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衞生統計調研報告多篇

衞生統計調研報告多篇

衞生統計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基層衞生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改變我縣城區市容環境衞生髒、亂、差現象,從根源上查找問題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XX年5月5日上午10時許,縣政府副縣長王繁凡就我縣農貿市場和部分路段缺乏垃圾中轉站問題進行實地調研,參加陪同調研的有城管局局長、副局長,局辦公室,環衞所,城管大隊,市管中心等人,現將有關實地調研情況、問題和建議報告如下:

1、一河二岸(南岸)建垃圾中轉站問題。由於一河二岸(南岸)工程改造,將原有二處地坑式垃圾中轉站撤消改建綠化,導致該區域無垃圾中轉站,為解決周邊無垃圾中轉站問題,目前環衞所只好每天派一輛價值近40萬元的壓縮式垃圾車,在此處臨時替代無垃圾中轉站收集垃圾,緩解一河二岸(南岸)垃圾遍地現象。為此,建議環衞所拿出擬在一河二岸(南岸)設置壓縮式垃圾中轉站方案和與周邊環境相匹配的效果示意圖上報縣政府研究。

2、無垃圾中轉站問題。因開發商將原址垃圾中轉站推平開發建房,現沒有垃圾中轉站,周邊居民所產生的垃圾成了管理真空,環衞工人每天只好臨時將垃圾傾倒在成長家園圍牆外馬路上,垃圾佔據了半邊馬路,周邊居民意見反映強烈。為此,建議將去造紙廠路側一座旱廁拆除,改建成一座二層樓地坑式垃圾中轉站(一樓為地坑式垃圾中轉站、二樓為水衝式公廁)。

3、坪頭路垃圾中轉站垃圾儲存容量不足問題。位於坪頭路人民會場側地坑式(二窖)垃圾中轉站,建成投入使用以來,只有一個地坑(窖)能放置垃圾箱使用,另一個地坑(窖)被房管局的廉租安置房近距離擋住進出口,吊臂式垃圾車無法進入放置垃圾箱,長年閒置不能使用,特別是每年逢年過節垃圾倍增時,此處垃圾中轉站一個地坑(窖)無法容納周邊居民所產生的垃圾,以至垃圾堆放蔓延至坪頭路馬路上,給周邊居民和過往行人帶來不便。為此,建議縣政府協調房管部門,可否拆除垃圾中轉站前安置房,以解決此處地坑式垃圾中轉站存儲垃圾容量不足問題。

4、農貿市場周邊髒、亂、差問題。目前,城區現有菜市場3家,分別是橋南集貿市場、月池商城和寶水商城。三個市場基本上都屬於零售性質市場,沒有批發性的菜市場,市場內也沒有專供自產自銷農民銷售的區域範圍。由於這三家菜市場都是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的。市場內的攤位大都被個人所購。因收攤位費過高,商販及菜農都不願意進去銷售,特別是寶水大街菜市場因收攤位費過高,現基本閒置未用,這些問題的出現,為城市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影響了城區的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

為此,建議:

1、橋南集貿市場後一河二岸(南岸)在現有硬化地面向新橋方向再延伸20米(4棵樹距離位置),地面硬化後供自產自銷菜農銷售,可全部清理勝利路佔道經營菜攤。

2、市管中心探索市場內按農副產品品種劃片區經營運作模式,解決農貿市場內經營雜亂無章、無序和大量攤位閒置問題。

3、對建材市場內閒置的農貿市場利用起來,作為專業批發性的交易市場,該市場使用後可大大緩解人民大道三中對面露天市場和勝利路農貿市場佔道經營賣菜壓力。

綜治基層基礎建設的調研報告

【第2篇】公共衞生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公共衞生服務事業,認真貫徹落實上級的相關精神,把為居民提供村、社區公共衞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保障居民健康、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按照統一部署,不斷加快城鄉社區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全街道共建成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1個,城鄉社區公共衞生服務體系覆蓋率達100%。社區衞生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出台了村、社區衞生服務站管理細則和考核細則,村、社區衞生服務逐步規範,養老保障工作全面實施,公共衞生基礎不斷夯實,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二、存在問題

一是社區衞生服務宣傳力度不夠。不少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健康意識淡薄,並且受收入水平所限,村、社區衞生機構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二是醫療衞生資源配置不盡合理,社區醫療衞生隊伍建設亟待加強。城鄉之間、大小醫院之間、中心(站)之間醫療資源配置差距仍在拉大,社區衞生機構特別是農村衞生機構待遇不是很高,現有隊伍尚不穩定,社區衞生服務整體水平得不到應有的提升。

三是街道轄區內相關政策的導向性作用未充分發揮,零售藥店監管尚未到位。近年來,由於個體藥店准入政策放寬,零售藥店大量增加,佈局不盡合理,且違規經營現象時有發生,在導致醫藥市場出現不平等無序競爭的同時,進一步擠壓了社區衞生機構的生存空間。四是公共衞生專項經費投入不足。近年來,逐步增加了社區公共衞生投入,但尚未形成穩定的投入增長機制,公共衞生服務專項經費尚顯不足,社區衞生機構“六位一體”的功能難以發揮,社區居民享受低成本醫療服務的目標也難以實現。

三、幾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強化對村、社區衞生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改善社區衞生服務環境,提高公共衞生服務網絡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社區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和衞生資源的有效配置。

二是進一步加大對社區衞生服務的宣傳力度。要不斷強化城鄉居民的健康意識,大力普及疾病防治知識,引導羣眾及時、就近進行“小病”醫治,充分保障居民健康。

三是着力加強社區衞生隊伍建設,強化公共衞生資源的有效整合。強化對在職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社區醫療衞生服務水平,努力打造一支與社區衞生服務工作以及人民羣眾醫療衞生需求相適應的社區衞生隊伍。

四是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確保投入到位。要按照城鄉社區公共衞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確保公共衞生專項資金足額落實到位,切實做到公共衞生投入重點用於支持公共衞生、農村衞生、城市社區衞生和基本醫療保障。

【第3篇】最新環境衞生調研報告

根據市城管執法局黨總支統一部署,就“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對我市環境衞生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近年來,我市環境衞生事業在市委、市政府、市建委、市城管執法局等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下,有了長足發展,道路清掃保潔面積從建市之初的110萬m2增加到現在的324.6餘萬m2,垃圾清運量由120噸/日增加到現在的300餘噸/日,環衞專用車輛由30輛增加到現在的43輛,垃圾中轉站點由18處增加到78處,為營造良好城市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在環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着許多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加以解決,制約了環境衞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實現環衞事業科學發展,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環衞“以錢養事”機制,解決困擾環境衞生髮展的老大難問題,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衞生管理水平,為廣大羣眾創造良好的人居和工作環境。

一、環衞工作現狀。

(一)基本情況。隨州市環衞處現有幹部職工805人,其中:正式職工503人(含退休182人),臨時工302人,日清掃保潔面積324.6萬m2,日清運垃圾300餘噸,垃圾清運率達100%,年清掏糞便0.7萬噸,年灑水壓塵3.7萬噸,管理水衝式公廁28座、垃圾中轉站點78處、環衞專用車輛43台、垃圾處理場1座。

(二)管理運作模式。在內部管理上,自20xx年起,建立了“三級負責制”和路段長“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即:環衞處將用工權、工資發放權、工作管理權下放到所(隊),使所(隊)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非法人實體,所(隊)再根據清掃保潔面積、清運單位及費源徵收區域劃成若干個段(捆),將這些段(捆)在內部職工中通過公開競標,拍賣給路段長,由路段長負責所管轄範圍內的清掃、清運、收費工作,這樣就形成了路段長向所(隊)長負責、所(隊)長向處負責的三級管理負責制,改變了“大鍋飯大家吃,集體活大家幹”的消極、惰性思想,形成了“千斤重擔人人挑,個個頭上有指標”的競爭激勵機制。

但是,環衞處實行的這種運作模式只是介於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的一種管理形式,僅僅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最大限度地進行了改革,遠遠沒有達到市場化要求。因為按市場化運作,必須建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企業化運行管理機制,而我處下屬各部門均為非獨立核算的非法人單位,難以獨立承擔相應的責、權、利,本質上仍是政企不分、管幹不分的“大鍋飯”體制,從而限制了環衞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不可能達到市場化要求。

(三)人員與編制情況。1989年,原隨州市編委給市環衞處定編212人,至隨州市升級的11年時間裏,城區建設面積在擴大、道路在延升、垃圾量在增加、管理在加強,但環衞人員編制始終沒有增加。地級隨州市成立以後,環衞定編170人,編制不但未能增加,反而減少了42人,出現了作業區域擴大、作業人員編制減少的狀況。

按照建設部《全國城市市容環境衞生統一勞動定額》標準與環衞實際工作量進行測算,目前主城區應配備道路清掃、垃圾收集運輸、糞便收集運輸、垃圾轉運、垃圾糞便處理、公廁管理保潔等各類生產人員1291人。但市環衞處現僅有生產、管理人員623人(不含退休人員),按現有作業區域、工作量測算,缺崗668人,由於人員編制嚴重緊缺,環衞職工長期以來一直超負荷勞動(無星期天、節假日、一人幹二人的事),極大地影響了職工隊伍穩定和生產工作的正常進行。

(四)經費收支情況環境衞生調研報告環境衞生調研報告。多年來,環衞經費一直嚴重不足,職工待遇極低,其原因在於:環衞處雖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但財政部門一直實行的是按170人編制經費包乾,由於人員多、編制少,造成經費缺口大。如:20xx年,財政撥款309萬元(含油料補貼等專項費用),預算外收入589萬元,合計898萬元;但環衞處20xx年支出需經費1717.9萬元,其中:在崗正式人員工資768.5萬元、社會保障費301萬元、臨時工工資261萬元、退休人員工資159.4萬元、生產費用150萬元、設施維修費用30萬元、預算外調控基金48萬元。缺口經費819.9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環衞工作實際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制約了環境衞生水平的提高。

1.體制不順,整體管理水平不高。我市城區環境衞生管理體制還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政企不分、管幹一家,在管理中存在着責、權、利不清的問題,既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又限制了環衞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2.機制不活,環衞生產水平不高。由於環衞人員編制少,而財政部門是按編制撥款,每年財政列預算時,都因環衞編制人員少而無法增加預算內資金。有限的財政撥款不僅使環衞管理部門出現“以錢養人養不活、幹活無錢無人幹”的局面,而且由於現有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一線生產人員“疲勞幹事幹不好、請人幹事到處找”,使環衞部門不得不把部分精力放在如何“養人”上,更難達到“以錢養事”的目的。由於環衞部門總是為資金所制約,不能全力以赴抓管理,難以保證環衞生產質量,因而影響城區整體衞生質量。

3.退休職工多,單位不堪重負。環衞處現有退休職工182人,並且還將逐步增多。我處雖然為職工購買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因參保時是按1997年職工工資發放基數繳納(足額交納需200萬元/年,實際交納82萬元/年),社保部門只發放退休職工部分退休費,與人事部門核定的退休費之差,則由環衞處自籌資金補發,環衞處每年補發退休費就需70餘萬元。而老職工退休之後,生產崗位要新增臨時工上崗,財政部門又沒有增加經費,“僧多粥少”的現象越來越突出,經費缺口越來越大,單位包袱也越來越重。

4.勞動強度大,職工待遇低。儘管我市環衞工人工作量大,常年超負荷勞動,保證了環衞生產水平,但是環衞職工的勞動作出與享受待遇卻成反比。在全省來看,隨州環衞呈現出“兩高兩低”的狀況:一是業務水平高。對隨州目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來講,我們的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生產、服務水平已高於同等條件下其它城市水平;二是預算外收入高。隨州生活垃圾處理費徵收率為37%,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三是政治待遇低。所有的地級市環衞部門最低都為副處級單位,而我市環衞處僅為正科級單位;四是工資待遇低。20xx年12月1日起,市環衞處調整清掃作業時間和方式,從早5:00—22:30全天候作業,清掃工每天工作達9.5小時。調整時間之初,聘請的臨時工走掉一半,原因就是勞動強度大,待遇太低。為保證清掃改革順利進行,市環衞處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將清掃崗位臨時工工資多次上調至500~600元/月,既便這樣也不易聘請,並且聘請的都是年齡結構偏大、身體狀況較差的人員,不僅作業質量難以保證,也給正常管理增加了很大難度。

三、關於我市環衞工作的建議與思路

為促進環衞事業良性發展,提高環境衞生管理水平,創造潔淨、優美的城市人居環境,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環衞工作“以錢養事”機制,才能使環衞各項經費得到保障,解決生產和管理單位收費養人的弊端,促進環衞事業健康發展。

