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學生課外閲讀的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學生課外閲讀的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學生課外閲讀的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學生課外閲讀的調研報告 篇一

關於國小生課外閲讀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閲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為了確保學生完成這一課外閲讀量,校園要創造一切條件,加強課外閲讀的管理和指導。

鑑於此,我對唐山師範學院玉田分校附屬國小學生的課外閲讀活動進行客觀的調查和了解,目的在於:具體而真實掌握學生課外閲讀的有關狀況,瞭解他們課外閲讀的興趣程度、閲讀面、閲讀量、閲讀途徑、閲讀方式和閲讀效果;掌握學生對“課程標準”中“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推薦”的實施狀況;瞭解校園對學生課外閲讀活動的要求以及量化狀況;瞭解學生對課外閲讀活動的要求和推薦;為我們制定學生課外閲讀活動的設計方案帶給第一手資料;為了更好地加強課外閲讀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進行了此次調查。

二、現狀

在新課程理念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教學方法、教學關係逐步得到調整,湧現出一些以學生為主的活動式、體驗式、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為使素質教育得以全面實施,應把新課程理念從校內帶向校外,從課內閲讀帶向課外閲讀,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方面的提高。

目前,我縣居民的經濟收入逐年提高,我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漸完善。但學生的課外閲讀比較嚴重地存在着幾種現象:

1、不想讀。沒有嚐到閲讀的樂趣,所以不想讀。於是,被其他的媒體奪去了幾乎所有的課外學習時間。

2、不會讀。拿起書來,無從讀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讀了,也沒有收穫。

3、不能讀。一是沒有書來讀,家中沒有藏書,或者沒有適宜的書;據初步調查,我校國小生擁有的書量太少。透過我校、六年級四個班的家庭藏書統計,結果如下:家裏孩子讀的書有100冊以上的只佔6%,50冊以上佔44%,63%的家長給孩子買書既買練習冊又買課外書,這其中還不乏漫畫類的書。二是沒有時間讀,這是教師們家庭作業過多所致。超多的習題,重複的練習,應試教學的資料充塞了學生的空間。

以上三種現象,其實是相互作用的,沒有課外書或沒有時間,當然就不能讀,而學習的興趣與方法正是從學習中得到的,不學習,又如何能得到學習的興趣呢?於是不會讀,不想讀。反過來,如果真有了興趣,他會想方設法借書閲讀,擠時間讀,就會讀得津津有味,讀得忘乎一切。而學生家庭藏書量甚微,閲讀資源匱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學生的課外閲讀。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隨機抽取我校五、六年級200名學生及其家長,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了調查。

四、調查結果分析

對收上來的學生問卷與家長問卷進行了整理、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狀況分析歸納如下:

(一)對課外閲讀價值的認識不足。

超多的課外閲讀能夠為學生帶給良好的“智力”背景,促進其個性的健康發展。但是一些學生和家長,甚至是部分非語文類老師對此的認識卻失之偏頗。23%的學生認為讀課外書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21%的老師對學生讀課外書的態度不夠支持,27%的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會耽誤孩子的成績。可見,由於長年來推行應試教育的濃重陰影,使得被譽為開啟智慧之門的課外閲讀受到了無辜的“冷落”,使得期盼點燃智慧火花的孩子竟然與“讀書之樂”無緣。

(二)學生自覺閲讀的興趣不濃。

調查證明:23%的學生每一天都讀課外書,33%的學生經常讀課外書,44%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其中30%的學生讀課外書是家長和老師的要求。究其原因,電視、錄象、電腦遊戲等大眾傳媒的普及,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有極大的衝擊。42%的學生看電視的時間每一天超過一小時,26%的學生每一天超過半小時。數據證明更多的學生在電視與課外書之間更喜歡前者,但是如果讓學生過分地依靠聲像材料,久而久之,就會削弱兒童感受語言文字的潛力。

(三)適應學生讀的好書不多。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要找到適合學生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然而調查結果卻不容樂觀。40%的學生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23%的學生喜歡讀科普類,30%的學生喜歡讀漫畫類;41%的家長只是偶爾帶孩子上書店,家裏孩子讀的書有100冊以上的只佔6%,50冊以上佔44%;63%的家長給孩子買書既買練習冊又買課外書,這其中還不乏漫畫類的書。學生課外讀物的匱乏,無疑是學生閲讀潛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四)學生對科學閲讀方法的掌握不夠。

我們常説:得法與課內,就是要在課內嚴格閲讀訓練,讓學生學會閲讀。然而一些老師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為本,守本固本,考什麼教什麼,學生即使有課外閲讀,也是在應考模式裏兜圈子,使學生缺乏正確的讀書方法,從而喪失了課外那片肥沃的土地。調查證明30%的語文閲讀課沒有用來閲讀,而是挪作他用。80%的學生期望老師在閲讀課上引導大家讀,89%的家長認為校園很有必要開設課外閲讀指導課,期望老師對學生進行閲讀方法的指導。

四、國小生課外閲讀現狀的思考與對策

針對這些現狀,提出以下幾點思考,以期儘早改變現狀,使我校的課外閲讀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1、以課本知識為出發點,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新課程強調要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強調學科知識之間的溝通與綜合。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國國小生語文課程在資料編排上呈現出廣泛性、綜合性,就其文章體裁而言,形式多樣,記敍文、散文、詩歌、童話、應用文等,而課程內文章所涉及的知識則更為豐富多彩,有狀物、記事、繪景、想象等方面,因此就其以上特色,為在校學生的課內閲讀帶給了豐富的學習資源。然而,如何做好課內閲讀的鞏固與延伸,其可行之道就是開展好生動搞笑的課外閲讀指導,以課本知識為出發點,結合文章體裁的多樣性和知識面的廣泛綜合性,從多層次、多角度作好課外閲讀指導。如在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文後,可指導學生選取安徒生的其它童話進行閲讀,從而領悟童話故事所藴含的道理。又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後,可誘導學生去閲讀《十萬個為什麼》等科普讀物,增長科技知識。當然,在指導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長此以往,必定會使學生養成主動閲讀、樂於閲讀的習慣和興趣。

