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一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一、引言

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

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二、調查形式與結果

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三、結果分析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鍊”“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儘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儘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於求職者來説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並且還存在着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並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於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機構發佈的“20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於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於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過去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

全球疫情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3、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

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

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

再次,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

最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4、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着想、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5、大學生方面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二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國內本身的結構性問題,x年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x年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迴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峯期,為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為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預計完成500份問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為96.4%。樣本中男、女分別佔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體、美學生60人。對此次調查收集的數據,運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一、就業形勢分析

1、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但半數以上認為就業前景較為樂觀

對於當前的就業形勢,82.37%的大學生認為形勢嚴峻;而大學生在對自己發展前途的態度上,一半以上選擇很樂觀或比較樂觀,佔57.47%;在問及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時,7.93%認為學校就業指導不夠;16.76%認為信息量少;21.91%認為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瞭解;10.30%認為能力不足;8.99%認為優勢難以發揮;16.52%認為求職方法技巧欠缺;16.27%認為對社會缺乏瞭解。

2、大學生在提升自身素質上已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向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

大學生對於自身所欠缺的素質,9.75%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13.07%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3.28%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30.08%選擇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經驗;22.2%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面對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很多普通院校的畢業生都會有些自卑心理,那麼當大家同台競技爭奪工作崗位時又會如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有壓力,佔72.2%。

3、被調查的大學生認為自身周圍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於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調查者周圍畢業的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就業率上,46.47%認為就業率在50%以下;24.9%認為就業率在50%—70%;6.22%認為就業率在70%—90%。大學生認為目前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偏低,形勢不是很樂觀,大部分人認為就業率在70%以下,而事實上據調查來看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68%,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對於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選擇800—1500元;23.03%選擇1501—x元;選擇x元以上的佔9.13%。對求職薪酬(試用期後的工資)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間,5.39%認為求職薪酬在1001—1500之間;23.65%認為在1501—x之間;24.90%認為在x—2500之間;28.42%認為在2501—4000之間;認為求在4001以上的,佔17.64%。

二、就業傾向分析

1、大學生今後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

大學生畢業後的行業類型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佔51.74%,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分別佔7.39%、14.35%;6.96%的會自主創業。到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仍然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選擇,佔47.30%;23.03%選擇中部大中城市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大學生選擇上述地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機會或有良好的社會資源,佔56.64%;16.62%選擇該地區是因為生活條件好;而因看中創業環境的有7.29%;回報家鄉有10.87%;因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別佔2.30%、6.27%。

2、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

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12%表示想過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佔65.56%;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術的分別佔10.17%、14.17%。

3、半數以上的大學生願意參加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及報考村官

對於是否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55.6%的被調查者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在對於村官的選擇上,5%的大學生已報名村官考試;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是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關於擇業觀調查數據顯示,21.25%的被調查者希望畢業後一步到位,有穩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業後擇業;16.67%不打算直接就業而是繼續深造;6.25%打算自主創業。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應該是呈階梯型的,根據自身發展的水平,抓住各種各樣的機遇,通過一個又一個崗位不斷成長。所以在當前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可以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也就是説,在擇業時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選擇一個職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後再憑藉自己的努力,通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經濟收入因素,達55%;考慮自身興趣和工作環境的分別佔35%、32%;43%考慮對事業發展是否有利。58.13%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8.75%認為很重要。在所學專業前景的看法上,認為所學專業前景較有前途的佔大多數,比例為65.15%;7.68%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很有前途。

三、就業工作指導

1、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工作影響最大的教學環節是社會實踐

71.78%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對工作影響最大,55.87%認為專業知識很重要,23.65%選擇了職業資格認證,選擇基礎理論、畢業設計的分別佔9.54%、6.43%,6.85%認為其他方面的教學環節。

2、對今後就業最為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是社會交際能力,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

在選擇哪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今後就業最為重要這個問題上,選擇社會交際能力的佔75.52%,其次是心理素質和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別佔71.16%、70.75%,也有49.38%認為組織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選擇創新能力。這表明現在的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逐步向複合型人才發展。75.3%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54.4%最需要的是就業信息的獲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薦就業崗位;40.7%最需要的是國家就業政策;18.9%最需要的是關於創業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業派遣的程序;還有17%最需要的是就業指導材料的製作。

