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高校就業工作總結【新版多篇】

高校就業工作總結【新版多篇】

高校就業工作總結【新版多篇】

高校就業工作方案 篇一

為進一步做好轄區內應往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根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做好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工作要求,開展對縣內往應屆高校畢業生實施實名制登記,建立基本信息數據庫,及時掌握動態,實時開展就業指導服務。現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建立對轄區內高校畢業生基本情況實名登記,建立就業情況數據庫,跟蹤服務到人,努力做到失業一人,跟蹤一人,幫助一人,就業一人,多措並舉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二、工作內容

(一)拓寬就業領域,多渠道促進就業。

一是以產業帶動促進就業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貫徹落實市委關於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圍繞做大做強市縣重點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集羣開發,拓展就業渠道,以產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

二是加大政策落實力度,鼓勵中微小型企業吸納就業。積極開展對吸納高校畢業生的企業的政策落實力度,實施對企業的税收、金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以及對就業重點企業的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的人事代理、檔案管理、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職稱評定、權益保障等服務,切實改善就業環境。

三是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加大對城鄉基層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崗位和社區公益性崗位的開展力度,全面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和公益性崗位補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繼續實施“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特色崗位計劃”等基層服務。重點開展“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積極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設立創業指導平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場地和政策諮詢、項目推介、風險評估、開業指導和融資服務,提高創業成功率。繼續開展“泛海揚帆—大學生創業行動”推介活動,舉辦創業大賽活動,啟發創新思維,激發創業熱情,全面落實創業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二)加大公共就業服務,深入企業尋找就業崗位。

一是組織企業進入校園,開展校園宣傳活動,就現行的就業形勢和本地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就業創業優惠政策,重點幫助高校畢業生設立合理的就業目標,提高求職就業成功率。

二是開展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活動。深入轄區企業收集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通過網絡服務平台,定時發佈收集崗位信息、就業政策,及時更新,擴大就業服務信息覆蓋面。

三是免費開展對高校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鑑定。大力宣傳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業技能培訓和優惠政策,引導高校畢業生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鑑定,提高職業技能水平,提升就業能力。四是加大對創業典型的宣傳。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大力開展對大學生崗位成長、創業成才的鼓勵,努力營造“創業光榮”的氛圍,大力弘揚愛崗敬業,自主創業的良好作風,鼓勵高校畢業生立足基層、立足一線、立足崗位成長成才。

(三)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制度。

一是通過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服務網絡,建立起大學生就業與未就業實名制登記數據庫,以鄉(鎮)社保所和社區(村)為服務責任主體,幫助鄉(鎮)、村(社區)轄區內往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登記服務,並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工作。

二是以鄉鎮社保所和社區(村)完成往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實名制登記工作,及時瞭解他們的就業失業狀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市場的就業信息,幫助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

三是深入鄉鎮和社區(村)定期走訪轄區內未就業的往應屆高校畢業生,尤其是失業在6個月以上的畢業生、“零就業家庭”和“低保户家庭”畢業生、家庭困難畢業生,實時瞭解其未就業原因,做到及時動態掌握未就業信息,及時有效提供幫助。

四是建立信息數據的報送制度。完善大學生就業與未就業的信息統計基礎資料和台帳管理,對實名制登記情況和提供就業服務情況進行記錄,建立健全轄區內應往屆畢業生就業與未就業實名制電子台帳。

五是繼續開展就業見習和定向培訓工作。加大對就業培訓基地的監管,加大見習崗位開展,多形式搭建見習對接平台,為未就業的畢業生及時提供見習機會。完善見習制度,落實見習補貼,加大對見習單位的政策扶持。

六是依法維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權益。加大對人力資源市場監管,規範勞務中介的職業行為,加強勞動保障執法,規範用工行為,維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公平。

三、工作步驟

(一)籌備階段(3月20日—5月1日)

