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新農村建設特色農業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新農村建設特色農業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新農村建設特色農業調查報告

新農村建設特色農業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米易縣農民增收下特色農業作用分析調查攀枝花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 xx級應用化學班 樑靈內容摘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而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所在。針對攀枝花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發展情況和全縣農業增收情況,可以看出特色農業對農民增收有一定推動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資金、設施、自然災害、科技、資源,只要解決好這些問題,米易縣的農業發展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關鍵詞: 農民增收 特色農業 作用分析一、米易縣農民增收現狀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位於四川省西南角,攀枝花市東北部,安寧河與雅礱江交匯區。介於北緯26°42′至27°10′,東經101°44′至102°15′,二灘電站座落其間。全縣幅員面積2104.32千平方米,轄8鎮,20鄉(含9個民族鄉)。總人口21.56萬人,居住着漢、彝、傈憟、回、白等24個民族。憑藉米易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米易農業的發展突飛猛進,米易縣蔬菜、甘蔗、水果、畜禽和水產品產銷兩旺。在新農村建設中,米易縣以晃橋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示範基地、優質水果基地、良種畜牧基地和基層文化、教育、衞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數據顯示,xx年米易縣農業總產值11.4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 179元,數據顯示:xx年米易縣農民總收入達13.9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6471.6元,總收入比xx年上升21.7%,人均收入上升25%,但是農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特色種植農户和普通農户,種植特色農產品的農户,他們一年收入最多達10幾萬元,但是普通農户一年就1萬元左右。所以,要建設好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縮小農民的收入差距,大力促進農民增收。二.特色農業就米易縣來説,特色農產品種植(養殖)的很多,比如説水果種植、蔬菜種植、牲畜養殖、烤煙等等,而且規模大,收入高,他們有的是看到了市場前景和資源條件,有的是政府組織,然後開始特色種養農產品,規模也就不斷擴大,給農户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農户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種養技術,比如説防病防蟲,經營管理,施肥技術等等,有的地方政府也給予了他們技術指導、技術培訓,幫助他們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1.1蔬菜種植 米易縣的特色蔬菜主要種植青椒、四季豆、茄子、土豆、苦瓜、黃瓜、山藥、西紅柿、絲瓜、豇豆等。農户都採用大棚種植,小河村蓋大棚達145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74.54%,雷窩村蓋大棚達145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56.37%,青皮村蓋大棚15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33.21%,移民新村蓋大棚400畝,佔全村耕地面積的66.7%,種植大棚青椒、苦瓜、黃瓜,一畝大約能收入2.4萬元,大棚四季豆一畝大約能收入2萬元,山藥一畝大約能收入2.5萬元,隨着種種規模化的種植,蔬菜越來越多、價格也很令人滿意、大多是銷往外地,比如説成都、重慶、昆明、西昌、西北等地。全縣早市蔬菜種植面積4.66萬畝,產量15.40萬噸,總產值3.2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4;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新增的30%依賴早春蔬菜產業,是省內單位面積效益最高的區域。

1.2水果種植特色水果重點發展了晚熟芒果、早春枇杷、青皮石榴等南亞熱帶水果。重點發展晚熟芒果。xx年,全市水果面積29萬畝,產量14.01萬噸,同比增長23.9%。面積和產量均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其中芒果13.5萬畝,增加1.45萬畝,產量3.3萬噸,增加0.8萬噸;枇杷5.36萬畝,產量0.45萬噸,增加0.04萬噸;石榴1.3萬畝,產量0.7萬噸,增加0.1萬噸。水果中的代表晚熟芒果主要種植在獨樹村。品種有紫芒、香芒、向陽芒、凱特等等,農户都是成片種植,多的有約15畝,收入約達15萬元。該村土地面積6397畝,果園種植面積1200畝,佔18.76%,是該村的支柱產業。該村的晚熟芒果主要銷往外地,而且價格高,達到5——6元/斤,而且果子較大,大的可以賣到十元一個,收益可觀,農民增收明顯。1.3養殖近年來,米易縣嚴格按照我市“大力發展草食性牲畜”的工作思路,結合退耕還林(草)等生態工程建設,全面加大種草養畜力度,改變傳統養殖方式,推行圈養與放牧相結合的科學養殖方式,多渠道加快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及推廣,在做大存欄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出欄率,確保生產穩步發展,草食牲畜、水產養殖高速增長。1.3.1牛養殖米易縣草場鄉建了一個奶牛養殖示範場,養殖場佔地2500平方米,現在梅花鹿9頭,奶牛、肉牛27頭,擁有各類資產折價約50萬元。主要從事奶牛、肉牛、雜交選育實驗以推廣和梅花鹿的繁育、養殖、鹿茸等鹿副產品的加工,現有存欄鹿9只。xx年-xx年計劃發展到存欄100頭規模。該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改良奶牛269頭,黃牛391頭,水牛100頭,已產下雜交一代肉牛485頭,出欄350頭,飼養18月齡出欄,平均售價4000元/頭計算,則可創收350×4000=140萬元元,按同等條件下飼養管理出欄1頭雜交肉牛比本地黃牛增加純利潤1200元計算,共計增加純收入為42萬元,所以該項目的經濟效益顯著。1.3.2豬養殖米易新山鄉萬民生態豬產業化示範養殖場是一個養豬示範基地,佔地面積640畝,採用“公司 基地 專合組織農户”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topigs優質豬良繁體系,在公司的芒果園擴建topigs祖代豬場,在米易縣的果疏基地集中成片發展存欄100頭父母代topigs種豬的標準化養豬小區10個,將帶動攀枝花市2464示範户進行生豬適度規模養殖,實現生豬養殖全過程標準。該養殖場已投入資金300多萬,架電2.8千米,建大型生豬養殖場4000多平方米,建沼氣池5口658立方米,建蓄水池7口1500立方米,架飲水管4000餘米,預計今年出欄生豬5000頭,明年出欄10000頭,收益明顯。1.3.3水產養殖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獨特的立體氣候,奠定了水產養殖發展的良好基礎,水產業的發展為該縣立體農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目前,米易縣擁有標準網箱2400口,養殖水面2.8萬畝(含二灘),有水產苗種繁殖户17户,年生產各類水產苗種7億尾。由於苗種繁殖時間較其它縣市早30至50天,已經成為川西南重要的水產苗種早繁基地。大大帶動了產業化發展,促進了弄明增收。

1.4烤煙米易縣政府圍繞打造攀枝花百萬擔國家級現代優質煙葉生產基地建設,實施晃橋村國家級現代煙草農業示範點項目,抓以煙水、煙路、烤房、農業機械、收購站點及新農村建設等十大功能性項目建設。投資3 805.77萬元,在普威、白坡等7個鄉鎮實施煙水配套項目,修建蓄水池122口4.16萬立方米、山坪塘5座5.21萬立方米、溝渠65條116.88千米、管網7片116.28千米、機耕道12條40.1千米,整治興發水庫,新增蓄水量61.8萬立方米。建成現代煙草農業示範煙田767萬平方米,常年輪作區基本煙田333萬平方米。全縣有11個鄉鎮、78個村、468個村民小組、7 697户農户種植烤煙,烤煙大田移栽4 851萬平方米,烤煙產量7 250噸,,煙葉總產值11 537.94萬元,,實現煙葉税2 002.64萬元。僅烤煙一項煙農户均收入13 570元/户,人均增收2 541元,給農户帶來了可觀收益。