(一)深化體制改革,政企分開,管幹分離環境衞生調研報告工作報告。環衞事業要發展,市場化運作是必經之路,為了從體制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必須改變目前政企不分的現狀,成立環衞局(副處級),下設三處一隊(科級):清掃管理處、清運管理處、收費管理處、綜合執法大隊。由各處根據業務需要成立若干公司,公司實行企業化管理,一切按市場經濟規則運作,實行責、權、利共享。

(二)走市場化道路,建立環衞作業“以錢養事”機制

主要是按照環衞工作目前作業量核定生產經費,並列入財政預算,具體如下:

1.實行“以錢養事”的崗位及方法

⑴道路清掃保潔。根據道路清掃保潔面積核算清掃保潔生產經費,按照2.6元/ m2的標準(借鑑兄弟縣市最低標準),目前城區324.6萬m2清掃保潔面積年需生產經費844萬元,此項經費全額列入財政預算。為了便於操作,公開拍賣時,人員工資標準均按臨時工755元/月核算(基本工資500元+社會保險費用135元+工具費20元+節假日加班費100元),人員經費均包含在道路公開拍賣經費裏,由中標公司具體操作,但臨時工工資應隨着國家政策及時調整。

⑵道路灑水壓塵。3台灑水車年需經費18.4萬元,此項經費列入財政年度預算。

⑶垃圾清運

【第4篇】城市環境衞生調研報告範文

城市環境衞生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我省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管理已成為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然而就在各地政府紛紛大張其鼓地要創建“環保模範城市”、“衞生城市”、“文明城市”、“旅遊城市”等等時,他們往往卻忽視了創建這些“城市名牌”的基礎——城市市容環境衞生的投入。

為了較準確地掌握我省環境衞生行業設施建設、設備配置的狀況,以及各地財政對市容環衞的投入情況,我會對本會環衞會員單位所在市、縣、鎮環衞狀況、環衞投入等進行了專項調研。

本次調研內容主要有(1)當地環衞基礎設施、環衞裝備情況;(2)財政對環衞投入情況以及衞生清潔服務費與垃圾處理費收繳情況;(3)環衞職工工資、福利及社會保障情況;(4)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情況。

調研採取表格調查與走訪調查相結合。在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各選擇一個地區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在此基礎上編制了《環衞基本情況調查表》、《環衞經費情況調查表》、《環衞職工待遇情況調查表》和《垃圾處理設施調查表》四個調查表格,發放給各地環衞會員單位進行問卷調查。

實地調研走訪了揭陽地區的揭陽市、普寧市、揭東縣、揭西縣和惠來縣;茂名地區的茂名市、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和電白縣;清遠地區的清遠市、英德市、連州市、佛岡縣、清新縣、連山縣和連南縣;以及珠三角的深圳市。並對126個環衞會員單位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調查表格113份,回收率89.7%。

調查結果按調查項目要求採用ecel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並按《“十一五”廣東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提出的廣東省片區劃分進行片區比較分析。

片區的劃分按照各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規模、經濟及人口規模,分為以下四個片區:珠江三角洲片區、粵北片區、粵西片區、粵東片區。

珠江三角洲片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等6個地級以上市整個行政區域以及江門、惠州、肇慶等3個地級市的市區及其周邊地區,土地面積約5.45萬平方公里,佔廣東省面積的30.62%.

粵北片區包括韶關、清遠等2個地級市整個行政區域,土地面積約3.70萬平方公里,佔廣東省面積的20.79%。

粵西地區包括茂名、湛江、陽江、雲浮等4個地級市整個行政區域,江門市所轄的台山、開平、鶴山、恩平4個縣級市和肇慶市所轄的廣寧、德慶、封開、懷集4個縣,土地面積面積約3.85萬平方公里,佔廣東省面積的22.63%。

粵東地區包括汕頭、河源、梅州、汕尾、潮州、揭陽等6個地級市整個行政區域和惠州市所轄的龍門縣,佔廣東省面積的4.80萬平方公里,佔廣東省面積的26.97%。

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市容環衞現狀

1、環衞管理體制

目前我省城市的市容環衞管理部門除廣州市為政府行政部門外,地級市的多為政府行政部門屬下的依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21個地級市中只有廣州、深圳、珠海、中山、肇慶、惠州、梅州、汕頭、茂名、陽江和清遠有全市的環衞專職管理部門,其餘的由城市管理局(或市政局、建設局等)內設機構的一個部門負責(或兼管)。其它市(區)、縣的環衞管理部門基本為事業單位,這些部門多數管幹一手抓。

2、環衞運作模式

我省環衞現有的運作模式可分為幾大類型,一種是管幹分離的模式,這種模式適合於經濟較發達地區,要求政府要有足夠的財力投入城市環衞服務,同時管理部門有較強的管理和監督能力,這種模式以中山市為代表。一種是“一把掃”掃到底(包括內街)的模式,它適合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要求管理部門有較強的內部管理統籌能力,這種模式以清遠市為代表。還有一種就是分級管理模式,市(區)、縣環衞管理部門負責道路、公廁清掃保潔以及生活垃圾運輸處理,街道(鎮)辦事處負責街巷、居住區內道路的清掃保潔和垃圾收集,這種模式要求各級之間要有明確的責任劃分和環衞主管部門要有較強的協調能力,但目前許多地方仍未能解決交界接壤區域相互扯皮、協調難的問題。這種模式在省內大多數地區普遍存在。

3、環衞行業服務現狀

我省環衞行業服務現狀可分為兩部份:其中環衞設施建設、設備製造、物業清潔服務基本已企業化、市場化;但城市公共環境衞生維護仍以事業單位為主,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原因是以事業單位(或企業化管理)運作,比以企業方式運作費用相對要低些。

二、市容環衞經費

我省城市環衞經費的來源主要有兩部份,一是政府的財政投入,包括地方政府的日常投入和上級政府的補助;二是居民、單位交納的清潔服務費、垃圾處理費等專項費用。

在環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目前也引入了社會資金和國外資金,投資 的主要方向是建設並運營大型的垃圾處理設施。

1、政府對環衞經費的投入

環衞投入指的是城市政府對城市環衞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市容環境衞生投入的經費。

調查顯示對環衞投入受當地經濟發展的制約,以及政府政策導向的影響,各地差異較大。這些差異一方面體現在政府對城市環衞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的投入,另一方面表現在城市市容環境衞生維護上的投入,主要在城市清掃保潔、垃圾收集清運方面。

城市環衞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的投入,應該肯定珠三角片區比其它片區大,尤其是城市裏的設施建設規格高,設備裝備充足。其它片區地級市的環衞設施設備的建設裝備也在逐步提高。隨着“城市化”推進,出於“民心工程”的考量,對可作為其標誌物的環衞設施如公廁等的建設正逐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並盡其所能給予投入。但對於其它環衞設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關注則相對較差。

在生活垃圾處理方面,除珠三角片區已建成有規模的生活垃圾焚燒廠16座,其它片區暫時沒有,我省的生活垃圾處理仍以填埋為主。珠三角片區建有符合國家衞生填埋標準的填埋場11個,但管理水平與其大手筆的投入相比則要遜色得多。本次調研珠三角片區填埋場只有5個達到、1個基本達到國家無害化處理要求;粵北片區填埋場只有2個基本達到國家無害化處理要求;粵東片區只有3個基本達到國家無害化處理要求;粵西片區無一基本達到國家無害化處理要求(根據建設部《關於全國生活垃圾填埋場無害化處理檢查情況的通報》建城[]32號)。

目前我省21個地級市中尚有個別城市沒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雲浮、珠海、韶關、陽江市的填埋場在內建成投入使用,在建中的梅州和河源生活垃圾衞生填埋場預計可投入使用,茂名的生活垃圾衞生填埋場已進入規劃環評階段,汕尾的生活垃圾衞生填埋場建設暫時還沒有起動。部分地級市的填埋場擴建工程也存在經費困難的問題,因此我省要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目標確實還需下大功夫。

一般地説,城市環境公共衞生維護主要包括的城市道路、公共場所的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集運輸,這是環衞日常工作的主要項目,佔了日常經費支出的大部份。如果從環衞經費支出中刪除設施、設備和生活垃圾處理費用,剩下的作為日常費用,按清掃保潔、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其它費用開支的權重分別為0.45、0.4和0.15計算,可以發現各地投入清掃保潔的平均費用最高不超過7元/平方米&8226;年,最低僅為0.6元/平方米&8226;年,平均在2.1411.21元/平方米&8226;年的範圍。珠三角片區的投入明顯高於其它片區,其中以廣州市的投入最大,這與廣州市作為南方區域中心城市,經濟實力較強、市容環境衞生要求高有關。在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費用方面,珠三角片區城市的生活垃圾清運費用顯然比其它地區高,其中以佛山地區的平均費用最高,這些大概與珠三角的城市化擴大,運輸距離遠,可利用土地缺乏和生活垃圾處理理念的轉變有關。見表1。

表1我省不同片區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清運單位費用比較

數據顯示我省大多數城市在清掃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集運輸方面的投入是不足的。建設部發布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場所清掃保潔管理辦法》(城建[1994]238號)第四條規定“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把城市道路和公共場所的清掃、保潔所需經費納入城市維護建設資金使用計劃,並根據需要,每年適當增加或調整。”一些城市市區範圍擴大了幾倍,人口增多,清掃保潔面積不斷擴大,生活垃圾量不斷增加,可相應的環衞投入卻沒有增加,使得城市日常的公共環境衞生狀況維持在較低水平。

我省許多城市的政府並沒有真正認識、或有意迴避城市環境公共衞生維護是一項政府必須為市民提供的公益性、社會性服務事業,沒有實事求是地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建立起環衞成本核算管理、人力管理等制度,因而在環衞日常維護的投入上往往帶有較大的隨意性。以致談到環衞體制改革,有的政府官員就盲目地認為環衞作業市場化可以減少政府的投入,而從沒有分析過當這個公共服務產品市場化時,政府可能減少的是哪些投入,可能會增加什麼費用,它們的平衡點在哪裏。因此不少地方在環衞作業招標中無根據地採用“價低者得”,結果城市的市容環境衞生水平上不去,出現市民投訴多,環衞工人上訪的尷尬現象。

2、環衞專項收費

環衞專項收費指的是城市環衞管理部門按規定程序,經物價部門批准對城市居民和單位收取的垃圾處理費和衞生清潔服務費。

我省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加快城市化進程,對城市環境衞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因財政收入欠佳,對城市環衞設施建設、日常維護費用的投入往往不足,靠環衞專項收費補充。由此可見,環衞專項收費在維護城市市容環衞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統計的結果表明:超過40%的城市,市容環衞支出的30%以上來自環衞收費(其中約19%的城市甚至超過50%)。這既有經濟較發達的城市,也有經濟不太發達的城市。

雖然環衞專項收費有法律依據,並經各地物價管理部門批准收取,但環衞收費難,不論在經濟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一直是困擾各地基層環衞部門的難題。

基層環衞部門費了很大的力氣開展環衞專項收費工作:主動配合政府及物價管理部門調研,制定一個符合當地經濟發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收費標準;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環衞工作質量,以優質服務贏取市民對環衞收費的支持;加強與職能部門、媒體、社區、相關單位溝通,爭取支持和配合,開展環衞專項收費宜傳、收費代理等;聘請常年法律顧問指導依法收費,與法院做好溝通工作,將收取衞生清潔服務費的法律依據提交給法院,爭取法院支持環衞部門通過法律途經解決個體工商户、居民住户、甚至個別單位惡意欠費問題。這方面南雄市和豐順縣曾取得較明顯的效果,一是使市民懂得環衞收費是合理合法的,增強了繳費自覺性;二是給欠費的單位和個人,起到了警示作用,從而減少了拖欠繳費的現象;三是提高了收費率,保證了環衞工作順利開展。各地環衞基層往往把法院作為是環衞專項收費依靠的最後一招。

然而11月25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五華縣環衞所與曾雪泉城市衞生服務費糾紛一案的批覆》指出“五華縣環衞所依法取得《廣東省經營服務性收費許可證》,根據縣政府的規定和縣物價局核發的收費標準,曾雪泉拒絕繳交垃圾服務費,五華縣環衞所作為五華縣市容和環境衞生監督管理單位,可根據《城市市容和環境衞生管理條例》和《廣東省城市垃圾管理規定》的規定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本案爭議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債權債務糾紛,不屬民事案件受理範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這個批覆已成為各地法院受理環衞專項收費糾紛的一個案例。這也提醒了我們的政府環衞行政主管部門,環衞專項收費糾紛依法是可以通過行政處罰解決的。但正如南雄市環衞所的法律顧問指出的,行政處罰必須有詳細的規定,如果只是根據國務院101號令《城市市容和環境衞生管理條例》和《廣東省城市垃圾管理規定》,根本無法執行。

