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羊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羊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羊產業調研報告多篇

羊產業調研報告篇1

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特徵養殖是完成農民增收、創收的主要手段,其位置和效果不時提拔。本年年頭我們以抽樣查詢的方式,深化到村、組對全鄉良種黑豬養殖進行查詢,從查詢的狀況看,黑豬養殖狀況情勢雖不容樂觀,但發展潛力大。

一、黑豬養殖近況

黑豬系湘西黑豬的分支,是湖南省四個當地良種之一,首要分部在縣的、火場等境內。黑豬體質健壯,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強健,順應性強,耐粗豪豢養治理,肥育豬屠宰率較高,後期脂肪堆積才能強,肉嫩味噴鼻,是適於山區豢養的優秀當地豬種。從查詢剖析看,雖然我鄉天然前提較好,農副產物豐厚,多年以來本地農户有較好的養豬習氣,歲尾全鄉生豬存欄6000餘頭,但當地良種黑豬僅存700餘頭,擁有繁育才能的母豬不超越400頭,箇中黑母豬78頭,種公豬數目很少瀕臨絕種。現存規劃養殖户僅剩2户,即黑豬養殖公司和農户鍾玉春。黑豬養殖公司生豬存欄500餘頭,箇中黑豬存欄近300頭。

二、黑豬養殖存在問題

當地良種黑豬養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月有過輝煌的歷史,曾經作為當地特徵資本編入懷化市鄉土教材,但後來逐步式微,究其緣由首要有:

(一)原種場地式微。上世紀七十年月,我鄉曾建有原種場,開展黑豬的保種、育種及養豬新技能、新效果推行工作。原種場的興修,促進了那時我鄉黑豬養殖業的發展。但後因由於受體系體例、資金、市場等要素限制,保種、育種工作難認為繼,原種場興辦幾年就此跨失落。黑豬的保種、育種又恢復到原有的原始保種形態。

(二)養殖方法掉隊。據查詢調查,全鄉生豬養殖還處於散養形態,規劃養殖很少。散養本錢高,議價才能弱,受市場價錢動搖影響大,輕易傷害羣眾養殖積極性。比來幾年,飼料本錢上漲,生豬出欄價錢、仔豬銷售價錢的下滑,不少養殖户虧本,2008年我鄉養殖户廖家坪村李新國,因接受不了市場衝擊,所養母豬36頭,種公豬2頭悉數處置轉產。生豬存欄削減,很多母豬遭四處理,招致黑種豬的存欄嚴厲下降。

(三)銷售渠道不暢。市場行情掌握禁絕,黑豬價錢被低估。據查詢,當前我縣生豬銷售市場沒有細分市場,黑豬與雜交白豬價錢一樣,肉質噴鼻嫩的黑豬價值並沒有被價錢表現。“二元”、“三元”雜交白豬的出欄週期為3-4個月,當地良種黑豬的出欄週期為8-9個月,在一致銷售價錢下,豢養白豬的利潤遠超越當地良種黑豬。面臨我縣黑豬養殖價錢低、利潤少的市場行情,農户紛繁“棄黑養白”,改攝生長速度快的外來“三元”雜交白種豬。當前全鄉存欄當地良種黑豬隻要12%左右,鄉域內的當地良種黑豬被敏捷更新,黑豬純種保管遭到嚴厲要挾。但在本省寧鄉和廣東省等地,因為肉成品加工興旺,生豬市場買賣活潑,細分市場價錢反映活絡,黑豬市場價錢遠高於雜交白種豬,黑豬養殖在那邊獲得了很好發展。

(四)融資存在堅苦。因為生豬養殖,特殊是黑豬養殖時間長,奏效慢,豢養本錢較高,市場價錢動搖大,沒有資金支撐,輕易墮入虧本,難以構成規劃養殖。依據查詢,我鄉現存的2家黑豬養殖規劃户—黑豬養殖公司和養殖户鍾玉春都存在資金缺口,嚴厲制約了黑豬養殖規劃化發展。本年上半年市場價錢低迷時,為了維持運營,黑豬養殖公司不得不出售局部生豬,在本年下半年市場價錢高企時,可供出欄數目卻又不多,致使養殖户難以取得較高利潤。

三、黑豬養殖建議

生豬養殖是畜牧業的主體,是鄉村經濟的首要產業,養豬收入是農民收入特殊是偏僻山區農民收入的首要起原。與其他栽種業、養殖業比擬,生產前提要求低,豢養技能輕易把握,且豬肉當前仍是我國人民肉食物的首要起原,若市場行情稍好,養豬效益相對其他農業行業要高。隨着人民羣眾收入和生活程度的不時提高,對豬肉及肉成品的質量、口感會要求越來越高,從久遠看,我鄉當地良種黑豬養殖業的發展要大有作為,應着力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明確黑豬養殖發展思緒。要從“做大品牌、做實產業”的高度經營我鄉生豬養殖產業,在發展步調上先由以黑豬、雜交白豬一起互補養殖,逐漸向以黑豬養殖為主,雜交白豬養殖為輔改變。在發展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載體,以龍頭公司為依託,充分發掘黑豬品牌資本,加速生豬現代養殖方法的改變歷程,完成農民收入和農產物競爭力雙提高。