三.非特色農業經營户在米易縣,非特色種植農户大約有24716人,佔總人口的11%,他們的年收入總值達1.4億,人均收入達5664元,數據顯示:他們的務農收入佔總收入的26.42%,經商收入佔12.53%,務工收入佔61.79,資產性收入佔0.61%。他們大多是沒有土地、或是沒有相關特色種植技術,務工收入是家庭的支柱,他們有開車的、做小生意的、打工的、一般家只留些勞動力低下的人或是基本沒勞動力的人,在家裏種點農作物,比如玉米、小麥、稻穀等,能自給自足,還能有一定結餘,但是主要收入還是外出務工所得,另外,外出務工的收入和家裏那些特色種植農户的收入相差不多,而且他們認為在家務農更累,沒有外出務工自由、輕鬆,所以就決定長期在外務工。在外務工的人大多都是有一定工作技術、年輕,都是工作比較穩定、工資待遇也比較好,有一個好的工作崗位,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能有很大一部分結餘,生活相對也比較寬鬆,他們就習慣了在外打工,所以就不願意回家種地。四.特色和非特色的對比分析農業類型人數種植規模/畝總收入/億元人均收入/元特色種植15918422600012.557884非特色247161286451.45664數據顯示:特色種植户人均收入比非特色高39.2%,比全縣人均收入高21.8%,看的出特色農業對農民增收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是在特色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任然有很多因素制約農民增收,資金:沒有資金就不能購買生產資料;設施、資源:沒有好的設施和資源就難中出產量好、品質好的產品;氣候:在農村,氣候影響作物收成,氣候不好可能造成顆粒無收;科技:要種出好的農產品也需要科技支持,比如病蟲防治、管理、施肥、嫁接等等。所以任然有很多地方有待改進和提高4.1資金問題要讓農户增收,當然會有投資,但在投資方面就有問題了,農户的流動資金不多,資金問題就嚴重影響農民的增收,對於少部分的普通農户,資金基本上能週轉,因為他們的資金挪動小,只是少部分的種子錢,肥料錢,基本沒有科技投入,而且規模小。對於經特色種植的農户,他們的資金流動就大了,他們的規模大,技術要求高,對於米易縣的特色種植農户,41.0%在種植過程中遇到了資金困難,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生產資料,他們的增收就出現了困難,他們嘗試着向銀行貸款,但手續麻煩、缺少抵押品、缺少擔保人這些因素讓他們貸款難,甚至貸不到款,特色種植收入就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農户增收總值,資金成了農户收入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只要農户有資金來源,生產資料就能供應,規模就有了保證,當然就為農民增收加了一個籌碼。

4.2設施問題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基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從事種植還是養殖。比如説水利基礎設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風等基礎設施。就米易縣而言,主要是水利基礎設施,蔬菜防凍,對於特色種植農户(水果種植、烤煙種植、蔬菜種植)而言,這是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旦缺水,水果品質低、產量少;一旦霜凍,蔬菜大規模死苗,損失極大。在蔬菜種植 過程中採取了應對措施的佔62.2%,其中政府幫助的佔46.0%;在水果種植過程中採取了措施的佔11.5%,其中農户自己採取措施的佔9.6%,政府採取措施佔1.9%。從中可以看出,政府更看重蔬菜發展,對於水果,相對的基礎應對災害的設施基本沒有,所以水果產量和質量達不到最佳狀態,所以對水果種植而言,水利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農户收入的高低,要想增加農户收入,必須解決水利設施,這樣才能種出品質好,產量高的特色水果。4.3資源問題(土地/地理位置)每一種生物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生長環境,農產品當然也不例外,在攀枝花這個特殊的城市,根據海拔的不同,發展了不同的農產品。金沙江干熱河谷層(海拔1500m以下)。以發展特色水果(包括芒果、石榴、枇杷、桂圓、荔枝、柑橘、鮮食葡萄等)、早市蔬菜、鮮食玉米為主。低中山温濕層(海拔在1500~2300m間)。主要發展堅果、畜牧、水產、烤煙、蠶桑、雪梨、桃、蘋果、櫻桃和釀酒葡萄等。中山高原寒温層(海拔2300m以上)。以發展乾果、生物藥業、畜牧業為主,在這些地段的農户大多都發展起了特色農業,其中土地資源的88.47%發展為了特色農業,在大規模種植下,收入可觀。對於部分農户來説,土地少成了最大問題,一些農户眼看着鄰居逐漸富裕,自己的收入始終不多,就是因為土地資源少,規模小,收入相對較低。所以一旦土地分配均勻,貧富差距就會漸漸縮小,就有助於大規模的發展特色種植,促進農民增收。4.4氣候及自然災害問題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氣候及自然災害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户的增收,就米易縣而言,乾旱、大風、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阻礙着當地農業的快速發展,55.0%的農户自己採取措施抗災;10.7%的農户在政府的幫助下實施抗災保收。自然災害後,政府給予了一定補助。由此看出,在應對災害時,大部分農户束手無策,政府在這方面採取的措施也相對較少,導致農户收入大幅度降低。所以,要讓農户增收速度加快,首先就要解決氣候及自然災害給農產品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採取應對災害的相應措施,這樣才能保證米易縣的農業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才能促進農户增收。4.5科技問題 科學技術在農業的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數據顯示,特色種植農户中93.1%的農户需要科技支持,比如説種植、防蟲、施肥、嫁接、管理、育苗等技術,但是其中只有33.3%的農户得到了相關的技術指導/培訓,由此可以看出,農户對科技的需求遠大於所提供的科技服務,農户迫切希望得到相關技術指導,特別是大規模種植的農户,個別的甚至自己花錢去學習,然後應用到種植當中。有了相關技術,種植出來的農產品產量高、質量好,農户收入也相對較高,多的達10萬元/年,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所以科技也制約着農民的增收,只有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大量投入科技,才能推動農業的發展,才能促進農民增收。

