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代表發言 >

教育論壇發言稿(集錦5篇)

教育論壇發言稿(集錦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教育論壇發言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育論壇發言稿》相關的範文。

教育論壇發言稿(集錦5篇)

篇一:教育論壇交流的發言稿

教育論壇交流的發言稿

各位老師,下午好!

很榮幸今天在這裏和大家一起交流。先做一個自我介紹。2012年到學校工作,至今已有近四年的時間了,但由於本人一向低調,可能還有不少同事不太認識我。我叫黃華麗,計算機組教師,一直擔任計算機專業課教學,現在擔任16級綜合5班班主任。

接學校通知讓我上台發言,讓我很是意外,不知道説些什麼,從何説起,因為在坐的老師和領導比我更有發言權。所以有説的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下面就從以下幾外方面談談自己的一點認識。

一、學校發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辦讓家長滿意的教育

本人從事班主任工作已近一年的時間,雖然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但能從班主任的工作中學習到很多東西。班主任能更深入地瞭解每一名學生,有更多地與家長接觸的機會,知道家長對學校的要求,對孩子的期望,大多數家長還是希望孩子能學到東西,將來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首先,學校的主體是學生,學校的教育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學生的發展就是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就是學校的成長。學校應為學生提供發展的舞台,為他們的就業提供更寬廣的舞台。

只有學生認可了,家長才能滿意,家長滿意,才能贏得社會的口碑,得到社會的.認可。

二、研究課程設置,合理地開設課程

以就業為導向,為目標,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設置。曾看到這樣一句話:所謂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也就是説職業教育要睢準就業,學生就業時需要什麼要的能力,我們就教什麼樣的能力。

我校學生的文化基礎普遍較差,國中的基礎課程就跟不上,成績差才到了職業學校,到了高中,學習高中數學、英語等基礎課更是困難。高一年級開設的都是文化基礎課,每天都讓他們對着古詩詞,各種高難度的數學公式,滿眼不認識的英語,對於他們來説確實是種煎熬。同時,等到他們就業時,這些知識基本用不到。因此,可以考慮減少文化課的課時量,而改為學習與就業相關,對就業有用的課程。

另外,對於專業課課程的選擇,也應如此,以就業為導向,開設偏重實踐的課程,而一些專業性強,難度大的理論課可以考慮少開或不開。

三、提高專業課教師業務水平

打造專業品牌,樹立信息技術學校對馬鞍山人心中的地位,需要培養一批肯幹教師,有更高的專業技能,專業素養,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畢業生,適合市場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

這需要專業課教師對本專業的知識不斷學習,及時通過網絡、書本各種渠道掌握專業發展方向,為指導學生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學校應該重視教師的人個發展,通過讓教師參加各種培訓,或送出去學習等各種方式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篇二:教育論壇上的發言稿

教育論壇上的發言稿

各位領導、專家、同行:

下午好!

非常感謝教育局能組織這次論壇,給予我們有一個這樣難得的學習機會。聽了前面幾位校長精彩的演講,我不禁想起這樣一句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校長們豐富的管理經驗使我受益非淺。我是一個剛出道的年輕小輩,藉此機會,談一談對“三好學生”評價機制的認識,懇請各位前輩批評指正。

前段時間,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顧明遠教授在上海教育論壇上發出倡議:廢除在學生還沒有成熟時就將他們分為三六九等的“三好學生”評價制度,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材,任何學生的進步都應該受到鼓勵。一石激起千層浪,顧明遠教授的倡議立即引起教育界的大討論,一時間教育論壇上貼子紛飛,眾説紛紜,觀點不一。4月23日,山東電視台還以電視直播的形式,邀請多位教育專家學者進行現場討論.那麼,實行了50多年的“三好學生”評選是否還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是該廢除,還是在原來的評選標準上加入新內容呢?我認為應改革“三好學生”評價機制,肯定和鼓勵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發展。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開始,教育部和團中央在全國推行以“思想好、學習好、身體好”為標準的 “三好學生”評眩評選的比例佔學生總數的5%至10%。 經過50多年的評選工作,這種評選制度暴露了很多弊端。