儘管我國政策法令早有對污染物“誰產生,誰付費”的法定原則,但對環衞專項收費卻沒有一個統一的帶有強制性的規範性文件。縱觀我省的環衞專項收費的相關法規,沒有一個對拒交環衞專項收費作出行政處罰的詳細規定。因此各地的收費操作基本上是繳費義務人自覺的就收,拒交的就不收,最後形成了收多少算多少的尷尬局面。這對自覺繳費主體來説,也是一種社會不公的反映。

三、市容環衞職工待遇

1、環衞職工待遇

調查數據顯示,在環衞經費支出中,人員的費用佔了很大的比例,見表2。

表2人員費用佔環衞經費支出的比例

據統計80%的環衞部門,人員費用(指工資、社保)佔日常經費支出的60%以上。而一般製造業,人員費用大約佔製造成本的19~23%。由此可見:

(1)環衞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尤其是市容環境衞生的維護方面。即使在廣州、深圳這樣的大城市,道路、公共場所的保潔仍舊是以人工為主。

(2)由於在環衞經費開支中人員經費佔的比例過高,環衞經費投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人的收入。經費投入不足意味着工人勞動價格低於實際價值。

從全國範圍看,環衞工人工資偏低是一個普遍性問題。以我省各地政府頒佈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準,本項調查結果顯示環衞一線臨工、合同工的工資收入明顯偏低,有約12%的地方臨工、合同工收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65%以上的地方臨工、合同工收入略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正式工工資平均約為臨工、合同工的1-3倍。結果見表3。

表3一線環衞工人工資與最低工資標準的比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最低工資規定》(第21號令)第十二條的規定“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下列各項以後,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一)延長工作時間工資;(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三)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如果以此要求來衡量,那麼約50%以上的地方臨工、合同工收入是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與廣東省統計局公佈的各地級市城鎮集體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較,包括珠三角在內的大部分地區環衞一線臨工、合同工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僅為當地平均水平的0.5-0.7倍,只有廣州、深圳和珠海市區等少數城市達到0.8倍。

除工資收入低以外,各地未給環衞工人購買足額社會保險。調查數據顯示,約有43%的基層環衞部門沒有為一線環衞工人(含臨工、合同工)購買任何保險,25%的為部分工人購買了社會保險(部分附加人身意外險),只有22%的為全部工人購買了社會保險(部分附加人身意外險),另有約10%的只為工人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從表4可見,未買保險的主要集中在我省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在珠三角未買社保的也是一些經濟相對較差的縣市。

表4一線環衞工人購買社保比例統計

據調查,各地未給環衞工人購買保險的主要原因有:

(1)地方財政較差,環衞資金投入不足,無力購買。這些地方從幹部、正式工到臨工都沒有購買任何保險。

(2)大多數地方的財政撥款只能滿足編制內人員(甚至少部分人員)購買社保,其餘的必須由基層環衞部門自籌,這是導致大多數地方沒有為臨工購買社保的主要原因。

(3)由於環衞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工資低,人員流動性大,部分工人本身也不願單位扣繳社保費,於是一些單位採取將單位應繳的社保費發給職工,由職工自行購買社保。

由上述可見,如果政府只注重擴大城市區域,卻不同步增加對城市環境衞生維護的投入,那麼最直接損害的就是環衞工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環衞經費的不足也直接影響了環衞作業的質量,市容環境質量下降,造成市民對公共環境衞生狀況的不滿,間接損害了政府在公眾中的形象,讓人質疑政府的管理能力,同時也極易誘發市民拒付環衞專項收費的心理。

2、環衞勞動定額

勞動定額是指在一定的生產和技術條件下,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的標準。建設部頒發的《全國城市市容環境衞生統一勞動定額(試行)》(建人[1996]606號)提出道路人工清掃標準為:

本次調研的市(區)、縣的環衞基層單位,道路清掃保潔區域均為所在地一、二級道路。根據各地城市規模、生活垃圾產量、道路清掃機械化程度、以及管理層的要求等因素,參照廣州市清掃保潔工佔環衞職工總數的平均值為63%,最大值為72.5%,地級市清掃保潔工比率按平均值63%計,市縣街道按最大值72.5%計,測算清掃保潔工的工作定額,結果顯示75%的城鎮環衞工人人均清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其中有40%甚至達到了7000平方米以上,只有約25%的城鎮人均清掃面積小於5000平方米,這些城鎮主要集中在經濟欠發達地區。

按片區統計珠三角清掃保潔工人均勞動定額是最高的(見表5)。我們在對數據分析時發現,總的來説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城市,環衞工人人均清掃面積一般都大於6000平方米/人日。創“名牌”多的城市環衞工人的人均清掃面積也大。

表5各片區人均清掃保潔面積(一、二級道路)比較

環衞工人這種超勞動定額的原因主要有:

(1)經費不足。城市擴大了,政府對環衞的投入不足,環衞部門無法增加人力,只能不斷提高原有環衞工人的勞動定額。

(2)環衞招工難。環衞作業以露天為主,起早摸黑,日曬雨淋,面對的是又髒又臭的垃圾,勞動強度大,待遇差。隨着我省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珠三角地區產業的升級換代和部分工業向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同等的收入在別的行業(如服務業)幹比環衞輕鬆乾淨,同樣的辛苦(如工廠)比環衞掙得多。因此目前無論珠三角或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都出現了環衞招工難的現象。

(3)各地政府市容環境衞生行政主管部門忽視勞動定額管理。勞動定額是控制環衞日常作業人工成本的關鍵,在市場經濟運行機制下,它對保護工人利益、監管企業運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環衞行業使用的是1996年建設部頒發的《全國城市市容環境衞生統一勞動定額(試行)》,1997年1月1日開始執行,歷時十年之久。隨着我國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的內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市容環境衞生水平的提高,環衞作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作業方式的變化等因素,原來的勞動定額應進行定額標準的調整。

四、建議

根據調研結果,建議省政府有關部門在嚴格貫徹執行政策、法令的同時,加強對各地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為我省市容環境衞生行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環境,使市容環境衞生與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具體建議:

1、省建設廳督促尚無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的地級市儘快採取措施解決建設經費、用地等關鍵問題,按程序開展各項工作。針對部分城市政府財政對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不堪重負”的問題,除了給予“治污保潔”資金的補助外,應建立一個鼓勵、指導企業、社會、外資等多元投資主體進入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平台,完善相關產業政策,並切實落實,從而加快我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的步伐。

2、針對部分地方政府不重視(或不清楚)對城市建設維護資金中“城市環境衞生維護費用”的落實和根據需要每年適當增加的問題,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督促各地政府切實落實城建維護費中用於城市環境衞生維護經費的專款專用,而且隨着城市擴大、要求提高而適當增加。

3、針對各地環衞專項收費難、收費率低的問題,建議省建設廳制定出台關於加強環衞專項收費徵收工作的意見,從費用收繳渠道、經費管理、使用等方面規範,指導各地環衞專項收費的工作。同時建議省人大、省政府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拒繳環衞專項收費的行政處罰法規,推動“誰污染,誰負責”的公民責任落實,解決國家財源流失的問題。

4、各地政府市容環境衞生行政主管部門應逐步建立起環衞成本核算制度(包括環衞監管、環衞作業等),改變事業單位不計成本、政府工程不計成本的陋習,使政府主管部門對環衞這個公共服務產品的投入心中有數,實事求是。避免環衞作業招投標中“低價者得”的現象發生。

5、根據我省的情況,制定我省的市容環境衞生勞動及費用定額,使各地市容環境衞生行政主管部門有一個更切實可行的依據,強化勞動定額管理。

【第5篇】社區環境衞生調研報告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總要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把羣眾呼聲作為創建第一信號,把羣眾需求作為創建第一追求,把羣眾滿意作為創建第一標準,全面推進“清潔、綠化、健康、文明”行動,為建設最適宜居住的“美麗之洲”作出貢獻。

如今,環境問題已成為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環境污染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因此,解決環境問題顯得更加刻不容緩,其實環境污染包括了好幾個方面:噪聲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有的人把環境污染的範圍看待得很狹隘,以為不亂扔垃圾就能改善環境,的確,這是一種良好的措施,但單單靠這一方面是遠遠不夠的。

在調查中,我發現以前的隨處可見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但不完全排除,在綠化帶上依稀可見有小包裝袋舒坦地曬着太陽,很多是由居民行走時亂丟棄的,更有的是居民以圖一時方便,從自己家窗口將廢棄物扔出去,這不僅僅是嚴重地污染了環境,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被棄的是較大的重物,不慎砸到了其他居民就造成了人身傷害了。與之相反,有的居民把自家垃圾裝入一個大的塑料袋中放在樓道下,等社區清潔工來處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種好方法,但往深處思考,也就不難發現問題的所在之處,夏天,由於天氣很熱,食物很容易腐蝕,這樣就很容易招引來蒼蠅這類飛蟲,而且也會發出刺鼻的臭味,影響了整個社區的形象,如果清潔工人沒有及時處理好垃圾,那麼垃圾袋堆積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有的老人經過時,沒有注意到,不小心滑了一腳,很有可能造成傷害。

那如何解決呢?在我們調查中突發其想:在每個樓道底層的樓角處放一可關閉的有蓋垃圾桶,居民將垃圾扔入桶中,並隨手關好蓋子,防止怪味散發,垃圾由清潔工人定時清理,保證不讓垃圾過多而造成無處可放的現象出現。

除此之外,噪聲污染也需要及時解決。暑期還未結束,很多孩子也未入校學習,而較多的上班族們已投入工作之中,據調查,很多人都會利用中午這段時間好好休息一下,現在很多社區都有健身器材,按耐不住愛玩的心理的孩子們會在飯後集中去健身處,也就無法避免大聲喧譁,其實他們已造成了噪聲污染,對於孩子們,要剝奪他們玩的權利是絕對行不通的,所以此問題的策略就是顯得比較令主管部門頭疼的。我個人認為建一些室內娛樂場所也可作為一個好方法,但它須要投入大量資金,如果社區宣傳教育孩子們要照顧其他人,在一定時間內能夠做到不大聲喧譁,那麼對於社區居民的生活就不會造成影響了。

生活是個人的,而環境是大家的,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別人的立場看待問題,相信很多矛盾都可化解。

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存在,居民生活要靠你我他,今天的你做了一件對環境有利的事你並沒有吃虧,其實你在給你的生命健康畫上一條延長線,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環境問題才能完善解決。

【第6篇】關於鄉鎮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下面是小編為您準備的關於鄉鎮醫療衞生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和借鑑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後續精彩不斷,敬請關注!