五.解決對策5.1 資金問題針對農户資金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兩個辦法解決,一是創新農户擔保體系;拓寬業務範圍,積極創新貸款擔保方式,銀、企、農三結合,發放“企業擔保”貸款,組建農户貸款擔保機構,完善農户貸款擔保體系,延伸便農優惠政策,降低收費標準,同時,各地農户也可以自願成立相應的農户貸款擔保協會等組織,設立基金為協會成員貸款提供擔保。另外,可以推廣農户信貸保證保險來解決農民貸款難; 農户小額信貸保證保險是針對農村小額貸款借款人還款提供保障的保險。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投保人是申請貸款的農民個人或小型農村合作組織,在保險期內,如果個人或小型組織產生還款風險,銀行將按協議追討,對仍不足以清償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剩餘部分,保險公司將負責賠付。投保保證保險將使得符合條件的投保人在獲得保險機構的支持之後,在沒有抵押、沒有擔保的情況下,也能夠從銀行獲得小額貸款。以上模式的共同點在於建立了政府、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三方合作機制,由政府帶頭,保險公司提供保證保險,銀行在此基礎上貸款給農民,三方相互合作,為農民小額貸款各盡其責,共同為農業再生產和農民增收保駕護航。5.2設施問題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必不可少,就米易縣而言,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蔬菜防凍基礎設施建設。所以,要讓農户有意識建設基礎設施,政府就得起到帶動作用,大力協助並組織農户修建水庫,修築後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補助或是獎勵政策(政府需投入一定資金),推動水利設施建設,解決農户在種植過程中的缺水問題。針對蔬菜防凍,就只能增蓋大棚,在這方面,只有充分帶動羣眾的積極性,一方面鼓勵羣眾增蓋大棚,發虎先鋒模範作用,,一方面政府給予支持和鼓勵,給蓋大棚農户給予一定獎勵或補助(政府需投入一定資金),全面帶動農户大規模大棚種植,所以,在設施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資金方面,加大投入,共同促進農業發展,帶動農户實現增收。5.3資源問題在米易縣,資源方面主要是土地分配問題,根據土地法的分配條例:土地承包期內,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對個別農户之間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每隔三至五年,經村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土地法就應該規定村民委員根據農民家庭人口的變化可以對土地進行適當的調整。另一方面,可對零散土地進行整合,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另類現象阻礙了土地科學流轉的工作,一是村幹部無作為現象的阻礙,二是少數不能服從多數的阻礙。由此可見,要想做好土地科學流轉工作,一是村幹部要有為民服務熱情和因地制宜認真負責的心態,二是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只要是為大多數農户謀利益,有利於土地科學流轉工作,就要勇挑重擔認真負責。三是要建立健全鄉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範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促進農户增收。5.4 氣候及自然災害問題就米易縣而言,乾旱是影響農户增收的主要自然因素,也是唯一可以通過人為補救的,而且旱災影響也最為廣泛(水果、蔬菜等等)。對於霜凍,也可以通過蓋大棚解決,而對於少數大風、冰雹基本上沒有應對措施,對此,就把問題規劃到設施上了,只要政府帶動農户修建水利設施,增蓋大棚,就能解決自然因素對農户造成的損失。

5.5 科技問題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中最關鍵的羣體。要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應用能力為核心,以領軍和骨幹人才為重點,圍繞農業產業急需的生物育種創新、動植物疫病防控等領域,打造創新團隊,形成人才高地。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以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為抓手,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積極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着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能夠有效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用人才隊伍。農業部現已確定,2014年農村實用人才總量要達到1300萬,2014年要達到1800萬,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2年。重點是抓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農村生產型人才、農村經營型人才、技能服務型人才的培養。這樣一來,農村的科技問題能得到實質上的解決,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六 總結就米易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對農户增收的作用來看,農户通過特色種植,達到了一定的增收效果,但是在農户特色是種植過程中,任然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筆者通過對種植中的資金、設施、資源利用、氣候影響、科技等問題的分析,提出一系列應對措施,望米易縣政府和農户一起實施,讓米易縣的特色農業的發展提升到另一個新高,把米易縣農户的增收數額定格到更加理想的高度。部分數據參考:[1][2] _[3] _

第二篇:新農村建設與特色旅遊農業調查問卷

新農村建設與特色農業旅遊調查問卷

隨着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鄉村經濟、文化、衞生各方面都有了新的進

步。而此時農村旅遊業也在不斷髮展,並且對農村的經濟、文化、生活、教育等各個方面產生影響。萊陽市照旺莊鎮也通過萊陽梨這一特色生態農業旅遊項目很好的推動了新農村建設,當地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您的性別:

a.男b.女

2、 您的年齡段是

a.18歲以下b.18-30c.31-45d.45-60e.60歲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國小及以下b.國中c.高中d.大專e.大學及以上

4、您瞭解新農村建設嗎?

a、瞭解b、比較瞭解c、只是聽説過,不太瞭解d、沒聽説過

5、您認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a、發展現代農業b、改善農村風貌c、構建民俗文化d、提高農民素質e、其他

6、新農村建設後,您認為你們村的生產發展總體情況如何(單選題)

a.非常好b.比較好c.一般d.較差e.很差

7、新農村建設後,你們村的主要生產發展方向有何變化(單選題)

a.農業發展為主,加大工業發展力度b.農業發展為主,旅遊業發展為輔 c工業取代農業的主導d農業生產規模擴大,更加生態化,技術化。 e和原先基本沒有改變f.其他

8、相比新農村建設之前,您覺得你們村的旅遊業發展情況如何(單選題)

a. 旅遊業作為副業發展b. 旅遊業做主導產業c. 旅遊業發展相對滯後

d. 旅遊業發展不明顯e.基本沒有發展

9、您覺得新農村建設在農業生產上最明顯的進步是(單選題)

a.農業產值的增加b.生產方式的改善c.技術含量的投入

d.生產資金的投入e.其它

10、您認為新農村建設中的哪些資源可以吸引旅客?

a、農業生產b、農村生活c、農村風貌d、民俗文化e、其他

11、您認為特色旅遊農業的發展可以怎樣促進新農村建設?

a、農民開闊的眼界、新觀念、變革生活方式b、城鎮居民瞭解國情民情

c、農民的文化素質和修養d、農村的城鎮化進程

e、其它

12、您認為優化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條件應從那些方面着手?

a、完善鄉村基礎設施

b、促進地方特色主導產業、特色景觀的形成

c、重視對廣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的提高

d、加強鄉村環境整治

e、推廣先進適用的農用科技

13、您認為農村發展旅遊業的最大困難在哪裏?

a、政府的支持不足b、農民理解、配合不夠c、村幹能力、經驗不足

d、資金、技術等資源不足e、缺少帶頭能人f、其他

14、您希望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採取的措施(可多選)

1.發展大棚蔬菜,壯大規模農業

2.招商引資辦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扶持私營企業)

3.培養農村經紀人隊伍,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

4.農產品結構調整不僅要科技,還要資金支持

15、您覺得新農村建設在生產方面的不足之處是(可多選)

1.產業發展不平衡,缺少科學的整體規劃和指導2.農業生產科技含量低、抗風險能力差

3.技能培訓工作覆蓋面還不夠廣4.缺乏資金投入

5.資源的不合理利用6.生產產品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7.其它

您對今後的新農村建設與特色旅遊農業發展有什麼意見或建議?

