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大學生暑假關於對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大學生暑假關於對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對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暑假關於對當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摘要:消費是一個社會最關注的話題,在改革開放這3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居民的消費也發生了鉅變。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費日趨多元化,藉此時機,以進一步擴大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在這個暑假中,本人通過對我縣經濟發展網上資料的查閲和調查問卷的形式總結了十六以來我縣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及變化趨勢,並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推動農村居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據此做出報告。

一、農村居民消費的基本情況和變化趨勢

(一)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我縣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演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xx—xx年為消費水平緩慢增長階段。由於這一時期前兩年,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產品價格低,農民負擔高。因此,進入新世紀的前三年,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總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二是xx年為消費水平快速增長階段。我市在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使我市的農業經濟迅速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大幅增長。

(二)消費結構的演變。調查顯示,受收入水平和收入預期低、支出預期高的制約,農村居民消費還是以一般性消費為主,衣食、居住消費等佔的比重較大。隨着收入的大幅增長,消費支出也大幅增加,消費結構也有了明顯的改變。一是伴隨着連續幾年婚嫁高峯的過去,農村舊房改造已基本結束,建房熱已開始降温,在消費支出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居住消費卻大幅度減少。二是食品和衣着消費的比例有了突發性增長。由xx年的人均700元上升到1038元,增幅達48%,比重由37.2%上升到43.6%。三是交通通訊支出平穩增長。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交通和通訊工具不斷進入尋常百姓家,農民外出頻繁,對外交往不斷擴大,使得農民的交通通訊支出在xx年就大幅增長。

(三)消費方式的演變。從某種意義上説,收入水平決定消費水平,而消費結構的變化是消費方式轉變的結果,消費方式的轉變反過來又促進消費結構的變化,並轉化為拉動消費市場的動力。近年來農民消費方式主要有以下變化:一是由滿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質量提高轉變。在食品結構上,主食消費比重下降,各種副食消費不斷增加,膳食結構向營養、科學型發展。在衣着消費上,農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礎上,更注重時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長35%。二是由重食物消費向物質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食物消費更多表現為生存型消費,而服務型消費更多表現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費。服務消費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農民消費觀念的積極轉變,也反映出農民消費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與市場化結合消費向更高的市場化消費轉變。隨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生活消費的市場化進程明顯加快,現金消費支出的比重不斷上升。

二、擴大農民消費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農民收入問題。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為前提的。近兩年,農民收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農民的購買力提高了,對收入的預期也提高了,消費水平就明顯提高,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但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的收入水平,特別是現金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消費,還要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並保持收入的穩定增長。

(二)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預期的不穩定,是農民消費的後顧之憂。近幾年,我市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養老、醫療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保障體系,但這些保障體系還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存錢養老、存錢防病的思想在農民中還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預期的不穩定,越來越高的教育投資,婚喪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農民不敢貿然消費。

(三)農村市場體系不健全和消費環境欠佳是影響消費的重要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家庭設備、日用品等有賴於新型業態如連鎖超市在農村的延伸,而目前農村商業流通組織方式落後,商品流通不暢,成本過高,商品價高質次、假冒偽劣嚴重等問題,不能滿足農民日益提高的消費需求和適應農民消費方式的轉變。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交通、通訊、自來水等近幾年雖有了較大的發展,但還遠遠落後於城鎮,運行成本、運行費用高也使得農民對一些耐用消費品買得起用不起,限制了農民的消費。

三、進一步推動農村消費的措施和建議

(一)增加農民收入。從長遠看,增加農民收入是推動農民消費的根本措施。要增加農民收入,既要全面貫徹黨的農村經濟政策,又要不斷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水平。隨着近幾年農民增收各項政策的全面、強力出台,今後對農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將進入常規階段,對農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間接的、有限的。今後影響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決定的生產積極性,而是農民生產經營水平。因此,今後農民增收的核心應轉向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水平上來。

(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村在養老、醫療等方面的保障體系,使更多的農民從傳統的儲蓄養老、家庭養老的方式中解脱出來;使更多的農民參入醫療保險,看得起病,吃得起藥,降低因病致貧的風險。進一步理順農村信貸關係,落實農村信貸政策,簡化信貸手續。進一步降低學生“學雜費”,特別是高中、大學階段的學雜費,使農民不致為了讓孩子上學而貧困或債台高築。

(三)降低收費門檻和價格,使大多數農民能消費的起。近幾年所興起的耐用消費品以及與人們生活極其相關的醫療、教育、住宅、汽車等高消費領域,其價格與收費門檻仍然過高,有的收費標準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特別是在教育、醫療、住宅等方面,人們對現行的消費標準又不得已而從之。因此,下一步,首先在教育、住宅等方面,對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部分要合理降低,能規定收費上限的要予以明確,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亂收費的監管力度,嚴控超範圍、超標準收費。其次在醫療、汽車等特殊服務、特殊商品方面,要合理地降低商品、服務價格,使老百姓能夠在這些方面都能消費的起。

