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關於推動生態系統治理的調研報告

關於推動生態系統治理的調研報告

習總書記在談環境保護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特別在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作為以生態底色好著稱的宿豫,既要全力以赴謀發展,更要生態治理優環境,真正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戰略

關於推動生態系統治理的調研報告

對此,課題組按照《區委常委會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方案》要求,組織環保、水利、城管等相關單位,通過數據採集、實地考察、座談交流等形式,就如何推動生態系統治理進行了廣泛調研,形成了一致共識。即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四組關係”。一是經濟發展壓力再大,也要重視環境保護。發展需要環境容量來保障,但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經濟增長,要推動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二是治理推進難度再大,也要勇於攻堅克難。生態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越是困難越要迎難而上,絕不能在困難面前退縮,要下定決心,解決頑症,力求實效。三是政府財政支出再大,也要保障環保投入。無論是生態工程建設,還是日常保潔維護,都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經費,面對區鎮兩級財力不足、支出較大的現況,要統籌調度環保經費,再困難也不能擠環保的錢。四是羣眾認識差異再大,也要凝聚思想共識。生態治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動,缺乏自下而上的主觀能動性。一面是政府花大價錢、下大力氣治理環境,另一面是部分企業、羣眾對環境保護認知不夠,必須要通過廣泛的宣傳,動員全民參與,營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基於以上共識,圍繞大氣、水環境、村莊環境系統治理,形成了如下調研報告:

一、現狀分析

1、從指標數據來看,各項指標達標率穩步提升。大氣治理方面,1月1日-9月21日,我區空氣質量達標率為57.8%,較2017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55μg/m3,較2017年同期上升5.8%,全年預計我區空氣質量達標率為61%。水環境治理方面,省考六塘河程道渡槽斷面1-8月平均水質為Ⅳ類,未達標,9月份監測數據顯示為Ⅲ類水質,實現年內首次達標;1-9月3個市考斷面中山東河入新沂河口斷面水質為Ⅳ類,達標;新沂河朱嶺電排站斷面水質為Ⅲ類,達標;柴沂河豐莊橋斷面水質為Ⅳ類,未達Ⅲ類水質要求,但逐步提升,9月已達標。1-7月,飲用水源地水質為Ⅲ類,水質達標率100%。2018年1-7月六塘河河流生態補償222.75萬元,同比下降48%。農村環境整治方面,全區涉及村莊環境整治的共有鄉鎮11個(含順河街道),行政村(居)113個,自然村1258個,對所有自然村莊實施整治,2016年順利通過省級全域考核驗收,實現了村莊環境整治全覆蓋。目前道路保潔機掃率達60%以上,垃圾集中轉運率和無害化處理率達97%以上。

2、從做法成效看,系統化治理體系基本形成。責任更加明晰。大氣治理明確各鄉鎮街道園區要對轄區內大氣環境質量負總責,對工作不力、履職缺位,以及未完成目標任務的,依法依紀追究責任;水環境治理以河長製為抓手,特別是圍繞總六塘河宿豫段水域治理,全區上下統籌協調、系統推進,實質上形成了以六塘河為龍頭的水域治理新格局。農村環境整治明確鄉鎮主體責任,具體實行“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四位一體模式。方式更加多元。在行政推動治理的基礎上,引入市場主體參與,通過聘請專業公司,提供系統治理方案,引進先進治理設備,提高了環境治理的整體效果。比如,針對鄉鎮垃圾轉運和鎮區道路保潔服務外包工作,先後與北環集團、南通天楹、無錫金沙田科技等省內外大型環衞公司洽談,形成科學完備的招標方案。最終,無錫市金沙田科技有限公司以1905萬元/年中標。再如,針對馬河治理難問題,邀請南京工業大學團隊制定馬河系統治理方案。項目投入更大。生態治理歸根到底還是要靠真金白銀、靠項目推動來治理。堅持項目治水,排定的22大項87個重點工程,涵蓋截污納管、清淤疏浚、污水收集處理等均有序推進。村莊環境治理方面,金沙田公司投入資金2430萬元,配備各類清掃車輛百餘輛,改建、新建鄉鎮垃圾中轉站8座。監測更加精準。環境治理數據監測是確保治理方向和重點的基礎,對此,針對大氣監測率先在全市制定城市揚塵5個標準化、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方案、大氣污染防治應急管控工作方案並推進實施。針對水環境治理在全區28條主要河流分別設置上、下游斷面(共85個斷面)進行對照考核各屬地水質達標率。考核更加嚴格。不論是大氣治理、水環境治理,還是農村環境整治,都制定了詳細的考核細則,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並將治理成效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比如,總六塘河宿豫段水域治理,建立了由環保、水利、農委等組成的聯合督察組,堅持“日督查、周通報、月考核、年評比”機制,2018年已下發督查通報100餘期,交辦問題500餘件。

