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文化的調研報告多篇

文化的調研報告多篇

文化的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發展特色文化的調研報告

一、前言

(這篇調研報告原是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科觀活動中的一個專項調研報告,由於自認為是一篇相對來説還算下了一番功夫,沒有過多八股文成份的東西,所以感覺尚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故收錄進來,也算是為我的博客增加一個新的原素吧。本文部分內容業已在淮南文化雜誌上發表,收錄時亦有刪減)

根據文體局關於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從11月中旬開始進行專題調研活動,按照局黨支部的分工,由我負責《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着力打造特色文化》這一調研課題,並組成了由我任組長,劉羣、沈金鋼和李家敏三同志為成員的調研小組。11月13日,根據局《關於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認真做好專題調研活動的意見》安排,我組織召開了本課題調研組成員會議,對調研課題進行了認真討論,擬定了調研提綱。從11月14日開始,分別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實地查看等形式,認真開展了專項調研活動,調研中,共召開鄉鎮文化站長、分管文化工作副鄉鎮長、社區文藝骨幹等三個層次人員的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39份,實地考查在建鄉鎮綜合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室1個,社區文藝活動4處,廣泛聽取和蒐集社會各界對發展我區特色文化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調研對我區文化工作的現狀、資源、突出問題、羣眾需求等有了新的和更加全面的瞭解,調研小組針對所掌握的情況,從當前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視野進行認真分析形勢,運用科學發展的理念來審視我區在發展特色文化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力求對今後這項工作的開展有所裨益。

二、現狀

1、文化設施現狀:我區原有文化館1個,區級公共圖書館1個,礦業集團企業所屬影劇院3所,經營性音樂吧8家,網吧28家,遊戲廳(室)13家,書店12家,近年來新建村級圖書室7個,11個鄉鎮(街道)雖設有文化站,但基本上都是“一塊牌子、一間屋子、一個人”,只有個別鄉鎮文化站有少量而陳舊的圖書;

2、文化隊伍現狀:區文化館現有在編人員8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4人,初級技術職稱3人,但多數專業知識都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鄉鎮文化廣播站現有人員22人,其中從事文化工作12人,這些人員中只有極少數人具備基本的文化專業知識,大部分是鄉鎮原聘任的事業單位工人身份人員或組織安置的退伍軍人,總體隊伍文化專業知識貧乏,文化活動的組織、協調水平也不高;全區現有各類民間藝術團體8個,經常性參於人員約90人,其中:民間戲劇團體3個、歌舞藝術團體1個、傳統文藝(鑼鼓、鎖吶、花鼓燈、民間燈舞)4個;區內文藝培訓點6處,以個人名義從事文藝培訓的教師約20人。

3、文化活動現狀:近年來,我區文化活動大體以重大節慶活動、參於上級舉辦的少兒文化藝術節活動、社區文化調演活動以及與企業聯合舉辦的文藝活動為主要形式。其中尤以社區文藝調演活動和與企業聯合舉辦的百姓舞台大家樂——家庭才藝展示、潘集青年歌手大獎賽經過幾年精心的培育,在區內外影響範圍不斷擴大,知名度不斷提高,已逐漸成為較具地域和風土人情特色的文化品牌;我區羣眾性文化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由羣眾自發組織開展的傳統文化活動、由企業以促銷為目的的單一演出活動和以健身休閒為目的的晨晚健身舞蹈活動較為活躍,顯現出企業以及廣大羣眾對於精神文化生活的熱情與渴求。

4、特色比較:就我區現有文化資源、基礎設施、文藝人才隊伍以及文化活動的特徵來説,與市內其他區縣相比,據有以下劣勢:一是由於缺乏基本的文化活動場館,因此,難以舉辦參於人員較為集中的大型文藝活動;二是由於基礎薄弱,師資力量較為匱乏等因素的制約,在開展少兒文藝方面同田家庵區、謝家集區等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三是由於缺乏專業人才以及後續人才的培訓相對薄弱等因素,在沿淮傳統文化藝術如花鼓燈、戲劇等方面難以與鳳台縣、毛集試驗區。據此,打造我區特色文化應考慮在上述三個方面以外進行探索創新。

三、分析

就我區現狀分析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在發展特色文化方面應予關注:

1、在全市範圍內我區人口總量靠前,經濟總量全市居中,人均經濟總量全市靠後,這一特點一方面決定了我區文化工作應以大眾化,平民化為主要方向;

2、由於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民增收壓力較大,整體文化消費水平較低;

3、由於區內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因此,文化活動的服務羣體多是“38619”部隊人員,即:婦女、少兒、老年人;

4、隨着我區煤電工業的快速發展,必將帶動區內小城鎮化進程,使農村人口快速成向城鎮聚集,以農民為主體的的城鎮社區將成為我區基層組織的主要形式;

