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新版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文精品多篇

新版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文精品多篇

新版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文精品多篇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 篇一

精神家園——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諧是民族關係和諧的重要保障。長久以來,各民族間碰撞昇華的文化火種,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各民族在地域構成上交錯雜居又相互包容、在經濟生活中相互幫扶、在情感訴求中相互親近依存,這是對中華文化認同的一種現實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自身文化傳承間的平衡狀態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在當時當下的真實寫照,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依據,是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一個民族的長治久安,復興興旺更多的是依託於文明永固創新不竭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對文化的認同及信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注入了靈魂。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各族羣眾樹立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通過弘揚革命文化,讓各族羣眾瞭解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歷史,進而將文化自覺和政治自覺相結合,形成正確的政治認同;通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改造和創新,從而更具有現代性。

在內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個民族,各民族在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體系,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草原文化。內蒙古之所以能夠保持和諧發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並大力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70多年來,內蒙古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載體構建、技術支撐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建國初期,內蒙古創立了面向基層羣眾的“烏蘭牧騎”,成為全國文藝界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大區、文化強區戰略的實施,實現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入新世紀,實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創造性地提煉出“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了深層的民族文化精髓。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論文1000字 篇二

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共有56個兄弟民族勞動、戰鬥、生活在這片遼闊而富饒的土地上。各個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並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儘管各個民族之間在歷史上以前存在矛盾與不和,發生過沖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向是歷史的主流。中華各民族之所以能夠融合成為團結的整體,並經歷幾千年的變故與動盪而永不分離,根本原因就是愛國主義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這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以構成、生存、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思想政治基礎。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愛國主義的旗幟指引下,我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趕走了帝國主義侵略者才誕生的。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也是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的結果。社會主義祖國的成立,使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發生了質的變化,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實現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大團結,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正是這種民族的大團結,大統一、大交流,有力地促進了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迅速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民族的聯合和國家的統一,貼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必然表現為為維護統一、反對分裂而鬥爭。古代史上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兩次大分裂以後又分別重歸於統一的事實,是中華民族偉大向心力的生動表現。漢族的隋文帝、宋太祖,蒙古族的元世祖,滿族的康熙帝,都為中國的統一建立了不朽功績。

通過系統學習使我認識到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好新疆的穩定和民族團結工作對進一步推進新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有着十分重大的好處。進一步認清民族分裂主義本質和危害,分清是非界限和敵我界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全面正確地理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增強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維護社會穩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切實把熱愛祖國,振興中華同愛崗敬業,做好本職工作,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一齊來。立足本職, 腳踏實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向英雄人物學習,學習英雄一心為公,無私奉獻,忠誠黨和人民事業的高尚情操;學習英雄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對工作精益求精的優良作風;學習英雄樂於助人,尊老愛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品德;學習英雄艱苦奮鬥,百折不撓、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拼搏精神。通過學習英雄模範先進事蹟,對照檢查自我找差距,決心以英雄人物為榜樣,弘揚民族精神,維護民族團結,熱愛本職工作,忠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2600字 篇三

增強文化認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文化認同與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繫。民族團結進步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進步的基本前提,中華文化認同是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源於民族成員對中華文化的歷史認同,更源於對中華文化精神的價值認同,這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礎和內在精神動力。因此,中華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也是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石。

一、充分認識中華文化認同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精神的根本基礎。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凝結文化共同體的基礎。人心相通相聚,重在價值觀一致和理念相通,其基礎就是文化認同。有了文化認同,人們生活在一個文化共同體中,有着相同的文化符號,有着共同的生活理想,有了融進血脈中的文化理念,有着共同的價值追求,有着共同的身份建構和歸屬,反映出民族共同體對自己身份識別和情感依託的集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是形成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心理基礎和情感紐帶,是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紐帶,是連接其他四個認同的精神血脈,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長遠性和根本性作用。只有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才能得到鞏固。只有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才能從根本上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鞏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才能鞏固團結融合、互幫互助、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反之,缺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會削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丟失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減弱中華民族共同體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阻礙和破壞民族團結進步,影響國家安全穩定和祖國統一。