一是宣傳動員。利用各類媒體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落實就業創業政策,依託鄉鎮、村(社區)社會保障工作平台,開展入户調查和定期走訪等形式,及時全面掌握畢業生的畢業學校,畢業時間、學歷及專業、技能水平、就業願望及培訓願望、家庭情況等實名制信息,建立基礎台賬,納入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統計信息系統管理。二是儲備崗位。進入企業,收集適合大學生就業的企業就業崗位、基層就業崗位、見習崗位、定向就業崗位及靈活就業崗位,並實時通過各類媒體信息發佈。

(二)實施階段(5月2日—9月30日)

一是提供崗位。根據收集的就業崗位,給予未就業大學生提供至少4個以上合適崗位信息,幫助服務對象儘早實現就業。二是提升技能。對有技能培訓願望的畢業生,根據市場需求,積極組織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提高就業能力。三是創業指導。對有創業願望的高校畢業生,為其提供創業政策諮詢服務,創業項目推介,加大對創業者的創業引導。四是維護權益。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督與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提供就業服務,不得設立任何附加條件,營造公平的就業環境。

(三)總結階段(10月1日—12月31日)

一是跟蹤回訪。建立有就業意願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瞭解機制。對在就業推薦中初步達成意向的用人單位和高校畢業生,定期通過電話回訪或實地調查等方式跟蹤其實際簽約情況,並指導雙方按規定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相關社會保險。對活動期間難以實現就業的服務對象,要分析原因,為其量身定製幫扶計劃,幫助其在後續日常幫扶工作中實現就業。對已經就業的,特別是創辦微型企業、靈活就業的服務對象,要跟蹤掌握其項目經營

高校就業工作方案 篇二

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大學生的就業觀與相關企業的人才需求方向有所衝突,大學畢業生出現過剩現象,而企業則出現人才匱乏局面。新時期下,增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進而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將能有助於緩解當前的就業形勢。目前我國高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力度欠缺,學生對於自我認知和客觀環境評估上有所不足,各高校適時整合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將能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概述

(一)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為高校輔導員以及代課教師依據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和完善的道德規範,有目的性、針對性在大學生中開展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體系,實現優質、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以便高校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

(二)就業指導教育

高校就業指導教育指輔導員及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適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就業難題及其困惑,憑藉有效的就業信息,積極幫助學生良好就業,其內容包含有就業政策導向及相應的思想教育工作。

因而,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息息相關,就業指導教育工作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可推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的發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將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整合的意義

(一)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社會實踐表明。在這經濟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下,社會不僅需求專業知識較強的人才,同時也關注人才的個人修養、思想道德水平、實踐操作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艱苦奮鬥的精神。

(二)有利於挖掘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進一步推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的發展

開展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工作應立足於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生個性化特徵,在馬克思主義惡化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有效落實大學生髮展教育方針政策,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實踐活動中正確樹立就業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

(三)為培養應用型人才、複合型人才創造有利條件

現今社會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逐漸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對應用型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較大,同時還較為關注人才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故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方向上需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以便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引入思政教育開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將符合當前社會的實際就業情況,就業指導教育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應用表現,思政教育則為就業指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就業政策的落實過程中促進大學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開展有效地就業培訓以及提供合理的信息服務將能增加大學生的就業率,進而明確高校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就業目標。

三、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整合的有利條件

新時期下,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之間的相通性、內在的關聯性將為兩者的整合創造有利條件。

(一)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思政教育將能增強大學生的道德、法律認識,可幫助其較好地適應社會規範、合理處理社會關係。我國公民的道德體系具有多層次特徵,低層次中部分道德規範具有較強的普遍性,對大多數公民有一定的約束力,任何違背公共道德的公民都將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在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對大學生要掌握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還應重視起道德、法律教育工作,故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

