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未成年人犯罪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未成年人犯罪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未成年人犯罪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

未成年人犯罪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現象比較明顯。這裏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時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時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情況。由於這類案件日益增加,已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特殊現象,有關部門應給予關注。本文從案件特點入手,對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長環境進行深入分析,並試圖提出有效對策加以改善。

兩年間,我院共受理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案件佔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15.44% 。

一、案件特點分析

(一)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中,以二次犯罪案件居多。第二次受到司法機關處罰的未成年人佔總數的92.5%;第三次受到處罰的有2人,第五次受到處罰的有1人。

(二)從重新犯罪的時間間隔上看,時間間隔較短、在緩刑期內犯罪現象明顯。緩刑期內重新犯罪的佔總數的47.5%。從時間間隔上看,初次與重新犯罪間隔3年以下的佔總數的45%;間隔3年至6年的佔總數的22.5%;6年至10年的佔總數的15%;間隔10年以上的佔總數的17.5%。

(三)初次犯罪與重新犯罪的罪名重合度與其犯罪間隔成反比。犯罪間隔3年以下的人中,前後觸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為61.1%;犯罪間隔為三年以上的人中,前後觸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僅為22.7%。由此可以看出,犯罪間隔時間越短,罪名重合度越高,且罪名多集中在搶劫、盜竊、故意傷害等暴力型或財產型犯罪,判處刑罰相對較輕;而犯罪間隔時間較長的犯罪嫌疑人,其再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種類較多,情節也趨於嚴重,被判處的刑罰多重於初次犯罪的刑期。

(四)團伙犯罪現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顯。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時互相撐腰、壯膽,所以團伙犯罪現象比較明顯;但在重新犯罪時,由於其年齡、身體的增長,多數不需要其他人的協助,單獨實施犯罪行為。

(五)從犯罪動機上看,再次犯罪的動機比較單一。犯罪嫌疑人在初次犯罪時的動機比較多樣:有為泄私憤故意傷人的,也有受不良影片影響一時衝動的,有精神空虛尋釁滋事的,還有的是為獲取金錢;而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時目標明確,絕大多數是為了獲取不義之財。

(六)在校生初次犯罪後絕大多數流向社會,外來務工未成年人原本就缺乏監督約束。在實踐中,在校生一旦犯罪,就被打入另類:或是被送往工讀學校,或是被開除學籍推向社會(一般學校都有規定,只要受到刑事處罰就要開除學籍,判處緩刑也不例外)。而不願接受工讀學校嚴格的管理而拒絕入校的未成年人,實際上等同於流向社會。實質上多數犯罪的在校生沒有返校學習的機會,只能與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這部分未成年人更容易再次犯罪。而未成年外來京務工人員來京後處於遊蕩狀態,沒有相應監督機構,在服刑期滿後如無正當工作,很多會再次犯罪,成為慣犯。

(七)暴力型犯罪主體在犯罪前多受過相似暴力侵害。犯罪學生所在學校的周邊,往往存在不良社會氛圍:如高年級同學或退學同學的攔路滋擾,社會青年的敲詐勒索等,一些處於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尤為嚴重。由於學校及相關部門沒有有效措施,或是沒有長效治理機制,致使一些受害未成年人思想發生變化,不認為這種現象是犯罪,反過來拉幫結派,以暴治暴,從暴力受害人轉為加害人。

(八)犯罪主體的家庭教育多存在問題。不論是來自離異家庭還是普通家庭,普遍存在家長對未成年人疏於管理或是隻知虛寒問暖、對其精神世界一無所知的狀況。特別是在未成年人初次犯罪後,家長沒有給予足夠的關心和正確的教育引導,沒能及時將未成年人引向正途。

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深層原因分析

(一)犯罪未成年人的“二次污染”情況值得憂慮。一些未成年人由於交友不慎或是一時衝動觸犯法律,被採取強制措施後或是執行刑罰期間,在牢房內受到同號犯人的教唆、傳染,會沾染上很多不良習氣,甚至學習到各種犯罪的方法。等到其刑滿釋放時已經變成“五毒俱全”的社會不穩定人員。這樣的關押環境不適合未成年人的改造。

