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促進大學生就業措施 篇一

在大學擴招和金融危機的雙重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加上在我國,學校教育長期以來片面重視專業知識的教育,對自我的認知、社會交際等方面的教育相當缺乏,造成許多大學畢業生在即將走向社會之際感到迷茫,走上工作崗位後顯得無所適從。因此要在既定的大環境下促進就業,有賴於高校和大學生自身對就業問題的清楚認識和有效準備。為此建議高校調整就業指導思想,大學生及早對自己將來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有目的地進行求職,提高求職應聘的成功率,促進大學生公平就業,讓大學生儘快適應作為職業人的社會角色。接下來我將從各個方面談一下我對公平就業的看法和促進公平就業的措施和途徑、

大學生就業問題不但和大學生自身有關,而且與高校,政府,社會息息相關!所以要促進大學生公平就業不但要讓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以增加就業機會,各大高校與政府更是要做好相關方面的工作以達到讓大學生公平就業的環境。

一、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促進大學生就業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以增加就業的機會,目前許多大學生因為職業生涯目標模糊和準備不足,導致了其在找工作之際才“臨時抱佛腳”,進而出現就業恐慌。為了避免這個恐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一個真實具體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規劃能夠幫助大學生在一年級瞭解自我,二年級鎖定職業興趣,三年級有目的地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所學知識、專業與自身潛力以及將來職業發展有機結合,為求職就業打好基礎鋪好路。

有了職業生涯規劃之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朝着我們擬定的目標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專才,一個不可替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被社會所需要,才能企業所聘用,才能成功的就業。

二、高校採取措施以促進大學生就業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地方,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高校應結合人才供需情況,有劃有步驟地採取針對性措施,確保畢業生順利就業。

1、因需培養。高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根據行業動向和畢業生主要就業目的地急需的人才類型適時調整培養計劃和課程結構,建立通識教育培養模式。努力造就“就業有優勢,創業有本領,升學有希望,繼續學習有基礎”的能説會寫、勤思善做的應用型、創新型、複合型人才。加強校企合作,使實踐教學環節真實有效,結合專業課的特點和要求在當地會展、節慶活動和旅遊旺季期間進行短期集中實習。

2、學學業規劃指導教導一年級新生要打好學習基礎,不鼓勵做兼職。鼓勵二

(三)年級學生考證,首先爭取通過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二級,其次要結合自身實際考取各種資格證、駕照、向考本科或報讀雙學位,增強就業競爭力。引導學生在三(四)年級上學期尋找與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併為之推薦。利用就業指導課程,詳盡地給畢業生分析當前形勢及政策,擇業心理調適、求職準備、求職技巧等。通過作業形式,要求學生利用掌握到的知識分析推論出自己適合從事的行業及崗位;蒐集擬定面試中常見的問題要學生作答;要求必須學會寫求職信,做個人簡歷,然後根據每名畢業生的作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做進一步的針對性工作。

請往屆畢業生回校交流經驗,幫助應屆生樹立信心。最後一學期,引導學生結合畢業實習、兼職尋找就業意向單位。

3、點面結合強化指導最後一學年,組織校園招聘會,監督學生準備自薦材料,結合每場供需見面會實際情況以點面結合形式對畢業生進行提醒和輔導。所謂“點”,就是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和輔導員老師分別一對一地與畢業生交換意見作分析給建議;“面”,就是書記和輔導員召集全體畢業生做形勢分析、動員,還有分班與專業課教師座談。老師對畢業生進行擇業決策的教育,幫助他們作出最優選擇,畢業生離校前兩個月,各系將仍沒有意向單位的畢業生推薦表分類,與就業辦合作送出“推銷”。要求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必須回校參加學院組織的供需見面會。

鼓勵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動員畢業生參加國家西部計劃和廣東省支援貧困山區計劃,並積極為學牛搭橋引路,一來是引導學生要有高尚情操和追求,二來,這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對於那些家庭經濟狀況較好並有一定的社會關係的學生,可建議考慮自主創業,並且鼓勵學有餘力的專科學生考取本科、本科生考研。