(二)注重黑豬養殖推行力度。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羣眾對當地良種黑豬資本維護認識。畜禽當地種類資本既是一種寶貴的天然資本,又是當地畜牧業生產發展的基本,更是提高農產物競爭力的保證。近年因由於本地養殖户單方面追求發展速度,羣眾保種認識淡漠,招致少數的當地良種資本並未獲得充分應用,逐顯退步趨向。縣政府應發動民間和社會組織加大對良種黑豬資本的維護,創建品牌,推行品牌,註冊“黑豬”商標加以宣傳、推行和維護。

(三)完善黑豬養殖資金扶持系統。一是應加大對黑豬良種資金的投入,突出重點,堅持健全黑豬種類維護性育種繁育系統。重建原種豬場,培養中心母豬羣和種公豬,開展維護性育種和純種(系)的選育,維護優質母豬。二是參照農作物良種補助的做法,堅持良種補助準則,對購置良種豬的農户賜與直接的補助扶持。三是積極申報非凡養殖項目,積極爭奪國家、省、市、縣的資金扶持,多渠道吸引民間本錢,不時添加對畜牧業發展的資金投入。

(四)加大黑豬養殖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發展規劃養殖,在資金政策上予以支撐,在精心培養現有2户規劃養殖户的基本上,再鼓舞發展一批養殖大户,構成規劃養殖。二是適度發展肉成品加工業。發展肉成品加工業,指導堅持生豬銷售細分市場,充分表現黑豬價值。三是協調金融機構堅持融資平台,把規劃養殖户和加工企業作為信貸重點,簡化借款順序,擴展借款規劃,放寬典當前提,為養殖户和加工企業供應有力的資金保證。

(五)堅持黑豬養殖專業協作社。充分發掘應用“黑豬”品牌資本,依託黑豬養殖公司,依照農户自願參加的準則,堅持黑豬養殖專業協作社,構成“公司+基地+農户”的發展形式。由協作社一致育種、一致供應仔豬、一致供應飼料、一致防疫,一致回購銷售,統籌省內、省外市場,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議價和抗風險才能,提高農户的養殖收益。

(六)增強黑豬養殖服務治理程度。在現有的體系體例機制下,經過各類方法,不變畜牧技能推行步隊,充分調動基層技能推行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時搞好動生豬防疫,實時把養豬新技能,新效果推行到生產中去,為全鄉生豬養殖供應技能支撐。

羊產業調研報告篇2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地方財源建設、壯大地方財力的重要措施。特別是在我們海島,受制於交通運輸等自然環境影響,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成為我縣加快經濟發展的必要舉措。為此我們對我縣當前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並提出優化發展第三產業的建議。

一、我縣第三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主要特點

一是第三產業總量規模穩步擴張,其增加值佔gdp比重逐步上升。近年來,我縣圍繞“漁業富民、工業強縣、旅遊興島”的三大戰略,改變了以往重一產輕三產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得到了突飛迅猛的發展。20xx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47億元,增長16.9%,高於總體增加值2.5個百分點。

二是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傳統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其他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特別是近年來,我縣大力發展旅遊業,帶動了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20xx年全縣接待遊客150萬人次,旅遊行業綜合門票收入4340萬元,旅遊直接收入6.9億元,分別增長2.7%、35.6%、53%。在旅遊業的拉動下,全縣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20xx年全縣消費品零售額達到9.13億元,增長18.6%。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較第一業發展相對滯後。按照經濟社會現代化的一般標準,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應不低於45%。從我縣三次產業結構看, 20xx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僅為32%,而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佔到56%。

二是產業內部發展不平衡。從第三產業內部增加值構成看,與旅遊相關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等行業產業增加值所佔比重較高,但企業普遍效益不高。至20xx年底,我縣共有註冊餐飲住宿企業14家,其中贏利的只有2家。這主要是由於受旅遊季節性因素影響,企業營利時間短,經營成本相對較高。

三是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健全。由於第三產業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業准入限制多,特別是一些發展潛力較大的新型產業,准入條件高,抑制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使一部分潛在的第三產業需求不能得到實現。

四是城市化水平低抑制了第三產業擴張的需求。由於我縣是傳統的漁業資源型經濟,城市化水平相對滯後。目前受自然資源影響,漁村出現的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出現困難,漁民的就業領域沒有得到充分擴展,產業結構調整可能帶來的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的潛力不能充分釋放出來。

