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代表發言 >

推動鄉鎮經濟發展發言材料(精選多篇)

推動鄉鎮經濟發展發言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推動鄉鎮經濟發展發言材料

推動鄉鎮經濟發展發言材料(精選多篇)

我來xx鄉已經有一年多了,是xx讓我一步步瞭解農村工作,也是xx昂揚向上的發展姿態看到我工作努力的方向。很多人得知我在xx鄉政府上班後,都會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説xx鄉是個好鄉鎮。具體怎麼好,我想大夥能找百十來個。但我這個人偏偏是個不知足的傢伙,xx鄉不應該只是“好鄉鎮”,而應該是個“最好的鄉鎮”;不僅僅是安陸市“最好的鄉鎮”,而且應該發展成全孝感、全省乃至全國“最好的鄉鎮”。在此,我想借此次科學發展觀活動專題大討論機會,談談我對發展xx經濟的一點認識。年輕人難免輕狂,喜歡偏執於一隅,談得走理的先請各位海涵。

先來看我鄉的優勢吧!歸納來説,我鄉的優勢主要在資源優勢,這裏的資源又可以分為勞動力資源、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

耕地人均佔有量偏少加上農業生產力的提升,讓很多迫切希望改變生存狀態的xx人很早就走出老家,外出拼搏,從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這點講,我鄉走在了全市前列。4萬人口的鄉鎮有1.35萬人常年外出務工,創造了1.5個億的財富,也帶回了xx鄉面貌的鉅變,新農村建設有聲有色。我們也有了“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和“打工經濟名鎮”兩點名片,但對這兩張名片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它肯定了我們的成績,也反映了我們的不足。新農村建設,我鄉突出做好了“村容整潔”這點,作為建設新農村的物質基礎——“生產發展”四個字還有待我們做文章。打工經濟,只是一個過渡性的產物,無論就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是就一個人的勞動能力發展來看,都不具備持續性,去年的金融風暴就是給我們最好的提醒。要達到生產發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型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新型農民”這個概念很重要,也有待我們去豐富其內涵。

簡單的看一個問題吧!我鄉每年1.5個億的財富可以在哪兒看得到?借用cpi指數來反映xx鄉經濟水平大夥可能會笑,但消費水平增高已經成為xx鄉不爭的事實。大量的資金用於消費,必然導致資本積累不足,我鄉數得上的企業沒幾個。鄉鎮謀發展,需要一、二、三產業各顯所能,我們既然能大力招商引資,為何不能從內部挖潛力,結合本鄉實際,培育龍頭小企業呢?新生事物,總是弱小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户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我鄉的甜玉米走進“中百倉儲”就是一個例證,隨着甜玉米專業合作社的一步步發展,公司化運營必將帶給xx農民新的經濟增長點。

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也要注意培養懂經營的經理人才。“唐宋白花菜”作為已在工商行政部門註冊登記的我市知名品牌,目前的所困境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又一個例證,每年的白花菜收購季節,是“唐宋白花菜”發展的巔峯,醃製包裝後,他們的老闆就去忙別的生意去了。質檢、產品更新、售後信息反饋乃至品牌宣傳投入甚少。目前,大悟、雲夢也有人從事白花菜的生產銷售,如果缺乏一個長期經營的理念,“唐宋白花菜”恐怕會被經濟浪潮湮滅。因此,政府和社會服務部門應當好保姆角色,從政策、資金更要從人才培訓等方面扶持龍頭小企業。從社會導向上講要培育“全民創業”思維,俗話講“行行出狀元”,我想的是“行行出老闆”。

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優勢,我只想簡單提一下,xx鄉知名人士多,但回鄉創業的少;河砂資源豐富、種植條件優越,但特色精品少,“兩多兩少”導致我鄉優勢趨零。

我鄉以優惠的條件、坦蕩的胸懷、高效的作風誠邀八方精英回鄉創業,我們是做了“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準備的,但孔雀依舊東南飛,並沒有西北還。是不是我們還沒有“栽好梧桐樹”呢?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下,你作為公司老總,你希望你的投資地xx鄉如何?xx鄉是個農業鄉鎮,是安陸市糧棉油主產區和畜牧生產大鄉,農業文章大有可做,但需要的是特色,做不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是難以在市場大潮中立足的。目前我鄉已在甜玉米方面有所發展,如果在特色林果、水產、糧食作物、畜禽方面形成規模性經營,吸收內部、外部資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既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也可以發揮投資的聚集效應,壯大集鎮規模,提升集鎮經營能力,為引進工業項目打好前站。

再回到我開頭的一個話題,將xx鄉發展成全孝感、全省乃至全國“最好的鄉鎮”是一個宏觀的構想,需要我們一步步的細化,而我的發言只是個小小的切口,提出了xx鄉作為非農產業不發達鄉鎮,需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的設想,有偏頗的地方請大家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第二篇:努力推動鄉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努力推動鄉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抓好五項重點工作

努力推動鄉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在西北勒鄉調研時的講話

州委常委、蒙自縣委書記 張 濤

(2014年2月11日)

通過實地考察,並聽取鄉黨委、政府工作情況彙報後,我認為西北勒鄉要結合自身實際,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高度重視產業培植

