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社會實踐報告 >

走訪麟遊新農合,科學調研出真知(精選多篇)

走訪麟遊新農合,科學調研出真知(精選多篇)

第一篇:走訪麟遊新農合,科學調研出真知

走訪麟遊新農合,科學調研出真知(精選多篇)

xx年7月13日,陝西科技大學xx暑期赴寶雞市麟遊縣志願服務團來到了麟遊縣蔡家河村開展主題為“心繫三農,和諧社會”的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們在進行義務支教的同時,還針對蔡家河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

早上,志願者們到達蔡家河村,受到了村委幹部的熱情接待。志願者們在社區服務中心與村委幹部進行座談,瞭解了蔡家河村人口、支柱產業等基本情況,並就當地新農合的實施狀況與農合負責人進行了探討。隨後,一行人又來到了蔡家河村衞生所,對基層醫療機構在新農合實施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採訪。在與相關負責人交流結束後,志願者們開始深入農户進行挨家逐户的社會實踐調研,在發放調查問卷和採訪調研的時候,志願者們與村民們進行了深入交流,村民們的熱情和淳樸令志願者們感動,同時志願者們也發現了很多新的問題,得到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建議。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的過程中,由於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會產生許多不同的問題,對於基層農村來説,進一步加大對基層衞生所的建設,提高基層醫生的專業素養,擴大基層門診統籌的範圍是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夕陽西下,志願者們帶着村民們的依依不捨離開了,一天時間的走訪調研帶來了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在帶給志願者們感性上的觸動的同時更是在帶來了理性上的認識。只有深入到農民羣眾中去,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

第二篇:走訪麟遊新農合,科學調研出真知

走訪麟遊新農合,科學調研出真知

xx年7月13日,陝西科技大學xx暑期赴寶雞市麟遊縣志願服務團來到了麟遊縣蔡家河村開展主題為“心繫三農,和諧社會”的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者們在進行義務支教的同時,還針對蔡家河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

早上,志願者們到達蔡家河村,受到了村委幹部的熱情接待。志願者們在社區服務中心與村委幹部進行座談,瞭解了蔡家河村人口、支柱產業等基本情況,並就當地新農合的實施狀況與農合負責人進行了探討。隨後,一行人又來到了蔡家河村衞生所,對基層醫療機構在新農合實施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採訪。在與相關負責人交流結束後,志願者們開始深入農户進行挨家逐户的社會實踐調研,在發放調查問卷和採訪調研的時候,志願者們與村民們進行了深入交流,村民們的熱情和淳樸令志願者們感動,同時志願者們也發現了很多新的問題,得到了很多的寶貴意見建議。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的過程中,由於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同,會產生許多不同的問題,對於基層農村來説,進一步加大對基層衞生所的建設,提高基層醫生的專業素養,擴大基層門診統籌的範圍是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夕陽西下,志願者們帶着村民們的依依不捨離開了,一天時間的走訪調研帶來了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資料在帶給志願者們感性上的觸動的同時更是在帶來了理性上的認識。只有深入到農民羣眾中去,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向人民學習,為人民服務。

第三篇:新農合調研報告

新農合實施情況調查報告

新農合制度建設是科學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緩解農民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點工作,也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舉措。顧家村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區域,新農合制度的實施對於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一、新農合的基本運行情況及取得的主要成績

從2014年1月開始,顧家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穩妥有序地開展起來,參合率逐年提高, 2014年為71.73%,2014年初已達到了95.85%,全縣27.6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截止2014年10月份,共補償54906人,補償金額2470.3萬元。通過實施“醫療惠民工程”,共為11971名貧困患者減免各類費用152.6647萬元。組織縣、鄉300名醫務人員組成30個醫療隊,深入18個鄉鎮的50個行政村開展了送醫送藥服務活動,免費發放了價值15萬元的常用藥品。為20名先心病、白血病患兒發放救助資金6萬元。

自2014年顧家村開始試點至今,在淄博市制定的原則框架內,積極探索,不斷完善新農合的管理運行機制,新農合制度得到不斷髮展完善,參合農民普遍受益,新農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一)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農民對黨和政府的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使農民看病可以報銷,體現了黨和政府對農民健康的關心。廣大基層幹部和羣眾普遍認為新農合是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是關心農民疾苦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從心底裏感謝黨的好政策。農民羣眾感動地説“以前都是幹部來收錢,現在得了病,還能報銷,這真是一項實實在在為農民辦事的好政策,感謝黨和政府為我們辦的大好事”。顧家村崔順利因肺心病治療得到報銷款15000元,其家人感慨地説“為了治病,家裏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幸虧參加了合作醫療,交了20元錢就給報銷了15000元,合作醫療幫了我的大忙了!感謝政府,感謝黨。”這是我們農民羣眾最切身的感受,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提高了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贏得了廣大農民羣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和擁護。

