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鄉風文明走訪調研報告

鄉風文明走訪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區緊緊圍區委、政府黨建和經濟建設的中心任務,突出特色、轉型、綠色發展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以提升農民素質、樹立文明新風、發展農村文化、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羣眾、貼近生活,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着力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建設新環境,推動全區鄉風文明建設工作邁上新台階。 

鄉風文明走訪調研報告

一、取得的成效

1、突出位置,狠抓鄉風文明建設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也把鄉風文明建設放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區領導班子在日常工作中,把鄉風文明建設貫穿於農村工作始終,在不同階段做出具體部署,加強對鄉風文明建設的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檢查、評比和表彰,促進了鄉風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

2、教育帶動,增添鄉風文明建設活力

始終堅持教育先行原則,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首先,提高農民羣眾的思想水平。通過開展形勢和政策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羣眾深刻認識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意義,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在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和創造精神。其次,提高農民羣眾的道德素質。通過開展各種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倡導和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全區鄉村廣泛開展“知榮辱、樹新風”教育活動。第三,提高農民羣眾的科技文化素質。高度重視發展農村科技和教育事業,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採取農民羣眾易於理解、接受,便於參與的方式,開展針對性強、通俗易懂的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勞動技能和致富本領。

3、文化推動,豐富鄉風文明建設內涵

一是堅持重在建設,加快發展先進文化。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採取全社會發動、各方面支持、多渠道籌資、全方位共建的方式,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二是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動室、農村圖書室等基層宣傳文化陣地,廣泛開展政策法紀、科普知識和文明新風教育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樹立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思想觀念。三是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讓農民羣眾成為農村文化的主角,豐富農村文化活動。

4、載體抓實,深化鄉風文明建設

一是加大環境衞生整治力度。制定了相關的垃圾清運制度,使農村衞生環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二是廣泛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評比活動,把創建活動與羣眾的切身利益掛鈎,使羣眾感到政治上光榮、經濟上實惠、生活上充實,激發了廣大農户積極性。

二、存在的問題

1、對鄉風文明建設認識不到位。當前,一些鄉村幹部對鄉風文明建設的長期性、重要性以及豐富的內涵認識不足,認為鄉風文明建設屬上層建築的範疇,是軟的、虛的,做起來難度大、見效慢,不易立竿見影,而忽視了鄉風文明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甚至有的還錯誤地認為經濟發展了,鄉風自然會文明。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措施和力度缺乏。重視不夠也反映在投入上,一些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無法為公共文體設施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目前,合力建設鄉風文明的工作機制尚未形成,僅靠少數部門單打獨鬥,推動起來比較困難。

2、農村社會風氣缺乏強有力的正確引導。農村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和羣團組織的宣傳作用發揮的不夠。調研發現我區50%以上的村沒有健全“一約四會”(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而當前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新舊思想觀念的衝撞,致使人際關係日趨淡漠,鄰里之間、親朋之間矛盾糾紛增多,與人為善、互愛互助的風氣日漸淡化,不贍養老人現象時有發生。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輕養重葬等陳規陋習依然存在。

3、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建設與需求存在距離。一是由於受經濟條件制約,一些村的文化活動場所,硬件建設投入少,設施老化, 不能開展正常的文化活動,無法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逐步富裕起來的農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在無處可去可樂的情況下,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乘虛而入,侵蝕人們的思想,有些封建迷信活動也打着弘揚民俗文化的幌子藉機斂財、貽害百姓。二是文化專業人才缺乏。送戲下鄉、送書下鄉、送科技下鄉等多形式文化下鄉,雖深受農民的喜愛,但對當地農村文化建設不過是杯水車薪,難以使農民的文化素質有較大提高。