四、存在的突出問題

1、“三熱三冷”問題。從區域上看,目前全區文化活動基本上呈現出城市熱、農村冷,從羣體上看呈現出羣眾熱、幹部冷,從職能上看呈現出企業熱、政府冷的現象。

2、“三缺問題。多年來全區羣眾性文化活動基本上處在一個缺活動場所、缺活動經費、缺專業人才的被動局面,尤其在農村,既沒有組織和從事文化活動的專業人才,也缺乏召集和管理農村文化活動的“熱心人”。

3、“三滯後”問題。就目前我區文化工作的現狀來説,一是相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總體上是滯後的;二是相對於科技、教育、計生、衞生等其他社會事業發展的步伐來説也是滯後的;三是相對於黨的十七要求、科學發展觀的需要和廣大羣眾的需求來説更加滯後。

4、“三個薄弱方面”問題。由於上述現狀和問題的長期存在,致使當前在農村文化創作、文化氛圍以及文化品次上比較薄弱。農村中尤其是村及農户層面上,幾乎是政府公共文化事業的一個肓區;當前農民現有的文化生活有低級化、庸俗化傾向,大都侷限與農村中一年一度的廟會等。

5、城鄉、地礦統籌難度較大。由於隸屬關係、服務對象的不同,雖然我區城鄉交錯,礦村相鄰,工農混居,但現有的文化設施卻是相互封閉,各自為“政”,利用率不高,出現了整體文化設施落後與現有文化設施閒置兩種現象並存的矛盾。

6、文化隊伍缺而弱的問題。首先,各鄉鎮文化站一般只有一個人員,難以承當起組織開展一個鄉鎮文化工作的重任;其次,現有鄉鎮文化幹部多是一些聘任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退伍安置人員,缺乏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專業知識的業務技能;第三,全區文藝骨幹呈現出兩個極端的現象,一方面傳統文藝如花鼓燈、戲曲等以老年人為主力軍,後繼乏人;另一方面,現代文藝如歌舞等則以年輕人為主力軍,形式較為單一。尤其是具有典型民俗特色的傳統文藝,在傳承與挖掘方面存在諸多問題,有斷代的危險。

7、思想觀念層面的問題。目前在各級領導和文化幹部中對於發展文化事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對於上級有項目或經費補助的就積極去做,對於上級沒有投入的活動就沒有熱心做,一些鄉鎮文化幹部反映參加區組織的文藝活動連幾百元的交通和生活補助都難以解決;受政府長期以來對於文化事業的投入缺失慣性思維的影響,不少文化幹部對工作激情不高,信心不強,只能做些鄉鎮黨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其文化的特性成了虛名;工作缺乏創新精神,對於面臨的難題束手無策,思想僵化,思路不開闊,畏難情緒較重,工作中叫若埋怨的多,開拓創新的少,被動接受上級部署的多,主動組織舉辦的少。

8、政策層面的問題。長期以來文化事業經費沒能納入財政預算科目,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僅僅反映在人員工資上,有錢養兵,無錢打仗的現象比較突出;文化事業的發展沒有一箇中長期的規劃,政府也沒有一套鼓勵和扶持文化事業發展的政策與措施;現有一些以政府職能部門名義組織的文化活動大都屬於靠向企業或其他單位拉贊助的“乞丐”文化,因此影響了文化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挫傷了一些文化幹部的工作熱情。

五、發展特色文化的基本思路

黨的xx大把文化建設提升到展示國家軟實力的歷史高度,這對於文化工作者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加強地礦、城鄉統籌,促進區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協調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這一新要求也為我區文化事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當然,欣喜與責任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當前,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乘勢而上,勇於開拓,秉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理念,不斷創新,走城鎮帶動農村,社區服務農民,以文藝隊伍的培育帶動文藝活動的開展,以文藝活動的開展推動文化陣地的建設,以文化陣地的建設催化特色文化的形成的發展思路。

六、主要建議

1、創新文化平台。根據我區地處沿淮,淮河傳統文化積澱厚重和區內大型企業較多,人員來自於全國各地的情況,建議策劃舉辦民俗文化藝術節,先由市級開始申辦,培育一二年後再申辦為省級節會;

2、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鑑於在不久的將來,我區11個鄉鎮都將有國有大型企業開工建設,社區將逐步成為基層管理組織的主要形式,建議及早制定全區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完善文化設施佈局,以社區為支點,構建二公里文化圈,建立健全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3、培育和扶持民間文藝團體。按照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要求,切實加大對民間業餘文藝團體的培育和扶持,努力扶持一批農民業餘劇團和社區文藝團體,支持他們利用節假日和集市開展內容健康向上、形式豐富多彩、風格清新質樸的農村文化活動;

4、探索加強地礦統籌,盤活現有文化資源的新機制。破除行政區劃、行業部門各自封閉的現狀,探索建立區域文化資源共享流動機制,充分發揮現有文化資源的作用,通過盤活現有文化資源來彌補文化設施不足的缺陷;

5、把人才的培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種”文化戰略,改變過去單一送文化下鄉的模式,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加大人才培訓力度,使傳統優秀文化得到更好的挖掘和傳承,使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地保護,使基層文化活動有人去組織,時事政策有人去宣傳,文化市場有人去管理,充分發揮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和積極性,努力培訓一批農民文化骨幹隊伍,實現由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讓文化真正紮根於農村,紮根於廣大人民建羣眾;