(二)鄉鎮衞生院建設得到加強,農村衞生事業不斷髮展。為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讓農民放心就近就醫,顧家村開展了以縣醫院為龍頭,鄉鎮衞生院為樞紐,村衞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建設,每年集中組織對全縣18所鄉鎮衞生院院長和專科醫生的業務培訓,近400名村醫由縣醫院進行業務培訓,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高。2014年,已經順利通過了省標準化、規範化鄉鎮衞生院驗收。

二、當前顧家村新農合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新農合在顧家村運行十年來,確實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有效的減輕了廣大農民的經濟負擔,但是在當前的發展過程中,新農合的運行還存在着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惠民政策的落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制約着新農合的有序、健康、快速發展。

(一)籌資困難, 籌資成本高.

向農民籌集遵循原則:自願參加,多方籌資。由於國家目前還沒有把合作醫療納入到法制化管理軌道,穩定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繳費機制還沒有建立,資金的收取多數是在每年籌資時突擊宣傳,集中入户,難度大,工作成本高。由於農民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參加新農合,這樣容易導致體弱多病者選擇參加,而身體強壯者選擇不參加。

(二)宣傳力度及方式影響政策運行效果

作為一項好的惠民政策,從無到有,農民對政策的認知必定有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各級政府尤其是鄉鎮和村級幹部對宣傳工作的認識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宣傳走過場、不廣泛、不深入的問題比較突出。農民由於文化水平較低,對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中有關術語不理解,有的甚至看不懂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宣傳資料。有的農民由於沒有履行及時告知義務或超過補償期限或沒有辦理轉院手續,本可以得到補償而沒有得到補償,引起農民對制度的不滿。由於對新農合報銷範圍的不瞭解,導致他們覺得農村醫保是不可信,甚至是忽悠人的。

(三)大病補償機制有待完善,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儘管新農合制度對10種大額慢病有一定的補償,但是仍然不能滿足患者需要,受益面窄。部分農民患的雖然是常見病,慢性病,但由於不屬於大額慢病的範圍而無法得到報銷,一年下來仍舊花費很大,這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住院報銷的“起付線”、“封頂線”、“分級按比例報銷”、“有些藥品不能報銷”等限制設臵也不能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尤其是10萬元以上的大病保障水平不高。顧家村作為欠發達地區,儘管農民收入水平不高,但對於幾百元、幾千元的醫療費用大部分農民還可以負擔得起,並不足以影響生活。

三、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採取合理的徵繳形式,降低籌資成本。

採取合理有效的徵繳形式是合作醫療有效籌資的重要環節。通常情況下,讓那些與農民有密切利益關係的機構去徵收醫療保險費的效率較高,也較為便捷。例如,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籤約,委託鄉鎮財政所在下發糧食補助款時代收,然後轉入通過招標確定的銀行專户儲存,專賬管理,由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審核、彙總支付的費用,由財政部門開具支付憑證,由銀行直接劃撥,實行封閉運行。對於當年發生疾病報銷醫療費用的農民,在自願原則的基礎上,用報銷所得的部分費用預繳次年的參保資金,建立農民滾動式預繳費制度。參合農民在鎮或鎮以上醫療衞生機構就診後,再到鎮合管辦報銷或向所在鎮合管辦或村衞生室預繳該户次年參合資金。農民滾動式預繳費制度建立在知情自願的基礎之上,在得到實惠的時候提前繳納次年參合資金,迎合了農民參合心理,農民在受益的前提下,信任新農合,一般是樂於預繳費的。