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地方税收的影響

(一)第三產業的整體快速發展為地方税收總量的增長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近年來,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不斷提高,對地方税收的貢獻逐步增加。20xx—20xx年,全縣地税收入總量由2217萬元增長到5400萬元,平均增長19%。20xx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47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地税收入佔地税收入總量的比重由20xx年的48.9%增長到20xx年的64.4%。預計20xx年全縣地税收入總量將達到6000萬元,第三產業地税收入佔地税收入總量的比重將達到67%以上,成為地税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二)第三產業税收的地方貢獻率對優化收入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從全縣近五年的第三產業税收情況來看,第三產業所產生的地方級收入佔第三產業税收比重為77%,而第二產業税收所產生的地方級收入佔第二產業税收比重為66.7%(只分析地税收入中的比例,如果考慮國税收入,比例將會更低),第三產業地方級貢獻率高第二產業10多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兩年,隨着所得税體制改革的影響,第三產業地方級貢獻率呈逐年增長態勢,20xx年達到了79.3%,比5年前提高了25.2個百分點。

(三)第三產業的徵收控管相對嚴密。從全縣第三產業所轄的幾個具體行業來看,除批發和零售業外,其他行業全部是繳納營業税的行業。對此,地税機關可以通過發票實行以票控税,源頭控管,最大程度防止税收流失。税控機的推廣應用進一步加大了對服務業的税收管理。因此,第三產業管理手段和方法容易操作,徵納環境相對較好。

(四)第三產業各行業發展不均衡影響我縣地方税收的協調發展。從20xx年第三產業各行業實現的地方税收分析,佔全年地方税收比重較多的行業有房地產業(24.9%)、交通運輸業(25%),而一些新興的第三產業如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及居民服務業等行業佔地方税收的比重都很低,特別是我縣的餐飲住宿業只有5%,批發和零售業只有3.3%,這與我縣發展旅遊產業的主導經濟明顯不相稱。而這些行業與傳統行業相比,其實現的税收通常為營業税和一些地方税(費),這些行業發展對地方税收的貢獻率要大於傳統行業的地方税收貢獻率。因此,應加大工作措施,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中的税收貢獻率大的行業。

三、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一)高度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資金投向,努力培植第三產業税源,大力發展對地方税收貢獻率高,地方政府收益多的行業。要努力打造規範、透明的法制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保證第三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為第三產業發展拓寬空間。積極發展城鎮建設,提高城鎮化建設水平,刺激服務業需求。在當前經濟基礎條件下,應着力研究城鎮建設的佈局和規模,通過城市化建設,帶動縣城城區和周邊城鎮旅遊、餐飲、房地產、文化娛樂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三)鞏固壯大傳統服務業,打牢第三產業發展基礎。傳統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基礎,要在擴大傳統服務業規模、實現總量突破的基礎上,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緊緊抓住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居民消費升級的有利時機,鞏固提升以旅遊服務、餐飲服務、房地產等為代表的傳統產業,不斷提高其經濟效益。要堅持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支柱行業和龍頭企業。要鼓勵、支持餐飲服務業,形成高中低檔梯次發展的格局。要加速市場體系建設,提升輻射力,在城區商貿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加強旅遊紀念品基地建設。要發展現代流通業,加速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的發展。

(四)優先發展新興行業,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檔次。在加快發展傳統消費產業的同時,應充分依託區位、科技、人才等優勢,把大力擴大現代娛樂服務業規模、提升消費型服務業層次、打造新興服務業品牌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三大重點抓緊抓實。在娛樂業發展上,堅持與旅遊業發展相統一,打造多項目、多種方式的娛樂業,擴大娛樂項目的覆蓋範圍,堅持南五島的統籌發展,加快項目的建設和招商,建立優勢項目。在房地產業發展上,結合我縣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合理佈局,有序開發,保持住宅建設的合理規模和增長速度。同時,進一步搞活島外人員進島購置商品房,創造更大的市場需求。在旅遊業發展上,把旅遊開發建設同城市建設、媽祖文化產業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結合起來,並進一步加快發展旅遊業配套服務,以旅遊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五)堅持多措並舉,實現第三產業協調發展。堅持立足自身與招商引資並舉,既要發展壯大現有企業,又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資金、人才注入第三產業,為第三產業創造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舉,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務等與工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圍繞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力發展文化娛樂、醫療保健、體育健身等新型生活性服務業。堅持市場服務業與公共服務業並舉,加大投入力度,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縣鄉之間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切實為第三產業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税收環境

(一)切實提高服務質效。對重點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減少辦税環節,簡化辦税流程,努力做到手續從簡、審批從快、期限從寬、優惠從高,切實提高服務效能。

(二)正確處理促進發展與規範管理的關係。特別做好二、三產業分離工作,在規範中促進,在促進中發展。對第三產業涉及的行業,合理安排税收檢查計劃,避免重複檢查。

(三)嚴厲打擊偷逃税行為。進一步加強對開假票、做假的賬、兩套賬、賬外經營和虛假申報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實施税務行政處罰,加大違法案件曝光力度;對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努力保持税收公平,建立和維護第三產業競爭和發展的良好環境。

(四)嚴格執行税收法定權限。第三產業發展形式多、涉及面廣,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出現新的經濟形式和新型業態。對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政策性問題,要認真調研,慎重解釋,及時反映,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和諧外部環境。

羊產業調研報告篇3

農業特色產業作為促進xx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角,長期以來,市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都將其與全市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緊密結合在一起,立足實際,依託區位、資源優勢,抓項目、建基地、扶龍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增強農村經濟“造血”功能,切實加快了全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步伐。