3、大多數大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67.01%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佔了18%,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佔5%。

4.54.3%的大學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態度

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態度的佔54.3%;有相當一部分認為不太滿意,佔27.3%。這表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

5、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23.2%的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或院系就業信息欄;26.1%認為是人才招聘會;5.6%認為是學校就業網;從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或親朋好友方面得到就業信息的,分別佔2.3%、8.1%;也有少部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或其他渠道獲得。

6、大學生希望企業人士、成功的校友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備

11.4%表示希望企業人士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生涯規劃;55.6%希望是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8.7%希望涉及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規劃;6.4%希望應涉及市場經濟基本規律;12%希望講解關於員工的職業素質。62%的大學生希望其報告主要講述在校期間應為就業做何準備,9%希望是關於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22%認為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對策與建議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本就不大樂觀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為了減少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擴大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户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蘇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第三,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調查資料顯示:182人認為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佔樣本量的37.76%,資金不足仍然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政府應出台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税收等予以特殊優惠。第四,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對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就業,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幫扶政策。一是待業求職登記制度。准許待業畢業生進行求職登記,並享受失業人員就業優惠扶持政策。二是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短期無法就業或就業後生活仍有困難的,户籍遷入地民政部門要及時按照有關規定為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三是優先安排就業制度。對城鎮特困職工家庭、低保家庭畢業生實行重點推薦、優先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畢業生,採取政府安排崗位等多種方式實行保底就業。四是免費服務制度。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免費培訓、免費推薦、免收服務費用。五是就業見習制度。通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為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免費提供3至6個月的見習培訓,見習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為其提供基本生活補助。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脱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3)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人羣中,有67.01%的人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為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x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逐步由選修課過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課,將其與傳統公共必修課等置於同地位。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為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而且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進行有益的活動,從而可以減少他們接觸不良信息的機會,這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尤為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4)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並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x年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佈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4、大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5、用人單位:科學用人,善於成為伯樂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

總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三

一、調查概況

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情緒、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調查。調查採取隨機抽樣形式,管理類的文科學生,也有技術應用類的理工科學生。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78份,有效率為78%,其中男生佔34.6%,女生佔65.4%。由於在抽樣調查中,充分思考了樣本的代表性與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20xx屆畢業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採用選取題形式,分為單選與多選。為了讓我們的調查問卷更真實有效,所以我們在人員學歷的選取上針對不同學歷的人都選了30%左右的人。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人是來自農村,剩下30%是來自城市與縣鎮。

二、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1、關於就業形勢與自身就業前景評價

關於目前社會的就業形勢,91%的調查者認為形勢嚴峻,就業比較難,分別有3.8%的調查者認為形勢正常與不瞭解,而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的有1.3%。可見,絕大多數畢業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有了必須的認識。

在對自身就業前景評價方面,多數畢業生則顯得較為自信。調查證明,對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的調查者佔56.4%,20.5%的畢業生對自身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信心,14.1%的調查者表示不樂觀,而9%的調查者則表示不明白。對此的解釋可能有兩種,一是畢業生已在擇業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準備,加之金融危機的到來,加大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二是畢業生尚未進入求職面試的高峯期,對求職的艱辛認識不夠。隨着求職面試的高峯期的逐漸到來,迷茫的同學的比例還會上升。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深入瞭解他們的困惑所在,有針對性地加強就業指導,以使他們及時調整好心態。

2、關於升學與工作的選取

在升學與工作的選取上,79.5%的調查者選取工作,11.5%的人選取升學,而2.6%的調查者選取考公務員,還有7.7%的調查者選取了回家創業。可見,在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想在國家的優惠政策下,自主創業,減少就業的壓力,鍛鍊自己的潛力。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關於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決策時,有39.8%的調查者受父母的影響比較大,有3.8%的調查者表示會受老師的影響,還有5.1%的調查者比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決定,不受他人影響的調查者佔51.3%。可見,此刻的畢業生在做選取時還是比較慎重的。

