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竹文化調研報告多篇

竹文化調研報告多篇

竹文化調研報告多篇

竹文化調研報告篇1

煙草商業企業經過多年來的快速發展,無論在資產規模、員工的素質,還是在管理制度、企業的形象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前我們正面臨着以制度管人到文化管人的新跨越,這也是對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提出的一個新的課題。必須看到當前我們煙草商業企業的文化建設還處於起步或初級階段,如何使企業的各項文化建設有序開展,統籌實施,真正實現文化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實效化,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構建具有煙草行業特色的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正當其時。

一、構建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意義及其必要性。

企業文化又稱公司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我們可把其定義為企業員工所普遍認同並自覺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通常表現為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和沿襲的傳統與習慣等。而所謂的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即是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平台,以企業內外部各項評價指標為參量,貫穿於經營管理活動全過程的能反映煙草商業企業基本狀況的多元、動態、綜合、開放式的評價體系。這一體系的構建有其必然性和現實需要。

(一)這是實現由傳統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型的必然要求。

當前,全行業正處於增長速度由高速發展向穩步發展轉變,增長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增長轉變,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的關鍵時期。《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也經全國人大通過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生效,可以預見作為煙草商業企業必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這種情勢下,立足企業實際,在企業內部管理和機制創新上下功夫,建立和提升企業文化,提高服務水平是保持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而作為現代企業管理之魂的企業文化正是應對這種變化和挑戰的必然產物。從這個角度來説科學評價企業文化建設狀況,跟蹤和把握企業文化變化規律及其內外部影響因素的狀態,對於煙草商業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型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這是建設先進企業文化的內在要求。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已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並正在融入以企業為主體的現代經濟觀念之中。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優秀的企業文化將對煙草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發展方向、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建設先進的企業文化,已成為現代企業改革、發展、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但是,企業文化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如何把握其發展規律和變化趨勢?如何實現在煙草商業企業的正確定位?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思想觀念及實踐上重視和麪對的課題。事實上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相對於工業企業而言,煙草商業企業既缺乏一套科學的評價方法,也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僅侷限於主觀考察判斷企業文化現狀,而非從動態的角度、從量的要領上考察把握企業文化的變化趨勢。因此構建具有煙草行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將有利於煙草商業企業文化的規範科學發展,是建設先進企業文化的內在要求。

(三)這是解決當前企業文化建設中一些問題的迫切要求。

煙草商業企業自組建以來,也逐步探索建立了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但由於受專賣體制以及各種因素影響,總體來説企業文化發展相對滯後,而且發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煙草商業企業缺乏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規劃。特別近年來煙草商業企業在自身取得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重視程度不夠,缺乏中長期的長遠規劃,明顯滯後於經濟建設。

(2)煙草商業企業缺乏對企業文化建設的系統規劃。一些煙草商業企業儘管也進行了企業形象策劃,但基本上是視覺上的文化策劃較多,意識形態上的文化建設較少,缺乏系統全面的規範要求。

(3)煙草商業企業缺乏對企業文化建設的科學評估。即在思想觀念上對企業文化建設認識不足不深,把其簡單化、口號化,表現在企業內部,開展一些文娛活動;在對外宣傳方面,通過一些文化交流活動、社會贊助等,再利用媒體報道達到宣傳目的等等。但具體到工作效果、工作效益等則另當別論,當然更談不上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評估、反饋、完善和提升了。另外隨着工商企業的分離,商業企業要保持自身的市場優勢和發展力就必須建立起區別與工業企業品牌文化的服務文化。

上述問題的存在證明,在當前行業發展形勢下,構建一套具有煙草特色的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相信這一體系的研究和實踐對我們嘉興煙草正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試點也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構建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的構建必須要立足實際,力求實效,遵循以下六項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改造現實企業文化狀況、構建目標文化模式的過程,而構建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將有助於這一過程的實現,但由於其內容較為複雜,如不加以引導,往往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甚至背道而馳。因此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應以企業理念系統的構建為重點,通過思想和精神的傳遞和引導,進而全面提升煙草企業的工作面貌。可以説導向性原則是一條首要的構建原則。

(二)系統性原則。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是一個由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部分和層次構成的有機整體,它的構建要涉及到企業的.各個方面,因此在這一體系的構建中要保持其完整性和協調性,從企業文化的功能、與環境的關係、內部結構以及相互聯繫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