第三篇:關於特色農業的調查報告

關於烏牛特色農業的調查報告

調查人:侯慧昀

調查地點:浙江省永嘉縣烏牛鎮

關鍵字:烏牛 農業 四烏 早茶

摘要:烏牛鎮是永嘉縣的東大門,東靠樂清市,南臨甌江,西接甌北,北連上塘,104國道線穿鎮而過,甬台温高速公路與温州大橋臨鎮,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全鎮面積76.6平方公里,呈帶狀、南北走向,南低北高,北部為山區,其中山地佔77.5%,水域面積佔9%,耕地佔13.5%。全鎮轄37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14年總人口4.9萬(其中外來人口1萬)。2014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9.02億元,同比增長11.2%;財政總收入7041.71萬元,同比增長12%;規模以上企業55家,實現產值14.38億元,同比增長24.51%;外貿出口3.4億元。

一、烏牛農業發展總概括

烏牛市場繁榮,物產豐富,是著名的“中國烏牛早茶之鄉”,有“烏牛早茶、烏牛米、烏牛酒、烏牛豬”這“四烏”土特產,形成了

一批烏牛早茶、柑桔、薑黃、楊梅等特色農業生產基地,擁有有機茶認證商標3枚,綠色品牌3個。以東蒙工業區為依託的新興工業經濟迅速崛起,全鎮行業

烏牛鎮早茶基地

優勢主導化明顯,形成了以小五金、鞋服、機電為主的工業產業體系。企業出現羣體規模化,全鎮產值超500萬規模企業55家,規模企業中產值超億元的有傑豪鞋業有限公司達2.1億元,超5000萬的4家,超1000萬的有24家,中國無區域集團1家,縣巨龍企業3家,縣明星企業9家。

201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到17.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72元,成為温州工業衞星鎮。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採取了一系列保農、扶農、強農措施,以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大力發展“烏牛早、烏牛米、烏牛酒、烏牛豬”四大產業,尤其是烏牛早茶葉開發取得顯著的成績。1999年該鎮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烏牛早茶之鄉”稱號,有力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

二、烏牛農業的發展優勢

烏牛鎮位於永嘉縣東大門,鎮域面積76.60平方公里,下轄行政村37個,耕地面積15800畝,總人口3.95萬,烏牛鎮東鄰樂清市,

西連甌北鎮,南鄰甌江,與温州市區隔江相望。104國道線穿鎮而過,勇台温高速公路與温州大橋臨鎮,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烏牛鎮人民始終趕在大潮前列;已取得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近年來,烏牛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建設農業重鎮、工業大鎮、教育強鎮、文明強鎮為目標,帶領全鎮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走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

201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到17.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72元,成為温州工業衞星鎮。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採取了一系列保農、扶農、強農措施,以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大力發展“烏牛早、烏牛米、烏牛酒、烏牛豬”四大產業,尤其是烏牛早茶葉開發取得顯著的成績。1999年我鎮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烏牛早茶之鄉”稱號,有力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

工業投資環境得到優化配置,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抓住建設東蒙工業園區為契機引進了16家企業,引資額達10億元,特別是引進上市公司安徽海螺集團。開放中的烏牛社會事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與之相適應的科教文衞事業蒸蒸日上,政府對科教和人才的投資逐年加大,投資環境日益改善,不久的將來,一顆璀璨的“浙南明珠”將在甌江之濱,冉冉升起。

三、烏牛早茶作為特產典型代表

烏牛早是我國古代的名茶,曾經失傳數百年,是1985年重新得到恢復。烏牛早茶永嘉烏牛早茶是近年的新創名茶,因主產於永嘉烏牛鎮而得名。是我國茶類中特早發芽的品種,3月上旬即可採制。用它加工的“烏牛早龍井”,外形扁平,味醇氣香,色澤翠綠,為茶中珍品。

烏牛早茶外型扁平光滑,肥嫩勻整,色澤嫩綠。內質嫩香高鋭,滋味醇爽,葉底完整顯芽,色、香、味、形俱佳的高檔扁形名茶。該茶含氨基酸7.4%,咖啡鹼3.8%,茶多酚26.6%,水浸出物46.4%。常飲該茶能起抗癌、減肥、消化、除膩、提神醒腦、利尿清熱等多種作用。

烏牛早茶抗衰老

烏牛早茶所含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抵抗老化。因為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如果過氧化,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容易老化,也會使細胞受傷。sod(超氧化物歧化)是自由基清除劑,能有效清除過剩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烏牛早茶中的兒茶素能顯著提高sod的活性,清除自由基。

烏牛早茶抗菌

研究顯示,烏牛早茶中兒茶素對引起人體致病的部分細菌有抑制效果,同時又不致傷害腸內有益菌的繁衍,因此烏牛早茶具備整腸的功能。

烏牛早茶降血脂

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表明,茶中的兒茶素能降低血漿中總膽固醇、遊離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之量,同時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人體的實驗表明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動脈硬化發生率的功效。烏牛早茶含有黃酮醇類,有抗氧化作用,亦可防止血液凝塊及血小板成團,降低心血管疾病。

烏牛早茶瘦身減脂

烏牛早茶含有茶鹼及咖啡因,可以經由許多作用活化蛋白質激酶及三酸甘油酯解脂酶,減少脂肪細胞堆積,因此達到減肥功效。

四、烏牛農業的未來展望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烏牛鎮人民始終趕在大潮前列;已取得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烏牛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建設農業重鎮、工業大鎮、教育強鎮、文明強鎮為目標,帶領全鎮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走出了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