6、堅持以人為本,不斷豐富羣眾文化活動。積極創造條件,克服困難,繼續組織豐富多彩的羣眾性文化活動,力求重大節慶活動求規模,少兒文化活動上水平,品牌文化活動出精品,社區文化活動創特色;

7、實施特色文化工程。在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選擇一批具有較強文化底藴,傳統特色比較突出,傳統文化藝人相對集中的社區、村進行挖掘、整理、策劃、培育和扶持,打造特色文化社區、村,幫助其策劃,申報文化名村(社區);培植一批文化示範大院(户),並加以策劃、包裝和推介,使其成為觀念先進、文化繁榮、經濟發展、文明和諧的典範;

8、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區文體中心項目建設進度,努力使該項目成為集健身、培訓、競賽、演出、展演、陳列等多項功能為一體,功能齊備,造型美觀的文化標誌性建築;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儘早構建全區以區文體中心為中樞,以綜合鄉鎮文化站為骨架,以社區和村文化活動室為基地,以文化資源資源信息共享工程為紐帶的全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9、構建發展和扶持特色文化的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特色文化的政府扶持機制,鼓勵創新機制和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制定發展特色文化的長遠規劃,把發展特色文化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和領導幹部目標考核體系;設立區級文化發展基金,鼓勵社會各界自辦或援助農村文化事業,用足用好國有有關扶持農村文化事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各類涉文項目;

10、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創新精神謀劃文化工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充實鄉鎮文化幹部隊伍,加強對文化幹部隊伍的政治業務培訓,提高他們在實踐中運用科學發展觀推進特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能力;轉變工作作風,堅持文藝工作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鼓勵創作反映時代風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有思想性,又為廣大羣眾所喜愛的文藝作品;尊重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積極挖掘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將傳統藝術形式賦予時代鮮活內容。

黨的xx大已經為文化工作描繪了宏偉的藍圖,科學發展觀為廣大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時代成就偉業,思路決定出路,我們堅信,有黨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體文化工作者的共同拼搏,我們一定會迎來一個盛世興文的新局面。

【第2篇】關於品牌文化的調研報告

關於品牌文化的調研報告

按:上世紀80年代,當國門遁開時,外資大量湧入,外資企業在中華大地“攻城掠地”、橫掃南北的時候,他們更沒有忘記把品牌理念帶入中國,從精神和物質上把國人“俘虜”了。君不見,喝可口可樂、吃麥當勞、穿耐克鞋、用潘婷洗髮水、選諾基亞手機、開寶馬汽車……非名牌不買,已漸成國人時尚。一些“名牌”標價讓人咋舌,但購買者仍趨之若鶩。為什麼國人會如此狂熱?其實,並不是他們不愛國,也不是他們盲從,更不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消費習慣,而實在是這些品牌太深入人心了。這就是品牌的力量,難怪有些企業老總誇下“海口”,如果我的企業垮了,就憑我這塊牌子,我照樣能東山再起。的確是這樣,品牌不但是信譽、質量的象徵,更代表着地位和財富。今天,“_____”為民族工業,更為_____乃至於_____的企業,趟出了一條“血路”,指明瞭方向,使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前程。“_____”到底帶給了我們什麼?

-----從“_____”問鼎“中國馳名商標”引發的思考

“_____”出名了!成了“中國馳名商標”!這個消息傳來,作為_____人,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鼓舞。但歡愉過後,內心不免有些許失落:_____為什麼沒有名牌,什麼時候有啊!這種企盼、這種焦慮,我想大多數_____人都會有吧。這個美好的願望也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久久難以散去,而且愈久愈強烈,一種寫作的衝動,令我欲罷不能,於是扶案提筆,寫下了下面這段話。

為什麼會是_____?

不知道“_____”家底的人,都暗暗稱奇,_____這麼多企業,為什麼偏偏是“_____”奪得“桂冠”,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呢?多年的磨礪,“_____”自有獨到的“生意經”。

發展:大踏步邁向前。“_____”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家產”已有兩個多億,銷售收入突破四個億,在全國同行業排名第二,產品覆蓋大半個中國。面對如此“驕人”的成績,他們絲毫沒有滿足和停步,在南京投資8000萬元的新廠即將投產,同時計劃在青縣再建設一個佔地200畝的新廠。

質量:讓市場來説話。多年來,“_____”以良好的質量,贏得了社會一致讚譽。除一套嚴格的檢驗制度外,他們還非常重視市場反饋,每當新產品投放市場,總是先讓國小生、出租車司機品嚐。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呀,98年以來,“_____”連續兩屆被評為“河北省著名商標”,獲得河北省第六屆“消費者信得過產品”。