(三)獨特性原則。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特殊性是由煙草行業發展的特殊性所決定的。由於我國煙草行業實行專賣體制,各地煙草專賣局(公司)都是“兩棲”單位,他們一方面要代表政府行業行政管理部門去管理市場,另一方面又要作為企業來經營市場,這一特殊性體現在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中就是要緊密結合煙草行業特點、地域特點和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構建。

(四)落地性原則。企業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落到實處。在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必須與煙草企業的各項具體的工作流程和內容等融合起來,要注意避免脱離企業的經營活動、脱離企業管理的全過程、脱離員工的實際思想行為方式等。

(五)效能性原則。在構建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中要杜絕求大求全,而是要根據煙草企業的實際和企業文化建設的需要,以爭取投入最少的資源獲取最大的實際效果。

(六)長期性原則。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這種特點是由其本質決定的,這也同時決定着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構建必須貫徹長期性原則。即將其納入企業總體工作的範疇,從組織落實、人員安排、財務投入等方面給予充分保證,使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發展能夠長期堅持下去並逐步完善,持續不斷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框架指標。

(一)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架構。評價企業文化建設應從企業文化要素構成的整體性和相關性等方面把握企業文化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從我們煙草商業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對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基本架構作出如下描述:核心層面的理念文化;中層面的制度文化;幔層面的行為文化;表層面的物質文化。這四者的關係是物質文化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和載體,是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的物質基礎;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的載體,制度文化又規範着行為文化;理念文化是形成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礎,也是核心所在。同時在這四個基本層面下面包含若干個參數指標,構成評價體系的基本架構。

(二)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參數構成。評價指標參數實際上是綜合評價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和依據。根據煙草商業企業的實際運作狀況,具體列出如下指標體系:

(1)理念文化層面構成。在整個評價體系中它處於核心的地位,涵蓋要素包括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企業使命、企業願景)、企業凝聚力(煙草員工對企業的認同度和工作積極性,以及內部關係的和諧度)、企業經營方針的執行度、捲煙質量保證度、守法經營度等等。

(2)制度文化層面構成。制度文化是得到企業廣大員工認同並自覺遵從的由企業的領導體制、組織形態和經營管理形態構成的外顯文化,是一種約束企業員工行為的規範性文化。在這個層面涵蓋的`要素有煙草員工崗位行為規範、崗位管理標準、崗位操作規程、治理結構完善度(有健全有效的程序化機制)、組織結構合理度(設置合理、職責明確、運作高效)、信息處理效率、領導決策機制的執行度和民主化程度、員工管理企業的參與度等等。

(3)行為文化層面構成。包括領導素質指標(員工認同度、領導能力、個人品質)、員工素質指標(思想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管理素質指標(企業管理手段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設備素質指標(相關軟硬件設備的完備和使用率)、員工行為指標(政策執行度、工作效率、員工離職率)、經煙户滿意度、消費者滿意度、社會美譽度等等。

(4)物質文化層面構成。物質文化層面在評價體系中處於表層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參數指標:市場淨化率、市場佔有率、銷售額增長率、利税增長率、利潤增長率、市場培育指標、企業內部環境指標(安全的工作環境、衞生的生活環境、豐富的文娛環境)、企業形象指標等等。

四、對構建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幾點建議。

在一個四層整體構建的評價體系框架下,通過一些參數指標的選取,並導入一個統一的計算公式,就可以對企業在單位時間內的文化建設狀況作出科學的評價。但具體如何操作以及應在其中注意哪些問題,這些是在具體構建評價體系過程中需要我們正視和解決的。

(一)重視參數指標選取的針對性。要對企業文化建設進行綜合評價首先就要選取相關的指標,由於在上述文化建設評價體系中涵蓋着多項評價指標,各指標又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因此在評價指標的選取上要突出針對性,即要對每一項指標進行分析,確定指標與企業文化建設狀況的相關程度,並運用分析方法理論選取與企業文化建設關聯度大的指標作為評價指標,進而進行計算評估。

(二)重視計算方法的科學性。必須看到在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中定性參數指標占有一定的比重。定性指標其性質決定了其易受各種主觀因素影響,所以為增加定性參數指標的準確性,就必須做到把定性參數指標進行量化處理。而對定量參數指標為便於核算,也需要進行分類,統一計算口徑。最後就是其中相關計算數學模式的導入問題,結合我們嘉興煙草商業企業的實際,我建議應把構建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納入企業文化建設試點工作的範疇,在具體構建中要進行充分調研,並邀請相關學科的專家學者開展研討,制訂統一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體系方案,其中包括統一的計算模型。然後選擇一兩個單位進行試點,逐步進行修訂完善。