4、關於就業地點的選取

調查證明,66。7%的調查者選取就業地點時,格外青睞大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這主要是因為大城市比較重視人才,工作與生活條件好,經濟收入高,發展機會多,並且理解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儘管大學生擇業首選大城市與沿海發達地區有必須的合理性,但擇業地點過於集中,勢必導致人才的閒置與浪費,同時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10。3的調查者喜歡到國外與內地的盛會城市去工作。而對於西部邊遠地區與農村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有23%的畢業生將其作為首選。儘管國家出台了很多鼓勵畢業生到西部與福建省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就業與參加志願服務的優惠政策,但畢業生的用心性仍顯不足。這表現出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功利性與短視,他們不願承擔艱苦的工作,奉獻意識與鍛鍊意識不強。學校就應透過各種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奉獻意識的培養,對畢業生的擇業中的功利與短視心態要適時加以引導。

5、關於薪酬標準

在求職者最為關心的薪酬問題上,畢業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調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調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這一檔上,35.9%的調查者選取1200-xxxx元之間,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佔20.5%;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這證明,大學畢業生期望自己早點從父母的經濟依附中解脱出來,實現經濟上的獨立,並渴望獲得舒適的生活條件,因此期望能獲得較高的薪酬。

6、關於對口與心中的期望值

據調查,12.8%的調查者認為會理解,並準備跳槽,23.1%的人會努力適應工作,61.5%的調查者工作時或工作後會思考繼續深造。2.6%的調查者還沒思考好。看來,興趣與期望值對於工作的人來説是十分重要的。

專業如果不對口絕大多數的調查者會在此刻的崗位上工作。64.1%的調查者會願意從事此刻的工作,只有9%的調查者表示不願意,19.2%的調查者會先在本專業幹,再思考轉行這些人對自己的工作的選取是留意而慎重的,個人興趣與專業在選取工作時是佔十分大的比重的。7.7%的調查者認為無所謂。

7、求職信息

在就業比較緊張的狀況下,很大一部分調查者會認證思考自己今後的就業。其中66.7%認真思考過,26.9%的調查者偶爾會想想這類人可能還沒體會到就業的艱辛,有5.1%的調查者很少再思考,還有1.3%的調查者想到時候再思考。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50%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紹與招聘信息,15.6%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有關薪資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調查者期望得到更多的關於面試與演示的技巧介紹,説明學生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是很多,需要加強鍛鍊。有5.1%的調查者期望瞭解更多的公司員工的現身説法。藉此瞭解公司的用人機制與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關於就業目的

此次調查證明,有大約80%以上的調查者就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計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數調查者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了得到社會的認可與為社會做貢獻。剩下的2.5%的調查者認為就業是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礎。可見,在經濟危機的時候人們還是迫以生計的。這也説明啊學生就業觀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師的大力指導。

9、關於最關心的問題

無論在什麼時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怎樣與企業的雙向選取。調查者在這方面的選取還是很明確的。有53.8%的調查者預計在擇業過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可能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這給學生就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調查者預計户口難解決,24.4%的調查者預計是缺乏社會關係7.7%的調查者預計信息嚴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選取,11.5%的調查者預計是其他的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的阻力最大。沒調查者選取性別歧視説明大家還是比較相信潛力的。

而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求職者的潛力包括所學的專業潛力、所畢業的學校、社會經驗以及潛力,佔總調查的87.1%,技能、特長、品德只佔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調查者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求職者的性別。

當前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人才市場供大於求,屬於買方市場、畢業生的思想不夠端正,期望值過高,擇業過於挑剔社會上一些憑關係,走後門的現象比較嚴重佔總人數的78.6%,認為學校、政府、用人單位及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了解不夠的佔11.3%,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薄弱、高校的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畢業生的不貼合政策規定的擇業行為比較多的調查者佔10.1%。

結尾:

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説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我校大學畢業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的傾向,擇業意向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他們追求自我發展,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重視經濟利益。畢業生中出現的盲目樂觀、奉獻意識與艱苦奮鬥精神缺乏、誠信缺失等心態,不僅僅會影響到畢業生眼下的擇業,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以後的成長與職業發展。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四

前言:

“就業”是大學畢業生面對市場進行自我定位,從而自主選擇職業的過程。

在x國,隨着“嬰兒潮”和“大學擴招”導致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使該羣體面臨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加,並被賦予了多層次的社會意義。通過宏觀層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經濟的快速收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對人才需求產生髮化;新職位的湧現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加;高校雖然在擴招,但學科的重複建設,以及擴招過程中與市場需求的錯位,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就業難度。

就業市場供求雙方的信息具有不對稱性。高校因自身體制限制而對行業發化和市場要求的反應遲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和壓力。就此,我們小組對大學生就業形勢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掌握湖在校大學生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瞭解和看法,更好的瞭解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二、調查對象與手段

1、調查對象:xx學院大四學生

2、調查手段:本次調查採取的是網上調查。通過同學相互通知。瞭解大家的就業形式。參加調查的同學有100人

三、調查時間:

20xx年x月x至x月x日

四、調查內容

大學生多當今就業形勢的看法,根據當今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擇業方向等。薪酬待遇,在校期間的表現對就業的影響。

五、調查結果

1、普遍大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擔心就業。

調查發現,xx%的大學生對當今就業形勢都存在一定的瞭解。其中認為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大學生高達xx%。另外,普遍大學生都關注就業信息,且出現對就業過憂現象。從大一就開始關注就業信息的大學生高達xx%,還有xx%的學生在大學前就已經開始關注就業信息,只有3%的學生在大四時才對就業信息進行關注。

2、、大學生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

從調查發現,普遍大學生對就業城市期望都較高。在調查的人羣中,希望到發達的大城市工作的人佔xx%,願意到中部城市工作的人只有x%,願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x%。而且他們對就業的收入期望也較高。對於到小城鎮工作,大部分大學生都不願意,只把其作為後不選擇。調查人羣中,xx%的人心目中可接受的工資都在xx元左右,而對於xx元以下的收入沒有人能接受。

3、就業依賴性大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最有效的找工作方法是依靠他人推薦,而並非自己的自薦與介紹。其中認為通過熟人介紹是最有效方法的大學生高達xx%,通過學校推薦是最有效方法的有xx%。

六、調查結果思考

1、對就業信息關注

在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程度都很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今社會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部分大學生都處於失業狀態。而當今的信息媒體較為廣泛,在校大學生對社會的接觸較多,對社會就業形勢的瞭解較深入。另一方面,可能是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較完善,是學生能較清晰的瞭解當今形勢。

2、對職業的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薪水高低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城市位置、社會地位。導致這結果可能是由於當今社會過多的追求拜金主義,而缺乏了對工作內在價值的思考,對自身價值實現的思考。就業觀滯後。

3、就業依賴性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求職都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普遍認為靠人際關係是找到工作的最有效方法。導致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當今社會由於人才市場較為飽和,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各用人單位對應聘者有多重選擇。在這過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行為,形成了一種靠人際關係上崗的潛規則。

七、結經驗體會

針對本次調查結果的分析,我們小組經討論,就關於緩解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提出以下建議:

1、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是不少就業崗位並非人滿為患,既存在着“人找崗位”的現象,也存在着“崗位找人”的現象。針對此,我們應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就業,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改變他們只選擇在大城市就業的思想。讓大學生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不能只把職業活動當成謀生的方式和手段。

2、重視個人素質的培養

就業與擇業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質為基礎。大學生要實現順利就業,就應當樹立獨立生活意識,克服消極依賴思想,充分利用大學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牢專業基礎,鍛鍊能力,提高素質,完善自我。一個人有了真才實學,能夠適應多種崗位,就更有利自己的就業。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五

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給本來就就業困難的我們更添了一層霜。如今就業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給我們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嚴峻的考驗。為積極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式,我們更要清楚的認識其嚴重性,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它!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閲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情況:

湖南省20xx屆、XX年屆、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10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5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5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10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5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5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不斷探究着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各種方法

1、從大學生主觀的自身角度出發:

大學生應努力培養自身專業技能,同時,端正就業心態。

2、從客觀角度講:

大學生應瞭解各專業的就業情況以及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與社會多接觸,瞭解社會需求,關注各類就業動向,從而對症下藥,為自身找到正確的就業方向與奮鬥目標。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們選擇逃避,等待我們的將是無底的深淵,只有選擇面對,際遇才會眷顧我們,我們才能看見明日的曙光。面對這一危機,國家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前一陣,國家xx下階層時差時説將大學生就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為工作重點來做。總理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大學生們交談。可見,國家已經意識到就業文圖的嚴重性,它與整個是個會的經濟政治體制有着重要的關聯。所以,解決它並不是一個想法,一項措施可以奏效的。我們必須結合中國的國情,利用科學發展觀,長遠地,發展地看待整個問題。而這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具有的品質。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六

一、調研對象:

舞鋼市恆祥物業公司

二、調研方式:

問卷式資料法

三、調研時間:

20xx年11月

四、調研目的`:

對該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和該公司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調查。瞭解該公司存在的人力資源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五、調研內容:

1、公司概況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21世紀,抓住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的機遇,從事服務業,為家庭,小區等進行物業服務。在多年經營過程中,公司擁有大批員工,其中有高素質人才及大批從事體力勞動人員。

2、公司人力資源的現狀

3、公司人力資源存在的問題

六、調查結果

①公司人力資源的現狀

1、崗位職責與人員招聘現狀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命題之一是解決人與組織的關係問題,這一命題自然的集中在人與組織的結合點---崗位的管理上。已崗位分析為核心崗位管理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反映一個企業管理的規劃化水平。

在調查的企業中,90%的管理人員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60%的保安對自己的崗位職責不太明確,50%的清潔工對自身的崗位職責不太明確。從這裏可以看出,我們的基層作業人員對崗位職責不太明確;從不同部門崗位管理狀況看,保安部、清潔部相對滯後。

2、教育培訓現狀

從統計結果上看,有管理及相關專業教育背景的管理人員比例為40%,工作後受過相關培訓的人數比例為30%。數據顯示,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比較低。

不同部門的人員,工作後接受過相關專業培訓的,物業部佔60%、保安部佔20%、清潔部佔10%。

調查顯示:80%員工希望參加“具體工作中所需要特殊技能培訓”,迫切希望參加“管理技能培訓”的50%,希望參加“組織協調溝通方面培訓”的40%。

3、薪酬現狀

從調查的總體情況看,大部分人員對目前的薪酬表示不滿意。公司一般參照同類企業經驗數據和該公司的情況確定工資標準。回答“基本滿意”的佔30%。“很滿意”的佔10%,回答“不滿意”佔60%。

4、人員年齡、學歷現狀

調查顯示,各崗位員工中,部門經理平均年齡為46歲,學歷本科以上,項目主管平均年齡37歲、學歷專科或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年齡26歲、學歷中專或中計以上,保安員平均年齡46歲,學歷國中,清潔工平均年齡42,學歷國中或以下。

②存在問題

⑴招聘環節

調查瞭解,招聘者對一些技能含量不高的崗位進行初步的面試,主要是簡單瞭解應聘者的學歷、個性、工作經歷、態度、及交流溝通等方面的信息,而疏忽了與員工進行公司制度的溝通,比如上崗後的考核制度,團隊管理制度等的溝通,新招聘餓人員在入職後發現與期望的差距甚遠。

⑵培訓開發單一與職業規劃匱乏

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新進的員工初期可能還充滿抱負懷揣夢想,但在入職後幾個月開始感到迷茫,對於手上的工作已經很熟練了,可是對自己在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或者説晉升卻模糊,以至於看不到自己將來所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在工作上也自然而然的開始缺乏工作熱情和積極進取的信心,人員流失率也隨之上升。原因在於,主要是公司重管理,輕創新,公司對員工開展的培訓多為工作技能的培訓,培訓開發較為單一。另一方面公司沒有對員工做出一個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員工晉升渠道單一。應該説公司不缺乏人才,但是基本上單一的工作和專業化晉升之路,走的是單一的發展道路。這樣或多或少地減少員工的職業攀升機遇,不免挫傷了員工奮進的志氣,同時會出現人才難留的困難的局面。

