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觀察物體説課稿人教版(整理13篇)

觀察物體説課稿人教版(整理13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3篇《觀察物體説課稿人教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觀察物體説課稿人教版》相關的範文。

觀察物體説課稿人教版(整理13篇)

篇1:《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學生整體學習數學情況分析

1、由於現在的家長都比較重視學前教育,因此班中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好,特別是計算技能方面比較強。

2、孩子們具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喜歡操作。

3、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孩子們都能主動參與小組學習中去,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4、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和空間觀念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

二、座位安排便於個別化教學,和學生合作學習

全班24人,以四人為一組,見圖,其中☆表示發言積極的學生,思維靈活的學生,◇表示思維反應較快,學習良好水平的學生,●表示自控能力較弱的學生,▲表示學習有困難,需要教師付出更多愛心和關注的孩子的座位。

三、課時教學目標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通過觀察和想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四、分層教學目標:

1、上限:

通過學習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正確區分左右側面。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地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會看到物體的什麼形狀。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有一定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像力。

2、下限:

能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教學難點:能在頭腦中進行“虛擬地移位”,即假設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會看到物體的什麼形狀。

六、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課件、不同位置拍攝的玩具熊照片、吸鐵石

學具:

教材、玩具小熊每組一隻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教師活動:

1、小朋友,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認識了嗎?如果老師給你看一下我們班其中一位同學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來呢?

2、咦!他是誰?猜一猜。不是説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誰了嗎?怎麼有這麼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師給你們一點提示?

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樣呢?好,接下來咱們就來揭開謎底,

4、剛才小朋友們看得都特別仔細、特別認真。用眼睛仔細、認真地看就叫做“觀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觀察物體》。板書:

觀察物體。

學生活動:

1、猜一猜回答,

2、一起數,1、2、3。

3、照片中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

多媒體運用:

1、課件出示學生的背面照

2、課件出示兩張側面照

3、課件出示學生正面照

【設計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運用多媒體逐一出示了班上某個小朋友的背面、側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勝新,讓他們猜一猜,這個班上的同學是誰?在遊戲似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儘管是同一個人,但因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組活動,觀察學具

1、本位觀察

教師活動:

①今天老師還給大家請來了一羣小客人,就在1號同學的課桌裏,快點把它請出來!是誰呀?讓小熊面對着黑板坐坐好。今天這些小熊將和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歡迎它們加入我們小組!

②提問:下面請你輕輕地告訴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邊?

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麼樣子的呢?

③觀察好了,和同組的小朋友説一説:你坐在小熊的哪一邊?看到了它的什麼?

④學生反饋,教師進行點撥

學生活動:

①有禮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②和同桌説一説

③大膽地和全班同學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邊,看到了什麼?

④判斷同學回答的對與錯

⑤看到的都是小熊側面的學生起立

多媒體運用:

按學生的回答分別出示小熊前、後、左、右各面的照片。

個別化教學:

①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先嚐試回答

②請中等想、水平的學生髮表意見,再請思維靈活的學生補充。

【設計理念】讓學生進行本位觀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玩具。通過第一次觀察嘗試,想讓學生學會仔細地觀察,流利地表達,並向學生介紹正面、側面和背面的知識。

2、換位觀察

教師活動:

①剛才我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別觀察到了小熊的'正面、側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換個位置再來觀察呢?

②聽老師口令,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小組的下一個位子上去。

③提問:現在你觀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個面?看到的樣子和剛才一樣嗎?

④反饋提問:咦,怎麼不一樣呢?你們每個小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小熊呀?小熊沒變,為什麼你們看到的結果會不一樣呢?其他同學認為呢?

⑤小結:是啊,我們換了位子,位置發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狀也就(不一樣了)

學生活動:

學生起立,按順時針方向走到下個位置

和小組同學説一説,看到了什麼。

思考回答:看到的結果為什麼和剛才不一樣。

個別化教學:

教師參與小組活動中,聽聽學困生的回答,給予一定的指導。

【設計理念】換位觀察,要求學生按順時針變換座位,再次對玩具進行觀察。這次觀察不僅要求學生説出看到玩具的哪個面,同時要思考,現在看到玩具的樣子和剛才看到的是否一樣?為什麼?因為有了轉換位置的活動,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為改變了方向的緣故。這個環節是第一個環節的遞進,讓學生感知正確的、有序的觀察方法。

3、全面觀察

教師活動

①下面老師就給大家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你可以隨意地觀察小熊的每一個面,並和小組裏的同學説一説你分別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

②師:你們剛才是怎麼觀察的?誰願意來介紹一下?

③師:我們請這組的四個小朋友一起來演示一下。説一説你觀察到了小熊的哪個面?你們覺得這樣能看清小熊的每個面嗎?