第四篇:縣特色農業發展調查報告

立足資源優勢 開拓創新 實施特色農業發展戰略——xx縣特色農業發展調查報告所謂特色農業,就是用區域內獨特的農業資源開發區域內特有的名特優新產品,並將其轉化為特色商品的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的關鍵之點就在於“特”,其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特色農業之“魂”是唯我獨存或唯我獨尊。在世界上,一些比較典型的特色農業範例,如荷蘭的鮮花、加拿大的小麥、美國的牛肉、日本的紅富士蘋果、新西蘭的牛奶、哥倫比亞的香蕉、澳大利亞的羊毛、韓國的羅州梨、泰國的香米等,之所以能夠世界聞名,就是因為這些國家都因地制宜地“走出了自己的路”。二是特色農業之“根”是天賦。也就是自然地理環境條件。俗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的自然條件自古以來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實際地盲目模仿別人,“月亮走,我也走”,就只能是“東施效顰”,落個勞民傷財的後果。三是特色農業之“本”是傳統。即我們通常所講的種植、養殖或加工習慣。尤其是先進的農業科技,絕對不是“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做咱咋做”所能做得到的,而“科技興農”靠的就是科技進步,一個技術不過關的產業是根本無法振興的。其關鍵在於,要真正地形成傳統,就不僅需要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逐步培養過程,而且一定要順民心、合民意,即農民願意幹。推進特色農業的發展時,應從當地的實際出發,注重發揮本地區所特有的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成本優勢、地理環境優勢、旅遊資源優勢以及後發優勢,緊隨特色農業發展方向國際化、技術支撐高新化、經營模式多樣化等大趨勢,我縣發展特色農業資源獨特,潛力巨大。xx概況xx這座西部邊陲重鎮,國境線長148.07公里。東西寬69公里,南北長137公里,國土總面積5686.75平方公里。境內有國家級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被譽為“天然植物園”、“綠色寶庫”、“動物王國”。2014年統計上報耕地面積39067公頃,土地詳查耕地面積81262.4公頃,其中水田51032.4公頃;旱地30229.7公頃。全縣2014年末農業人口55.33萬人,鄉村勞動人32萬人,年末人均佔有耕地0.07公頃,詳查0.147公頃。具備充足的生產、加工、銷售的人力資源。全縣21個鄉(鎮)及絕大多數村民委員會都通公路、電、程控電話,生產生活條件較好,城市基礎設施趨於完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和鄉(鎮)集市建設初具規模,電力供應充足,為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提供了必要條件。就自然條件而言,xx縣地處橫斷山脈南端偏西,為橫斷山脈與德宏低山的過渡帶,東部高黎貢山與西部姊妹山、狼牙山形成屏障,向西南極急降低,呈向西南開口的馬蹄形。因地質構造運動與龍川江、大盈江、檳榔江及其支流沿斷裂帶割切,使xx地形呈現為不同高度的山體和沿河分佈的河谷盆地。縣城海拔1638米,境內最高點為高黎貢山大腦子峯,海拔3780.2米,最低點為南部速慶江邊,海拔930米,高差達2850米。 xx地形地貌類型複雜,分區分帶交錯,具有“立體氣候”、“立體農業”和火山地貌的特點。全境可分為三個地貌區,即:北部高山、中山狹谷區(海拔2014—3000米);中部湖盆、熔巖台地中低山區(海拔1600—2500米);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區(海拔1300—1800米)。境內有龍川江、大盈江二大水系,均屬伊洛瓦底江上游,由北向南流。龍川江包括其支流明光河、瑞滇河、蒲川河、新華河,總長359.5公里,集水面積3585.2平方公里,年產水量51.29億立方米,發源於高黎貢山火草地等地;大盈江由疊水河、檳榔江、緬箐河、勐連河匯流而成,總長136.5公里,集水面積2104平方公里,年產水量29.97億立方米。地下泉水502處,年產水量4.4億立方米。汽泉、熱泉、温泉羣80多處,熱能儲量約25—40萬千瓦。小(一)型水庫6個,小(二)型水庫45個;小塘壩707個,蓄水量共計2014萬立方米。天然湖泊青海、北海,水面積0.63平方公里。xx縣土壤大面積是亞熱帶山地垂直帶的土壤型。分為10個類型,主要的是:黃壤、黃棕壤、黃紅壤、火山灰土、水稻土,依次為土地總面積的30.9%、16.7%、14.8%、12.4%、7.4%。xx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氣候特點:①立體氣候明顯;②雨季、乾季分明;③山區、壩區,南、中、北部的光能有差異,呈南、中、北部氣候分區;④光、熱、水的分佈協調;⑤受孟加拉灣西南暖濕氣流影響,造成雨量大、濕度大、日照不足。年均氣温14.8℃,最低元月平均氣温7.5℃,最高8月平均氣温19.8℃;日最高氣温30.5℃,最低氣温-4.2℃。年均降雨量1469.4mm,年均降雨180.4天,是雲南多雨縣之一。無霜期年均234天,初霜期11月17日,終霜期3月23日。年均日照2176小時,光照年總輻射130.6千卡/cm2。年均相對濕度79%,全年盛行西南風,平均風速1.6米/秒。xx農業發展情況一九九八年以來,在縣委、政府切實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下,我縣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根據xx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以市場為導向,重點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組織實施“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工程”等工程,改善農產品品種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農民從事二、三產業,提高農民人均資源佔有率。五年來,我們克服了自然災害頻繁等不利因素的影響,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持續、協調發展的態勢。一是農村經濟總量增加,農業產業結構漸趨合理。2014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112961萬元,比97年增3

口歸經貿局和外經局,項目審批歸計劃發展局,投入歸財政局,科技推廣歸科技局,分工雖細卻協作弱化,造成條塊分割、政府服務扶持跟不上等尷尬局面。六是農產品加工與營銷服務不足。由於過去的農業生產只重產量不重品質,重實用不重加工、銷售與包裝,加工技術落後、加工水平低,銷售方法原始、銷售人員缺乏等,致使農產品基本上以初級產品的狀態進入消費領域,其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同時,由於相應的集貿市場、專業批發市場和銷售中介組織的缺乏,市場供求信息不靈、銷售渠道不暢,使生產效益難以提高。七是農業關聯產業一體化經營機制沒有形成。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諸環節的相互脱離,使農業產中環節仍處於僅僅為產後環節生產原材料的地位。不僅無法分得產後加工、銷售環節產生的部分利潤,反而是大量利潤流向產後加工、銷售環節,加上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的“獨自為政”,導致農業關聯產業之間難以形成利益互補機制。xx特色農業發展潛力特色農業的發展儘管存在着以上一些問題,但從發展的角度看,我縣發展特色農業潛力巨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市場的需求——“九五”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隨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我國長期存在的農產品短缺現象已經有了根本改變,過去農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已被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狀況所代替。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飽向小康邁進,人們對食物的需求已由數量型、單一化向質量型、多樣化方向轉變,農業生產要素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傳統的農業生產正逐漸喪失優勢,其生產效益逐漸下降,生存空間漸漸縮小。農產品市場對具有特色的產品需求日益旺盛,給特色農業發展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新的農業科技革命將為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這一切表明,我國農產品市場水平已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發展特色農業是適應新的形勢,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2)、資源優勢1.生物物種優勢。生物物種繁多、分佈廣泛、野生比例大、珍稀比重大、經濟利用價值高、利用程度低。2.土地資源優勢。表現為土地總面積和土地人均面積大,草地資源總面積和人均面積大,耕地人均面積大。3.環境優勢。開發較晚、開發程度較低,這決定了農業生產仍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現代化程度較低,化學要素投入較少,從而農業生產及工業生產的環境污染較輕,加之地域遼闊,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等狀況要明顯優於我國開發較早、開發程度較高的東部及中部地區。這是發展特色農業、特別是發展無公害特色農業的優勢所在。4.農村勞動力價廉而豐富。全縣2014年末農業人口55.33萬人,鄉村勞動人32萬人,從農村就業結構看,農業勞動力佔農村勞動力的比例為87.1%。5.空間優勢。地形複雜、氣候多樣,導致農業立體條件複雜而多樣。對於農業,特別是對於以資源、氣候、立地條件為基礎的特色農業而言,空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3)、加入wto後特色農業面臨的新機遇作為當代最大的多邊貿易體系,wto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正發揮着越來越大的影響和作用。就農業方面而言,其實質就是農業資源流動的國際化,就是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形成以各國的資源稟賦為基礎,各國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出售用豐裕資源生產的農產品,買回本國難以生產或者即使能夠生產也是使用稀缺資源生產的農產品,從而在世界範圍內實現資源的互補和優化配置。中國加入wto後,為我們利用國際資源調整國內農產品供求關係提供了充分的機會,也為我們按照比較優勢原則配置農業生產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可以利用國際市場,大力增加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適當縮減不具比較優勢的產品的生產,實現在參與國際市場運作狀態下的農產品供求平衡。作為世貿組織成員國,我國農業面對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這無疑會促進農業進一步參與國際分工和在農產品國際貿易中分享到巨大利益。加入wto後,將有利於我國農業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引進國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有利於利用國內外的生產要素,提高農業現代化裝備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於加速改造國內的傳統農業,實現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的經濟效益;國民經濟發展為我國農業發展創造了日益寬鬆的環境,農業即將進入與工業平等發展的新階段。基於以上情況,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國內市場一體化的今天,我們認為推動騰衝的特色農業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首先應提高對特色農業的認識:1、農業仍然是我縣國民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特色農業是實施新一輪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的重點任務,是實施“農業穩縣”戰略的重點。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可以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條件。2、發展特色農業是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的主攻方向。利用豐富的農業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農產品和產業,培育具有特色的農業產業帶和產業羣,可以實現農業資源多層次、多途徑的開發利用,滿足多樣化、優質化的市場需求,有利於開闢新的市場空間,促進我縣農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3、發展特色農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目前我縣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比較突出。通過發展特色農業,建設一批規模化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可以帶動加工、儲藏、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性的支柱產業,把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開闢新的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實現農民增收目標。4、發展特色農業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特色農產品對於資源和生態環境有着特殊的要求。發展特色農業遵守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發展既能夠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資源,又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的特色農產