(三)重視參數指標收集數據的準確性。構建煙草商業企業文化建設評價體系的目的是正確掌握煙草企業文化建設現狀,推進企業和諧發展。而實現正確的評估前提是評價體系中相關參數指標的準確性,如何做到這一點?這就牽涉到一個文化調研的問題。首先必須明確文化調研是企業對文化建設進行梳理和評估的主要依據,它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要求做到客觀性和規範性。在具體操作上有如下設想,一是在市局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的統籌下,在各縣局選定一至兩個調研員,按要求開展相關專題的文化調研,並負責具體數據的上報彙總等基礎性工作。二是在具體調研方法上建議靈活運用如下方法:

1、文案調查法,即綜合利用企業現有的大量文字材料開展調研活動,並對所需資料進行認真研究,準確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制度安排、文化思想脈絡及領導價值取向、員工思想動態等;

2、觀察法,即深入企業的經營環境、辦公環境、生活環境進行實地觀察,瞭解員工精神風貌、權力意識和環保意識等;

3、訪談法,要對企業文化建設作出正確客觀的診斷評估,就必須得到企業各層次人員的真實想法,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進行有效的互動溝通,適時收集價值信息;

4、問卷調查法,可用來收集參與者的主觀性情況,也適用於客觀數據的分析,便於進行量化統計。

在當前行業改革和發展的大背景下,構建文化建設評價體系對我們煙草商業企業來説正逢其時,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為之去探索去實踐。信隨着這一體系的建立,必將有力推動我們煙草商業企業在新時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竹文化調研報告篇2

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家庭經濟實力迅速增強,農村對精神文化活動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儘管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還是滿足不了農民脱貧致富之後對文化生活需求增長變化的需求。出現了農民口袋裏票子多了,而腦袋裏信仰少了的普遍現象。

我區農村地處城郊結合部,農民的思想更開放,見識更多,經濟條件更好,從而他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過文化宣傳教育引導農民的任務也越重要,難度也越大,但中華民族的一些優良傳統隨着農村的發展卻在逐步消失,這與農村文化建設相對滯後不無關係。

如今農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與生產生活相結合的需求。雖然我區農民可以接觸到很多文化活動內容,但是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文化活動內容更感興趣,例如種植、養殖技術和勞動技能的輸送等。

二是對文化生活多樣性的需求。除純粹的娛樂性文化活動外,我區農民對健身類的文化體育活動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很多農民也認識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於缺少健身場所和設施的限制,其想要更豐富健康的業餘生活的要求難以得到滿足,使其只能陷於牌桌。

三是對講身邊人説身邊事的文藝節目的需求。現在各類媒體宣傳的先進典型不少,但農民認為那些人和事離自己太遠,無法引起其內心的共鳴,受教育程度不深。他們更感興趣的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區直各部門每年評選的各類先進典型事蹟為原材料,編排一些文藝節目送到農村則更易於與我區農民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交流,得到他們的認可,宣傳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目前我區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文化設施陳舊單一,文化陣地逐漸喪失。現在各鄉級的文化設施主要有廣播站和室外體育場。廣播站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品,且多數陳舊、老化,室外體育場也僅有籃球場。由於缺少維護各種設施嚴重損壞。村級除近兩年個別村新添一些文體設施外,其餘村也僅有廣播,且由於設備老化基本癱瘓,鄉、村廣播這一曾經的宣傳主力逐漸喪失陣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傳播鏈脱節。鄉廣播站有站所事業編制,每鄉有1-3個,有的還超編1-2人,但真正幹文化工作的最多不過1人,且是兼職。文化站有文藝特長的人很少,更沒有相關培訓。真正具備文化工作素質和熱情的人是招不進、留不住。隨着取消農業税,沒有了村提留,村級廣播員也因經費文體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經費不足,相關工作難以規模開展。文化工作是一項費力費錢,需要長期堅持投入但見效緩慢的事業。由於以前經費投入不夠,農村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工資偏低,文化設施得不到更新補充,導致農村文化建設進程停滯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一是建好鄉村廣播站,恢復鄉、村兩級的主要宣傳渠道。堅持定時開機制度,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農業科技知識和商業信息,彌補現在羣眾現場開會難的缺失。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參與市場競爭送戲下村。三是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補充文化設施,公開招考一批文藝專業人員,財政給鄉鎮列支專項文化工作經費。