4、保持信息傳達暢通。對內保持暢通的信息渠道設公告欄,將所有招聘信息及時張貼公佈,同時將複印件分發各班。每班最少設有男女各1名信息聯絡員,及時上傳下達。貫徹“公平、公開、擇優”原則,有針對性地鼓勵並作模擬面試。對外積極宣傳協助就業指導中心向有關單位寄發宣傳材料,主動聯絡工作單位並推薦適合人選,要求各系做到如本系學生不合適則將信息傳達給相關係,做到信息共享,也要求畢業生之間做到這一點。

儘管求職與應聘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而客觀上往往是組織強個人弱,尤其是大學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在雙向選擇過程中處於被動位置,因此根據組織的情況有計劃地部署就業策略,對於提高成功率和節省費用很有必要。反思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的不足。比如重理論、輕實踐,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脱節,大學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薄弱,等等,高校還是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進行改革。另外,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目前職業教育比起高等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後。對於學生來講,先謀生再自立然後尋求發展,也未嘗不可,暫時沒有找到高端的崗位,就從低一點的工作做起。放低身段,考慮長遠,肩負責任,應當是當代大學生較為合理的就業取向,不要僅僅看到眼前的利益。

三、政府採取各項政策以促進大學生就業公平

有人可能認為,就業是市場的事情,政府不能干預。其實不然,第一,對公職崗位來説,完全由政府直接管理,如何公平,公正,公開地招聘畢業生,是政府的分內之事,事實上,目前最大的就業不公就發生在這一塊,因為許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負責人不但既沒有權利上的約束,業沒有經濟上的約束,還可以利用進人問題培養自己的勢力,因此為就業腐敗提供了温牀。倒是許多企業單位,負責人必須要考慮到單位的效益,所以到還能更多地堅持量才錄用,做到就業公平。第二,即是市場範圍的就業,如果發生就業不公平行為,政府也有職責進行干預。目前,就業方面的各種有形或無形的`歧視條款確實是存在的,但勞動部門基本上對此無所作為。遭遇就業歧視的應屆畢業生對此根本不知道找何人投訴,只能吃啞巴虧。與用人單位相比,應聘者處於弱勢地位,政府勞動部門應該制定更有利於他們的政策規定與實際處理辦法,儘量減少就業歧視。

四、社會要形成良好的就業環境以促進大學生就業公平

整個社會也要形成一種氛圍,即用能力本位取代以往有失偏頗的學歷本位

這是走向公平就業並促使大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原動力。

總的來説,不管就業不公發生在哪裏,它都損害到求職者對社會的信心,損害到這個社會通過促進就業維護穩定的努力。温在視察湖南大學的時候説:“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社會的價值,應該更加重視公平與正義。”我想,現在也是應該在就業問題上“更加重視公平與正義”的時候了!

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措施

1、減少結構性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到村任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通過放鬆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企業工作;鼓勵骨幹企業和科研項目積極吸納和穩定大學畢業生。

2、減少或推遲供給:加大力度落實部隊徵兵更多面向大學生;研究生或第二學位擴招。通過見習實習制度,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4、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所有高校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同時將就業指導課列入必修課。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失業登記,提供職業介紹,培訓等系列服務。

5、為困難的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援助。

(四)針對返鄉農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實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土地承包權益;穩定糧食和食品價格,有利於農民工返鄉務農提高收入。

2、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大力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做好農民工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3、一些勞動力輸出地方已經出台支持返鄉農民工的政策:3個月以上未能重新就業的,當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的70%給予失業救助,救助期不超過半年。上述政策措施對穩定現有的就業崗位、解決受金融危機影響嚴重的農民工羣體和青年羣體的就業問題將發揮作用,但還遠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機對中國就業局勢的影響,需要全社會各方的重視和支持,特別是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維護就業穩定的對策建議

20xx年,我國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就業壓力可能是歷史上最巨大的,必須要有最困難的準備。要切實把促進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協調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把擴大內需與擴大就業緊密結合,鼓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各類服務業,扶持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發展,把增加就業崗位真正落到實處。這樣才能保持就業局勢基本穩定。

(一)維護社會穩定

1、繼續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工傷保險待遇,降低醫療保險基金起付線或提高封頂線,提高保障水平。

2、着力解決各類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

(二)促進就業

1、將下崗失業人員納入登記失業人員範圍,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時,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就業服務,促進其儘快實現再就業。