品,調動農民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實現對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其次要加強領導,轉變職能,搞好服務。各鄉鎮、各部門要把搞好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推動全局工作的重點,擺到重要議事日程來抓,加強對農業結構調整的組織領導、協調指導。要切實轉變職能,改進作風,卓有成效地搞好服務。要克服重生產、輕流通的舊觀念和老作法,由不注重市場需求指導生產向以市場需求指導生產轉變,由只注重指導生產向既指導生產又指導銷售轉變,市場需要什麼就發展什麼,什麼產品能賺錢就發展什麼,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好農產品市場開拓和銷售工作。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深入調查,選好項目;搞好論證,爭取上級支持。要健全領導責任制,周密計劃安排,精心組織實施,加強督促檢查,任務和目標一經確定,每個項目、每項產業必須安排專人負責,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定人員、定任務、定措施、定考核獎懲辦法,保證計劃實施件件有着落。各級幹部必須發揚求實務實精神,講實話、辦實事、講實效,反對形勢主義,真心實意為農民辦實事,大力實施“民心工程”。農業是關聯全社會的產業;解決農業中的問題,光靠農業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各部門都要把支持農業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增強服務意識,採取切實措施,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的效益不僅體現在農民收入上,還體現在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上,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還體現在社會效益上;我們不能因為農業的比較效益低,就忽視對農業的投入和支持。因此,圍繞農業結構調整計劃,各鄉鎮、各部門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大重點項目的投入,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必要資金,各相關部門必須服從服務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這一中心,制定行業規劃,搞好本職工作,提供優質服務。三、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發展特色農業,要把農民增收作為根本出發點落腳點,突出環境特色、突出物種珍稀特色、突出氣候特色、突出野生特色、突出旅遊特色、突出文化特色。要因地制宜,立足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面向市場,依靠科技,選擇具有一定區域規模、產業基礎較好、市場前景廣的特色農產品和產業,依靠科技,培育名牌,走集約化生產、區域化佈局和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路子,扶持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項目,建設各具特色的優質農產品基地,發展區域主導產業,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整體效益。不斷提高特色農業的生產水平和產品檔次,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實現高起點和跨越式發展。四、遵循發展特色農業的基本原則:以市場為導向。適應市場多樣化、優質化的消費需求,立足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重點發展商品率高、市場需求強的特色農產品;突出發展重點,培育主導產業。要以優勢資源為依託,綜合考慮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市場條件等方面因素,優先發展優勢比較突出的產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適度規模生產。要考慮特色農業生產條件的獨特性和消費需求的特點,堅持在適宜區域進行生產,做到規模適度,確保產品特性;按產業化進行開發。要着眼於特色農產品整個產業的建設,延伸產業鏈條,建立產業體系,構建產業羣體,形成在國內、國際市場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區;兼顧生態建設。要從遵守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要求出發,發展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資源,又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的產品,調動農民進行生態建設的積極性。五、制定發展目標、重點和發展規劃。針對我縣的實際情況特色農業發展目標如下:經過5年的努力,形成與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相適應的特色農產品基地,並建成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骨幹企業;建立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的技術創新體系,健全特色農產品加工製品質量安全標準;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特點、知名度高的產品品牌和特色產業帶區,提高特色農業的產業化水平,形成區域經濟支柱,構建合理的農業生產力佈局,顯著提高特色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促使特色農產品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有較大提高。農業總產值年遞增3%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年遞增5%,達到2014元 。並培植企業與農民形成穩定的利益連結體,促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來自農業產業化經營;使全縣50%以上的特色糧油基地、經濟作物基地和畜禽養殖基地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的農業增加值在全縣農業增加值中的比重。發展重點 :①特色種植業產品。騰衝特色種植業產品主要有餌絲米、蕎麥、優質油菜、香料、中藥材等,要注重品種改良和加工技術改造。通過新技術的採用、品種改良和增加投入等措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形成規模化生產優勢,健全市場營銷體系,拓寬市場渠道。中藥材生產要加快人工栽培,建設生產基地,扶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提高生產水平,改進加工工藝。②特有園藝產品。騰衝縣具有特殊的物種和氣候資源優勢,園藝產品品種繁多,特色突出,發展潛力大。這些產品大多數為勞動密集型產品,能夠大量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要堅持採用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栽培技術,改造園藝產品的傳統生產方式,提高產品檔次,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發揮鮮切花、野生花卉的優勢,加快新品種引進、選育,加強加工、保鮮等設施建設。優質反季節蔬菜實施精品戰略,推行精細化和無公害生產技術,提高產品質量。調整品種結構,培育品牌,加強市場營銷,提高園藝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③特色畜牧業。騰衝縣草地資源豐富。畜牧業在農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建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重點推廣種草養畜,加快優質肉牛羊、奶水牛等草食家畜的發展。調整畜羣結構,改良畜羣品種,提高優質肉牛、肉羊比重,改革傳統的養殖方式,大力推行舍飼圈養,提高畜產品商品率。在外來有毒生物入侵區域及嚴重退化區域,加快草原植被恢復,逐步實現草畜動態平衡。加快草業加工技術和設備的研究、開發和引進,帶動草業發展。要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和疫病防治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畜牧業質量和效益。④高效生態