3、從問題瓶頸看,綜合治理提升空間還較大。思想認識存在誤區。少數幹部羣眾盲目樂觀,認為宿豫生態環境基礎好,主觀上存在鬆懈麻痺思想,其實宿豫的生態是沒有經過工業化充分洗禮的“原生態”,更多的是生態“底色好”,而不是生態建設的水平已經很高。有的幹部認為發展經濟才是硬道理,有時還把環境保護看作是發展的“包袱”,對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責任紅線認識不足。治理任務比較艱鉅。空氣質量距離市政府下達的“PM2.5濃度達52μg/m3,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65%”差距較大。省考程道渡槽斷面六塘程道渡槽斷面水質雖一度達到Ⅲ類水質,但穩定保持難度還較大。項目進度還需加快。前期,在水環境治理和農村環境整治方面的基礎設施投入都較大,但部分重點工程還在建設階段,治理成效還未顯現,需要進一步加快進度。同時,在一些治理方面還有薄弱點和空白點,比如農村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高新區污水處理廠擴建等工程都需要儘快立項建設。自下而上治理自覺不夠。羣眾長期不良生活習慣還沒有完全消除,還存在村民身邊的生活垃圾、水污染等現象,督查調研發現少數村民居住地不遠處就有垃圾池等垃圾處理設施,可是為了省事、方便,就直接將垃圾投入河中或者隨手扔向家前屋後。少部分企業環保責任意識淡薄,在環境治理高壓態勢下,仍然存在偷排漏排污水等現象。

二、目標定位

1、總體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提升全區廣大幹部羣眾環境資源意識,建立大氣治理、水環境治理、農村綜合環境整治系統治理體系,形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齊頭並進的良好態勢。

2、2018年目標:生態系統治理制度基本完善,各項指標逐步提升。PM2.5濃度達52μg/m3,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65%;市考以上斷面達標優於Ⅲ類比例達到75%,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實施環衞市場化運行機制,配齊各類大中小型環衞設備,配足轉運保潔人員。

3、2019年目標:生態系統治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各項指標穩重有進。PM2.5濃度達50μg/m3,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70%;市考以上斷面達標優於Ⅲ類比例達到75%,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農村環衞市場化運行有效,道路保潔機掃率達75%以上,全面實現“大型清掃車為主、小型清掃車為輔、人力清掃為補充”的道路清掃保潔機制。

4、2020年目標:生態系統治理成效彰顯,各項環保指標達標。PM2.5濃度達48μg/m3,空氣質量達標率達到72.8%;市考以上斷面達標優於Ⅲ類比例達到75%,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道路保潔機掃率提高至80%以上,鄉鎮環衞作業水平全面達到城市標準。

三、工作安排

1、重點工作:大氣治理方面,強化產業結構調整,統籌推動城市揚塵管控、燃煤設施整治、機動車尾氣治理、工業企業廢氣(異味)治理、燃油品質管控、企業限停產、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散亂污企業整治、重污染天氣應對、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水環境治理方面,以六塘河程道渡槽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為目標,按月實施水環境質量考核,倒逼屬地及有關責任部門加強水環境治理,並將該項考核納入全區“生態文明”(“263”專項行動)工作考核中。農村環境整治方面,繼續開展村莊保潔“五個一”工作,確保鎮村垃圾同步及時保潔收集,全程不落地。做好服務外包後職能轉換工作,促進鄉鎮職能由“管幹”一體變為“管幹”分開,讓專業的公司做好環衞工作;同時儘快實現全區環衞工作的“四大定位”,即在管理數字化方面,儘快完成智慧化平台建設,打造宿豫智慧環衞中心,打響宿豫環衞品牌。

2、重大項目:水環境治理方面,在全面完成2018年度六塘河水質提升工程基礎上,系統編排2019年重點工程,預計總投資2.53億元實施15項重點工程,包括新建農園農耕大道、江山大道、環城北路及楊舍路北延段、揚子江路和北京路北延段6道污水管網10.6公里,投資3440萬元;改造項王東路污水管網1.7公里,投資700萬元;經一河連通黑龍江河工程,投資1680萬元;世紀河生態改造工程,投資400萬元;宿泗路邊溝治理工程,投資3000萬元;伍家溝疏浚治理工程,投資500萬元;縣鄉河道疏浚項目,投資300萬元;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計劃利用3年(2018-2020年)時間,分期分批組織實施,共176個自然村莊(其中重點村151個,特色村15個,一般村10個),投資12000萬元;計劃擴建城東污水處理廠,投資8000萬元。村莊環境治理方面,2018年9月前環衞設備全部配備到位;8座中轉站改造10月前全部完成;持續加大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修繕道路等公共設施。

3、改革創新:注重從制度層面保障生態治理成效。大氣治理方面,制定大氣污染考核辦法,分三檔對各鄉鎮、街道、園區和相關部門進行月度考核,在高新區、化工園區、電商產業園建設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同步對3個園區空氣質量進行考核。水環境治理方面,以“誰達標、誰受益,誰超標、誰補償”為原則,實施水生態環境損害資金調節機制,獎優罰劣。農村環境治理方面,打破農村環衞工作一直沿襲的“政府投資、行業統攬,事企不分、管幹一體”的管理模式,成功引入農村環衞保潔市場化管理,初步形成城鄉環衞“全覆蓋、無縫隙、一體化” 管理新格局。

