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 >

關於推進落實《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報告

關於推進落實《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報告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中辦發〔2018〕37號)、《國務院關於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國發〔2018〕25號)、《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落實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教技廳〔2018〕5號)和《陝西省教育廳辦公室推進落實<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校自2019年以來就持續推進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相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教育部、科技部《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教科技〔2020〕2號)文件精神,我校再次進行認真梳理總結,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推進落實《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報告

一、文件落實情況

(一)高度重視,成立專項工作小組

學校高度重視“四唯”的清理工作,依法規範我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及時進行安排部署,成立了清理“四唯”專項工作小組,由校長丁巨濤任組長,副校長鍾生海、張東紅任副組長,各二級學院、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對學校學科評價、職稱評審、項目申報、考核獎勵等相關工作中出現的“四唯”尤其是“SCI至上”的問題進行清理,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二)提高認識,領會中省文件精神

學校要求相關部門提高認識,把規範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工作提升到“講政治、敢擔當、改作風”的高度,切實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2020年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各項文件,把文件精神落實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中。通過學習,大家統一了思想和認識,充分認識到過度追求SCI論文數量、影響因子、被引次數等相關指標對學校人才評價、績效考核及激發創新活力帶來的阻礙,也充分認識到規範高校SCI 論文相關指標使用對於激發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創造性,釋放科研潛力,促進學校發展的重要性。

二、經驗與做法

通過前期的工作,學校在職稱評審、項目申報、教科研獎勵等方面已經修訂、完善了一系列文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1.優化職稱評審辦法。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學校出台並實施了《xx學院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實施辦法(修訂)》(校黨發〔2019〕50號)、《xx學院高校教師系列職稱晉升條件(修訂)》(校黨發〔2019〕51號)和《xx學院實驗技術系列職稱晉升條件(試行)》(校黨發〔2019〕52號)等職稱系列文件,在文件中將教師教學評價、學術評價、參與服務地方、實現成果轉移轉化等內容納入職稱評審計分範圍,構建了教學工作量、教學評價、科研成果、學術評價、社會服務“五位一體”的職稱晉升量化評價體系,摒棄圍繞SCI 論文簡單的以數量指標直接作為評價的標準。

2.完善學術同行評價規章。職稱評審中,設置教學工作量、教學評價、教科研工作量、學術評價、科技服務五個量化考核項目,其中“學術評價”部分佔比25%,“參評人員的學術評價需每人提供3 篇‘代表作’由校外同行專家組評議打分,校內外專家組打分各佔50%”。學校通過引導學者在參加各類評審、評價工作時遵守學術操守,負責任地提供專業評議意見,不簡單以SCI論文相關指標代替專業判斷。

3.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全面貫徹落實中省關於師德師風建設文件精神,堅持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學校發佈並實施了《xx學院師德師風建設及考評工作實施辦法》(校黨發〔2019〕57號),在教師招聘、人才工程項目培育遴選、職稱評審、評先選模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教師師德考評不合格或者存在科研不誠信行為的,將會受到延遲3 年甚至取消其參評資格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的懲罰。

(二)突出應用,建立健全評價考核體系

1.鼓勵開展應用研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校確立了“服務基礎教育、服務‘三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方向,實施特色發展,堅定走地方化、應用型、開放式的辦學道路,積極鼓勵教師開展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修訂了《xx學院科研獎勵辦法》(校發〔2019〕62號)和《xx學院教學獎勵辦法》(校發〔2019〕73號)等獎勵文件,在文件中明確指出,對教師的社會服務、成果轉移轉化、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等予以獎勵。除對高水平論文、成果進行獎勵外,對通過國家級審定的動植物新品種、被省市政府採納的研究成果、成果實現轉移轉化、紮根基層提供技術服務等進行獎勵,在職稱評審、聘期考核中予以認可。

2.校內人才評選淡化職稱、論文限制,強調能力優先。校級科技創新團隊、學科學術帶頭人、科研平台負責人遴選,負責人要品德高尚,有科研積極性,有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只需要提供代表作,組織專家對代表作進行水平評估。科技創新團隊考核時,對創新服務團隊取得的標誌性論文、獲獎、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等進行綜合評價,不單純計算SCI論文篇數和獲獎的次數。

3.校級項目放寬申報限制,探索多樣化結題方式。校級項目立項時,重點考察項目負責人實際科研水平和科研項目本身的科學性、創新性等內容,注重實際。近年的校級教改、科研項目中,有80%以上的項目由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擔任項目主持人,大大提升了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活躍了學術氣氛。積極探索校級項目結題形式多樣化,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專利、專著、社會服務、調查報告、發明新技術、培育新品種等皆可作為結題的成果,發表SCI論文不作為結題的唯一(或者必須)條件。

(三)注重宣傳,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學校通過會議宣講、校內媒體報道、節日表彰等形式,在校內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大力弘揚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大力弘揚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大力弘揚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大力弘揚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風清氣正的科研氛圍。學習強國、陝西省教育廳官網、安康日報等新聞媒體分別以《xx學院教授權羣學團隊研究成果獲教育部推薦》《讓更多科技成果惠及脱貧攻堅一線陣地》《xx學院教師廖鹹康:把科技論文寫在大地上》為題多次報道我校潛心研究、熱心服務地方的優秀教師,激發了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事業中去。

三、意見建議

(一)扶持優勢學科,科學設置不同類型高校碩士授權單位建設條件

從區域佈局來看,目前我省碩士學科佈局集中在西安市,碩士學位點分佈不平衡;從碩士授權單位建設條件來看,大都強調博士數量、科研到賬經費等要素,有一定“唯學歷、唯經費”的傾向。希望省廳能夠健全不同類型高校建設碩士授權單位條件,將高校為地方培養優質人才、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列入碩士授權單位建設條件,切實發揮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輻射作用,利於全省學位點佈局的均衡,也有利於優勢學科專業服務地方的需要。

(二)增列地區科研專項,支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國防建設面臨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比如,農業方面,很多種子大量依賴國外,農產品種植和加工技術相對落後……水資源空間分佈失衡,帶來不少問題……對屬於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安康地處陝南,山大溝深,以發展農業為主,負有“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政治任務,但是在綠色循環發展中安康存在着新舊動能轉換能力不足、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成果轉化薄弱等問題。破解產業升級難題,發展現代農業,開發新興產業,都迫切的需要地方高校的智力與技術支撐。希望省教育廳能夠設置地區科研專項,以支持我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應用研究,切實推動陝南綠色循環發展。

(三)出台指導意見,規範高校評價評審行為

在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大背景下,高校職稱評審、科研獎勵、聘期考核都強調師德為主、貢獻第一,科學應用SCI論文等相關指標。這樣一來,高校也有所困惑,在缺少量化指標的情況下,如何建立一個讓所有教師都比較信服的評價體系,希望省廳能夠出台職稱評審指導意見,以規範各高校的評價評審行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xuexiao/yjwl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