(二)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之間的內在關聯性

社會規範與人的心理需求、道德規範等方面相符合,並在法律的保障下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人們只有具備道德自覺性和意志自律性才能遵法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故而在合理合法的基礎上融合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法律法規的教育中滲透道德教育將能保障大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將為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提供有利條件,注重就業指導中傳授法律相關知識、就業法律內進行道德訴求教育,積極探索就業法律與社會道德的有機結合途徑才能真正體現出兩種教育的整合優勢。

四、整合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原則

當前,整合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原則主要有以人為本原則、整體性原則以及實踐性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

現今時代的發展,注重人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要求,還將是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政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對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隨着社會的發展趨勢,以人為本日益成為現代化思政教育的核心思想。而就業政策的落腳點在於滿足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出台的相關政策法規堅持以人為本為制定的價值取向才能提高人民對法律的認同感,從而具有自覺遵守意識。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為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奠定人本基礎。 (二)整體性原則

高校進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應堅持整體性原則,從整體、全局的角度進行兩者的整合工作。當前大多高校側重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的發佈等實用性指導工作,並未注重就業指導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致於大學生在未來就業時就業觀不明確或者有着錯誤的就業觀、擇業觀、價值觀。在現今新時期下,高校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採用合理的、人性化的就業指導理念將能有效推動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大學生的個人修養和自律素質,就業指導教育側重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就業觀念的正確塑造,整合二者將能促成優勢互補的局面,從整體角度發揮整合工作最大作用,為整合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三)實踐性原則

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需加強法制化管理,藉助於制度執行行為、管理行為等方式進行教育工作,在實踐活動中完善學生的人格,不僅能夠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還可提高大學生的額思想政治素質和就業技能。將就業指導教育中引入相關的法規準則的教育內容將增強思政教育強度,以嚴謹的法制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貼近生活的實踐中改變或者塑造科學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將能推動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進程。因此,堅持實踐性原則將為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策略

(一)機制整合策略

高校應構建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機制,將能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整合工作的發展。新時期下,高校可邀請就業指導機構的專業人士前來本校進行就業指導的現場講座、支持輔導員及教師參與就業指導方面的交流會以及積極開展相關的就業指導教育研討會等,並結合相關的成功經驗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促進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機制上的整合,建立合理的監督機制,將能實時掌握學生思想特點及動態,進而針對性的採取相關政策制止問題的產生,將能完善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體系。

(二)載體整合策略

創新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整合工作的載體形式,將具有積極意義的民族精神融入整合載體中,鼓勵科技型載體的發展,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構建校園內部信息網絡,促進師生之間的網絡交流,拓展整合工作的覆蓋範圍,為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實踐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措施。

(三)規模整合策略

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工作時還應建設具有嚴謹政治作風及管理能力強的隊伍,在為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和就業指導教育工作時起着表率作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高校可定期對這支隊伍進行配培訓,促進其政治思想的覺悟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以便從規模上進行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整合,促使整合工作傾向於科學化、合理化方向發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形勢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升有利於推動社會文明的發展進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不僅要求其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還注重人才的綜合素質發展。整合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教育將能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於挖掘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進一步推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的發展,還能為充實國家人才儲備創造有利條件。

高校就業工作方案 篇三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xx]3號)和《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切實做好穩定就業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遼政發[20xx]6號)的要求,從20xx年開始,在我省範圍內實施高校畢業生千企萬崗就業見習計劃,遼寧省高校畢業生千企萬崗就業見習計劃實施方案。為確保此項計劃實施能夠落到實處,現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應對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充分發揮各級政府促進就業的工作職責,動員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為重點,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為目標,以強化政府組織化程度為手段,以各級政府扶持政策為保證,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促進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儘快就業,引導和鼓勵更多的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

二、目標任務

(一)工作目標。通過努力,提高高校見習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豐富其工作經驗,增強其市場就業競爭力,見習後一年內就業率達到70%以上;拓展和規範一批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逐年提高高校畢業生見習後在見習基地就業的比例;建立見習計劃的崗位開發、信息發佈、管理服務等方面的長效工作機制,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政策體系,基本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