④師: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師:轉給我們看看。你們覺得他們組的方法怎麼樣?

其他小組也把小熊轉一圈,仔細觀察你看到的每一個面。

⑤師:看清楚了嗎?讓小熊面朝黑板坐好。下面來做看物體找位置遊戲,看看誰的反應快。

老師這裏有一些從不同位置拍攝的小熊照片,我任意點一張,你認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邊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邊,我們來比比看誰的反應快,好不好!

學生活動:

①小組活動、討論

②學生回答:如,我轉了一圈,觀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轉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個面。

③參與遊戲:看物體找位置

多媒體運用:

課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圖片

個別化教學:

關注學困生活動、遊戲時的表現,給予及時幫助。

【設計理念】全面觀察,讓學生想辦法如何能觀察到玩具的前、後、左、右四個面?明確觀察物體可以圍着物體轉一圈,也可以通過轉動物體來看到不同的面。在這一系列的觀察動中,我讓學生體驗一個從靜態到動態,從片面到全面的觀察方法。

三、應用拓展,激勵創新

教師活動:

①書本練習:連一連

②觀察恐龍。

剛才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瞧,這三位小朋友在觀察什麼呢?想一想,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請翻開書本67,把名字寫在每幅圖的下面。

③連線練習。觀察汽車

④做一做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物體,比如:書本、鉛筆盒等等,你有沒有觀察過呀?瞧!這幾個小朋友把數學書疊在一起,組成了什麼圖形?(長方體)那麼他們分別看到了這個長方體的哪個面呢?請來連一連!(翻開書本67)(反饋)

⑤觀察查壺。

看樣子,小朋友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了,試試能不能幫這三個小朋友解決一下問題呢?這三個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們看到的茶壺會一樣嗎?那他們看到的茶壺是什麼樣的呢?(思考一會兒再出示)

(出示從前、後、左、右、上面看到的茶壺)是誰看到的?

⑥猜物品遊戲。

這幾天,老師也去觀察了一些東西,還把它們其中的一個面拍了下來,(出示)你能猜出這些分別是什麼東西嗎?

師:剛才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為什麼有的那麼難認呢?(只看物體其中的一個面)

師:那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師:小朋友都説得非常好,觀察一個物體,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能比較正確地瞭解這個物體的特點。

學生活動:

①學生進行練習,並説明理由

②從猜一猜活動中得出:觀察一個物體,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觀察,這樣才能比較正確地瞭解這個物體的特點。

多媒體運用:

出示練習題

個別化教學:

學生獨立練習時,教師巡視,給學困生及時幫助。

1至4題,讓學困生先回答並説明怎樣想的,優秀生進行補充。

【設計理念】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安排了四個層次。

首先完成課本內容的連線,這是多方位的一種對應練習。

其次設計了觀察一個長方體的活動,把小組中同學的書本合放在一起,判斷形狀。

第三,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位置與所見物體形狀的關係,出示了同一茶壺不同方位的四幅圖片,讓學生猜測觀察者是在茶壺的哪個方向觀察的,由此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最後,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了一組猜物遊戲,只看一個面,讓學生來猜一猜是什麼東西。

通過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告訴學生,觀察物體,須全面才能見其真面目。

四、知識介紹,全課小結

教師活動

1、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玩得開心嗎?那麼,你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呢?四人小組互相説一説。指名説一説。

2、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學生活動:

1、各自總結自己的收穫

2、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彙報觀察物體的經驗:我知道觀察物體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改變觀察的位置或者轉動物體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結果;我學會了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板書

觀察物體

前 面 ―― 正面

後 面 ―― 後面

左 邊 ―― 側

右 邊 ―― 面

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全面觀察

篇2:《觀察物體》説課稿

《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觀察物體。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二年級下學期已初步學習的觀察物體的各個面形狀的知識基礎上,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基於以上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通過實際的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並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

能力目標: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判斷、辨認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物體的形狀。

難點是: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它是物體的哪一面,並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

二、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動力,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以學生眼前的教室為情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觀察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位置關係的場景,豐富課堂教學中的現實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2、積極參與,自主探索新知

本節課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主體參與,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讓不同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創設充分的學習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自主探究,體驗空間觀念和經歷有關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現場觀察,活動貫穿全程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讓學生找到教室裏的一個物體,先選定一個位置,説説看到了哪幾個面,再換一個位置,再説説看到了哪幾個面,通過觀察活動,親身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是不同的。

4、多元評價,調控學生情緒

在評價時,注重從學生的個性、氣質、特點等多方面作出評價,有教師評、小組評、大家評等形式,以“大拇指”獲得的多少來進行小組比賽,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分享成功的快樂,保持積極的情緒,參與活動。

三、説教學程序

下面我來談一談整節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主要由以下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 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在新課開始之前,我對學生説:“同學們,有一首古詩你們還記得嗎?《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學生會立刻接着往下背。這時我就出示古詩: “橫看成嶺,你知道‘看’字還能怎麼説嗎?”有學生會説出“觀察”。於是我便隨機引入課題“觀察物體”。

接着我出示一個玩具小熊,和學生們打招呼,説:“嗨,大家好,我是小熊維尼。你們認識我嗎?你們對我熟悉嗎?你能指出我的正面、側面和背面嗎?”