2、大力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及時幫助就業困難羣眾和零就業家庭人員實現就業。

3、落實好技能提升特別行動計劃。充分運用就業專項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加強對企業職工崗位培訓、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和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以及對農村初高中畢業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根據需要延長培訓期限,提高培訓補貼標準,緩解就業壓力,並以此提高技能水平,做好技能人才儲備。

(三)擴大就業

核心就是“小三多,密非外”,即“小企業、第三產業、多種就業形式、勞動密集型、非公有制經濟和外向型經濟”。正在考慮的主要有以下幾條:

1、完善鼓勵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資金支持、金融信貸、社會服務等扶持政策;

2、全面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

3、擴大積極就業政策覆蓋範圍,提高補貼標準,完善操作辦法,重點做好關閉停產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

(四)改革高等教育體制

實現四化,即教育模式靈活化,專業自由挑選;教育體制彈性化,更寬進、更嚴出;內容應用化,將大學分為職業性、專業性和理論性三類;教育層級職業化,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規範現在的高校職業教育。

(五)做好失業統計和失業監控

應進一步完善失業統計和失業監控。一方面要儘快完善現行的調查失業制度,並儘早向社會公佈並使用調查失業率。另一方面也要進一步完善現行的登記失業制度。應該把那些肯定要回來就業的農民工納入失業登記,同時還要給予他們切實的幫助。如果我們推出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失業登記制度,無論是城鎮失業人員還是農民工都可以登記,但如果登記之後,不能享受任何扶持政策,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幫助,那誰會來登記呢?如果失業人員不來登記,我們又怎能知道有多少人、哪些人需要補助呢?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政府需要給予農民工就業更大的投入。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二

一、前言

隨着當今社會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越來越迷茫,是考研繼續留校讀書,還是踏入社會就業?針對我們動物科技學院學生,專科生就業率不低,但是條件相對艱苦。由於本科生專業的缺乏性,我們必須考慮在求職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這些都是我們要加強調研分析的重點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本小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組織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就業意向為主題的調查。

二、調查目的

要求詳細瞭解大學生就業意向方面的情況,為大學生就業提供科學的依據。

1、通過調查瞭解大學生對就業所持的看法及對自身的認識。

2、瞭解最真實的大學生就業現狀及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及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畢業生、為學校、為企業提供相關的有價值的信息。

3、通過對就業現狀的瞭解,讓更多剛進校的大學生們提前為就業做好準備,而不虛度光陰。

4、瞭解到就業形勢的嚴峻,要讓更多的大學生應該想到、做到自主創業,為自己的前途開創一片新天地。

5、將所調查的結果反饋給學校,學校可以根據相關資料對大學生就業問題作出切實的引導。

三、調查內容

此次關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情況調查方案調查,我們小組根據調查目的將問卷內容主要劃分為對以後就業工資、單位選擇工作的方式以及對自己專業的評價等方面。本着少而精的原則,採取問卷調查、諮詢畢業生、大二大三學生的形式進行調查。

四、調查範圍、地點、調查對象和分析單位

範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地點:八號教學樓、三號教學樓、創新實驗室

調查對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班主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業管理中心主任

分析單位:動科122班張濤、孫自、王恆

五、調查理論假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就業情況主要存在學院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和學院聯合企業三方面的問題,而原因則應從國家隊相關專業的重視度、相關專業的市場成熟度、學院對學生就業問題的關注度去考慮。下面是提出的一些假説,通過這些假説來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就業情況及導致其產生的原因。

問題假説

1、學院的專業知識要求較為嚴格,本科生無法滿足就業知識儲備,需要深入學習。

2、該專業本科生工作環境較差,使得很多學生退而求其次

3、學院所聯合的企業比較豐富,工作崗位提供較多。

4、國家對某些專業有很好的輔助政策,相關產業發展較多原因假説

1、我國的基本國策。

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就業工作實施情況。

3、一些學院過度鼓勵本科生讀研或出國。

六、抽樣方案、資料收集方法

結合調查目的,綜合考慮下來,確定以所在學校的大二,大三及大四同學、相關主管老師為調查對象,調查單位是構成調查對象的所有在校大二,大三學生。

1、抽選樣本單位

本次大學生就業意向抽樣調查的樣本容量總共150人,其中大二30人,大三40人、大四80人。

2、確定調查方法和抽樣方式

經過全組人員討論決定,按隨機原則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對大二,大三,大四學生都採取多階段抽樣(多級抽樣)方法。

