔制度,社會對大學聯考的關注程度和其對社會影響力,是國內其他考試無法比擬的。大學聯考“狀元”的出現,是一個學生的天賦、情商、志向、勤奮,家庭的生活條件、生存環境、教育方式,以及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水平和教學方法的完美結合。

大學聯考“狀元”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每年揭榜後,“狀元”們都能引起考生、家庭、中學、大學、商家、媒體和教育主管部門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作為一道特殊的風景,“狀元”們在影響着我們這個社會。

影響之一:考生及家長

“能否成為(培養)大學聯考‘狀元’”,似乎已成為了衡量考生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方式與方法、考生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具有獨創性的一個顯著標志,“狀元”本人及其家長也必然成為了眾多高中生和家長仰慕、學習的榜樣――“狀元”成功祕訣和“狀元”家長的育才之道是眾多考生家長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也成為了我國廣大基礎教育工作者與專家重點研究的對象。

話題引申:2008年6月8日,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第一批學生結束大學聯考,走出考場。而他們如今正值中年的家長,多是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60後”們。兩代人對大學聯考的態度會有多大的差別呢?

下面是1971名考生和3851名家長參與的“‘90後’考生VS‘60後’家長的大學聯考情結”的調查結果。

1.大學聯考會對孩子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嗎?

42.9%的家長認為大學聯考會對孩子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持相同觀點的考生只有28.6%。

2.大學聯考過程中,你(願意讓家長)在外面等候嗎?

10.5%的考生願意家長在考場外等候,51.1%的考生認為家長完全沒必要等候。53.6%的家長認為只要接送就行了,沒必要全程陪同。分別有65.9%的家長和65.8%的考生表示,考試期間家長沒有在考場外等候。

3.備考階段,你給自己的孩子(家長)打多少分?

81.3%的考生給父母打了80分以上,有25.3%的考生給父母打了100分;給孩子打80分以上的家長佔81%,有16.3%的家長給孩子打100分。

影響之二:高校

大學聯考為高校選拔人才提供了依據,大學聯考“狀元”也歷來是高校重點爭奪的對象。“能否贏得大學聯考‘狀元’的青睞”,反映了高校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大學“社會聲譽”的體現,也是衡量是否名牌與一流學校的指標之一。

影響之三:中學

“能否培養出大學聯考狀元”,是體現中學的師資力量、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標誌,對其“爭奪”優秀生源、贏得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認可、擴大社會影響至關重要。目前來講,大學聯考“狀元”已成為中學招生宣傳的“亮點”,吸引優質生源的“閃光點”。

影響之四:企業

“能否充分挖掘與利用大學聯考‘狀元’的商業價值”,反映了企業的市場營銷水平與能力。擁有強大社會影響力和備受關注的“狀元”,已逐漸成為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重點爭奪的對象。每年大學聯考揭榜後,國內諸多企業會通過重獎大學聯考狀元來提高企業知名度;也有不少企業出於商業目的考慮,抓住機會重金邀請“狀元”為其產品代言。“狀元”成為企業賺錢的道具,並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狀元經濟”。

話題引申: “狀元”沾染銅臭就是一場鬧劇

最近幾年,大學聯考“狀元”炒作日趨商業化了。

每年大學聯考成績公佈之時,不僅是各地“狀元”閃亮登場之日,更是企業利用“狀元”為產品作秀的絕佳商機。企業請“狀元”做廣告,利用的正是人們對“狀元”崇拜心理。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一舉,大學聯考“狀元”成為名人,被頻頻邀請參加商業活動,被利誘着成為商業廣告的主角,甚至成為虛假廣告的“托兒”,為自己從未使用過的產品“歌功頌德”,什麼誠實守信、什麼社會責任,統統拋到了腦後。

沾染濃郁商業氣息的“狀元秀”,實際上就是一場利益驅動下的鬧劇。

發言人:高小生(中學教師)

影響之五:媒體

“能否及時、深度地報道大學聯考‘狀元’”,反映了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力,是新聞媒體社會影響力的直接體現。“狀元”特有的新聞價值和廣泛的關注程度,成為了近年來新聞媒體重點報道的對象。在“狀元”報道中取勝,將大大提高媒體的影響力、知名度,提高報紙、雜誌發行量、電視收視率和網絡的點擊率。

話題引申:媒體宣傳“狀元”該不該?