2、利用現有讀物指導精讀。

新課程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潛力,這要求學生能把課內所掌握的閲讀技巧內化為自己的潛力,利用現有的讀物互相轉閲,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兩者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引導:①、指導學生合理安排讀書時間,每一天不少於1小時,②、教給學生一般的讀書程序,③、提出讀書要求,調動學生在閲讀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使閲讀效果到達最佳狀態,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所提要求應有層次化,低年級重點做到“口到、眼到”由於低年級學生識字量較少,加之朗讀潛力還未成熟,因此,可允許學生動口朗讀,朗讀過程中做到“眼到”,即要求學生到達正確、流利。中年級重點做到“眼到、心到”,在掌握必須詞彙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看書有必須的速度,同時,在閲讀過程中,善於思考,不懂就問。高年級重點做到“手到、口到”,即閲讀時善於摘錄好詞好句,同時把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即樂於寫體會,寫讀後感)並把自己的情感與同學、老師互相交流,如此以來,學生表達潛力將得到提高,獲得的知識面將更為廣闊,心靈震撼將更為深刻。

3、以校園為主陣地,創設閲讀條件。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校園、教師多與家長溝通,因此校園能夠組織召開家長會,成立家長校園與家長委員會。對家長全面實施家庭教育輔導,以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增強現代主義教育觀,把新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千家萬户,讓此次改革成為校園、家庭、社會共同的奮鬥任務。校園要努力創設條件,營造良好的氛圍。

首先,要倡導宣傳——構建閲讀的芝蘭之室。

首先要在班上大造輿論,一是宣講讀課外書的好處,二是講述各種名人讀書的故事,三是進行環境佈置(黑板報的讀書角介紹好書、教室裏的圖書角供同學們交流借閲),四是對於認真讀課外書的同學不惜讚語,五是給予必須的讀書時間,甚至不惜用課上的時間開展課外的閲讀,使讀書的風氣首先構成於課內,然後延伸到課外。六是開展讀書的交流活動,更重視平時與學生的交談,從談話中倡導讀書,瞭解學生閲讀狀況。

其次,要薰陶感染——點燃閲讀的情感之火。

我們教師的閲讀情感對於學生也是一種良好的閲讀榜樣。我們要以入神入情的閲讀為學生們作出榜樣。要安排每兩天一次30分鐘的自由閲讀,每逢其時,教師也要手捧一卷,沉浸其中,讀到得意處,有時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教師的這種閲讀情感對於學生有着一種極為重要的薰陶作用,教師的閲讀對學生起着一種巨大的感染力,學生從中體會到讀書之樂、之趣,之令人陶醉,點燃起閲讀的情感之火。體現了主導作用對於主體的喚醒,也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的人文好處,這也是科技發展所無法替代的教師的價值好處。

再次,要引導點撥——探索閲讀的通幽之徑。

校園從整體上加以把握。1.編排各年段的課外閲讀序列;2.制定閲讀指導總目標和子目標;3.劃定資料;《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閲讀總量到達400萬字以上,閲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閲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1-6年級的閲讀量,依次不應少於5萬字、10萬字、20萬字、30萬字、40萬字、50萬字(合計約150萬字)。低段年級以文學作品類的閲讀指導為主,包括兒歌、謎語、古詩、童話等。中段年級以科技知識類閲讀為主,重點指向現代社會中的科技新成就與新問題等方面的資料。在計劃的導航下,讓讀書真正成為學生的習慣,讓書香溢校園,真正實現課外閲讀指導的序列化,目標化和階段化。而對於“怎樣讀”這個問題,則不強求一律,只是介紹幾種讀書方法,比如自己的書能夠採取圈點、評註法;而借來的書,能夠採取摘抄法;能夠是略讀,能夠是詳讀,甚至能夠用寫讀後感、讀書筆記的方法來促進讀書。每個同學都能夠有自己特有的讀書法,可在班級裏組織進行學習交流方面的主題班會,每有好的讀書方法,就向同學們介紹。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互相交流所讀的文章,讀到好文章,要向大家推薦,有好的片斷,就在課堂上朗讀,做到奇文共賞,疑義同析,情感在其中交流,方法滲透其中,讀書的氛圍構成,我以為這就是最好的讀書

方法。教師能夠組織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在讀書的實踐中學會讀書,就是充分發揮了教師在學生課外閲讀生活中的主導作用。

4、利用化現代媒體渠道開展閲讀

自改革開放以來。信息的來源渠道越來越廣泛,而且具有越時空、傳播速度快、資料豐富等特點。針對現實條件,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現代化媒體即電視、廣播、報刊雜誌、網絡資源等渠道進行信息即知識的涉取。因此,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尤為重要。其中包括“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合作的潛力”。結合我校國小生實際,應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網絡資源”四大媒體技術開展閲讀。目前,廣播電視已普及千家萬户。其傳播的速度極快,知識面極廣,有國家新聞、娛樂信息、科技知識、生態環境、少兒節目等等。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利用這四大媒體技術來開展閲讀。其中對信息進行鑑別、篩選、分析、決定潛力的培養尤為重要,要指導學生自覺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擾和侵蝕。個性是在電視節目的選取方面應給予正確引導,鼓勵學生適時、有選取的收看少兒節目、動物世界、新聞聯播等節目,並結合主題隊會開展討論會,發表對當今世界的看法,自然野生動物的分佈狀況等,也可組織學生進行小報設計、故事會等活動。透過這些形式,既能擴充個體知識信息的容量,又能促進學生思維潛力表達潛力的提高,使學生逐步養成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習慣。

總之,課外閲讀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諧發展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它需要校園、社會、教師、家長共同關注,齊心協力。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伴孩子一齊成長,讓人人成功起步,應當成為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共同追求。

國小生課外閲讀情況調查報告 篇二

一、調查目的

現代媒體雖然已經非常發達,但文獻仍然是知識的主要載體,閲讀也仍然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基本方式。

對學生來説,閲讀的重要性更為明顯。閲讀是學生學習功課、接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而閲讀教學分課內、課外兩方面。課內閲讀為我們大家所熟知,那麼課外閲讀呢?原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凡是除了教科書以外什麼書也不讀的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淺,而且必然把全部負擔轉嫁到家庭作業上去,而由於家庭負擔過重,他們就勢必失去了課外閲讀時間,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此,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搞好課外閲讀是開發學生智力、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手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 總目標中對課外閲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為了確保學生完成這一課外閲讀量,學校要創造一切條件,加強課外閲讀的管理和指導。

現階段,創書香校園,創書香班級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學生是否熱愛閲讀?學生的閲讀量是否增加?學生的閲讀能力是否提高?為了找出城鄉國小生課外閲讀的差異,為了更好地加強課外閲讀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特進行了此次調查活動。

二、調查對象、方法及內容。

(一)調查對象:

國小三年級171名學生。

(二)調查方法:

本調查採用問卷調查、談話法。利用晨會,發放問卷調查,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填寫。發放調查問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利用課間,與學生進行談話,瞭解情況。