產品:創新才能致勝。在產品研發上,“_____”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最近,推出的鮮果奶“透明看得見”系列包裝,這在全國“獨一份兒”,而當時專家認為材料不過關,不能作為外包裝。但他們不信這個邪,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現在,“_____”又在研製一種早餐新產品,力求貼近消費者,更適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不久將投放市場。

宣傳:走入千家萬户。“_____”看準了宣傳的巨大“威力”,斥巨資投入宣傳,在國家和各級媒體上“輪番轟炸”,僅今年廣告投入已達3000萬元。鉅額的宣傳,自然獲得了頗豐的回報,“_____”不但在消費者面前混了個“臉熟”,更為企業的不斷髮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定位:把一行幹到極致。“_____”目前的銷量,已超過“樂百氏”,直逼“娃哈哈”。當這些“巨頭”熱衷於“全面開花”時,“_____”卻堅持做一種產品,用他們的話説“要做就做最好”,把產品做到極致、把成本降到最低,在業內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感悟:“_____”的成功,告訴我們一個理兒:事在人為,路在腳下。俗話説,萬事開頭難。不管什麼事兒,只要真想做,並付出十分的努力,甚至碰得頭破血流,到最後不成功的還真不多見。一個人需要有自己的定位,企業也是一樣,也要有自己的目標,只要圍繞定位去拼搏、圍繞目標去奮鬥,終有一天,我們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勇於問鼎,惟旗是奪,是精神、更是毅力,這樣做了、堅持了,勝利就在我們手中,成功就在我們腳下。

我們反思什麼

“_____”就象一個名醫,替我們“把脈問診”,為我們開出了一劑良方,讓我們清醒,讓我們反思,更讓我們理性。人不怕有缺點,就怕知道缺點而不去改正。一個企業、產業也是一樣,要勇於面對問題,這就是進步、就是收穫。

好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時代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這個時代,是靠品牌賺錢的時代。談及我們的特色產業,人們一般都能想到,無非就是_____、_____、_____,還有_____,但再深究一步,這些產業有哪些知名企業,又有哪些叫得響的品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好的產品,卻沒有知名品牌,這是一件讓人非常痛心的事。比如,我們的_____,外界都有很高的評價,的確在北方獨樹一幟,但是從來沒有聽説有什麼牌子,搞專業的人恐怕也不知道。還有,我們的__________上了國宴,這應該是大書特書的一件事,但總讓人提不起精神來,沒有牌子自己也覺着不硬氣。我市品牌的這種“尷尬”,揭示了企業在發展上的“矛盾”心理。

搞“代工”,為他人做“嫁衣”。“代工”這個詞,時下非常 時髦。中國的服裝、鞋子、電子產品,好多都在為國外大廠“代工”。當然,這在一定時期,確實帶動了經濟的發展。比如,深圳、東莞,以至江蘇的崑山、吳江等地,無一不是靠外資,靠“代工”發展起來的,創造了經濟奇蹟。但這種經濟模式的弊端,也慢慢暴露出來,沒有知識產權,沒有核心技術,授人以柄,絲毫不能越雷池一步。説得不客氣一點,就是人家的“高級打工仔”。同全國一樣,我們也受到品牌的困擾。以_____為例,做什麼,什麼規格,由代理商下訂單,按要求供貨,然後貼上人家的牌子,我們只賺取少得可憐的“加工費”,根本見不到“買家”,與市場更是“無緣”。這樣的事實,只能是看人家臉色行事,人家一感冒,我們就得跟着吃藥。今年_____行業原材料不斷波動,對我市一些無牌企業的產品造成很大沖擊,而一些有品牌的企業則相對要好得多,這也再次提醒我們,企業發展的主動權要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就必須擁有生產自主權,就必須有自己的品牌。

空有“招牌”,卻束之高閣。拿_____來講,“原產地域保護”、“_____*證明商標”,是我們多少年的心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掂得出它的份量頭,國家級的牌子,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_____、_____等地,都在爭奪“正宗”,他們雖虎視眈眈,但沒有辦法,我們已捷足先登,主動權在我們手裏。另外,這兩塊牌子的價值,還在於歷史、文化、品質,這也是無法估量的,花多少錢也辦不到。但事實是,政府和部門的努力,在企業層面卻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各家在宣傳上,各打各的牌子,各亮各的招數,使這兩塊招牌成了事實上的“擺設”。這種情況,我們非常不願意看到,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必須儘快予以解決。標準、商標、宣傳口徑的不統一,不單單是_____一個產業遇到的問題,這也是我市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共性問題。

差距:與“_____”相比,我們的企業存有一種坐井觀天的短視,面對品牌的“衝擊”不為所動,有牌、無牌一個樣兒,以銷定量,靠數量賺得利潤,以賣出去論英雄,產品多少年沒有變化。更值得深思的是,我們與“_____”同齡的企業,有的已邁上發展的快車道,有的則一蹶不振,甚至有的已是“銷聲匿跡”,這種反差讓人痛心。我們的企業,已處在十字路口,是以“_____”為榜樣,還是依舊故我,只在一念之間。