在短時間內對大學聯考“狀元”集中報道,會加劇應試教育的傾向,這種説法是站不住腳的。

新聞受眾都是具有最基本的理性的,大學聯考“狀元”的報道,並不會讓他們產生非當“狀元”不可的個人追求。如果我們認為對明星的大量報道必然帶來無理性的模仿,那麼,我們對劉翔奪冠也就不能報道了――因為有人會擔心學習劉翔而被跨欄絆斷了腿。既然奧運冠軍的重獎未能刺激人們成羣結隊地斷腿斷胳膊,影視明星動輒百萬千萬的身價未能使演藝成為青少年及其家長的普遍選擇,我們就可以肯定地説,大學聯考“狀元”的大量報道不會產生都想當“狀元”的惡果。

應試教育不是報道考試結果的消息能夠加劇得了的。改變應試教育的現狀,需要的是制度創新,而非對媒體報道“狀元”的行為予以制止和痛擊。

發言人:劉洪波(評論員,雜文家)

影響之六:教育主管部門

早在2004年,就炒作大學聯考“狀元”一事,教育部發表意見表示:“希望各媒體和網站停止此類宣傳,已在網站上公佈的請立即刪除。”“在下一階段的錄取報道工作中,停止對大學聯考‘狀元’和高分數獲得者名單的炒作及類似宣傳,積極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然而,關於大學聯考“狀元”的宣傳並沒有就此停止。

話題引申:“狀元”為啥總是照炒不誤?

記得在2005年,教育部曾經了大學聯考宣傳“八不準”通知,明確規定:各地各高校不得對大學聯考成績進行排隊,不圍繞任何高分考生個人進行宣傳。規定雖然出了,可是卻執行不下去,炒作之風依然不減。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就在於整個社會風氣。

看看現實社會,大學有大學的排名,中學有中學的排名,企業也有世界五百強的排名,更別提這全社會都高度關注的大學聯考“狀元”了。

發言人:錢有林(律師)

第四章:大學後,“狀元”風采是否依然

大學聯考作為學生結束中學階段學習的標誌,體現的僅僅是對中學基礎知識理解與運用的能力與水平,“狀元”的價值也僅體現在中學階段。進入大學階段,接受高等教育,他們將面臨着新的挑戰。

如果説讀書、升學是一場馬拉松比賽的話,那麼,對大學聯考“狀元”來講,大學聯考的勝利只是一個新的起點,重要的是如何在接下來的大學階段,保持中學階段的領先優勢。

只有笑到最後,才能笑得最甜。

關注焦點:據《中國大學聯考“狀元”職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通過對1977年~1998年我國各省市自治區大學聯考“狀元”的職業狀況進行調查後發現,大學聯考第一名尚未出現在主流行業的“職場‘狀元’羣體”中,大部分大學聯考“狀元”大學畢業後,都銷聲匿跡了,大學聯考“狀元”畢業後的“能見度”偏低與當年成為“狀元”的“高曝光率”形成了鮮明對比。

觀點交鋒:考場“狀元”≠職場“狀元”

文憑不等於水平,學歷不等於能力。

學歷只能證明你接受過高等教育,能力怎麼樣,則要靠打拼和實踐來證明。我們都知道,大學聯考“狀元”所取得成績,體現的是其中學階段的學習能力與成就。要想成為大學聯考“狀元”,必須做到門門功課優秀,只有各科學習都比較均衡和優秀,才有可能取得優秀成績,否則不可能成為大學聯考“狀元”。但是,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各門學科都保持優秀,就可能無法深入探究其中的一門學科;同時,進入大學後,由於各科發展較為平衡,“狀元”們因而很難做出一個選擇,精通一門學科。

雖然他們都能順利地畢業,且幾乎都有機會留校或出國深造,但也只能是從側面證明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強。正因為如此,他們幾乎都有能力成為普通的教授、科學家、商人、醫生、律師、工程師,但他們卻很難成為一流的企業家和科學家。

馮用軍(青年學者)

觀點交鋒:既不“捧殺”,更不“棒殺”

狀元不是神童,“大學聯考狀元”未必是“職場狀元”,能在各行業職場做出突出成就的,未必是學業上的前三名。這個現象是科學史上的共識,我國的大學聯考“狀元”也未必能夠走出這個定律的陰影。但“狀元”也不一定就是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因此,對“狀元熱”應該潑冷水,而對“狀元”則要客觀認識,既不要“捧殺”,也不要“棒殺”,要以理服人,用事實説話。

盧荻秋(評論家)

大學聯考狀元作文範文 篇四

所謂的大學聯考狀元,或考上一所名校,就等於平民教育的神話?教育的目的被扭曲成分數和狀元,這樣的眼界和頭腦,豈不貽笑大方!可憐無辜學生化身“神話”。

網友貓叔叔思密達:

高中生考出好成績,就像清潔工掃好地一樣,都是自己的本份。況且,當上大學聯考狀元,也只是人生的開始而已,最終能否在社會上立足還真不好説。過度關注沒有必要。

網友槍聆彈語:

學生成才的途徑很多,不是隻有考上名校這一條路。學校可以鼓勵學生好好學習,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為成績好的學生樹立雕像不可取,過度關注大學聯考狀元也不可取。

網友天星追夢:

學校培養一個大學聯考狀元確實不易,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媒體和社會過度關注甚至消費狀元的做法,是對教育本質的歪曲。我國教育改革主張“品學兼優,立志成才”,不應一味追求分數,才能和品德應該兩者兼備。特別是在學生成長教育的過程後期,更應該注重品德教育。

網友我為歌狂:

中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中,尋求的是人才多元化發展,因此在基礎教育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不是隻有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才是人才。社會好比一台機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狀元只是考試成績排在第一個位置上的考生而已。不值得關注。

網友小木頭:

社會是一輛疾馳的列車,它需要能量的驅動。”負能量“如同劣質的汽油,會對列車造成致命的傷害,甚至引發故障而拋錨。只有創造更多的”正能量”,列車才能安全地駛向遠方。當今社會,我們固然需要大學聯考狀元來激勵學子們努力學習,但更應該將目光投向那些在困境中頑強拼搏的貧困學子,在幫助他們圓夢大學的同時,倡導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為社會的進步加滿正能量!

網友綠野仙蹤:

大學聯考狀元只能説明他在大學聯考這場考試會考了最高分,並不能説明其他問題。對“大學聯考狀元”的“炒”,不免有些宣揚應試教育的嫌疑。這一“炒”,不僅容易讓“狀元”本身產生驕傲自滿情緒,對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極為不利,還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大學聯考錄取的公平性,甚至還會影響和制約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進程。

網友大河上下:

過度炒作大學聯考狀元,有可能“捧殺”某些大學聯考尖子。大學聯考“狀元”都還很年輕,缺乏人生歷練,“狀元”之名説不定就已讓有些人飄飄然不知所以了,又何堪一頂又一頂“高帽”的重壓?此時對許多大學聯考“狀元”來説,可能更需要的是“冷水”而非盛名。

網友沒有結尾的開頭:

過度關注大學聯考狀元,有可能助長中國小教育的功利化、商業化。大搞“狀元”崇拜,本質上便是大力宣傳“分”中自有黃金屋、“分”中自有光明途。這必將加重全社會對分數的迷信和依賴,而這正是當前中國小教育弊端的癥結所在。

網友周董的粉絲:

我們在關注大學聯考狀元時,是否想過一般考生?與“狀元”相比,那些考試成績平平者或不如意者才是數量龐大、更值得關注的羣體。近幾年來,每年都有大學聯考成績不理想者製造出一些悲劇,一定要防止“狀元崇拜”增加此類悲劇的發生機率。

[]

1997年,《光明日報》報道浙江取消大學聯考排名的做法,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對大學聯考進行排名,是錯誤的、不合理的,

2007年,重慶試圖將“禁止學校炒作大學聯考狀元”寫進《重慶市國家教育考試條例》,最終因為爭議較大而取消。

2008年,山東省提出不宣傳所謂大學聯考“狀元”。

2009年6月23日 江蘇省教育廳提出中大學聯考成績“三不原則”――“不宣傳高(中)考成績,不宣傳高(中)考升學率,不炒作高(中)考狀元”。但卻引出了一堆“疑似狀元”。

2010年6月,海南、廣東、江西、江蘇等地的教育部門先後相關規定,禁止宣傳炒作“狀元”,但效果並不樂觀。

2010年6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提出了大學聯考成績的“十不準”原則。主要內容就是不準宣傳或變相宣傳、炒作大學聯考狀元及大學聯考成績排名。

2011年6月23日,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門不要對大學聯考考生成績進行排名,不要公佈大學聯考“狀元”,也真誠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大學聯考“狀元”。

[鏈接二]

2013年5月,大學聯考前夕,杭州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叫做貼身侍衞的內褲,內褲包裝盒上印的正是五個2009年各地的大學聯考狀元,凡購買內褲者便附送一本由狀元們大學聯考經驗彙總而成的“奪冠祕籍”。

[鏈接三]

近七成大學聯考狀元流失海外

作為大學聯考中的大贏家,大學聯考狀元的未來似乎更加光明,但是,當年狀元今何在?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2000年至2012年的大學聯考狀元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後,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大多數選擇出國留學,據保守估計,全國狀元中出國留學比例高達60%。相對而言,出國的理科狀元人數遠高於文科狀元人數,美國、新加坡、英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是狀元的留學首選,而且學成歸國的狀元僅佔少數,

[鏈接四]

八成狀元就讀北大清華

恢復大學聯考36年來,約有八成狀元扎堆就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2007-2012年全國大學聯考狀元爭奪戰中,清華四次戰勝北大,成為中國大學聯考狀元的最愛。

大學聯考狀元追捧熱門專業,其中,經管專業最受大學聯考狀元青睞,甚至已成大學聯考文理科狀元首選,農學等冷門專業至今無狀元問津。

2000年以來,全國大學聯考狀元“陰盛陽衰”,女狀元總比例為51.84%,男生大學聯考競爭力下降,男孩危機日益凸顯;其中,湖北男狀元比例最高,福建女狀元比例最高。

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聯考,不過是一場進入大學繼續學習的入學考試。它同其他任何一種考試一樣,僅僅只是一場普通的考試。不同的只是,這場考試是許多孩子從中學走向大學的一場考試,是一場全國範圍內的選拔性考試。僅此而已!