4、農民羣眾法制意識薄弱,社會治安影響鄉風。一是一些村民在發生矛盾或衝突時,大多表示首先找人私下協商解決。而近年來農民參與民主選舉積極性不斷提高,農村在選舉過程中出現了許多違法違規的事件,導致人際關係複雜化,利益矛盾多元化。另外,違法犯罪案件的上升,也造成社會醜惡現象向農村轉移,污染了社會風氣,對鄉風文明建設產生了極大的負面作用。二是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缺乏必要的規劃、措施和手段。一方面部分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如隨地吐痰、便溺、亂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等,與現代文明要求形成鮮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導農民養成良好衞生習慣提高整體素質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三、對策和建議

鄉風文明建設,需要結合農村實際,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地推進。因此,提出如下建議:

1、增強農村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加強鄉風文明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一是廣泛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村黨支部要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政策教育,組織農村黨員學習理論、學習黨章,增強黨性,樹立適應新時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觀念。充分發揮村委會和羣眾團體組織的作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引導農民提高鑑別是非、美醜、榮辱的能力,倡導健康、文明、積極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從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學、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戰略高度,抓好農村的基礎教育。三是要提高農民的技能素質。 引導農民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學習市場經濟知識,瞭解市場運行規律,掌握市場經濟信息,確立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觀念,實現觀念的更新和跨越,克服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思進取的落後觀念。同時圍繞我區經濟發展特點,找準培訓工作的着力點,以重點骨幹企業的在崗農民工為重點對象,紮實開展務工農民素質培訓工作,協同各鄉鎮合力抓好二、三產業在崗農民工技能培訓。

2、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一是要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機制。設立專項資金,確保專款專用,使鄉風文明建設擁有健康發展的物質基礎。二是要建立完備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發展區、鄉(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形成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加大“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力度,整合好全區廣播電視網絡資源,為農民獲取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經濟、有效的渠道。要以文化站為核心,建立和完善圖書閲覽室、影劇院、文化廣場、網絡服務中心等文化設施。要利用全民健身運動的東風推動農村體育事業發展,大眾體育運動和健身設施建設要向農村傾斜,實現公共體育設施與學校體育設施共享。

3、加強對鄉風文明建設的管理和引導。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鄉風文明建設管理機制。區鄉村三級要建立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把工作責任落實到人。充分發揮村委會、民兵、婦聯、共青團組織以及其他羣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形成在村黨支部領導下的各基層組織協調運行,民主管理的新體制。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帶動作用,促進鄉風文明建設。二是要積極倡導健康時尚的文明鄉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運用各種形式和渠道,大力宣傳科教興農,廣泛持久地開展“科普”、“三下鄉”等活動,幫助羣眾解決生產、生活和醫療中的科技難題。要抓好勤勞致富、科技致富先進經驗的推廣,增強農民的發展意識,引導農民爭當脱貧致富、共同致富的帶頭人。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制定《鄉規民約》和《文明準則》,倡導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積極開展農村志願服務活動,持續開展送温暖獻愛心活動,開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和留守婦女、留守兒童解決生活困難。積極開展“文明村”、“五好家庭”等評選活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使農民樹立“我要文明”的思想觀念。

4、加大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一是要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着力加強農村綜治工作的網絡建設。公安機關要按照打防結合、專羣結合的要求,推廣警民聯防巡邏和警司聯調的經驗,積極排查整治農村突出的治安問題,加大對農村聚眾賭博、盜竊、邪教活動等問題的監管和打擊力度。二是要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加大農村矛盾糾紛的調處力度。要針對容易發生矛盾糾紛的環節,及早做好預防工作,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儘可能防止“民轉刑”案件和羣體性事件的發生。三是要加強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的法制觀念。要從農村實際出發,選擇農民聽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規廣泛進行宣傳教育,提高農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進一步改善農村的衞生環境,深入開展羣眾性愛國衞生運動,廣泛地向農民羣眾宣傳普及科學衞生知識,切實解決農村“五亂”現象,改變農村環境衞生面貌,努力建設環境整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管理規範有序的新農村。

5、建立健全鄉風文明長效機制。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必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要及時總結鄉風文明建設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常規程序,制定較為完備的指標體系,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從而逐步實現鄉風文明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4qwe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