產業培植,在當前和今後很長一段時期,都是西北勒鄉工作的重點。西北勒鄉之所以貧困,是因為沒有產業的支撐,對農民羣眾長期穩定增收、帶動作用強的產業還未真正形成。所謂的支柱產業,就是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對當地老百姓增收起到較大作用的重點產業。例如,西北勒鄉目前有烤煙5000多畝,其它產業比較零星,沒有形成規模,核桃產業還在培植過程中,用三五年才能掛果,產生經濟效益,而且在產業培植過程中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如果管理不善,還會影響產業的經濟效益。鄉黨委、政府提出的發展思路切合西北勒實際,但還要進一步完善。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多做有利於打基礎、謀長遠的事,不要總是想一屆黨委、政府馬上要做多少大事,我們要按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在工作中,要善於思考問題,看準的事情就要一屆接一屆的去做,通過不懈努力,實現我們確定的目標。前幾天召開的州六屆三次黨代會上,州委劉一平書記在工作報告中講了一句話,“走得遠比走得快更好”。這句話對一個地方,對一個人也適用,在快與遠兩者之間,關鍵要走得遠,不能只求快,但有些事情該快則快。比如,依託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建設,依託新州府的區位條件和人文資源環境,加快發展就要突出“快”字。西北勒鄉要在全縣發展格局中定位自己的發展目標,就不能僅僅侷限於本鄉範圍內考慮問題,而要把自己放在全縣甚至全州更大範圍內來思考和定位自己未來的發展。包括全鄉農業產業、服務業等,特別是民族文化旅遊業的發展,都必須要進行準確定位,這樣,所提出的目標任務、措施辦法才會符合本鄉實際。鄉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產業培植,對現有思路不斷調整完善,立足於現有基礎條件,謀劃長遠發展,一屆接一屆地實實在在抓產業培植,努力形成本鄉優勢特色產業。通過這幾年的努力,特別是本屆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調整以來,大家做了很多工作,西北勒鄉的產業在原有基礎上,在規模、質量、效益上都有了新發展,大家現在做的工作,就是打基礎的工作。一個領導幹部在一個地方工作,任期是有限的,在任期內幹不了多少事情,不能想什麼事情都要幹好,而是要選準、選好工作重點,穩步推進,把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做好。看準的事情就要快速推進,確定的目標就要狠抓落實。比如核桃產業的發展,如果思路明確了,準備工作做好了,羣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科技服務也跟上了,就要快速推進,不能再等三五年,甚至七八年才逐步就位。縣委、縣政府提出,五年內全縣核桃產業發展到25萬畝。我想,完全可以通過努力,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基礎工作要做紮實。有一次,上級某個部門領導點名要西北勒的核桃,這也説明西北勒的核桃小有名氣,口感等各方面都不錯。因此,西北勒核桃種植就要加大工作力度,快速推進。在產業培植過程中,不要面面俱到,不能想什麼都發展,而是要選準一至二個產業,重點突破,並使之形成一鄉一品,一

村一業的產業格局。所以,鄉黨委、政府要依託中心城市建設,並根據蒙自未來發展的需要,調整完善思路,加快本鄉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州、縣兩級正在爭取文山到蒙自的高速公路開工建設,這個項目已列入國家項目規劃,進入中央盤子,州委、州政府又提出打造從蒙自到河內4小時經濟圈的設想,蒙自到河內鐵路設計時速為每小時160公里,將在雨過鋪和新安所設置客貨轉運站。州委、州政府同時還提出建設蒙自至廣州7個小時快捷通道的構想,這將是雲南到“兩廣”最便捷的通道。此外,紅河機場將爭取在今年第四季度開工建設。這些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將會給蒙自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將改變蒙自甚至整個紅河州的發展格局。所以,我們要把蒙自放在國際區域發展的大格局中來定位未來的發展目標,不僅僅考慮蒙自的問題,還要考慮全州的問題,同時,通過籌劃運作一些大項目,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比如,我們提出了要建設一個輻射蒙自、箇舊、開遠、建水的國家級綜合保税區的設想,保税區的核心區設在蒙自地區,目前正在和有關方面接洽,能不能建成還是個問題,即使國家批准,也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建成。如果這個保税區能建成,將會爭取到國家有關優惠政策,保税區的各類企業,可以是兩頭在外(即原料在外,市場在外),原料到蒙自來加工,從外邊來的原料,設備的組裝等,只要升值15%,國家就免關税,產品可以外銷,也可以內銷,產品走出蒙自保税區就算出關。州委、州政府也正在考慮保税區的建設,保税區一旦建成,將給蒙自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比如在教育問題上,縣委、政府提出要把蒙自打造成紅土地上的科教城,就是要進一步整合轄區內的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優質教育,吸引周邊縣市師資及生源向蒙自集中,使蒙自真正成為教育文化中心。這些設想在短期內不可能實現,但長遠來講,這些都有可能變為現實。到蒙自工作後,我也曾想過,是不是我們有些鄉鎮的國中也逐步向城區集中,特別是有條件的鄉鎮,比如文瀾、新安所、草壩、雨過鋪等鎮的中學,就與城區學校進行整合,使這裏的學生能夠享受城區優質教育資源,能夠與城裏的學生一起學習、生活,帶動農村人口向城區轉移。我們要加快一個地方的發展,就要善於謀劃,超前謀劃。西北勒到蒙自才有32公里,隨着國家一些扶持政策的落實,羣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不斷改善,鄉黨委、政府要依託中心城市的建設來謀劃西北勒發展,特別是產業發展,包括本地優秀民族文化挖掘等等,使之形成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要高度重視基礎設施建設