2、引導培育羣眾文藝團體。一是發掘保護好傳統的文藝項目。如漁鼓、舞龍、舞獅等。二是引導好農民的自主文體隊伍。如軍樂隊、腰鼓隊、秧歌隊、排球隊、歌舞團。

3、加速開闢一批農村文化活動場所。相關部門應大力爭取上級計劃,全面推開村級圖書室建設。科學規劃布點,建設一批農民文體活動場地,配齊籃球、排球等設施。各鄉鎮、村間開展文體賽事活動,營造氛圍,形成習慣,把農民從麻將桌前引向圖書室、體育場,這樣既鍛鍊了身體素質,提高村民素質,更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和諧事業的偉大進程。

竹文化調研報告篇3

行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先進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管理方式,是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隨着市場化、知識化、網絡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文化因素對經濟活動的滲透日益深入,現代經濟呈現出一個全新的趨向,即文化化。行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企業思想政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實質上就是要用先進的科學思想和經營理念武裝幹部職工頭腦,統一干部職工思想,規範幹部職工行為,塑造服務品牌和行業形象,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增強行業凝聚力和競爭力,是實現行業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迫切需要。

一、什麼是公路養護行業文化

公路養護行業文化是文化在公路領域的反映和體現,是隨着公路事業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鮮明行業特點的文化,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概括地説,公路養護行業文化是公路養護職工在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等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設實施綱要》對此這樣界定的:精神文化是交通行業的核心價值理念,是交通行業的核心文化;制度文化是體現交通行業價值理念、規範交通行業行為的規章制度;物質文化是體現交通行業價值理念、展現交通行業外在形象的環境和形象標識。因此,公路養護行業文化是公路事業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公路養護行業文化與公路事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繁榮。

二、雲南公路養護行業文化建設的問題

近年來,我省各級公路管理部門日益重視公路文化建設,把公路行業文化建設作為對內凝聚人心、激發活力,對外展示行業風貌、構建和諧公路的重要舉措,且取得了顯著成績。如:從2014年起,省管公路貫徹“12435”發展思路,促進了省管公路的機制改革,使公路行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以受社會高度評價的“三個工程”為例:

“321”工程即:三年時間,建設300個高標準的大管理所,200個設施完善的石料場,100個設備齊全的機械化站”。到2014年底,全局已建成大所275個、石料場156個、機化站108個,新改建職工宿舍8530套。基本解決了職工住房簡陋,材料靠外購,手業養護等歷史遺留問題。“321”工程不僅改變了我省公路養護的傳統組織結構形式、養護技術手段和職工生產生活環境,還扭轉了養路職工過去“技術素質低,養路機械化水平低,養護生產力低”的“三低”狀況。

“安保”工程。“安保”工程即:“以人為本,以車為本,消除隱患,珍視生命”為主題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截止2014年底,全局投入資金11503萬元。自實施安保工程後,在全省機動車猛增至600萬輛的情況下,2014年的交通事故比2014年下降39。8%,經濟損失減少32。6,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減少309人,這是我省20多年曆史上沒有過的。“安保”工程,受全社會歡迎,都稱這項工程為“救命工程”。

“人性化服務工程”。全局以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行車環境、為公路維護提供安全環境、為公路設施提供安全保障,的“三為”作為最高服務標準。圍繞"實施安保工程,增設服務設施、規範標誌設置;填築會“吞人”的深側溝;在主要交通路口、風景區設置人性化標誌標牌;實施環境生態綠化工程,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路政諮詢服務、温馨親情服務、公路通行信息、路況信息服務、暢通便捷服務,打造公路人性化服務的民本形象。樹立雲南公路路況好、路風正、行車暢、效益高,安全快捷的良好形象。

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以下難點:

公路養護的服務理念,更體現出對養護工作的要求,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好三個層面的工作:養護要及時,做到預防性養路;養護要系統,做到規劃完整,責任明確;養護要科學,增加養路工程的科技含量,做好高速公路的“再建設”。針對當前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公路養護部門應該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以嶄新的服務理念作指導具體養護工作,採取有效的養護策略,提高公路養護的質量。

