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選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舉措。因此,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大力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成為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鄉鎮工作的重點。為了更好地推進社區建設,我們不斷地學習借鑑、取長補短。特別是近段時期以來,我們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詳細調研,更感覺當前我縣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責任很重、壓力很大,急需做的工作很多。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我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自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啟動以來,在認識上,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堅定的;在工作擺佈上,我們始終堅持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因此,全縣各鄉鎮的社區建設進度迅猛。截止9月中旬,全縣開工建設的15個社區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89億元。其中,市級7個重點社區,總體規劃佔地5037畝,整合13615户,集聚人口55032人。xx年確定的2945套住房建設任務,建成和在建住房已經達到1849套,佔任務62.7%,已經建成住房521套,佔任務17.69%,建成入住280户,佔已建成9.5%。在住房建設穩步推進的基礎上,其它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也有突破性進展。曹營、魏莊、龍頭社區在綠化、亮化、休閒廣場建設上,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有5個社區水、電、路同期配套,6個社區配套建設廣場、超市、衞生室等公共設施,實行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建設配套,同期進行綠化。此外,趙店的龍翔、赤眉的桃園、桃溪的英華、乍嶇的乍嶇湖等社區也都進度較快,公共設施建設和樣板房建設完成率都在4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效。也有部分鄉鎮在全縣社區建設大局擺佈上暫時規劃在第二階段的三類鎮,但是通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也都成績斐然,給縣委、縣政府交了一份滿意答卷。

二、主要特點

各鄉鎮在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具體工作中,主要體現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思想認識到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對縣、鄉、村各級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但是,在思想上,全縣上下形成了高度共視,都把此項工作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各鄉鎮都能在充分認識、深刻領悟社區建設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積極工作,加快社區建設“要我幹”為“我要幹”的轉變,並把社區建設當成今後3-5年鄉鎮工作重中之重來思考、擺佈,不圖形式,不搞應付,從思想和行動上做到根扎得正,想的深,謀的遠,做的細。積極探索在幹中學、在學中幹,深刻領悟想明白、講明白、幹明白的認識和實踐過程,真正做到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重視程度空前提高。

(二)宣傳發動到位。去年12月21日,全縣分層次組織縣、鄉、村幹部羣眾到平頂山郟縣、舞鋼參觀學習,集中時間組織召開研討會,逐鄉鎮發言談體會、談感受、談打算。有的鄉鎮還到新鄉、安陽參觀學習。馬山口鎮、灌漲鎮、師崗鎮、湍東鎮參觀學習人數都在300人以上,馬山口鎮超過500人,其他鄉鎮也都在100 人以上。縣鄉累計參觀學習的人員4000餘人,掀起了一輪參觀學習建社區的熱潮,在全縣上下迅速形成了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思想共識。隨後召開的全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動員會,再宣傳、再發動、再鼓勵,使全縣上下進一步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和決心,為新型農村社社區建設再添動力。通過宣傳發動,使黨員幹部想明白,對羣眾説明白,從而幹明白。營造了社區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資金扶持到位。在發揮農民羣眾的主體作用的同時,我們進一步採取措施來解決錢從哪裏來的問題。一是加大縣鄉財政獎補力度。縣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資金扶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其中財政專項獎補獎金xx萬元,項目獎金3000萬元,用於對規劃設計、公共設施獎補和農民購建房補貼。按社區入住户,每户補貼3000元,用於購房;每户再補貼3000元用於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捆綁項目資金。積聚電力、交通、文化、衞生、教育、扶貧開發等項目資金集中投放,集中使用。三是金融信貸支持。動員金融機構開闢適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信貸產品,為社區建房農户提供小額貸款。四是市場運作籌資。鄉鎮積極探索以市場運作的方式籌資建社區,通過土地開發、資源使用權轉讓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鄉鎮土地出讓淨收益全部返還的資金,全部用於社區基礎建設和公益事業建設。五是與企業聯建。大力開展村企聯創活動,鼓勵企業捐助社區建設。

(四)土地保障到位。一方面,抓好“開源”。通過存量土地盤一點兒,增減掛鈎擠一點兒,“三荒”當中用一點兒,整治整合挖一點兒,爭取調規添一點兒,集約建設省一點兒,保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所需土地。按照縣政府出台文件,各鄉鎮把縣分配的新增用地計劃,農村宅基地整理新增地,按每畝獎補4500元,未利用地開發、工礦復墾等新增耕地每畝獎補2500元,超額面積每畝加獎1000元。對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多整治用地的,除用地指標全部用於社區建設的,每畝地給予1萬元獎補。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過程中,鄉鎮與農户簽訂拆除舊房協議,寫出保證書,層層簽訂責任狀,確保舊宅能夠拆得掉、快復耕,為社區有序推進留足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抓好“節流”。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則,杜絕長期以來亂建設、重複建設、有新房無新村的現象。按照“不在沒有規劃的地方建房,不建沒有規劃和設計的房子”,重點對路邊建房問題進行整治,通過制定優惠政策等激勵機制,引導農民羣眾向社區聚集,使建房用地指標用在“刀刃”上。堅持把集約節約利用土地貫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始終,不斷提高人口聚集度和土地利用率。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優先保障社區用地;社區規劃之外原則上不審批新宅基地,也不準再搞舊房翻新和改建擴建;對農村宅基地整理增地定額補貼;鄉鎮整理造地,報經縣政府同意,滿足鄉鎮社區用地所需,剩餘指標有償調劑使用。

(五)督查落實到位。一是機構保障。縣委、政府成立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常務副組長,其它相關四大家領導為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為主要成員單位;各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鄉鎮第一責任人,明確一名副職專門負責,組織一班人具體抓,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取得成效。二是部門協作。明確縣直相關單位的工作職責,將縣直單位分包到鄉鎮,要求各部門充分發揮行業特點和自身優勢,對口支持鄉鎮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三是強化督查。縣委、縣政府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推進聯席會,每月召開一次辦公會,建立半月鄉鎮彙報聯繫制度和雙月評比制度。定期對鄉鎮階段工作排名,召開鍋底會、現場辦公會和經驗交流會,縣委書記、縣長、分管副書記、副縣長等相關縣領導參加點評,排名靠後的鄉鎮表態發言。通過多種有效措施,推進工作順利開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羣眾思想認識不清。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羣眾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有的認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蓋新樓房、就是修新幾條馬路。忽視了全面發展,忽視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還有的認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中央提出來的,應該由上面拿錢解決,忽視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還有的認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要馬上將現有的自然村落拆遷,進行統一建設,忽視了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建設要立足各地實際,循序漸進,不能急躁冒進。

(二)、缺乏產業支撐,羣眾思想矛盾。失地羣眾暫時失地失業,感到生活、就業困難、感到生活壓力大。特別是目前大多數社區配套的產業發展項目還沒有到位或正在建設,多數羣眾雖然搬進社區居住,但缺乏必要的產業支撐,沒有正常的收入來源,安不下心來。

(三)、當前社區建設進展不平衡。龍頭、魏莊、曹營、牧原等社區始終保持領先位次;河南等社區奮起直追,後來居上;但有的社區前一階段進度很快,但後期緩慢,已經由先進變為後進;還有的社區始終沒有明顯進度,怨天尤人,自甘落後,整體工作進展極不平衡。

(四)、工程質量不是很高。雖然各鄉鎮都安排專職的人員進行質量跟蹤監督、檢查,但“使用水泥磚、不設防震柱”等現象在不少社區依然存在。

(五)、社區配套功能明顯不足。前期社區建設都注重住房建設這個任務,在道路、排水、廣場、遊園、學校、幼兒園等基礎建設和公共事業建設上,明顯感到重視不夠,投入不足,直接影響到社區對羣眾的吸引力。

(六)、急辦問題解決不到位。新型農村社區工程進展過程中,部分高壓線改線,移動、聯通線路改線以及客户區建設用地手續等問題成為影響社區建設的不利因素。

(七)資金投入不足,特別是後續資金支持不足。從目前來看,15個社區已建和在建住房數量僅佔年度任務的66%,建成的只有18%,建成率最高的曹營社區也只有75%,其它社區差距更大,其根本原因是資金投入不足。社區持續建設,急需項目支持跟進,沒有項目支撐,社區後續建設無力,示範引導作用難以發揮,需傾全縣之力,集聚項目、集聚財力配套社區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為社區快速發展增添後勁。

四、發展思路及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土地使用的規劃引導,有利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 以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為契機,從規劃上進行引導、完善,體現城鄉一體的新農村空間佈局規劃,做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規劃、新農村規劃、產業集聚區規劃四規合一,實現新農村發展佈局、建設用地佈局、基本農田佈局三個優化,合理確定中心村建設規模和範圍,適度安排中心村建設用地,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村村民住宅按規劃有計劃地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

(二)加強拆舊建新引導,有利於土地資源利用,促進可持續發展。

加強拆舊建新引導。原來國家規定城鄉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點增減掛鈎指標三年內歸還,現在省政府(豫政辦[xx]124號)要求半年內歸還,這就要求拆舊建新同步進行,儘量在農村宅基地原址上採取拆舊建新方式“滾動”發展。通過建設多層和高層住宅,解決農民居住問題,達到集約用地目的。再用地選址建新區的,拆舊區要按規定儘快復耕,整理復耕的耕地,應比建新區佔用耕地數量有增加,質量有提高。