我們怎麼辦

古語講,“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同樣,我們的創牌之路,也不是坦途,需要付出艱辛,僅靠羨慕不行,還要有勇於“結網”的能力,更要有“出海”的魄力,打破禁錮,路就在腳下。

抓住關鍵打造名牌。在創“名牌”這個問題上,應明確一個重點,不能東一個、西一個,如果都是重點,那就沒有重點而言。綜合分析,我們的_____最有潛力、最有希望衝擊“名牌”。應圍繞“原產地域保護”、“_____*證明商標”兩塊牌子,重點打好歷史和文化牌。這兩塊牌子,全市要統一使用,由相關部門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只要是外銷的_____,都要冠以“_____*”的牌子,雖然這樣難度很大,但是推行開來,對企業也好,對農民也好,都有巨大的現實利益,而且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同時,在宣傳上也要創新,把工作做足,捨得“下本錢”,付出一分的努力,換來十倍的回報。另外,其他一些品牌也小有名氣,比如“*”字牌滑車、_____傢俱、_____專用汽車、_____等商標,還有_____城的整體品牌,只要用心培育,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些品牌第一步要爭取省著名商標,通過擴大自身影響,不斷向“中國馳名商標”發起衝擊。不管是_____,還是其它產業,我們最大的願望是,當人們提到某種牌子時,就會想到_____,當提及_____時,也會自然想到我們的產品。到那時,我們的品牌真正做大做強就為期不遠了。

提升實力是當務之急。創名牌,歸根結底要靠實力説話。我們看,搞宣傳、開發產品、建銷售網絡等等,哪一樣也離不開錢,所以壯大實力,是擺在第一位的。沒有實力,何言名牌。目前最緊要的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一些優勢產品的品質。產品標準不統一,品質參差不齊,是我們創名牌的一大障礙,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拿_____產業來説,鮮*要儘快解決以次充好、青摘青貯、外地*當本地*賣的問題;脆*的外觀要改善,解決形狀不

一、外觀不美的問題,這些解決不好,就會砸了_____*的牌子。圍繞主導產品,縱向拉長、橫向拓展,逐步把鏈條做起來,把“網”織起來。這個問題應提起高度關注,比如_____產業,賣鮮*涉及到保鮮、運輸和銷售渠道的問題,需要儘快解決。脆*除了製造工藝外,還有一個降低成本的問題。除了這些產品,我們還能否開發其它的,比如果汁、飲料等深加工食品,總之,圍繞這個鏈條,把*文章做足、做透、做深。產業的發展,還需要一批“龍頭”帶動,如果沒有一個產值幾億甚至十幾億的大企業,我們的產業很難發展起來,始終小打小鬧,很難形成氣候。可通過引進外資,或通過政策、資金的扶持,優先培育“重量級”企業發展,可發展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也可在每個流通環節上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找準產品定位,是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比如,我們的_____產品,應面向市場主動出擊,不能坐門等客,要以市場為導向,多開發一些異型產品,圍繞重點領域“使勁”,把追求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強作為產品的終極目標,儘快與汽車、電子、工程機械等領域對接。還有_____,不能僅盯高消費市場,應把重心轉向一般消費羣體,_____*只有進入平民百姓家,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的_____產品,也不能僅在釘絲網上打轉,要在線路板、三車配件、球化線材下游產品等帶動能力強、有自主生產權的領域有所動作,提升產業層次。總之,要力求在產業、企業發展上,爭取突破,打牢創名牌的基礎。

培育企業家是關鍵之舉。企業怎麼走,往哪兒發展,企業是成功、還是失敗,往往取決於企業家個人。“_____”正是靠着企業家個人的膽識和魄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而與“_____”相比,我們的企業,缺少的不是資金、更不是機遇,而是企業家戰略的眼光,我們需要學的東西很多,需要借鑑的也很多。突出的問題是,企業規模小的時候,企業家自己還能管理,但規模稍大就有點兒力不從心了。而且,好多企業家都已年近六十,什麼事都親歷親為,還面臨着一個“接班人”的問題。這些問題,除了教育外,更重要的還是引導,比如可通過培樹典型、外出參觀等形式,讓企業家切切實實得到觸動,用真心來培育品牌、珍惜品牌、發展品牌,靠品牌來換取企業的長遠生存和發展。還可藉助__________*學院這個載體,對企業家定期輪訓,也可引進職業經理人,比如金海、中聯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鑑,這都是對企業家發展的好辦法。另外,建議我們的企業家,多學學“__________精神”,多學學“_____速度”,多學學“_____經驗”,這既是_____的財富,也是我們進一步發展的基石。一句話,只要我們擁有一批高素質的企業家,企業的發展就會水漲船高,名牌的培育也會水到渠成。