為了解和掌握我縣農村醫療衞生狀況,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根據縣委批轉的《縣政協xxxxx4年工作要點》安排,縣政協教文衞生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和衞生、藥監等部門領導,於xxxxx4年6月28日到30日對大橋、渣津、溪口、漫江、徵村、西港6個鄉鎮的衞生院開展調研,通過聽彙報、查資料、填表格和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了認真的瞭解,現將調研瞭解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醫療衞生狀況改革開放二十餘年來,我縣農村醫療衞生事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㈠加強領導,建立了農村醫療衞生網絡

一層次明晰,網絡較健全。基本形成了縣人民醫院、中醫院為龍頭,鄉鎮衞生院為樞紐,村級衞生所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衞生網絡,農民的生命健康基本得到保障。目前,8箇中心衞生院基本配備了醫療器械,能開展常見手術,有的還能開展高難度手術。在應對突發性事件方面,如大橋、溪口爆炸事件中,中心衞生院發揮了積極作用。普通鄉鎮衞生院通過產科配套後,大多數能開展住院分娩,有的還能開展手術,提升了鄉鎮衞生院的服務能力。按照一村一所的要求,我縣各村基本建立了衞生所,承擔起醫療、防疫、保健工作,有效地為羣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二是是加強了領導,職責分明。縣委、縣政府極為關注農村衞生工作,縣政府在財政極其困難的情況下,撥專款50萬元支持縣二醫院住院大樓建設。全縣衞生工作實行局長負總責、副局長分線管理,鄉鎮衞生院推行競聘上崗的院長負責制,權責分明,管理嚴密,出現了何宗福、朱銘金等愛崗敬業,精於管理的衞生院負責人。各鄉鎮對農村衞生工作也抓得很緊。多數成立了鄉(鎮)長為組長,分管鄉(鎮)長、鄉(鎮)衞生院院長為副組長,鄉(鎮)衞生院、司法所、派出所、中、國小為成員單位的公共衞生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健全,聯絡制度完善。鄉(鎮)黨政領導為建設農村公共衞生身體力行,獻計出力,如大橋鎮政府在有限經費中擠錢幫助醫院購置醫療設備,溪口鎮書記曹學進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撰寫發展溪口農村醫療衞生的調研報告,副鎮長韓新苗在全鎮推行定時定點防疫辦法。一次次到陳坊、包家莊等偏遠村動員正是因為有了黨政的重視支持,我縣農村醫療衞生才有今天長足的發展。

㈡以人為本,加強醫療衞生隊伍建設。

大多數鄉鎮衞生院均能堅持以人為本,對現有人員採取外出進xxxxx,自費學習,單位內部傳幫帶,上級支援,免費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培養本院專業人才。據這次調查統計,鄉鎮衞生院中專以上學歷的衞技人員佔98.5%,初級以上職稱的佔100%。面對日益競爭的醫療市場,各鄉鎮衞生院統一思想認識,更新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努力提高醫療質量,狠抓醫德醫風建設,為患者提供保姆式服務,並取得明顯為成效。鄉村醫生的培訓得到重視,衞生局設立專門的衞生進xxxxx學校,對鄉醫進行系統化、正規化培訓。這次調查的321名鄉村醫生中,有執業(助理)醫師14人,通過培訓的193人,佔總數的60%。

㈢統籌兼顧,防保工作初見成效

一方面切實抓好衞生防疫工作。全縣衞生防疫工作突出了計劃免疫這個重點,並加強了各項衞生監督管理,大多數鄉鎮採取鎮、村一體化管理模式進行,確保四苗覆蓋率在90%以上,有效防止了突發性公共衞生事件,在去年預防非典工作中,農村衞生機構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努力抓好各種傳染病預防,慢性病防治,加強食品衞生監督工作,健全鄉鎮、村疫情報告網絡,控制了地方性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自xxxxx9年以來,在鄉鎮全面開展住院分娩工作,xxxxx3年住院分娩率達到76.27%,產婦死亡率和新生兒破傷風發生率明顯降低。同時,通過開展降消項目、婦科病普查等多個項目,有效地降低了婦科病的發生率。第三,通過在農村開展愛國衞生運動,羣眾的防疫保健意識大為提高,健康狀況大有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我縣農村醫療衞生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如下主要問題。

1、網點佈局不夠合理,出現了衞技人員空殼鄉鎮

這次調查瞭解到,我縣出現了衞技人員空殼鄉鎮,如漫江、餘塅等,它們距中心衞生院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這些鄉鎮羣眾就醫難的問題無法解決;撤鄉並鎮後,一批老衞生院沒有得到很好利用,如原司前鄉衞生院的房子賣了,人員走了;原沙灣鄉衞生院請1名退休人員守着,不能開展什麼業務。當地羣眾就醫極不方便,意見極大。

2、醫技人員嚴重缺乏,無序流動頻繁

全縣34所鄉鎮(渣津鎮,義寧鎮在外)衞生院定編702人,在編531人,其中在編在崗的427人中,有335人擠在中心衞生院工作。全縣25所鄉鎮衞生院僅有正式職工92人,平均每院3.7人。92人中非醫學專業學校學習的佔45.6%,非衞技人員佔19.6%。這麼少的人員,這麼低的素質根本滿足不了農村患者需求。

造成醫衞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一是退休減員後沒有及時補充;二是不合理的人才流動、流失。目前,在醫衞系統已形成一條不合理的人才流動鏈,即普通鄉鎮衞生院到中心衞生院,再到縣級醫院,致使上一級醫院高度壟斷人才資源,而普通鄉鎮衞生院陷入無法正常工作的窘況。如徵村衞生院去年住院分娩70餘例,今年到目前僅8例,原因是婦產科醫師被縣中醫院挖走了。這次調查的6個鄉鎮醫院,定編204人,其中借出49人,佔總數的24%,就説明了無序流動非常普遍。

3、醫療條件差,設備普遍短缺

調查組在調查中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對農村衞生院不滿意率為54%,認為衞生院的醫療質量一般的為52%,認為衞生院的技術隊伍比以前削弱的為44%,認為衞生院的醫療設備不全的為70%,而有50.3%的座談代表表示,要辦好當地衞生院,才能解決就醫難的問題。這説明農村醫療衞生現狀與農村羣眾醫衞需求不相適應,老百姓不滿意。

4、醫藥市場混亂,工作環境艱苦

一是有些鄉鎮扣留縣級財政撥款,去年全縣累計有35萬元,如三都鎮政府拖欠衞生院財政差補17萬,其中02年欠5萬元,03年欠12萬。另挪用1.5萬元村級防疫統籌經費至今沒有給村防疫醫生。二是到鄉鎮衞生院、村級衞生所收税(費)的多,工商、地税、物價、環保、審計、技監等部門都要收取金額不等的税(費),如溪口一個村級衞生所一年須繳納360元地税,420元工商税,衞生系統內部醫療機構管理費360元,合計1140元,負擔過重;三是醫療市場比較混亂,無證行醫的多。這次調查的6個鄉鎮,有無證診所19個,其中西港鎮有7個,僅在集鎮經營的就有4個,嚴重擾亂了醫療秩序,危害着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這次調查瞭解到,山口鎮接生婆袁秀琴在家接生時燒起三盆白炭火,致使5人一氧化碳中毒;西港鎮馬祖湖村村民樑小春一家在集鎮中小前接生,近兩年已使4名新生兒患破傷風死亡;四是藥品市場的不正當競爭,使以藥養醫的鄉鎮衞生院經費更加困難。遊醫藥販的不法行為時有發生,如在南雜店中賣抗生素類藥,挎個布袋賣生物製劑的行為還隨處可見,更使鄉鎮衞生院無可奈何。五是羣眾輕防重治的思想還普遍,投入到醫療方面的經費增加不多。

5、村級防保經費無着落,防保工作得不到保證

我縣自xxxxx9年起,取消了人均0.5元的防疫經費,村級防保人員誤工工資無着落,税費又享受不到優惠,致使許多村防保人員不再願意承擔防保任務。目前,全縣有6個鄉46個村無防疫員,6個鄉237個村無保健員,村級防疫處於半癱瘓狀態。有些鄉名義上有防保員,但工作沒有落實,如漫江鄉沙溪村,xxxxx3年四苗接種率只有65%,低於全縣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尚未開展接種。全鄉今年新出生34人,只接種7人,其主要原因是無人負責。

三、建議

1、提高認識,齊抓共管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xxxxx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農村公共衞生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全面、科學的發展觀,在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把農村公共衞生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領導,明確鄉鎮政府建設農村公共衞生的責任,促進農村公共衞生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宣傳力度,在廣大農村羣眾中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會樹立大衞生觀念,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增加經費,確保公共衞生支出和財政同步增長

xxxxx3年,我縣公共衞生經費支出按縣政府的安排沒有完全到位。經費短缺使醫衞人才培訓和醫療設備購置無法展開。建議我縣財政統籌安排,參照鄰縣設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專項儲備基金,年金額不少於50萬元。要確保公共衞生經費和財政同步增長,切實解決鄉鎮衞生院因應對公共突發性事件而支付的鉅額費用。建議縣財政統籌衞生經費和醫衞系統離退休人員工資發放。

3、整治市場,改善鄉鎮衞生工作環境

建議縣政府組織工商、公安、監察、衞生、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在今年開展一次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打擊遊醫藥販、取締無證診所,清理鄉鎮藥品銷售網點,規範村級衞生所和個體診所的行醫秩序。要建立分工明確、合作嚴密的長效管理機制,切實發揮衞生藥監部門的職能作用。要堅決制止向鄉鎮衞生院、村級衞生所亂伸手的行為,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本着支持、扶助原則,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衞生機構,免徵承擔防保任務的村級衞生所的各項税費。要在廣大農村加大公共衞生知識宣傳力度,讓廣大農民羣眾樹立大衞生意識,改變重治輕防觀念,增加衞生投入。

4、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嚴格人才管理

要加大對鄉鎮衞生院醫衞人員和鄉村醫生的培訓,突發多層次、多科學的能力培訓,注重質量,不求數量。城鎮醫療機構對農村醫療機構要積極主動承擔傳、幫、帶的義務。衞生局要出台相關機制,人才管理要堅持暢通進口,堵住出口原則,適時選聘大中專畢業生充實農村醫衞隊伍,並切實解決其待遇問題。衞生局黨組要嚴格控制衞生系統的人事權,堅決杜絕用人醫院説了算的弊病,改變醫衞人員無序流動狀況。要規範私立醫院招聘秩序,嚴格執行xxxxx縣人民政府批轉縣衞生局《關於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衞生事業的意見(試行)》有關規定。

5、明確定位,加強農村防保網絡建設

要明確中心衞生院和一般衞生院的定位,因地制宜,支持有條件發展的中心衞生院做大做強。縣二院承擔着西片區40萬羣眾的醫療任務和渣津鎮的防保任務,地位特殊,要儘快爭取省市衞生行政主管部門明確其縣級醫院身份,並要保證正在建設中的住院大樓經費。中心衞生院要承擔醫療防保雙重責任,要健全管理制度,引入競爭機制,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服務質量,改進醫技水平,完善醫療設備,積極主動迎接醫衞市場競爭。

鄉鎮衞生院要不斷完善和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要不拘一格選撥鄉村醫生中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鄉鎮衞生院隊伍。要大膽吸收民間資金,改造醫院用房,完善醫療設備。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和保險機構要出台相關政策,支持鄉村醫生中的入股人員參予社會保險,支持衞生系統改革。

6、積極宣傳,主動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黨中央、國務院以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衞生要求,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加大農村衞生投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優化衞生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衞生差距,它已在全國數個省市推行並取得了經驗和成績,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我縣此項工作已經開始運作,請縣委、縣政府繼續重視和加強領導,讓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在我縣開展起來。

【第7篇】最新環境衞生調研報告範文

根據市城管執法局黨總支統一部署,就“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對我市環境衞生管理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近年來,我市環境衞生事業在市委、市政府、市建委、市城管執法局等各級領導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下,有了長足發展,道路清掃保潔面積從建市之初的110萬m2增加到現在的324.6餘萬m2,垃圾清運量由120噸/日增加到現在的300餘噸/日,環衞專用車輛由30輛增加到現在的43輛,垃圾中轉站點由18處增加到78處,為營造良好城市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在環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還存在着許多問題一直沒有很好的加以解決,制約了環境衞生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實現環衞事業科學發展,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環衞“以錢養事”機制,解決困擾環境衞生髮展的老大難問題,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衞生管理水平,為廣大羣眾創造良好的人居和工作環境。

一、環衞工作現狀。

(一)基本情況。隨州市環衞處現有幹部職工805人,其中:正式職工503人(含退休182人),臨時工302人,日清掃保潔面積324.6萬m2,日清運垃圾300餘噸,垃圾清運率達100%,年清掏糞便0.7萬噸,年灑水壓塵3.7萬噸,管理水衝式公廁28座、垃圾中轉站點78處、環衞專用車輛43台、垃圾處理場1座。

(二)管理運作模式。在內部管理上,自20xx年起,建立了“三級負責制”和路段長“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即:環衞處將用工權、工資發放權、工作管理權下放到所(隊),使所(隊)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非法人實體,所(隊)再根據清掃保潔面積、清運單位及費源徵收區域劃成若干個段(捆),將這些段(捆)在內部職工中通過公開競標,拍賣給路段長,由路段長負責所管轄範圍內的清掃、清運、收費工作,這樣就形成了路段長向所(隊)長負責、所(隊)長向處負責的三級管理負責制,改變了“大鍋飯大家吃,集體活大家幹”的消極、惰性思想,形成了“千斤重擔人人挑,個個頭上有指標”的競爭激勵機制。

但是,環衞處實行的這種運作模式只是介於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之間的一種管理形式,僅僅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最大限度地進行了改革,遠遠沒有達到市場化要求。因為按市場化運作,必須建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企業化運行管理機制,而我處下屬各部門均為非獨立核算的非法人單位,難以獨立承擔相應的責、權、利,本質上仍是政企不分、管幹不分的“大鍋飯”體制,從而限制了環衞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不可能達到市場化要求。