(二)令人驚異的是,一些未成年人不以坐牢為恥。“坐牢前受氣捱打、坐牢後揚眉吐氣”的奇特現象使部分未成年人沉溺於“揚眉吐氣”的快樂中。一些問題少年和社會青年有欺軟怕硬、欺善怕惡的心理,對在校學生頤指氣使、連打帶罵,對受過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則存在懼怕心理,唯唯諾諾。由於未成年人思想單純,不會體會到受刑事處罰對自己一生的長久影響,在短期內會認為坐牢反而使自己在“朋友”和欺負過自己的“敵人”人面前有了炫耀的資本,可以召集眾多社會青年對以前欺負過自己的人進行報復,而不必擔心遭受襲擊。

(三) 部分未成年人不能正確認識“從輕減輕處罰”的涵義。在其看來犯罪被抓也不過是被取保候審再被判處緩刑,不用坐牢也不用受苦。在心理輔導沒有跟上的情況下,法律對犯罪未成年人的威懾力大大減弱,使未成年人產生“犯罪也不是什麼大事”的思想。

(四)沿襲以前的不良生活習慣和朋友圈子,是重新犯罪的重要誘因。未成年人被判緩刑後或是刑滿釋放後,多賦閒在家,一時難以重新迴歸社會,而原來的朋友都找上門來,不良生活習慣繼續延續,未成年人的行為就在不構成犯罪與構成犯罪的邊緣徘徊,很容易再次觸犯法律。

(五)未成年人的犯罪心裏矯正工作缺失嚴重。在現階段,單純法律懲罰不能達到教育矯正目的;而學校老師在課餘的簡單説教,無法成功完成心理矯正輔導;如果家庭又沒有做到耐心幫助和教育(有的甚至沒有家長關心),又將其推向學校和社會,未成年人有一種被拋棄感,繼而在不良社會青年的小團體中尋求歸屬,為其重新犯罪埋下了伏筆。

(六)學校和有關部門對校園周邊的治理缺乏實效。在當前的一些學校,老師們在保證教學質量之餘,多以“保證學生在校時間安全”為標準進行管理,對學生走出校園後遇到的問題無暇顧及,使得學校周圍發生的社會青年滋擾學生現象比較突出。學生輕則被搶走小額金錢,重則被毆打至傷,嚴重危害了在校學生的人身安全,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人生觀,使一些人形成“暴力至上”的思想,進而發展為“以暴制暴”,從受害人變為加害人。

第二篇:未成年人犯罪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現象比較明顯。這裏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時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時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情況。由於這類案件日益增加,已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特殊現象,有關部門應給予關注。本文從案件特點入手,對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長環境進行深入分析,並試圖提出有效對策加以改善。

兩年間,我院共受理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案件佔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總數的15.44% 。

一、案件特點分析

(一) 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中,以二次犯罪案件居多。第二次受到司法機關處罰的未成年人佔總數的92.5%;第三次受到處罰的有2人,第五次受到處罰的有1人。

(二) 從重新犯罪的時間間隔上看,時間間隔較短、在緩刑期內犯罪現象明顯。緩刑期內重新犯罪的佔總數的47.5%。從時間間隔上看,初次與重新犯罪間隔3年以下的佔總數的45%;間隔3年至6年的佔總數的22.5%;6年至10年的佔總數的15%;間隔10年以上的佔總數的17.5%。

(三) 初次犯罪與重新犯罪的罪名重合度與其犯罪間隔成反比。犯罪間隔3年以下的人中,前後觸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為61.1%;犯罪間隔為三年以上的人中,前後觸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僅為22.7%。由此可以看出,犯罪間隔時間越短,罪名重合度越高,且罪名多集中在搶劫、盜竊、故意傷害等暴力型或財產型犯罪,判處刑罰相對較輕;而犯罪間隔時間較長的犯罪嫌疑人,其再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種類較多,情節也趨於嚴重,被判處的刑罰多重於初次犯罪的刑期。

(四) 團伙犯罪現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顯。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時互相撐腰、壯膽,所以團伙犯罪現象比較明顯;但在重新犯罪時,由於其年齡、身體的增長,多數不需要其他人的協助,單獨實施犯罪行為。