五、下一步工作

(一)切實加快住房建設進度

從當前情況看,15個社區現在已建和在建的住房佔任務62.7%,已經建成的只有17.7%,曹營、龍山、龍祥、張窪四個社區有入住,社區總入住率還達不到一成。從已經建成的住房情況看,師崗、湍東、瓦亭、灌漲、餘關社區行動比較快,曹營社區住房建成率佔任務71.6%,入住170户達56.6%,龍山、龍頭社區建成比例達40%左右,牧原、龍祥社區建成比例在30%以上,灌漲魏莊、岞曲岞曲湖社區建成比例在20%以上。從住房建設的數量上看雖然有一定規模,但是全部完工可以入住的還不多。住房工程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現在到年底這段時間,要組織好住房建設的大決戰,主體工程完工的要抓緊進行內外粉飾和門窗、水電安裝;一層、二層起牆的要儘快封頂,11月份完成主體工程;正在處理地基的11月中下旬要完成主體框架;除多層和小高層之外不管哪種情況,要採取倒排工期的辦法,把好時間節點,多組織施工隊伍,確保住房建設快速推進,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二)狠抓質量和標準提升

社區住房事關民生,老百姓非常關注,工程質量必須要有保障。湍東龍頭社區、灌漲魏莊社區、赤眉桃苑社區在建設的質量上都是採用框架或半框架結構,一層、二層、頂層全部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可抗7級地震。但是有的地方這裏我不再點名,在建築材料、在建設的質量上沒有把好關,有的使用水泥磚、有的沒有防震柱、有的使用“18”牆,更有甚者這幾種情況並存,希望各鄉鎮要發揮村民的力量、發揮鄉鎮的監督作用,把住房工程也包括其他基礎建設工程,從建材到施工整個環節都要進行全面的質量監管,確保房子建的牢,工程都達標,讓老百姓看着放心,住着舒心,真正將社區建成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堅決不能出現新的隱患。

(三)完善配套社區功能

一個社區能不能引人注目,吸引人入住,除了最基本的住房建設外,最大的吸引點是它所具備的區位優勢、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要看它的功能是否完善。為什麼城市社區有那麼高的吸引力,就是因為城市社區有很多農村不具備的配套設施。龍頭社區距城很近,前期環境打造比較好,姜坡組60多户入住願望非常高。師崗曹營社區所建的位置並不優越,原本是一個崗丘區,通過這幾年的建設,硬化道路、修建廣場、開發遊園、綠化環境、配套路燈,改善了居住條件,因此才由原來兩三户發展到十幾户,現在達到了200多户,已經入住了170多户,還有臨近村莊的農民紛紛報名交納定金入住社區,建設供不應求,彰顯發展潛力。曹營社區在全縣領頭羊的作用已經得到了明顯的發揮,其它社區也要按照這個思路把基礎建設搞好,配套路、水、電,逐步完善學校、幼兒園、衞生室、文化中心等公共設施。隨着社區規模的擴大,解決好垃圾清運、污水處理等環衞設施,通過社區各項功能的完善展現社區的形象魅力,使社區示範引導作用能夠更好地發揮,吸引老百姓踴躍入住。

(四)爭取項目資金扶持

我們鄉鎮要積極和縣直的相關單位搞好對接。特別是同國土局土地治理、扶貧辦整村推進、衞生局醫療服務中心、城建局倒房重建、民政局危房改造、教體局國小幼兒園建設項目、電業通訊部門的電力通訊線路改造等項目的對接。其中安全飲水、聯通移動改線、移民搬遷、省級示範村、新型社區基礎建設等項目抓緊實施;其他項目抓緊申報。在項目爭取和建設過程中,要與縣直部門加強聯繫,將項目與社區建設銜接好,盯緊盯牢、及時彙報爭得部門支持,確保項目和資金爭取到位。涉及的相關項目單位,也要圍繞社區建設主動服務,發揮優勢主動對接、向上爭取資金,為社區配套完善積極創造條件。

(五)着力解決制約社區建設的突出問題

針對社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供水設施、電力配套、道路出行、通訊改線等問題,水利、電業、交通、聯通、移動、電信等單位務必高度重視,積極配合確定責任人及早解決。

土地和資金是兩個老問題,也是兩個大難題。我們要轉變思路,尋求解決辦法,一方面與三項整治結合,城鄉增減掛鈎,利用空心村整治和荒草地整治多造多騰;另一方面要與老百姓簽訂拆舊建新協議,通過協議的形式把政府引導和農民自願這種願望體現出來,把佔補平衡的政策利用好,通過新增土地指標來逐步審批解決用地手續。在其他建設資金上,積極動員社區百姓及時交納建房款額,發揮農民購房、建房的主體作用,動員羣眾向社區集聚靠攏,也讓參建企業充滿信心和活力,調動參建企業投資積極性,同時鼓勵參與公益性建設。百企幫百村,鼓勵企業家羣體幫建新型社區,鼓勵有實力的人員以承包、租賃等形式,依靠土地流轉等高效形式建立示範園區,實現農民與企業家的雙贏,為社區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六)加強社區後期管理

社區人口一旦集聚,便自然而然形成一個社會羣體,有些社區將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由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入住在同一個社區。當前曹營社區、龍山社區、龍頭社區、魏莊社區、七裏坪張窪社區等陸陸續續都將由不少農户入住,形成規模。這些農户集聚在一起,必須要有一個機構來管理,這個機構要承擔治安、户籍、計生、信訪穩定、黨員管理、鄰里糾紛、農民培訓、政策宣傳、衞生整治、垃圾處理等各項社會化管理職責。從現在的情況看,一些社區成立了社區辦公室或項目辦,這個機構現實的職責只是抓社區建設,還沒有賦予它管理的職能。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前期,我們要負起責任,組織所在的行政村暫時代管,待社區形成,社區服務中心配套後統一管理。同時,提前謀劃、預留位置,及時提出社區管理的意見和辦法,為社區後續管理奠定基礎。

【第2篇】農村社區建設對策調研報告

農村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不僅體現出凝聚性與組合性,同時更加具有包容性。構建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可以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待遇,使各項公共服務惠及生活在社區內所有的居民,同時還能夠增強社區居民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有利於新時期農村治理體制的創建。由於在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困難與阻力,我們就必須在實踐中突破一些陳規舊俗的束縛,進行制度創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維,從而將農村社區建設成為符合農民利益的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創新農村基層組織體制。現在,農村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的村級組織管理體制已經不再適應新型鄉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別是在宏觀環境已經發生變化時,農村的微觀管理和組織體制本身還很不適應。因此,農村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種類型社區組織發展的基礎上,重構運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社區真正成為承接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平台,承擔起促進農村政治、民主、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打破現有的治理體制,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組建農村社區管理委員會,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主體。社區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組成,在社區管理委員會內設立一些具體的服務組織,如互助救助組、環境衞生服務組、民間糾紛調解組、文體活動組、公益事業服務組、志願者服務隊等等。可以推選出一批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充分發揮他們德高望重、閲歷豐富、辦法建議多、村民易接受的優勢,讓他們來擔任社區管理委員會的主要成員,從而由他們來帶動和服務羣眾,開展農村社區建設。或者也可以採用與城市社區一樣的做法進行試點,把一些經過專門培訓、有社會工作者資格證書,並且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選聘到農村社區,專門從事農村的社區建設工作。當然,我們還可以學習借鑑韓國的經驗,對那些選聘到農村的社區工作者進行專門的培訓,並將他們掛職到一些試驗區實踐一段時間,再聘用到需要的農村社區去工作。他們的福利報酬也要像城市社區工作者一樣,由政府財政購買服務,且不得低於當地的人均收入水平。這樣就解決了工作載體和人才難題。選擇在一定的區域內對鄉鎮職能轉變進行改革試點。撤銷鄉鎮,改建為中心社區,統一管理農村的公共服務事務,從而真正實現鄉鎮在功能上、職責上的轉變,使其從行政管理為主轉變為公共服務為主。

二、重視服務區域的規劃配置。在沿海一帶的農村,村莊很小,單一行政村的户籍人口相對都比較少。村落太小,就會與社區公共服務的配置產生矛盾。因為對於公共服務而言,有些內容需要具有規模效應,才能很好地運作,如一個社區衞生站設立起來,沒有人來看病,久而久之也就運行不下去;再如社區工作者的配備,需要政府購買服務,村多社區多,工作人員勢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財政就難以承受。諸如這方面的矛盾還有很多,如何來解決呢?筆者認為,對農村社區的配置要進行重新規劃,以現有的村落為基礎,根據情況進行規劃配置,特別是在一些已經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先進行試點。如我市的東陽在xx年就已經對許多行政村進行了合併,從原先的500多個村合併為現在的300多個村,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經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卻難以融合,特別是經濟方面要實現融合還存在着高難度。但實際上這些合併後的村,就可以規劃配置為農村社區,而合併前的村仍以村委會建制。這樣在規劃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縣深澤的4個村一樣,原來的建制村負責組織經濟方面的事務,而其他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責則由合併後的社區來行使。當然,在一些暫不合並又不符合條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現狀,待條件成熟後再設立户籍人口在xx户左右的社區。