(三)人員與編制情況。1989年,原隨州市編委給市環衞處定編212人,至隨州市升級的11年時間裏,城區建設面積在擴大、道路在延升、垃圾量在增加、管理在加強,但環衞人員編制始終沒有增加。2017年地級隨州市成立以後,環衞定編170人,編制不但未能增加,反而減少了42人,出現了作業區域擴大、作業人員編制減少的狀況。

按照建設部《全國城市市容環境衞生統一勞動定額》標準與環衞實際工作量進行測算,目前主城區應配備道路清掃、垃圾收集運輸、糞便收集運輸、垃圾轉運、垃圾糞便處理、公廁管理保潔等各類生產人員1291人。但市環衞處現僅有生產、管理人員623人(不含退休人員),按現有作業區域、工作量測算,缺崗668人,由於人員編制嚴重緊缺,環衞職工長期以來一直超負荷勞動(無星期天、節假日、一人幹二人的事),極大地影響了職工隊伍穩定和生產工作的正常進行。

(四)經費收支情況環境衞生調研報告環境衞生調研報告。多年來,環衞經費一直嚴重不足,職工待遇極低,其原因在於:環衞處雖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但財政部門一直實行的是按170人編制經費包乾,由於人員多、編制少,造成經費缺口大。如:20xx年,財政撥款309萬元(含油料補貼等專項費用),預算外收入589萬元,合計898萬元;但環衞處20xx年支出需經費1717.9萬元,其中:在崗正式人員工資768.5萬元、社會保障費301萬元、臨時工工資261萬元、退休人員工資159.4萬元、生產費用150萬元、設施維修費用30萬元、預算外調控基金48萬元。缺口經費819.9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環衞工作實際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制約了環境衞生水平的提高。

1.體制不順,整體管理水平不高。我市城區環境衞生管理體制還沿襲計劃經濟時代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政企不分、管幹一家,在管理中存在着責、權、利不清的問題,既不能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又限制了環衞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2.機制不活,環衞生產水平不高。由於環衞人員編制少,而財政部門是按編制撥款,每年財政列預算時,都因環衞編制人員少而無法增加預算內資金。有限的財政撥款不僅使環衞管理部門出現“以錢養人養不活、幹活無錢無人幹”的局面,而且由於現有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一線生產人員“疲勞幹事幹不好、請人幹事到處找”,使環衞部門不得不把部分精力放在如何“養人”上,更難達到“以錢養事”的目的。由於環衞部門總是為資金所制約,不能全力以赴抓管理,難以保證環衞生產質量,因而影響城區整體衞生質量。

3.退休職工多,單位不堪重負。環衞處現有退休職工182人,並且還將逐步增多。我處雖然為職工購買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但因參保時是按1997年職工工資發放基數繳納(足額交納需200萬元/年,實際交納82萬元/年),社保部門只發放退休職工部分退休費,與人事部門核定的退休費之差,則由環衞處自籌資金補發,環衞處每年補發退休費就需70餘萬元。而老職工退休之後,生產崗位要新增臨時工上崗,財政部門又沒有增加經費,“僧多粥少”的現象越來越突出,經費缺口越來越大,單位包袱也越來越重。

4.勞動強度大,職工待遇低。儘管我市環衞工人工作量大,常年超負荷勞動,保證了環衞生產水平,但是環衞職工的勞動作出與享受待遇卻成反比。在全省來看,隨州環衞呈現出“兩高兩低”的狀況:一是業務水平高。對隨州目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來講,我們的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等生產、服務水平已高於同等條件下其它城市水平;二是預算外收入高。隨州生活垃圾處理費徵收率為37%,在全省處於領先水平;三是政治待遇低。所有的地級市環衞部門最低都為副處級單位,而我市環衞處僅為正科級單位;四是工資待遇低。20xx年12月1日起,市環衞處調整清掃作業時間和方式,從早5:00—22:30全天候作業,清掃工每天工作達9.5小時。調整時間之初,聘請的臨時工走掉一半,原因就是勞動強度大,待遇太低。為保證清掃改革順利進行,市環衞處在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將清掃崗位臨時工工資多次上調至500~600元/月,既便這樣也不易聘請,並且聘請的都是年齡結構偏大、身體狀況較差的人員,不僅作業質量難以保證,也給正常管理增加了很大難度。

三、關於我市環衞工作的建議與思路

為促進環衞事業良性發展,提高環境衞生管理水平,創造潔淨、優美的城市人居環境,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建立環衞工作“以錢養事”機制,才能使環衞各項經費得到保障,解決生產和管理單位收費養人的弊端,促進環衞事業健康發展。

(一)深化體制改革,政企分開,管幹分離環境衞生調研報告工作報告。環衞事業要發展,市場化運作是必經之路,為了從體制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必須改變目前政企不分的現狀,成立環衞局(副處級),下設三處一隊(科級):清掃管理處、清運管理處、收費管理處、綜合執法大隊。由各處根據業務需要成立若干公司,公司實行企業化管理,一切按市場經濟規則運作,實行責、權、利共享。

(二)走市場化道路,建立環衞作業“以錢養事”機制

主要是按照環衞工作目前作業量核定生產經費,並列入財政預算,具體如下:

1.實行“以錢養事”的崗位及方法

⑴道路清掃保潔。根據道路清掃保潔面積核算清掃保潔生產經費,按照2.6元/ m2的標準(借鑑兄弟縣市最低標準),目前城區324.6萬m2清掃保潔面積年需生產經費844萬元,此項經費全額列入財政預算。為了便於操作,公開拍賣時,人員工資標準均按臨時工755元/月核算(基本工資500元+社會保險費用135元+工具費20元+節假日加班費100元),人員經費均包含在道路公開拍賣經費裏,由中標公司具體操作,但臨時工工資應隨着國家政策及時調整。

⑵道路灑水壓塵。3台灑水車年需經費18.4萬元,此項經費列入財政年度預算。

⑶垃圾清運

【第8篇】衞生調研報告

縣人大常委會:?

6月3日至17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世武帶領部分常委會委員和機關委室負責同志,先後到縣衞生局及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等縣級醫療機構和部分鄉鎮,採取集中聽取彙報、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縣衞生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組認為,縣人民政府對衞生工作高度重視,幾年來,我縣衞生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特別是項目建設拉動了衞生事業的發展,為今後進一步加快全縣衞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調查組建議本次會議通過縣衞生局局長樑時新受縣人民政府委託所作的《關於全縣衞生工作情況的報告》。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高舉項目之旗,加大衞生投入力度,衞生工作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縣人民政府及其衞生行政主管部門,緊緊抓住國家的政策機遇,高舉項目之旗,在前進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條件和服務水平得到很大改善。自xx年以來,先後爭取國煙項目、日援項目、國債項目和國家拉動內需項目17個,項目資金達830萬元,投入建設資金達萬元,先後實施了縣醫院住院部擴建工程、縣婦幼保健院住院部新建工程、15個鄉鎮衞生院的院房建設和設備添置以及23個重點村衞生室建設,衞生項目建設覆蓋面基本達到100%。如泉溪衞生院近三年共爭取項目資金72萬元,醫療設備30萬元,新添置了b超機、300max光機、心電監護儀等設備,診療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今年6月,2100萬元的縣中醫院整體遷建工程也已納入第四批國家拉動內需項目,項目要求今年8月份動工建設。依靠項目建設的拉動,我縣新增業務用房面積達21600平方米,使我縣的醫療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大大提高了診療水平,為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用藥就醫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善用制度之力,加強醫療監管,探索了一條新農合有序發展的新路子。?

我縣自xx年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通過不斷總結探索,廣泛宣傳,健全制度,完善機制,探索了一條新農合有序發展的新路子。一是鄉鎮實行了“管辦分離”,鄉鎮合管站與鄉鎮衞生院實行了辦公、經費、職責“三分開”,理順了管理體制。二是建立了合管員異地輪崗交流、績效管理、合管員月會和輪訓聯審“四項制度”,加強了醫療監管。三是嚴格堅持基金管理、按月對賬、公開公示和接受監督制度,確保了新農合資金使用的公開、透明、合理、安全。四是認真落實《查房制度》,有效遏制了定點醫療機構放寬入院標準收治住院病人行為,防止了掛牀住院、空套農合基金的現象發生。五是認真落實單病種限價和例均費用量化控制措施。幾年來共扣除定點醫療機構70.35萬元的超標準費用,有效控制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過快增長。六是堅持了定點醫療機構初審、鄉鎮合管站複審、縣合管辦終審複核的“三級審核”制度,嚴肅查處不合理檢查、不合理治療、不合理收費現象和收治住院病人數與門診衞生收入掛鈎、處方量與住院醫生收入掛鈎的“兩掛鈎”現象,有效規範了醫療機構的服務行為。?

通過健全制度,加強監管,新農合工作成效明顯。一是參合率逐年提高,參合人數由xx年的238439人,達到xx年的274253人,參合率達到94.71%,連續幾年都排在全市前列。二是補償水平明顯提高,[jp4]xx年,我縣住院補償率達到46.92%,[jp3]位居全市第一。三是基金運行安全,節餘適度。xx、xx年我縣新農合基金總額為3534.427萬元,共支出2921.195萬元,結餘612.7827萬元,確保了基金安全與節餘適度。

(三)加大工作力度,提高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公共衞生體系建設得到加強。

幾年來,縣人民政府及衞生主管部門,堅持以上爭項目為載體,不斷加強公共衞生體系建設。以縣人民醫院為主體總投資152萬元的縣級傳染病區和總投資140萬元的縣疾控中心疾病檢測實驗樓項目建設工程先後建成投入使用,全縣18個傳染病發熱門診、19個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點、15個鄉鎮級預防接種門診的配套完善,大大提高了我縣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整體能力。艾滋病、結核病、目標疾病的防治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全縣無甲類傳染病報告,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率由xx年404.65/10萬下降到xx年的185/10萬。在今年我國部分地區甲型h1n1疫情蔓延的情況下,我縣高度重視,及時做好防控疫情的各項準備工作。同時,縣財政對公共衞生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艾滋病防治配套經費、結核病防治工作經費、國家擴大免疫預防補助經費等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四)堅持中西結合,突出中醫藥特色,中醫藥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在中醫藥發展方面,堅持以中醫院為龍頭,以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為抓手,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優勢,促進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縣醫院、縣中醫院和各鄉鎮醫院的中醫醫生,能夠堅持“先中後西、能中不西、中西醫結合”的原則,積極推廣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在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中,特別是在治療慢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疑難雜症和“治未病”等方面,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我縣中醫院先後被評定為二級甲等中醫院、省二級甲等示範中醫院,xx年,通過國家評審驗收,我縣成為十堰市第一個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

(五)嚴格幹部管理,注重素質提升,衞生隊伍逐步趨向穩定。?

一是加強了幹部隊伍的管理。通過對全縣183名專業技術人員停薪留職外出打工或擅自離崗人員進行清理整頓,限期到崗,對過期未到崗的依法予以辭退和開除,基本收回了離崗外流人員,保證了幹部隊伍的穩定。二是加強了崗位培訓。通過與縣衞校與鄖陽醫學院聯合辦學,大力開展了提高學歷層次教育;通過縣級與市級、鄉鎮與縣級衞生機構建立協作關係,共選送120餘名專業人員赴省市縣醫療衞生機構進修深造,40餘人次參加省市級院長管理培訓班,提升了衞生隊伍的整體工作水平;三是招聘了108名檢驗、影像、婦幼衞生、財會等急需專業和臨牀本專科人才,充實到有關單位和崗位,有效緩解了專業人員緊張的局面。四是妥善解決了多年未解決的鄉村“兩員”待遇,衞生監督所由差額預算撥款改為全額預算撥款單位,疾控中心人員經費也逐年得到增長,為落實了公共衞生工作任務,穩定衞生隊伍提供了經費保證。五是關心專業人才政治待遇。通過選拔業務骨幹充實到領導班子隊伍,增強領導班子力量,近兩年共對選拔的17名業務骨幹委以重任,提高了幹部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六)加強行業管理,嚴格衞生執法,保障人民羣眾的就醫和衞生安全。?