特種水產養殖業。騰衝水資源豐富,發展漁業生產具有較大潛力。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水庫、壩塘水面資源和冷水性資源,發展水產養。推廣普及健康養殖模式,發展稻田養魚等高效生態型水產養殖。開發與保護相結合,重點開發特有魚種“上樹魚”,利用“三文魚”移殖成功的例子,發展冷水性魚類等特種水產品生產,提高名特優新水產品產量的比重。不斷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做好良種培育、病害防治、飼料生產、科技推廣和技術培訓等工作。⑤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是提高農業附加值、帶動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能夠把特色初級產品變為特色加工產品,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值。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着眼農村市場;既要發展成規模的現代加工業,又要發展各種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傳統技術生產。努力開發新產品,積極發展名牌產品,建立健全市場營銷渠道和網絡,形成以糧油製品、肉製品、果蔬製品、木材製品、火山石製品等為主、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要立足於現有加工能力的技術改造,着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精深加工能力,不能盲目鋪新攤子。要把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與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合理佈局,形成規模,更多地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發展規劃糧油產業,要調新品種結構,調優區域佈局,突(更多請搜索)出加工升值。一是在中和、騰越、小西、打宜、曲石、界先建立餌絲谷基地,使其發展到10萬畝。三是在明光、猴橋、馬站、曲石等地發展優質蕎麥3萬畝。四是在界頭、曲石、龍江及大盈江沿線發展油料20萬畝,雙低油菜達100%,同時抓好育苗移栽技術的推廣,提高油菜種植科技含量。要用2-3年的時間,爭取有較強勢力的龍頭企業入駐騰衝,帶動油料、餌絲、蕎麥加工升值,做大做強糧油產業,實現糧油產值2.6億元。茶葉產業要合理佈局,把茶葉集中在三個區域(高黎貢山、清涼山和熱海)重點發展。採取發展一批,退出一批,換種一批,改造一批,建設穩定、優質、高產、生態的茶葉生產基地10萬畝。提高茶葉產業化經營水平,使兩個龍頭企業的加工能力從目前的130萬公斤增加到35o萬公斤。加工銷售量佔總產的比例從目前的39%提高70%。同時提高茶葉的加工增值水平。平均單價要從目前每公斤10.5元提高到每公斤15元。要依託龍頭企業,把品牌做大做強,使茶葉產值達7500萬元。搞好林下資源開發。一是繼續鞏固發展草果,使之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二是開發林下山葵 0.5-1萬畝;三是人工種植石斛1萬畝;四是探索林下種植重樓及木耳等。抓好無公害蔬菜產業。建設10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抓好野菜的人工馴化栽培,生產反季馬鈴薯;引進蔬菜加工企業,搞好於醃菜、臘醃菜加工,使之成為產值上億元的產業。積極發展山葵產業。依託保山山葵發展有限公司,在適宜區積極發展山葵產業,今年抓好350畝,明年種植0.2萬畝,2014年發展到1萬畝,爭取在騰衝建設一座初加工廠,形成農業產值6000萬元,工業產值上億元的產業,把我縣打造成山葵種植的主產區。立足我縣的林地和耕地資源優勢,開發天然藥物,打響騰藥品牌,依託科研單位及龍頭企業,建設高黎貢山天然藥物資源基地,積極開發以重樓、石斛、茯岑為主的天然藥物人工馴化種植,2014年達到1萬畝,使之成為農業產值、工業產值各上 5 0 0 0萬元的產業。培植亞麻產業。今年在南、中、北搞好100畝的示範,明年爭取列入扶持加快發展,2 007年種植面積達到2-3萬畝。同時在南、中、北建設三條初加工生產線,按畝產原莖500公斤計算,實現亞麻原莖總產1.5萬噸,真正成為替代甘蔗種植及解決糧煙矛盾的新興產業。開發綠化樹木及花卉產業。一是要充分利用我縣森林物種多樣性的優勢,通過篩選、假植、分類,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綠化樹種假植基地,開拓綠化市場,培植綠化產業。二是積極引進名、特、優、新鮮切花品種,開發旅遊產品,做好技術儲備,待機場建成後,把鮮切花培育成我縣的新興產業,使產值上5000萬元。大力發展草食畜。重點採取農田種草、草山開發、秸稈利用、優質飼料生產四項措施,發展草食畜,實施農田種草20萬畝,草山開發120萬畝,秸稈利用30萬噸,優質精飼料基地 26萬畝。養牛 35萬頭,達到年出欄優質肉牛10萬頭,產奶1萬噸,養羊30萬隻,年出欄肉羊20萬隻。突出特色,抓好20萬畝山桂花蜜源基地建設,以山桂花蜜為主的蜂產品加工達到400噸。建設年出欄肉鵝及以雪雞為主的土著雞200萬隻基地;穩步發展生豬,按優質肉豬標準進行生產,努力提高出欄率,出欄率達80%;突破畜產品加工,依託保龍公司,整合縣屠宰廠,加速雞、鵝系列產品開發,建設乳品加工企業,提高畜禽商品率,使加工增值比例達到5 0%以上,抓好種、料、管、防措施,實現畜牧業產值年5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0%。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一是扶持創建一個日處理油菜籽30至50噸、年產值上億元的龍頭企業,以帶動我縣油菜產業的發展壯大,保持全省第二大油菜生產縣的地位;二是扶持一户餌絲加工的龍頭企業,帶動餌絲專用米10萬畝生產基地的發展,做大餌絲產業;三是繼續扶持兩個茶葉龍頭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拓寬市場,擴大產業輻射面,做大做強茶葉產業;四是加大果脯加工扶持的力度,整合果脯加工,培植壯大果脯龍頭企業;五是建設年加工6000噸鮮奶的乳品加工廠一座,突出水牛奶加工,促進騰衝奶水牛基地的發展;六是建設上規模的騰衝幹醃菜加工廠,開發系列旅遊產品;七是依託科研單位及企業,加工銀杏系列保健食品。同時積極籌建麻類加工企業,與基地建設相配套,建設初加工、精加工生產線。六、制定各項措施保證計劃的實施(1)、廣泛開展產前信息與金融服務。目前,各種新聞媒體發佈的有關農業方面的信息不少,但這些信息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必須通過新聞媒體、計算機網絡等各種渠道,及時準確

蒐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五篇:信用社特色農業調查報告

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力促特色農業發展

近年來,一個獨具特色、充滿綠色希望的農業產業項目生薑種植正在我鎮蓬勃發展,一個昔日默默無聞的農業小鎮由此變成了全市聞名遐邇的生薑基地,率先進入了小康鎮的行列。特色農業為團結鎮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我社在支持生薑種植這個致富工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做出了卓越貢獻。2014年3餘額21日,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王洪章行長前來視察,對信用社因地制宜扶持生薑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團結信用社支農的路子是對的,經驗值得推廣。”