三、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除了市場化服務項目和居民自願、自助服務外,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的構成主要有五大體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務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五保集中供養,開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發展慈善事業,做好扶貧幫困、助殘扶孤工作,開展農村避災、減災、救災,深化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為老年人、婦女、青少年、弱勢羣體、優撫對象等提供政策服務,讓公共福利事業項目真正惠及每一個社區居民。二是公共衞生服務體系。設立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站、計生服務站,為農村社區居民提供價廉、優質、綜合的基本衞生服務,如提供免費體檢服務,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及慢性病的治療、護理和傷殘康復,生殖健康服務,加強疾病預防、婦幼保健、衞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立村民學校、圖書(電子)閲覽室、活動場所、文娛活動組織等,經常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羣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羣眾性文體活動,改善鄉風民風,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四是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信息化工程,發揮現代遠程教育作用,開展科技培訓、科普教育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動,開展現代公民素質教育,組織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培育高素質、技能型農村創業帶頭人和致富領頭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務體系。建立社區警務室,健全社區治安防範體系,發揮羣防羣治機制作用,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小事不出社區,矛盾化解在當地,確保農村社區公共秩序的和諧穩定。

四、健全農村基層民主自治機制。從社區重建與發展的角度看,鄉村社區發展的目標主要在人,在於人的精神層面的滿意度、歸屬感、凝聚力。由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調整,現代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個體”成為社會生產生活最基本的執行單位,農村社區價值共同體就不能建立在以血緣宗族關係為基礎的傳統倫理價值觀上,而應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觀上,這是現化文明的價值基礎。村民自治是村莊內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緣關係的干擾影響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區自治是以體現共同利益的業緣、地緣為基礎的,是社會利益集團在利益博弈過程中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區自治取代村民自治,這不僅是因為社區自治是更加開放和擴大了的區域化的自治,也是因為社區自治能更好地彰顯現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體來説,就是要重視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鄉村社區民主自治機制。一是要在農村社區建設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過開辦“新村學校”等形式,從鄉村社會的思想觀念體系、價值意義系統、倫理道德系統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積極創造健康的鄉村人文環境,通過農村社區文化和教育的建設,培育農民的民主意識,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增進交往,提高素質,以此為農村社區發展、提高人文精神環境,注入持續性的精神文化動力;二是要通過制度創新,即農村社區自治組織設計,以社區社會的管理和服務為職能取向,並參照城市社區組織建設、發展的經驗和模式進行相應變革,在新農村建設中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和保障村民大會對於本村建設項目的選定與組織實施享有決策權,引導農民自治習慣的養成,從而推進農村社區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證農村社區服務走專業化、福利化的道路,實現社區自治的價值迴歸。

【第3篇】農村社區建設的調研報告

為了加快新農村百村萬户小康住宅工程,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近日,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河東、金沙等10個鄉鎮的13個新型社區,採取實地查看和村組幹部、農户交流等方式對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工程進度、土地利用、資金籌集、基礎設施配套及社區管理運行等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後,我區把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做為實踐和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審時度勢在全區實施新農村百村萬户小康住宅建設工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迅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按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範的目標,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今年以來,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48個,10561户,其中動工新型農村社區24個,9983户,動工小康住宅點24個,578户。

(一)農村面貌變化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把後院從原來的生產區變為生活區,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稈進入小區,影響環境衞生的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城鄉融合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民將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閒有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羣眾得到實惠多。幾年來,市、區財政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範點建設。對近兩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範點,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户給予不少於2萬元的補助,農民羣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村信用社發放微利、政策性信貸,其它商業銀行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五和鄉為解決羣眾資金困難,和建設銀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為社區入住農户辦理按揭貸款。一些企業集團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減輕了農民負擔。住房一次投入長期使用,據調查,目前我區農宅82%以上是磚土木結構,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農宅基本是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農民在住宅建設上的重複投入。

(三)拉動投資貢獻大。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佔同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04.86億元的6.74%。帶動了鋼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磚瓦等一系列建材生產消費,促進了家電、運輸、通信、建築、餐飲等行業發展,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

(四)土地節約集約化。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多層或小高層為主,按照小區式集中建設,單體面積在90㎡左右,大幅度節約了土地。如金沙鄉金廈社區,規劃佔地1204畝,入住農户4049户,可節約用地750畝;河東鄉中心社區一期規劃佔地300畝,入住農户630户,可節約土地840畝。據區委農辦測算,目前我區農村住宅佔地近27.9萬畝,户均1.5畝,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全區預計佔地不到8萬畝,土地節約的空間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入户和羣眾交談以及在鄉鎮召開座談會了解的情況看,羣眾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擔憂,綜合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滯後。全區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還沒有啟動,部分鄉鎮只是依據當地羣眾的積極性搞建設,選址的隨意性很大。空間佈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範圍內佈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户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建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佈局統籌考慮不夠。

(二)建設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如高壩鎮十三里社區報批手續達15項之多,收費平均達到170元/㎡,辦完所有手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範,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社區後期的運行和管理還沒有深入研究,羣眾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麼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基礎設施配套緩慢。各鄉鎮普遍重視住房實體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個別鄉鎮未將基礎設施配套部分計入住宅建設成本,實現完工入住的資金缺口大。如河東鄉前期為鼓勵農户到中心社區居住,未將供暖、供水、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相關費用攤入房價,建設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補助資金、危改資金和其它項目資金撥付和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建成的示範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沒有全面完工,影響了羣眾入住的滿意度。

(四)籌資渠道不寬。新型社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鄉鎮初步測算,每户建築面積以80--120㎡計,建房資金需要12--18萬元,主要靠羣眾集資和政府補助。建設500户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照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户均需2--3萬元,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工程質量管理不夠規範。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範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監理費用由施工方承擔,工程監理錯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職責;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施工檢查、旁站監理不到位,資料記載不全,存在質量管理漏洞。

三、對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契機。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理念指導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羣眾,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一事一議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各種手續,簡化辦事程序,儘量減免各種規費。市一級報批的建設手續,由鄉鎮提供完備資料,對口區級部門協助報批。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 、村委會、農民羣眾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國內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的行政區域界線,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鄉鎮的詳細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值優勢,藉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為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羣眾意願以二層或平頂房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農户入住社區後,雖然生活開支有所增加,但相對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使他們從繁重的家務和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着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範圍規劃產業佈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户、設施農牧業大户、特色林果業大户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羣眾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為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於鬆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為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後顧之憂。

(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瓶頸。資金短缺是制約目前我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最大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區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並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於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以地生財,借地發展,對集體建設用地,除統籌安排好農村社區及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置換為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使用。對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餘部分應優先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部門涉農資金捆綁使用,按照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用於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多方化解資金難題。

(五)保證工程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羣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須自始至終堅持高質量建設。嚴把質量安全關,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滿足羣眾的購買能力而忽視工程質量。繼續嚴把施工圖審查、招標、監理、質監等重要環節。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管作用,對在建工程進行安全、質量、手續、監理、節能方面的全面檢查,切實搞好建築質量監理和工程驗收。要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科學化、佈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電、水、沼氣、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科技信息網絡)、五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三有(休閒廣場、農家店、農家書屋)、一集中(垃圾集中處理), 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閒娛樂、綠化美化、生產佈局等通盤考慮,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確保羣眾買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辦實,讓羣眾滿意。

(六)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還將引發農村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社區建成後,幾個村集中居住,村級組織如何設置、集體資產如何管理、物業和社區服務如何開展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同時,就要提前思考社區管理工作。建議有關部門和鄉鎮及早研究農村社區管理的新途徑,培養一批指導社區管理及服務的人才,為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蓄積力量。

【第4篇】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還將引發農村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為了加快新農村百村萬户小康住宅工程,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近日,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河東、金沙等10個鄉鎮的13個新型社區,採取實地查看和村組幹部、農户交流等方式對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工程進度、土地利用、資金籌集、基礎設施配套及社區管理運行等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及呈現的特點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後,我區把農村小康住宅建設做為實踐和探索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抓手,審時度勢在全區實施新農村百村萬户小康住宅建設工程,在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迅速推進的新形勢下,按照農民集中居住、生產生活分離、功能配套完善、社區管理規範的目標,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今年以來,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48個,10561户,其中動工新型農村社區24個,9983户,動工小康住宅點24個,578户。

(一)農村面貌變化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了農村生產、生活和管理方式的變革,社區的建設,打破了傳統的觀念,人畜分離,把後院從原來的生產區變為生活區,有效地杜絕了畜禽、秸稈進入小區,影響環境衞生的三堆從根本上得到了治理,農民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進廠不進城、就地市民化。城鄉融合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農民將住上單元房,購物有超市,休閒有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二)羣眾得到實惠多。幾年來,市、區財政補助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新型農村社區、小康住宅示範點建設。對近兩年20户以上的小康住宅示範點,今年300户以上的新型農村社區,每户給予不少於2萬元的補助,農民羣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農村信用社發放微利、政策性信貸,其它商業銀行積極支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如五和鄉為解決羣眾資金困難,和建設銀行武威分行合作,正在為社區入住農户辦理按揭貸款。一些企業集團參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減輕了農民負擔。住房一次投入長期使用,據調查,目前我區農宅82%以上是磚土木結構,使用期限一般在20年左右,新建的農宅基本是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結構,使用期限70年左右,避免了農民在住宅建設上的重複投入。

(三)拉動投資貢獻大。今年以來,全區新建新型農村社區和小康住宅示範點共10561户,目前已完工8526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1億元,佔同期全區固定資產投資204.86億元的6.74%。帶動了鋼筋、水泥、玻璃、塑料、木材、磚瓦等一系列建材生產消費,促進了家電、運輸、通信、建築、餐飲等行業發展,拉動了全區經濟快速增長。