總之,在研究促進消費需求和調整消費結構的對策措施時,要根據我市目前農民已形成的高、中、低不同階層的消費羣體這一實際,並把握不同羣體消費需求走勢,着力啟動中等收入羣體消費力度,主要應以穩定收入和改變其心理預期為主。對中等偏上收入者,可用消費信貸等方式,引導一部分人向城鎮轉移,鼓勵他們首先購房、買車;對中等收入者,可增加其文化娛樂消費;而對中等偏下收入者,則可增加其耐用消費品的消費與換代。

第二篇:大學生消費水平調查報告

技術物理系材料物理09-1 郭永勝 540911020148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決定對理工大學學生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

二、調查方式

在學校採取隨機抽查的方式,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抽樣問答。

三、數據統計和分析

(一)、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800之間。我認為,其他區間應該符合正態分佈,兩種極限情況350以下和1200以上的選擇較少,倒是符合正態分佈規律。

(二)、飲食消費

由調查結果的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350——45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飲食消費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

(三)、通訊支出

從調查得到的結果看,現在大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這也跟目前手機價格大眾化有關。在擁有手機的羣體中,月花費20-50元的同學佔41.8%,這方面的消費還是比較的合理,這可能與在校生平時時間緊張有關。

(四)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閲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一下這些資金的來源,於是我設計了下一個問題。

(五)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其實出這個問題之前,答案就在我們意料之中了,八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是説明了一切,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

四、更進一步的思考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羣體,包容着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羣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一)、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説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温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温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手機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二)、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mp3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點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也比較分明,這在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們相信,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鄭州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30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女生中,84.6%飲食費用在25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選擇廉價的飯菜;而男生中也只有85.7%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 90%的同學表示不怎麼在意。

(四)、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五)、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中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五、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一)、消費思想及消費行為

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二)、消費觀念的導向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六、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裏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説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宿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第三篇:大學生消費水平調查報告

大學生消費水平調查報告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羣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着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關注“新消費運動”,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我們隊南通大學學生進行了調查報告。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88份。在開展問卷調查的同時

1天的網絡調查,共接受調查100人次。問卷、網絡調查共計80份。

二、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佔65.71%,女性大學生佔34.29%,被調

查者中,42.7%來自農村、27.75%來自鄉鎮、29.55%來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佔39.74%,3000-5000元佔23.26%,1000元以下的佔21.25%,5000元以上的佔15.75%。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1000元以下為主體佔65.83%,1000-2014元佔25.64%,2014-3000元以上的佔7.84%。有7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5.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還有4.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於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佔15.94%,此外,少數(大約佔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説,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後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粧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項目。其中,吃喝佔比例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佔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粧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三、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牆,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來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羣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儘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為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4.3%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2%的選擇了“價格”,有15.59%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於“温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然後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二)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較為薄弱

當代大學生已經習慣了依賴父母,調查顯示,只有38.4%的大學生做過兼職,當問及“做兼職的目的”時,有44.6%的大學生選擇是增長社會經驗,18.97%的大學生選擇渴望獨立,只有28.2%的大學生是為了補貼生活費,可見現在大學生的打工目的不單純是為補貼生活費,減輕家裏負擔,而更多的是為增長見識,增加社會閲歷,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等。絕大多數同學的生活費來自於父母,生活費收入相對固定,使得大學生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消費沒有太大的顧忌,經濟上處於被動。正因為這樣,大學生往往會不約而同地發出同樣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錢為何用得這麼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79.6%大學生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金額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大學生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可見,大學生消費的計劃性應當加強。

(四)大學生節約意識淡薄、浪費情況嚴重。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節約意識淡薄,突出的表現在兩個方面:社會交際、食物浪費。社會交際(包括談戀愛)已被大學生稱為是大學裏必修的一門課程。據調查,大學生每月用於交際(戀愛)的花費,100元以下的只佔14.5%,300元左右的佔40.6%,300元以上的佔55.1%,談戀愛、交朋友的大學生每逢重要節日或是對方過生日,都

會送對方禮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有57.5%的同學會請同寢室的人或朋友吃飯;35%的同學選擇送禮物,7.5%的同學點歌送祝福。現在大學校園中流行“人際投資”,無論是過生日、考試得高分、入選學生幹部、比賽獲獎都得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上路”不夠交情,無論是朋友來了或是同學聚會都免不了請客吃飯,贈送禮物之風在大學校園蔚然成風。此外,在問及“每餐食物浪費情況”時,只有20.5%的大學生是“吃乾淨每餐的食物”,有41.8%的大學生是會“略有剩餘”,出人意料的是,有38.5%的大學生是選擇了“吃一半倒一半”。由此可見,大學生的浪費情況還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費方面,在全社會都在倡導節約、環保的時候,大學生更應該增強節約意識.