(二)加大對“新農合”的宣傳力度,繼續做好宣傳工作。

新農合的服務對象是農民,宣傳工作的到位與否直接關係到農民對新農合的認知程度,這對於新農合工作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而且,隨着新農合制度的不斷完善,一些直接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宣傳,持續開展宣傳工作。首先,要採取多種形式如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發放新農合宣傳小冊子以及基層工作人員走訪宣傳講解等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活動。還可以在已有的宣傳方式上增加志願者下基層服務,選擇對新農合政策瞭解的人員組成志願者隊伍,對農民進行政策普及教育。其次,一定要將宣傳工作做到位,糾正宣傳偏差,使農民真正理解新農合的內涵及“互助共濟”的實質,糾正“不住院不報銷”的認識偏差。再次,宣傳工作不僅要面向農民,還要面向涉及新農合的領導、工作人員和醫務工作者。基層組織的工作

人員尤其要吃透政策精神,掌握政策要領,把國家的新農合政策釋譯成一些讓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政策,將新農合的宣傳工作常抓不懈。

(三)不斷完善新農合的補償機制,切實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在進一步優化住院費用補償方案,財政補助提高,基金規模擴大的條件下,提高補償比例,切實擴大藥品、檢查可報範圍,適當擴大目錄內用藥。積極探索大額住院費用補償制度,在享受新農合待遇的基礎上,對大額住院醫療費用超過補償起付線的部分進行一定比例的補償。為使合作醫療基金充分有效使用,使參合農民最大程度受益,對當年農合統籌基金結餘部分(扣除風險基金),可以採取二次補償的方式對大額住院農户進行再次補償,或者採取政府購買醫療保障服務的方式作為新農合制度的延伸。商險介入醫保後,醫保服務將大幅提升,彌補社保經辦機構經辦力量不足,實現基本醫療和補充醫療的無縫鏈接,使百姓的醫療保障提升了一個檔次。保險公司因控制風險,會主動監督醫院,防止大處方、大檢查的出現,從而降低患者的診療費用。建議認真遴選1-2家保險公司承擔參合農民大額醫療保險,有效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切實減輕農民的大額醫療費用負擔。

(四)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加強醫療衞生單位的基本建設

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對農村醫療衞生髮展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同時,在搞好規劃的前提下,鼓勵發展民營醫療機構,發動社會力量投資衞生建設。對於符合條件的專科醫院、非營利性的民營醫院應當予以認定,引入競爭,提高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效率。

1、要加大鄉鎮衞生院的投入。鄉鎮衞生院處在農村三級醫療衞生網的中間環節,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而且,隨着農村經濟、社會的變革,農村衞生院的建設和發展面臨着諸多現實問題,是農村醫療衞生髮展的難點所在。因此,各級政府及衞生部門應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農村衞生院的建設。如對衞生院職工工資,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公共衞生監督等業務經費,醫務人員的進修、培訓費等予以保障和補助;改變衞生院為追求經濟效益而疲於奔命的局面。同時,要

在人才、技術、設施上給予扶持,並幫助明確服務方向,完善運營機制,提高服務技能和水平。

2、要扶持村衞生室的發展。

針對其服務內容和診療病種給予一定的補助,保證村衞生室開展對中老年羣體和慢性病等特殊病種的康復服務,並推動其做好農村基層公共衞生知識的普及和相關信息的蒐集、報告工作。

第四篇:新農合工作調研建議

新農合工作調研

2014年7月28日,在市政府應急辦副主任李獻的帶領下,市政府辦公室文衞科分別就我市新農合參合情況和農民實際報銷情況展開實地調研,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我市新農合工作的現狀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項由政府組織引導,農民自願參與,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門診醫療的農民互助共濟制度,對提高羣眾健康水平顯得日益重要。我市自2014年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主導、部門運作、醫療機構參與、羣眾得實惠的良好格局。但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2014年我市參合農民達到358254人,參合率93.1%,截止到6月底全市共有72230人次享受報免補償,補償金額2209.5萬元。

(二)導致新農合籌資難的主要原因

二是較多貧困人口與外出務工人羣,增大了籌資壓力。一方面困難户、特困户、五保户等弱勢羣體過多,政府雖對其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得不到解決,自己掏錢參保存在難度。二是隨着勞務輸出羣體壯大,主要表現在户口在本地的外遷户、全家外出打工户、可用資金有限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在家户過多,在年底工作組集中收繳時,一時難以聯繫上其當家做主的家庭主要成員,在規定的參合時間內,資金無法籌集到位,為新農合籌資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三是衞生基礎設施滯後,羣眾醫療需求實現率不高。受地方財政收入影響,我縣對衞生事業建設投入不足,尤其是鄉鎮衞生院房屋老化、設備短缺,病牀等醫療設施緊缺(每千人口擁有牀位0.6 張,遠遠低於全國2.4張的平均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每千人擁有衞生專業技術人員不足0.6人)。村級醫療機構規模小、設施簡陋,對廣大農民羣眾就近醫療服務的功能發揮不足,不能適應當前新農合制度健康發展的需要。