(四)土地節約集約化。新型農村社區規劃以多層或小高層為主,按照小區式集中建設,單體面積在90㎡左右,大幅度節約了土地。如金沙鄉金廈社區,規劃佔地1204畝,入住農户4049户,可節約用地750畝;河東鄉中心社區一期規劃佔地300畝,入住農户630户,可節約土地840畝。據區委農辦測算,目前我區農村住宅佔地近27.9萬畝,户均1.5畝,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全區預計佔地不到8萬畝,土地節約的空間非常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入户和羣眾交談以及在鄉鎮召開座談會了解的情況看,羣眾對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積極性高,但也程度不同地反映出了一些擔憂,綜合起來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總體規劃滯後。全區新型農村社區總體規劃還沒有啟動,部分鄉鎮只是依據當地羣眾的積極性搞建設,選址的隨意性很大。空間佈局輻射人口少,建設規模小,如發放鎮在一平方公里範圍內佈局了賈家墩、雙橋和小路社區,造成入住農户分攤的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和運行成本高。同時,新型社區建設和二、三產業的發展佈局統籌考慮不夠。

(二)建設機制不完善。沒有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和完整的工作流程,建設手續多,報批困難。如高壩鎮十三里社區報批手續達15項之多,收費平均達到170元/㎡,辦完所有手續時間長達6個多月。有些社區土地使用不規範,存在未批先建的問題。社區後期的運行和管理還沒有深入研究,羣眾還存在上水何處來,下水如何排,取暖怎麼供,社區誰來管的顧慮。

(三)基礎設施配套緩慢。各鄉鎮普遍重視住房實體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比較緩慢。個別鄉鎮未將基礎設施配套部分計入住宅建設成本,實現完工入住的資金缺口大。如河東鄉前期為鼓勵農户到中心社區居住,未將供暖、供水、供電、排水等基礎設施配套相關費用攤入房價,建設資金缺口達600多萬元;補助資金、危改資金和其它項目資金撥付和工程建設進度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基礎設施配套;已經建成的示範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沒有全面完工,影響了羣眾入住的滿意度。

(四)籌資渠道不寬。新型社區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鄉鎮初步測算,每户建築面積以80--120㎡計,建房資金需要12--18萬元,主要靠羣眾集資和政府補助。建設500户以上規模的社區,按照目前設計要求,水、電、路、供暖、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户均需2--3萬元,資金壓力相當大,社區建設向縱深推進存在很大的難度。

(五)工程質量管理不夠規範。部分社區建設前期工作不細,施工準備工作不充分,以包代管,管理制度不健全;個別施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規範性施工不到位;有的鄉鎮工程招標、質量監管未完全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監理費用由施工方承擔,工程監理錯位,不能有效履行其職責;現場監理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施工檢查、旁站監理不到位,資料記載不全,存在質量管理漏洞。

三、對進一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實踐證明,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不僅是解決三農問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更是實施城鎮化戰略、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契機。各鄉鎮、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認真總結經驗,抓好典型帶動,用新的理念指導建設,用實際案例教育引導羣眾,形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合力。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組建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建管隊伍,具體負責政策研究、組織協調、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強化聯席會議、一事一議會議制度,凡是區上辦理的各種手續,簡化辦事程序,儘量減免各種規費。市一級報批的建設手續,由鄉鎮提供完備資料,對口區級部門協助報批。同時,進一步明確部門、鄉鎮 、村委會、農民羣眾在社區建設中的責任,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鄉(鎮)村積極運作、農民主動參與的推進工作聯動機制。

(二)堅持規劃先行,確保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合理。要堅持先規劃後建設,依照《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總體規劃》,邀請國內有資質、有影響的規劃單位,打破現行的行政區域界線,採取合村並點的方式,加快制定全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各鄉鎮的詳細規劃,與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村鎮體系、農村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公共服務規劃以及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等有機結合、配套跟進。要充分考慮各鄉鎮的歷史沿革、地理位置、資源配置、人文環境和村民生活習慣等因素,合理確定社區建設位置和規模。積極探索適合我區實際的建設模式,建議城郊和工業園區鄉鎮發揮土地增值優勢,藉助相關政策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機遇,以小高層和高層為主;金色大道沿線條件較好的鄉鎮,以高層或多層為主;人口分散,經濟條件薄弱、有荒灘空地的沿山邊緣鄉鎮根據羣眾意願以二層或平頂房為主,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各具特色、風格鮮明的新型農村社區。

(三)強化產業支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持久動力。農户入住社區後,雖然生活開支有所增加,但相對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使他們從繁重的家務和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一是注重產業發展。隨着社區規模的擴大,要更大範圍規劃產業佈局,加大勞務輸出,促進土地合理流轉,實現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催生一批高效節水種植大户、設施農牧業大户、特色林果業大户和龍頭企業,從而使農民羣眾既不離鄉也不離土,就近就業,形成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來源。二是引導好各種農村合作組織在社區中的銜接,發揮優勢,為農副產品的外銷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針對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適於鬆散管理、分散經營或生產的企業,為家庭婦女和居家留守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解決入住的後顧之憂。

(四)拓寬融資渠道,破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瓶頸。資金短缺是制約目前我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最大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建設扶持政策,探索市場化融資新路子,多元化融集資金。一是建立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逐年穩步增長機制。區上每年度安排一定的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並逐年增加,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支持,用於農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用足用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以地生財,借地發展,對集體建設用地,除統籌安排好農村社區及公益事業建設用地外,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置換為城鎮建設用地指標使用。對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國家規定用途外,其餘部分應優先用於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配套。三是整合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多個部門涉農資金捆綁使用,按照渠道不亂、各記其功、統一撥付、集中投放的原則,用於農村社區建設。四是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對公共服務設施項目進行包裝,積極推介,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五是引導金融資金參與社區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在金融產品、擔保方式、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多方化解資金難題。

(五)保證工程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社區建設整體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羣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須自始至終堅持高質量建設。嚴把質量安全關,不能因盲目降低成本、滿足羣眾的購買能力而忽視工程質量。繼續嚴把施工圖審查、招標、監理、質監等重要環節。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管作用,對在建工程進行安全、質量、手續、監理、節能方面的全面檢查,切實搞好建築質量監理和工程驗收。要按照建設集約化、居住生態化、管理科學化、佈局合理化的理念,做到八通(路、電、水、沼氣、電話、有線電視、寬帶網、科技信息網絡)、五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淨化)、三有(休閒廣場、農家店、農家書屋)、一集中(垃圾集中處理), 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休閒娛樂、綠化美化、生產佈局等通盤考慮,努力建設一批設施完善、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新型農村社區,確保羣眾買着放心、住着舒心,把好事辦實,讓羣眾滿意。

(六)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水平。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帶來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還將引發農村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社區建成後,幾個村集中居住,村級組織如何設置、集體資產如何管理、物業和社區服務如何開展等等,都是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因此,在社區建設的同時,就要提前思考社區管理工作。建議有關部門和鄉鎮及早研究農村社區管理的新途徑,培養一批指導社區管理及服務的人才,為新型農村社區管理蓄積力量。

【第5篇】2022年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一、本人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認識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這項工作開展以來,被我們縣納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個人的思想認識上,也對這項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我認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新型農村社區既是社區,又在農村,如果簡單一點兒,可以理解為按照城市社區的標準在農村建的社區,但它又不僅僅是居住環境的改善,加上“新型”兩個字,其本質就發生了變化,提高到了新的層次。新型是對農村社區居民生活“質”的一個提高,他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其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新型農村社區不同於新農村建設,新農村主要是指居住環境的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的改善,包括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五個方面,是較低層次的農村社區。而新型農村社區,實現了讓農民羣眾享受與城市同質的、一樣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待遇,並通過產業支撐,把農業勞動力變成了一產、二產或三產工人,實現了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轉變,物質、文化生活的根本轉變,羣眾文化素質修養的根本提高。

(一)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羣眾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城鄉差距逐步拉大,“三農”問題愈來愈突出。就商丘而言,近年來,市區和各縣(市、區)城區變化很大,環境更加優美整潔,市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農村,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產環境,雖有改善但變化不大,與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不相同步。就是説,廣大農民還沒有完全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這些年,國家雖然不斷加大惠農力度,取消了農業税,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免費義務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但這些都是修修補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用於改善人們生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絕大部分放到了城市,這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現狀有關。政府財政有限,如果投向農村,點多面廣、居住分散、蜻蜓點水,根本不解決問題,所以集中用於城市發展。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路子,這就造成了政府對農村的歷史欠賬太多。比如,政府投資修建城市道路很正常,不可能讓居民墊資,但在農村就不一樣了,要羣眾集資一部分,還要爭取列入省鄉村道路建設項目;其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那就更難了,專家曾經測算過,市區居民所佔有的政府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在6萬元以上,而在農村不到1萬元。這就造成農村居住環境、農民生活質量差,農村的發展嚴重滯後於城市的發展,出現了城鄉“二元結構”,導致“三農”問題的突出。基礎設施落後還帶來了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滯後,農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滯後,農民就業難、收入增長難、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不僅城鄉發展差距在拉大,中國佔大多數的農村和農民就無法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更無法實現全面小康。目前,隨着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政府財力的增強,解決“三農”問題,改善農民生產條件、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已迫在眉睫,而且也到了能夠逐步解決這一難題的程度。所以説,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互動發展,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選擇