一、“三好學生”評選成為少數學生的專利,5%至10%的評選比例讓多數學生可望不可及。

比如一個班40個學生,若以5%計算只有2個同學能評上“三好學生”, 以10%計算也只有4個名額。再評上4個積極分子,剩下的還有32個學生呢?他們辛辛苦苦地學習了一年,什麼榮譽也沒有。以前説大學聯考是過獨木橋,現在評三好學生不也是過獨木橋嗎?我可以肯定的説,有很多學生,從國小到國中九年時間,一項榮譽都沒有被評上,難道他們就沒有一點值得肯定和鼓勵的地方。可憐的比例使“三好學生”的評價機制失去了應有的激勵作用,成為了少數人的專利,無形中拉大了其他同學跟“三好學生”的差距,人為地給學生分等級。

二、過於重視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求學生要做到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三好學生”評價過於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有的學校甚至規定學習成績前10名的學生,才有資格評選,把“三好”變成了“一好”,造成了人人鑽進書本,起早摸黑做題目,忽略了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等個性能力的發展,造就了一大批只會做題目專一“人才”。

三、誇大了“三好學生”的作用,使評比披上了濃厚的'功利色彩

大家都知道,評上省級“三好學生”升學可以加5分,這5分就是天上掉下的陷餅,就是金錢。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機會評上“三好學生”,想方設法給學校和老師送禮拉關係,你搶我奪。 “三好”在這關鍵時刻兑現為考場上的“特權”,使“三好學生”榮譽稱號披上濃厚的功利色彩。

講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問,那麼三好學生評比就一點好處都沒有?我説有,並且有兩大好處。第一、三好學生的評比使少數人受益,加了分考上大學。

第二、三好學生的評比繁榮了一個行業,什麼行業呢?配鏡行業。我想大家都深有體會,學生的眼睛一年比一年差,配眼鏡的商店一年比一年多,生意卻還一年比一年紅火。可能所有人都想不到“三好學生”的評比卻能促進配鏡行業的繁榮,使配鏡業成為中國最具發達的行業之一,中國眼鏡生產的數量在全球的遙遙領先。

“三好學生”的評比竟然能促進配鏡行業的繁榮,這是教育的悲哀哪!可見, “三好學生”這上世紀50年代的產物,已不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的需求。現在我們正在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我認為應建立科學的 “三好學生”評價體系,結合“以生為本”理念,把傳統的“思想好、學習好、身體好”的 “三好學生”標準,變成“好公民、好學生、好子女”的新三好學生標準。

篇三:教學論壇發言稿

很榮幸和各位老師交流成長的感受。“勤能補拙”是我常對自己説的話。大概10年前,從國中到高中,3個班的物理課加上班主任,所有都是新的,一切又回到起點。“聽課”是我想到的最快捷的方法。第一輪正好和王華老師、韓立新老師同頭,徵得他們的`同意,開始了連續聽課,而王老師的課一聽就是兩年半。

第一輪聽課――認真記、認真學、認真模仿,無論是重點、難點還是教學方法,包括當時上課的提問、實驗數據,我都認真做了記錄。王老師的課條理清楚,對知識的細緻歸納,讓我受益匪淺。有時課沒聽到,也會跑到韓老師那裏補回來,同時把兩位老師的優點細細琢磨,歸為己用。當時感覺很好,也很自信,課能夠從容應對,再也沒有當時設想的底氣不足或把握不住重難點。等第一輪結束後,把每一章的聽課記錄訂起來重新看時,對當時記錄的很多話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反思中提升。

第二輪和彭z老師同頭。

彭老師的實驗教學全市首屈一指,而且教學的物理味特濃,我又開始了新一輪聽課,概念、實驗記得特別詳細。記得“西城杯”比賽抽的是“彈力”一節,很冷門的課,我拿出了曾經聽過的彭老師的課,幾個舉例特別形象生動,在此基礎上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學設計,獲得“西城杯”特等獎。這兩輪聽課我很幸運,博大家之所長,在對教學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快速成長,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第三輪又是和彭老師同頭,還要繼續聽課嗎?

教的時間越長,越會發現自己的不足。我決定不好講的課,理解不深的概念、規律課,繼續聽課。不用記得特別詳細,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體會的地方,添上幾筆。我很驚喜地發現,彭老師的實驗和他的前一輪比有很多的創新,他的從容、幽默、風趣也讓我沉浸在其中。記得第一次聽彭老師“傳感器”的課時,有點雲裏霧裏,等三年後再聽時,自己的積累也多了,加上新添的生動的實驗,覺得受益頗多。同時藉助教研機會,我會聽其他學校老師的課,聽得多了,思考多了,好的點子自然在腦海中形成了。可以説,隨着聽課我的課更加精益求精,自己思考的更深、更多。