四是合作醫療監管機制有 待進一步完善。部分醫療機構對推行新農合制度的意義認識不到位,醫務人員為參合羣眾服務的意識不強,服務行為還不夠規範,違規減免、超範圍補償現象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程度影響了參合羣眾的積極性。

新農合制度的宣傳,但是籌資成本較高,並且在資金逐級上繳過程中,如果管理不到位,容易發生新農合資金被截留、挪用的違紀行為。滾動式預繳費和定點繳費雖然簡便易行、節約成本,但需要參合羣眾具有較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另外,新農合資金籌集過份強調“自願參與”,會產生兩個“負面選擇”:容易得病的人羣積極參合,身體健康的人羣不太願意參合。從而導致兩個“負面反應”:一方面新農合不能具有較高的參合率,減弱共擔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新農合參合主體是高危人羣,將會產生醫療費用入不敷出,影響正常運轉。

三、健全新農合籌資機制的建議

新農合制度作為一種具有保險特性的醫療制度,它客觀上要求擴大覆蓋面,拓寬資金統籌範圍,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因此,新農合籌資制度既要體現政府的執政能力,又要符合最廣大羣眾的根本利益。針對我縣的新農合籌資機制完善,應着力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豐富宣傳方式,營造良好氛圍

立足我縣實際,採取科學有效的宣傳方式,是提升參合率的關鍵。一是對常年在家的農户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如電視、標語、宣傳小手冊等;二是利用身邊的“典型事例”進行廣泛宣傳,消除農民對新農合的疑慮,正確引導農民羣眾的參合意識。三是對常年外出務工的農户進行現代通訊工具採集,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開展廣泛宣傳動員工作,進一步消除外出務工農民的疑慮,使其真正認識到建立新農合制度的意義和好處,不斷增強羣眾自願參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創新籌資機制,積極引導參合

一是建立常年籌資機制。改集中突擊收繳方式為常年經常性定點收繳,為貧困家庭、外出務

工家庭、手頭上可用資金有限的留守兒童和老人家庭創造寬裕的參合時間。

二是實施代扣代繳機制。參合羣眾在定點醫療機構看病時,由醫療機構在其補償資金中代扣

代繳該户個人次年參合費用,這樣可充分利用參合羣眾受益後的喜悦心理,減少牴觸情緒,

擴大宣傳面。

三是實施滾動式預繳費制度。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改變原有的直接籌資方式,為户口在

本地的外出務工家庭以及可用資金有限的留守兒童和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納方式。

四是推行轉移支付繳費制度。一味尊重羣眾意願,也不利於新農合發展。農民是一個相對鬆

散的羣體,如果沒有一定的約束性,難以確保籌資機制的穩定。新農合運行幾年來,在大多

數農民對新農合接受程度提高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採取村民自治“一事

一議”方式,討論推行新農合轉移支付繳費制度,結合中央對農村轉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將

對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直接補貼的部分,轉化為與農業生產相聯繫的醫療補貼,成為相應羣眾

的參合資金,從而降低籌資成本。

(四)強化運作監管,確保基金安全

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運行的監管力度,切實維護參合羣眾的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新農合工

作氛圍。建立健全網絡信息化管理機制,加速新農合信息網絡建設,把數據錄入與公安户籍

管理系統和定點醫療機構收費系統接口,實現資源共享,開展身份識別尤其是相片對照、姓

名、性別、身份證號碼審查,提高工作效率,從源頭上加以防範,避免套取新農合補助資金

的違紀事件的發生;認真實行藥品統一競價採購,嚴格控制醫藥費用虛高與不正常增長,嚴

格杜絕開大處方、不合理用藥、不合理檢查、誘導治療的行為,努力為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

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衞生服務。

(五)健全服務網絡,提高工作水平

加大投入力度,為廣大農民提供價廉、便捷的基本醫療衞生服務場所,切實解決農民就地就

醫難,使其充分享受到新農合制度帶來的優越性。一是加強鄉村衞生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繼

續以鄉鎮衞生院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村級衞生室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我縣農村衞生機