(二)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中國城鎮化道路的必然選擇。城鎮化是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之路。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證明,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要推動城鎮化,否則將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要求,我們商丘市對城鎮化發展的理念也作了調整,增加了新型農村社區這個層面,明確要求要走出一條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這是一次重大的戰略改革。過去的城鎮化是單純的農民向城鎮轉移的“被城鎮化”路子,現在是農村就地城鎮化的農民自主“進城”的新機制。目前,四個層面的新型城鎮化在全國逐步達成共識,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必然選擇,逐步步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三)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實現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隨着國家對農業投入的加大,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和農業現代技術的應用,糧食產量逐年增加,我們商丘市已經實現了“八連增”。在目前的基礎上,要使農業糧食生產再上一個台階,實現繼續增收、繼續增效,專家論證,實踐也證明了必須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新型農業現代化路子,要構築完善的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其中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實現土地流轉,把大量農業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支撐二、三產業發展。通過農業公司、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和種糧大户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組織化、產業化、集約化、標準化水平。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利用產業支撐促進農民就地就業,使他們從生活理念上脱離傳統的農村、農業觀念,便於土地流轉。我省農村土地利用呈現“一高一低”的態勢,耕地利用率高,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小,耕地保護形勢嚴峻,商丘市更是如此。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撤村並點,可以集中集約利用原村莊佔地,將農村分散的土地要素重新佈局,重新調整土地使用結構,從而整理出大量閒置用地用於補充耕地。根據初步測算,如果全市全部建設成新型農村社區,可節約土地70萬畝左右。這些土地其建設用地指標可以飄移到城區或工業集聚區支撐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復耕留下的土地,可用於糧食高產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

(四)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實現“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三化”協調發展,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核心任務。商丘作為中原經濟區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在“三化”協調發展上走在全省前面。如何走好“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對商丘來講,就是要堅持新型城鎮化引領,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推進“三化”協調發展。在新型工業化方面,兩者也存在着密切相連、相互促進、互動發展的關係。新型工業化發展到今天,面臨兩個方面的瓶頸制約,一是建設用地的緊張,二是勞動力的缺乏。目前,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這兩方面的形勢非常嚴峻,一方面國家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使建設用地越來越少,可供工業發展用地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出現了用工荒、用工難問題。我們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兩個問題帶來的,像原來在深圳辦廠的富士康轉移到鄭州發展,就要求在一年時間內提供10萬個勞動力。而我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通過撤村並點,可以騰出大量的原村莊佔用的集體建設用地,把建設用地指標飄移到工業集聚區,支撐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另外,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又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勞動力支撐。所以説,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實現“三化”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五)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我國制定了2022年全面實現小康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最大的問題、最難的問題是“三農”問題。目前,我省的城鎮化率才剛過40%,如果按2個點的較高增長速度,到2022年還達不到60%。也就是説,我省還有4000多萬人生活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謀生,這不能叫全面實現小康。因此,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必須解決好農民問題,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使農民就地城鎮化,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待遇,使生活質量、生活理念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小康目標是一個內涵很豐富的目標,它不僅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還包括教育水平、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這同樣迫切要求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通過完善農村各種公共服務和文化教育設施,全面提高廣大農村的文化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廣大農民的文明素質。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解決農民看病難和上學難得問題,可是這些配套設施誰來完善。

投資商只是為了賺錢,建起了一排排的樓房。等待着農民購買和入住,可是新型社區內沒有建設醫院和學校以及公共娛樂場所。農民們看病和上學和生活環境沒有得到更好的改善,致使農民的購房思想意識不高。

我認為在建房的同時,應該把醫院、學校以及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同時建設。這樣可以提高農民對新型農村社區的認識,提高農民的購房意識。

(二) 加大依法治理“雙違”建設

目前,我縣雖然開展了‘違法、違規’建設綜合整治工作。雖有明顯的成效,但‘違法違規’建設仍有發生。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綜合整治工作的力度,要全面開展‘違法違規’建設的綜合整治力度。

(三)加大宣傳力度

我們目前的宣傳,僅限於宣傳車和過街條幅以及宣傳標語進行宣傳。我認為這些宣傳措施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能否通過電視台,廣播等新聞媒體來宣傳。通過學習和培訓,首先提高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加大羣眾的輿論氛圍,提高羣眾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思想認識和轉變。

(四)羣眾購房能力的問題

新型農村社區在各鄉鎮都已不成程度的有所規模,但羣眾的購買能力已經成了嚴重的問題。目前,並不是每一户農民都能買得起房住得起樓。針對這些農户,政府能不能制定優惠政策。我們公務員,教師等工人階層可以用公積金實施貸款按揭購房。我們農民羣眾是否可以享受這個待遇,政府制定出方針政策讓羣眾也能按揭購房。同時開發商的利益應該最小化、政府的政策合理化、羣眾得利益最大化。這樣既解決了羣眾購不起房的問題,也加快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步伐。

(五)村莊合併,補償資金哪裏來

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起,將面對着一場村莊合併和拆遷的攻堅戰。有的羣眾認為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甚至幾輩子的地方不願意搬遷,這就面對着一場新的‘思想革命’。村莊合併,對於農户的一些房屋是不要進行一定的補償。政府能否整合資金,對於村莊合併的拆遷户給於一定的補償和鼓勵。

(六)安置自建問題

面對一層層的別墅和洋樓,不少羣眾發了愁。特別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歲數大了上樓不方便怎麼辦?像這樣的大齡弱勢羣體,住在樓上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我認為,各個社區在建設的同時。應該規劃出一定的自建區域,讓羣眾按照規劃自己去建。這樣既解決了老年人上樓難的問題,也解決了拆遷難的問題。

(七)安置就業問題

面對新型農村社區的建立,農民工的安置就業將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

村莊的合併,民對着社區人口增多。一部分富餘勞動力可以外出打工,但一部分農閒時候的羣眾怎麼就業。這就要求我們政府加強組織和招商引資力度,在社區周圍和附近招商辦廠。組織羣眾多學栽培技術和手工業技術,種植果業的同時發展蔬菜種植和手工業作坊。這樣既解決了羣眾就業難的問題,也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三、學習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心得體會

10月30日隨我縣縣委黨校的領導和學員到城郊鄉、王集鄉、利民鎮考察學習,他們在項目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的氣魄和成果,令人震撼,很受鼓舞。特別是聽了各鄉鎮領導的點評,對他們的基本做法、主要經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重新認識。

現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招商引資上項目這兩項工作,彙報這次考察學習的幾點感受。

1、主要感受

一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思路清。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首先必須解決好“錢從哪裏來,人往哪裏去”的問題。這些經驗大家都知道,但他們能聯繫本地實際,通過具體的途徑解決難題,推進工作順利開展,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起點高。新型農村社區要實行城市管理模式,這就要求設計標準高、建設起點高。城郊鄉的和諧,北大花園社區三十幾棟樓同時開工,王集鄉、利民鎮的社區一期、二期工程已完成,社區規模大,設施檔次高,施工要求嚴,質量標準高,很受鼓舞。

三個人體會

這次考察學習,讓我受益非淺。不僅是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還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了新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認識到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發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解決了農村的‘髒、亂、差’,而且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讓羣眾有一個更加優美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空間,切實體會到黨的優惠政策和惠農政策。這次考察學習,我們深感解放思想對社區建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思想解放應成為工作創新的永恆動力,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思想解放永不停滯。提出了創建學習型社區的概念,做到學習啟迪心智,學習淨化思想,學習陶冶情操,學習昇華境界。但最根本的還是在思想觀念上。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新則思路廣,思路廣則發展快,必須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社區工作也要根據形勢變化和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提高為居民服務的形式與質量。拓寬工作思路,強化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

我決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加強學習和實踐。

同時,衷心的感謝組織上給了我這次學習考察的機會!

【第6篇】關於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推薦

關於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1)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近年來,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度綜合統籌推進,重心從新農村建設點整治轉向統籌城鄉、擴張城鎮、聯鄉成線、鎮村聯動建設,為解決農村社會建設相對滯後、公共服務資源匱乏的問題凸顯,從20**年開始,我縣結合統籌城鄉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同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形成了一批中心村,促進土地節約、資源共享,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一、積極探索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設模式

整合社會資源,在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廣泛參與、穩步推進的基礎上,通過村莊合併、集約發展的方式,促進農村全面發展,逐步實現農村就地城鎮化,農民就地居民化。

1、城鎮開發建設模式。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以小城鎮開發建設為龍頭,結合中心小城鎮建設,通過移民搬遷方式,站在實現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高度,把小城鎮開發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建設,一體規劃、一併推進,圍繞“怎麼遷得出、怎麼住得穩、怎麼能致富”核心問題,着力構建合理的城鎮體系、合理的人口分佈、合理的產業佈局、合理的就業結構。如xx縣江口鎮在小城鎮建設中的,把處於深山區的原樟木村整體700多人搬遷到集鎮,規劃建設了樟木新區社區,輔以蠟芯產業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完善相關自治組織和公共服務設施,形成了新型社區。

2、農業產業聯動模式。按照以社區建設為方向、以產業發展為支撐的建設方向,通過對土地整合集中,實現了人口向農業園區社區集中,農民在產業集聚區內找到了工作,提高了收入,自發向環境優美的社區聚集。土地向農業企業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大户集中,人口集中以後加速了土地流轉、土地向大户集中,加速了農業產業化,又促進了村莊整合。如南塘鎮黃屋村結合xx縣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清溪園的開發建設,對黃屋開展整村整治建設,利用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和農村住房建設,形成產業聯動的良好局面,從而使農民實現了“從一輩子蓋幾次房到三輩子蓋一次房”的夢想。