(二)工作任務。20xx年,省政府選擇千户企業作為見習基地,引導1萬名未就業應屆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

三、工作內容

(一)明確見習對象。計劃主要實施對象為我省生源的離校未就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同時積極探索將尚未離校的我省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納入到就業見習計劃中。優先安排城鄉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

20xx年,就業見習計劃實施對象範圍,包括20xx年、20xx年兩個年度我省生源的未就業高校應屆畢業生。

(二)開發見習崗位。見習單位提供的見習崗位應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和業務內容,有利於見習畢業生提高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安全工作環境和條件,人身意外傷害風險較低。見習單位通過兩個渠道選擇:一是省市政府組織勞動保障、人事、教育、經委、國有資產管理、中小企業、科技廳等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分別抓好見習單位確定工作;二是由省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見習單位和見習崗位。

見習崗位主要是通過確定見習基地的方式開發,力求崗位數量規模化、見習工作長期化。確定見習基地的具體條件:見習基地應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管理規範,能夠持續提供一定數量的見習崗位,每年至少安排見習畢業生20人以上,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可適當放寬。規模較大且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企事業單位,可優先確定為見習基地。

擬承擔就業見習任務的企事業單位需提供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的相關材料。對其中達到見習基地條件的,由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授予“遼寧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稱號並掛牌。

(三)公佈見習計劃。各有關部門要將核實後的見習單位名單(包括單位基本情況、擬提供的見習崗位名稱及數量、見習崗位見習時間和見習期限、對見習畢業生的資格條件要求、見習補貼標準等),及時報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就業政策《遼寧省高校畢業生千企萬崗就業見習計劃實施方案》。

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將見習單位的見習崗位信息按月向社會公佈。崗位信息主要通過遼寧省就業網、遼寧人事人才公共服務網、遼寧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公佈。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公佈見習崗位信息。各級就業服務機構、勞動保障平台、高校也要採取適當形式發佈見習計劃的有關信息。

(四)組織參加見習。勞動保障、人事、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充分利用工作網絡體系,指定專門機構組織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積極報名參加就業見習。要向社會公佈受理高校畢業生報名參加就業見習計劃的專門機構及聯繫方式,承擔接受高校畢業生報名登記、審核資格條件、對接見習崗位、辦理相關手續、開展後續服務的職責。各實施機構可採取針對具體見習崗位向見習單位推薦見習人員的工作方式,也可根據情況組織召開見習單位和見習畢業生的雙向選擇洽談會。

各個部門要按月將參加見習的高校畢業生名單及《見習協議書》等材料報送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便做出見習補貼資金的需求和使用計劃。

(五)加強見習管理。見習之前,見習畢業生和見習單位要簽訂《見習協議書》,明確見習時間、見習期限、見習崗位和見習待遇等。見習期間,見習單位和見習畢業生要遵守相關規定,認真履行職責。見習單位不得隨意解除見習協議,維護見習畢業生的合法權益。見習單位要加強對見習畢業生的管理,督促和檢查見習畢業生遵守紀律、履行職責。見習畢業生無正當理由不得提前終止見習。有關組織實施機構要對見習情況進行跟蹤服務和督促檢查,協調處理見習期間產生的矛盾和問題。見習期滿,見習單位應根據見習畢業生的實際表現和工作能力,對其進行考核鑑定,出具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鑑定表,作為其就業經歷和能力證明。

見習畢業生在同一單位見習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見習期間被見習單位或其他單位招聘、錄用的,見習單位和見習人員應及時向所對應的見習實施機構報告,辦理提前終止見習手續。

四、政策支持

(一)實行見習補貼政策。見習單位要為見習畢業生髮放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60%的見習補貼,具體標準由各見習單位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為鼓勵見習單位接納見習人員,省財政承擔見習補貼的2/3(補貼計算基數以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為上限),其餘由見習單位承擔。對見習單位支出的見習補貼費用,實行所得税税前列支,並不計入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