(三)調查內容:

根據低段孩子的年齡特點,自編相應的題目進行問卷調查。如:你喜歡讀課外書嗎?你喜歡讀什麼樣的課外書?你經常讀課外書嗎?你每天讀多少時間的課外書?你父母贊同你買課外書嗎?雙休日你去圖書館看書嗎?你不能去圖書館看書的原因是什麼?等等。

三、調查結果及結果分析。

(一)調查結果。

(二)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我校自創書香班級以來,同學們已基本養成了讀課外書的好習慣。但也不得不看到,學生還並沒有真正與課外書交上朋友。部分學生對課外閲讀的興趣並不濃,許多國小生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下進行課外閲讀的。經調查發現他們情願在課餘時間做遊戲,看動畫片。部分家長並不同意給孩子買課外書。更沒時間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在他們的心目中能自覺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還有課外閲讀涉及的範圍較小:在家長和國小生的頭腦中,一聽説要買課外書,80%的家長、學生買的是優秀作文籍。形成了優秀作文等於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一部分學生只喜歡看漫畫類的書籍。學生課外閲讀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優秀名著、民間傳説、科幻讀物。

四、調查反思。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自創書香校園、書香班級以來,雖然國小生課外閲讀情況已有所好轉,但離課程標準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學生的閲讀能力、閲讀水平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因此,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點燃興趣火花,激發閲讀慾望。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重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課外閲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儘可能地滿足於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閲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具體做法如下:

1、故事激趣法。國小生非常愛看電視,聽故事。可利用早讀、語文活動課讓學生聽故事錄音,還可以讓學生上台講故事。那生動的語言、曲折的情節、聲情並茂的誦讀都對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告訴學生,這些故事書裏都有,只要自己去看書,書中的故事無窮無盡。學生會開始自覺地閲讀一本本課外讀物,併產生濃厚的興趣。

2、活動體驗法。開展與課外閲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閲讀的樂趣。如《寫家鄉的一處景物》,課前讓學生大量閲讀寫景散文,摘錄好詞好句,來幫助學生減輕作文的壓力,以課外促課內,相得益彰,體驗收穫的喜悦。。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熱情。

3、吸引注意法。根據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生活空間內儘可能地提供有較大選擇餘地的閲讀材料。並把這些閲讀材料放到學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於學生隨時閲讀。例如讓每個同學上學時都要帶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課間還要把書放在課桌上。當學生看到這些書的時候,注意力會很自然地被吸引過來,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進入閲讀狀態。

(二)指導閲讀方法,提升閲讀能力。

只有導之以法,學生閲讀起來才能如魚得水,順風行船。根據國小低段學生的特點,我認為可以做到如下幾點:

1、讀一讀。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強,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借閲最感興趣的、最想知道答案的圖書讓學生讀一讀。這樣,學生在無半點重負的潛意識。

中,不知不覺得愛上了課外書籍。課間十分鐘、課外活動時,細心的老師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讀一讀課外書。

2、劃一劃 。 在愛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用簡單的符號劃出自認為優美的詞句,欣賞、誦讀、學生樂而為之,效果不錯。

3、查一查。 怎麼知道學生所劃詞句是否美呢?可以採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法來檢查,教師加以評判後,讓全班同學互相交換書本,讀別人已劃出的妙詞佳句。這樣做,學生鑑別優美詞句的能力就會很快提高。

4、摘一摘。 字詞句的積累非常重要。我們可要求學生每天摘抄一兩個最感興趣的詞句,做到邊抄邊讀。這樣即使學生逐步養成邊讀邊記的好習慣,又能滲透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5、評一評。 對於小孩子來説,表揚,獎勵是最好的辦法。 我們可在 學習園地中開闢好詞佳句欄,每週貼換一次學生從課外讀物中搜集到的精美詞句,並對他們的積累給予評價。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語言成果的舞台,其閲讀興趣、閲讀水平都會逐步提高。

6、講一講。 隨着學生閲讀量的增加,口頭表達能力的增強,可專門進行講故事比賽、演講會等。比賽時,可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先講已讀過的故事,再根據所提供的圖畫讓他們編故事,還可以戴着頭飾分角色自編自演故事等。這種形式,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拓展閲讀量,積累知識。

1、推薦書籍,引導課外閲讀。課內外結合,向學生推薦書籍。如學習了課文《陶罐和鐵罐》,老師可告訴學生這篇課文是根據《伊索寓言》中的一個故事改編的,裏面還有很多精彩、有趣的故事;學習了《醜小鴨》,我們便可向學生推薦《安徒生童話選》這樣課內外結合,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對讀書樂在其中。

2、建立圖書角,借閲書籍。要求每一個學生至少貢獻出2本自己喜愛的圖書,並給每本圖書編號,打印好目錄,放在圖書架上。制定借閲制度,自己製作圖書借閲證,每週評選出借閲圖書最多的小讀者。當然圖書的內容都要教師好好把關,既要健康又要文學性強。 此外,我們還可以鼓勵他們到學校圖書館借書來讀。

3、美文交流,提高認識。每天的10分鐘晨會時間,老師可選擇精彩內容讀給孩子們聽,然後進行交流。可以評論朗讀者的朗讀水平,可以説自己的感想,可以交流文章的寫法,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受到美的情感的陶冶的同時,提升每個孩子的思想認識。

總之,課外閲讀有助於學生開闊視野,提高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心理品質的成長。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閲讀保駕護航。讓書香滋潤每個學生的心田,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愛讀書的好少年。

學生課外閲讀的調研報告 篇三

一、調查時間:20__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調查方法:問卷、學生談話、家長談話。

三、調查對象:國小___個學生

四、調查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並且在 總目標中對課外閲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定:九年課外閲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國小一至六年級階段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為了確保學生完成這一課外閲讀量,學校要創造一切條件,加強課外閲讀的管理和指導。

現階段,創書香校園,創書香班級正在各校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但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學生是否熱愛閲讀?學生的閲讀量是否增加?學生的閲讀能力是否提高?為了找出城鄉國小生課外閲讀的差異,為了更好地加強課外閲讀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特進行了此次調查活動。

五、調查情況分析。

1、調查中有 82﹪的國小生認為自己對閲讀感興趣,但問及你課餘最喜歡做什麼時,只有34﹪的學生選擇了看書,66﹪的學生依次選擇了看電視、上網、參加文體活動等。這説明國小生雖然對閲讀有一定的興趣,但遊戲、網絡、電視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種媒體迅猛發展的今天,書與電視、電影、電腦和遊戲機相比較缺乏生動性、形象性、趣味性。這使得學生在空閒時間容易沉迷於電視影碟、電子遊戲。