要夯實發展基礎,就必須一屆接一屆地把基礎性工作做好。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對一個地區的發展非常重要,要全面推進水、電、路,以及社會事業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當地經濟和教育、文化、科技、衞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現在中央提出來的統籌城鄉發展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包含着豐富的內涵。州委、州政府要求個開蒙三縣市要在全州率先實施城鄉統籌,通過實施城鄉統籌推進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進程。城鄉統籌發展具體抓什麼,從何處入手,哪些方面是城鄉統籌的工作重點,我本人也在琢磨。中央提出要推進“四個文明”協調發展,即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統籌發展。對於西北勒乃至蒙自來説,首先要統籌的是基礎設施。縣委、縣政府提出,要統籌推進全縣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推進新老城區、山區和壩區統籌協調。例如,壩區鄉鎮的條件好一些,有些自然村已經安了路燈,解決了羣眾晚上出行照明的問題,而山區鄉鎮部分自然村還沒有通電,我們就要加快這些地方的電力設施建設,使這些地方和城裏一樣,一出門就有路燈照明,這就是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具體體現。縣到鄉、鄉到村的公路修好以後,客運班車也能開到村裏來。現在農村客運班車大多隻到鄉上,還沒有完全開通到村委會一級。我們要逐步發展農村公交,壩區有條件的鄉鎮要率先發展農村公交,以解決農民出行問題。為加快城鄉公交發展,縣委、縣政府已經成立了優化城鄉公交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我親自督促相關部門抓好這件事情,這也是城鄉統籌的一個具體體現。水電路等基

礎設施建設都很重要,縣委、縣政府提出,要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實現95%的自然村通公路,鄉鎮道路實現硬化。目前,鄉鎮道路硬化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鄉鎮到村委會的路基本修通,但目前全縣還有兩三百個自然村還沒有通路。今天,通過實地調研,發現西北勒鄉到自然村一級公路雖然等級相對差一點,但所有自然村都通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今後要逐步提高路面等級。路修通了,就為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為城鄉統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城鄉電力建設也是如此。目前全縣還有一部分鄉鎮的村寨沒有解決城鄉同網同價的問題。所以,縣委、縣政府提出,力爭3年之內實現城鄉同網同價,使農村羣眾享受既廉價又安全的電力服務。在城鄉電力建設方面,現在我們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機遇,就是南方電網公司把蒙自作為整個南方片區15個重點改造地區之一,從今年開始就要實施,3年之內要投入10億元進行城網和農網改造。如果這個項目能順利實施,蒙自將在3年內有效解決城鄉用電問題,3年之內我們就可以實現城鄉同網同價的目標,為了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蘇縣長為組長的協調領導小組,主要任務就是協調配合抓好城鄉電網改造問題。水的問題,是西北勒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問題,水是人生存發展和一切動植物生長最基本的條件。西北勒歷來缺水,自然條件差,生存環境惡劣,但這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我們不能怨天尤人,而要奮發圖強,自力更生。有位州委領導也説過,差距是機遇,差距也是希望。從表面看,西北勒目前很落後,今後產業培植起來了,經濟發展了,空氣質量又好,這裏有可能成為人們最嚮往的地方。鄉黨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決水的問題上,在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安全問題的基礎上,有條件的地方,鼓勵扶持使用太陽能,解決農村羣眾洗澡難的問題。長期以來,很多農村羣眾用不上衞生廁所,洗不上澡,一直延續着不文明、不衞生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這種狀況與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是極不相稱的。當然,在西北勒這種缺水的地方,大部分村寨和大部分人家還不具備這種條件。在朵古村我們看到,有的人家已經安裝了太陽能,能夠洗澡,村民就逐步形成了一種文明衞生的意識,傳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就會發生較大改變。所以,西北勒鄉要把水的問題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加大工作力度,快速推進户用水窖建設,切實解決人畜飲水安全的問題。水窖建設的標準不能低於24立方米,全鄉要建1400多口,必須在3年內完成。這也是今年黨代會、人代會提出的目標。西北勒是全縣實施人畜飲水工程的重點鄉鎮,這裏都不能率先得到解決,那麼全縣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就不能得到全面徹底解決。因此,水的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相關部門要提出年度工作計劃,制定出具體工作方案,建設水窖的補貼問題也要儘快研究,力爭3年內實現人畜飲水安全的目標。我們在今年的縣黨代會上提出瞭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的工作目標是,在壩區,基本實現自來水入村入户;在山區,基本解決24立方米的小水窖。那麼,壩區的自來水和山區的小水窖每年解決多少,怎麼籌措資金、整合資金,怎麼爭取項目,怎麼進行縣級財政配套等問題,主管部門都要有明確的工作方案。至於補助標準,我的意見是,山區至少補50%,並且要補到農户。總之,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安全問題。過一段時間,將召開今年黨代會決定重大事項和工作任務交辦會,屆時我將親自對相關工作進行交辦。

三、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

西北勒鄉生態脆弱,環境惡劣,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自然界過度開發和破壞造成的結果。要改變目前的狀況,就必須堅持保護與建設並重,當前要把着力點放在生態建設上。如果不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西北勒即使其他產業起來了,仍然改變不了目前惡劣環境的狀況。縣委、縣政府提出,要把蒙自打造成全國最適宜人居的城市,建設成為北迴歸線上的綠色家園,這不僅僅侷限於城市規劃區的範圍,而是包括全縣整個轄區範圍在內,全縣上下都要朝着這個目標去努力。我們在縣委工作報告中提出,3年內要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為做