調查人:馮光堯班級:紡工101學號:1015012014

第四篇:關於大學生消費水平調查報告

思修社會實踐論文

——大學生消費觀念調查

內容摘要:人生價值觀是建立在世界觀和生命觀基礎上隨時調整人生方向的“指南針”,不同的價值觀成就不同的人生。而消費觀念作為價值觀的一種,反映了人們對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而如今大學校園中互相攀比,盲目追從等不正確的消費觀念滋長叢生,作為大學生——社會消費羣體中的一個特殊部分的我們,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關鍵字:大學生錯誤的價值觀念積極指引

一、調查結果

在實踐周內,我對大學內部一定範圍內的同學進行了相關調查,通過您的月消費大概處於什麼水平;您在購物時是否更傾向於名牌商品;您是否經常參加同學聚餐;您選擇聚餐的地點一般是;您的消費是否會經常受到別人的影響??等問題,加上後期的統計分析,我得出瞭如下的結論:

1.大學生消費的增長速度較快。

2.不少大學生表示,願意購買名牌產品。追求名牌幾乎成為大學生的共同觀點。

3.大學裏,聚餐之風盛行,並大多都是選擇高消費的場所。

4.大部分同學的消費行為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

5.校園中互相攀比,盲目追從等不正確的消費觀念滋長叢生

二、錯誤的消費觀念

1.互相攀比

曾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則令人有些心酸的報道:在鎮江市區一數碼視聽專賣店內,一對父母和剛趕來入學的兒子僵持着,兒子剛從茅山老區一鄉鎮考取江蘇大學,是今年村中唯一一名考上江大本科的學生。而在購買一款mp3時,父母因價格和兒子發生了爭執,因為兒子以父母建議的較為便宜的mp3式樣太土和説功能太少,沒有辦法和同學相比為由,始終不肯讓步,母親急的抹眼淚。其實這對父母都是務農種田的,日子過的並不寬裕,考慮到孩子學習、聯繫方便,他們已經給孩子買了一台筆記本電腦,還為兒子買了一部可以攝像的手機。這次帶兒子入學報到,他們幾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但卻只換來兒子因攀比心理而帶來的不懂事,不體諒。當代大學生之間,攀比之風逐漸盛行,類似的例子不在少數。

生日,聚會要去酒店或者咖啡廳,不然沒有面子;手機,電腦,mp3必須定時更新,不然沒辦法和別人比??這一切似乎已經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也正是在這種虛榮心的驅使下開始惡性循環,形成無休止的攀比現象。

2.盲目追從

如今的大學校園中,耐克,阿迪達斯,傑克瓊斯等品牌已經屢見不鮮,而lv,burberry等一些奢侈品也慢慢進入同學們的視線中,“品牌的東西注重信譽,質量好,周圍很多同學都在用”等類似的觀念已經漸漸取代了同學們心中的實用主義,而導致盲目跟從周圍羣體的消費趨勢和潮流進行不必要的消費,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為買到的東西沒有實用價值而後悔當時的衝動,或者為無法安置多餘的物品而發愁,卻又在日後的生活中依舊不自主地隨波逐流。

三、深層次原因

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必定都有原因。當代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互相攀比、盲目追從等不正確的價值觀念,並且不斷蔓延,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相聯。

1.社會不良消費風氣影響

學生的高消費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社會整體消費結構不合理。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裏,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而目前,社會上重視高消費,這種導向錯誤的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風。另外,現今社會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費方式,大學生是對社會潮流有敏鋭觸角的羣體,加之相對缺乏自主判斷力,若沒有得到適當的引導,很容易就會樹立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2.校園錯誤消費氛圍的催化

學校也是一個消費習慣與方式迅速傳播的一個介體。大學裏面一般都是同齡羣體,對大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它的羣體規模和價值往往被大學生作為個人行為的重要參考系。一旦攀比之風,追求名牌之風,請客之風在同學之中有了苗頭,大學生們就會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對樹立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教育。就會為追從之風的產生和擴張提供了條件

3.家長不當消費觀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普遍對正確消費觀念的教育不足。傳統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養,現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體多方面的培養,但一直以來,家庭教育中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是對孩子消費的培養。另外,許多家長自身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家長們怕比別人差,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穿好,吃好,玩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4.教育與引導不夠

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 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導致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

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

四、總結和建議

對於此次的調查活動,我做了相應的整理和總結,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1 .積極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價(更多請關注:)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在消費的過程中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強調“合理和適度”消費,提倡“量入為出”有計劃的消費,選擇適合大學生羣體的消費標準。努力克服互相攀比和盲目追從的不正確的消費觀念。

2 .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營造大學健康的消費氛圍。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所以當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營造大學健康的消費氛圍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兩者相輔相成,不讓錯誤的消費觀念有可乘之機。