見習人員見習期間享受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由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辦理,所需經費由省財政負責提供。

(二)鼓勵見習單位招用見習人員。見習單位在見習期間或見習期滿正式招用在本單位見習的高校畢業生,且該生已經辦理離校手續的,可比照享受《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切實做好穩定就業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遼政發[20xx]6號)第十五條規定鼓勵各類用人單位吸納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有關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三)強化見習服務。見習期間,各級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免費人事代理服務和人事檔案託管服務。

(四)開展評選表彰。對提供見習崗位多、崗位質量高、吸納見習畢業生數量多,或者招用見習畢業生在本單位就業比例較高的見習基地,由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予以表彰並給予適當獎勵。每年度評選一次。在此基礎上,全省命名一批“遼寧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示範基地”,以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將其作為就業工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領導責任制和目標考核制,抓好工作落實。要建立就業見習工作統計制度,及時瞭解和掌握工作進度。各有關部門已開展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可納入到高校畢業生千企萬崗見習計劃。

(二)明確職責分工。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由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負總責,具體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省教育廳、省人事廳、團省委等部門組織實施,省勞動保障廳負責與企業對接、考核見習成果等工作,省財政廳落實並撥付見習補貼。勞動保障、人事、教育、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成員單位負責做好見習崗位開發等見習工作,並負責見習過程的跟蹤管理和服務,加強對原有見習基地的考核、評價工作。經委、國資委、科技廳要結合各自職責,分別負責確定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作為新增見習基地,中小企業廳、工商聯要負責確定一批信譽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的民營企業作為新增見習基地,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好高校畢業生見習活動。財政部門要落實見習補貼,並監督經費管理和使用情況。

(三)確保經費到位。見習畢業生在見習期間按月領取見習補貼,由見習單位先行墊付,省財政補助部分在見習結束後一個月內一次性撥付給見習單位。見習單位每月要向見習組織實施機構報送由見習畢業生簽字的見習補貼發放明細表,由見習組織實施機構彙總後報省勞動保障部門審核。勞動保障部門每月要統計當月參加見習畢業生的見習補貼發放明細表,提出財政補貼資金需求計劃。財政部門認真審核勞動保障部門提出的補貼金額,審核同意後將補助資金直接撥付至見習單位。

(四)做好宣傳工作。各見習計劃組織實施機構要對見習畢業生開展見習前指導,要對見習單位開展見習政策宣傳。要廣泛動員社會資源,營造關心、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的社會氛圍。要大力加強輿論宣傳,採用各種宣傳形式,宣傳就業見習政策和意義,宣傳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後成功就業的典型。要大力宣傳行業、企事業單位開展就業見習的經驗做法,樹立見習基地的良好社會形象,以推動更多的用人單位承擔見習任務,促進就業見習工作不斷深入發展。

高校就業工作方案 篇四

一、活動背景

隨着全國高校的擴招,以及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在加上XX年全球金融危機,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創業競爭的壓力日益增大。 為了繁榮校園文化、充實校園生活,進一步引導同學們瞭解就業創業知識、培養就業創業意識、樹立就業創業精神、提高就業創業能力、讓同學們通過關於就業創業的演講活動了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創業形勢,並找到就業創業的方向,特面向全系學生舉辦以“”為主題的就業創業演講比賽。

二、活動目的及宗旨

1、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自豪感,繁榮學院文化,發揚比賽的優良傳統,幫助同學們明確學習目標,促進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從觀念、心態、技能等方面做好應對競爭壓力和職業挑戰的準備 。

2、通過活動在全系範圍內的影響力來提高同學們對自己職業發展的思考和規劃,同時通過演講來提高同學們的交流和表達能力,進而更好的對別人甚至未來的工作單位推銷自己

三、活動意義

本次活動意在通過提供演講平台給予同學們鍛鍊的機會,展現演講才華和能力,並通過對其就業創業想法和認識,鼓勵同學們通過對社會及市場的觀察,結合自身特點,策劃制定有一定實際價值的奮鬥方案。激發培養我校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主動精神、商業精神以及市場經濟思維。