2、學生喜愛的書籍依次是幽默故事、驚險偵探故事、小説及童話、自然科學故事、歷史故事,女生更喜歡反映少年兒童生活的小説,男生更喜歡探險故事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讀物。

3、學生所閲讀的書籍來自那裏?據統計63﹪是家裏的, 25﹪是班級圖書角借的,12﹪是從同學處借閲及學校圖書館的。這説明家庭的藏書和班級圖書角是學生課外書籍的主要來源,而學校圖書館這一資源有待於進一步地開發和利用,使其在學生的課外閲讀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5、藏書量在400冊以上的家庭佔5﹪,但這部分家庭的孩子認為自己喜愛閲讀的佔100﹪, 90﹪的孩子閲讀書籍超過了50本。認為喜愛寫作的佔60﹪,認為自己作文良好、優秀的佔100﹪, 而藏書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閲讀量沒有一人達到30本。 許多家長急功近利地買一些教材輔導類的讀物,認為孩子閲讀其他讀物便是浪費時間,分散學習精力。孰不知,讀一本好的文藝作品,對孩子的幫助遠遠大於讀一本《國小生作文大全》,因為這些文藝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內心感受的源泉,是對課內閲讀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所以,家長切不可將自己的偏愛強加於孩子,束縛孩子的課外閲讀。

6、在請你寫出你讀過的書的題目一欄中,我發現許多學生閲讀了以下書籍:《十萬個為什麼》《西遊記》《格林童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徒生童話》《365夜童話》《愛的教育》《魯濱遜漂流記》《兒童文學》《國小生作文》《藍貓淘氣3000問》《三國演義》《一千零一夜》《中華偉人故事》《神探福爾摩斯》,《哈里波特》調查同時表明,在推薦讀物方面,學校及老師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説,老師肩負着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的重要使命。這些書目也説明,經典的兒童文學仍為現代兒童所喜愛。而學生對《哈里波特》的熱衷,也説明了國外媒體對新作的宣傳成功。其實,我國近年也出版了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賈裏》《女生賈梅》《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獲獎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師已經把它們介紹給學生讀了。

7、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查發現學生閲讀興趣的形成與以下因素有關:家長喜愛閲讀,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老師重視,有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自己從閲讀中獲得了樂趣。

8、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幾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卻不容易。調查發現學生都喜歡課外書,但主動閲讀的卻很少。每週兩小時的課外閲讀時間已經算較多的,並且這些課外讀物大多是老師要求做讀書筆記時才去閲讀,且讀得囫圇吞棗。

六、針對當前國小課外閲讀現狀的思考。

1、轉變教學觀念,要正確認識課外閲讀的作用。要樹立一種大語文教學觀,把視野放寬到家庭生活、社會實踐的廣闊領域裏。著名教育家張志公説:從我自己學習語文的經驗來看,將課內與課外三七開。並且為學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積即吸收、積累,發即傾吐、表達。因此,我們應轉變觀念,衝破阻力,改革教學方法,從應試教育觀中掙脱出來,走向素質教育。

2、培養閲讀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這裏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一方面,從情感上激發。在教師自身素質較高的情況下,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更能從深層的內心產生震撼,使學生又一種強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內驅力。而課外閲讀就是老師魅力產生的根源,這便會使學生髮自內心地要求讀課外書。另一方面,知識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精彩片段、講述作者創作故事、通過設疑惑造懸念、簡介主要內容、借用名人(媒體)評價來吸引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對於一些知識面廣的學生應多予以肯定和表揚。這樣,既激發他們努力向上的信心,也為同學樹立榜樣,增強學生閲讀課外書籍的興趣。

3、注意方法指導。課堂上教師應少講多讀,給學生留更多的讀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努力使他們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達到多讀多積累的目的。應樹立一種以讀為本的思想。注意保證學生閲讀主體的地位。學生閲讀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因此,要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處理好精讀與粗讀的關係。注意讀書既要有深度,又應有廣度。既要以讀帶寫,又以寫促讀。

4、給足讀書時間,以保證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教師佈置作業要精,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家長的工作,轉變家長的觀念。可通過家長會、家訪的形式。讓家長了解語言學習的社會性,認識到孩子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廣闊的知識背景的建立和豐富的課外閲讀的積累,並且人的內部存儲量的大小決定了人的思維是否敏捷。

5、推薦課外讀物,營造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的環境和氛圍。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經常性地為學生介紹有益書報。首先,為了讓學生有選擇的餘地,注意配合教學進度大力介紹有益讀物。其次,隨着現代社會各方面信息渠道的雜、廣、亂的形勢,現代社會文化市場對學生存在着較大的負面影響,教師應有責任相機誘導,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引導他們吸收多方面知識,防止課外閲讀過程中出現的偏食現象。教師可通過設讀書角,教師帶頭捐書、買書,學生踴躍獻書,併發揮學校圖書館的作用等形式來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6、開展讀書活動。繼續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調查發現,許多學生是因為老師要求做摘記才去讀書的。要讓學生樹立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觀念,要求他們隨讀隨記。在廣泛閲讀的基礎上,認真開展好系列讀書活動,把講、讀、寫、做幾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熱情。開展學科知識競賽、讀書演講、讀書徵文比賽、講故事比賽及小發明、小製作活動,培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發展。當然不同年齡年級學生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可視具體情況來採用具體方法。

總之,沒有課外讀物就沒有素質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師、家長共同合作,營造良好的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課外閲讀的廣闊天地裏自由遨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體驗到閲讀的快樂。

學生課外閲讀的調研報告 篇四

一、調查的目的和好處

在國小中段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校課外閲讀用心性高,校外不能堅持,閲讀習慣較差。課外閲讀的時間普遍偏少,課外閲讀量不大,閲讀方式單一。學生看得比較隨意,大多是走馬觀花。閲讀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進行。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表現出語言表達潛力差,不能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詞彙量少,語言平淡。作為教師的我們心痛着,思考着,我們想要培養學生的課外閲讀潛力,為學生綜合潛力的提升奠基,我們嘗試開展一個關於課外閲讀的活動,我們要讓學生愛上課外閲讀……

農村中段國小生課外閲讀潛力低下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擴大學生課外閲讀資源?怎樣爭取家長配合,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如何激發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如何對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方法指導?……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能探索出來,我們就有期望讓學生愛上課外閲讀,課外閲讀潛力得以提升。