如果説大學聯考狀元含有正能量的話,充其量也不過是給學校和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帶來面子,給學弟學妹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榜樣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小範圍內適當地宣傳一下也無可厚非。但是,在現實中,過度宣傳甚至娛樂、消費大學聯考狀元則無疑是弊大於利:唯考分論英雄、唯成績論成功。這是與我國正在推行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的。況且,過度炒作大學聯考狀元,也會給那些成績一般或沒有考好的大多數大學聯考生帶來心理壓力,而娛樂、消費大學聯考狀元則會讓身心還未成熟的狀元們很受傷,很無奈,對他們將來的大學生活、社會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這顯然是負能量。

大學聯考狀元作文範文 篇五

但願這次“大學聯考無狀元”是真實的,就怕隔幾日,我們的視野中又“無”中生有。

有關教育部門早就提出禁止炒作“大學聯考狀元”了,可是,此“禁”從來不靈,由於大學聯考的主要信息出自教育部門,所以,人們有理由懷疑此“禁”多數類似兒戲般的“捉放曹”。“大學聯考狀元”的炒作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各省照樣有各省的“狀元”,而且各個地市縣鄉同樣也有自己的“狀元”;有文科、理科“狀元”,也有因為單科成績冒尖的“單項狀元”。為“大學聯考狀元”樹碑、開“大學聯考狀元報告會”及各大名校爭搶“大學聯考狀元”的事情屢見不鮮。“狀元文化”真是歷久彌新。

在中國,“狀元”值錢,在《西遊記》中,唐僧成了狀元陳光蕊的遺孤――以顯示血統高貴。那時的“狀元”不像今天的“大學聯考狀元”。舊科舉考試時代,全國只有一名狀元(個別年份多一名武狀元),最後都必須經皇帝欽定。

即使如此,所謂的“狀元”,頗有“運氣”的因素,明世宗在點狀元前夕,做夢聽見了雷聲,醒來後便點一個叫“秦夢雷”的人做狀元;慈禧太后在70大壽時點狀元,見一個叫“王壽朋”的名字有“我王長壽無朋”之意,就把他從名單中靠後的往置前移為狀元。我國最後一名狀元劉春霖在科考時本是第二名,由於在皇帝確定名次時正遇上大旱,而他的名字又有春雨如霖之意,於是便被點為狀元。

這樣,所謂的“狀元”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才俊。《清文稿》上稱“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成一甲一名進士者,止崇綺一人。”然而崇綺之無能,卻在當時人人皆知,御史劉恩溥極力參劾他。崇綺在奉天做過將軍,劉恩溥參其曰:將軍崇綺,除不貪賄外,別無所長。

在中國文化史上,那麼多的狀元又有過多少驚人的貢獻?寥若晨星。現代的思想再“解放”的人,一旦崇拜起“趙公元帥”,比誰都樂意祭祀封建傳統。

“大學聯考狀元”只不過是今日在一種必須的入學考試中的勝利者,大學聯考雖説和舊時的“科考”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大學聯考狀元”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僥倖,以在主觀及其他因素影響下獲得的些微幾分而獨佔鰲頭與那些非“狀元”並無本質的區別,他們的智商也不見得就比落榜生高。

“狀元進校不狀元”,是多年來困擾重點高校招生工作的一個難題。事實證明,很多“大學聯考狀元”進了大學,便從“精英”變成了廢物。探索一種有別於普通大學聯考的、能較全面地考核與衡量考生能力和素質的人才選拔標準和機制,是當務之急。

學習並非是一味地比考試名次。炒作“大學聯考狀元”,其實是有些教育部門的私下“策略”,是強調“教育重要”的必需,它為一些教育工作者在評定職稱,晉升工資等方面獲取諸多實惠而大造聲勢,是社會上普遍的急功近利的“政績觀”在教育界的反映。樹立“大學聯考狀元”,是對“一考定終身”的肯定,增強了“惟分數論”版本升級的趨勢,是對“素質教育”的反動,它將鼓勵或迫使更多的考生在如何“巧妙”地違規上動足腦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3r3k5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