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浙江省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浙江省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浙江省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品多篇】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一

上蒼賜人以三書,一曰有字之書,二曰無字之書,三曰心靈之書。此三者,同出而異名,殊途而同歸。讀書者可稱書生,而凡世間之人,或多或寡,必讀此三書,故世間之人皆為書生也。

有字之書,文章著述也。以一字概之,是為錄。往聖先賢著經典,而後人傳習之;詩仙詞聖書佳句,而後人吟詠之。有字之書,乃作文章者之見聞經歷、所思所想,付諸於文。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記》,皆屬有字之書也。李太白狂歌之《將進酒》,杜子美哀歎之《石壕吏》,亦屬有字之書也。以文章傳道義,以詩篇記良辰,此有字書之真諦也。

無字之書,生活經歷也。以一字概之,是為行。勞心柴米油鹽,遠遊名山大川,皆讀無字之書也。無字之書是為行萬里路,如古徐霞客之遊覽,如馬可波羅之遠渡。於萬化冥合之間,讀自然造物之書。鬼斧神工,最美之書乃天成。無字之書亦是平日生活,秋風卷屋,五斗折腰,利鎖名韁,虛苦勞神。於困頓失意之時,讀淚濕汗浸之書。披荊斬棘,最重之書乃人生。

心靈之書,思想精神也。以一字概之,是為己。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人以心觀宇宙,觀宇宙亦是觀心。陸九淵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靈之書包羅萬象,可絕非萬象本身也。康德、柏拉圖之思考,於此二人乃心靈之書,而其著述非心靈之書,故此書無法外借也。心靈之書乃思想本身,發於人,終於人。凡世間之人皆有心靈之書,而此中玄奧不可言傳。

文人以有字之書錄無字之書,聖人以有字之書傳心靈之書;學者以無字之書習有字之書,行者以無字之書證心靈之書;賢者以心靈之書衍有字之書,哲人以心靈之書明無字之書。此三書連環相扣,缺一不可。書生在世,讀盡經典,而讀此三書斷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輔相成。

失有字之書,則文明難以傳承發展;略無字之書,則學問皆如紙上談兵;缺心靈之書,則人生渾若傀儡木偶。幸上蒼非慳吝之輩,播此三書於人間。是故世人盡能讀此三書,行此三書,傳此三書。

故世人皆能成書生也。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二

王家衞在《一代宗師》中有言:見天地,見自己,見蒼生。這與一位作家的“人生三書”論不謀而合。讀“有字之書”,即見天地萬物的運行之理,讀“無字之書”,即見芸芸蒼生的社會跡象,讀“心靈之書”,即見自己內心的所欲所求。然而如何將三者有機的結合,使自己既不讀死書,又不汲汲於世,也不閉鎖內心呢?想必,以知識和社會經驗來豐富內心,剔除紛擾,才是“讀書”之途。

現今社會,基礎教育的普及早已使“有字之書”諳熟於每個人的心中,而網絡的大潮則將碎片化的知識和信息日富一日地帶到人們面前。可以説,“有字之書”中的知識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從世界各地噴薄而出。另一方面,隨着現代一體化和泛娛樂化的興起,各種從所未見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心理被寫在瞭如今的“無字之書”上。然而,一位哲人曾説“不知情權比知情權更加重要”,它可以讓高尚的心靈不被無用的言論所累。面對“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心靈之書”便格外重要。只有在“心靈之書”中讀得堅定,讀出信念,讀出亙古不變的普世價值,讀出道德律令和精神準則,才能拒絕動搖,讀到真實的自我與內心。否則,如尼爾·波茲曼所言“我們終將毀於自己所愛的東西。”而知識和社會閲歷同樣可以成為人的武裝,從書本和社會中剔除糟粕與流俗,才能達到心靈的上升。