營造環境是有力保障。打造品牌,除了企業自身外,各級各部門也責無旁貸。“_____”成功的背後,是歷經五年的“創牌”經歷,沒有黨委、政府的直接參與,可能不止五年,還需要走更長的路。在企業發展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諸如證照、用地、信貸、審批等多個環節,哪個環節也少不了部門的參與,部門是“吃拿卡要”,還是熱情服務,其結果自然不同。如果説企業的競爭拼的是經濟實力,那麼,地區之間的競爭拼的就是行政的效能。一些具體問題,誰解決得快、解決得好,搶佔了先機,誰發展得就快。因此,在創牌這件事上,我們的部門有責任、也有義務,對企業的創牌進行有效指導,並加強協調、搞好服務,為培育我們自己的“_____”,盡心盡力,做些打基礎的工作。

綜述:説得好,不如做得好。一些事,我們往往想得好,措施也很周全,但關鍵在落實上不好。不管是部門,還是企業家,在創名牌這個事兒上,不要擺花架子,多出些實招,多辦些實事兒,少做些“精於提出、疏於落實”的事。比如部門,到底怎麼扶持企業發展,要有具體的措施,更要有具體的結果,説到做到。企業更要有“跳起來摘桃子”的雄心,唯發展是舉,以發展論英雄。總之,讓我們共同為培育_____人自己的“_____”,添一把柴、盡一份責、出一點力。

【第3篇】金融危機下企業文化的調研報告

民族文化是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有發展潛力的一個標準,而企業文化則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有競爭力的一個標尺。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各個領域的競爭已經開展,我國的金融領域也正逐步對外開放,作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謀求發展的農村信用社來説,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樹形象,在形象上抓內控,在內控下建和諧是目前發展的方向,而怎樣創建和諧發展的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完善不得不提上日程。

一、企業文化對農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是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根植於全體員工思想中相對穩定的價值觀、理念、宗旨、規範等。它決定着農村信用社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特徵和企業特色。對於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來説,企業文化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卻是信用社持久發展的決定因素。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個金融企業,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把握住發展機遇,把自己做大、做強,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建立自己相應的企業文化體系。

二、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構成

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大致由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構成:一是企業信譽。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其信用和聲譽是極為重要的。二是服務質量。農村信用社工作的出發點是服務“三農”,支持地方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花大力氣搞好“優質文明服務建設”。三是企業道德。農村信用社企業道德必須有廣泛的羣眾基礎。只有在員工不斷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夠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才能保證企業行為的端正。四是企業精神。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存在,雖然是無形的,卻在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和員工意識中得到具體的、有形的體現。五是企業目標。農村信用社的目標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追求的動力源。六是企業規範。如果説前五項內容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中的“軟件”,那麼,企業規範就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硬件”部份。農村信用社規範主要是指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組織機構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標準等用文字表達的內容,它是農村信用社在一定時間內的“定格”,併為維護相應的企業文化軟件服務。七是企業環境。在當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在外部為農村信用社創造一個寬鬆的經營環境,在內部給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工作環境及人際關係,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這種企業環境的創造也體現出農村信用社整個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平和成效。

三、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現狀

(一)文化理念不夠明確。文化理念是員工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動規範,一般包括信合精神、形象標語、座右銘、員工手冊、社歌、宣傳冊等內容,可以用凝鍊的語言、生動的形象進行準確表達。由於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體制不清、產權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統一的規劃,導致在文化理念的表達上含糊不清,不能給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問到文化理念,信合員工也一時難以回答。

(二)缺乏現代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源於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同時又促進企業的發展。而大多數農村信用社的領導、員工對這種辯證關係認識不深,造成只重視信用社的業務經營,而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當前農村信用社的一些幹部缺乏現代金融管理知識,缺乏管理現代企業理念,求於安穩,滿足現狀,缺乏把農村信用社做大做強做優的意識。

(三)缺乏共同參與意識。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在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因此,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農村信用社的每一個員工。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是農村信用社最大的內在資源。但由於長期以來受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影響,員工隊伍管理鬆散,工作主動性不強,集體意識淡化,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加上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參與意識。

四、提高信用社企業文化途徑的思考

農村信用社在目前必須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從各方面進行認真的統一和規劃,使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有一個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在思想上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和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必須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要以戰略的眼光,時代的意識,認真抓好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首先企業精神的建設要納入農村信用社發展規劃目標之中,列為企業經營管理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同時要藉助各種宣傳媒體,切實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宣傳,使管理者和員工明白什麼是企業文化,明確企業文化的作用,努力培育強化自己的企業精神。其次制訂創建企業文化規劃,引起廣大職工對本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關注。

(二)各級農村信用社領導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領導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農村信用社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總結提煉,指導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通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第4篇】關於文學院教室文化的調研報告

關於文學院教室文化的調研報告

文學院生衞部

調研背景:教室作為大學生主要的上課和自習所在地,是極重要的學習場所。在日積月累的學習、建設中,會形成獨有的教室文化。這是人文的積累。教室文化所代表的,不只是教室整潔、好看與否,更深層次的是一個學校對於學風的建設。良好的教室文化,代表了積極、活力、充滿了文化氣息的學習風氣。

調研形式:走訪新生宿舍;與新生談心;問卷調查等。

調研目的:瞭解新生對大學教室環境的要求,對於學習環境的要求,切實為同學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教師文化建設指明方向。