(五) 從犯罪動機上看,再次犯罪的動機比較單一。犯罪嫌疑人在初次犯罪時的動機比較多樣:有為泄私憤故意傷人的,也有受不良影片影響一時衝動的,有精神空虛尋釁滋事的,還有的是為獲取金錢;而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時目標明確,絕大多數是為了獲取不義之財。

(六) 在校生初次犯罪後絕大多數流向社會,外來務工未成年人原本就缺乏監督約束。在實踐中,在校生一旦犯罪,就被打入另類:或是被送往工讀學校,或是被開除學籍推向社會(一般學校都有規定,只要受到刑事處罰就要開除學籍,判處緩刑也不例外)。而不願接受工讀學校嚴格的管理而拒絕入校的未成年人,實際上等同於流向社會。實質上多數犯罪的在校生沒有返校學習的機會,只能與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這部分未成年人更容易再次犯罪。而未成年外來京務工人員來京後處於遊蕩狀態,沒有相應監督機構,在服刑期滿後如無正當工作,很多會再次犯罪,成為慣犯。

(七) 暴力型犯罪主體在犯罪前多受過相似暴力侵害。犯罪學生所在學校的周邊,往往存在不良社會氛圍:如高年級同學或退學同學的攔路滋擾,社會青年的敲詐勒索等,一些處於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尤為嚴重。由於學校及相關部門沒有有效措施,或是沒有長效治理機制,致使一些受害未成年人思想發生變化,不認為這種現象是犯罪,反過來拉幫結派,以暴治暴,從暴力受害人轉為加害人。

第三篇:關於未成年人犯罪調查報告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繼吸毒販毒,環境污染之後被列入世界三大公害之一,也是我國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通過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調查,使社會更加的關注未成年人羣體,這樣有利於對青少年的保護以及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初步預防。

隨着社會的高速發展,未成年犯罪更變得越來越嚴重,這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二、 問卷調查內容

因此就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在同事之間展開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如下:

1、你所居住的附近未成年人犯罪的情況?

2、你對未成年犯罪抱有什麼樣的意見和看法?

3、對犯罪未成年人,我們應採取什麼樣的幫助?

4、就你所知道的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背景?

5、如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

6、就你觀察所知未成年人犯罪的發展過程?

7、我們當家長的應如何教育子女?

三、 調查分析

在對同事的調查中,他(她)們對以上問題都做了一一的解答,並提供了非常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從調查問卷中我得出瞭如下總結: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1、社會不良環境影響突出。調查表明,因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導致犯罪的未成年人約佔總數的1/3以上。①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②傳播媒體中的不健康因素影響。如在這次調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反映校園周邊錄像點播放過不健康的片子,書攤裏有不健康口袋書、動漫書及影碟出租。另外,有40%的學生經常上網,泡網吧。一些不法業主為達到獲利目的,想方設法引誘學生,使他們沉溺其中。我省也發生過未成年人因欠網吧的錢而搶劫的案子。③社會法律保護有薄弱環節。

2、學校教育存在薄弱環節。調查顯示,因學校教育存在薄弱環節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佔20%。有的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對成績較差和有輕微劣跡的學生關心教育不夠,尤其是對輟學生、流失生的管理控制不力。在近幾年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當中,輟學生的比例越來越高,接近60%。他們輟學的原因是厭學,感到讀書沒有趣味,這也反映了當前學校教育的缺陷和問題。

3、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殘缺家庭與不和睦家庭對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形成帶來嚴重影響。家庭經濟情況不好,家庭教育方法不當,也與未成年人犯罪的出現有一定關聯。

4、未成年人自身因素,決定了其自我控制意識薄弱和心理上的不成熟。①人生觀的歪曲導致犯罪。②道德和法制意識淡薄導致犯罪。③追求物質享受的慾望導致犯罪。④心理失衡導致犯罪。未成年人經常接觸和感受正面教育,但幼稚的心理較為脆弱、不穩定,一旦遇到不良障礙或刺激就容易失衡、異變而導致犯罪。尤其是有的未成年人家長離異,失去温暖和愛護,生活狀況逆轉,經常會感到孤獨而急需尋求新依靠,如果稍被社會不良分子拉攏利用,便會踏上賊船。還有一些學生面臨家庭失愛、失教、失管的趨勢,令人擔憂。

二、青少年犯罪的發展過程

特別是初犯之前,總是有一些明顯的外部表現,也就是犯罪的徵兆。中國小生犯罪都有哪些前期徵兆呢?