構服務功能,改善農民的醫療衞生條件。二是加強鄉村衞生醫療隊伍建設,加強醫務人員培

訓,全面提高醫務人員診療技術水平。三是教育引導各定點醫療機構端正思想,正確處理好

單位利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努力改善辦醫條件,拓寬服務領域,增強整體服務功能;切實

加強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搞好業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加

強農村醫療衞生體系建設,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衞生服務網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鄉,危難重病不出縣”,讓農民就近享受到較好的衞生服務,全面提高羣眾健康水

平。

新 農 合 調 研 報 告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構建農村醫療衞生保健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切實緩解

廣大農民羣眾“因病制貧”、“因病反貧”問題的重要途徑。

民商法學院暑期社會實踐“陽光教育”小分隊於7月6日來到淄博市博山區對北峪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進行實地調研。

經過深入調研和了解情況,先將我們對北峪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調查情況,存在

問題,對策和建議簡要分析如下:

一、調查背景及現狀

農民普遍面臨看病難的問題:一方面醫療衞生資源愈來愈集中於城市,地處偏遠山區

的農民看病不方便;更主要的,貧困農民普遍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往往抱有“有病不

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的心理不去看病。與此同時,由於貧困,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識和

自我保健意識,衞生條件也相對較差,他們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擾;“因病制貧”、“因病反

貧”,陷入惡性循環。在次背景下,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

衞生工作的決定》提出要求,要“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博山區自2014年開始,按照“積極穩妥、由點到面、逐步推開”的思路,率先在邊遠

山區北博山鎮開展了市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工作,2014年在初步試點成功的基礎上,

又增加了近遠山區的四個鄉鎮進行試點。於2014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試點區,新農合試點工作在全區的11個鎮、2個辦事處和1個開發區全面推開。三年內,

已確立市級新農合定點醫院2家、區級新農合定點醫院5家、鎮級定點衞生院13家、村級

定點衞生室205處。

我們所進行調研的北峪村地處博山區近郊,由域城鎮管轄。全鎮總面積91平方公里,

44個村,約2萬8千人,各村分佈較分散,主要以旅遊業為主。其中有鎮級衞生院1家 北

峪村定點衞生室1所、 門診1處全村被山圍繞房屋依山而建。

我們陽光教育小分隊於7月10 日來到北峪村先後對村民、村幹部、鄉村醫生、村內衞生院

和區衞生局幹部進行問卷調查。共入户 37餘户,訪問近100人。圍繞着新型農村合作醫

療的參合度 、受益情況、費用承受、費用報銷狀況等方面進行調查。

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產生的積極效應

1、突破資金來源的“瓶頸”

農村醫療衞生和健康保障受到制約最根本的還是資金不足的問題,博山區 實行

的農村合作醫療籌資來源形式為:省、市、區、鎮 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村每人每

年補助42元,個人每人每年交納20元,人均籌資 總額達到62元。財政補助資金也逐年增

加,2014年較往年每人每年增加9元,其中省、市財政補助各增加2元,區財政補助增加5

元。除農民繳納的資金外,博山區每年可從省、市、區、鎮四級財政撥付配套資金650餘萬

元。

2、農民切實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得到了好處

從區衞生局的來的資料看,博山區在2014—2014年三年內,享受醫藥費用報銷的參

合農民累計182512人,報銷金額939餘萬元。僅2014年全年,參合農民中就有37738人享

受了醫藥費用報銷,報銷金額518餘萬元。並且擴大了報銷範圍,除將影響博山區廣大農民

健康的10種慢性非傳染疾病的門診醫藥費用納入到住院統籌報銷範圍之外,還將住院分娩、

兒童保健等納入到新農合補償範圍。此外,有17492人享受了免費健康體檢,並建立了個人

健康檔案。

從我們對北峪村的問卷調查情況來看,村民認為身邊是否確實存在從新農閤中明顯受益的

典型事例,如圖所示:

村民認為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緩解家庭負擔的作用是否明顯,如圖所示

由此可知,農民切實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得到了實惠和好處。

三、存在問題

1、宣傳力度不夠大,對農民提出的相關問題不能很好的解答,使村民對新農合的相關政策

不瞭解,進而出現不信任、等待觀望和被迫參合的現象,影響了農民參合的積極性。致使部

分農民羣眾的參合積極性不高。

在我們 進行調查問卷時,部分村民反映在村內定點衞生院看“小病”馬上就可以報

銷。但到市、區新農合定點醫院看“大病”不清楚各種手續和病歷、藥費報銷單的具體填寫內

容,報銷時往往要到醫院跑好幾趟更改各項內容。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大病統籌補償的10