瞭解農村中段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現狀,瞭解分析農村中段國小生課外閲讀潛力低下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探索和培養,是我這次調查的目的。二、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1、調查的對象:

樂至縣八一期望國小20_級1班全體學生2.調查的方法:

在收集相關農村中段國小生課外閲讀潛力的資料和對本班學生課外閲讀潛力現狀的觀察的基礎上,我制定了“農村中段國小生課外閲讀潛力現狀調查表”進行調查。同時,用不定形式的訪談法,對20_級1班家長和學生進行訪談,目的在於瞭解本班學生課外閲讀的現狀及影響因素。三、統計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共32份,收回32份。透過問卷調查表,我發現,學生課外閲讀現狀較為樂觀,與訪談記錄大相徑庭。於是,我又進行了第二次問卷調查,並在調查前,向學生強調不記名如實填寫。第二次問卷調查較為真實地反映了本班學生課外閲讀現狀。

透過調查研究,發現20_級1班學生課外閲讀現狀如下:

(一)學生課外閲讀的主觀態度用心,但難以堅持。

二年級學生已經開始個性的發育,處於性格、興趣、愛好構成傾向性的萌芽狀態。他們求知的慾望,個性是對適合於自己興趣、愛好的各類信息的渴求,與日俱增,想開拓自己的視野。因而學生課外閲讀的主觀態度用心,比較愛看課外書,但國小生的興趣容易不見。他們意志品質較弱,在需要耐心恆心的課外閲讀中往往堅持性較差,意志動搖,不能堅持到底,導致課外閲讀的斷續、稀疏甚至中斷。學生在校,大多數時間都被課內知識的學習所佔有,很少有時間進行課外閲讀,這就意味着學生課外閲讀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外,更多的是在家庭進行。但事實上孩子在家,又有多少家長能一如既往地督促孩子進行長期的課外閲讀?

從調查結果來看,無論是學習日還是雙休日,絕大部分學生平均每一天只能保證10分鐘左右的課外閲讀時間,學習日內堅持課外閲讀20分鐘的僅佔12%,雙休日內堅持課外閲讀20分鐘的也僅佔28%,每一天堅持課外閲讀1小時的更少,學習日內僅佔1.5%,雙休日也僅佔8%。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國小第一學段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上述字數的課外閲讀,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是較難做到的。更何況,這三個學段145萬字的閲讀總量僅僅是“下限”,是學生務必到達的課外閲讀量的“底數”。如果閲讀量高於或大大高於《課標》的“下限”,那對學生閲讀意志的要求就更為苛嚴,就更需要學生進行堅持不懈的閲讀。

(二)學生課外閲讀資源貧乏。

在調查和訪談中發現,農村學生的家長由於文化素質較低,加之經濟狀況所限,很少主動給孩子購買課外讀物。絕大多數學生有閲讀的興趣卻沒有書可看,學生家中藏書20本以上的1人,佔3%,10本以上的3人,佔9%,5至10本的10人,佔31%,5本以下16人,佔50%,無1本的2人,佔6%。學生放學回家想看書卻無書可看,以致學生把寶貴的空閒時間浪費在玩耍和看電視上。

八一期望國小是二00八年依靠部隊支援在原南塔十村國小基礎上新建的國小,基礎設施的配備相對簡陋,經濟條件相對薄弱,沒有設置圖書館。這樣也就不能為學生的課外閲讀帶給良好的環境,使得學生缺乏課外閲讀資源。課外讀物的匱乏,無疑是國小生課外閲讀潛力提高的最大障礙之一。

(三)學生課外閲讀潛力低下,缺乏指導。

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教師未能給學生帶給閲讀的條件和機會,把超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語文和數學兩科的課業學習上。由於學生得不到教師的正確指導,就是手頭有一本書去讀,也不明白要去讀什麼,將要從中學到什麼。因此,學生閲讀時,看得比較隨意,大多是走馬觀花,翻看插圖,瞭解一些故事情節或大概資料,看完後,自己的大腦中並沒留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這樣的“讀”,不但讀書效果甚微,還養成了不少閲讀的不良習慣。

進一步調查發現,在課外閲讀方式上,學生普遍選取獨立閲讀形式,家長指導閲讀所佔比例僅為9%。大部分家長本身文化水平低,以為自己孩子理解了教育,學習了校園課程,閲讀潛力就好,對孩子真正的閲讀潛力,表達潛力瞭解不深。家長的低要求,間接導致學生課外閲讀潛力低下。

(四)學生課外閲讀面較窄,閲讀量少。

我在班上做訪談,要求學生説出自己有多少本課外書籍。調查31個學生,能列舉10本以上課外書籍的一個都沒有。最多的能列舉6本課外書籍,並且只有2人。大多數學生能説出2至4本書名,有3個學生一本書名也説不出。學生能列舉的大多是《奧特曼》、《喜羊羊與灰太狼》、《虹貓藍兔七俠傳》之類的。這都是媒體時代,學生的視覺聽覺在媒體狂轟濫炸的漩渦裏旋轉。少數學生列舉了《十萬個為什麼》、《格林童話》、《媽媽教我學唐詩》等書目,此外,還有一些卡通連環畫。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那些真正能滋養心靈的好書卻少有問津。

大多數學生閲讀課外書只是看熱鬧,走馬觀花地看一遍,喜歡看《奧特曼》一類的動畫圖書,對知識性的書籍不感興趣。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極小,平均每週讀課外書不到1本的佔72%,1至2本的佔19%,2本以上的佔9%。對於身處農村的大多數孩子來説,要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不是件容易的事。

(五)家庭影響巨大,家長對課外閲讀的認識還有待提高。

由於地理條件限制,受社會經濟大潮的影響,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忙於生活,操心掙錢,懶於學習,無暇讀書。在家庭環境中,家庭文化氛圍濃,書籍報刊豐富。那麼學生有書可讀,其課外閲讀狀況就好,反之,無書報可看,學生想讀也是枉然,其課外閲讀必然是紙上談兵。另外學生家長文化素養低,不讀書不看報,對孩子負面的影響也不可低估。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家庭缺少文化氛圍,農村學生家長生活壓力大。生活大多艱辛,沒有時間也不習慣讀書看報。閒餘時間家長讀書看報的不到10%,60%的家長看電視,30%的家長下棋打牌,孩子耳濡目染的不是學習讀書,而是無所事事,自然而然地效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的課外閲讀就無從談起。

在與家長接觸中,發此刻農村,學生家長都渴望子女“跳出農門”,他們只期望孩子把校園裏的課本念好。“讀書就是讀課本,與語文數學無關的書都是野書”的觀念仍是大部分家長的主導意識。