好這項工作,我們將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兩個工作組,一個設在縣林業局,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負責全縣的綠化造林工作;一個設在園林局,負責城區的園林綠化工作。要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有一些具體的考核指標,要怎樣才能達到這些指標,相關職能部門要有明確的工作計劃和工作措施。比如,3年內全縣森林覆蓋率怎麼才能提高到35%以上,要有具體的措施。森林覆蓋率這個指標對一個地區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我們對外宣傳時説全縣森林覆蓋率為19.4%,實際覆蓋率應該高於這個數字,職能部門要認真測算,在確定這些關鍵性指標時,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反對弄虛作假,真實反映我縣生態環境狀況。總而言之,森林覆蓋率的高低、生態環境的優劣對一個地方吸引投資、集聚人氣、搞旅遊開發等都非常重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每年對生態環境建設和園林綠化工作要進行量化考核,城區由園林局負責,鄉鎮由林業局負責,每年要栽多少樹,栽什麼樹種,要怎麼栽,都要有具體的規劃和抓落實的措施。我們在縣委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市場化、商業化的形式來推進園林綠化工作,通過認種、認養、認管的方式,使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到生態建設和園林綠化工作中來。生態建設和園林綠化所需經費不能僅僅由縣財政來支付,還要動員轄區內企業和單位捐資、以資代勞的形式籌措資金。同時適當增加幹部職工的綠化費,使各種資金投入到建設綠色家園的行動中來。各鄉鎮要有綠化造林的年度目標任務,這些任務經縣委、政府確定後,將於3月份之內把指標下達到各鄉鎮。鄉鎮要結合自己的情況抓好目標任務的落實。培植核桃產業也是生態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不適宜發展核桃、水果等產業的地方,要做好羣眾的思想工作,引導羣眾積極做好生態型產業。現在,扶持發展生態產業的政策很好,免費提供苗木,誰種植誰受益,這些優惠政策一定要宣傳到位,調動羣眾的積極性。鄉鎮也要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研究相關扶持生態型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共同推進全縣生態環境建設,努力實現創建國家級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目前,縣城老城區的生態環境也不容樂觀,公共綠地少,綠化覆蓋率低,“髒、亂、差”的現象十分突出,有的地方成為治安案件高發地段。今年的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老城區生態環境建設上。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縣委、縣政府將實行部門與村寨掛鈎聯繫制度,把各部門與村寨掛起鈎來,一個部門掛一個村,有條件的部門可以掛兩個村,由縣級掛鈎部門負責生態建設所需經費,由部門和村寨共同推進農村生態建設。“兩辦”明確各部門的掛鈎聯繫村寨後將下發通知,由各部門抓好落實,在部門與村寨共同推進生態建設的過程中,要積極教育引導羣眾樹立生態意識、環保意識,不斷提高自覺參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促進全縣生態建設健康發展。

四、要高度重視黨的建設

目前,部分鄉鎮黨委書記抓黨建的意識不強。鄉鎮黨委書記的職責任務就是要抓發展、抓穩定、抓黨建。因此,在抓好經濟工作的同時,一定要抓好黨建工作,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省、州已經召開了組織工作會議,縣上也準備召開組織工作會議,會議研究的重點是要讓各鄉鎮和各部門黨委更加重視基層黨的建設工作,增強黨員意識,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執行力、凝聚力。省、州黨委要求黨委書記每年要向上級黨委上交黨建工作述職報告;縣委書記要向省委組織部上交黨建工作述職報告,同時,還要向全委會述職。上級黨委每年年終還要對各級黨委書記進行專項考核。今年基層黨建工作重點要抓好兩件事,一是抓好省、州重點要檢查、驗收的工作。在硬件建設上,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從今天實地考察的情況看,西北勒鄉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還有差距,基層幹部作風也存在不少問題,對此,我們要切實加強教育管理。對於教育不聽的,該調整的要調整。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既然組織和羣眾信任你,你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村委會幹部一週內至少要有3天時間來辦公

室上班,這是最起碼的要求,不能幾天都不來一次辦公室。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健全制度來加以規範。村級組織產業發展的問題、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社會治安的問題等等,僅靠鄉黨委、政府來做工作是不行的,要通過建立獎懲機制,充分調動村委會幹部、村民小組長的工作積極性,把各項工作抓實、抓好。關於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的問題,組織部門要儘快抽調人員對全縣相關情況進行調研,詳細瞭解掌握全縣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情況,弄清改造和新建的具體數目,制定工作計劃,並確保在2年內完成,這是硬任務。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一定要加強,特別是在硬件建設上,要採取多種形式,整合各方面的資金。比如婦女之家、科技文化活動室等項目資金,改善基層組織活動場所硬件設施。具體工作任務將在全縣的組織工作會上作安排部署。另一個要檢查驗收的重點是現代遠程教育,上級黨委要求輻射到村一級。二是要解決好黨員空白村和村幹部待遇問題。組織部門要全面掌握全縣黨員空白村有多少,分析查找出現黨員空白村的原因,提出消除黨員空白村的措施和辦法。關於提高村幹部待遇的問題,在縣財力充裕的情況下,將會考慮適當提高。村幹部養老保險的問題也要落實到位,組織人員作全面調查,瞭解掌握全縣村幹部養老保險落實情況,將有關政策兑現到位,將工作經費落實到位。比如一個村委會每年不得少於1萬元的工作經費就要兑現到位。只有這樣,才能把基層黨的建設工作做得更好。