二、在增強中華文化認同中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最深層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中最重要的“軟實力”。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中華文化是一個各民族文化兼容幷蓄、共生共榮的文化共同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容體系,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各族人民共同擁有和不斷增強的中華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和自信心的源泉。

中華文化作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實根基。中華文化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各民族文化始終在相互對話和碰撞中交匯、交融、交流,各民族之間文化認同不斷加深,最終形成了源遠流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血脈。不斷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就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為有機整體,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煥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影響力、感召力,進一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軟實力。中華文化藴涵的核心價值理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緊密契合,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是建構民族團結的價值座標,也是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向引領。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堅持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堅定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增強中華文化認同,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要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羣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具有象徵中華民族共同體意義的符號有助於人們感知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要從歷史角度出發,以史實為依據,以文化為載體,結合社會現實,對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象徵符號的特定媒介物,如長城、紀念碑、博物館、民族英雄雕塑等有形物或者紀念日、文藝作品等無形物給予一定法律形式的保護,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記憶和身份標識,喚起對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和情感體驗,強化了各族羣眾對於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守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就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在根脈盤結、養分互潤基礎上培育、成長、開花、結果的中華文化及其內涵着的精神境界和價值體系。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基礎。只有不斷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在精神紐帶上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構築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才能更好地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

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中華文化認同,一是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建立民族間手足相親和守望相助的情感紐帶,使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成為自覺的行為,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力量。二是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涵養品質、涵育文明、堅定信念、凝聚共識,共同構築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三是要大力發展各級各類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羣眾科學文化素質,讓互聯網成為中華文化認同的最大增量,實現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從而增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時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我們要牢牢把握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這個根本點,深刻認識中華文化認同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性,在增強中華文化認同中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守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自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 篇四

理解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前提

就類型而言,意識無外乎兩類:一類是存在於所有成員頭腦之中的大意識,通常與社會文化環境相依存,是一種具有相似乃至貫通屬性的存在;一類是隻存在於個體成員頭腦之中的小意識,通常與個體經驗相關聯,是一種具有差異性的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意識總是遊離於大意識與小意識之間,相對性地共存。大意識沒有小意識的支撐和貫通就不會存在,小意識在對大意識的內容體系進行能動選擇的同時,又常常受到大意識或直接或間接的規約。我們可以將大意識理解為特定範圍內所有成員與相關生存環境互動而生髮的意識關係總和。

顯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上述關係總和式的大意識。它是一個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價值和所要致之於一體的心態體系,既是一種歸屬體驗,又是一種共善信念,還是一種能動意願。具體來説,這樣的大意識表現為各族人民心連心一家人的温暖歸屬體驗、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價值信念、同手足共復興的責任使命意願。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説,就是“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意識體系,各族人民的親和感知、精神信仰、行為意願都是其構成要素。

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毫無疑問,對前者的思考會落腳於大意識層面,至於後者,則未必只關注大意識,而是要時時着眼於各種各樣的小意識,即如何把握小與大的關聯、實現眾多小意識的協和貫通。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説大與小是理解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前提。

應當説,小層面的無意識、潛意識乃至意識迷茫現象仍廣泛存在。許多人生於斯長於斯,融於中華民族共同體之中,對潛存的大意識、小意識並無覺察;許多人行走中國,感受着廣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異,意識到中華民族因多元一體而充滿活力,但對深層次的精神信念尚無尋察;許多人渴求登高望遠,有意識地想象並期盼自身未來的前景,但因囿於一己一時一地,對整體航向缺乏洞察。

這些普遍存在的現象,背後均映射出一個視角、眼界或格局的問題,體現了大與小的基本關係範疇,諸如宏觀與微觀、長遠與眼前、全局與細節、集體與個體等。藉此關係範疇來審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能夠明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意涵,即要喚醒一些習而未察的無意識,明晰一些優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價值,發掘一些能動性的進步意識,一點一滴地超越個體小意識,培育寬眼界、長眼光、大格局的思維能力,實現大意識與小意識之間的彼此理解、相互貫通。