四、舉辦單位

主辦單位:院團委

承辦單位:土木工程系就業創業部

贊助單位:待定

五、活動主體

1、籌備階段

(1)活動宣傳

海報宣傳:在活動前,通過在一教門口展出宣傳海報來告知全系同學該活動的基本情況(要求海報能夠深刻體現活動主題,並且內容新穎,有直觀的表達效果)——宣傳組

班級宣傳:為了達到宣傳力度,做到全系參與,在活動前,安排部門幹事帶上相關的宣傳資料在班上的就業創業委員的配合下將資料發放到各個班級並告知本次活動的基本內容,同時統計報名人數。——就業創業部全體幹事

諮詢宣傳:在活動前及整個活動過程中,在164值班室就業創業部設立諮詢點,為同學們詳細解答一系列問題,使同學們更能瞭解活動情況。——值班幹事

(2)組織

聯繫比賽場地:確定初賽及複賽的比賽地點

主持人:待定(要求普通話很好,能靈活應變,具有感染力)

參賽人員:初賽:全系報名參加演講的各位選手

複賽:經初賽選拔。(6—8名)

邀請人員:初賽:土木工程系就業創業部三位部長及幾位幹事(具體人員待定)

複賽:發請柬邀請評委:學院領導、學生會幹部。(共9名)

出席觀眾:初賽:各位選手

複賽:每個班選5名同學代表班級參加

(3)ppt及活動背景音樂:

做一個關於能反映當前就業創業形勢的ppt(要求內容符合活動主題,深刻新穎)——策劃組

選幾首活動過程中的背景音樂,用於活動開始前,及在活動過程中的一些停歇時間(要求歌曲內容積極向上,給人以奮鬥拼搏的激勵)——活動組

(4)後勤工作及舞台部分

購買物品:證書,獎品(獲獎者),舞台裝飾品——外聯組,財務組

借用物品:音響設備,花盆——祕書組,資料組

場地佈置:舞台裝飾、開場和結束音樂及音響設備調試、後期清理等——就業創業部全體幹事

抽籤及現場秩序的維持:確定複賽的順序安排,提前告知參賽選手做好演講準備。——策劃組

2、比賽前期階段:參賽選手需提前準備一份就業創業演講稿,在比賽之前交到164值班室就業創業部審核。

3、比賽階段:

初賽

①時間:4月13日(具體比賽時間待定)

②地點:1616

③主題:積聚就業跬步,點亮創業夢想

④比賽流程:

主持人致開幕詞並且介紹到場的評委及比賽的規則。

演講比賽正式開始。

帶所有選手比賽完後,邀請評委代表上台簡單講評

主持人致閉幕詞。

賽後第二天公佈進入複賽的選手並通知其做好複賽的準備

複賽

①時間:4月17日(具體時間待定)

②地點:八角演講廳(提前申請)

③演講環節:

第一環節——選手演講

限時:時間必須在5分鐘以內

主題:積聚就業跬步,點亮創業夢想

第二環節——現場問答

ps:每位選手演講完畢,必要時評委可向選手提問或做簡單點評

④流程:

主持人致開幕詞並且介紹到場的評委,嘉賓

主持人邀請評委代表學生會主席發言

主持人介紹比賽的規則和評分細則

播放ppt,同時主持人根據ppt播放的內容作相應的講解

ppt播放完後,主持人引入演講比賽

當第四個選手演講完後,進入表演環節(目的激發觀眾熱情,放鬆選手緊張心情,活躍活動氣氛。)

待所有選手比賽完後,進入互動節目——通過屏幕轉動,選出回答問題的觀眾,問題內容主要是就業創業方面的,回答問題的觀眾可獲得精美小禮品一份,(在進行互動節目時,統計出最後兩位位選手的得分)