五、要高度重視幹部精神塑造

幹部精神代表一個地方黨委、政府的形象,一個領導班子,或者是一個領導幹部,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鄉鎮黨委、政府作為一個鄉鎮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要想縮短本鄉鎮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就必須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蒙自的幹部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不會積極主動地向上級跑項目、跑資金。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不愛跑,二是不會跑。比如,州委、州府就在門前,我們有理由從不同角度去溝通和彙報,爭取州里的支持,爭取來的資金再少也可以做些事情。我們要有跑項目、爭資金的這種意識。鄉鎮重點往州里跑,縣級主要往省裏邊跑,必要時還要往中央跑。既要善於爭大項目、大資金,也不要放棄數額較小的資金支持,學會積少成多。既然組織將你放在一個領導崗位上,你就要想方設法多爭取各方支持,跑項目、要資金,解決本地實際問題。這也是一種良好的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要積極教育引導基層幹部以良好精神狀態做好本職工作。基層幹部可以通過召開會議、定期培訓的形式加強這方面的教育,進一步樹立基層的良好精神風貌,還要通過制定和完善有關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要求來規範基層幹部的履職行為,並且進行量化考核,不能放任不管。鄉鎮領導平時要多與村組幹部交流溝通,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多交待任務,不能有事情才找他們。以前,曾經在全州範圍內推行“牛馬”精神,也就是石屏的牛街鄉和元陽的馬街鄉,當時牛街鄉各村委會的幹部都進行異地交流,積極帶領當地羣眾大幹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動了地方發展。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基層幹部精神的塑造,村級幹部一定要樹立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的精神風貌。對於那些不作為、不幹事的基層幹部,特別是黨總支書記、副書記,該調整的要調整,不一定要等到換屆選舉。在目前的形勢下,我們可以通過幾種途徑來補充村級幹部,一是鄉一級幹部到村級掛職當總支書記;二是縣級部門的年輕幹部下派到村委會當總支書記;三是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人員,黨員中的致富能手作為村總支書記人選。

總之,要通過狠抓支柱產業培植、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幹部精神塑造,有力推動鄉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第三篇: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材料

各位領導、同志們: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這個主題,突出農業基礎的優先地位,大力實施“農業立鎮”戰略,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呈現出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和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的新局面。201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實現3.3億元,同比增長22%;糧食總產量達到9.5萬噸,同比增長15%;農民人均收入

實現5567元,同比增長12%,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目標。連續四年被評為農業生產先進鎮。我鎮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根本,全力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鎮作為全縣農業大鎮,我們從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入手,認真組織實施了水利化、農機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我鎮充分利用龍頭橋灌區配套工程開工建設的有利契機,以抗旱除澇為重點,全力加強了全鎮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014年完成了前進至東進段4. 7公里 高標準的堤、涵、橋主要骨幹水利工程,總投資近千萬元。同時,在農業開發辦的幫扶下,又投資700餘萬元,完善了前進灌區配套工程,修築了標準化硬質沙石田間路 7公里 ,新植農防林帶兩條 14公里 。通過落實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全鎮已組建農機合作社2個,扶持發展農機大户130户,大中型農機具保有量達1500台套,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93%。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綜合效益,我鎮認真開展了秋季農業三項重點工作,2014年,全鎮共完成整地任務12.3萬畝,其中,深鬆整地7萬畝,完成水利工程土方25萬立方米,新建水稻育秧大棚4. 5萬平方米 ,建立了高標準蔬菜基地2個,農業陽光保險面積達13.3萬畝。通過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糧食畝產由2014年的 278公斤 ,提高到2014年的 350公斤 ,大幅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二、以加大農業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力度為重點,強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農業的發展方向是現代化。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我們着重加大了農業生產示範基地建設。根據全鎮南部烤煙、北部大豆、中部水稻的種植格局,在鎮南部永紅村建立了千畝烤煙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在鎮中部興旺村、慶東村建立了千畝水稻高產創建示範基地,在北部新城村和衞東村建立了大豆高產創建示範基地。為把基地培育成亮點,充分發揮其典型帶動作用,鎮黨委確定了一名副科級領導專門抓示範基地建設,同時,每個示範基地都組建了農民專業協會,負責日常生產管理,使每個農業生產示範基地在生產上都做到了統一整地、統一品種、統一栽培技術、統一田間管理,並建立了統一的生產檔案,使基地生產逐步達到了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一年來,我鎮新城村大豆高產創建示範基地和興旺村的水稻高產示範基地多次代表縣裏迎接國家、省、市、領導檢查,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特別是2014年秋,在縣農委的大力扶持下,興旺村新建的佔地面積4. 5萬平方米 ,育秧面積 4萬平方米 ,水稻高台集中育秧大棚基地迎接全市農業秋季三項重點工作拉練檢查,並受到市領導的一致認可,較好的推動了全鎮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三、以開展農村三項重點工作為突破,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近年來,我鎮作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鎮,嚴格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的要求,認真組織開展了新農村建設工作,農村經濟社會得到全面發展。2014年,按照縣委、縣政府重點推進 “農村三項重點工程”的部署,我鎮將“農村三項重點工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克服了重重困難,加強領導,強化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果。修建通村白色路面9條,總里程達52. 8公里 ,是全縣第一個實現了村村通白色路面的工作鄉鎮;改造農村泥草房780棟,試點村慶東村改造泥草房71棟,預計兩年時間實現全村無泥草房工作目標。新建村級活動室5個,率先實現了全鎮所有行政村都有綜合活動室的目標。特別是在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我們確定了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實施試點村典型引路作用,促進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為了調動廣大農户改造泥草房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鎮在不折不扣的落實上級扶持政策的同時,積極為資金短缺的農户協調貸款80餘萬元,幫助賒借紅磚、水泥、彩鋼等建築物資累計金額近百萬元,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户的改造熱情,超額完成了泥草房改造任務。2014年10月, 全市泥草房改造工作現場會在**召開,泥草房改造經驗得到推廣。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慶東村有兩户孤兒也想改造泥草房,但資金缺口較大,得知這一情況後,我們立即召開會議決定採取鎮、村兩級各出一部分資金,又積極協調縣直有關部門出一部分,最終使這兩户在2014年10月末搬進了新房。截止2014年末,全鎮通村公路硬化率、農村住房磚瓦化率、自來水入村率、有線電視通村率和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均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計劃指標。新農村建設三年試點工作任務順利完成,我鎮連續三年排在全縣之首。