3、中心村建設模式。以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突破口,在完善居住環境,改善房舍、設施、環境等方面的基礎上,實現讓農民羣眾享受與城市同質的、一樣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待遇,並通過產業支撐,把農業勞動力變成了一產、二產或三產工人,實現了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轉變,物質、文化生活的根本轉變,羣眾文化素質修養的根本提高。如xx縣江口鎮旱塘新村、南塘鎮船埠新村、吉埠鎮梘田新村,通過開展整村推進整治方式,建設了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中心村,形成了人口2000多人的宜居新型農村社區。

4、整體搬遷集中居住模式。結合扶貧開發,通過深山區移民搬遷,讓分散在各個自然村的居民統一在規劃地集中按新户型建房,整體重新建設具備生活、娛樂、服務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輔以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讓農民從以前的小農經濟中脱離出來,逐步轉為一產、二產工人。如南塘鎮大都新村,分三年集中建設了120餘棟房屋,發展了現代農業蔬菜產業種植。江口鎮美麗家園結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引導農民向圩鎮集中居住,轉變就業方式。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困難和問題

無論採取哪種模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讓農民就近享受周到的公共服務,讓有條件的農村居民儘快適度集中,住進環境優美、配套齊全的房屋,找到穩定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資金投入難。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解決農民看病難和上學難等問題,配套設施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醫療、教育、公共娛樂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更是投入難題。

2、農村違章建房難控制,村莊合併難。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起,引發了村莊合併, 形成了村莊合併的新投入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擴大升級,雖然編制了建設規範,開展了“違法、違規’建設綜合整治工作,但因農民觀念影響,違法違規建設仍有發生。

3、對社區建設認識不足,安置就業難。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認識簡單,面對新型農村社區的建立,對究竟什麼是新型農村社區,它應該包含哪些內容;為什麼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能給老百姓帶來哪些好處,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作用;建設新型農村社區要具備哪些條件,怎樣創造這些條件等諸多問題沒有深入的思考,缺乏主動性和前瞻性,社區的建設也釋放了大量勞動力,農民的安置就業將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意見建議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既是生產生活方式的根本轉變,又是深刻的社會變革;既是發展當務之急,又是長期歷史任務,必須遵循規律,科學決策,依法辦事。

1、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往往在經濟基礎比較好、基層組織有號召力的農村率先突破。對暫不具備合併條件的農村,也應作出整體規劃,逐步向這方面引導。

2、尊重意願,強化協調。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必然打破原有的生活習慣和利益格局,必然帶來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比如,土地置換問題、資金籌措問題、建設標準問題,在規劃、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尊重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協調,統籌利用資金、項目來綜合推進。

3、加強服務,搞好管理。新型農村社區要健全管理組織,完善管理隊伍,社區建成後,隨着人員的增加,公共服務難度也在加大,公共衞生等往往成為反覆反彈的問題,要搞好社區黨組織、管委會、綜合服務中心和各類社區組織建設,科學制定社區管理工作職責,逐步形成一套運行順暢、行之有效的社區管理新機制。

4、產業支撐,夯實基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更大範圍內規劃產業佈局,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實現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增加農民收入。在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同時,應該考慮和籌劃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和培植新興產業問題,有目的地培植一大批種糧大户、養殖大户、特色農業和龍頭企業,促進加工業、運輸業、倉儲業的興旺,從各個方面擴大農民就業渠道,解決人往哪裏去的問題。

5、多元投資,調動力量。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錢從哪裏來。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需要鉅額資金,縣鄉兩級財力有限,上級部門應該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於農村社區便民服務大廳、村民學校、圖書室等公益性服務場所建設的以獎代補。

6、土地置換、綜合利用。要制定優惠政策,充許利用節約出來的村莊集體建設用地解決主要建設資金。把這個指標轉移到產業集聚區和城區用於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原地復耕後還給農民,用於高產高效農業生產,建設用地指標飄移到工業集聚區後,用於哪個企業發展,必須吸納當地羣眾到企業打工。

關於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2)

為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的“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要深入調研治理體制問題,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儘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為羣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和管理”的講話精神,在3月中旬和10月下旬,由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陳衞東副主席帶領下,調研我市城市社區治理工作,實地察看了城關、七里河、安寧、xx區街道和社區,同市、區相關部門召開座談會,聽取情況彙報,委員們對我市城市社區治理工作提出了許多針對性、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社區建設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工作,以推進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為重點,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統籌推進,完善社區組織體系,創新社區管理模式,積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整體推進全市社區建設的協調發展。

(一)完善社區工作機制,推動社區規範運行。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和諧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社區建設的規劃、政策、督導等重大事項,及時研究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社區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強化工作指導。市委、市政府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xx市社區建設五年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就全市社區的組織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管理體系、綜合治理、社區隊伍、經費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採取“結對共建”等形式,實現了黨組織和黨建工作全覆蓋,充分發揮了社區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加強社區居委會主導下的居民自治,完善了社區居民代表會議、社區議事會、協調會“三會一體”的自治機制;健全了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公共事務工作站“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作、公眾參與”的管理格局。

(二)改善社區基礎設施,夯實社區工作基礎。一是加強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着力改善辦公條件。市政府以解決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問題為突破口,把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全面完善社區基礎設施,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採取“投資多形式,籌資多渠道,融資多元化”的方式,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通過整合、改造、新建、購買、置換等方式,採取省市財政補助一部分、縣區財政配套一部分、政策優惠減免一部分、房地產開發建設配套一部分、街道社區自籌一部分等辦法,有力推進了全市社區基礎建設,基本實現了全市399個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平均面積達到220平米以上的目標,為服務羣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加大財政投入,提高社區工作經費。建立健全了以財政投入為主,黨費支持、街道自籌、社會捐助為補充的經費保障體系。市、縣區分別將社區工作經費、公益性崗位補貼等納入財政預算,並逐步建立了與地方財政收入同步增長機制。三是依託“三維數字社會管理體系”,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我市在全國首創的“數字三維社會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力推進,建成運行了市三維數字社會管理服務系統平台,將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四級平台有機聯結起來,上下聯動、科學運行,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務,全面提升了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四是充實人員力量,提高服務能力。市、縣區採取選派、招聘、招考等方式,選拔優秀幹部充實到社區工作,全市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均達到10人以上。建立完善了社區幹部選拔任用機制,不斷增強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志願者隊伍1086個23699人,為促進全市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創新社區服務特色。一是推進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積極推進社區陽光警務建設,在城市社區建立標準化社區警務室414個,搭建社區民警與樓院長相互銜接的社區警務工作平台,實現了社區警務“零距離服務羣眾,近距離打擊犯罪”。按照社會治安“大巡防”體系建設要求,在社區組建專職巡防隊伍,配備器械、裝備和單兵系統,組織開展社區巡邏防控工作,有效淨化了社區治安環境。充分發揮基層社區在矛盾糾紛調處方面的親民、便民優勢,在全市社區全部建立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室。二是推進社區服務管理全覆蓋。在全市社區建立了“樓院長、樓棟長”管理服務機制。選聘熱愛社區工作、熱心公益事業、品行端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員擔任樓院長、樓棟長,從事樓院、樓棟管理服務、協調聯絡和信息反饋工作。三是推進社區管理網格化。結合行政區域範圍、居住人口、治安力量分佈等情況,將近郊四區的338個社區劃分為 1482個網格單元,按照“網中有格、依格定崗、人在格中、管在網中”的管理模式,把城市管理、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等基層工作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四是探索創新社區服務內容。我市全面開展“民情流水線工程提升年”活動,把“民思我想、民需我辦、民困我幫、民求我應”作為社區服務羣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行一刻鐘精品服務。以社區居民生活為圓心,以居民活動一刻鐘的距離為半徑,通過打造“一刻鐘服務圈”等社區服務模式,為社區居民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全方位的便捷服務;推廣養老服務新模式,在社區建立“虛擬養老院”服務平台,吸納加盟企業網點,建立養老餐廳和定點服務機構,為全市22萬老人提供220多項居家養老服務,同時,全市共建設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77個,逐步緩解了養老難的現狀;推進“社區少年宮”建設,充分利用中國小校場地和師生管理力量,建立“社區少年宮”,開展免費學教活動,使之成為未成年人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子女、農民工子女進行交流的公益性活動陣地。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市社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市民羣眾的期盼,還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社區行政化傾向日益嚴重。目前社區居委會承擔的行政性事務越來越多,使社區民主自治功能的發揮受到一定影響。二是社區工作人員待遇水平偏低。目前我市社區書記、主任的身份基本上為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工作人員工資僅比我市最低工資標準高200元左右,影響了隊伍的基本穩定和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三是工作經費不足。自2002年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全面開展以來,市級財政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而縣區財政也僅能滿足社區日常辦公經費的保障,社區延伸管理和拓展服務工作時由於經費限制難以開展。四是部分社區居民和駐區單位參與性不強。一些社區居民平時到社區辦理業務的機會很少,對社區的狀況還不熟悉,缺乏社區歸屬感。有的駐區單位與社區交流較少,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溝通。五是社區選聘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社區公選副主任及各類招聘專幹,是各有關部門根據業務工作需要而設置,由於待遇較低,流動性較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工作能力整體偏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的正常開展。六是個別社區沒有按照街道、人文做科學的設置,致使社區管轄的行政區劃不合理。 七是部分社區辦公用房依然緊張,有的僅30平方米,大部分社區居民活動用房嚴重不足。

關於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3)