(1)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無緣無故的下滑,不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考試時進行抄襲,對考試結果不以為然,留級也無所謂;

(2)對事物的興趣開始變化,勞動懶散,上課思想不集中,而對武打、言情和低級庸俗甚至黃色的錄像、書刊和光盤甚感興趣;

(3)經常遲到、早退、曠課,厭惡學校生活,這種孩子如果與校外的不法分子或無業人員有了聯繫,就會越來越不願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變化,如精神恍惚,情緒波動,舉止反常,心神不定,東張西望;

(5)對教師和家長的關心幫助表示反感,甚至懷有敵意,惡語頂撞,有時給教育者出難題,看笑話;

(6)對遵守紀律、要求進步的學生進行諷刺、挖苦和打擊,同情和包庇甚

至效仿有劣跡或不法行為的人,把反社會的人格或行為當作是“勇敢”的表現;

(7)原本養成的生活規律出現變化,如從早起變成睡懶覺,從注意衞生變為邋里邋遢、不修邊幅甚至骯髒,或一反常態地特別喜歡梳粧打扮;(8)道德品質起了變化,如從誠實變成愛撒謊,愛説空話、大話、假話,從謙虛變成傲慢,從斯文變成野蠻,喜歡逞能,從文明禮貌變成口吐穢言、動作粗野,或在家長、老師面前循規蹈矩,而背後卻胡作非為;

(9)結交不三不四的人,或與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結交,或拉幫結夥聚在一起甩撲克打麻將,或三五成羣出入公共場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亂;

(10)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為習慣,如抽煙喝酒等。

通過這些調查結論我陷入了深思,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呢?作為一名社會公民我們對未成年孩子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幫助呢?

三、防止、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措施

1、加強以遵紀守法為基本內容的法制教育。

2、發揮家庭教育的前沿陣地作用,提高家教質量。父母作為未成年人人生的第一任教師,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加強思想修養。家庭教育要講究教育藝術,提高教育質量。要杜絕家庭暴力,摒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3、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

4、發揮社會文化教育的基礎陣地作用。淨化社會環境,發揮文化工作優勢,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用正確的輿論來引導青少年。倡導讀好書、看好電影、講奉獻精神、大力宣傳先進人物及英雄事蹟等,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5、加強對未成年人流動的管理。

6、加強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與實踐研究。

四、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應當關注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發展,注重對未成年犯罪人利益的保護。建國以來,我國有關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在

保護未成年犯罪人的權益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從長遠的發展看,只有真正樹立起對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護的觀念,努力尋求對未成年犯罪人懲治與保護的最佳平衡點,並且在未成年人犯罪之刑事立法設計上體現出對未成年犯罪人的保護,才能促進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朝着更為人道、科學的方向發展。

第四篇: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調查報告

關於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調查報告

引言:未成年人犯罪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呢?他們可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祖國未來的希望!然而在他們人生道路的開端卻缺乏必要的引導,導致很多未成年人誤入歧途,而毀了自己的一生!因此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應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我們應該多一點去了解他們,關愛他們,從而正確地引導他們,及早地預防他們去犯罪!!

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現的特點

1、從年齡結構來看,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齡化方向發展。由於發育年齡提前和頻繁接受不良文化影響等原因,當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初始年齡比20世紀90年代有所提前,不滿16週歲的未成年人實施殺人、強姦、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日益增多;

2、共同犯罪普遍。未成年人因自身身體素質及其他能力的限制,喜歡結伴而行,相互利用、相互壯膽而實施犯罪行為的現象較為普遍。共同犯罪成為其主要犯罪形式;

3、“兩搶一盜”呈多發性犯罪。未成年人沒有經濟來源,經濟上依賴於父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未成年人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其父母經濟上的供給一旦不能滿足其物質需要,就容易想歪心思,鋌而走險,實施違法犯罪行為以滿足其物質需求。