雖然我鎮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兄弟鄉鎮相比,仍存在差距和不足。在下步工作中,我鎮將深入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大投入,大力推進富民產業和農村社會事業建設,努力開創我鎮農業農村工作新局面,為全縣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四篇:推動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富庶幸福柳林

推動鄉鎮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富庶幸福小城鎮

——促進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經驗交流材料

一、柳林鎮基本情況

柳林鎮位於徽縣東北部,距縣城26公里,區域總面積224平方公里,耕地26000畝,林地63738畝。全鎮轄10個村,37個村民小組,15000人,其中農業人口2389户9680人。鎮黨委下設1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427人,其中農村黨員333人;現有政府機關幹部79人;2014年全鎮社會總產值達到10.3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9.2億元、農業增加值達到345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937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98元。

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柳林鎮黨委、政府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立足鎮情,搶抓機遇,將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實施了“農業基礎、工業主體、商貿帶動、城建突破”和“工貿興鎮”的發展戰略,有力地推動和保障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堅持工業強鎮,在重點企業發展上實現突破。 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不放鬆農業生產的同時,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鎮的發展道路。一是不斷完善領導聯繫企業制度,對鎮區規模以上企業分別確定聯繫領導,各聯繫領導定期深入企業,加

強督促指導,解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實際問題,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發展。二是鎮直各部門,駐鎮單位顧全大局,自覺服從和服務於中心任務,形成齊心協力抓工業的合力,努力把工業經濟搞上去,增加財政收入。

(二)堅持“項目拉動”,在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上實現突破。近年來,鎮黨委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開展招商引資,益農磷肥、柳林機磚、興達選礦、寶徽鋅冶煉、謝坪氣彈簧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產。考察論證儲備了鉛酸蓄電池、秸稈生物飼料、穀氨酸生產、江峽旅遊開發等新項目、好項目、大項目。認真貫徹市、縣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決定,全方位支持寶徽、洛壩、軍徽、興達等骨幹企業進行項目引進和技術改造,為鉛鋅工業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三)堅持產業富鎮,在特色產業開發上實現突破。鎮黨委、政府立足柳林特色產業發展現狀,在做強優勢產業的同時,堅持抓點帶面,積極推進新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努力探索產業多元發展模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引導返鄉青年、能人大户,充分利用有利資源條件,發展以白皮松、黑松、銀杏、洋槐、毛白楊為主要品種的苗木繁育,建成了江口百畝育苗示範基地。二是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的運作模式,建成了葫蘆壩150畝中藥材示範基地,在杏樹、沙壩兩村推廣種植桔梗110畝,全鎮種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460畝。三是在鞏固核桃全覆蓋的基礎上,狠抓品種化栽培

和園藝化管理,加大核桃病蟲害防治和綜合管護,在以前的基礎上,今年新栽核桃樹1.5萬株,實施高接換優5600株,建成了杏樹樑優質核桃示範帶,全鎮核桃產量達到960噸,產值達到1152萬元。四是對廟坪村原有桑園進行綜合管護,補植補栽桑樹30畝3000餘株,狠抓蠶桑產業恢復性生產。五是利用山水荒坡資源優勢,培育大鯢特種養殖大户1户,興辦規模生態雞養殖場3處。

(四)堅持科學規劃,在小城鎮建設上實現突破。 小城鎮建設是實現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在小城鎮建設上,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以路帶街、以街促路、路街結合、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完成了柳林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先後通過了省、市有關部門的評審,按照規劃,拆建並舉,徵收土地25畝,舉行公開拍賣會五期,出讓建設用地85宗,建成商住綜合樓76棟1.1萬平方米。採取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置換等方式,完成了電信支局、工商所、加油站、煙草公司、派出所等單位辦公樓建設。積極實施硬化、美化、亮化、綠化、淨化工程,多方籌資460萬元,硬化規劃區道路

1.2萬平方米,新修水渠15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0盞,商貿新街栽植綠化樹600餘株,修建綠化帶220平方米,修建垃圾池6座,安裝分類垃圾箱20個,新建日供水能力500立方米的鎮區供水工程,新修鎮區河堤1000米,濱河路建設初具雛形,建成了相對集(請你關注)中繁華的柳林商貿新區。