我縣社區黨建工作在縣委的領導和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下,在市委組織部的具體指導下,在促進城鎮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保持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居委會18個,建有黨支部的14個(1個聯合支部);其中社區居委會8個,建有黨支部的7個(川纖社區未建立黨支部),有黨員 600人,社區黨支部書記14名,平均年齡51歲,其中書記主任 “一肩挑”的11名。

一、基本做法

1、明確社區黨建工作的目標任務。

為努力開創我縣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我們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的總體思路:堅持一個指導,構築四個機制,着力五項突破,實現五個目標。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構築社區黨建共建、社區事務共管、社區文明共創、社區穩定共保的新機制;着重在解決黨組織設置問題、班子建設問題、黨員教育管理問題、工作條件問題、服務職能問題等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上有新的突破;努力實現建強一個班子、建好一支隊伍、形成一個機制、探索一條途徑、創造一個環境的工作目標。

2、抓組織建設。2003年我們利用社區區劃調整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優化配置社區資源,將16個社區合併為8個社區,並按照“一社區一支部”要求,合理調整了社區黨組織設置,建立了社區黨建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堅持以社區黨建帶動羣團組織建設和抓好羣團組織建設促進社區黨建的原則,加強社區居委會、婦代會、共青團等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

3、抓班子建設。我們着重抓了社區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結合社區調整,我們把那些熱愛社區工作、年富力強、有組織能力、有文化、熱心服務羣眾的優秀人才選拔進社區領導班子,使社區領導班子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堅持每年對社區黨支部書記和主任進行一次集中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

4、抓強化服務。我們圍繞“富民、育民、樂民、便民、利民、安民”的原則,切實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全面提高社區服務功能。第一,加強社區共建活動,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建立了社區聯繫制度,每個社區均由縣級領導聯繫,牽頭抓總,縣級部門和駐縣單位分別聯繫,全縣共有63個縣級部門參加了社區共建活動。社區與共建單位一道,經常開展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主要內容,通俗易懂、羣眾喜聞樂見、多層次的思想教育活動;開展健康有益、積極向上的文化、體育、衞生、科技活動,廣泛深入地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組織開展爭做文明市民、創建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小區、文明街道活動。同時,在共建單位的幫助下,各社區的辦公條件得以較大完善,建立了籃球場、健身活動室等可供社區居民活動的場所,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提高。第二,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我們嚴格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做好發展黨員工作;深入開展“雙向培養”、“黨員教育管理示範點、黨員示範崗、黨員文明示範户”創評和民主評議黨員等活動,在增強黨性、提高素質、發揮作用上下功夫。堅持從嚴治黨,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教育、引導居民黨員在維護社會治安、建設文明社區等方面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探索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途徑和方法;組織社區在職黨員積極投身於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以黨員志願者活動為載體,動員他們利用職業特點和個人特長,積極參加社區內各種社會性和公益性活動。第三,加強社區黨建規範化建設。我們根據社區工作新特點,統一制定了《社區黨支部的主要職責》、《社區黨支部建設目標》、《黨支部書記職責》、《黨員活動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團支部工作職責》、《婦代會工作職責》、《黨員電教室工作職責》、《社區工作考核辦法》、《聯席會議制度》、《共駐共建投入機制》、《社區黨建聯誼會制度》和社區書記、主任每週工作彙報制度、社區幹部值班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進一步規範了社區黨建工作,並要求各社區做到“八有”:有活動室、有黨旗、有制度、有牌子、有報刊、有電視、有vcd、有記錄。第四,努力做好社區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社區幹部經常深入居民羣眾之中,調查情況,發現問題,研究社情,分析民意,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切實解決廣大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人才優勢,用多種方式為羣眾解疑釋惑,教育引導羣眾正確認識改革、正確看待社會現象,把廣大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發揮好,化解矛盾,保持穩定。在2003年我縣5000名“農轉非”人員一次性安置工作中,社區黨組織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社區黨員充分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帶頭給羣眾做思想工作,帶頭執行縣委、縣政府的決定,為此項工作在短時間內圓滿完成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主要經驗

在近幾年的社區黨建工作中,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機制,狠抓思想、工作和物質三項載體,促進了社區黨建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1、抓思想載體,營造濃厚的社區黨建工作氛圍。2003年,我們對調整後的社區幹部進行了大規模培訓,強化“四種意識”。一是核心意識。明確羅江鎮黨委為抓社區黨建第一責任集體,社區黨組織為直接責任集體,充分發揮鎮黨委和社區黨支部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增強社區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主人意識。主人意識就是責任意識,我們通過組織社區和單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使所有的社區成員和社區單位樹立起社區責任觀念。認識到人是“社區人”,單位也是社區的一個細胞,都應該是社區工作的參與者,都應該在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工作中發揮作用;三是共建意識。我們通過建立縣級部門聯繫社區制度,縣級領導督促各部門履行職責,努力營造了“社區是個家,建設靠大家”的濃厚氛圍,形成社區黨建工作的合力;四是服務意識。我們始終將服務作為社區工作的重要工作,通過不斷增強社區黨組織的服務意識,及時瞭解和掌握羣眾的思想情緒,傾聽羣眾的呼聲,掌握羣眾的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化解矛盾,解決困難,帶頭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密切黨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進一步增強了社區黨的工作的滲透力。

2、抓工作載體,構築社區黨建工作網絡體系。一是建立了社區聯繫制度。全縣8個社區均由縣級領導聯繫牽頭抓總,縣級部門和駐社區單位分別聯繫,並納入目標管理,逗硬獎懲。二是確立了社區示範工作思路。2003年我們確定了3個社區為示範社區,以爭創市級示範社區和省級示範社區為重點,努力提高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制定並下發了示範社區標準。堅持做到八進社區:文明新風進社區、文體活動進社區、健康教育進社區、法制教育進社區、科技知識進社區、計劃生育進社區、綜合治理進社區、警務工作進社區,整體提高社區的服務功能。三是大力推行標準化社區建設。我們始終堅持走社區黨建制度化、規範化建設的道路。各個社區均制定了規範的各種運行制度。黨員先鋒工程、分類管理、雙向培養、黨員示範行動等各項制度均規範上牆。制度化、規範化的社區黨建為抓好社區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組織保證。我縣朝聖社區和景樂社區各項制度、各項工作內容規範上牆,辦公條件得以較大完善。社區建有警務室、藍球場、健身活動室等可供社區居民活動的場所,社區還成立了“夕陽紅”老年志願者服務隊、“姐妹”舞蹈隊,定期開展活動,社區文化氛圍濃厚,整個社區服務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3、抓物質載體,實現社區黨建工作區域資源共享。隨着社區黨建內容的不斷拓展和深入,社區黨組織的物質條件不足的矛盾將日益突出。我們通過有效地整合社區內的所有資源,實現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創建社區黨建工作新型的物質載體。我們充分調動社區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的積極性,找準社區黨組織和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同做好黨建工作的結合點,讓轄區內各單位、各部門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社區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初步建立了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區公共資源管理機制。我們按照共建共惠的原則,積極探索社區建設融資新渠道,吸引社區成員單位增加投入,不斷改善社區黨建工作的物質條件。同時,我們積極開展特色小區共建和社區志願者共建等各種社區黨建結對共建活動,實現共處社區、共謀發展、共享資源、共建文明,逐步探索出一條依靠社區資源、發展社區事業、共建社區文明的社區黨建工作新途徑。2003年,全縣有63個縣級部門參與到社區共建活動中,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問題45件,為社區黨組織提供9.83萬元的資金和物資,為一個無辦公場所的社區建起了價值20餘萬元的辦公樓。

三、存在的問題

1、由於社區黨建工作是一個新領域,如何做好社區黨建工作,使之形成有效合力,推進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有待於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2、社區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3、社區支部書記、主任的工資低,每人每月只有300元(社區支部書記兼主任的情況下),支部委員無報酬促使社區幹部隊伍不穩定。

4、社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個別社區辦公條件較差。

四、下一步打算

1、以制度建設為保證,加強社區黨組織自身建設。

2、以各類幫扶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社區黨員模範帶頭作用。

3、以提高素質為目標,探索社區黨員教育管理新途徑。

4、以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為重點,認真抓好社團和民辦非企業的黨建工作。

5、加強社區“共駐共建”,形成社區黨建工作的新合力。

6、提高社區幹部的工資待遇,改善辦公條件,加強陣地建設,解決“有錢辦事”和“有地方辦事”的問題。

7、建立和完善社區幹部選拔任用激勵機制。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社區幹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第7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為城鄉一體化建設提供了嶄新舞台. 而完善新型社區建設格局, 推進新農村建設, 需要對不同地區農村社區的基本情況進行深入挖掘。如下是給大家整理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研報告

調查時間: 20xx年11月1日星期四

調查地點: 虞城縣喬集鄉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的年齡主要在2060歲之間,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學生。大多數人為國中和高中的文化程度

調查方式: 是以走訪的形式調查的

調查的重點: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一本人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認識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這項工作開展以來,被我們縣納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個人的思想認識上,也對這項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我認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也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新型農村社區既是社區,又在農村,如果簡單一點兒,可以理解為按照城市社區的標準在農村建的社區,但它又不僅僅是居住環境的改善,加上新型兩個字,其本質就發生了變化,提高到了新的層次。新型是對農村社區居民生活質的一個提高,他們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其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新型農村社區不同於新農村建設,新農村主要是指居住環境的改善、農民精神風貌的改善,包括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五個方面,是較低層次的農村社區。而新型農村社區,實現了讓農民羣眾享受與城市同質的、一樣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待遇,並通過產業支撐,把農業勞動力變成了一產、二產或三產工人,實現了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轉變,物質、文化生活的根本轉變,羣眾文化素質修養的根本提高。