種慢性病(腫瘤放射化療、腎病透析、高血壓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後遺症、慢性支(請勿抄襲)氣管

炎、肺氣腫、糖尿病、白血病、精神病)

2、村級衞生所的業務、服務水平相對較低。受到醫療器械、衞生條件、資金水

平等各方面的限制。導致部分鄉鎮衞生院、村級衞生所在人才、設備、綜合服務能力等各方

面還有欠缺,醫院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不高,不能滿足農民羣眾日益提高的醫療衞生服務

需求。

3、富人看病、窮人被排斥”的現象。對於那些尚處於温飽邊緣徘徊的農民,不僅無錢參加合

作醫療,即使已經參加新農合,但具體看病時還得先自己墊付,過後在分段按比例首先從門

診家庭賬户基金中支付,不足部分從大病統籌基金中報銷。這樣一算,農民自己需要承擔的

數額仍然不小,真正的窮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夠享受到合作醫療優越性即享受政府補貼的還

是農村中相對較富的羣體,有悖於新型合作醫療的初衷。

四、幾點建議

1、進一步加大新農和工作的宣傳力度

對基層醫務人員繼續進行新農和基本知識的學習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等方式使他們徹底明白相關政策,真正成為新農合的宣傳員、實踐者和執行者。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保證宣傳效果廣泛利用電視台、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組織宣傳月等各種方式對廣大農民進行新農合知識的宣傳,提高農民羣眾對新農合知識得知效率,使新農合相關政策做到家喻户曉、人人明白,不斷提高農民羣眾參合積極性。

2、加強農村衞生人才培養,建立較高專業素質的農村衞生服務隊

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衞生技術人才培訓,提高農村衞生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大對基層衞生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重點加強農村衞生人員在職培訓和崗位技能培養。

3、建立健全的監督機構

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對各級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針對暴露的問題及時修改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的衞生服務行為,切實為參合農民提供優質、價廉、安全、有效的醫療衞生服務。另一方面,對於合作醫療資金的監管應該更加透明公開。

可見,大多數農民認為設立合作醫療資金監管機構有必要並且希望自己參加,自己管理自己事情。

第五篇:新農合調研報告1

新農合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大強調“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明確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嶧城區作為全省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單位之一,整個新農合工作其覆蓋範圍之廣,羣眾受益程度之高,管理運作之精細,一直走在全省全市先進行列。本報今日特刊發該區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調查報告,以交流情況,推進全市新農合工作再上新台階。

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為提高農民基本醫療水平,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致窮、因病返窮問題的重大戰略決策。嶧城區作為全省和全市新農合試點單位,近三年來,精心組織實施,在全區範圍內逐步建立起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努力讓新農合最大限度地造福於百姓。

一、逐步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和覆蓋範圍

嶧城區新農合試點工作始於2014年春天。在試點中,該區堅持高標準起步、高層次設計、高強度推進,逐年提高籌資標準和擴大覆蓋面,使新農合試點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全市先進行列。

嶧城區被列入市新農合試點單位以後,首先選擇基礎比較好的古邵等三個鎮(街)進行試點。2014年首批三個鎮(街)是8.9萬農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73.23%,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40元,農民自籌15元。2014年該區被列入省級新農合試點,在總結三鎮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區7個鎮(街)全面推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為40元/人,農民自籌10元。2014年該區繼續被列為省級新農合試點,全區24.7萬農民參加了新農合,參合率達到了93.39%。籌資標準提高到50元/人。去年以來,嶧城區共為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1233.87萬元,156.97萬人次受益。

與此同時,他們注重做好農村特困羣眾參合救助工作。該區明確規定,農村五保老人、喪失勞動能力 殘疾人和其他特困羣眾參合,其資金自籌部分全部由區、鎮兩級民政部門籌集繳納。2014年以來,區、鎮兩級民政部門每年都籌集資金6萬餘元,為全區1259位五保老人、4500名殘疾人、300餘名特困羣眾及時繳納了參合資金。