3、總體指標(參數)設計思路

關於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的問題,主要包括為對就業的看法,就業的慾望,就業的首選地,就業前的準備,就有目的,就業帶來的影響等方面。

4、資料收集

可以聯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業管理中心諮詢相關老師並獲得就業情況資料

七、調查內容與項目

調查的內容與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被調查學生的基本資料與情況。主要項目包括被調查學生的性別、年級、專業等等。

2、被調查學生就業準備、就業價值觀、就業期望等等。

3、被調查學生是否選擇直接就業。

4、被調查學生是否有自己現有的計劃。

5、被調查學生認為就業需要的哪些能力。

6、被調查學生通過什麼方式瞭解就業信息。

7、被調查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如何?

八、培訓安排、人員組成、組織結構

1、培訓及規定

(1)儀表端正、大方。

(2)舉止談吐得體,態度親切、熱情。

(3)具有認真負責、積極的工作精神及職業熱情。

(4)訪員要具有把握談話氣氛的能力。

培訓必須以實效為導向,本次調查其人員的培訓決定採用舉辦培訓班、集中講授的方法,針對本次活動聘請有豐富經驗的調查人員面授調查技巧、經驗。並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之充分認識到市場調查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端正其工作態度、作風,激發他們對調查工作的積極性。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三

為掌握文祕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為就業形勢嚴峻下的文祕專業建設提供參考依據,本小組成員於 4月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活動。此次調研以文祕專業大學生、昆明市地區各級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調查對象,瞭解畢業生的實習就業情況以及各單位對文祕專業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主要採取走訪面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發放了《文祕專業就業前景調查問卷》30份,共計收回 26份,具體做法是:以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為主,通過網絡傳送的方式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採取向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進行訪問的方法,獲取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對文祕專業大學生職位定位以及相應單位的用人需求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

一、被調查大學生基本背景的分析

被調查的26人中,從性別來看,90%均是女性,另外90%的大學生在高中學習的都是文科;在對“你對報考文祕專業的原因有哪些?”的選擇題回答中,只有10%左右的大學生選“就業前景廣,就業容易”,而與之相悖的是超半比例的大學生選“不知道”,這明顯體現大學生對文祕崗位認識的不到位,也説明大學生沒有自己清晰的擇業觀。

二、被調查大學生對文祕專業課程設計及教學的分析

在對“所學課程中哪一類課程讓您獲益最多”的選擇題選擇題選擇題回答中,首選專業課,其次為專業基礎課,再次為選修課。從調查結果中表明,專業課程的設置對文祕崗位工作有很大的作用。在對“您認為哪些課程對工作最有用?”的選擇題回答中,選擇“公文寫作、祕書禮儀、計算機、祕書實務”課程的比例佔80%,而選擇文祕英語與市場營銷課程的大學生為25%,由此可見,本地區社會需求的文祕工作人員較多的是要求大學生能説會寫、會操作電腦、會辦事的人”。而英語水平與營銷能力並不被企業看重。在“您覺得當前文祕專業課程教學中最需要加強的是哪些課程”的選擇題回答中,85%的大學生認為要圍繞職業發展需要而開展,要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避免空洞的説教;40%的大學生認為教學方法要多樣化;26%的大學生認為課程內容更需要具有趣味性;10%的大學生認為要加強師資建設。由此可見,教師改變目前的教學方法是大學生認為要加強的。

三、被調查大學生對祕書所具備的能力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我們分析出計算機、外語、人際關係、社會適應、團隊協作是大學生普遍看重的祕書基本技能,大部分大學生能夠知道自己所欠缺的祕書職業技能,其次比較看重的就是專業知識與技能、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可見,祕書這一崗位需要的是全能的人才。但是能夠真正掌握這些祕書技能的大學生卻少之又少。在“求職和工作中最困擾您的因素是”的選擇題回答中,70%的大學生認為盲目,缺乏就業指導,缺乏人際交往、溝通能力;65%的大學生認為對社會缺乏瞭解,自身優勢難以發揮;30%的大學生認為專業知識不夠紮實,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由此,我們應該為自己對祕書崗位這一評價付出實際的努力,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四、被調查單位基本背景的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獲取了大學生所在單位基本信息,從單位的性質來看:有7家是私營企業,1家國企,2家是事業單位,無外資企業;從單位規模來看:50人以下的有4家,50——100人之間的有7家,100——200人之間的有2家,200人以上的有1家。從調查單位的規模來看90%的用人單位都是中小型企業,這就要求文祕專業培養目標以各級各類中小型企業為主,以滿足中小企業的人才需求,服務於區域經濟的發展。

