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銀行工作總結 >

村級壯大集體經濟,助推脱貧奔康的調查和思考

村級壯大集體經濟,助推脱貧奔康的調查和思考

大窩鎮陳垇村壯大集體經濟,助推脱貧奔康的調查和思考

村級壯大集體經濟,助推脱貧奔康的調查和思考

高縣大窩鎮楊小江

[摘要]黨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陳垇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指導和支持下以壯大集體經濟助推脱貧奔康為目標,建立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村集體資產,但在壯大集體經濟方面還面臨許多問題,就陳垇村如何壯大集體經濟,助推脱貧奔康提出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字]集體經濟 脱貧奔康 陳垇村

1 陳垇村集體經濟現狀

1.1流動資產

全村流動性資產7.23萬元,由村級辦公經費和公共維護機制管理經費組成,都是財政補貼性質工作經費。

1.2投資

1.2.1長期投資

全村長期投資50萬元,為大中型水庫水淹區移民後扶資金,以投資收益模式入股雁鳴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鄉村旅遊,每年以5%固定收益分紅,在資產保全的情況下,每年收入2.5萬元用於村民臨時性困難補助。

1.2.2短期投資

全村短期投資120萬元,為貧困村產業週轉金70萬元,市委宣傳部定點幫扶產業週轉金組成,資金使用按照縣財政產業週轉金使用管理規定進行使用,以借款零利息方式借給貧困户發展種養殖業,已完成90萬元資金髮放循環使用,借款15萬元入股犇雷養牛專業合作社以年利率10%的固定收益即1.5萬元,用於解決困難户生活困難問題。

1.3固定資產

1.3.1經營性資產

陳垇村和全縣大部分村相同,集體經濟起步較晚,無經營性資產,全村集體資產以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為主。

1.3.2非經營性資產

陳垇村9個組,非經營資產以通村通組公路,文化廣場,廉租房,黨羣服務中心,文化基礎設施、旅遊基礎設施,人飲工程為主。按照高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有關規定評估折價1611.3398萬元。

1.3.3資源性資產

陳垇村全村資源性資產為集體山坪塘11口66畝,集體林地230畝,未確權到户土地10.18畝,按照高縣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有關規定評估折價929.16萬元。

2. 陳垇村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優勢

2.1資源優勢

陳垇全村幅員面積4.97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1945畝(田921畝,土1024畝)。地勢南低北高,屬典型的垂直地形地貌。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16.1℃,平均降雨量1010mm,雨量集中在5—9月,年均日照1148.8h,無霜期360天,宜種植多種作物品種。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植被良好;有豐富的水資源,美麗的南廣流經該村,月江水電站下閘蓄水後,水域寬闊平緩,形成天然的南廣河湖泊;臨南廣河有10公里翠竹長廊, 5、7、8組有天然形成的高山脊樑等自然資源適合鄉村旅遊開發。

2.2資產優勢

一是陳垇村資源性資產集體山坪塘11口,集體林地230畝,未確權到户土地10.18畝,可通過競價承包方式出租或通過招標承包、招商引資,使用權出讓,租賃經營等途徑,搞綜合經營性開發,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二是有可轉化為經營性資產的廉租房1280平米,覆蓋全村1880人的集中供水工程,投資800餘萬元的旅遊文化基礎設施。

2.3區位優勢

陳垇村距離大窩鎮場鎮5公里,距離宜賓市中心只有25公里,宜慶路從村內穿過,隨着宜昭高速、成貴高鐵等重點交通通道的建設,陳垇村交通狀況將大大改善,將融入宜賓20分鐘經濟圈,區位優勢將明顯提升。陳垇村以兩業驅動、三年脱貧,建成幸福美麗新村和宜賓後花園為發展定位,以花卉打底、兩業為主、企業帶動、生態環保為發展思路。高標準的定位和區位優勢給陳垇村帶來了巨大的招商引資機遇,使得集體資產的壯大更具優勢。

2.4政策優勢

陳垇村屬於十三五期間省級貧困村和月江水電站水淹移民後扶村,由市委宣傳部和縣檔案局定點幫扶,至2015年扶貧開發以來下達陳垇村各類項目資金2937萬元,路網、水網、產業已初步形成,陳垇村將於2018年整村脱貧,脱貧攻堅類資金可按照《高縣財政支農項目資產收益扶貧實施辦法》入股集體公司或專合社,社會信譽高的企業進行保底分紅,對集體經濟壯大又一政策支持。

3 陳垇村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

3.1 收入來源渠道單一。

陳垇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扶貧資金入股企業保底分紅和財政預算工作經費,其他資產未形成收益,沒有充分盤活集體資產,大量資源閒置浪費。

3.2村組幹部人才匱乏,發展經濟能力不強。

陳垇村和大多數貧困村一樣,村兩委由於扶貧工作壓力太大,工作量和收入不成正比,厭倦情緒比較突出,特比是年輕和有才能的村幹部紮根不下來安心工作。導致陳垇村村幹部,畏難發愁,發展願望倒退,成為制約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有的組幹部年齡偏大,傳統保守,缺乏幹事創業的信心和勇氣。