堅持以食品衞生和醫療市場監督為重點,以公共場所衞生、職業衞生、傳染病監督、生活飲用水監管為突破口,加大了執法力度,規範了衞生領域市場經濟秩序,有效防止了各類重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發生。通過開展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消除了衞生安全隱患。幾年來,共發放衞生許可證2350份,健康體檢4150人,開展各類專項整治22次,對查出的具有職業禁忌症30人全部調離了衞生崗位,取締無證經營9户,沒收銷燬不合格食品2768公斤,沒收銷燬不符合衞生要求的化粧品34.8公斤。多年來,我縣未發生大宗食品衞生安全和公共場所嚴重衞生安全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儘管我縣在發展衞生事業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推動和促進了衞生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但是,從調查情況來看,還是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公共衞生服務網絡體系不夠健全。公共衞生工作是社會福利事業,是各級政府管理公共事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地方經濟不發達,導致我縣長期以來衞生事業經費總體投入不足,公共衞生服務網絡體系不夠健全,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能力不強。如結核病、肝炎等疾病高發態勢仍未得到很好地遏制;疫情信息監測報告網絡還不健全。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羣眾對公共衞生意識的提高,對公共衞生的需求加大,公衞事件的發生頻率有所增長,導致公共衞生工作形勢日趨嚴峻。雖然基本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衞生信息網絡報告體系,但我縣衞生信息網絡體系仍非常脆弱,衞生信息網絡體系亟需完善。?

(二)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醫療衞生事業發展不相適應。全縣醫療衞生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嚴重缺少,專業隊伍整體素質較差,缺乏高素質的學科帶頭人、全科醫生以及管理人才。由於受我縣經濟發展條件的限制,高素質人才不僅引進難,而且現有人才和經過培養能夠獨當一面的專業人才因待遇遠低於發達地區而很難穩定,流失難以控制。在全縣1163名衞生技術人員中,初級以下職稱佔49.4%,還有375人無稱職或高中以下非醫學和相應專業學歷。整體處於低學歷、低素質、低水平狀態。人才問題嚴重影響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和醫療可信度。

(三)醫療衞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一是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滯後。我縣幾家縣級醫療機構由於缺乏發展空間,普遍存在經營場所十分緊張的問題。縣人民醫院作為全縣最大的綜合性醫院,生活區與工作區混在一起佔地面積僅25畝,縣中醫院業務用房也十分緊張,醫療用房十分擁擠,遠遠滿足不了羣眾的醫療服務需求。二是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範,病人外流現象突出,加重了羣眾求醫負擔。三是鄉鎮衞生院的基礎條件較差,醫療設備不全,有的陳舊老化,不能滿足人民羣眾的就醫用藥需求。四是村級衞生服務網絡薄弱。?(四)醫療服務環境有待改善。目前,社會有部分患者及其親屬對醫院的理解支持不夠,醫鬧現象時有發生,醫患糾紛仍然影響着醫院的服務和發展。這種現象,不僅反映在縣級醫療機構中,而且在鄉鎮衞生院中也比較突出,如豐溪一病人xx年因胃腸炎到鎮醫院就醫過程中,突發腦梗塞,本人既不申請醫療鑑定,也不申請法院依法解決,一意孤行地要求豐溪衞生院解決,並經常干擾衞生院的正常業務工作。由於醫鬧問題不能較好的解決,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一些患者家屬無論是否屬醫療事故,只要病人病情惡化或死亡,都無理要求醫院進行鉅額賠償,嚴重影響了衞生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抓住項目發展機遇,推動衞生事業的發展。要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特別是要抓住中央擴大內需與醫藥衞生體制改革的機遇,積極主動向上爭取建設項目,不斷改進醫療衞生硬件條件,促進醫療衞生事業快速發展。?

(二)進一步加強公共衞生體系的建設,強化應對疫情的措施。大力加強衞生信息網絡建設,全面提高公共衞生事件處置能力,提高辦事效率,建立統一、高效、快速、準確的疫報系統。?

(三)進一步抓好龍頭醫院的建設,發揮龍頭示範作用。要把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作為龍頭示範醫院抓緊建設,加快解決目前縣人民醫院用房緊張困難和縣中醫院整體遷建中的突出問題,推進醫院建設項目的儘快實施。?

(四)進一步抓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項惠民工程。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加大例均費用控制力度,嚴肅查處各種違規行為,要學習借鑑外地農村合作醫療的好的經驗做法,通過調查論證,在管理水平、補償政策方面做好一些有益的探索,建立有效的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切實做到規範動作、補償適度,確保基金安全和參合羣眾得到實惠。?

(五)建議縣人民政府及其衞生行政主管部門,要重點圍繞如何更好地化解醫患糾紛,完善人才的培養、引進和穩定的政策機制,加快公共衞生網絡建設等問題,進一步加強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和解決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好制約我縣衞生髮展的突出問題。

關於縣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平羅縣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縣公共衞生服務和處置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自治區有關部門通知精神,我縣安排有關部門對公共衞生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公共衞生體系建設

1、機構設置情況:

經過多年的建設,全縣目前已形成了設施和功能相對齊全的縣鄉村三級公共衞生工作網絡和服務體系,擁有一支人員充備的衞生專業技術和衞生監督執法隊伍。全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38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衞生防疫站1所、婦幼保健所1所,鄉(鎮)衞生院16所,培訓中心、紅會門診部、預防保健站各1所,村醫療站168家,個體及社會辦醫療機構47家。我縣未成立衞生監督所,縣衞生防疫站兼疾病控制、衞生監督、信息報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處置等職能,具體衞生監督執法業務由衞生防疫站監督一科、二科承擔,主要擔負全縣食品衞生、公共場所衞生、化粧品衞生、學校衞生、職業衞生、生活飲用水衞生、放射衞生、消毒衞生、傳染病防治執法監督管理工作。

2、衞生人員構成及公共衞生機構設備情況:

全縣共有衞生人員817人,在學歷結構方面,大專以上學歷的414人,佔51%;中專以上學歷的154人,佔19%;衞生專業技術人員632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34人,佔5.4%,中級職稱的134人,佔21.2%,初級及初級以下職稱的464人,佔73.4%。縣衞生防疫站擔負着全縣10個鄉(鎮),128個行政村,2個場(廠)礦,62個工礦企業,近26.08萬人口的防、治、管、研、教等衞生防疫任務。近年來,由於高等醫學院校的本科畢業生充實到衞生監督隊伍中,使監督員隊伍學歷層次得到進一步提高,年齡結構進一步年輕化。防疫站現有職工62名,在編48人,自收自支7人,臨時聘用人員7人;專業技術人員54人,佔職工總數的86%;專科以上學歷者35人,中專學歷者1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7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5人,中級職稱21人,中級以上職稱人員佔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8%。現有萬元以上的設備20台(件):低速冷凍離心機(cr4-11)、一氧化碳測定儀(co-500)、二氧化碳測定儀(ty-9800)、洗板機(wel4ki)、尿十項分析儀、立式圓形蒸汽消毒鍋(ls-b50l)、數據處理機(newmax)、b超儀(logiqtm)、心電圖儀(fx-2111)、顯微鏡(olympust)、倒置生物顯微鏡(imt-2)、生化分析儀(gf-d)、血細胞分析儀(mek-5208)、二氧化碳培養箱(e1020)、紫外分光光度計(uv-260)、熒光分光光度計(f-3000)、酶標分光光度計(eab-4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ltx-1000)、氣相色譜儀(gc-9a)、水質採樣器(a4401-ao)各1台(件)。

3.房屋及其它情況:

衞生防疫站的衞生監督辦公樓建於1974年,面積780.72平方米;綜合辦公樓建於1985年,面積1165平方米;利用國債資金新建的疾控中心綜合樓已於10月投入使用,面積1500平方米,共投入資金180萬元。縣衞生防疫站、縣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所均建立了“非典”網絡系統,在全縣各醫療衞生單位實行了“非典”疫情日報告、零報告系統;衞生防疫站實行了24小時疫情值班制度,建立了疫情預報室。在縣醫院、中醫院建立了發熱門診,縣醫院建立了隔離病房,設觀察牀6張。全縣各醫療衞生單位都建立了非典型肺炎預檢制度。

(二)、醫療救治體系:

縣醫院作為醫療救治體系的龍頭單位,於12月成立了平羅縣急救中心,設病牀300張,其中:急診科用房240平米,設置觀察牀10張,“120”救護車3輛,icu病房設置牀位4張和一些基本醫療救護設備。傳染科設置牀位20張。縣中醫院設置病牀120張,婦幼保健所設置牀位32張,姚伏中心衞生院設置牀位15張,具備一定的基本醫療設備和住院救治能力,其他醫療衞生單位醫療條件簡陋,只能解決當地羣眾基本醫療保健。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隨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羣眾健康需求的提高,目前全縣衞生事業的發展水平已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經濟和人民羣眾的要求,尤其在—非典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和重大災害救治工作中,暴露出了全縣公共衞生事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問題:

(一)、公共衞生問題的預防、預警、應急控制處理缺乏統一、科學的運作機制和管理體系,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機制尚不完善。

面對突襲而來的公共衞生事件,5月國務院緊急制訂並公佈實施《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全縣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領導,根據區、市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我縣成立了平羅縣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平羅縣衞生局。實行防“非典”工作縣級領導分工責任制,制訂了《平羅縣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應急處理方案》,明確了衞生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責,確保了防“非典”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實。縣衞生局設立了應急指揮中心,下設衞生檢疫、醫療救治、後勤保障等組織。按照“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應急為主、平戰結合,以塊為主、條塊結合,以專為主、羣專結合”的原則,順利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通過“非典”防治工作,我們雖積累了一定的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但從“非典”防治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卻不容忽視:一是部分領導對“非典”預防工作不重視,沒有真正認識到建立公共衞生機制的重要性,沒有從預防、預警方面去長遠考慮,存在遇到突發事件盲目應戰的思想;二是部分部門為了各自的利益,工作中存在相互不協調,相互推諉的現象;三是部分農民羣眾對縣委、政府的決定不理解、不支持,有的還持有反對態度。

(二)、公共衞生相關的基礎設施、設備配套嚴重滯後,農村衞生工作發展緩慢,衞生技術水平、公共衞生服務能力較低。

近年來,全國上下形成了一種醫療功能有所加強,而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衞生監督執法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削弱的不良情形,造成很多地方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殘缺不全。目前我縣雖已形成設施和功能相對齊全的縣、鄉、村三級公共衞生工作網絡和服務體系,但公共衞生基礎建設工作仍很薄弱:一是各醫療單位業務收入的決大部分用於支付職工工資,無力購買醫療設備和引進新技術,普遍存在醫療設備落後,技術條件差的現象;二是由於各鄉鎮衞生院受房屋條件所限,均沒有設立規範的傳染病門診,容易造成醫源性感染和傳播,存在醫療隱患;三是縣衞生防疫站雖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大樓,但建設資金不足,缺口40萬元,同時由於缺乏設備配套資金,無法配備較先進的檢驗設備,而現有的檢驗設備比較落後,無法適應當前疾病控制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需要。四是平羅縣醫院業務用房嚴重不足,制約了急救業務的開展和傳染病的管理工作,醫療設備陳舊,“120”急救系統及車載設備幾乎沒有,只能應付一般情況的急救和普通傳染病的治療需要,不具備應對較大規模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條件。縣醫院的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條件簡陋,設置牀位少(僅為6張),一旦發生多例“非典”病人,將無法應對。且縣醫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設在醫院內,與其他病員及醫院職工家屬區較近,無隔離帶,容易造成醫源性感染和傳播。五是縣級醫療衞生機構職能不明確,功能不完善,服務功能不強,鄉鎮衞生院重醫輕防、公共衞生科室不健全或形同虛設,村衞生室只顧追求經濟利益等問題仍然存在;六是以縣級醫療機構為龍頭,鄉鎮衞生院為紐帶,村衞生室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未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需要進一步強化和發展。七是縣、鄉(鎮)兩級政府未能充分發揮管理職能以及村委會的作用,應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寓條於塊,條塊結合,逐步形成縣、鄉、村三級預防、預警、控制和處理綜合應急機制。

(三)、經費緊缺,限制了公共衞生尤其是預防保健工作的廣泛有效開展。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公共衞生服務領域不斷拓展,縣衞生防疫站除搞好計劃免疫和結核病防治外,還相繼開展了慢病防治監測、愛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衞生執法監督、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處置、職業病監督等一系列專項工作,而這些項目所需經費均未列入縣財政預算。同時由於工作量的增大,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增加,但縣財政對此實行增人不增支,自收自支的政策,導致醫療單位出現缺人才但又用不起人才的現象,業務經費的投入不足和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我縣公共衞生事業的發展。鄉鎮衞生院作為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的樞紐,肩負着公共衞生服務的具體工作,承擔着大量的預防保健任務,許多工作都是無償服務。近年來由於縣財政經費較為緊張,劃撥給鄉鎮衞生院的經費只是職工檔案工資的60%,相當於職工工資總額的30%~40%,而業務收入又無法彌補職工工資的缺額部分。工資待遇低,加上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差,造成鄉鎮衞生院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直接影響到農村衞生工作的質量。