首先,規範機構設置和制度。一切工作的順利開展,都需要以完善的機構設置和詳盡的規章制度作為基礎和保障,高速公路的養護也不例外。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養護機構設置一般是在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設線路管理處、專職養護處已經工程科等部門,這種設置有其自身優點,如處理突發事件時較為及時,資源調動與協調比較方便,但同時也存在着責任分化、養護成本過高等弊端。因此,提高高速公路養護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規範機構設置,尤其是要建立人員精幹、業務熟練、技術全面和高科技水平的養護隊伍。與機構相配套的規章制度也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高速公路巡查制度、保養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這樣可以保證責任到人,評價有據,並能夠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其次,提高養護科技水平,增加工作的科技含量。公路養護也需要專門的技術依託,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這一點我們要多借鑑國外先進的公路養護技術,並及時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充實到高速公路養護器材中。養護技術的改革主要是要擺脱以往較為落後的人力養護,走機械化、自動化養護的道路,比如使用先進的計算機監測系統協助檢查並全天候監控公路狀況,建立高速公路狀況的動態數據庫,如路面管理信息系統和橋樑管理信息系統等。

提高高速公路養護還要做到預防性養護,這對路況檢測提出了更大挑戰,可能

需要龐大的路基、路面、積水性、橋樑承載能力等數據整合系統,這種預防措施更需要養護人員不斷提高養護知識水平,以適應預警養護工作。

第三,要加強監管力度。這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要加強政府、社會對高速公路行業的監管、監督,通過政府強制、社會輿論,促進公路養護部門在履行養護責任、收取養護費用以及具體養護施工過程中的科學性,避免虛假、怠工現象;二是要提高公路養護部門管理者的素質水平,實踐證明,決策對於一個部門、一項工作有着機關重要的作用,養護工作也需要管理層恰當決策,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錯誤進行預期,並組織員工進行計劃制定和責任落實。

竹文化調研報告篇4

今年以來,全區文化產業園和項目建設工作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在區人大監督指導下,按照《文化與文化產業規劃》統一部署,深入推進“文化”戰略實施,始終堅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並重發展,齊抓共管,不斷壯大了產業規模,保持了文化工作蓬勃發展態勢。

一、基本現狀

1、產業規模持續擴大。通過不斷營造市場發展環境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區文化產業規模得到壯大,截止至日前,攝影博物館、烏木藝術館等一批投資過億的文化產業重點項目相繼落户。在談的文化產業招商項目達到5個,協議總投資250.2億元。日報傳媒集團分社實現年營業收入19009萬元,廣播電視總枱實現年營業收入20106萬元,成為傳媒業的排頭兵。文化產業的規模和對經濟貢獻在持續擴大。

2、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區經營性文化產業企業(單位)已達710家,個體户960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到2萬人。其中文化製造業單位61家,佔8.58%;文化貿易業113家,佔16.05%;文化服務業單位536家,佔75.35%。限額以上文化產業單位38家,其中工業增加值為63776(千元),服務業增加值為362937(千元),貿易業增加值為42367(千元),合計4.69億元。初步形成了由娛樂業、演出業、網絡文化業、文化旅遊業、旅遊會展業、文化傳媒、健身休閒、體育培訓等組成的文化產業體系。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支撐下,印刷業、網絡遊戲等新興文化服務業發展勢頭迅猛。

3、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隨着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文化服務業吸引了大量的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湧現了博廣文化傳媒、嘉木醇文化傳媒、天河國際影城、金逸影城、拓傑科技有限公司、神工動畫設計有限公司、國貿大酒店至尚娛樂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民營文化企業,所有制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目前,民營文化企業已成為發展文化產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印刷、文化用品製造銷售、廣告節目製作、演出娛樂、出版物分銷等行業,民營資本投資活躍、所佔比重較大。

4、產業集羣趨勢日漸明顯。文化產業具有產業關聯性強、產業帶動作用大的特點。區加大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力度,突出休閒文化與商務旅遊服務主題,對文化特色街區、商業特色街區進行了整體策劃包裝,文化產業集羣化、企業集團化趨勢逐步形成,成為一個包括娛樂、旅遊、休閒、會展、廣告、健身等行業在內的文化產業聚集區。

