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公文範文 >公文範文精選 >

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方案

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方案

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方案

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治理專項活動的安排部署,更好的保護我市生態環境,並減少農業生產對我市環境的不利影響,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農牧業和循環經濟為指導,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核心,以集成組裝配套技術為手段,圍繞發展現代農業、開展環境治理、保護自然生態三大任務,着力推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防災減災能力,着力推行農田清潔生產技術規程,實現農田清潔生產,推動循環農業發展,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二、防治目標

以防治農業源污染,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重點,結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以及農村庭院環境治理,努力實現糞便、秸稈、生活垃圾及污水變肥料、燃料、飼料,促成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能源效益;節水、節肥、節能促成生產、生活、生態;實現庭院、田園、交通和水源等公共區域乾淨,廣泛宣傳和引導農民自覺主動參與,共同建設優美家園。

三、防治內容和防治模式

防治內容以減少農藥、不合理化肥施用量,控制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提高農業“三廢”資源化利用水平為重點。防治主要模式:①人畜糞便資源化利用模式;②保護性耕作為主的秸稈就地還田資源化利用模式;③生產生活垃圾處理為主的農村垃圾資源化利用模式;④節肥、節藥、節水、節膜、節能和病蟲草鼠綜合防治的農田清潔生產模式。

四、防治標準與具體做法

(一)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通過發展農村户用沼氣,帶動農户改廚、改廁、改圈,推進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遵循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和綜合利用的原則,因地制宜採取厭氧處理、土地消納等方式,提高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應用能源生態模式,促進家居文明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衞生環境優良化。

具體做法:2009年開始,我市已經實施了沼氣項目,項目實施地點為巴潤設施農業園區,但因我市氣候條件的限制,該項目的效果不是很明顯,針對這一問題,計劃在技術上改進,尋找突破,若效果依舊不理想 ,將轉變方法(如厭氧處理,製作有機肥料等)對人畜排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二)肥料施用科學合理。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範》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控制氮肥用量,穩定磷肥用量,適當增加鉀肥用量,針對性補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具體做法:2017-2018年,我市將繼續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一是結合通遼市文件(通農牧土肥字[2017]16號)要求,對我市耕地質量進行摸底調查,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土樣採集化驗,分析我市耕地現狀,提出配肥建議;二是2018年4月-10月,在我市甄選兩個實驗示範田(巴潤社區5畝,南郊5畝),開展合理施肥實驗示範種植,主要開展新型肥料肥效實驗,有機肥環境安全試驗等示範種植,為我市今後的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提供依據,達到地力提升同時化肥減量增效的目的。

(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鼓勵實施免耕覆蓋沃土技術、堆漚發酵或過腹還田等方式處理農作物秸稈。大力推廣秸稈覆蓋連續免耕技術,鼓勵農民實施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稈能源化利用水平。

具體做法:結合我市現狀,鼓勵實施秸稈還田及秸稈發酵有機肥等措施,提高秸稈資源化利用效率,減少焚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四)農藥科學使用和農藥廢棄包裝及農田廢棄物收集處理回收。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先進施藥機械,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實施專業化防治,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提高綜合防治水平。

具體做法:結合自治區、通遼市文件要求(內農牧種植發〔2017〕號、通農牧發〔2017〕290號);對我市農藥市場進行監管,一是對我市的農藥經營者進行培訓,二是推行限制農藥(高毒限制銷售的農藥)銷售登記制度,要求銷售方負責登記購買人的聯繫方式,購買量和用途等;並對限制農藥的經營點控制數量和地域,統一監管,尤其加大對市場禁售農藥的監管力度。三是結合我市基層農技推廣項目,對農牧民進行科技培訓,指導合理科學施用農藥,計劃在2018年,甄選140户種植户示範應用綠色防控技術,(色板誘蟲,燈光誘蟲和生物捕食等),降低農藥使用率,完成推廣應用。

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防農田廢棄物收集池,將化肥、農藥、除草劑等農業投入品包裝袋(瓶)集中分類收集、統一處理。採取適當資金鼓勵的方式,回收原包裝,避免農户的隨意丟棄,對環境造成污染。

(五)農膜科學合理使用。推廣科學使用農膜技術,推廣應用,減少白色污染。提高殘膜回收比例,降低耕地農膜殘留量。

具體做法:1.選定廢品收購站作為廢棄農膜有償回收試點;2.禁售不符合新標準農膜(非聚乙烯吹塑膜,標稱厚度小於0.01毫米);3.組織宣傳引導農民減少農膜使用量。

(六)蔬菜、食用菌温室、大棚管理和廢棄物處理。在設施農業生產中,推廣綠色環保防控技術,對温室、大棚廢棄物進行集中處理。力爭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示範區農藥施用量減少 5%以上。減少食用菌產區菌渣、菌袋堆積,開發二次利用,降低食用菌生產的污染。   

具體做法:一是鼓勵農户在設施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三誘”技術、生物農藥等物理、生物防治技術,降低農藥使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二是結合我市土肥項目,試驗利用菌棒廢料發酵製作生物有機肥料,減少菌渣堆積,降低污染。三是在設施農業園區設立設施農業廢棄無回收站,防治隨意丟棄,造成污染。

五、進度安排

根據全市境綜合治理的有關要求,制定農業源污染防治專項工作總體進度,總體進度安排如下:

(一)初步防治階段(2017年10月-12月

制定方案,落實措施,進入初步實施階段。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土樣採集、化驗工作,瞭解我市耕地肥力情況;調查摸清農膜使用現狀、殘膜回收及污染情況;開展農藥、農膜科學合理使用工作的宣傳教育及培訓工作;同時開展各類農業源污染防治宣傳。

(二)集中防治階段。(2018年1月-2018年12

農業污染各項治理工作全面鋪開。完成項目招投標工作,進入田間試驗建設階段;建立專項治理示範區,示範推廣集成技術、設立農藥、化肥包裝物及農膜、其他農田廢棄物回收試點。

(三)深化防治階段(2019年-2020年

認真做好階段總結,建設完成項目竣工驗收,辦理決算,完善項目檔案,全面總結工作成效和經驗並進行查漏補缺。建立農業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和制度。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農牧林業局負責制定工作方案,對農業污染防治工作實行綜合管理,明確治理任務,落實細化工作措施,逐級落實責任,嚴格考核獎懲,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

(二)整合項目爭取投入。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根據“用途不變、渠道不亂、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在市政府的領導下,一方面,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繫溝通,密切合作,共同推動農業源污染防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內部統籌協調,加大不同渠道、不同類型的項目整合力度,圍繞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這一主題,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同時,要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投入,着力提升全市農業生態環境質量,加快環境優美的新農村建設步伐。

(三)深入宣傳,全民參與。制定宣傳工作方案,加大農業源污染防治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覆蓋面,切實做到電視上有圖像、廣播裏有聲音、報紙上有文章,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宣傳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意義、具體措施和重要作用,教育引導農民羣眾轉變生活習俗和生產方式,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形成領導重視、社會支持、羣眾參與的濃厚氛圍。有針對性地宣傳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採取多種形式開展相關知識、常識的普及教育,讓廣大羣眾深入瞭解、積極支持、主動參與農業源污染防治,自覺維護工作成果,堅決制止、糾正加重農業源污染的行為,共建我市美好生態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wenfanwen/gongwenfanwenjingxuan/zp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