四、調查後的思考

1、提高培養農村中段國小生課外閲讀潛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要用心開發家長資源來培養農村中段國小生課外閲讀潛力,透過家長會、家訪、來訪、電話交流等形式。主動進行家教指導,幫忙家長也提高認識,共同促進學生的課外閲讀潛力的發展。

2、用心為學生創設濃郁的讀書氛圍。

只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與書結緣,撲到書籍的海洋中遨遊,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課外閲讀潛力。在選取書籍,帶給讀書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等方面,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啟發和準備。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活動,使家長成為合作伙伴將會到達更好的效果。

3、有待於探索如何培養學生課外閲讀潛力。

在缺乏指導的學生課外閲讀中,學生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閲讀潛力低下,閲讀習慣較差,收效甚微。只有學生在懂得怎樣閲讀的前提下,在良好的閲讀指導下,學生才能有目的地閲讀和思考閲讀,並堅持下去,為綜合潛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1、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使學生到達”毋需揚鞭自奮蹄”的功效。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主要是靠教師啟發和誘導的,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首先是榜樣激勵;榜樣能夠使學生產生向上看齊的心理,能夠是名人效應,介紹一些偉人、名人的課外閲讀經歷,比如説,介紹列寧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在圖書館看

書的地方踏出一雙雙腳印;也能夠是典型的學生,讓他們從身邊學起,樹立起熱愛書籍的興趣,進而從中去領悟、去汲取,教師還能夠適時展示學生閲讀課外書的成果,比如讀書筆記,根據閲讀課外書製作的手抄報等。作為家長,也要做好子女的表率,給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2、針對學生閲讀範圍的狹小,首先學生要養成熱愛書籍的良好習慣,博覽羣書,不侷限於一個範圍內,要大膽去閲讀,去發現。圖書室作為學生閲讀課外書的主要渠道,校園應做好圖書室圖書的補充,充分保證圖書的數量、質量;並定期為學生推薦好的圖書,做好閲讀上的指導,在校園構成一個課外閲讀氛圍,作為家長,則應適時為子女補充各類書籍,督促子女去閲讀,在子女身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3、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的養成。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提高閲讀的效率,首先要做好讀物的推薦,最廣泛的就是與教學資料相關的,比如説學習了《草船借箭》能夠推薦學生去閲讀《三國演義》,去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習了《景陽岡》能夠推薦《水滸傳》,去了解武松之後的經歷與命運,從而體會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身不由已的人物形象。另外,還能夠推薦他們年齡特徵相適合的,六年級的學生充滿了求知慾、充滿了幻想,能夠為他們推薦《十萬個為什麼》、《科幻故事》等等,讓他們感到課外書知識的豐富。其次,學會閲讀的方法。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他們很少能細細品味一本課外書,多數學生都是篩選精彩的來看,往往是大體瀏覽一下,學會閲讀的方法就十分重要。教師要根據課外書的特點、結構、結合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閲讀課外書,有效充分利用時間。第三,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好記憶不如爛筆頭”,

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不僅僅能夠增強對課外書的理解,還能夠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寫作潛力等等,比如説讀了《作文集》可

以摘抄一些好詞好句或寫寫對某一篇作文的、感想;讀了《中國民間傳説》則能夠談感想、展開想象,還有就是要建立起豐富多彩的各種課外閲讀形式,落實檢查,這樣才能督促學生良好課外閲讀習慣的養成。

學生課外閲讀的調研報告 篇五

調查目的:課外閲讀在此刻的學生生活中佔有多少的時間,我們不得而知?從國小開始或是更久之前,父母老師就拿着不少課外讀物讓孩子閲讀。豐富的課外知識是語文綜合潛力的基礎,但就是目前的實際狀況,繁重的課內作業、緊湊的生活安排,使得閲讀時間少、閲讀資料不深刻。那麼,在進入大學後的大學生們是否還會利用時間充實自己的閲讀量,加大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呢?

調查時間:20_年11月30號至20_年12月3號

調查對象:上海商學院在校生

調查樣本:100份

調查組織:商學院藝術091神化7人組

商學院藝術091神化7人組的本次調查活動參與的人數頗多,百份的有效樣本來自全校近6個專業的學生進行配合調查,年齡在18至21歲之間,參加調查的學生中有94%的參與者在進入大學前就有過閲讀課外書籍,在考入大學後開始閲讀或仍繼續閲讀課外書籍的人數佔總人數的90%。閲讀趨勢還算是相對穩定,沒有太大的波動變化。學要説明的是,由於本調查的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其特定性決定了文化受教育程度較高,課餘時間相對寬裕。同時也説明課外閲讀在這人羣的生活中佔有相對重要重要的比例。從參與本次調查的學生問卷信息的統計結果中得到:普遍的課外讀物就是雜誌;被調查的53%學生會選取看完書籍後以收藏的方式保存;而在選購國內書籍與國外書籍比較中,其有53%的學生會選取國外書籍進行閲覽;但同時,被調查的學生還表示,他們其實更喜愛國內的作者。

總結1:廣大閲讀市場

此刻的書籍分類種項繁多,常見的就有科幻、推理、魔幻、校園等。經數據表示,雜誌作為一種流行傳播速度快、普及度高的課外書籍是眾多書類中最被人們經常閲覽的;之後是校園類的小説,佔49%;其次就是推理類的小説,佔33%,最不被人們拿來閲覽書籍要數宗教類了,只佔了總調查人數的4%。市場的廣大,使得人們在書類的選取也更加多樣,從大眾平民化的各種雜誌到精神養料的宗教禮貌,滿足了各類人羣的學要。有力的加大了書籍這一種古老的知識傳播途徑。

總結2:書籍的得知途徑

在調查數據上看,書籍的傳播還是依靠他人推薦最為可靠,其佔了33%的人會在他人的推薦下閲讀書籍。而在書店報攤購買的人羣比例更大,是佔到了總人數的38%。一般而言,在18至21歲的年齡人羣已經具有必須的鑑賞潛力和風格偏好,同種類的書籍會進行資料比較,再介紹給朋友同學,這樣貌使得書籍廣泛被他人熟知,相互交流。再有,由於網絡的普遍化,又有利用網絡電子閲覽課外讀物的方式正在興起,一羣人開始使用這類新型的閲覽方法,目前佔被凋查人數的28%。

總結3:收藏保存成閲後首選處理方式此次的調查姐夫哦顯示,學生在閲讀書籍後沒有一般人們想象中的傳閲處理;相反地,有53%的學生表示他們會把這些書籍收藏保存。當然,其中也有9%的學生會看完後已丟了之。但是,有63%的學生有表示閲讀書籍的好處在於豐富自己,那麼將自己喜愛的書籍以收藏的方式保存也不足為奇了。