最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文 篇五

1963年,一名即從揚州醫學院畢業的青年,滿懷希望來到高寒缺氧、風沙肆虐的帕米爾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烏恰縣做了一名醫生。他就是已經退休的原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人民醫院院長吳登雲。

來自江南水鄉的吳登雲沒有被高原惡劣的環境嚇倒退縮,而是兢兢業業地在西部邊座的高原上救死扶傷38年。他視柯爾克孜牧民如親友、如手足,忠實踐行着自己“做一名人民的好醫生的諾言。他前後30次為病人無償獻血,累計獻血7000毫升,被當地牧民親切稱作“白衣聖人”。吳登雲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換回了不少少數民族同胞的尊敬和愛戴,而白剋日·卡依爾則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一個漢族兒童的生命。白剋日·卡依爾是喀什店火電廠的一位普通工人,去年為搶救不慎落入水中的漢族兒童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這位優秀的維吾爾族工人眼中,漢族同胞就是自己的吐汗吾幹木(親兄弟)。而且他不止一次伸手援助遇到困難的漢族鄉鄰和同事,幫助不認識的漢族病人墊付醫藥費,這樣的事例在各民族羣眾中傳誦成了一曲團結讚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精誠團結,才能自立於世界,我們是新世紀接班人,更應該團結,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作為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從個體的角度來説,沒有什麼比脱離共同體更具殺傷力的事情,離羣索居或遭到拋棄的恐懼孤單和坐立不安,足以讓一個人在精神意識上出現障礙和系。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涉個體的生命體驗與價值,有助於形塑一個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有自信、有價值的個體。只有我們每個民族緊緊相擁,才能像石榴一樣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800字 篇六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高瞻遠矚,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構想。從此,中華兒女有了共同的追求,56個民族有了共同的夢想,13億中國人戮力同心、砥礪前行,匯聚起“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而民族團結則是成就中國夢的有力保障。中國的大好局面是某些人不想看到的,他們見不得我們好,妄想搞亂中國,打碎我們的夢,把已經推翻的大山重新壓回到我們頭上,妄想把我們踩在腳下、像百年前那般繼續欺壓奴役我們,而破壞民族團結,就是他們慣用的伎倆之一。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民族地區高校師生尤其要對此有清醒認識。

民族工作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地位舉足輕重。從國際上來看,冷戰結束以來,世界範圍的各種衝突,絕大多數都是民族宗教衝突,或是以民族宗教為旗號的衝突。從國內來看,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關係到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關係到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關係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裏不同成員的關係。我國各民族在分佈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容幷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説,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先人們留給我們的豐厚遺產,也是我國發展的巨大優勢。我們要深刻認識“多元一體”的民族國情,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集中概括為九堅持,即堅持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堅定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堅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不斷滿足各族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使黨的民族政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堅持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不斷健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這九個堅持是從中國革命和建設發展的實踐中建立和發展完善起來的,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獨創的,適合中國的正確道路。作為民族地區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深刻認識、認真領會,並在三全育人的工作實踐中融會貫通,指導工作。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憲法規定的責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認同的重要基礎;是各民族最為便捷地實現充分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各民族更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渠道;是民族地區全面加快發展,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廣泛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在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提高各族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利於民族地區的發展進步,有利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於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與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並行不悖。要正確理解和解讀國家政策,不要被蓄意破壞民族團結大好局面的敵對勢力蠱惑。要深刻認識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極端重要性,增強正確宣傳、嚴格執行、努力推動的自覺性。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統一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上來。

作為民族地區高校工作的黨員幹部,要讓民族工作意識深深紮根於內心,主動擔負起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政治責任,牢固樹立國家政治安全防範意識,做築牢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銅牆鐵壁,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n5w3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