⑶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不健全

該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多個環節仍處於傳統的人事管理階段,沒有形成規劃範的制度化,只能行使時多帶感情色彩或個人主義,沒有隨時將公司的利益看做最大化,人事配置的手段比較弱,形不成合理流動的優化配置機制,這對制度化的管理多會帶來不便,難以任人唯賢,公平,公正也很難把握,影響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公司人事安排往往多是因人設崗而非因事設崗,情大於法的人事管理仍然普遍存在。

⑷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工具沒有充分利用

目前,該公司在人力資源管理這塊用的是金蝶系統。它主要功能有:

1、基礎認識管理。包括組織結構管理,職員管理、報表查詢、薪資核算、社保福利管理、考勤管理等模塊;

2、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包括能力素質模型、招聘選拔、培訓發展、薪酬設計、績效管理等功能模塊;

3、員工自助。提供分角色的CEO平台、經理人平台和我的工作台等功能管理模塊。因此,可以利用K3的這些工具規範基礎數據,理順組織流程,圍繞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選、育、用、留四個階段開展有效的管理工作,提升HR專業管理水平。但是,除了員工入職、轉正、異動、離職等的基礎的檔案資料,員工合同錄入系統中,報表查詢,資料查詢,很多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模塊的功能基本都是閒置的。在做人員分析,培訓開發和招聘選拔時沒有充分利用各個模塊的功能進行科學規範的管理,基本上還是靠EXCEL等基本辦公軟件處理的,造成每月作出的WORD文檔,EXCEL文件繁多,培訓專員甚至啟用了兩個移動硬盤存放培訓資料。從而極大影響了培訓人員的工作效率,甚至導致部分資料遺失。

七、調研後體會及感受

⑴。建議及措施

1、堅持人才是公司發展的唯一源泉。尊重人才,避免任人唯親關係至上。加大執行力度,獎罰分明,堅持公平,公正,堅持以制度管人,避免出現情大於法,讓所有人都遵守規則。

2.留住人才才是關鍵。制度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重點考慮人力因素,重視人才的價值,尊重人的需求,提供員工發展和晉升的平台,將員工的個人思想與公司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使員工看到自己在公司中的發展道路,而不致於對自己的地位和未來發展感到迷茫。3.培訓系統化。不僅要為員工提供與其貢獻對等報酬,還要在充分了解員工的個人需求和職業發展願望的基礎上,制定出出系統,科學的培訓制度和計劃,杜絕流於形式,沒有實際效果的,費力傷財的培訓。

4.加強溝通。人力資源的任何制度變革變動都要及時面向全公司人員公佈,做出簡明扼要的解釋,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與員工進行溝通,避免因較大變革引起過大優秀人才的流失,必要時可順應時宜向上級申請做出調整。

5、規範人事管理流程。對於不科學的流程和規定,要做出改進和完善,例如簡化手續辦理,提高運營效率。

6.K3系統的開發利用。及時升級系統,請專業機構對人資源部的相關人員做一些專業方面的培訓,深入學習和挖掘k3系統的各個模塊的功能,然後向全公司推行,改進,實現各個環節對接,達到管理系統化。

⑵.體會及感受

當然,調查是很有侷限的,並且書本學來的東西,終究是要經過實踐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做這個調查報告,也發現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還不夠紮實,實際操作能力還比較差,溝通協調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高,現實中複雜情況的應急處理能力還很欠缺等。發現自身的問題所在,關鍵是能找到問題的要點和解決方法,不斷在錯誤中成長。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七

高校擴招後本科畢業生的第一年,畢業人數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xx年畢業生280萬人,比上一年增長32.1%;20xx年畢業生達到了338萬人;而20xx年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五百多萬人;20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60萬人,“十二五”時期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近700萬人。

一.大學生就業率

(1)不同類型大學生的就業率有所差別。研究型大學(“211”高校)畢業生的半年後就業率為94%,畢業時就業率為88%,半年後就業率比畢業初始就業率高6個百分點。非研究型本科大學(非211普通高校)的畢業半年後就業率為90%,畢業時就業率為59%,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實現的。高職/專科院校畢業生的半年後就業率為84%,畢業時的就業率為43%,近一半的畢業生是在畢業半年後才找到工作。