調研單位:文學院生衞部

調研內容:

教室衞生的打掃與維護

整潔、美觀的環境,能振奮精神。教室的淨化是一個班級精神風貌的外在表現。教室衞生是教室文化中首當其衝的一環,沒有良好的衞生,教室文化就無從談起。一個髒兮兮的教室,何談塑造教室文化?只怕都不會有人來學習。因此就需要有人來對教室進行打掃,限於人力物力,這項工作只能由同學們自己來做。在對09級同學進行的走訪調研中,大部分同學是希望有個良好的教室環境的,因此對於安排的衞生工作也是理解的。

結合文學院數屆生衞部以來形成的傳統,文學院生衞部每週組織三次對教室的打掃,基本上09級每個班有一個衞生責任教室,自習室則每兩個分配一個班,基本使各班任務量持平。應對於學校生衞部每週四的衞生檢查,每週四會對各教室進行檢查,挑選打掃最好的兩個教室作為模範教教室,供學校生衞部檢查。事實上學院衞生是由生衞部與值班室共同負責的,值班室則是組織值周的同學進行衞生的打掃。他們負責的是學院走廊、樓梯的衞生。兩方面結合,才能使文學院的衞生工作全面進行。在正常的打掃機制之外,生衞部還會組織不定期的大掃除。

既然是任務,必然存在着積極性的問題,為了更好的做好衞生工作,就必須有一套相應的鼓勵與懲罰機制。每週學院生衞部檢查衞生情況時,會對各個教室進行評分,並進行公示,以激勵同學們。並會有階段性的表彰與批評。衞生委員是同學們與生衞部之間最直接的接觸者,因此經常性的對各班衞生委員進行工作上的指導與培訓,也是必要的。

“我們打掃衞生,希望上課的同學們能夠保持,將自己的垃圾帶走。”在對同學們的問卷調查中,有很多同學這樣寫道。這説明有很多同學對於衞生工作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工作重在維護,打掃的再快也不如破壞的快。因此就需要每個人切實的去維護教室衞生,做到自己的垃圾隨手帶走扔進垃圾箱,儘量為衞生打掃減輕負擔。這樣才是良好的循環。如此就需要同學們提高自身素質,不亂扔垃圾,自覺維護衞生。

教室環境的塑造

與高中學習時不同,大學裏已經沒有固定的教室,各班也不會有自己的教室。分配的衞生任務教室只是需要打掃的教室,未必會在該教室上課。這對教室環境的塑造帶來了不小的困難,只能由在教室上課的同學們來維護教室環境。教室文化環境是以學生為主體創造出來的,而文化環境反過來又給學生以改造,決定和影響他們的成長髮展。一個幽雅的、健康的環境,無不影響着學生個性的培養,心理素質的鍛鍊,道德習慣的形成,知識才能的增長,法律意識的強化。

文學院的很多教室裏的桌椅和牆上,被人用筆寫上了字,詩詞、交友、胡侃,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上課時的信手塗鴉。這些字跡並非打掃衞生時用抹布可以擦去的,給衞生打掃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也使教室的嚴肅的氣氛大打折扣。要塑造良好的教室環境,這種現象一定要減少。可以通過提倡同學們提高自身素質的方法,呼籲愛護教室環境。

筆者曾在文學院的一些教室中,發現教室後面的牆上張貼着一些文章,是由06/07級的學長學姐寫的。由於沒有打聽到那些文章的由來,猜想之下,可能是老師佈置的作業,也可能是某次徵文的獲獎作品。而08級進入大學一年多來,卻沒有過這種舉動,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室功能的退化。一個房間裏面貼上文章,給人的感覺立刻就不只是一個房間那麼簡單,而是具有人的文化氣息的教室。在電子寫作和閲讀氾濫的今天,連用筆的的機會都已經不多,看到牆上貼的紙質的/用筆一筆一劃寫就的文章心理必然會有一種原始的對於寫作的温馨感覺升起。由此學院老師應當提倡同學們將所寫的文章/或是由學習部組織將徵文獲獎作品張貼在教室裏,供同學們上課、自習之餘觀看。這對於文學院的專業方向來講,也是大有裨益。

在一個充滿學習氣氛的教室裏,如果有人伴着朗朗的讀書聲吃飯,那麼這種氣氛一定大打折扣,因此要塑造良好的教室環境,就要儘量減少在教室裏吃飯的情況的發生。杜絕在教室吃飯,意義不僅僅是利於教室衞生的打掃,更有利於良好個人習慣的養成。原因很簡單,一般在教室吃飯的,都在早晨,而早晨在教室吃飯,則説明早晨起的晚,沒有足夠的時間吃早飯。因此禁止在教室吃早飯可以引導同學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深層次的,是讓教室成為單純的學習場所。讓人一坐在教室裏,感覺到的是它作為學習場所的功能,而不是用來吃飯、睡覺的。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要努力使學校的牆壁也説話。教室的牆壁也應儘可能體現出積極的精神和理想。對於教室的外在,筆者在其他學院上課時,發現很多學院教室的牆上都貼着一些名言警句之類的,這些舉措至少能給人些許的教室感覺,借鑑一下也未嘗不可。