同樣,偉大的心靈亦有益於個人對“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的理解。抗戰時曾有文人説自己當年讀宋人著作不知國破家亡之苦,只有到了抗戰時國家陷於危難,方得與宋人同情。赫爾曼·黑塞在談及讀書時,也説自己閲讀歌德的《親和力》時,由於誤讀了它而完全成了另一本書。由此可見,真正偉大的心靈會以知識和閲歷審視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擁有“讀書”更加聰慧的耳目。

誠然,無論哪一本書,多讀未必有益,精讀卻又怕陷入“牛角尖”的困局,然而這三“讀”互相作用,又互相反作用,以知識和社會閲歷豐富內心,昇華的內心又從社會和書本中去除雜質,淘得真金,在不斷循環中臻於完美。從“有字之書”和“無字之書”的所得,重讀“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的結晶。

如此一來,人生三讀,豈不快哉?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三

初心不改奔流到海

有一條江,因其拐了兩彎,一折二折之下,便叫了之江;口耳相傳之後,便有了浙江。

燕趙、齊魯、巴蜀、江東、隴西、嶺南、漠北……或山或水,或江或湖,成就了中華版圖。

而浙江,卻始終以一種進取的姿態,刻畫着自已在中華大地上的維度。

97年前的這裏,浩渺的煙波南湖之上,一羣書生圍坐在船中,未沉迷於眼前如詩如畫的風景,卻醖釀着一場改天換地的風雷。

57年前的這裏,一個名叫義烏的火車小站停靠點上,在“雞毛換糖”的此起彼伏聲中,卻孕育了日後一個叫物流的時代。

37年前的這裏,甌江之畔,一場大火燒醒了諸多皮鞋小作坊的業主,明白了市場規則下質量和契約究竟意味着什麼。

17年前的這裏,一個顏值不高的小個子,正忙活着他與四十大盜的夢想。

7年前的這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悄然在百姓心裏生根發芽,浸潤着血脈的生生不息……

而這之江的水,無論風雲如何變幻,始終奔流不息!

山水烘托了人傑,人傑也燭亮了山水!一個人的堅持叫操守,一羣人的堅持叫法則,若是再加上時間的演化和水土的滋養,便成了文化!

“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膚皸裂而不知。”大儒宋濂的話語,若投映到浙商“四千精神”的旅途,相必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身在夜郎家萬里,五雲天北是神州”,陽明先生的詞作,若輔以船王包玉剛的言行,我們不難發現,那一彎之江水,依舊激盪在你我的心頭,至今難忘。

於是,便有了李書福痛斥電動汽車“偽製造”的激昂;便有了馬雲關於中美貿易爭端的鏗鏘;更不乏董卿“苔米花雖小,也學牡丹開”的情懷。

不知不覺,光陰輪轉。

紅船,一直停在那裏,絡繹不絕的人羣,用瞻仰的目光將它鏈接到了心中,化作信仰。

當年換糖的老漢,早已鑄成了銅雕,成為城市的地標;温商,作為浙商的一個支羣,繼續着市場肌體“催化劑”的角色。

國人在接受互聯網思維的同時,更以欣賞的眼光致敬阿里巴巴,領跑者、創客、追夢人……順應“互聯網+”風起雲湧的新趨勢,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眾創空間”讓浙江年輕人如沐春風,如魚得水。

“兩山”理論踐行至今,政務生態優化,自然生態改善,浙江這棵梧桐樹,何愁喚不來金鳳凰?只需看一看身邊的陽光、空氣和水,你就會豁然開朗。

也許是因為身處江南,那一灣之江水,更多的時候,以一種温婉文靜的面目存在。

但作為其中的一滴,我深知她的澎湃,雖一折再折,卻初心不改,奔流到海!