主持人公佈最後兩位選手得分,然後邀請評委代表團總支副書記做活動講評,工作人員進行名次排序

主持人上台宣佈比賽結果(依次由優秀獎到一等獎)

嘉賓,評委,選手,全體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4、現場各組分工

舞台部分:主持人,音響,裝飾舞台——就業創業部全體幹事

秩序部分:觀眾秩序——活動組,策劃組

禮儀部分:引領嘉賓評委就坐,收發評分表——資料組,祕書組

統分計時部分:統計分數,排名,計時,提醒時間——宣傳組

後勤機動:外聯組

六、活動預算

海報,橫幅 待定

提供礦泉水供評委,參賽選手及工作人員 待定

榮譽證書及獎品等 待定

會場佈置物品費用 待定

請柬 待定

合計:待定

七、注意事項

籌備階段各組分工合作,出現問題及時聯繫,共同解決問題。工作嚴格按照進度表進行,每完成一項任務互相轉告;

會場佈置方式要求大方得體;

活動前預備話筒,賽前注意音響的調試工作;

確定到場嘉賓的工作要求及時無誤;

準備一些互動遊戲在統分的時候過度,在觀眾互動環節進行人員統分,

公佈名次,由優秀獎開始至一等獎

整個活動過程中,部門各幹事應積極、主動。若有突變情況或臨時安排,以當時情況安排為準。

高校就業工作方案 篇五

隨着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正日益為社會所關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涉及政府調控、社會經濟發展、學校、用人單位和大學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還存在着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不強。為此,高校要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一)把握時代脈搏。透徹理解新世紀的人才標準

(二)符合高校實際,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

在人才目標定位上。高校應把握好人才培養的總體品質與規格,針對不同的學科專業和類型,培養研究型、複合型、應用型等不同規格的高素質人才以滿足社會發展對各種人才的不同需要。開創出一條促進畢業生就業的路徑來。當前不少學校片面追求高層次。盲目地追求專科院校升本科、本科院校爭上碩士點、博士點。在追求高層次辦學過程中,一些過去十分有專業特色或專業優勢的學校放棄了自己的特點。在人才培養定位上出現了明顯的偏差,從而導致人才培養的雷同。畢業生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以地方性綜合大學為例。地方綜合性大學由於辦學歷史、生源狀況及地域條件的限制,具有“地方性”和“綜合性”兩個特點。地方性院校要面向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的具體需要,結合所處地區的實際情況,培養本地區所需的各種各樣的實用人才。

(三)轉變教育觀念,體現以人為本、人職匹配的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與精英階段人才培養的主要區別是擺脱了單一的精英培養模式,呈現出多樣化的培養模式。市場需求是多樣化,不同社會職業對畢業生素質要求不一樣。如果培養出的學生千篇一律。其結果必然是學生在人才市場中缺乏競爭力。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要體現以人為本、人職匹配的思想,根據大學生的個體差異狀況,按照社會職業的需要。進行不同職業目標的培養,不僅大學生的德、智、體等諸方面能得到全面發展,大學生個體的潛能和差異性也能夠得到發展,這樣的畢業生就可以更好地適應多樣化的社會職位的需要。更有利於人職匹配、順利就業。"

二、改革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的具體化。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導向作用。我國高校本科教育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以“學科本位”理念來構建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調專業的專、深、尖在當時計劃經濟時代,社會需要大量同類型、同層次人才的背景下。為社會輸送眾多高級專業人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市場經濟時期,伴隨產業結構由勞動和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轉變。社會對人才需求不再單一,而呈現出多規格、多類型、多層次的需求態勢。如果再沿襲單一以“學科知識”為理念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忽視學科專業發展的廣度與交叉融合性。必然會導致培養的人才知識面過窄,與社會需求相脱節。因此。當前高校要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需要和大學培養目標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構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平衡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教學計劃。而教學計劃的核心是課程。所以,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大學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其是否科學、合理對大學能否高質量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我國現行本科課程體系的弊端表現為:普遍側重於必修課程。忽略了選修課程的合理比例分配;重理論,輕實踐;各類專業劃分過細,相關課程交叉重疊,沒有整合;課程內容陳舊、滯後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聯繫不夠緊密。因此,高校要加大課程改革,以就業為導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優化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學生畢業後進人人才市場的競爭力。