三、今後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務

(一)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機制

1、建立全縣統一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工作指揮和組織系統。成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重大突發事件的統一領導,明確相關部門和各鄉鎮職責任務,形成以衞生部門為主,部門鄉鎮協調配合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監控預警和應急處理聯動機制,為突發事件的有效處理提供組織保障。衞生部門也要成立相應的指揮協調組織,負責醫療衞生單位的預防控制和應急救治工作,實行科學分工,分級負責,建立和完善組織管理制度。

2、建立統一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預警監測和報告制度。建成以縣衞生局為中樞,縣級疾控、醫療、監督機構為技術依託,以鄉鎮醫療衞生機構為延伸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監測報告和預警網絡,進一步規範監測、報告和分工協作制度。

3、建立和完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警機制。進一步整合“非典”、禽流感防治、食品衞生安全、職業中毒、重大災害等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預案,按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修改完善各類應急預防控制措施,科學分工,嚴格責任,逐步建立起包含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衞生執法監督在內的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反應靈敏、運轉協調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體系。

4、建立全縣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和醫療救治隊伍。加強對全縣衞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相關法律法規培訓,提高廣大衞生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以及突發事件的防範意識和應急能力,並對應急救治隊伍每年實行專門強化培訓和定期演練,努力造就一支名副其實的專業應急救治隊伍。根據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需要,本着業務覆蓋全面、技術過硬、組織嚴密、反應迅速、協調高效的原則,在縣級醫療衞生單位擇優選拔各個相關業務的技術骨幹,組成應急處理和醫療救治隊伍,配備相應的車輛和設備,並分設各個專業應急工作組,適應不同類型突發事件的專業需要;同時在各主要業務單位組建應急工作後備梯隊,以應對重大災害事件的後繼處理之需。

(二)加強公共衞生工作的基礎建設,加大投入,切實改善公共衞生工作的硬件條件。

1、積極爭取政府和上級衞生部門的政策、項目支持,加大公共衞生基礎建設投入,改善縣鄉二級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工作硬件設施和儀器設備配置,同時確保政府對公共衞生工作相關經費的必要投入,本着協調同步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公共衞生投入適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儘快使原本比較薄弱的公共衞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強。

2、建設設施配套先進、功能齊全的全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藉助國家加大公共衞生建設投資的良好形勢,積極爭取項目建設疾控中心,全面進行技術設備配套和更新,滿足重大傳染病、公共衞生、職業衞生等技術檢測工作需要。

3、在深化衞生監督體制改革同時,爭取國家政策項目支持,建設衞生監督執法指揮調度中心,配備監督工作必備的車輛、設施,充實衞生監督執法隊伍,為確保公共衞生安全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相應的硬件條件。

4、加快縣醫院傳染科病房的建設,積極利用國債資金,按照新時期傳染性疾病應急救治工作需要和《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在平羅縣中醫院舊址新建一座高標準、高配置的傳染病樓,配套建設污水處理、醫療垃圾焚燒等設備,並對原中醫院舊病房進行改造,開設發熱門診、腸道門診、肝炎門診及醫技科室,同時應通過多方籌資,購置呼吸機、監護儀、x光機等設備,加強對傳染病區的裝備。新建的傳染病樓將承擔全縣重大傳染病的集中收治處理任務。

5、改擴建平羅縣 “120”急救中心,擬新建業務用房1500平方米,規劃建立一個急診手術室、血液淨化室、急診內、外科病房,擴建臨時輸液室、觀察室、搶救室、內外科診斷室及會診室。急救中心將新增呼吸機、心臟除顫儀、監護儀、心臟臨時起搏器、心電圖機、血透儀及附屬設備、手術室設備、救護車及車載搶救設備,對現有部分老化設備進行更新。進一步發揮急救中心在重大公共衞生事件和災害、事故中的重要作用。

6、以農村為重點,加強基層醫療預防保健工作的基本建設。繼續實施以房屋建設和基本設備配套為主的農村醫療機構“三項建設”,力爭在5年內實現鄉鎮衞生院診斷急救設備的新三件(心電、b超、x光)的普及配置;在10年內實現急救設備洗胃機、呼吸機、心電除顫儀、麻醉機、尿、生化分析儀等設備在中心衞生院的普及。

7、建立先進、快捷的疫情和突發事件的預警報告信息網絡。在目前縣級疫情實現網絡直報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力爭在5年內使全縣各醫療衞生單位實現辦公自動化,並實現微機聯網,建成結構完整、功能全面的衞生管理信息網絡,為公共衞生事件預警、指揮處理提供先進快捷的信息網絡平台。

衞生局團委現狀調研報告

提供調研報告,為您提供幫助!

一、基本情況

衞生局團委,由1個團委和6個團支部組成,共有團員597人。其中區人民醫院團支部團員數29人,區三院團支部13人,區疾病控制中心團支部團員數9人,區監督所團員數8人,區衞校團員數536人,區區直機關醫院團員數2人。

二、團組織現狀

近日,衞生局團委對全區衞生系統團組織的建設情況進行調查摸底,現就掌握的基本情況、歸納的困難和問題,總結的經驗報告如下:一是工作開展不平衡。有些基層共青團工作的物質基礎薄弱,工作方式創新不夠,造成廣大團員青年對團工作的參與熱情下降,致使團的作用軟化,出現了個單位團隊工作存在較大差距的問題;二是團組織關係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團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作用發揮不夠。特別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組織渙散,團支部工作滑坡、組織鬆散、缺乏活力、團組織應變能力差已成為影響全團工作正常開展的主要因素;三是團隊幹部隊伍素質亟待提高。少數基層團幹部存在工作思路不清、創新不夠、責任心不夠強的問題;四是部分團員青年組織觀念淡薄。由於經濟發展和受到舒適物質生活的影響,一部分團員的意識逐漸淡化,政治性、先進性難以體現,致使團的意識淡化;五是工作宣傳和信息工作薄弱,典型作用不夠明顯。

通過此次調研,直觀、準確的認識了團組織工作,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團幹部的工作信心,為下一步開展共青團工作找準了方向,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與各單位團乾的溝通,使各位團幹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團組織工作的重要性和麪臨的困難,團幹部紛紛表示一定要在上級團組織的領導下,團結一致、求實創新、積極進取,為建設和諧平橋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今後工作思路

一是切實做好黨建帶團建工作。及時向黨政領導彙報工作思路和情況,爭取黨政領導對團組織工作的支持。認真學習團的xx大,以黨建帶團建為根本手段,大力推進團組織建設,真正把想幹事、會幹事、幹成事的優秀青年選到團的崗位上來,圍繞大局,圍繞服務黨政的中心工作開展活動。各支部要進一步加強對團工作的領導,改善共青團工作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加大對優秀團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力度;二是各團支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膽突破傳統的活動模式。緊緊圍繞基礎團組織建設,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三是進一步加強基層團組織隊伍建設,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增強團員意識,體現團組織的先進性,切實發揮團組織的主體地位,全面帶動和活躍基層團組織,在基層組織建設中起到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加強團組織建設,活躍共青團工作,是共青團幹完成各項任務的根本保證。結合團組織建設的現狀,創新團組織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團幹部隊伍建設,以實現共青團事業的更大發展。進一步增強作好共青團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在實現信陽快速協調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創造嶄新的業績,譜寫更加絢麗的青春樂章。

衞生事業保障羣眾情況調研報告

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羣眾得實惠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目的所在。為了進一步掌握我市衞生工作基本情況、謀劃好下一步衞生事業發展,讓人民羣眾得到更多的實惠,近期我在衞生系統進行了一次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795個(含門診部、所、室),衞生技術人員15143人,病牀12789張,其中市區(含四區)衞生機構228個,衞生技術人員4635人,病牀3581張。各級政府舉辦的二級以上醫院業務收入117103.45萬元,同比增長30.33%。醫院年內財政補助收入8847.91萬元,佔醫院業務收入的7.56%。

xx年末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牀位2.08張(全省為2.06張)、擁有衞生人員2.96人(全省為3.28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2.47人(全省為2.7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98人(全省為1.07人)、擁有註冊護士0.78人(全省為0.85人)。從以上數據看,我市的衞生資源與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近年來,市、縣兩級9個疾病預防控制和10個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項目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成功處置了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起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開展了低温雨雪、汶川特大地震、“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等應急醫療救治工作。我市已完成74所鄉鎮衞生院、301所村衞生室的標準化建設任務。新農合比全國提前一年實現“全覆蓋”,全市現有參合農民458.03萬,參合率93.28%(全省平均水平90.28%),累計籌資8.27億元,共為31.65萬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4.5億元。全市共落實社區衞生專項經費1000餘萬元,建成102家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其中城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48家,社區衞生服務覆蓋人口41.9萬,覆蓋率達91%。

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衞生事業發展雖然取得長足進步,但制約我市衞生事業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和突出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衞生改革與發展滯後於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狀況沒有明顯改善。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衞生資源總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我市人均擁有的衞生資源在全省處於中下水平,總量不足;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造成衞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浪費。據統計,我市70%的衞生資源集中在縣級以上的城市,城市中80%的衞生資源又集中在二級以上的醫療衞生機構,造成院際之間、區域之間分佈的不平衡。而農村和城市社區衞生髮展滯後,一些羣眾不能就地就近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衞生服務。社區衞生服務網絡體系不健全,農村醫療衞生機構設施條件普遍落後,貧困地區缺醫少藥問題突出,縣、鄉、村醫療衞生機構改造建設任務繁重;農村和社區衞技人員比例小,人才資源匱乏,人員工資待遇低,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失現象較為嚴重。

二是公共衞生服務體系不健全,疾病預防控制任務艱鉅。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還有待完善,公共衞生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資源條塊分割。全市疾控基礎設施雖得到一定改善,但欠賬較多,疾病防控任務艱鉅。衞生執法監督機構人力不足、監督手段落後,影響監督工作質量和效率,特別是農村食品、醫療市場缺乏有效監管,存在食品和醫療安全隱患,農村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不健全,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三是公立醫院運行機制不合理。公立醫院定位不明確,公益性質淡化,存在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的問題。有些醫院因編制牀位和編制內人員不足,在面對市場需求時,自行增加病牀、聘用醫護人員,通過醫療服務收費來“養活”這部分人員,據統計,我市醫院藥品收入佔業務收入的比重為42.25%,綜合醫院為41.66%,中醫醫院為46.65%。其次是醫療服務價格體系不順,醫務人員知識和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醫院業務收入轉而依賴藥品和設備,少數醫院存在誘導需求、過度服務現象,致使患者負擔加重。

四是新農合有待加強。我市參合人數突破450萬人,但各地新農合經辦機構人員編制偏緊、工作經費緊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工作效率。市本級新農合經辦管理機構尚無專職人員,不利於對全市面上的指導和管理。新農合籌資成本過高,資金使用過於謹慎,補償比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個別地方資金使用進度不理想,實際補償比例低。定點醫療機構服務行為有待進一步規範,個別定點機構對住院指徵把關不嚴,存在過度檢查、開大處方和亂收費等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參合農民的利益,縣級定點醫療機構與新農合高效、低廉、安全的工作要求普遍存在差距。

五是多種醫療保障制度並存,難以形成統一的整體。目前,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合和貧困人員醫療救助,分別由勞動、衞生和民政部門負責,條塊分割,不利於發揮醫療保險的整體效應。

六是經費補償機制有待完善。

雖然近幾年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快速發展,但對衞生事業的投入水平還相對較低。全市衞生事業費財政補助總額佔財政支出的比例仍呈逐年下降趨勢。加之有些地方政府對衞生事業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導致地方衞生財政補助不足,國家和省裏實施的衞生項目配套經費不能完全落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衞生事業的發展。

由於投入不足,公立醫療衞生機構只能主要靠診療收入維持運營和謀求發展,其勢必逐漸喪失提供公益性服務的物質基礎。許多機構把增加投入、擴大業務、提高利潤作為經營目標,導致亂收費等現象日盛。這種狀況一方面使國家出台的調控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的惠民政策落空,同時也實際上加重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尤其是對低收入人羣,昂貴的醫療費用是他們深感“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一)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服務能力