總結4:課外讀物影響了生活、思想

隨着大學生課外知識的索求,閲讀課外書籍成了最普遍、最方便的形式。學生們透過豐富的知識,積累了生活;改變了性格,指導着實踐;滿足了求知的慾望,充實了閒暇時光;眼界開豁,思想活躍。

前言近年來,隨着大學課程的增加和課外活動的豐富多彩,我校學生閲讀率普遍偏低,甚至有下降的趨勢,這與我們建設和諧校園是不相貼合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都書能夠涵養性情,陶冶情操,培養直麪人生的心態,構成成熟的性格。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這天,課外閲讀更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眾所周知,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僅侷限於課本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素養、拓展知識面,就就應瞭解其在課外閲讀方面的基本狀況,探索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的方法,從而提出合理化推薦,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和幫忙,使學生對課外閲讀產生興趣,養成課外閲讀的習慣,從中獲取知識,受到薰陶。為此,我們開展了此次調查,為了解當前航專大學生課外閲讀狀況,發現大學生課外閲讀的傾向及誤區,蒐集更多有效的指導意見。本次調查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針對大學生閲讀時間,閲

讀書刊類型,閲讀習慣以及大學生對閲讀課外書中某些問題的看法來了解我校大學生閲讀課外書的狀況。活動隨機抽取30個被調查者,其中15個男15個女的,併發放問卷30份,回收率100%。另外還對幾個被調查者進行了訪談,得到了超多相關信息。

二、大學生閲讀興趣及動機分析

調查發現,大學生閲讀最多的依次是:專業輔導類、文學類、娛樂消遣類、生活類、體育軍事類。喜歡讀專業輔導類的佔33%,文學類佔25%,娛樂消遣類佔20%,生活類佔12%,體育軍事類佔8%,而喜歡讀經典名著的只佔4%而大學生如何選取課外書的呢?他們把什麼作為選取書的標準?這也是我們調查中重點涉及的問題。結果證明,興趣還是主導因素,佔到受調查者總數的65%。相比之下,其他如“名人效應”、“受人推薦”、“包裝精美”等所起的影響作用則要低得多。這也有助於我們從一個側面去必須程度上了解當代大學生的興趣所在。調查發現,《讀者文摘》、《羊城晚報》、《現代生活報》等是大學生最喜歡的讀物。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由於性別之分而引起的差異則比較突出。個性是許多女大學生對社會政治、經濟、歷史、法律、科技等方面的讀物興趣更少,而對活潑、簡單、娛樂性的文學類、

(二)、透過調查,我們也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

1、閲讀的時間少,70%左右的同學每一天閲讀時間不到一小時,這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要充實自我,提高自身素質就要多讀一些課外書刊雜誌。只有多閲讀才能瞭解最新的社會動態才能提高自我。

2、閲讀目的不明確。被調查者中,只有35%的人是為了增長知識,30%的人是為了打發時間,20%的人是為了考試拿高分,15%的人是其他原因。

3、經典名著被冷落。透過和比調查者的談話,75%的同學都表示不喜歡看古典名著,被調查者中沒有一個人全部看完四大名著的。經典名著能流傳至今並享有聲譽的多為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從藝術欣賞或思想學習的角度來看都是許多當代的未經歷史檢驗的作品所不能比擬的。經典名著最能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

陽光下、草坪上、教室裏、圖書館到處能夠望見書不離開手的大學生,他們臉上洋溢着滿足自信的笑容。“你課外閲讀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你最喜歡閲讀哪種類型的書籍?”“你平時看一本書用多長時間?”

調查背景及目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夠涵養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緒,成熟其性格,培養直麪人生的心態,構成成熟的性格。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這天,課外閲讀更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眾所周知,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僅侷限於課本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素養、拓展知識面,就就應瞭解其在課外閲讀方面的基本狀況,探索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的方法,從而提出合理化推薦,有針對性的給予指導和幫忙,使學生對課外閲讀產生興趣,養成課外閲讀的習慣,從中獲取知識,受到薰陶。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能夠涵養其性情,高尚其情操,健康其情緒,成熟其性格,培養直麪人生的心態,構成成熟的性格。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這天,課外閲讀更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按理説,大學生課外閲讀是學生們自己的事,但目前有些學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傾向:有些同學為了英語四、六級而忽略了課外閲讀;有些同學為了打遊戲而不做任何課外閲讀;還有些同學根本就不喜歡進行課外閲讀。那麼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這座城市中的大學生,他們的課外閲讀狀況又是怎樣樣的呢?帶着這樣的問題,筆者展開了關於上海大學生課外閲讀狀況的有關分析研究。

課外閲讀對大學生具有暗示、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構造大學生的合理知識體系,促進思想道德、世界觀、人生觀、個性的構成,豐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發展智能等都具有極其深刻的影響。調查分析大學生課外閲讀有助於把握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可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能較好地引導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閲讀,為將來的發展添磚加瓦。

國小生課外閲讀情況調查報告 篇六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經調查發現,50%的國小生愛好課外閲讀。楊紅櫻系列書籍在男女生中分別佔有30%和51.6%,它的廣受歡迎,已符合現代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偵探小説在男生中嶄露頭角,或許將會成為一股新潮流。《冒險小虎隊》仍得到42%的男生的垂青。看來,探險是男生的夢想。在“原因”選項中,“邏輯性強”和“情節吸引人”在男女生中分別佔58.3%和77.4%。這應該是理性和感性思維使然吧。但是“文學性”、“知識性”等選項卻少有人問津,此類書籍仍未成為主流。在“影響因素”選項中,“個人興趣”佔據了主導地位,的確,當代國小生更講究獨立與個性。對於喜愛的書籍,1/3左右的學生選擇購買,2/3左右的學生採用租、借的方法 。由於東峽國小處於農村地帶因此學生們還沒有大量的錢用於買書。

學生課外閲讀與寫作能力有着密切關係。據統計,五年級學生中,閲讀書籍超過50本的學生中,80%認為喜歡寫作,76%認為自己的寫作成績優秀。而閲讀量不滿10本的學生只有12%認為自己喜歡寫作,認為自己作文優秀的是0。

二、國小生課外閲讀存在的問題:

1、課外閲讀量不足有待改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國小生課外閲讀總量五年制不少於一百萬字,六年制不少於一百六十萬字。東峽國小生課外閲讀字數是困難的,因為誰也不會在閲讀之後,計算一下一本書的字數。於是課題組採用了以“本”為單位的辦法,重在調查學生對自己課外閲讀數量的感受:讓他們自己評價是充足,還是不充足。此次調查數據顯示,現在的國小生課外閲讀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學生每個月課外閲讀數量不超過1書。每學期讀1-3本課外書的學生佔 50%,5本以上的佔10%,認為自己的課外閲讀量很充足的佔28%,明確表示不充足的佔40%,説不清楚的佔30%。也就是説,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每年課外閲讀數量的評價不滿意。整體上説,國小生課外閲讀量普遍不足。

從調查中還了解到,現在國小生普遍對閲讀十萬字以上的文學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覺費勁、費時,有的情節描寫還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國小生們喜歡選擇圖文並茂、戲謔通俗、主題輕鬆時尚的口袋書。老師們認為,老師和學生的引導作用對孩子的閲讀選擇和閲讀習慣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和老師應多加督促和引導。

2、課外書“魅力”不敵看電視。調查顯示,目前東峽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課餘活動最喜歡做的事情是看電視,佔調查總樣本的70%其次才是閲讀課外書,佔調查總樣本的20%其他活動佔10%,常常痴迷閲讀課外書籍的,佔11%。喜歡看課外書的學生沒有喜歡看電視的學生多,反映出“快餐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

3、藏書量少課外書主要靠租借。課外閲讀的書源充足與否,直接影響着學生的閲讀生活與行為。調查發現,東峽國小學生閲讀的課外書籍主要是靠租和借,大多數同學家庭無力承擔買書的費用,有65%的學生主要靠相互借閲來滿足課外閲讀的需求。需要國家和政府建立圖書館給予支持。東峽國小地處農村,因此53.5% 的學生家庭藏書量在10本以下,這必然會限制學生閲讀的選擇範圍,影響學生閲讀的視野和數量。

4、多重因素導致學生閲讀狀況不佳。一直以來,無論老師還是家長,甚至學生們都習慣把課外閲讀稱為“讀閒書”,由於是“閒書”,亦即“無用”,便可“不讀”。目前許多學生是處在精神領域的“營養不良”,至少是“營養失衡”的狀態。因長期受應試教育影響,在國小教育中,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生的精力越來越集中在學科性學習和與考試直接相關的課程教材和教輔材料上。

許多人把學科性學習之外的書籍斥之為“閒書”,認為學生的學習時間是個常數,學習時間與學業成績是成正比的,讀“閒書”會干擾讀“正書”,會直接影響學業成績。因此,校內教師不倡導讀課外書,家裏家長不許讀課外書,學生也無暇讀課外書,久而久之,課外閲讀活動就淡出了學生的日常生活。

現在的國小生課外閲讀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學生每個月課外閲讀數量不超過1書。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他們所處的閲讀環境不良、文化氛圍薄弱難辭其咎。卡通、漫畫類圖書受國小生的喜愛,提醒我們:國小生課外閲讀有由讀“文”轉向讀“圖”的傾向。而重讀“圖”、輕讀“文”,會影響學生邏輯性思維的發展,文字閲讀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的下降,學校、家長應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三、結論與建議

我給國小生的課外閲讀提出以下建議:

1、首先,要正確認識課外閲讀的作用。要樹立一種大語文教學觀,把視野放寬到家庭生活、社會實踐的廣闊領域裏。著名教育家張志公説:“從我自己學習語文的經驗來看,將課內與課外三七開”。並且“為學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積”即吸收、積累,“發”即傾吐、表達。因此,我們應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從應試教育觀中掙脱出來,走向素質教育。

2、積極地激發學生閲讀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這裏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一方面,從情感上激發。在教師自身素質較高的情況下,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文學修養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對學生的作用更能從深層的內心產生震撼,使學生又一種強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內驅力。而課外閲讀就是老師魅力產生的根源,這便會使學生髮自內心地要求讀課外書。另一方面,知識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師可以通過朗讀精彩片段、講述作者創作故事、通過設疑惑造懸念、簡介主要內容、借用名人(媒體)評價來吸引或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讓他們看到知識這一海洋的廣闊無垠和繽紛色彩。當然這些內容最好是結合語文教學、緊扣時代脈搏。

3、課堂上教師應少講多讀,注意讀書方法的指導。教會批註、圈點、記錄等閲讀方法,養成默讀、速讀、誦讀等閲讀形式,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給學生留更多的讀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努力使他們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達到多讀多積累的目的。應樹立一種“以讀為本”的思想。注意保證學生閲讀主體的地位。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推薦書目,介紹新書,交流心得。每節語文課前的三分鐘談天説地或好書推薦,設置班級“讀書檔案表”,做到一課一名句、一日一誦讀、三日一古詩、一週一美文、一週一好書、一週兩習作、一月一交流。每月評選“詩文誦讀大王”“讀書之星”。

4、學生應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以保證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教師佈置作業要精,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時教師也要做好家長的工作,轉變家長的觀念。可通過家長會、家訪的形式。讓家長了解語言學習的社會性,認識到孩子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廣闊的知識背景的建立和豐富的課外閲讀的積累,並且人的內部存儲量的大小決定了人的思維是否敏捷。

5、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營造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的環境和氛圍。在推薦課外讀物時應加強與課內閲讀的聯繫。現在的許多少年讀物,要麼一味迎合學生,要麼板着面孔教訓學生,真正對他們有指導性的書太少了。教師可通過設讀書角,教師帶頭捐書、買書,學生踴躍獻書,併發揮學校圖書館的作用等形式來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6、做好檢查工作。繼續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調查發現,許多學生是因為老師要求做摘記才去讀書的。還可以通過交流讀書心得,讀書卡片製作比賽等方法促進學生閲讀。要讓學生樹立“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觀念,要求他們隨讀隨記。當然不同年齡年級學生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可視具體情況來採用具體方法。

總之,學校教育應該突破功利性教育思想的束縛,培養學生閲讀習慣、提高閲讀能力,不單單是語文課程的任務和語文教師的責任,而是整個學校的教育任務和全體教師的教育責任。實際上,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不單單只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閲讀可以改變人生的軌跡,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沒有課外讀物就沒有素質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師、家長共同合作,營造良好的氛圍,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在課外閲讀的廣闊天地裏自由遨遊,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能體驗到閲讀的快樂。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做為一名引領學生閲讀的教師,要“授生以漁”,從而讓學生終生與書為伴,讓書伴隨着學生健康成長,讓書成為他們人生中的“指路明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w8pqn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