3.3經營風險

村集體經濟無論以入股分紅還是開展經營性行為都會面臨經營風險,陳垇村由於處於起步階段,無雄厚的資本做保障,啟無固定的收入來源無力承擔市場帶來的風險。

3.4支農資金對集體經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支農資金,一般由資質企業來投標,層層轉包,村級還要自籌一些資金配套,雖然成立了集體資產管理公司,但無承建基礎設施等各類工程項目的資質,仍然需要轉包有資質的公司進行建設,建設成本自然增加。

3.5部分幹部羣眾思想不統一,認識程度不高。

對如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存有模糊認識,村組幹部大多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勁頭足,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缺乏積極性,有畏難情緒,還有少數羣眾及羣眾代表集體觀念淡薄,對集體事務漠不關心,不管不問,反倒質疑發展集體經濟的目的性。這些模糊、錯誤的認識,成為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3.6集體經濟組織缺位

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是全村資源資產管理者,但村集體資產管理卻一直缺位。首先是組織本身虛置,沒有實體,只有名字;其次成員權利虛置,沒有現代治理體系,成員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集體資產名義上“人人有份”,實際“人人無份”。

3.7集體資源閒置

陳垇村現有的集體資產只停留在數字上,沒能充分發揮資源的優勢,也沒有專人對集體資源進行管理,使大量集體資源處於閒置狀態,如未確權到户的10.8畝土地,按照200元每畝出租也可收益2000餘元。

4 對策及建議

4.1提高認識,增強壯大集體經濟的思想保障

各級政府和村兩委要大力宣傳壯大集體經濟對農村經濟、增加農民羣眾收入、帶動全村乃至全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改變村容村貌的重大推動力。壯大集體乃至個體,改變現有經濟格局、改變生活生產方式、響應十九大號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的重要推手。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要成立工作領導組或工作機構,安排專人和專項資金,建立和完善考核和獎勵機制。特別要大力宣傳貴州省安順市塘約村那樣走合作化和集體化道路的典型經驗,讓每名村幹部,乃至組幹部都像塘約村那樣幹勁十足,要提高農村幹部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營造發展集體經濟無上光榮的濃厚輿論氛圍,確保思想上高度統一。

4.2夯實隊伍,增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戰鬥力。

打造一支優秀的村級幹部人才隊伍,努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對村兩委班子要選好用好,做好組織人事調查,因才分配工作,充分利用好現有村兩委人才。注重組織人事培養工作,要充分發掘農村基層人才,建立人才數據庫,從外出務工和自主經營的人才庫裏發掘致富能手,經營能人充實到村級組織中來,根據發展情況可選配到村組幹部中,使村組幹部的思維和發展的理念得到大的轉變。同時,強化農村經管幹部的配備和培養。要加強經管幹部對農村經濟政策的瞭解,使其熟悉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式和路徑,給村兩委建好言進好策,使村級幹部有能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4.3規劃引領,充分發揮發展帶來的集體經濟效益。

陳垇村依託宜慶路建成通車後的重大區位優勢,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準確的發展定位,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逐步壯大集體經濟。一要完成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明晰產權,二要注重特色產業的發展,根據陳垇村實際情況,大力發展果桑產業,完善果桑產業發展規劃,在發展果桑產業中就要明確村集體的主導地位,對果桑的採購、種植、管理、銷售都要體現村集體的主導地位。三要大力延伸產業鏈

把特色產業發展延伸的電商、旅遊、文化、養生、綠色食品編入集體經濟發展的規劃,要主動涉入和加大對這些方面知識的積累,讓集體能夠更多的分享到產業壯大帶來的經濟效益。

4.4明確產權,盤活集體資源

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要以市場化的角度來管理集體資產,國家已明文規定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要把所有土地應確盡確,對新建的集中供水廠和11口集體山坪塘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牢牢收歸集體,對新建的村級活動陣地和村級廉租房要做好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申報工作。把村集體能夠收歸的產權應收盡收,利用抵押貸款的政策向銀行爭取涉農貸款資金,使集體閒置的資源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換取的資金將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始資本,對剛起步的陳垇村來説是筆巨大的財富。對完成確權的集體資源以競價承包或招商引資方式對外出租和入股經營等方式全面盤活集體資源。

4.5狠抓招商引資,發揮資源潛力

陳垇村要充分利用好區位優勢,在宜慶路建成通車後的巨大發展潛力下,大力招商引資,充分利用好沿河一帶南廣河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業,利用好已發展的1250畝果桑和即將發展的1000畝果桑作為招商引資的核心點,充分把已投入的資金和基礎設施的價值得到體現,評估折價後入股招商企業讓非經營性資產成為陳垇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

4.6加大政策扶持,適度規模經營

加大對集體公司發展規模化農業、特色養殖業、旅遊開發的政策支持,大力支持農業、水利、畜牧、旅遊類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種苗採購,畜禽種苗購置補助。陳垇村在政策補助的允情況下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方式流轉農民土地發展綠色生態有機農業,圍繞果桑採摘園和規模化養蠶為支柱產業,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將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以養殖示範為帶動,分散標準化養殖,以德康公司養殖模式統一供苗、供料、統一回收銷售。成立旅遊開發公司加強旅遊資源開發,做好鄉村旅遊規劃,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業,發展觀光農業,學習借鑑外地成功經驗,大力發展“農家樂”旅遊,推出一批果蔬採摘、休閒體驗、民俗度假等形式的旅遊項目,多方拓寬收入渠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yinhang/v9g51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