聽課最好是連續聽,有時間聽嗎?困難肯定有,每天判作業、準備實驗、準備新課、班主任的各種雜事,忙得不得了。但真抽出一節去聽課就會覺得相當值當,事半功倍。有時也會採取自助聽課的形式,其他老師聽了,複印一下筆記再問問關心的內容,或找上課老師班的同學借下筆記,問一問關心的問題。

最近兩年,討論成了我學習新的增長點。物理組有塊著名的“小黑板”,無論當時參與討論,還是下課後看着黑板思索,讓我對某些概念、問題認識得更深刻。討論還可以分享好的方法,遇到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課上回答不完善,通過討論獲得解決,再喜滋滋地和學生分享,這也是一種快樂。聽劉淑雲老師講述各種高招説服學生,在語言上激勵他們自主學習,現學現用,特別有效。總之學無止境,懷着認真的態度,把學習進行到底,成長的路上會收穫更多!

篇四:教學論壇發言稿

我一直比較信奉一句古訓:“親其師,信其道。”這一説法源自《學記》一書,原話説:“……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即:……能安於學習,親近師長,與同學相處融洽,從而信奉自己所學的真理。能夠這樣,即使離開了同學師長,也不會背棄道義。

的確如此,我認為一個教師具有親和力,才能創設民主課堂,進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心中的民主型課堂是 ―― 思維活躍,但不是沒有秩序;樂於表達,但也是善於傾聽;平等相處,但也有教師威信;沒有壓制,但並不排斥壓力;身心愉悦,但也要體現效率。在這樣的課堂中,才更有利於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平等親和的態度去對待正在成長中的學生,尊重他們的語言,尊重他們的行為,尊重他們的個性,尊重他們在課堂上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的不夠成熟的想法。在這種氛圍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空間會更自由,他們的靈感會源源不斷地湧出來。從而收到課堂的高效。另外,在班級管理中,親其師,信其道也是非常有效果的。只有自己的學生喜歡自己,他才會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才不會出現雖離師輔而不反的現象。當他在遇到學習、生活、人際交往、感情等等方面的問題時,他們才會相信我們,主動找我們尋求幫助。而不會孤注一擲,自己解決問題,甚至採取極其極端的做法。因此,我認為,只有親其師,信其道,我們的班級工作才會做到防患於未燃。

雖然這句古訓是至理名言,但是在自己的教學和班級管理中,

也出現裏一些問題,那就是親合力是班級的差生認為我脾氣好,不厲害,他們身上的諸多方面就有些放蕩不羈,比如紀律散漫,要求過於低下,成績下降等等。對待這些學生該怎麼該怎麼辦。我想到了一句話嚴也是一種愛。也就是要嚴格要求這部分學生,甚至更加嚴格。讓嚴和愛科學的結合,把握尺度,既讓學生知道他的老師是非常嚴厲的,還要讓他們真正感覺到他的老師對他的愛。

記得有一次我去上課,為了上好這堂課,頭晚,我精心準備,工作到24時。眼看着今天學生們的學習興致比往日高些,我正暗自高興。不想有一名同學竟然趴在桌子上,還發出陣陣怪聲,吸引了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循聲望去,正是班級的“調皮鬼”王**!面對全班同學的詫異,我的憤怒,他臉上竟滿溢着得意和詭祕的笑!可惡至極!我快步過去,提醒他認真聽講。但並未相安無事,才一會兒,他又和旁邊的同學説笑起來。我終於沉不住氣,將他攆出教室,那時的我,火氣上來了,我的臉大概都變形了吧。真是太沖動了,處理的方式也太簡單了。事後,我曾打算向他道歉,終因“撕”不下老師的“臉皮”而沒有正式道歉,自那以後,他變得安靜了。我以為他已經原諒了我的過失,不記恨了。於是好言勸他拿出課本,認真聽課。我對他充滿希望。然而,我錯了。幾天後的課堂,他的表現更加的惡劣,不但隨便説話,而且對我的提示毫不在意,桌子上還放着其他學科的作業,一邊説話,一邊做着作業。教學秩序經他一搗亂,全完了。我很憤慨,又很無奈。但還是想找個機會跟他好好談談。正巧,那天晚上,我走得很晚,而他因