五、用人單位需要的祕書人才分析

對用人單位我們採用的是實地訪問,在訪問中,我們獲得的結果在下圖中有所體現。從下圖我們看到,90%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是祕書工作人員的個人能力,這祕書的能力是指祕書工作能力,能夠有效完成事情的效率;其次我校應該努力培養具有性格特點的祕書人才,高校培養的祕書應該是具備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而不是光好看的“花瓶”,要具有內容。另外用人單位比較看重的就是大學生在高校的表現,比如獲獎情況,學習情況,個人社會實踐情況等等,因此,這就要求大學生應該更加努力豐富自己學習和社會生活,這對他們以後就業非常有幫助的。

隨着經濟的發展,各類性質的單位數量不斷增加,每個企業因為工作需要或多或少都會引進文祕專業人才,但是,相對於其他一些專業,需求量不是很大,這為我們的人才培養提供了穩定的數量需求空間。至於學歷層次,98% 的企業認為需要大專或本科以上學歷,一般不會選擇中職生。中職生和大專、本科生相比,個人綜合素質和知識結構還是有很大差距。目前,培養綜合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的高學歷人才是本專業努力的方向。

六、用人單位需求祕書能力分析

在知識面上,為了適應企業對複合型文祕人才的需求,文祕專業必須拓寬專業口徑,在課程體系中融入相關專業知識,或者使其成為文祕專業的一個方向。同時,要注重培養文祕專業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他們跨專業學習相關課程,以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

在能力上,與人交往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文祕工作人員的行業特定能力,屬於職業素質範疇;工作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是每一位從業者都應該具備的核心能力,屬於綜合素質範疇。

從訪談用人單位中,76% 的單位將人際溝通協調能力放在文祕工作人員能力要求的第一位,説明了用人單位對祕書這一職位協調能力的重視。強化職業技能訓練,探索多證多能的教學模式。按照“雙證融通”思想,將祕書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專業教學中,強化對大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不僅可以使大學生獲得從事祕書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獲得進入祕書職業所需的祕書職業技能鑑定證書。在此基礎之上,提倡多證多能,以增加大學生的就業砝碼。大學生如持有多種能力證書,包括專業核心證書如普通話證書,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級證書,汽車駕駛證等,以及能力拓展證書如會計上崗證、人力資源證、物流師、跟單員資格證書等,就業競爭力就會大大增強。

七、用人單位對祕書職業道德的分析

由圖表可知,我們應該注重職業道德和能力培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專業教育要着眼於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三種能力。職業道德素養主要包括敬業、奉獻、誠實、可靠,耐心、細心,善於與他人合作,有吃苦耐勞精神等。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獨立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取、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創造性地貫徹領導意圖,為領導者提供最佳工作服務的能力。這些基本素養遠比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重要。

為此,教師要善於利用專業教學深入挖掘職業精神要素,並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實訓教學、課外指導和大學生生活之中,使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

八、用人單位對文祕專業建設的意見

(一)在文祕專業基礎上增加非本專業知識,如管理、財會、營銷、國貿等知識,以拓寬大學生知識面,培養複合型人才。

(二)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將高校的觸角延伸到企業中去,以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三)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要注重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大學生要利用寒暑假,多參加用人單位的實習,增加自己的經驗。

可見,用人單位對文祕專業大學生的要求和希望是知識面更廣、能力更強和實踐性更突出。這三點建議和意見適用於任何專業,為我們培養企業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指明瞭方向。而在文祕專業教學中,注重的是文祕理論知識的教學,沒有切合實際讓大學生去參加用人單位的實習活動。因此,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

調查結果對文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啟示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可以看出企業對人才的多元化、多層次立體需求趨勢越來越明顯和強烈,即從掌握的知識面上説要多元化,從擁有的能力上説要多層次,包括職業核心能力、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跨行業能力,從具備的素質上説要立體化,包括綜合素質以及在此平台基礎上的職業素質。