(一)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羣眾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城鄉差距逐步拉大,三農問題愈來愈突出。就商丘而言,近年來,市區和各縣(市、區)城區變化很大,環境更加優美整潔,市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農村,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產環境,雖有改善但變化不大,與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不相同步。就是説,廣大農民還沒有完全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這些年,國家雖然不斷加大惠農力度,取消了農業税,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免費義務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等,但這些都是修修補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用於改善人們生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絕大部分放到了城市,這與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現狀有關。政府財政有限,如果投向農村,點多面廣、居住分散、蜻蜓點水,根本不解決問題,所以集中用於城市發展。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路子,這就造成了政府對農村的歷史欠賬太多。比如,政府投資修建城市道路很正常,不可能讓居民墊資,但在農村就不一樣了,要羣眾集資一部分,還要爭取列入省鄉村道路建設項目;其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那就更難了,專家曾經測算過,市區居民所佔有的政府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在6萬元以上,而在農村不到1萬元。這就造成農村居住環境、農民生活質量差,農村的發展嚴重滯後於城市的發展,出現了城鄉二元結構,導致三農問題的突出。基礎設施落後還帶來了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滯後,農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滯後,農民就業難、收入增長難、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不僅城鄉發展差距在拉大,中國佔大多數的農村和農民就無法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更無法實現全面小康。目前,隨着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政府財力的增強,解決三農問題,改善農民生產條件、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已迫在眉睫,而且也到了能夠逐步解決這一難題的程度。所以説,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互動發展,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選擇

(二)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中國城鎮化道路的必然選擇。城鎮化是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之路。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證明,工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要推動城鎮化,否則將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要求,我們商丘市對城鎮化發展的理念也作了調整,增加了新型農村社區這個層面,明確要求要走出一條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這是一次重大的戰略改革。過去的城鎮化是單純的農民向城鎮轉移的被城鎮化路子,現在是農村就地城鎮化的農民自主進城的新機制。目前,四個層面的新型城鎮化在全國逐步達成共識,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必然選擇,逐步步入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三)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實現新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隨着國家對農業投入的加大,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和農業現代技術的應用,糧食產量逐年增加,我們商丘市已經實現了八連增。在目前的基礎上,要使農業糧食生產再上一個台階,實現繼續增收、繼續增效,專家論證,實踐也證明了必須走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的新型農業現代化路子,要構築完善的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其中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實現土地流轉,把大量農業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支撐二、三產業發展。通過農業公司、農民專業化合作組織和種糧大户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組織化、產業化、集約化、標準化水平。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利用產業支撐促進農民就地就業,使他們從生活理念上脱離傳統的農村、農業觀念,便於土地流轉。我省農村土地利用呈現一高一低的態勢,耕地利用率高,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小,耕地保護形勢嚴峻,商丘市更是如此。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撤村並點,可以集中集約利用原村莊佔地,將農村分散的土地要素重新佈局,重新調整土地使用結構,從而整理出大量閒置用地用於補充耕地。根據初步測算,如果全市全部建設成新型農村社區,可節約土地70萬畝左右。這些土地其建設用地指標可以飄移到城區或工業集聚區支撐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復耕留下的土地,可用於糧食高產農業和特色高效農業。

(四)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實現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三化協調發展,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核心任務。商丘作為中原經濟區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在三化協調發展上走在全省前面。如何走好三化協調發展的路子,對商丘來講,就是要堅持新型城鎮化引領,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推進三化協調發展。在新型工業化方面,兩者也存在着密切相連、相互促進、互動發展的關係。新型工業化發展到今天,面臨兩個方面的瓶頸制約,一是建設用地的緊張,二是勞動力的缺乏。目前,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這兩方面的形勢非常嚴峻,一方面國家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使建設用地越來越少,可供工業發展用地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出現了用工荒、用工難問題。我們中部地區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很大程度上就是這兩個問題帶來的,像原來在深圳辦廠的富士康轉移到鄭州發展,就要求在一年時間內提供10萬個勞動力。而我們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通過撤村並點,可以騰出大量的原村莊佔用的集體建設用地,把建設用地指標飄移到工業集聚區,支撐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另外,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又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了勞動力支撐。所以説,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實現三化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

(五)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我國制定了2022年全面實現小康的戰略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最大的問題、最難的問題是三農問題。目前,我省的城鎮化率才剛過40%,如果按2個點的較高增長速度,到2022年還達不到60%。也就是説,我省還有4000多萬人生活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謀生,這不能叫全面實現小康。因此,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必須解決好農民問題,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使農民就地城鎮化,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待遇,使生活質量、生活理念有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小康目標是一個內涵很豐富的目標,它不僅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還包括教育水平、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的提高。這同樣迫切要求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通過完善農村各種公共服務和文化教育設施,全面提高廣大農村的文化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廣大農民的文明素質。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解決農民看病難和上學難得問題,可是這些配套設施誰來完善。

投資商只是為了賺錢,建起了一排排的樓房。等待着農民購買和入住,可是新型社區內沒有建設醫院和學校以及公共娛樂場所。農民們看病和上學和生活環境沒有得到更好的改善,致使農民的購房思想意識不高。

我認為在建房的同時,應該把醫院、學校以及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同時建設。這樣可以提高農民對新型農村社區的認識,提高農民的購房意識。

(二) 加大依法治理雙違建設

目前,我縣雖然開展了違法、違規建設綜合整治工作。雖有明顯的成效,但違法違規建設仍有發生。這就需要我們加大綜合整治工作的力度,要全面開展違法違規建設的綜合整治力度。

(三)加大宣傳力度

我們目前的宣傳,僅限於宣傳車和過街條幅以及宣傳標語進行宣傳。我認為這些宣傳措施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能否通過電視台,廣播等新聞媒體來宣傳。通過學習和培訓,首先提高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加大羣眾的輿論氛圍,提高羣眾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思想認識和轉變。

(四)羣眾購房能力的問題

新型農村社區在各鄉鎮都已不成程度的有所規模,但羣眾的購買能力已經成了嚴重的問題。目前,並不是每一户農民都能買得起房住得起樓。針對這些農户,政府能不能制定優惠政策。我們公務員,教師等工人階層可以用公積金實施貸款按揭購房。我們農民羣眾是否可以享受這個待遇,政府制定出方針政策讓羣眾也能按揭購房。同時開發商的利益應該最小化、政府的政策合理化、羣眾得利益最大化。這樣既解決了羣眾購不起房的問題,也加快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步伐。

(五)村莊合併,補償資金哪裏來

新型農村社區的建起,將面對着一場村莊合併和拆遷的攻堅戰。有的羣眾認為自己生活了一輩子甚至幾輩子的地方不願意搬遷,這就面對着一場新的思想革命。村莊合併,對於農户的一些房屋是不要進行一定的補償。政府能否整合資金,對於村莊合併的拆遷户給於一定的補償和鼓勵。

(六)安置自建問題

面對一層層的別墅和洋樓,不少羣眾發了愁。特別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歲數大了上樓不方便怎麼辦?像這樣的大齡弱勢羣體,住在樓上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我認為,各個社區在建設的同時。應該規劃出一定的自建區域,讓羣眾按照規劃自己去建。這樣既解決了老年人上樓難的問題,也解決了拆遷難的問題。

(七)安置就業問題

面對新型農村社區的建立,農民工的安置就業將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

村莊的合併,民對着社區人口增多。一部分富餘勞動力可以外出打工,但一部分農閒時候的羣眾怎麼就業。這就要求我們政府加強組織和招商引資力度,在社區周圍和附近招商辦廠。組織羣眾多學栽培技術和手工業技術,種植果業的同時發展蔬菜種植和手工業作坊。這樣既解決了羣眾就業難的問題,也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三 學習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心得體會

10月30日隨我縣縣委黨校的領導和學員到城郊鄉、王集鄉、利民鎮考察學習,他們在項目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等方面的氣魄和成果,令人震撼,很受鼓舞。特別是聽了各鄉鎮領導的點評,對他們的基本做法、主要經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重新認識。

現結合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招商引資上項目這兩項工作,彙報這次考察學習的幾點感受。

1、主要感受

一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思路清。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首先必須解決好錢從哪裏來,人往哪裏去的問題。這些經驗大家都知道,但他們能聯繫本地實際,通過具體的途徑解決難題,推進工作順利開展,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起點高。新型農村社區要實行城市管理模式,這就要求設計標準高、建設起點高。城郊鄉的和諧,北大花園社區三十幾棟樓同時開工,王集鄉、利民鎮的社區一期、二期工程已完成,社區規模大,設施檔次高,施工要求嚴,質量標準高,很受鼓舞。

三個人體會

這次考察學習,讓我受益非淺。不僅是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還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了新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認識到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發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僅解決了農村的髒、亂、差,而且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讓羣眾有一個更加優美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空間,切實體會到黨的優惠政策和惠農政策。這次考察學習,我們深感解放思想對社區建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思想解放應成為工作創新的永恆動力,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思想解放永不停滯。提出了創建學習型社區的概念,做到學習啟迪心智,學習淨化思想,學習陶冶情操,學習昇華境界。但最根本的還是在思想觀念上。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新則思路廣,思路廣則發展快,必須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社區工作也要根據形勢變化和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提高為居民服務的形式與質量。拓寬工作思路,強化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

我決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加強學習和實踐。

同時,衷心的感謝組織上給了我這次學習考察的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lkr5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