從學校的專業類型來看,外語、外貿類的高校就業率較高。比如,在被調查的2113所院校中,就業能力指數排名最高10所院校分別為:外交學院、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北京語言大學、廣東外語外貿易大學、深圳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上海杉達學院、上海海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和東北財經大學等。

(2)就業率最高的本科專業前10名為:機械電子工程(100%)、醫學檢驗(99.1%)、醫學影像學(99%)、註冊會計師(98.4%)、物流工程(98.3%)、勘查技術與工程(98.2%)、建築學(97.9%)、車輛工程(97.7%)、信息安全(97.2%)、過程裝備控制工程(96.8%)。從中可見,這些專業的就業率,最高的達到100%,最低的也有96.8%。在就業率最高的專業中,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其專業性很強,其他專業畢業生不易進入,這些專業所就業的領域是中國增長較快的行業或職業,如醫學儀器、建築業、運輸業、註冊會計師等。這表明,對專業訓練要求較高的專業其就業率處於最高行列。另外,在就業率最高的10個本科專業中,月薪在2500元以上的有8個,2500元以下的只有兩個。總體而言,就業率最高的本科專業,薪資也較高。

就業率最低的本科專業前10名為:音樂表演(72.1%)、運動訓練(73.9%)、中醫學(77%)美術學(79.5%)、音樂學(83.9%)、生物技術(84.2%)、體育教育(84.3%)、生物工程(84.3%)、農學(84.6%)、應用心理學(85%)。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主要集中在兩大類專業,一個大類是藝術類專業,包括美術、音樂和音樂表演專業;另一個大類是生命科學類專業,包括醫學、生物學和農學專業。就業率最低的本科專業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都在85%以下(含85%);絕大多數月薪都在2000元以下,只有三個專業剛剛超過2000元,大大低於本科應屆的2483元的平均水平。這説明,就業率最低的本科專業,“薪情”也不樂觀。

(3)最熱門本科專業(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的供應量和就業量。這10個熱門專業的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6.7萬,佔本科總失業人數的32.9%。其中三個專業的畢業生在半年以後失業人數在萬人以上,另外,這10個熱門專業的半年後就業率分別為9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91%(英語)、95%(會計學)、91%(國際經濟與貿易)、91%(工商管理)、86%(法學)、92%(電子信息工程)、96%(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89%(漢語言文字)、90%(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另外,由於上述這10個熱門專業的畢業生數量龐大,雖然失業率並非最高,但實際的失業人數很大,這10個專業中有九個列位於失業人數最多的十個本科專業中,僅有“機械設計製造與自動化”這個專業之外。熱門專業失業嚴重,十個最熱門專業佔了本科半年後失業總人羣的32.9%,對各高校、地區和全國的失業總體水平影響最大。對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的招生人數採取宏觀控制,消除供給結構性失業,才能有效降低失業總水平。

調查顯示的最冷門的10個本科專業(就業人數最少的專業)分別為水產養殖學、醫學影像學、編輯出版學、審計學、勘查技術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藥物製劑、運動訓練、醫學檢驗和德語,這10個專業的就業需求量都超過畢業生的供給量。冷門本科專業的就業量少,供應量也少,因而就業率相對較高,其中的10個最冷門的專業名列就業率最高的專業。

二.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水平

(1)薪資水平與預期。畢業生就業前的薪資期待值底線都低於畢業半年後的實際薪資。這可能是由於畢業生們普遍感受到就業壓力而不敢對薪資有過高期待。本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線比畢業半年後的實際月薪少了806元,相差幅度為32.4%;

高職/專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線比畢業半年後的實際月薪少了419元,相差幅度為24.2%。這説明,應屆大學畢業生對薪資的期待底線值與實際薪資有一定差距。

本科畢業生的月薪水平明顯高於高職/專科畢業生。另外,在本科高校畢業生中,不同類型學校的畢業生薪資水平也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學(“211”高校)本科畢業生半年後的平均月薪為2949元,而普通本科高校(非“211”高校)畢業生半年後的平均月薪為2282元,研究型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平均月薪高出普通本科高校畢業生34.1%。