4作案偶發因素多。未成年人因心理髮育尚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和干擾,容易衝動,其違法犯罪多具有偶然性,犯罪起意快,且一般沒有特定的犯罪對象,往往只要一人提議,其他人便不假思索同意,説幹就幹,不計後果。

5、犯罪手段漸趨成人化。隨着當今社會傳播媒體和科學技術的空前發展,未成年人通過網絡、電視、遊戲、黃色刊物和他人的傳授,見多識廣,早熟、早知、思維活躍。一些未成年人有意模仿或者精心研究電視、電影、偵探小説上的犯罪方法作案,反偵查意識很強,犯罪手段漸趨成人化。

6違法犯罪的恥辱感日趨淡化。在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下,不少未成年人的恥辱標準明顯錯位,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羣體性道德失範、價值觀念偏差和道德水準滑坡的現象,未成年人對犯罪的恥辱感越來越淡化。有的未成年人認為,老實本分等於無能,一旦觸犯法律受到懲罰,只認為自己運氣差,並不認為是什麼恥辱。

7農村未成年人犯罪突出。當前,農村青壯年大多長年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留守學生”、“隔代監護”的現象十分普遍,有的未成年人因從小缺少親情温暖、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監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態勢

由於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在增加;其增長速度不如忽視,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二、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從犯罪原因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別是未成年人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學校原因和社會原因。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首先,從心理因素分析未成年人的自我認識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種不良影響的能力不強,思維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不能客觀的、理智的、冷靜的對待各種事物和現象,對比較複雜的社會現象難以正確認識,對自已的行為不能作出正確的估價和評斷。其次,從生理因素分析,由於未成年人正處於身體發育期,情緒、情感的社會化還很不完善,行為易受情緒的影響和左右,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難以抵制外界不良誘惑,難以有效的控制自已的心理衝動。再次,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較低,綜合素質較差,分辨事非能力較差,很難應付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經不起誘惑,很容易被別人拉攏、利用,沾染不良嗜好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義氣用事,不計後果等。總之,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對事物判斷能力較差,模仿性、好奇心和虛榮心都很強,容易產生對立情緒、逆反心理和攻擊性行為,辨別是非以及自制的能力較弱,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或不法分子教唆而誤入歧途,從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少年犯案發前大多都有喜歡上網、打遊戲、吸煙甚至酗酒、賭博等不良嗜好,他們遊手好閒,無事生非,從而導致非道德意識增長和產生違法行為。另外,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極為嚴重;未成年人的性犯罪,無一不與色情文化的污染有關;因為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幾乎是空白,因此,處於性早熟時期而對性的認識是既神祕又剌激,在有誘惑的情況下,極易引發未成年人性犯罪。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第一課堂,家庭環境如何直接決定和影響着子女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壞,父母道德品質的優劣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對子女的心理、品德、愛好、理想和行為舉止都有着極大的影響。家庭環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當,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説家庭教育很重要,很多未成年人就是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導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其中家庭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溺愛縱容型家庭;家長過分溺愛、放任,疏於管教。現代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沒有履行好監護職責,遷就孩子的不適當要求,對子女的不良習慣不能及時發現並教育其糾正,特別是在物質生活上無限制,致使子女形成唯我獨尊、自私自利、佔有慾極強的心理,當其不斷增長的需求慾望在家庭中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向家庭外擴張,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誘導時,極易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不良教育型家庭;家長的不良教育方式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拔苗助長”型,二是“任其自生自滅”型。“拔苗助長”型的家長是投入多、交流少,在學業上對孩子抱有很高目標或對孩子容錯性較低,一旦孩子達不到目標或出現錯誤,家長不能耐心細緻地説服教育,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奉行“棍棒教育”,使孩子產生畏懼心理,傷害了子女的自尊心,使其產生逆反對抗心理和自卑、悲觀情緒,甚至於輕生。“自生自滅”型家庭是家長自尋快樂多,與孩子同樂少。

有的家長忙於工作,有的家長忙於生計,有的是父母離異,有的是家長外出打工,對孩子缺乏必要的關心和愛護,使他們過早地嚐到了生活的苦澀,失去了親情的呵護,性格孤僻,自卑,脆弱,最易亂交朋友,被壞人利用。