(五)堅持以人為本,在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上實現突破。鎮黨委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全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為羣眾大辦實事。拓寬改造江峽路等通村公路3條24公里,硬化村社道路27公里,開工建設廟坪、景坪兩座人行便民橋,實施永杏路鋪油25公里,配合完成316國道過境段的拆遷佔,建成柳林博愛衞生院辦公大樓,新建柳林鎮綜合文化站,建成農家書屋5個,新建沼氣池210座、衞生廁所260座,建成柳林鎮政府機關綜合辦公大樓、柳林鎮便民服務大廳,完成衞星直播接收設備安裝935套,完成江口村大山社電網改造。徽縣五中、柳林中心國小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嚴格落實“兩免一補”政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全鎮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6.8%,累計報銷各類醫藥費270萬元;節育措施落實、社撫費徵收、流動人口管理、兩室一校建設紮實推進,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深入開展;成功舉辦農民運動會、“江峽旅遊懷”籃球運動會、主題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及及文藝節目匯演;《柳林鎮道德歌》在全鎮廣為傳唱,文明單位、十星級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婦等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評選活動有序開展。

三、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制約因素

經過多年的實踐,我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但嚴格地講,與上級的要求和羣眾的期望相比,我們的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差距:一是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差,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

力的任務十分艱鉅;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緩慢,特色產業只具雛形,新的經濟增長點還不明顯,農民增收渠道狹窄;三是投資體制不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匱乏,嚴重製約發展。

四、推動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全面發展農村商品經濟。一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二要繼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能農業,根據市場對農產品消費需求的變化,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大幅度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重點建設如中藥材、養殖業、蔬菜、經濟林果生產基地,逐漸形成合理的農業結構;三要增加對農業的投入,重點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保持糧食、多種經濟產量穩定增長;四要開展科技興農活動,組織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深入村、社開展科技服務,對農民進行文化教育和技術培訓,努力提高農民素質。

(二)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促進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一要搞好重點企業,要外創條件,內改機制,同時,加速運動經營機制的轉換,在落實省、市賦予我們有關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搞活,增加對企業的投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二要加強企業管理,強化企業基礎工作,徹底解決管理粗放,經營不善,效益水平低的問題,大力推進股份合作制,增強職工參與經營的自覺性,全面提高企業素質。三要面向市場

要項目,積極開發引進新品種,不斷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三)、突出小城鎮建設、完善鎮區基礎設施、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環境。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戰略,是推進我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一要增強緊迫感,加強宏觀指導。堅持把小城鎮建設、發展鄉鎮企業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三位一體求發展,實現經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的良性互動。二要進行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發展小城鎮,規劃是前提。搞規劃時,要堅持有利於吸納人口、有利於節約耕地和環境保護、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原則。小城鎮建設要有一定規模,突出特色,或以鄉鎮企業為主導,或以市場為帶動,或依託名勝開發旅遊,或在交通樞紐、工礦附近開發服務等,因地制宜,各呈優勢,借優興鎮。三要加強文明建設。發展小城鎮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必須高度重視社會主義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適應廣大農民的需要,抓好教育、醫療、文化、教育、娛樂場所的建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引導農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還要抓好法制建設,搞好社會治安,使小城鎮建設沿着有序、健康的軌道前進。

第五篇:關於推動汝城少數民族鄉鎮經濟協調發展的調研報告

關於推動汝城少數民族鄉鎮經濟協調發展的調研報告

何淑豔 何好生 朱敏方

少數民族鄉鎮是我國較為特殊的民族羣體組織,其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少數民族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大部分少數民族鄉鎮地處偏遠,經濟相對落後,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的特別關注和扶持。本文就如何推動汝城縣少數民族鄉鎮經濟協調發展展開調研,對該縣少數民族鄉鎮經濟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思路、舉措展開了分析。

一、汝城少數民族鄉鎮的基本情況

汝城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中心,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居有少數民族26個,有5個瑤族鄉鎮(三江口鎮、小坦鎮、延壽鄉、嶺秀鄉、盈洞鄉),17個散居少數民族村,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7%,佔郴州市少數民族人口的75%。世居少數民族以瑤族和畲族較多,其中瑤族佔全縣總人口的16.33%,畲族佔全縣總人口0.65%,其他少數民族只佔0.02%。該縣少數民族人口在全省山區縣、市排第5位,是郴州市少數民族人口、鄉村最多,分佈最為集中的縣之一。近年來,各少數民族鄉鎮,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村支兩委和廣大少數民族羣眾的共同努力下,少數民族鄉鎮的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農村經濟收入水平明顯提高。該縣5個少數民族鄉鎮的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1256元,增加到2014年的2460元,年均增長12.43%,貧困人口基本解決了温飽問題,農業農村經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二是農業產業發展環境初步優化。各鄉村基本形成了能穩定解決羣眾温飽的支柱產業,少數民族村因地制宜,開發一批與解決温飽有直接關係的短、平、快種養項目。各鄉鎮黨委、政府以優化鄉村經濟發展環境為抓手,以解決温飽、脱貧致富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出台扶持少數民族發展農業產業的優惠政策,扶持少數民族鄉村建立各類農副產品種植基地:2014年-2014年,三江口鎮被省市列為楠竹產業發展重點鄉鎮,出台了《關於加快楠竹產業發展的決定》,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建立了食用菌生產基地100畝和肉牛養殖基地;盈洞鄉建立了以蔬菜、瓜果為主體的農業產業生產基地和金銀花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項目;嶺秀鄉建立了以生薑、水晶梨、彌猴桃、油茶為主的農業產業項目,成立了香嶺生薑專業合作社,成功註冊商標“香嶺頭”,成為全縣唯一一個有註冊商標的生薑生產基地和組織;延壽鄉建立了以小米椒、玉米、大豆為主體的農業生產基地;小坦鎮建立了以礦產資源和木材加工為主體的民營加工產業項目,成功開發了湖南省名牌產品“汝垣牌”細木工板;通過努力開發形成了一個個富有地方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組織和民營生產加工企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三是鄉村基礎設施條件有較大改善。近年來,各民族鄉黨委,政府帶領農民羣眾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堅持自力更生,在上級幫扶下,切實改善了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投入3800餘萬元,完成了5個民族鄉鎮通鄉、通村公路改造(通鄉、通村水泥路建設規模達780餘公里),大大改善了各少數民族鄉村交通狀況,為實現“交通引領經濟”奠定了基礎。投入100餘萬元開發了引水灌溉、農田水利工程,解決了5萬多人的飲水問題。各村基本上實現了“三通”即水通,電通,路通。同時,農村危房改造和改圈改廁等民生工程的實施,有效改善了少數民族鄉村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經過鄉村的共同努力,各民族鄉鎮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為實現新時期的扶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耕地面積少,自然條件惡劣。各民族鄉鎮是典型的“八分山一分地”的地理環境,旱地面積的比重高達64.7%,人均水田面積僅0.8畝。由於受氣候、地理條件和區位優勢的限制,