九、對文祕專業教學的啟示

(一)面向企業、面向基層培養適用性人才。面向各類所有制企業辦學,在辦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向企業的需求看齊,建立鮮明的企業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圍繞現代企業所需的財經、商務祕書類型來組織教學改革。強化企業祕書的綜合職業技能訓練,將職業資格標準引入到教學中來,將大學生培養成為深受現代企業歡迎的適用性人才。

(二)以實際應用能力為重點,整合文祕專業課程內容,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瞭解企業文祕崗位羣的特點和工作流程,分析提煉崗位羣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核心能力,依此進行課程設置。

(三)高校在設置課程時要注意:

(1)適當精簡專業基礎必修課程,以實用、夠用為宜。增強課程的應用性,減少課程的理論性;適當增加課程門數,減少每門課的課時數。

(2)適當增加專業方向課程比重。開設“祕書 + 商務”、“祕書 + 財會”、“祕書 + 管理”、等祕書方向,走複合化培養道路。複合化培養模式有助於強化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

(3)突顯現代文祕特色。應通過開設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演講與口才、計算機應用軟件使用和汽車駕駛技術等課程,切實增強大學生的動手能力。

(4)增設選修課程。選修課的內容可以涵蓋人文、社會、經濟、管理等學科,如企業文化學、企業管理學、形體、書法等,以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企業以及個人的瞭解。

(四)大學生在學習課程應注意:

(1)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掌握文祕崗位必需的基本理論,包括祕書學、應用文寫作、辦公室管理、會務管理、公共關係等基礎知識;

(2)注重課餘時間的實踐練習,增強實際工作經驗與水平;

(3)積極學習與本專業相關的技能與知識,例如外語知識,駕駛技能,計算機技能;

(4)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溝通能力,能夠做到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夠很好地、全面地展現自己。

(5)豐富自己的課餘愛好,提升自身文化修養。

本次調查研究通過對調查問卷與實地走訪的統計分析,從數據、方式、內容等方面描述了文祕專業大學生存在的問題,並且結合了用人單位對文祕人才的建議,分析調查的數據及調查過程中獲取了信息。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3100字 篇四

我採用問卷的調查方式對我校學生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查!我們主要採取網絡和走訪教室、圖書館、宿舍和路邊攔截的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的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的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看法和了解被調查的學生為我校大學生。採用自制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透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和工商學院!採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法。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潛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狀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5%左右,那為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為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為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為其不重要,而認為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

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狀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為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到達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為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為起初工資為1500元,14人認為就應為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能夠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狀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脱離。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説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為社會生產人才。

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為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為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取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取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取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取。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潛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

(2)存在性別歧視。

(3)生源地域歧視。

(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就應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潛力,掌握技巧,為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個性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潛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台。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説,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個性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狀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為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狀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湧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為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為在校大學生帶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潛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為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就應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務必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4)學校就應實行用心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務必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決定。政府要透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潛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職責。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五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_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説,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2900字 篇六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這個寒假,我採訪了一位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學姐,瞭解到了當前就業的前景和存在困難,並通過調查以及查詢資料,以找到問題並求得解決方案。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脱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説,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二、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三、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

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1)對社會認識能力: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於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鍊而造成的。

2)對自身認識能力: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於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為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為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説,“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恆,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並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四、結論及建議: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為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閲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 篇七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藝術類專業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最低,文法類、經濟類、理工類和醫學類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都在1500-2499之間,管理類的學生大都希望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在2500-3499之間,同時也是藝術類的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為3500以上的比重也相對較大、經濟類、管理類次之。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可以比較其他相關問題得出,產生這方面原因是由於專業本身,藝術生的精神取向自由,他們側重於自身自由,藝術工作比較特殊。對於理工類,文法類和醫學類在薪酬取向集中在1500-2499。分析得出:這是當代大學生一般首次工作可以接受的價位。低於則不符合其多年學習的知識積累,高於此價位又又不符合當今就業壓力越來越緊張的社會現實。

二、大學生區域就業心理分析(農村、城市)

來自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就業看法、就業態度、就業單位等方面有所不同,工作報告《社會調查報告、打印》。