1996年以來,我社牢記以農為本、為農服務的宗旨,積極探索支持地方農業發展、農民致富與信用社良性發展的有機結合點,轉變思想定位,調整信貸投向,以支農主力軍的面貌對當地特色種植業生薑種植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到2014年,團結鎮生薑種植面積達2100畝,產量達6300噸,總產值1260萬元,2500户姜農全部實現盈利,獲純收入600萬元,全鎮人均獲純收入360元。信用社也實現了連續六年盈利的良好業績。姜農們發自內心地説,信用社勞苦功高,是幫助我們致富的好“財神”。我們近年來支農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 勇於探索,轉變思想定位,牢固樹立以農為本的支農觀念 近年來,我社同其他一些信用社一樣,在支農問題上也存在過反覆。在1996年以前,團結鎮政府確定了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引導農民致富增收的指導思想,信用社在經營重點上也轉移到支持當地鄉鎮企業發展、提高信用社資金週轉率及使用效益的思路上來,為此,信用

社減少了對農業及種植業的支持,講大量經歷和資金投入支持企業發展之中,農業貸款下降到全部貸款的50%。但在團結鎮這樣的農業地區,受客觀條件、經營基礎以及技術能力的限制,鄉鎮企業發展很快陷入困境,紛紛關停倒閉,信用社也陷入虧損境地。

在失敗面前,信用社進行了認真反省,立足本地經濟發展特點開展調查研究,對當地經濟優劣勢進行認真分析對比,認識到信用社必須端正支農方向,支持農民依靠本地優勢發展農業,特別是特色種植業走上致富道路,進而壯大信用社自己,以農為本、為農服務的支農指導思想牢固樹立起來。

二、 因地制宜,調整信貸定位,以支持地方特色農業為信貸突破口

針對團結鎮土地資源豐富、種植業歷史悠久、種植技術基礎好、特色種植業—早姜種植前景良好的自然、技術條件,信用社將信貸支持重點調整到支持特色種植業上來。從1996年起,信用社主動配合鎮政府對全鎮發展規劃進行了統一調整,達成了共識,合力培育生薑基地。為此,信用社集中資金,逐年加大了對生薑種植的信貸投放力度,確保地方特色種植業發展的資金需求。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地方特色農業優勢充分調動起來,生薑種植規模逐年擴大,為團結鎮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6年來,累計投放生薑種植貸款1800萬元,全鎮生薑總產值達6000多萬元,姜農人均增收6000多元。生薑種植成為團結鎮的支柱產業,成為富裕一方農民的金鑰匙。

三、 埋頭苦幹,端正服務定位,為地方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扶

在積極給與地方特色農業發展資金支持的同時,我社在改進支農服務上,更是做到了一切從農户利益出發,不遺餘力,埋頭苦幹,確保對地方農業發展以全方位支持。

(一) 開展民心工程,改進信貸服務。從1996年起,信用社提出了發展民心工程的思路:一是積極探索小額農貸的一些新的管理及發放辦法,對生薑貸款採取了小額信用貸款等減低門檻的辦法,未將弄生薑生產提供便捷的信貸服務。在人民銀行要求農村信用社推行小額農貸後,信用社進一步完善了小額農貸管理辦法,金額在1萬元以下的農貸不需擔保抵押,農户憑“二證一章”(身份證、貸款證、私章)即可辦理,極大方便了姜農。二是為使支農服務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信用社深入農户開展調查,建立了將農經濟檔案,確保農時集中資金,滿足將農資金供應。三是延長農時工作時間,集中投放姜種貸款。在生薑投放、姜農貸款高峯期,信用社從減輕農民生產成本、不誤農時出發,為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主動延長每天的工作時間,支持並滿足姜農適時貸款資金需要。

(二) 大力扶持示範户,全力引導貧困户。為更好幫助村民致富,信用社看準團結鎮生薑種植這一優勢,從扶持生薑種植大户入手,以點帶面,促進全鎮形成良好的生薑生產格局。信用社在深入農户開展調查研究後,對部分先期種姜大户給予適時資金支持,幫助他們迅速致富,在村民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推動了全鎮生薑生產的迅速發展。1996年以來信用社定點幫扶了80户貧困户,共享他們注入

信貸資金105萬元,是他們的人均純收入由1995年的350元增加到2014年的1420元,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三) 鼓勵技術開發,推廣科學種植。信用社認為科學種姜是村民致富的關鍵,只有走“特色+科技”之路,村民致富才有保障。信用社在支農工作中,積極支持農户進行科學實驗,開展科學種姜,為廣大農民提供技術支持。近兩年,信用社每年投放專項科技種姜貸款100多萬元,支持科學種姜的發展,推動了科學種姜技術在團結鎮的廣泛運用。

(四) 搞好全程服務,保障農户利益。信用社時刻將姜農利益放在第一位,急農户所急,在對生薑生產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利用信用社自身優勢為農户提供“五保”,積極給與農户在生薑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在種子、肥料、農藥、技術等方方面面的服務和支持,為全鎮生薑生產提供了堅強後盾。

協購姜種保安全。1996年是鎮裏擴大生薑生產規模的第一年,因購姜種所在地犍為縣離大安區較遠,攜帶大量現金到外地購貨對許多農户來説是頭一回,心裏不踏實,有後顧之憂。信用社便分三次用自己的運鈔車為100多户姜農運送現金上百萬元到犍為縣購種基地,確保了人員、資金安全和姜種的及時購回。

聯繫農資保農時。在生薑播種高峯期,信用社及時調查瞭解農户對尿素、過磷肥及農藥需求情況以及鎮上庫存情況,及時將情況通知供銷社,調運化肥、農藥,及時滿足了生產需要。

技術服務保豐產。1997年,很多農户由於缺乏姜種儲藏經驗致

使入窖的姜種全部腐爛,血本無歸,信用社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在每年儲藏姜種時。三番五次到農户指導,使1998年江中儲藏成功率達100%。

深入一線保抗旱。1999年,大面積生薑出苗後,出現了嚴重的春旱,姜農們心急如焚。信用社組織人員挨家挨户調查旱情,積極發放抗旱資金,幫助姜農抽水,緩解了旱情,從而保證了當年生薑的豐收。

監理協會保銷售。1996年以來,凡生薑銷售期間,信用社積極聯絡有販運經驗的個體商販成立銷售協會,並累計向他們發放生薑收購貸款近100萬元,支持其定點收購鮮姜和老薑,方便了姜農銷售,活躍了流通,解決了姜農的後顧之憂,促進了市場繁榮。團結鎮已成為著名的生薑基地,產品通過重慶、成都等二級市場銷往省外,還通過廣州轉銷,打進了日本市場。

近年來,通過信用社全體員工的辛勤努力,團結鎮形成了“農興社旺”的良好局面,農户、鎮政府以及信用社上級主管部門均給予了充分肯定。1996年—2014年信用社連續六年被評為市級、區級先進集體。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支農措施,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為促進我鎮特色農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gpkm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