一、xx市農業概況

xx市土地面積21219平方公里,山區、半山區佔全市總面積的92.3%,轄古城、玉龍、永勝、華坪、寧蒗一區四縣,共63個鄉鎮、辦事處,450個居(村)委會,5121個居(村)民小組;全市總人口11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7.6萬人,佔86%,22個少數民族,人口66.1萬人,佔58%;據統計部門統計,我市的常用耕地面積為140.18萬畝,農作物總播面積為229.95萬畝,糧食總產40.14萬噸,農業總產值22.9萬元(當年價),其中畜牧業產值8.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3元。

xx市區位優勢較好,環境無污染,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境內最高海拔5596米,最低海拔1015米,“立體氣候”特徵明顯,生物資源富足多樣,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採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來,市委、政府堅持走“特色化、區域化”的發展道路,深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鞏固傳統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依託產業化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把基地建設與特色產業培育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初,我市提出推進“六個一工程”,狠抓“八項措施”的農業發展思路,更有力的促進了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

(一)產業發展採用新模式

根據麗江實際,通過採用各種類型與組織模式推動農特產業發展:以龍頭企業帶動的“公司+協會+基地+農户“的形式;以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户”的形式;四位一體型的“企業產業聯合會+大户+農民”的形式;通過培育專業市場帶動發展的形式;以特色產業帶動的“公司+特色產業+農户”的形式;以農業園區帶動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示範農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力度,提高產業化經營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興辦各類科研生產經營實體,加快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充分調動各部門科技人員為農業產業化服務的積極性,吸引年輕的農業科技人才投入科技興農事業。同時,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提高農民素質,切實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培養他們的市場經濟意識。通過不同的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經營管理水平,學會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三)積極發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聯結機制,維護好農民利益

通過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項政策措施,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完善分配製度,維護好各個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鼓勵龍頭企業設立風險資金,採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户建立緊密、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

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是提高麗江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舉措。通過名牌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儘快形成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具體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目標。着力提升農業產業經營水平,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農業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五)建設“六個一工程”

認定一批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8家,其中1户為國家級龍頭企業,7户為省級龍頭企業,且均享有產品外貿經營進出口權,30户為市級龍頭企業,都給予了相應的扶持。全市38個國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提供就業人數達4000多人,能帶動農户20多萬户。

(六)漁業產業

我市主要有西北xx區、玉龍縣、寧蒗縣湖塘庫冷水魚類增養區,水域面積佔44.49%;永勝、華坪的湖塘庫温水魚增養區,水域面積佔55.5%。我市水產品總產量6855噸,養殖面積38916畝,水產品產值6855萬元,水產品加工300噸產值600萬元,其中:出口量150噸,出口額300萬元;預計水產品總產量8335噸,養殖面積49579畝,漁業總產值8335萬元,水產品加工1100噸,加工總產值2200萬元,其中:出口550噸,出口額達到1650萬元。

xx年漁業發展計劃水產品總產量14835噸,養殖面積67659畝,水產品總產值14835萬元,水產品加工4500噸,加工總產值9100萬元,其中:出口產品3350噸,出口額6700萬元。

三、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一)農技體制建設滯後,農技人員對農產業的發展沒有發揮出充分作用,基層科技創新與推廣工作難以開展,農產業作物品種老化,優良品種所佔比例較少,農户管理初泛,缺乏標準化栽培管理的技術和手段。

(二)個別縣(區)實行的財政包乾體制政策性太強,沒有充分考慮到項目性和應急性,統管不靈活,弊病日漸突顯,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產業開發及農產品的加工進程。

(三)農產品市場機制不健全,企業和農户缺乏對市場信息進行快捷瞭解把握的渠道和平台,生產存在盲目性,個別產地批發市場仍存在管理滯後和欺行霸市行為,給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

(四)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勞動輻射能力弱,市場開拓能力不強,對農產業特別是畜牧業的帶動較小,同時,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不穩定,對農產業的發展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五)近年來,畜牧業發展多注重疫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忽視了產業發展,造成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畜產品深加工的發展步伐滯後,商品效益不高。

四、今後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建議和打算

(一)建議再進一步搞好全省特優農產業開發的規劃,突出優質區劃,做到發展有目標、開發有針對性,措施有操作性,在規劃中建議將xx市的畜牧產業、優質水果(晚熟芒果、蘋果、龍眼、雪桃、青梅、日本甜柿等果種)、夏秋冷涼蔬菜、優質小雜糧(豆類、蕎麥)、藥材、野生菌類、魔芋等列入全省重點發展的農業特色產業。

(二)建議取消或調整財政包乾政策,下達經費或相應扶持時充分考慮政策性、項目性和應急性的綜合作用。

(三)加強農產品市場機制建設,努力為企業和農户創建方便了解市場信息的渠道和平台,建設安全暢通、開放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網絡體系。