傳承浙江精神

作為浙江學子,我將以今之所學、日後之所學,為浙江之建設投入自己的力量,讓浙江精神代代相傳。

在浙江這塊物阜民豐的土地上,歷史上所形的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思想仍激勵着我們,並融入今日的浙江精神中,是浙江的瑰寶。

傳承浙江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茅盾盾、魯迅,那些文豪們畢其一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有力量的作品,我們又怎能不去接過這傳承文化的接力棒?我們要有對文化的信仰,並用這信仰支撐我們日後的學習。

今日浙江之企業也秉承着浙江精神。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從一個校辦工廠到飲料巨頭,創始人宗慶後表示將會“主動迎接消費升級,飲料生產由安全向健康開拓,重點向中醫食療、生物工程突破”,這種幹在實處、勇立潮頭的企業精神帶動了企業的發展,也是浙江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將來若是要創業,也該如娃哈哈公司這般,將浙江精神賦於實踐中,承擔着對社會的責任。

浙江精神,早已融入浙江人的生活中。無論是個人或是企業,抑或是立足於浙江這一大省,都需要我們為浙江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去改變小環境,就是在承擔對於浙江的責任。

近年〈WWW.〉來,我們能看到浙江的改變,“五水共治”讓浙江的河流變得清澈,“特色小鎮”的建設賦於浙江文化氣味,“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拉近浙江與世界的距離。我為生為一名浙江人而感到自豪,也感慨於這些讓人欣喜的變化。浙江精神融入浙江的發展中,給我們帶來驚喜,也讓我們感受到責任。

梁啟超先生曾説過:“人須知負責任之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之樂趣。”而我為浙江之未來,又怎能不擔負起這個社會的責任?當傳承浙江精神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又能書寫哪些關於我們的浙江傳奇?

而傳承浙江精神,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加加強對於浙江的責任意識,不斷去關注浙江的近況。唯有如此,我們們才能自信地書寫我們的浙江故事。

讓浙江精神融於我們的血脈中。

浙江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四

閲讀常被奉為一個民族的靈魂。有位作家説,人要讀三大本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這話説得確實精僻(闢),當仍想為其添上一種層次:以"有字之書"為人之底,以"無字之書"為人之骨,以"心靈之書"為人之魂。

"有字之書"指世間客觀存在的一切文字內容,也是人們狹義上閲讀之物。杜拉斯曾説過"每一本書都是漫漫長夜"。夜晚用一本書來填滿閒暇的時光,一方面夯實了知識基礎,另一方面開拓了人的視野。培根也常強調"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但若僅僅停留在閲讀"有字之書",便易陷入苦讀成疾的泥潭。

"專讀書也是有弊病的",魯迅鼓勵人們使所學的知識活起來,這便是所謂的"無字之書"。

"無字之書"深深根植於生活這片包羅萬象的土地上,經歷百態人生也是另一種閲讀。向生活尋求知識,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為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搭好身骨。這本大書中沒有直接易得的文字總結,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細節,從中擷取成長所需的營養,做到經世致用。

讀着這兩本書,能擁有"談笑有鴻儒"的展望,但真正貫穿人一生的更關鍵的是"心靈之書"。

"心靈之書"似乎更為玄妙,大家如齊白石也只能説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間"。我將這種微妙理解為一種自我意識,如果一個人永遠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內在焦點,那他仍是無用的。特別在物慾快速膨脹的當下,潛心讀書的人都已消失殆盡,更不用提回歸本心,發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層自我反思!擁有向內探尋的自我意識,才能回答人何以為人的終極難題。而且每個人的心靈都脈動着不同人格的血液,借鑑他人確為一條捷徑,但讀懂自己內心更為重要。常讀"心靈之書",為自己注入獨立之靈魂。

從另一方面來認知,"有字"與"無字"之書都是為了讀透"心靈之書"服務。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是對讀通心靈才為終極目標的明證。他們是兩條殊途同歸的方式,"心靈之書"散落在世界的每一隅裏。

閲讀向着領悟"心靈之書"出發!為保有人鮮明生機的願望,時刻銘記以讀心為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jy1w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