二、努力實現參合農民受益最大化

新農合是直接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如何做到把好事辦好,讓參合農民實現受益最大化?對此,嶧城區委、區政府從實際出發,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 一是儘量提高報銷比例。參合農民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按20%的比例報銷; 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住院醫藥費1000元以內,按30%的比例報銷;住院醫藥費1000元以上至3000元,按35%的比例報銷;住院醫藥費3000元以上至4000元,按40%的比例報銷;住院醫藥費4000元以上,按50%的比例報銷。每人每年累計最高可報銷醫藥費2萬元。2014年7月,榴園鎮農民楊某因患肺癌住院手術治療,一次報銷醫藥費19364元,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

二是不設門檻、不設家庭賬户。他們在試點一開始設計制定醫藥費報銷方案時就明確規定實行“兩不設”,即一不設報銷門檻,參合農民的醫藥費從零開始按比例報銷;二不設家庭賬户,門診報銷在最高累計達到20140元範圍之內不加限制,解決了設家庭賬户帶來的報銷到一定限額就不再報銷的問題。

三是適當擴大藥品報銷範圍。他們在《山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的基礎上,增加了70種常用藥品。對《目錄》以外的藥品折價60%後按正常比例報銷。

四是應該補償的全部補償到位。據統計,嶧城區有20%的農民購買了各類人

身保險。但該區仍然按照新農合既定的報銷比例如數補償。農民高興地説:“如今我們的健康有了雙保險。”

五是簡化報銷程序。他們在全區範圍內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 “一證通全區”,凡參合農民手持該證可以在全區所有定點醫療機構看病治病,不需要辦理任何轉診、轉院手續;在本區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醫藥費不需要任何單位和個人審批,當場即可按比例報銷或減免。這不僅方便了羣眾,而且還給參合農民提供了自由選擇醫療機構的權利。

三、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作用

新農合基金來之不易,數量有限,十分寶貴,可謂是農民的“救命錢”。能否管好用好這部分資金,是新農合成敗的關鍵。因此,嶧城區對新農合基金始終堅持嚴格監督管理,保證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作用。

首先,該區將新農合基金由區財政局在國有商業銀行專户儲存,專帳管理,做到籌錢不管錢,管錢不用錢,用錢不見錢,實現基金收支分離,管用分開,封閉運行,高效運轉。

其次,區合管辦每月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以文件或報表形式報告一次資金使用情況。各鎮(街)合管辦、各定點醫療機構每月定時張榜公示一次轄區內參合農民的報銷情況,確保參合農民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第三,嚴格紀律,嚴肅查處違規行為。該區對挪用、擠佔、套取新農合資金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2014年4月,嶧城區監察局、區衞生局接到羣眾舉報信,反映某衞生室醫生採取虛報冒領的方式套取合作醫療基金399.01元,問題查實後,他們在追回冒領的合作醫療基金同時,給予該衞生室通報批評、當事人停職檢查處分。近兩年來,嶧城區共查處虛報、冒名頂替等違規違紀行為五起,有效堵塞了新農合資金漏洞。

四、為新農合順利推行打造堅實平台

實踐使嶧城區委、區政府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和完善農村衞生一體化管理,是新農合順利推行的重要保障。因此,他們在新農合試點工作中,特別注重農村衞生一體化管理,着力為新農合打造一個堅實的平台。

他們首先加強農村衞生室建設。去年以來,區、鎮兩級共投資270餘萬元,對30個條件較差的農村衞生室進行了新建和擴建,並配齊了內部設施,使之達到了六室分開、八項配套、常用檢測服務設施齊全的標準。在此基礎上,他們對鎮、村兩級醫療機構實行嚴格的規範化管理:一是全面落實“四制四統一”制度,即鄉醫實行聘任制、工資制、風險抵押金制、退休養老金制;鄉醫統一調配使用,財務統一管理,藥品統一調撥,業務統一考核。二是規範衞生室服務。區衞生局按照“四制四統一”的標準,將農村衞生室醫務人員的統一着裝、掛牌上崗、接診質量、門診登記等各個環節,全部納入了鎮(街)衞生院一體化管理範圍,並且努力做到了由管理上的“一體化”變為體制上的“一體化”。三是認真落實鄉村醫生的福利待遇,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他們做到鄉村醫生與鎮衞生院醫生同工同酬,同時對鄉村醫生實行退休養老制度,及時為他們交納養老保險金,徹底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四是不斷加大對農村衞生室監督管理力度,嚴禁無證行醫、非法行醫,進一步淨化、優化了農村醫療市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ehui/4d1j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