3 .提高精神境界,減少對物質需求的過分依賴。通過學校與家長雙方共同努力,讓學生養成閲讀,寫作等良好習慣,培養其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減少對物質需求的依賴,從而督促正確的消費觀念的形成。

參考文獻: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研究調查報告

摘 要: 農民收入水平低、消費不力一直是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大問題。研究表明:收入與消費傾向負相關,且持久收入彈性小於暫時收入彈性,利率與消費傾向顯著正相關,這暗示:由於對未來的支出存在悲觀預期,農民更注重將持久性收入列入儲蓄計劃,而將利息收入、外出務工收入等額外的暫時性收入用於改善生活。農業投入不足是農村消費市場疲軟的最根本原因。價格對農民消費行為的影響具有滯後性。因此,啟動內需,關鍵在於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拓寬就業渠道,減輕農民負擔。

關鍵詞: 儲蓄動機,消費行為,拉動內需,農村消費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出口受阻、內需不旺使中國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2014年1月,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提出“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深入研究農民消費行為及其制約因素,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調查報告研究農民消費行為的特徵及其影響因素,並提出相關個人建議。

一、 農村消費行為的特徵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1978-1984年,農村居民的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屬於貧困階段;1985-1999年,恩格爾係數在50-59%之間,為温飽階段;2014-2014年更降至40-50%之間,步入小康階段。農村消費結構趨於高級化,主要體現在三大變化:一是食品、衣着等基本消費支出比例下降;二是現金消費比例增加;三是更注重居住質量;四是對文化娛樂、交通、通訊、醫療保健等服務需求增加。

根據消費經濟理論,可支配收入、消費環境、消費意識等均可影響農民的消費行為。

1. 可支配收入

經過實踐調查,我們得知農民收入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1)隨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農民的現金收入渠道拓寬,但是家庭經營收入(包括種植業和畜植業收入)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2)現金收入逐年增加。(3)農民收入水平總體水平仍較低。

2. 農民就業渠道

農民獲取外延收入的路徑主要有:外出務工、鄉鎮企業產品加工和農副產品外銷,但前景不容樂觀。首先,城市本身存在下崗和再就業壓力,紛紛出台政策限制農民進城打工。其次,農業經濟結構不合理,表現為農產品質量不高、加工程度低,農業區域結構趨同,缺乏特色產業集羣。再者,農村信息網落後、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流通不暢,農民難以準確把握市場供需狀況,產品外銷困難。

3. 農業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

農業政策對農民收入和消費的影響很大。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存在層次低、覆蓋面小、社會化程度不高等缺陷,以現金為基礎的養老和失業保險制度缺失,財政支農比重不足10%,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補貼或農業税減免雖在某種程度上縮小了貧富差距,有利於社會公平,但也會造成稀缺資源的配置失衡。農民獲得政府轉移支付只是部分替代了其他納税人的需求,並未從根本上達到擴大內需的目的,難以實際帶動經濟增長。

4. 教育程度

教育師資、經費缺乏是導致農民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 調查結論與政策建議

調查表明:啟動內需,不能單純依靠利潤調節,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農民消費環境和農業生產結構,拓寬就業渠道,減輕農民負擔。據此,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如下:

1.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國家必須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各地區實際、多層次、多標準的社會保障體系,讓農民老有所養、子有所教、病有所醫,對生活開支和生活質量有明確的預期,從而刺激生活需求。

2.拓寬農民收入來源。一是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水利、環保、保險等方面的補貼,保護和支持農業發展。二是通過信貸支持、多渠道融資扶持鄉鎮企業,尤其是農業加工業的發展,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鏈,以拉動就業,拓寬收入渠道。要進一步落實土地規劃,“遷村並點”建立集生產一加工基地一消費於一體的市場集羣,實現集約化規模經營。三是根據農民消費的選擇次序,重點開拓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和建材市場。四是發展農村龍頭產業和支柱產業,尤其是食品加工及飼料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改善農村消費環境。農村商品市場長期處於一種非規範化的狀態,市場秩序混亂。缺乏完善的送貨、安裝、售後服務,假冒偽劣產品到處充斥,抑制了農民消費的積極性。國家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降低水、電、交通和通訊等的收費標準;鼓勵農民對家電、電話、運輸工具等耐用消費品的消費;確保農民負擔的增長低於農業經濟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實現生產、生活、信息、技術、資金、物資加工、儲運、教育、銷售等全方位農業服務經營,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4.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提高農村人力資本稟賦。教育作為一種社會公益事業,國家應視為公共產品保證其供給。政府有義務將公辦教育的收費維持在一個合理的大眾化層次上,以降低民眾負擔。此外應逐步建立健全科技下鄉機制,促科技成果向生產轉化,縮小城鄉差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965j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