(四)加快農技體系建設步伐,使農技人員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中大顯才能,為農特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五)出台政策要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兼顧邊遠貧困地區和立體性強的山區,以特為主,不要過分強調規模經濟,同時,制定政策要細,使幹實事的單位和人員用得上資金,幹得了實事。在特產品種、技術研究、基地建設、企業創建、農業經濟組織發展、品牌創新、產地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六)繼續扶持壯大一批農特產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一批畜產品加工企業。加強農特產業的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全方位、多渠道的鼓勵、吸納民間資本和外資,進一步加大對農特產業的投入。

(七)在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和動物食品安全的基礎上,加快畜牧產業的發展,增加畜牧業對農特產業的貢獻率。

羊產業調研報告篇4

龍膽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於海拔米左右的山區、坡地、林緣及灌木叢中。主治濕熱黃膽、急性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肝火頭痛、驚癇狂燥等症。近幾年由於野生資源枯竭,產量下降,而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供不應求,價格逐年上漲,已由15元/千克漲直至40元/千克。畝產幹品150~200千克,按目前收購價30~40元/千克計算,畝產值4500~8000元,2年出產品,年均收益元以上,是普通糧食作物的5至10倍左右,是高寒山區農民脱貧致富的一個好產業。

一、區龍膽草產業現狀

區發展龍膽草人工種植始於前後,在那招進行試驗種植,後於開始在邦東鄉試驗種植,以育苗移栽或野生苗移栽方式在高海拔區種植,但由於育苗移栽對種植地塊要求高,育苗和人工投入大,因此,發展難以形成規模,以前全區龍膽草種植面積只有畝左右,主要分佈在邦東鄉。以來,由於龍膽草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價格不斷上漲,螞蟻堆鄉和忙畔街道的羣眾自發學習雲縣以直播的方式種植龍膽草,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目前全區已種植龍膽草14000多畝。

二、龍膽草產業前景分析

在國際上隨着人們對中草藥認識的提高,中草藥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目前已有124個國家設有各類專門的中醫藥機構,銷售收入達300億美元,年增長幅度為10%,僅龍膽草一項日本每年就須進口10萬噸。在國內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藥物的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安全、無毒的綠色藥品消費逐漸成為二十一世紀藥品消費的主流和時尚,天然藥物消費成為國內外的熱門話題,產品供不應求,據有關專家的預測,今後十年龍膽草等南藥供應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發展龍膽草種植具有廣闊市場空間。

龍膽草入藥的主要成份為龍膽苦甙,龍膽鹼和龍膽糖,而龍膽苦甙是主要的有效成份,是確定龍膽草品質及價值的主要依據,據省商學院中藥系對龍膽苦甙測定表明:三年生家種龍膽草中龍膽苦甙的含量高於同等野生龍膽草。在目前野生龍膽草資源遭到破壞,品質下降的情況下,龍膽草人工種植將是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途徑。

在區海拔1800—2500米,土壤為黃砂壤、黃棕壤、棕壤,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核桃地、茶地、稀林地、坡荒地、坡耕地均適宜種植龍膽草。根據初步調查統計我區共有適宜龍膽草種植面積79000多畝。今年我區龍膽草的收購價為34元/公斤,按每畝每2年產龍膽草幹品150公斤計算,畝產值為2550元,若我區適宜種植的面積全部種植,則年產值為20xx5萬元。

三、龍膽草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總結和分析區龍膽草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在技術上,沒有進行科學系統的深入研究,忽視了滇龍膽與北龍膽的區別,簡單的用北龍膽的人工種植方法種植滇龍膽,以致生產成本過高而難於推廣。

二是在推廣上,沒有相應的扶持政策,由於高寒山區羣眾相對較為貧困,龍膽草產業屬新興產業,籽種價格居高不下,大多羣眾無能力購買大量籽種,以致產業發展規模小。

三是在銷售上,由於產業發展規模小,分佈散,銷售中間環節多,藥農收入相對較低。

四、對發展龍膽草產業的建議

一是建議編制全區龍膽草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制定龍膽草種植技術規範,並進行相應的試驗、示範和推廣。

二是建議今年在區內適宜種植的區域內,統一按直播技術,重點在東環旅遊線兩側的馬台鄉蘿蔔山、鳳翔街道中山、博尚鎮小道河及螞蟻堆鄉曼毫村、圈內鄉南賽河村建立畝示範種植基地。

三是建議至20xx年對我區龍膽草產業進行重點扶持,每年投入試驗、示範和推廣經費20萬元,示範種植畝,20xx年示範種植5000畝,20xx年示範種植8000畝,每畝給予100元的籽種扶持,通過在重點區域進行扶持,以點帶面,使我區龍膽草產業到20xx年達到6萬畝以上。

四是建議推廣林藥套作模式,減少水土流失。在除核桃地以外的種植地塊套種西南樺等遮陰樹,既改善種植環境,又可涵養水源。

羊產業調研報告篇5

一、基本縣情

赤城縣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毗鄰京、津。總面積5287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440個行政村,總人口28.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萬人。全縣年均氣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日照時數為2620.7小時。我縣由於十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較嚴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土壤大部分為褐土和棕壤土,土層深厚,疏鬆,所有這些土壤、氣候特性都適宜馬鈴薯生產。

