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構建“4321”智慧應急指揮體系 提升風險防範預警和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構建“4321”智慧應急指揮體系 提升風險防範預警和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2019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9次集中學習時指出:“要適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以信息化推動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州應急管理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精神,以及中央、省、州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重要決策部署,紮實推進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努力構建起“4321”智慧應急指揮體系,全面提升我州風險防範預警和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推動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為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安全保障,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築牢安全基礎。

構建“4321”智慧應急指揮體系 提升風險防範預警和應急救援處置能力

一、找準癥結,認真分析全州應急管理工作重點突出薄弱環節

機構改革後組建的應急管理局,整合了州安監局職責、州政府應急辦職責、州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職責、州民政局的救災職責,以及州國土局的地質災害防治、州科技局的防震減災職責、州水務局的水旱災害防治、州農委的草原防火、州林業局的森林防火等相關應急救災職責,同時承擔州安全生產、防汛抗旱、減災、森林防火等指揮部(委員會)的職責。在成立之初,在諸多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

(一)安全生產風險防範手段單一。由於缺乏專業裝備技術支撐,全州大量煤礦、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尾礦庫、冶金工貿等高危行業安全監管基本上以“人海戰術”模式為主,企業重要風險點管控情況、運行狀況長期處於監管視線範圍之外。

(二)無法準確掌握自然災害實時動態預警信息。由於地震、地質災害、水旱災害、森林火災、氣象災害等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責任分屬各不同行業主管部門,應急管理部門不掌握預警數據信息,無法科學合理作好物資、隊伍、裝備等方面的應急救援準備,導致災害救援效率不高。

(三)應急通訊保障能力差。我州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多數礦山等高危行業企業和自然災害易發高發點處於偏僻的山區,很多地方都屬於無信號區域,受災以後更是極易與外界失去聯絡,造成因信息不通嚴重影響應急救援工作開展的情況。

(四)缺乏科學嚴謹的救援指揮決策支撐。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事故等具有很強的偶然性、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由於缺乏科學嚴謹的應急救援決策支撐,在其發生時無法第一時間拿出科學合理的應急救援處置方案,導致應急救援工作無從下手。

二、精準施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突破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瓶頸

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先進信息技術在應急管理工作領域的應用實踐,逐步構建起“4321”智慧應急指揮體系,切實破解應急管理工作難題。

(一)打通四組網絡,保障應急通訊暢通穩定。圍繞應急管理工作通訊保障需求,形成“一專一輔一常一備”的網絡體系架構。“一專建成國家、省、州、縣四級貫通的應急指揮網,作為應急救援指揮的骨幹專網,保障應急救援指揮視頻會商調度數據傳輸高效、安全。“一輔依託應急部、省應急廳規劃的衞星專段基站,通過移動衞星通信設備,實現應急指揮網末端與突發事件應急救援處置現場實時互聯互通。“一常”:在電子政務外網規劃應急管理專斷IP地址,作為非戰時狀態下日常應急管理業務工作和視頻會議會商支撐網絡。“一備利用移動互聯網終端,建立起基於互聯網的應急通訊災備體系,形成在骨幹網絡和其他網絡體系受災故障情況下應急通訊保障。

(二)創建三維場景,支撐遠程應急救援指揮決策。根據遠程應急處置調度指揮實際,利用便攜式移動指揮設備,搭建現場信息化移動指揮所,與局指揮中心實時互聯互通,將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處置現場無人機、布控球、4G單兵圖傳等音視頻數據集成傳輸至局指揮中心,在大屏幕上三維全景多角度展現,實現災害、事故現場與應急指揮中心互相“看得清、聽得見、叫得應”。同時,通過應急指揮“一張圖”系統,可便捷、準確調度應急救援處置所需的救援隊伍、裝備物資、技術專家等前往參與救援處置,使應急救援處置決策更加科學高效。