各鄉鎮大部分村組只作單季作物,且水利基礎設施條件落後,“問天田”的比重大,農田收成很大程度取決於天氣。由於受地域環境的制約,村居分散,難以形成集聚效應,影響第三產業發展。

2、基礎設施差,交通信息閉塞。交通不便是山區少數民族鄉鎮存在的普遍問題,雖然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羣眾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了通鄉、通村公路,但因道路等級低、彎道多、路況差,加上客流量少導致車輛短缺(30%以上的自然村簡易公路都不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近年來,雖然各方面對少數民族村建設加大了資金投入,但一些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5個民族鄉鎮中仍有相當一部分自然村未安裝程控電話,羣眾與外界接觸少,信息量少,接觸外界新鮮事物少。由於不懂科學技術、不主動了解市場信息,少數民族羣眾陷入信息封閉觀念陳舊,導致經濟落後的困境。

3、農民素質低,發展後勁不足。目前各少數民族鄉村,有60%左右具有一定文化基礎和勞動技能的青壯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守村中大部分是老、弱、病、殘、婦、幼,這部分人整體素質偏低,思想觀念陳舊,習慣於傳統農業,對高效農業接受程度低。目前各村效益農業雖有所發展,但規模較小,技術含量不高,而且隨着扶持效益農業補助資金的減少,效益農業發展的步伐將會減慢,這些嚴重影響了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提升,農業高新技術難以推廣,實用技術難以掌握,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僅僅是解決温飽問題。

4、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基礎薄弱。少數民族鄉鎮gdp結構明顯不合理,第一產業佔絕對優勢,第二、三產業相當薄弱,而第一產業中又以種植業為主,林、牧、漁業產值偏低,農業中又是典型的“水稻+蔬菜(瓜果)”種植方式;加之林業發展經營環境面臨嚴峻的挑戰,該縣啟動“封山育林”政策,從而導致山區經濟增長更為緩慢。

三、推動少數民族鄉鎮經濟協調發展的建議

1、着力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思路。一是要更新觀念。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是制約少數民族鄉鎮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要想脱貧致富奔小康,就得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傳統觀念才能煥發擺脱鄉村貧困的內在動力。二是要創新思路。以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為抓手,加大扶貧攻堅、項目建設、科教、醫療衞生等民生保障資金的投入,村支兩委班子要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堅持科技興農戰略,引導廣大羣眾突破傳統耕種模式,推廣普及應用新型農業機械化技術,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三是要科學引導。注重培育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和科技致富能人,通過他們的輻射、帶動,有效提升廣大羣眾的思想意識和科學素質,增強少數民族鄉鎮羣眾的“造血”功能,激活農民羣眾要求致富的強烈願望,從“我想富”的觀念向“我要富”的目標轉變。

2、加強基礎建設,改善鄉村條件。一是抓新農村建設。改善貧困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是鞏固脱貧致富的基礎。為此要繼續加大少數民族鄉鎮新農村建設的力度,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二是抓水利設施建設。通過政策扶持,廣泛動員,組織村民修建小水庫、山塘等小型水利工程,改善農業灌溉條件,加快少數民族鄉鎮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抗災能力。三是抓農村合作醫療。要不斷改善少數民族鄉鎮醫療衞生條件,解決鄉村缺醫少藥和羣眾看病難的問題,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大病統籌,全力推進農村醫改工作。

3、發展特色產業,定位發展方向。一是打造產業品牌。善於打特色牌,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文化、旅遊、勞動力等優勢,發展具有顯著地方特色的產業;二是整合產業資源。善於獨闢蹊徑,集中生產要素和力量,抓住大型企業“不願搞”或發達地區“不能搞”的配角產業,率先發展,形成優勢產業;三是明確發展方向。在積極招商引資的同時,要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他們的產業鏈。選準經濟發展方向,緊緊抓住“礦產”、“水電”、“旅遊”和“農林”四大特色產業不放鬆,使財政增長、羣眾增收、社會和諧的目標得以實現。

4、注重素質教育,提高經營理念。一是抓綜合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是加快少數民族鄉

鎮發展經濟,增加收入,脱貧致富的基礎。各民族鄉鎮要努力實施“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圍繞本鄉特色農業的發展和市場勞務的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動力技能培訓,讓廣大農民掌握基本的農業生產知識和實用技術,提高農民就業和創收能力。二是抓宣傳引導。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增強市場意識和適應能力,使廣大農民能夠自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來組織農業生產,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daibiao/ydn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