(二)進一步推進學分制改革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為計量單位衡量學生學業完成狀況的教學管理制度。高校學分制推行已久,但很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只能説是學年學分制或半學分制高校學分制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有諸多因素制約: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管理制度;教師工作不到位:計算機房、實驗室、圖書館等教學輔助部門的管理等原因。在高等教育跨人大眾階段,如何真正實現學分制,使現代高等教育制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適應性和開放性。成為高校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1.制定彈性學制。放寬修業年限

在規定標準學制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在取得規定的學分數後提前畢業或延長學習年限。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則。尊重學生的愛好和個性發展,適當放寬轉系、轉專業的限制。建立和完善主輔修制、雙學位制度、重修、重考制等。在學分制教學管理過程中,多開展校際合作,倡導跨校選課。建立學分互認機制,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允許學生可實行工學交替、分段完成學業:一部分優秀學生在完成第一學年基礎理論課程學習後,可根據自己的專長、興趣,自主選擇專業和專業方向。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導師制

在學分制的實施過程中。由於選修課開設的數量與質量均取決於教師,因此,要推行學分制,就必須採取有效措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師的素質。積極提倡導師制。加強對學生選課、學習的輔導和指導。防止導致學生在選課、選專業或方向等方面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保證選課質量和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構成。

3.加強課程開發。完善選課制

實施完全學分制的關鍵在於讓學生有充沛的課程可供選擇。因此。要積極進行課程開發。強調課程建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發儘可能多的吸引學生的高質量課程。"

(三)深化教學改革,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大學生的就業率、就業滿意度和就業適應性從根本上説是由教育質量決定的。教育質量集中體現於教學質量。而教學工作又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因此。學校要以創新人才培養為重點。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新教育教學思想

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轉變觀念。為此要樹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從科技革命和現代化需要出發,注重培養學生開拓創新能力的教育觀。

2.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注重傳授與啟發的結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課內與課外創新教育的結合。在教育教學中,要以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為出發點。充分運用網絡、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把網絡教學、集中授課與分散討論和個別指導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3.重視大學生個性化學習

課堂教學中,教師着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入討論、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探究能力。讓大學生有自由的時間和餘地,學會按照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行個性化學習。完善自己的素質結構。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就業競爭力。

(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注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是學生就業最為重要的競爭能力。參加實踐也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至為關鍵的環節。目前實踐經驗少、實踐能力弱已成為大學生就業最大的障礙。所以。學校要突出實踐教育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

1.從思想觀念、措施上重視大學生實踐體系的建設

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大學生實踐活動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確立實踐的地位和作用。設置獨立的實踐課程。並給予組織、管理、場地及資金的配套。使實踐體系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

2.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要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利用大學生社團開展多種類型、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師範類的教學大比武,工科類的技能大賽,各類創新競賽等。

3.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實踐基地

在城市、鄉村、機關、學校、部隊、企業之中廣泛建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志願服務基地、專業實踐實習基地、科技創新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軍民共建基地等一大批實踐基地。增加學生對工作環境的認識,早日成為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適崗人才”。

4.加強創業教育

把創業教育及創業人才的培養納入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積極開展各種創業培訓活動,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幫助畢業生順利創業。學校要通過定期舉辦創業計劃大賽、創業者學術講座。定期請一些創業成功者與學生就創業之道進行交流與探討。分析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學生提供借鑑。學校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組織學生進行創業體驗。如成立由學生自主管理和經營的科技服務公司、建立學生超市、學生書亭、學生家教部等實體。為大學生實踐、創業、成才的提供平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lkpj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