(三)圍繞兩條主線,強化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根據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體制機制和實際情況,形成兩套監測預警體系。一是按照大數據“聚、通、用”的原則,與氣象、水務、林業、自然資源、公安、交通、消防、住建等部門建立應急管理信息互通機制,打通部門數據壁壘,實現應急指揮中心與12345系統、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地質災害、地震、建築施工、消防指揮等多個涉及應急管理工作應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通過系統界面融合實現“一鍵通”服務,只需簡單操作,即可獲悉羣眾涉及應急領域民生訴求,實時掌握各災種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狀態,為災害事故防範應對提供科學決策支撐。二是針對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冶金工貿等重點監管高危行業領域,全面推進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將生產經營單位重大危險源、重點監管工藝、事故多發領域監測監控數據和視頻監控逐級傳輸至應急指揮中心,根據行業特徵和國家規範設置報警閾值,實時監控企業安全運行狀態,實現動態異常即刻感知,結合安全生產“雙控”系統應用,全面提升監管信息化水平,及時預防事故發生。截至目前,全州全部18家涉及一、二、三、四級重大危險源和重點監管工藝的危險化學品企業,以及3座三等以上尾礦庫均已完成風險監測預警聯網建設,非煤礦山和工貿行業聯網建設工作已啟動,首批9家試點企業將在12月底前完成。

(四)建設一箇中心,承載全方位應急管理核心業務。根據州委、州政府決策部署,依託智慧黔南運營智慧中心,成功改造建設黔南州應急管理局指揮中心,為應急救援指揮、安全生產監管、風險監測預警、應急值班值守、視頻會商調度等各項核心業務運行提供基礎平台。該中心既是州應急局對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也是全州各類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置指揮調度的主陣地,該中心可全景展現全州自然災害點和重點管理生產經營單位分佈情況,可扁平化指揮救援各種災害、事故現場,可便捷調度全州救援隊伍、救災物資,可實時監測企業重要風險點運行情況,可隨時掌握自然災害動態變化狀況,可進行全年24小時不間斷值班值守等。

三、成效明顯,風險預警防範和應急救援處置能力全面大幅提升

2020年以來,在智慧應急指揮體系的助力下,我州安全生產風險預警防範能力、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能力等應急管理核心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對自然災害進行精準監測預警,科學防範應對自然災害。通過整合應用全州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實時掌握全州各類自然災害的動態風險情況,7次啟動防汛Ⅳ應急響應,發佈6期高森林火險預警信息和15次災害風險預警提示,在全州400多個辦公微信羣安裝預警機器人及時發佈預警信息8萬餘條,協調相關部門做好風險化解和應對工作,極大程度降低了災害造成的損失。

(二)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得到有效遏制。通過對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冶金工貿等重點監管高危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重大危險源、重點監管工藝、事故多發領域進行監測,落實盯緊看牢措施,及時對指標超限和違規操作行為進行警示和抄告、處罰,有效防範遏制事故發生。

(三)切實提高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應急管理信息化指揮體系的升級改造,為救援隊伍、技術專家等前往參與救援及裝備物資調度提供便捷通道,實現扁平化應急救援指揮,極大提高應急救援效率。2020年以來成功處置了“1.17”福泉市興發化工有限公司燃燒爆炸事故、“3.21”羅甸縣龍坪鎮山林火災事件、“3.26”平塘縣甲茶鎮拉抹村森林火災事件、“4.30”廈蓉高速柴油罐車發生側翻事件、“9.18”惠水斷杉鎮花山山塘潰決事件等40多起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因事故災害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大幅降低。

四、全面實施科技應用提質增效,領跑全省智慧應急建設

一是推進應急指揮系統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改造應急指揮中心,提升融合通信能力,把各種網絡體系下所有能“看得見、聽得清、叫得應”的音視頻終端全部集成在一個融合通信平台上,使扁平化遠程應急指揮更加簡便高效。同時,依託全省應急管理GIS地圖服務,在指揮中心構建災害、事故現場高精度地理場景,結合智能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推送服務,使困難複雜的應急指揮決策工作變得簡單明瞭易行。

二是深化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建設,形成風險監測預警“一張圖”。在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前端界面打通基礎上,實施後台數據融合應用,把來自各部門的監測數據整合在一套綜合監測預警系統中。實施煤礦安全監測預警數據對接,完成全州所有煙花爆竹生產(含批發)企業、地下礦山、尾礦庫和大型露天礦山監測預警聯網工程,啟動規模以上涉氨製冷、有限空間、粉塵涉爆等冶金工貿行業企業監測預警聯網工程建設。將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監測預警數據疊加在應急管理GIS地圖上,形成風險預警“一張圖”,實現風險監測預警信息一目瞭然。

三是探索企業安全管理“數字畫像”,實施定製化監管服務。通過對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和監測預警各類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探索實施企業安全管理“數字畫像”,精準研判每個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針對其隱患突出領域、管理薄弱環節、易發事故類型等分析結果,量體裁衣,精準制定企業安全監管個性化方案,提高企業安全事故預防專業化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69ve6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