為他的爸爸還沒有來接他,一個人呆在教室。我走進教室,一改往日對他的態度。我首先真誠地向他表示歉意,請他原諒老師的簡單粗暴和對他造成的傷害。見我這麼説,他反而不好意思了,他大概沒有想到我會如此真誠地道歉。當然,他接受了我的道歉,反過來向我道歉,請我原諒他。在我們彼此理解的基礎上,我們便如老朋友般敞開心扉,打開話匣子,説起各種有趣的話題。他還向我提供了一條很“重要”的信息,為什麼學生不“怕”我呢?剛見面時,我就不太嚴肅,笑咪咪的,就不“怕”了。聽了他的一番話,我真是很慚愧。為自己曾一度誤解學生,偏激地把頑皮學生視作“眼中釘”,並失去對他們的信心而慚愧。我這是愛孩子嗎?從表面上看,自己在認真備課、努力想上好課,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但面對學生的不認真,不配合,甚至搗蛋時,就缺少了耐心和方法,其實,這恰恰暴露了我自己教育素養的不高。我想,正因為孩子們年幼無知,才需要我們這些為師者引導。而我們老師的責任正在於引導他們走上一條求知明理,健康成長的道路。在那一刻,我忽然間覺得自己成熟了許多。這個曾經讓我不知所措的學生,今天竟然成了我的小老師。直到此刻,我才深切體會到書中説的那句話――“愛孩子吧!教育沒有什麼祕訣,就是要愛孩子!不管他有多調皮,你也要愛他!愛他,你才會發現他其實真的很可愛;愛他,他才會信賴你,成為你的朋友和助手!” 從此以後,王**簡直變了個人。上課時格外認真,似乎要把先前耽誤掉的時間都補回來,還協助我維持課堂紀律,我們成為了朋友。

總之,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親的背後有嚴,嚴的背後有愛的付出。愛生,才會嚴而生威。

篇五:教學論壇發言稿

親愛的同行們:

大家好!

這是一個關於他和他的三位老師的故事。

也許,他骨子裏根本就不適合成為老師:沉默、閉鎖、木訥、不善言辭。他曾一度覺得自己像一棵卑微的小草,除了被生活裹挾,一生難有作為。後來居然繼承師業,多半還是要歸功於他的三位老師。

第一位是他的國中數學老師,剛剛工作,年紀比他大不了幾歲。老師的第一節像是在相親,侷促而慌亂,結果被一道幾何題掛住了,滿臉通紅,嘴脣緊咬,急得直跺腳……後來在深夜,他常看到老師房間的窗櫺上映出桔紅的剪影,而老師的課越來越順暢,越來越有味道……

第二位是他的高中語文老師,個頭不高,貌不驚人。可是一開口授課,就震倒了所有人。老師上課手頭上從來沒有教案,一張口就像上緊了發條的機器,所有的知識一個挨一個按程序往出蹦,而且詩書滿腹,無窮無盡:一個文言詞的用法,幾十個文句信手拈來,一字不差;講《紅樓》,能一字一句地背出寶黛的原話夾……唯一遺憾的是老師的眼晴永遠盯着天花板,從不顧盼他“跪拜”的目光……

第三位是他畢業時的實習指導老師,一位年齡不算大的“老學究”,嚴厲得要命。試講的時候,他不小心在板書時寫錯了字,把印度的“土兵”變成了“士兵”。“老學究”勃然大努,一把將他從講台上拉下來:“誤人子弟!”,當眾大聲呵斥道。他羞得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現在他仍然不善於表達,不長於交際。在生活的其它領域,並不比一棵草強大多少。但唯獨課堂是他不卑不亢的領地。只有在那裏面對孩子,他才能從容自如,才能找到真實的自我。他常常想起人生中的三位老師:

從第一位老師身上,他明白,沒有人人註定為了什麼而生,沒有什麼事可以一勞永逸。要做要一件事,需要力氣,需要勞動,除了勤能補拙,別無捷徑;

從第二位老師身上,他明白,專業是每個從事它的人的臉面,要靠努力、能力、實力為自己掙臉,越是專業的事,越要用專注的心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的尊嚴;

從第三位老師身上,他明白,“一葉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微言顯大義,自己所上的每一課,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與教育關聯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妙的存在,需要精心、精緻、精確無誤。

回想三位老師,他更明白,教育就像掬一捧沙,稍有鬆懈,良知便會從指間流走。因此,教育人應彎得下腰,沉得住氣,方能抬得起頭。

這就是今晚我與大家分享的教育敍事,沒有理論、方法,只有思考、感悟。其實,這個故事中,他是誰已經無關緊要。因為他的老師,他,還有我們,都是為教育付出過或者正在付出的人。只是在座的你我有時走得太急,得像他那樣停下來,回首自己的背影、腳步,還有來時的路,以便找尋前行的力量!

我講完了,謝謝您的聆聽,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daibiao/3reg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