二、主要措施

1、全面普查,摸準家底。今年以來,區文體局為全面準確掌握轄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系統開展了行業普查工作。一是組織專班推進。區文體局專門設立了文化產業崗位科室,安排了專人,專項開展普查工作。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先後組織全區文化幹部舉辦了三場文化產業統計培訓班,對照國家統計局頒佈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xx)》標準,系統進行了培訓學習。三是加強部門協同配合。與工商、税務、統計等部門加強聯繫溝通與數據比對,及時進行增補入庫與統計認定。

2、重點推進,骨幹支撐。一是以“三園兩館”建設為重點,狠抓骨幹項目建設。對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孵化中心文化產業示範園、中華鱘文化產業園、鋼琴文化產業園、攝影館、烏木館等重點園區和項目建設,開展企業走訪協調服務和跟蹤推進。目前,“三園兩館”項目已相繼進入規劃完善和土地平整階段。二是以創建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為契機,推動園區提檔升級。堅持走現代科技與文化產業相融合道路,加強規劃引導和產業聚集,重點抓好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孵化中心申報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工作。目前,該中心已入駐14家文化產業企業,涵蓋數字傳媒、動畫製作、遊戲設計、建築設計等業態。三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新型業態。以城市會展、演出經紀、文化娛樂、創意設計為重點,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引導行業自律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消費,轄區文化企業先後舉辦了“宋祖英演唱會”、“房產文化節”等活動,使市場業態不斷豐富。

3、精心培植,壯大實力。

一是實施市場主體培植工程,壯大市場主體。按照“新增一批、轉換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對有潛力、有市場、有前途的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加快培植,採取全程代辦、一線服務等方法積極推進市場主體培育工作,共新增市場主體475家。

二是加強項目招商服務工作。重點做好對“銅易新”文化用品、國貿大酒店至尚娛樂有限公司、美鄰假日酒店嘜霸ktv等項目的協調服務、信貸支持及產品創新工作,推動項目及早建成。

三是廣泛搭建平台,加強政策扶持。抓住深圳文博會、銀行政策性信貸等機會,積極進行項目包裝和推介,並協助企業做好政策性退税工作。

三、問題及建議

(一)問題

總體來看,文化產業發展通過產業園與項目建設獲得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處在起步階段,服務性企業較多,產業總量偏小,產業結構欠優,產業鏈接不緊,新興業態發展滯後,對經濟貢獻率仍然偏低,文化資源轉化成為文化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文化產業發展不足主要變現為:

一是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長遠意義與戰略地位認識不足,規劃引導不夠,文化產業意識不強,存在“重事業輕產業”的傾向。

二是文化資源優勢富集但未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文化產業尚未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性產業。

三是文化產業多表現為傳統的門類業態,因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配套,特別是税收、融資、土地等相關優惠政策,制約了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四是受現有行政體制和行政區劃的制約,文化產業發展協調的任務重、難度大、調控手段有限,對外各項政策爭取難,配套缺乏手段。

五是培養、吸引人才的機制亟待進一步完善配套,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缺乏,文化資源和文化產品缺乏產業化開發,文化產業自主創新力不強。

(二)建議

1、進一步突出文化產業重要地位,將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上升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戰略。結合各區域之間發展競爭態勢和自身發展空間及規劃制約,進一步強化文化產業重點地位,把文化產業戰略上升到全區重點戰略,對文化產業發展實行高位統籌推進。

2、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機制。進一步健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領導機制,把發展文化產業,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業績考核,並作為評先爭優的重要條件,科學設立和劃分文化產業考核指標,納入全區綜合目標考核體系。研究出台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配套政策,形成激勵配套機制,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進入文化產業領域。

3、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投入。加大政府引導性投入,研究設立全區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出台具體實施細則,採取貼息、補貼、獎勵等方式支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發展。

竹文化調研報告篇5

隨着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xx鄉大力發展新型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遍佈全鄉的農村鄉土文化彰顯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機,為xx鄉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xx鄉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主要成效