四、對策建議

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耐心和堅持到底的決心,為進一步推動大氣、水環境、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提出如下建議:

1、突出關鍵重點,鞏固大氣污染防治成果。當前,我區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和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加大,空氣環境質量形勢嚴峻,到了背水一戰的時候,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強力推進。一是抓重點。我區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心主要是在顆粒物上下功夫,見實效。要全面細緻排查廢氣污染源,摸清全區工地、碼頭、道路、機動車、廢氣排放企業、散亂污企業、餐飲單位、加油站油庫、鍋爐等污染源頭,建立廢氣污染源動態管理清單。結合近期PM2.5源解析結果,有針對性的排查污染源頭,對工業企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散亂污企業、燃煤鍋爐、揮發性有機物等開展重點治理。二是調結構。特別是對高新區部分重點廢氣排放企業實施搬遷和關停,對小化工企業實施兼併重組。強化“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目前我區“散亂污”企業447家,堅決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300餘家,確保做到“兩斷三清”。同時,加快推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提升產業定位。三是鐵腕治。區住建、城管、交通、商務、環保、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要加大執法處罰力度,對揚塵管控不到位的工地、超標排放或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的工業企業堅持停工停產,並按上限處罰。

2. 注重統籌聯動,推動水域環境系統治理。全面貫徹落實河長制工作,按照“建、治、管”的工作思路,以過硬措施、過硬手段,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建強基礎設施。加快重點工程建設進度,保障實施的重點工程早完工早見效。特別是要加快截污導流工程進度,儘早將宿豫城東、張家港宿豫工業園區、高新區、化工園區等四個污水處理廠尾水接入截污導流管網。同時,對排定的2019年治水工程項目,再細化、再量化、再硬化,確保每一個項目都有具體的負責人,有明確的推進措施和進度要求。二是治理各類污染。在企業污染方面,提高企業達標排放水平,對高新區內幾家氮磷排放企業加強雨污分流,增加脱氮脱磷處理設施等,確保企業達標排放。在河道治理方面,持續開展“三亂”整治,嚴厲打擊河道採砂行為,實施生態修復,提升水體水環境承載能力和自淨能力。在畜禽污染治理方面,按照“種養結合、以地定畜”的要求,科學規劃佈局畜禽養殖;同時加快推進畜禽養殖糞便處理中心建設,開展專業化集中處理。三是專業長效管理。強化管網運行維護,在城區主要泵站安裝流量計,精確掌握泵站收集數量;強化排水口、排水管網、檢查井運行維護,提升污水收集效率,尤其要儘快解決阿里山河與江山河交匯處污水溢流問題;提高污水處理廠技術管理水平,保證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達標排放。此外,聘請專業公司,對水質不達標的重點河道制定系統治理方案,確保水質達標。

3、堅持市場運作,全面提升鎮村環境內涵。要農村環境本質性提升,必須在農村環衞基礎完善上,在農村環境質量提升上不斷下工夫。一是注重市場運作。繼續推進農村環衞市場化運作,全面提升鎮區保潔和垃圾轉運效果,在條件成熟基礎上推廣到所有村莊,實現城鄉大環衞和一條化機制。在操作機械化方面,配齊大中小各類環衞車輛,實現“大型清掃車為主、小型清掃車為輔、人力清掃為補充”的道路清掃保潔機制,配備電動保潔三輪車,提升環衞人員作業效率,全面提高項目服務品質和服務形象。二是注重配套建設。儘快完成鄉鎮鎮區亮化、綠化、淨化、黑色化、美化等“五化”建設,年底前如期完成標準二類水衝式公廁22座,全面完成鄉村亮化道路14條,配齊城管、綠化管養和保潔三支隊伍,實現農村地區垃圾無害化處理達98%以上。三是注重內涵提升。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在新莊鎮試點基礎上,在3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內試點新建一批村級陽光堆肥房,讓中央、省、市倡導的“垃圾革命”在宿豫農村地區有效踐行,打造特色樣板。

4、夯實責任落實,營造人人蔘與濃厚氛圍。牢固樹立抓環保就是抓穩定,抓生態就是抓發展的理念,狠抓責任落實,確保生態治理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壓實責任。環保工作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終身追責”,制定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屬地和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同時,實行環境保護聯防聯排聯治,對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做到“五不”,即不巡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不銷號不放過,實現環境執法監管零容忍、全覆蓋、無死角。二是形成合力。環境保護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相關責任部門嚴格按照“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的要求,當好行業領域環保工作的組織者、協調者、推動者,把治理任務精確到“點”,擴展到“面”,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無縫對接”的網格化監管體系。三是獎罰分明。明晰屬地和職能部門在生態環境領域的責任紅線,嚴格執行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讓對推動污染防治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幹部受褒獎、得實惠;對履職不力造成重大環境污染的適時實行“下”的處理。同時,建立環境污染有獎舉報制度,設立舉報電話,鼓勵羣眾監督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四是營造氛圍。把環境保護與文明創建、城區公共秩序綜合整治、健康促進行動等工作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關心、支持、參與環保。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黨員幹部作好表率,養成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推動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讓保護生態成為常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ked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