歷年來全縣主要以玉米、馬鈴薯、穀子等糧食作物為主,其中馬鈴薯種植面積僅次於玉米,位居全縣第二。馬鈴薯一直是赤城縣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主導產業之一,並得到了穩步發展。

xx年全縣馬鈴薯播種面積達到7.5萬畝,佔全縣播種面積的10%,馬鈴薯種植涉及到全縣各個鄉鎮,全縣馬鈴薯年產量在11000-16000噸之間,其中外銷量在8000噸以上。因此,可以説,馬鈴薯是赤城縣的一大支柱產業,赤城縣人民既靠它解決吃飯問題,又靠它解決花錢問題。

二、馬鈴薯生產情況與加工情況

xx年,我縣馬鈴薯播種面積7.5萬畝,佔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達到19.8%,全縣規模500畝以上的有3片,分別是:赤城縣潤澤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赤城縣旭豐種植專業合作社、雲州鄉。

主要種植的品種有:早大白、荷蘭薯7號等,種植面積最多的是早大白即大白花,該品種為極早熟品種,生育期60-65天,結薯集中,品質好,適應性較強,大中薯率(商品率)高達90%以上。一般畝產1500公斤,高產可達4000公斤以上。馬鈴薯已成為全縣山區特別是山區農民菜兼糧、飼料的主要來源。

1、馬鈴薯加工情況

我縣商品薯加工轉化方面幾乎是空白,加工企業寥寥無幾,可以説幾乎沒有,大多是一些農村小作坊,時停時幹,規模很小,設備簡陋,只能用來加工一些少量的澱粉和土豆粉之類,加工能力十分有限。

2、存在問題

(1)生產方面

主要存在單產不高,羣眾的商品意識不強,沒有針對市場需求生產專用薯,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經濟收入的意識淡薄,耕作管理比較粗放,對病蟲害的防治意識不高,還使很大一部分馬鈴薯在存貯期間腐爛變質,造成很大的損失。機械化應用程度低,極大地限制了規模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推廣經費缺乏,羣眾的文化素質較低。

(2)開發利用方面

沒有規模的加工企業,商品開發程度低, 加工轉化能力明顯不足。

(3)銷售運輸方面

全縣無專門的、大型的批發市場作為中轉,呈現出在縣內小規模、小範圍、短距離販運方面勢頭強勁,而長途販運、開發大中城市市場方面明顯不足,沒有真正開拓出自己的市場。

3、需要政府扶持

(1)對商品薯種植基地建設所需節水灌溉設施、大型農機具、機井配套設備進行補貼。

(2)給予馬鈴薯專業合作社農資經營權,切實降低馬鈴薯生產成本;對已形成規模的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在資金、設備、設施上進行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橋樑紐帶作用;對舉辦好的專業合作社,實行以獎帶補的政策,促進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3)全力扶持馬鈴薯加工企業建設,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並在銀行信貸方面給於優先支持。

三、馬鈴薯貯藏情況

1、現狀

我縣馬鈴薯儲藏總量約為10000噸,其中農户土窖儲藏總量為xx噸左右,其餘的都是由企業儲藏。儲藏能力較大的企業不多,亞欣農貿有限公司是其中最大規模的,儲藏能力為5000噸,其它還有些規模較小的儲藏能力都在幾百噸左右。

2、存在問題

儲存能力大的企業少,建設標準不高,在儲貯過程中由於温室濕度控制不好,導致爛窖率較高(10-15%),造成很大損失,特別是對種薯影響更大,造成出苗率低、產量下降、品質下降。

3、下一步工作目標

加大對馬鈴薯儲藏企業的扶持,提高儲窖建設標準,降低馬鈴薯在儲藏過程中的腐爛程度,較少損失。

4、需要政府扶持

實行種薯和商品薯儲窖補貼政策,補貼金額為標準造價的30%~50%。

羊產業調研報告篇6

一、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我鄉主動作為,順勢而上,緊緊抓住發展的大好機會,積極爭取上級扶持,有效破解羣眾增收困難這一難題,採取切實有效的辦法大抓農村產業。產業發展呈現出從弱到強、從無序到有序、從疲軟向蓬勃發展的態勢,產業經濟成為全鄉村經濟的“助推劑”。

(一)畜牧養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畜牧業是我鄉的傳統產業和基礎產業,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養殖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20xx年,全鄉畜禽存欄量近7萬頭(只),各類養殖大户70户,實現畜牧業年產值達2500餘萬元,實現畜牧業農民人均增收600餘元。

(二)果蔬種植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我鄉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有距離巴城較近的優勢,大力發展優質水果和蔬菜產業,打造有機、綠色蔬菜基地建設。