今後幾年,要重點推進城鄉衞生服務體系建設,於xx年完成標準化鄉鎮衞生院和規範化村衞生室建設任務,使全市到xx年社區衞生服務機構達到平均每萬人口擁有一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目標。逐步優化城區醫療資源配置,推進市中醫醫院、市精神病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立醫院新區建設。全面加強各級疾控、衞生監督機構網絡建設,市疾控中心檢驗大樓爭取今年投入使用;啟用緊急救援中心、市傳染病醫院,使其發揮作用。

(二)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逐步將全體城鄉居民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切實減輕羣眾個人支付的醫療費用負擔。一是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完善新農合統籌補償方案,推行門診統籌和住院即時結報制,逐步擴大和提高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範圍和比例,新農合統籌基金當年結餘率原則上控制在15%以內,累計結餘不超過當年統籌基金的25%,讓參保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簡化補償流程,允許參合農民在統籌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自主選擇就醫、完善住院轉診備案制度,簡化到縣域外就醫的轉診手續。健全新農合管理經辦體系,加強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和基金監管,建議財政全額保障經辦機構經費。

二是推進社區衞生服務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改革。社區衞生的生命力源自其服務功能的充分發揮,堅持六位一體,以羣眾需求為根本強化社區衞生服務功能,使之成為融預防、保健、康復、基本醫療、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於一體的居民健康服務場所。完善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等制度,最終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三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公立醫院要堅持維護公益性和社會效益原則,以病人為中心。改革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提高公立醫院服務水平,努力解決羣眾“看好病”問題。界定公立醫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責權,探索建立以醫院管理委員會為核心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實施崗位設置管理,完善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的分配製度,逐步提高醫務人員待遇,進一步完善院長任職資格、選拔任用、考核評價等機制。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爭取政府逐年增加對公立醫院的財政補助,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保障公立醫院緊急救治、支農、支邊、惠民服務和政府指定的公共衞生服務經費。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全面推行醫院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這三塊基本覆蓋城鄉,俗稱“全民醫保”。但三者籌資水平、保障水平差別很大,而且分屬社保、衞生等部門管理,不利於統籌協調。建議進一步明確醫保統一機構,逐步整合三大體系,切實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能力。

(三)促進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

重點改善精神衞生、婦幼衞生、衞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衞生機構的設施條件,使全體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衞生服務,最大限度地預防疾病。明確各級各類公共衞生機構服務規範標準和工作流程,完善公共衞生服務績效考核;認真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衞生服務項目,加強公共衞生項目管理。加強衞生應急管理機構及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加強衞生應急演練,強化重大疾病以及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預測預警和處置能力。開展衞生應急規範化建設示範縣試點,推進衞生應急管理進基層,促進基層醫療衞生機構衞生應急規範化。

加強重點傳染病防控。完善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乙肝、人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治機制,繼續實施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病人救治民生工程。落實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各項措施,繼續實施全國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和消除麻疹行動計劃,做好麻疹強化免疫。落實“一法兩綱”,以降低“兩率”為重點,加強孕產婦、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推行免費婚前健康檢查制度,實施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深入開展愛國衞生運動與全民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強行業監管,不斷提高衞生執法水平

繼續推進醫院管理年活動,建立和落實醫院評價指標體系。繼續推行維護患者利益十項承諾制,嚴格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監管,推行院務公開及惠民醫療等措施。對極少數違反職業道德、謀取不當利益的從業人員,要嚴肅查處,取信於民。

加大食品衞生、職業病防治、公共場所衞生及生活飲用水衞生監督執法力度。不斷深化衞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強化醫療廣告監管。在有關管理體制未變動前,切實履行好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嚴厲打擊餐飲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加強公共場所、飲用水及涉水產品和消毒產品監管。開展學校衞生監督,改善學校衞生管理狀況。

(五)強化政府職責,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一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建議政府在財政政策上,力爭做到“三個確保、一個調整”,即確保各級人民政府對衞生的投入逐年增加,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確保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衞生監督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衞生經費落實到位;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經費。同時,要根據衞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調整衞生事業經費支出結構,重點向農村衞生、社區衞生領域傾斜,逐步提高農村和社區衞生經費在總衞生經費中的比重。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完善公立醫院的投入機制。對確定為提供公益性服務的醫院,政府應給予政策傾斜、財政保障,建立符合公立醫院發展的運行機制。

二要調動醫療衞生人員積極性,必須認真研究探索更加科學、更加規範、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使醫務人員與羣眾利益統一起來,調動他們鑽研技術、增長技能的積極性和增加服務、改善服務的積極性,而不是創收牟利的積極性。醫療衞生人員的勞動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政府也應在醫學教學、重大科研、人才培養、引進人才,以及醫務人員工資待遇等方面落實長效、穩定的投入機制。

【第9篇】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第10篇】有關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第11篇】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第12篇】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醫療衞生調研報告

一、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總體情況

肥西縣是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縣之一,自11月1日正式實施,已運行近五年時間。經過幾年的探索,我縣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補償政策逐步完善,補償水平逐步提高,報銷程序逐步簡化,監管能力逐步加強,資金使用合理安全,農民信任度明顯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全縣新農合參合率由的81%上升至的95%。-,全縣新農合資金支出9751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9029萬元,補償186818人次。統籌資金支出包括住院補償7836萬元,住院分娩補償551萬元,慢性病補償154萬元,村衞生站觀察治療(門診統籌)補償488萬元。統籌資金使用率平均為90%,受益率平均為7%,補償比平均為30%。我縣共有690257位農民參加新農合,1-6月,新農合資金支出2605萬元,其中統籌資金支出2364萬元,補償35400人次,家庭賬户支出241萬元。新農合的實施,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費用負擔,緩解了廣大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我縣榮獲“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縣”稱號。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保障新農合順利推進。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關係全縣70多萬農民羣眾健康權益和長遠利益的一件大事。縣委、縣政府對此十分重視,把新農合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重要內容。縣分別成立了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縣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擔任。縣成立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衞生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負責全縣新農合日常管理工作。各鄉鎮相應成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組及其辦公室,合管辦設在鄉鎮衞生院,辦公室主任由衞生院長兼任,每鄉鎮安排1名專職經辦人員和1名兼職財會人員負責新農合的審核、報批、兑現、記賬等工作。試點過程中,我縣經辦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經辦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能夠滿足新農合工作需要。

(二)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安全使用。我縣對新農合資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堅持資金封閉運行,保證了資金使用的安全、合理。強化資金籌集。我縣農民入保金的籌集由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衞生部門配合,收繳入保金時,由鄉鎮合管辦開出專用收款收據,登記發放《合作醫療證》,填寫參合農民登記表。各鄉鎮合管辦在本鄉鎮金融機構設立新農合專用賬户,收取的入保金及時存入專用賬户,在籌資結束後全部匯入縣新農合資金財政專户,與縣合管辦辦理結算手續。今年3月底,我縣順利完成二次籌資工作,新農合籌資總額提高到每人100元。嚴格資金管理。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實行以縣為單位統一管理,設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專户,由縣財政局管理,新農合基金專户存儲,專款專用。基金支出需縣衞生局和縣財政局共同審批方可撥付,縣合管辦將每批補償人數及金額製成報表,報衞生局和財政局審批,審批後,資金由收入户轉入支出户,縣合管辦將資金從支出户撥付給各鄉鎮合管辦或定點醫療機構,做到收支分離、管用分開,保證了資金的封閉安全運行。

(三)適時調整政策,逐步完善新農合制度。我縣在新農合制度的推進過程中,針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相關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農村部分常見慢性病、村衞生站觀察治療費用納入新農合補償範圍;,將起報線由300元降至200元、封頂線由1萬元提高至3萬元。,實行縣內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全面提高報銷比例;,籌資標準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元,我縣新農合政策作了較大調整,取消家庭賬户,提高報銷比例,擴大慢病病種,將新農合基金劃分為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兩部分,分別為人均80元和人均20元,推行門診統籌。參合農民年補償封頂線提高到5萬元。通過不斷調整,新農合政策逐步完善,資金效用得到充分發揮,參合農民受益面逐步擴大。

(四)優化辦理程序,方便參合農民就醫補償。在方便羣眾就診方面,參合農民小病可以就近在村衞生站治療,並可以獲得一定補償,做到小病不出村;在縣內就診不受級別限制,參合農民可以任意選擇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無須辦理轉診手續;到縣外就診只需在鄉鎮合管辦辦理登記手續即可,辦理轉診手續時,鄉鎮合管辦以一封信的形式書面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在費用報銷方面,在縣外醫療機構就診的,參合農民出院後將報銷材料交到鄉鎮合管辦,由鄉鎮合管辦直接給予補償。參合農民在本縣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費用,出院時與定點醫療機構直接結算補償費用,當場審核並兑現補償金,實現了零距離、零時限補償。

(五)推行門診統籌,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從開始,我縣充分發揮鄉村衞生服務管理一體化的作用,實行鄉村一體化與新農合工作有機結合,將村衞生站作為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的派出機構,參合農民患病在村衞生站觀察治療可以獲得20%的補償。5月起,我縣全面推行門診統籌,即按照人均20元標準從新農合基金中提取門診統籌基金,用於補償門診費用,單次門診費用補償封頂額為10元,門診統籌基金支付實行“預算包乾、超支不補、結餘滾存使用”的辦法,以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門診統籌基金安全。

(六)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醫

療費用。在新農合運行過程中,在着力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各個環節的監管。一是實行身份核實,防止冒名住院。參合農民住院治療時,需攜帶《醫療證》、《身份證》,由經治醫生和合作醫療經辦人員共同查驗,防止發生冒名頂替。二是現場核查,加強日常監管。由縣合管辦每月安排一定時間抽取部分報銷材料與醫療機構原始材料進行核對,並通過電話和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報銷情況進行調查。三是提高管理手段,防範虛假票據。,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安裝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所有醫療收費全部實行微機化管理,有效地堵塞了因票據而出現的弄虛作假漏洞。四是實行三級公示、加強事後監督。每批新農合補償情況都在縣鄉村三級進行公示,社會各方可以通過公示來監督補償情況。五是建章立制,明確處理辦法。制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對相關人員和單位違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行為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處理規定。六是定期考核,明確獎懲。制定了定點醫療機構考核標準,每季度考核1次,將考核結果與10%管理保證金掛鈎。七是多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包括推行單病種限額收費,限定藥品目錄和診療項目,核定住院次均費用和住院人次,建立病歷和處方評審制度的,通過多種措施,嚴格控制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

三、取得的成效和經驗

幾年來的工作表明,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較為平穩,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為: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通過對參保農民直接補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保護了農村勞動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二是新農合政策逐步深入人心。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以及隨着越來越多的參保農民得到實惠,新農合工作得到農民的信任和支持,參合積極性明顯提高。三是各項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補償機制和運行機制。四是新農合管理體制基本確立。新農合經辦機構管理水平和辦事能力得到加強,能夠適應新農合工作需要。通過我縣幾年來的實施,我們體會到:一是黨委政府的重視和多部門配合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基礎。二是廣大農民的積極參與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關鍵。三是健全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是做好新農合工作的保障,新農合工作須與農村衞生體制改革共同推進。

四、存在問題

我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雖取得一定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還未建立有效、便捷、穩定的籌資機制。雖然籌資難度大大減小,但籌資工作量仍然較大,籌資成本高。二是縣級以上醫療機構難以監管。我縣新農合基金支出近一半用於補償在縣外醫療機構發生的費用,但受隸屬關係的制約,我縣對縣級以上醫療機構不能實施有效監管。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五、建議

(一)探索符合政策和農村實際的農民參合籌資機制。加強相關政策調研,在堅持農民自願的基礎上,多途徑探索符合國家政策、符合農民意願、符合農村實際、簡便易行的參合農民個人籌資機制。如試行參合農民委託農村金融機構或村民委員會代繳,也可以由政府委託村委會代辦、由參合農民自己主動繳納,或是一次籌資,多年使用等。

(二)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監管,加大醫療費用控制力度,完善單病種限額收費管理,從嚴核定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人次和次均住院費用,嚴格控制醫藥費用,降低農民負擔,減少新農合基金不必要支出,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完善病歷與處方評價制度,定期抽取定點醫療機構病歷和處方,由新農合專家委員會集中對其評價,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三)適應職業化、專業化要求,加強管辦體系建設。按照職業化、專業化的要求,繼續加強各級管辦隊伍的能力培訓,着力提高管辦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新農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開發新農合管理軟件,並與醫院管理系統對接,改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農村基層衞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強農村衞生機構建設,對於引導農民在基層就近就醫、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繼續加強鄉鎮衞生院的配套建設和合格衞生站的建設,重點培訓好鄉、村兩級衞生人員,提升農村衞生服務的整體能力和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4kzkj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