3、父母素質偏低型家庭;家長自身要求不嚴,對孩子影響很大。家庭中,家長的一言一行,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未成年人模仿性強、可塑性強,父母的言行影響着他們的成長,有的父母素質較差不能正確的教育子女,甚至顛倒是非,有的本身就有一些不良惡習,嚴重影響着子女的成長。在生活中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影響最大的人是父母。未成年人好奇心強,易受暗示,善於模仿,但辨別是非、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常常把與之接觸最多、聯繫最密(小編推薦你關注好範文 網)切的父母作為自己的模仿對象。

4、殘缺重組型家庭;家庭的完整是子女健康成長的搖籃,當離婚、死亡或服刑以及其它原因失去了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時,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壞。這種家庭既給子女心理造成了傷害,又給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缺陷。相當多的孩子因此產生深刻的情緒障礙,悲觀失望,嫉妒他人,不滿現實,形成一種反社會的心理,極易引發犯罪。

5、父母外出型家庭;隨着人口流動比例的增大,尤其是有些地方經濟欠發達,不少家庭為了謀生父母雙雙外出務工,將子女託付給爺爺奶奶或親屬,使子女的管教工作存在嚴重的缺陷,使一些未成年人因失去了良好的管教條件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會環境

首先是宏觀環境的影響;近年來中國社會結構發生了強烈的變遷。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更加顯得茫然不知所措。不斷湧現的新生事物,使他們的慾望不斷膨脹,但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很難通過合法的手段去實現這種慾望,為了滿足這種慾望,他們很可能不擇手段,實施越軌甚至犯罪。加上當前我國貧富差距日益加大,他們在與別人的比較中,體會到一種貧困感,一些未成年人幼小的心靈種上了貪慕虛榮的種子,講排場、講吃喝、講穿戴、好逸惡勞、夢想一夜暴富,經濟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誘發青少年嚮往金錢物質,使得一些青少年為獲不義之財瘋狂作案;這種心態加大了他們心理的失衡,更加促使了犯罪的發生。其次是微觀社會因素的影響。網絡、電視、電影等傳播媒介的影響。傳播媒介的對未成年人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們的很多行為舉止都可能是從這些媒介中學習的結果。渲染暴力、淫穢等思想的傳播媒介在某種程度上對青少年犯罪有很強的誘發作用。由於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社會閲歷淺,辨別是非能力差,對好壞良莠缺乏全面的判斷。在缺乏良性誘導的情況下就會受好奇心的驅使,往往是“一看、二學、三墮落”。另外是網絡遊戲的誘惑;近年來,隨着網絡遊戲的發展,網絡遊戲在給人帶來樂趣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可以説網絡遊戲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社會原因。因為網絡遊戲的誘惑力,不少未成年人經不住誘惑,沉迷於網吧、遊戲室,尤其是在校學生在那裏結識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有的因為爭機子打架,有的因為沒有資金消費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四)學校原因

學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學習場所,學校和老師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僅次於未成年人的家庭和家長,有的甚至超過了家庭、家長的影響力。

但現行教育制度存在的缺陷是不容迴避的問題。一是單純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學校為了取得高升學率,以滿足社會及家長的期望,在教育內容的安排上,只重視教科書規定的知識教育而輕視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法制教育重視不夠。從近兩年審理的在校學生犯罪案件來看,他們的法律觀念非常淡薄,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沒有認識到自已的行為是犯罪,如有的人認為打打架,把錢賠了就沒事了。三是個別教師素質不高,教育方法不當。有的教師責任心不強,把差生視作“包袱”冷眼相看,使其對學校產生本能的牴觸情緒而輟學在家,給社會帶來了消極因素。四是學校管理存在問題,尤其對住校學生的課外管理不嚴,致使少數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與社會的不良青少年接觸,而被引誘走上犯罪。五是學校管理單純強調“標準化”,忽略了以人為本。學校過於“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使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校園生活,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正確對待,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棄。

三、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對策與建議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會、學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身,因此,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實行綜合治理。

1、 優化家庭環境,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質量。個人的性格、道德品質、理想情操的形成,都與他從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環境的薰陶有關。因此,每個家庭都必須以對子女負責、對國家的未來負責的高度出發,維護家庭和睦,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大力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質量。父母要首先從自身做起,提高婚姻質量,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子女當好表率。要築牢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線。