積極幫扶回鄉創業青年嶽林在家鄉組建了“金大寨種養殖業專業合作社”,以寨子包村為核心,租賃土地2000餘畝,打造以優質蔬菜、水果、水產等為一體的現代觀光農業產業園。目前,已建成生態草莓園200畝,優質食用菌10萬袋。蔬菜大棚15個,30餘畝。完成核心園區耕作道8公里,硬化園區公路200米,園區蓄水池8個6000餘方,新建、整治園區渠系5000餘米。總投資820餘萬元。解決當地農民就業100餘人,20xx年已實現產值80餘萬元,2015年擬建成草莓園300畝,食用菌40萬袋,種植蔬菜300畝,可實現產值4000餘萬元。

回鄉創業青年趙維國發起、並組織成立萬綠種養植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50人。依託印山坪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萬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主要種植萵筍、韭菜、蘆筍、大葱、西紅柿等品種。目前全鄉蔬菜種植面積4600餘畝,產量1.1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000餘萬元,農民人均增收860餘元。果蔬農產品採取傳統種植模式,走無公害種植路子,結合現代農業科技,產品質量過硬,暢銷城區,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農民種的綠色菜品”。金大寨專業合作社引進北京的葡萄品種,在寨子包村種植的優質葡萄,成為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高品質水果。

(三)工業項目實現從無到有

由於受地理條件和資源的限制,我鄉工業發展舉步維艱。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班子不斷髮掘本鄉資源優勢,結合市場需求,通過招商引資,成功引進外地客商,投資300餘萬元,在天橋村興建了純淨水生產基地。該水廠的建設,既把多餘的山泉水“變廢為寶”,解決全村近30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

(四)發展鄉村旅遊業大有可為

我鄉距離主城區較近,生態良好、民風淳樸、鄉風文明,古樓山已成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遊休閒基地。近年來,我鄉以鼓樓山、寨子包、方山雁、何家坪村為依託,打造觀光農業,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000餘元。我鄉的“生態農業產業示範基地與觀光園”項目,核心園區達2300餘畝,種植優質草莓和葡萄,打造農業產業觀光體,吸引了更多市民到休閒觀光。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重視產業發展是根本

我鄉過去產業發展雖有起步,但未形成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狀態,在增加農民收入、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動力不足,成效不明。去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領導下,我鄉把農村產業發展列入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堅持產業先行,搞好科學規劃,積極迴應人民羣眾建設美好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充分發揮鄉黨委的決策力量和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釋放羣眾在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全鄉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以特色產業為支撐,下大力氣走出以產業發展促進羣眾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迴應發展需要,解決了為何發展農村產業的問題。

(二)發展定位準確是關鍵

產業發展定位準確與否事關我鄉產業發展的成敗,經過不斷實踐和努力探索,結合實際和歷史傳統,因地制宜,充分論證,村民自願,逐漸形成了我鄉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以富民強鄉為目標、以農民增收為方向,以主城區為市場,圍繞有機、綠色、無公害,大力發展果蔬產業;圍繞“傳統養殖、市場競爭”的戰略,大力發展畜牧養殖產業;圍繞地理和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產業;圍繞巴山新居和聚居點建設,結合農村發展的歷史趨勢,發展個體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務。發展定位準確,解決了如何發展農村產業的問題。

(三)突破發展方法是核心

把“紙上談兵”演變成產業發展的成果和農民增收的現實,是該項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走出去”開展招商引資,引進資金、技術,僅20xx年下半年,赴成渝、珠三角開展小分隊招商3次,對接企業20餘家,洽談現代農業、旅遊文化、商貿服務等項目8個,成功引進現代農業項目1個,合同協議投資2000萬元。二是積極實施“回引工程”。大力宣傳近幾年來我區的發展變化,吸引在外人士返鄉創業,成功回引了趙衞國、樑李等在外人士19人,總共投資0.8億元,着重發展果蔬、中藥材、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多措並舉,有效解決了怎樣發展產業的問題。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已有產業發展成績的基礎上,我鄉將再接再厲,鼓足幹勁,力爭上游,抓好抓實今後的產業發展工作。

(一)在工作推動方面下功夫

開弓沒有回頭箭,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倒逼全鄉幹部主動作為,推到產業工作一線。堅持強有力的工作措施,樹立時不待我的緊迫感,想更多的辦法、用更多的措施推動工作。發展決心不減,形成發展的更大合力,紮實推動產業發展,形成常態化和長效化工作機制。

(二)在做大做強方面下功夫

我鄉的畜牧產業、果蔬產業、鄉村旅遊等產業,已初具規模,下一步,充分調動積極性,研究和對接市場,做大做強現有產業,打造產業升級版,使之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本土品牌。

(三)在服務保障方面下功夫

做好服務保障工作是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認真樹立投資興業、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高度重視投資軟環境建設,大力宣傳發展環境,貫徹落實開放合作工作部署,做好產業發展的服務保障工作,營造產業發展的氛圍。

羊產業調研報告篇7

畜牧業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標誌,加快畜牧業發展,對於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局對全區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質增效、增強產業競爭力為主線,經過全區上下共同努力,使全區畜牧業得到了協調、穩定、持續發展,龍頭企業和養殖小區規模不斷壯大,養殖户收益不斷提高,畜牧經濟總量再上新高,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40%。截止到目前,全區生豬飼養量62萬頭;牛1.8萬頭;羊飼養量4.4萬隻;禽飼養量163萬隻。畜牧業發展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畜牧業主導產業地位初步確立