(2)薪資的地域差異和企業類型差異大學畢業生薪資水平的地域差異。行政等級越高的城市,畢業生的月薪越高。在直轄市就業的畢業生的平均月薪幾乎高出地級城市畢業生的三分之一,收入分配的地區差異在畢業生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中外合資/獨資企業的畢業生月薪遠高於其它類型企業,月薪水平排在第二位的是國有企業。反映出了在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畢業生的月薪差異。

(3)薪資水平的專業差異。數據顯示,畢業生半年後月薪最高的10專業是法語(4783元)、石油工程(3550元)、註冊會計(3494元)、德語(3473元)、微電子學(3447元)、建築學(3427元)、軟件工程(3384元)、信息安全(3293元)、保險(3102元)和日語(3096元)。這10個專業的月薪,都超過了本科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2483元。月薪最高的是法語專業,達到了4783元,約是本科平均月薪的2倍。本科專業高薪前10名中,小語種專業佔據了3名,分別是月薪最高的法語專業,排名第4的德語專業和排名第10的日語專業。此外,電子信息類專業也在高薪前10名中佔據了3名,分別是第5名的微電子學,第7名的軟件工程和第8名的信息安全。這説明,小語種和電子信息類本科專業處於我國大學畢業生薪資結構的塔尖。月薪最低的10個專業分別是:臨牀醫學(1540元)、國小教育(1588元)、中醫學(1676元)、教育學(1744元)、美術學(1745元)、醫學影像學(1774元)、林學(1833元)、歷史學(1837元)、體育教育(1845元)和音樂學(1853元)。這10個專業的月薪,都在1500元到1900元之間,遠低於畢業生月薪的平均水平。令人感到意外的是,10個月薪最底的專業中,醫學類專業佔了四個,其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非常高,這些工作要求的在職培訓時間長,畢業生短期內薪資偏低。另外幾個低月薪專業的畢業生有可能是大多從事教育工作,初期就業的收入較低。

(4)薪資水平的行業差異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半年後月薪最高的5個行業是:證券業(3501元)、控股及其他金融投資機構(3354元)、航空運輸業(3314元)、銀行業及信用合作社(3289元)、石油和天然氣開採(3232元)。本科行業高薪前5名,實際上就是金融證券、航空以及石油天然氣這三大行業。這也是社會上公認的高薪行業。

月薪最低的5個行業是教育業(1832元)、農業生產作物類(1878元)、林業(1901元)、各級黨政機關(1914元)、羣眾團體、社會團體、民主黨派和宗教組織(1922元)。

三.總結

綜合上述數據分析結果,我們發現,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剛畢業之時的就業率較低,但畢業之後的一段時期內就業率明顯提高。這意味着,應屆畢業生的就業促進工作不應該只針對在校的將要畢業的大學生,高校、政府相關部門和就業促進機構幫助大學生就業的工作應該延續至大學生離開校院之後,這樣的話,大學生的就業還將會進一步提高。其次的一個發現是,不同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失業人數有所不同,以及各類專業畢業生從事不符合本專業的工作的比例和數量也有所不同,這説明,目前我國高校各類專業的招生人數與市場人才實際需求有所差距,如果專業設置和招生人數的確定更多考慮市場需要,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大學生失業人數和非本專業就業的可能性,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還有一個發現是,目前應屆大學畢業生對其薪資水平預期已降到相當低的水平,低於他們實際獲得的平均工資水平。這説明,大學生期待過高工資而導致他們不能順利就業的説法不完全成立,目前這一因素已不是導致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一個主要原因。最後還有一個值得注意得現象,從事不同職業的畢業生薪資水平差距很大,金融服務業及相關行業和其它一些新興技術行業的新就業者收入較高,而一些傳統的、同時又極為重要的社會公共服務行業的新就業者的收入則偏低。比如,在基礎教育行業和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行業的新就業者的薪資明顯低於畢業生平均工資水平,而實際上這些行業的工資水平並不低,較資深的教師和醫生可稱得上是中高收入者,對新進入者採取低工資的策略,有可能會降低這類行業未來的人才素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dv5v3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