教室氛圍的培養

一定程度上講,教室氣氛代表的是一個羣體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氣氛,可以激發這個羣體的學習熱情。而不好的學習氣氛,則讓人越來越沒有學習的熱情,而教室的氣氛也就會越來越差,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的循環。

09級的一位同學説,他們班每次上課都得佔座,不然就沒有好的位置。據他講,佔座的不僅有同一級一塊上課的,還有高年級的學長學姐。“有一次我們七點就去了,可到了還是發現前面的座位上都坐滿了人,可無奈了。”這位同學笑着説。佔座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積極的表現,於此相對的,有的班級上課存在着爭先恐後的向後坐的畸形現象。一個教室裏上一堂課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積極地向前面坐,這對於老師、對於這堂課來講,都是成功的。

佔座,並不是教室氣氛的全部。良好的教室氣氛還應該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和老師積極溝通;對課業不懂之處及時諮詢老師;上課安靜、無睡覺者等等。

調研結論:教室文化是班級成員共同創造的羣體文化,學生是教室文化建設的主體,教室文化建設寄託着全體學生的共同理想和追求,體現着他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這種共同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會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班級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羣體意識。

上文學概論課的時候,殷學明老師曾提到過這樣一個現象:以前,講桌在教室中間,老師就站在教室中間講課。而現在,隨着多媒體的應用,老師們都要到角落裏去講課,以適應多媒體教學。這樣一來,老師的地位無形中就降低了。在以前私塾的教學方式中,私塾先生的講桌上,是一直襬着一根戒尺的,用來教訓不聽話的學生。而現在那根戒尺早已消失在教學的進步中。這種現象,隱然體現了教室文化的變遷,也説明教室文化是隨着時代而變化的。

狹義的教室文化,大體有這樣幾個方面。對於廣義的教室文化來講,所包含的意義則要多得多。大體來講,所有關於學習的,都可歸於教室文化。如課堂筆記、上課前的起立問好等。這些代表的,是學術上的認真和尊師重教的態度。現在進行的課堂筆記的評選,大可認為是教室文化的評選。

教室文化與學風,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文學院在教室文化的建設中,取得的一些成果,是有着文學院自己的特色的。在以後的建設過程中,必將呈現出更好的成果。

【第5篇】茶文化的調研報告

茶的起源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説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飲茶的發源時間

神農説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

西周説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它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秦漢説

西漢.王褒《僮約》:

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説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

六朝説

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説法,有人認為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系“王肅茗飲”而始。

1,從製作工藝來區分,鐵觀音屬於 青茶類 也稱 烏龍茶類 毛尖茶的製作工藝一般是用於 綠茶類

2,茶葉按質量等級分 毛尖一般採用 1-2級`茶來製作 也就是茶葉的芽尖部分而鐵觀音 採用 5-6級茶 為好 ,也就是大葉片的

3,茶樹種的區分 鐵觀音 以福建安溪的 茶種為代表 而毛尖 則可以用很多茶種來製作其他樹種的 茶葉也可以來做鐵觀音 和 毛尖 只是在製作工藝上的不同而已。 茶葉的功效:抗衰老、抗癌症、抗動脈硬化、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殺菌止痢、清熱降火、提神益思、醒酒敵煙。

飲茶的起因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人類最早為什麼要飲茶呢?是怎樣形成飲茶習慣的呢?

祭品説:

這一説法認為茶與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藥物説:

這一説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食物説:

“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同步説:

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

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説法:

四川説:

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説成立,那麼西南説就成立了。

雲南説:

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川東鄂西説:

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江浙説:

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

茶的文字及其演化傳播

⑴茶字的由來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得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於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

⑵茶的各種稱呼、字形及其傳播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態紛呈,對同一物,有多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如:荈詫、瓜蘆木、荈、皋蘆、檟、荼、茗、茶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方言的原因,同樣的茶字,在發音上也有差異。如: 福州發音為ta,廈門、汕頭髮音為:de,長江流域及華北各地發音為chai、zhou、cha等。

少數民族的發音差別較大,如:傣族發音為:a,貴州苗族發音為chu、a

世界各國對茶的稱謂,大多是由中國茶葉輸出地區人民的語音直譯過去的。如日語的''チセ''和印度語對茶的讀音都與''茶''的原音很接近。俄語的''чай''與我國北方茶葉的發音相近似。英文的'ea'、法文的'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hea'都是照我國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發音轉譯的。此外,如奧利亞語、印地語、烏爾都語等的茶字發音,也都是我國漢語茶字的音譯。

從茶字的演變與確立,到世界各地的有關茶的讀音,無不説明,茶出自中國,源於中國,中國是茶的原產地。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隻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瞭,開啟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周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閲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閲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學習,對我來説,才是剛剛開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vnge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