畜牧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又有新提高。今年全區畜牧業總產值將佔農業總產值40%,畜牧業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畜牧業在加速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和地方財政收入,保障市場供給和社會穩定等方面都將做出越來越多的貢獻。另外,大用集團、華英集團均已落户我市,投資成立綜合性龍頭企業和大型家禽養殖小區,這更將推動我區畜牧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飼養規模上水平,基地建設發展迅速

20xx年新建養殖小區19個,其中生豬養殖小區6個,肉牛養殖小區5個,蛋雞養殖小區3個,肉雞養殖小區5個,這些小區的建成不僅使我區畜牧業發展上了新台階,同時又帶動周邊養殖的積極性。

(三)、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監測體系

一是建立了區動物疫病建設中心化驗室,並通過了省市項目組的驗收,近期將投入使用。化驗室的建成將迅速提高了我區動物疫病的診斷能力,為全縣養殖户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二是通過實施4個鄉鎮防檢站建設項目,提高鄉級動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強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目前全區聘任村級防疫員名,通過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動物疫病防控與服務體系。徹底解決了養殖農户的技術服務之憂。四是認真落實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監測工作,保證了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近年來全區沒有重大動物疫情發生。

(四)、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畜產品質量安全關係到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國內外畜產品市場發展。近年來,我們在加大對畜產品質量安全宣傳的同時,嚴格了飼料、獸藥執法監管。每年開展了兩次畜產品質量安全拉網式大檢查,嚴肅查處違法案件,重點打擊了無證經營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飼料、獸藥的行為,杜絕了使用瘦肉精、蘇丹紅等違禁藥品的現象,從源頭上保證了人民羣眾吃上“放心肉”,保障了羣眾的肉食品安全和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五)、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穩步推進發展

20xx年我區共爭取生豬標準化建設項目3個,資金萬元。母豬補貼萬元。基層鄉鎮項目個,資金萬元,這些項目的引進,有力的推進了我區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六)、建立合作組織,帶動產業發展

為了提高專業化規模化養殖户的素質,創立品牌形象,提高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區委、區政府及畜牧等部門積極引導,成立了由養殖大户為主的產業合作社6個,他們在防疫、引種、飼料、銷售、價格等形成合力,並定期開展培訓和座談。目前,參加產業合作社的會員已達500多户,這些會員既是科學養殖的示範户,又是自治組織的帶動人,通過他們宣傳,示範帶動了我區養殖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我區畜牧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區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畜牧部門的努力下,我區畜牧業協調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在有些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產業化結構有待完善

目前,我區的畜牧業產業化水平較低,特別是能形成一定規模和帶動效應的加工龍頭企業數量較少。農民與企業間大多是單純的買賣關係,尚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養殖户受市場影響的因素較大。行情好時,都搶着飼養;行情不好時,又都放棄生產,造成了產品的“短缺”和“過剩”的交替出現,市場難以搞活,產銷銜接不暢,市場競爭力弱,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制約了畜牧業的快速長遠發展。

(二)、發展資金較為短缺

畜牧業同種植業一樣,屬弱質產業,自身積累能力差。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對發展畜牧業投入能力較弱,所以很難滿足畜牧業發展的需要。很多農民對奶牛、生豬、蛋雞等畜禽的養殖願望非常迫切,已有養殖場的還想再擴大規模,但資金不足,只能到農村信用聯社貸款。而農村信用聯社發放貸款時需要擔保,散户一般經濟實力較差,很難找到人來擔保,影響了養殖户的正常經營和發展。另外,信用社對養殖户的貸款利息高、週期短(利息超過一分,週期一般不超過1年),對見效週期較長,一般要一年以上才能見成效的產業不適用(例如:養牛户往往沒等到有收益時就需償還信用社的貸款),這也制約着畜牧業的發展。

(三)、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亟待解決

目前,畜牧業正由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隨着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規模越來越大,一個村裏每家都養,或者一户養上千頭豬、萬隻雞,仍然作為庭院經濟,所產生的大量糞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時處理,隨時都能對人類和畜禽環境造成嚴重污染;農業上由使用有機肥逐漸轉向使用化肥,使大量畜禽糞便等有機肥積壓浪費、造成公害;由於規模化、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使用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金屬微量元素已成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長的需要,經濟利益驅動和科學知識的不足,濫用上述藥物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畜產品的藥物殘留及環境污染。同時由於城區發展迅速,原來的飼養區很多變成了市區,不再適合養殖。

三、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進一步提高認識,大力營造現代畜牧業發展環境發達的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是現代農業建設的突破口。大力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是高層次、高起點、高水平、戰略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業附加值,就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區的畜牧業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副業,而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產業,它已撐起了農業經濟的半壁河山。當前要進一步加大畜牧業在農業中所佔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的宣傳,營造現代畜牧業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zj3e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