1、領導重視、加大投入。在鄉政府在財政赤緊的情況下,盡力保證文化必要的投入,據統計,近幾年來,鄉里共投入14萬元,文化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文化活動得到豐富,為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政府以文化站為主體,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鄉文化站在圩鎮辦起了“閲報長廊”和“時事政策博覽牆”。鄉政府以培育新農民入手,創辦了農民知識化培訓學校,舉辦種養、加工培訓班24期,培訓人數達5000多人次,免費贈送科技書刊和資料近萬份。鄉里還辦起了圖書室、歌舞廳。同時,採取政府埋單,農民看戲看電影的形式,鄉政府請縣劇團來鄉下村巡迴演出,鄉電影隊下村放電影,為農民送上豐盛的精神食糧。每逢重大節日,鄉政府還組織開展“愛xx羅江、美xx羅江”系列文藝活動,從20xx年至今,共放映電影210場,為農民送戲40場,舉辦文藝活動12場,既滿足了全鄉農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導作用。

3、弘揚鄉土文化,織牢“鄉、村、組”文化網。在抓好新農村建設的同時,xx鄉通過“以獎代扶”的方式,着力構建鄉、村、户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全鄉已創建了5個特色文化村,15個文化活動室,200個文化示範户,並村經濟貧困村的創建工作給予適當扶持。為了讓當地農民成為本土文化活動的主角,鄉政府以嗩吶,鯉魚燈為依託,經常組織文藝演出、競技比賽等活動,開展民間藝術匯演,桂竹村鯉魚燈獲得20xx年全縣民間藝術匯演二等獎。

4、政府搭台、農民看戲。xx鄉從加強鄉文化站和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入手,依託縣文化局,縣採茶劇團,開辦了歌舞、樂器、書畫等培訓班。同時,按照“政府出資,鄉鎮搭台、農民看戲”的形式,定期送電影、送戲下鄉,免費贈送圖書和科技讀物,為農民羣眾送上文化大餐。鄉政府還採取企業冠名,社會捐助等方式,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開展內容健康向上,形式豐富多彩,風格清新質樸的農村文化活動。

二、當前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1、農民的文化意識相對薄弱。由於受“經濟利益”思想的衝突,一些農民往往忽略了對文化活動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對農民羣眾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增強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識。

2、經費投入不大,導致文化事業發展滯緩。由於上級對農村文化事業資金扶持力度不大,鄉鎮對培育本土文化、民間藝術、添制設備卻無從下手。因此,上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扶持農村文化事業。

3、鄉鎮文化站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應加強鄉鎮文化站專職幹部的培訓,配齊配強鄉鎮文化幹部隊伍,解決辦公場所,下撥資金建好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增強鄉鎮文化服務功能。

竹文化調研報告篇6

為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根據區委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工作安排,4月28-29日,區文體局班子成員、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文化站站長組成調研組,在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蔣露、區政府副區長崔裕超的帶領下,前往西苑社區、映翠社區、北山社區、貴都社區。通過實地察看、聽取彙報、座談交流等形式,就全區社區羣眾性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與信心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鄉鎮、街道的積極重視下,區文化主管部門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積極作為,將公共文化列入民生工程優先發展,公益性文化設施實現三級全覆蓋,社區羣眾性文化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表現在:各級對基層文化建設加大投入,文化設施逐步改善,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成果豐碩;社區有固定的文化隊伍,文藝團隊日趨活躍;文化產品亮點頻現,活動豐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全面供給。其中,社區電子閲覽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健身路徑全部建設到位。部分社區建成農家書屋。社區各類文化隊伍100多支,民間藝術團體75個,64個晨晚鍛鍊點和若干健身場館遍佈全區,社區藝術節、農民文藝調演已成品牌。文化服務產業正在全面培育,十大文化產業項目的推進和新興文化產業項目的引進,在提升區域文化品位和檔次的同時,將初步形成採石古鎮、雨山經濟開發區、東湖公園及梅山公園四大文化項目集聚區。這些成績的取得,為把我區建設成為文化底藴厚實、文化生活豐富、文化特色鮮明、文化設施先進、文化人才輩出的文化強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不足與問題

1、認識有待提高。社區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改善,但與經濟社會發展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文化工作“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基層單位對公共文化建設認識尚不到位,缺乏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規劃和部署,存在着被動應付的思想。有的認為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是文化部門的事,參與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工作的熱情不高,當工作中遇到困難,存在牴觸情緒,工作創造性不夠。轄區企事業單位參與公共文化建設認識不夠,合力尚未形成,氛圍尚需營造。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區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推進的力度和深度。