(1)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高於來自農村的學生。但是兩地學生的薪酬期望都集中與1500-2499,薪酬期望在1499以下和 2500-3499,城市學生高於農村學生,但在3500以上,城市遠高於農村學生。具體數據如下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對於第一份工作的薪酬要求不一樣。正是因為他們的背景。農村的學生就業心理較為嚴重,他們渴望儘快找到好的工作以緩解父母的壓力,為自己的家庭解決負擔。而城市學生則不一樣,他們相對與農村學生而言,比較輕鬆,但由於在城市長大,使得他們的就業的初次薪水價位相對與農村更為高些。

(2)城市學生選擇工作注重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學生最注重行業前景

從數據統計來看,城市大學生在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的因素是行業前景和個人喜好,農村大學生最注重的是行業前景,在薪水、地理因素和個人喜好方面,城市高與農村;在行業前景、辦公環境和其他方面,農村高於城市。

產生這個方面的原因,我們依然可以理解為兩個不同生源地的就業生的就業背景不一樣而導致的。城市的學生因為自身以及家庭的原因,相對比較自由,以後跳槽或者的短期內選擇新的工作的機會比較大。而來自農村的學生則以行業的前景為主,願意找到一份前景好,比較穩定的工作。

(3)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注重發達的大城市

從數據統計上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願意選擇在發達的大城市工作,其次是不限地域,重在具體工作,中小城市和國外,沒有人願意選擇在縣城工作;而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更看重具體工作,不限地域,其次是發達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縣城和國外。這個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事實上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不僅是城市,包括農村的學生的就業取向也比較側重大中城市。

(4)來自兩地的大學生都教青睞國營企業

從數據統計來看,在最期望選擇的就業公司上,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更樂意選***營企業、國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在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和自主創業上,來自的城市的大學生的期望值高與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但是,兩地大學生都較青睞國營企業。

(5)信息產業仍是大學生最青睞的職業部門

從數據統計來看,來自城市的大學生最青睞與信息產業,依次是金融保險業、教育業、製造業、政府部門、科研部、房地產和服務行業;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最青睞信息產業,依次是教育業、科研部、政府部門、房地產、製造業、服務行業和金融保險業。

大學生就業形勢調研報告 篇八

題目

系 別: 計算機系

班 級: 通信0803

姓 名: 朱回

學 號: 20xx08002315

20xx年7 月5 日

前言:“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中國,隨着“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羣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

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南科技學院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湖南科技學院全體在校大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湖南科技學

院校園內隨機選擇學生當場髮捲填寫,並當場收回的形式。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2份。

三、調查時間:20xx年6月26至6月28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問卷共向學生提出了13個問題。(見附一)

五、調查結果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論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着“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着“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3、提供完善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能使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具有更深的瞭解,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和就業觀。對此,學校應多對學生開展開展就業指導。

7您擇業前考慮的首要因素是

A 經濟收入 B 個人發展機會 C 專業知識的應用 D 工作的穩定性 E 工作和生活的環境 F 其它

8您認為怎樣找工作最有效? 您會通過何種方式就業? (最多選三項) A 親自前往用人單位介紹自己 B 在就業網站投放簡歷 C招聘會現場 D 由學校推薦 E 通過熟人介紹 F 寄發自薦材料 G 其它

9 您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畢業生的哪些條件? (最多選三項) A 專業技能 B 對單位的忠誠度 C綜合素質 D 邏輯思維能力

E 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 F 溝通能力與親和力 G 團隊精神與協作能力 H在最短時間內認同企業文化

10您認為當前畢業生就業中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A 企業需要具備較高職業能力或者專業技術人才,對應屆畢業生需求總量減少

B 畢業生的就業定位不合理,期望值過高,擇業過於挑剔 C 就業信息機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暢通,信息不充分 D 政府、學校、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了解不夠

E 大學傳統教育模式弊端太多,不注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不能為大學畢業生就業和職業發展提供有效幫助

11您認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素質主要是

A 基本的解決問題能力 B 溝通協調能力 C 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 D 相關工作或學習經驗 E 專業知識和技能 F 其它

12您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是

A 800-1000元 B 1001-1500元 C 1501-1800元 D 1801-20xx元 E 20xx-2500元 F 2501-3000元 G 3000元以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z493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