2、 注重學校的教育功能。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繼續,對未成年人的培養、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學校要要改變那種只重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不良傾向。學校要在傳播文化知識培養興趣愛好,引導個性發展的前提下,使未成年人首先學會做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進和完善管理制度與教育方法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同時還要開展法制教育,切實擔負起加強法制教育的重任,使未成年人從小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

3、 淨化社會環境。社會各方面,應齊抓共管,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未成年人成長提供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一是要淨化大文化市場。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打擊力度,淨化影視報刊文化市場,加大打擊宣傳色情、兇殺、暴力的書刊和音像製品,杜絕黃、賭、毒對未成年人的侵蝕。二是要加大對網吧、遊戲室的監管力度和處罰力度。該取締要取締、該關閉的要關閉、該處罰的要處罰,堅決避免不法網吧、遊戲室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危害。三是要加強宣傳和普法力度。使未成年人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抵制不良習氣的能力,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做遵紀守法的公民。四是加強社會治安,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誘因,為未成年人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4、 構築以學校為中心的學校、家長和社區三結合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網絡。首先應該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班主任應該定期做家訪或者召開家長會,多與家長交流,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對於後進生要多加鼓勵,讓他們樹立學習信心,對於一些不良行為要慢慢督促他們改正;其次,學校應

當加強與學校所在地的公安部門和居委會、村委會的溝通與聯繫,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讓在校青少年有安全感,並防止青少年犯罪的發生。另外,學校應加強與相關執法部門溝通,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學校應與相關執法部門溝通,成立法制教育基地或類似組織,不定期邀請相關執法部門以案説法,提升法制宣傳的效果。

5、 落實刑事政策,實行司法預防。司法機關應認真貫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寓教於審,懲教結合,使其認罪悔罪,重新做人。首先,要改革庭審方式,在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時,有針對性地邀請學校教師、羣團幹部或心理學工作者介入庭審,實施心理矯正,從而打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心理殘餘。其次,在對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時,儘可能多適用非監禁刑,即多判處緩刑或罰金刑,給其創造重新做人的機會。再次,檢察院應設立幫教考察檢察官,負責對起訴到人民法院的少年被告人案件進行庭前調查,找準教育挽救的“感化點”,為庭審法官提供庭審注意事項和量刑參考意見。同時和少年法庭的法官一起負責做好判處緩刑的少年被告人的跟蹤幫教工作,建立幫教制度和幫教檔案,對少年犯進行長期有效的跟蹤幫教,促進其徹底改過自新,避免重新犯罪。

總結:未成年人犯罪問題的嚴重性不容我們忽視!我們應該多方面去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給予他們多一點關心!

第五篇:未成年人犯罪調查報告

未成年人犯罪調查問卷

1、你的性別:a男b女( )

2、在此之前你對未成年人犯罪這一問題了解程度如何?( ) a很瞭解b較瞭解c不瞭解

3、你覺得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多選)() a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b學校教育存在薄弱環節c家庭環境的影響d未成年人自身因素e其他方面的影響

4、你認為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特點?(多選)()

a團伙犯罪b財產型犯罪c實施犯罪的對象多為未成年人d犯罪性質較嚴重e犯罪手段成人化

5、你認為未成年人犯罪產生的誘因有哪些呢?(多選)()

a 社會環境的影響b法制觀念淡薄c交友不慎d家庭教育脱節e家庭暴力

6、你覺得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應不應該判處死刑?( ) a應該b不應該c不清楚

7、你覺得對於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嗎?() a需要b不需要,因為只是少數而已

8、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犯罪,你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a表示同情和諒解b表示不解和憎恨c沒感覺

9、你認為未成年人犯罪對社會造成的危害大嗎?() a很大b不大,因為只是少數而已c不是很瞭解

10對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你有何建議?(多選)() a加強家庭教育,父母應多關心子女

b自身要注意交友,加強自我修養

c加強法律宣傳力度,多方面教導未成年人

d堅持貫徹懲罰為輔、教育和保護為主的矯正原則

非常感謝你的配合,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rkeq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