2、投入有待加大。社區文化建設需要資金支持,因屬公益性質,且缺乏硬性考核指標,資金成為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從資金扶持看,即使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街道和社區,對文化工作的投入也非常有限,遠遠達不到實際需求。有些社區硬件設施不到位,社區內部缺少文化活動場所,文化基礎設施不健全,大型文化活動開展難度較大。社區文化隊伍缺乏必要的經費,人員流動性大。社區文體活動沒有專項資金,活動經費主要來源羣眾自願自發自籌,社區補貼為輔,這就造成活動越多貼補就越多,制約了文化活動的開展。由於經費投入不足,社區文化活動總體上呈現層次低、規模小、內容老套、影響力不高等問題,處於“小打小鬧”,不成系統,難有作為,難以形成有特色、有內涵的社區文化。

3、隊伍有待加強。社區公共文化人才隊伍不能

適應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數社區尚未按要求配備人員,少數社區雖配備了專人,大多身兼數職,缺乏精力組織開展社區的文化活動。社區文化工作人員專業素質普遍不高,對文藝團體缺乏管理經驗。由於業務不熟練和自身條件的約束,導致社區文化陣地和功能不能充分發揮,難以對社區文化工作進行有效地協調和服務。社區沒有專業的創作人才和老師,編排節目主要靠集資外請專業人士指導。業餘隊伍業餘水平,演出節目質量不高,制約了社區文化向專業化、精品化方向發展。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人員大多數是退休人員。文化隊伍新人少,能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青年人難得,社區文藝骨幹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4、設施有待利用。一方面,社區文化設施發展不平衡,且文化設施檔次低、功能少,活動場所面積小,難以滿足居民就近、就便進行文化活動需求。另一方面,社區文化設施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沒有較好的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功能。公共文化場所雖免費開放,但活動內容不夠豐富,場館的利用率和羣眾參與率不高。由於受場等限制,部分社區沒有固定的文化活動場所,公共文化權益不能惠及全民。雖然我區三級文化服務網絡設施基本建立,但由於圖書陳舊、設施老化、重視不夠,缺乏經費,缺少組織,部分文化設施處於閒置半閒置的狀態。

三、思路與對策

1、強化文化建設績效考核機制。“抓文化就是抓

民生”,文化活動不僅是精神文明的一種傳揚形式,也是社區與羣眾溝通的橋樑和紐帶,更是和諧社區創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文化建設要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黨政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親自抓,將文化建設作為一個獨立的目標體系,納入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座標中,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以經濟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共同提高促進社區和諧發展。建議區裏適當提高基層文化建設在鄉鎮、街道績效考核中的權重。

2、落實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鞏固公共文化服務

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建立扶持激勵機制,切實落實《雨山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辦法》。通過相關評比表彰,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羣眾文藝團體,根據其規模、開展文化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及社會效益,給予適當的獎勵扶持,調動羣眾文藝團體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區文化軟硬件建設。對優秀文化人才和優秀作品進行獎勵,培育社區文化特色的“新品、優品、精品”,推動社區文化建設步伐。

3、建全社區文化建設發展機制。完善社區服務管理體系,制定社區文化建設相關制度,採取激勵措施,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充分利用機關、企業、學校、家庭的文化資源,將社區內的場、館、站、室對居民免費開放。整合社區文化資源,解決居民活動場地不足和轄區單位文化資源空置的矛盾,實現資源共享。擬用1-2年時間,通過實施文化惠民民生工程,在全區每個社區新建或改建一個綜合文化活動小廣場,滿足社區開展各類文化活動的需要。

4、創新社區文化建設活動形式。開展社區文化活動應把握社區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在內容上、形式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在開展適應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外,也要創造條件,設置一些適應少年兒童的課外活動內容。同時,還要不斷創新方式,吸引中青年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來。在內容上要充分考慮各類文化的結合,在形式上要注意便於居民參加。在具體活動上要根據需要,適時開展一系列羣眾參與面廣的文化賽事活動,增加羣眾的參與面。在開展系列文化活動中,發揮各類業餘文藝團隊的作用,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羣眾活動,活動羣眾”的局面。

5、提高社區文化人才服務水平。培訓現有人才隊伍,完善培訓機制,制定培訓計劃,對現有人才隊伍進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培訓。對轄區文化人才進行登記造冊,統籌協調轄區文化人才的使用,充實社區文化隊伍。選聘一批既有專業知識技能和組織協調能力、又熱心社區服務工作的人才,擔任社區文化活動輔導員,負責組織、指導開展社區文化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4kz5z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