(學生們和“小熊”一問一答,課堂氣氛立刻活躍了起來。)

(二) 創設情境,初步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1、認識圖書櫃等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讓學生觀察教室裏的物品,並説一説圖書櫃等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分別在哪兒,自己找一找,指一指,説一説。

(在説出正面、側面和上面之後我隨即板書出來,然後播放出輕快的音樂,學生們就在音樂聲中進行活動。)

2、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出示一個六面塗有不同顏色的正方體禮物盒,讓學生説一説這個禮物盒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分別在哪兒呢?

學生在討論中會產生不同的意見,藉此説明:生活中有些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已經約定俗成了,像我們剛才看到的圖書櫃那樣,但是像禮物盒這樣,沒有明顯的標誌,我們把正對着大家的一面稱為正面。

3、知識應用

讓學生説説洗衣機、電冰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三) 自主探究,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

1、活動中質疑

再進行一次觀察活動,讓學生自己找到一個物體,先選定一個位置,説説看到了哪幾個面,再換一個位置,再説説看到了哪幾個面。觀察結束後,問學生: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會説: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的面是不一樣的。

2、活動中驗證

“是這樣的嗎?我們來驗證一下。”我以電腦顯示屏為例,讓三個坐在不同角度的學生説一説,並比較為什麼他們回答不一樣?然後讓學生猜猜老師看到了哪幾個面?為什麼老師能看到正面、側面,還能看到上面呢?讓學生也站起來看一看。

小結得出: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看到物體的面就不一樣。

(這個環節通過學生變換位置來觀察物體,並在活動中質疑、驗證,使學生充分體會觀察的位置與觀察到的結果之間的關係,同時在活動中,我還兼顧到觀察、辨析能力較一般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的空間觀念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3、活動中運用

(在質疑、驗證之後,我便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活動中。因此,我設計了兩個遊戲環節。)

⑴照相

現在高科技產品已經越來越普及。利用學生對高科技產品的好奇心,我帶來了一部數碼照相機。我對學生説:“你們想拍照片嗎?”學生會情緒高漲“想!”“那你們可要聽仔細了。我請一位同學來幫另一位同學來拍照片,拍出來的照片要既能看到他的正面又能看到他的側面。其餘同學判斷他站的角度是否正確。”正當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之時,我趁熱打鐵,説“你們其他同學一定也很想照相吧。這樣,我來幫你們拍一張合影,好不好?我想拍一張你們的正面照你們怎麼站?我要拍你們的側面照你們怎麼站?我要拍你們的背影呢?

(讓學生根據要求站位置,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

⑵觀察禮物盒

我先出示一個禮物盒,對學生説:“你們想要這個禮物盒嗎?先猜猜這個禮物盒最少能看到幾個面?多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在哪兒可以看到?”部分學生可能會説出正確答案,而還有一部分學生可能不能很快地説出答案。

這時,我讓需要討論的小組可以討論一下,並可以“實地考察”驗證。

“實地考察”之後,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禮物盒,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將禮物盒的各個面一一拆開並展開再拼湊起來,然後轉換角度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拆分拼湊,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瞭解和感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體的面的個數不一樣。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同時也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 練習鞏固

完成書上“想想做做”。先在小組裏説一説,再在全班交流。

(五) 總結延伸

1、談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2、再次出示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學完了這節課之後,聯繫我們今天的數學課想一想,它和我們學習的知識有什麼聯繫?也可以請教你的爸爸媽媽。

(將數學知識和語文知識相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篇3:“觀察物體”説課稿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對稱圖形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一、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認識對稱現象,能正確找、畫對稱軸。

本課難點是:認識對稱現象及找對稱軸。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新課開始,通過觀察玩具小狗,用遊戲猜一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複習舊知識,又為新知學習做準備。接着設計一個畫小狗的情景,讓學生動手畫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畫出的小狗的形狀不同。然後通過設計分禮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學生探索對稱圖形的學習高潮。

2.演示法 充分藉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學對稱圖形時,通過電腦動態演示對稱圖形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的畫面,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接着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的對稱事物,使學生感受對稱美,學會欣賞數學美,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3.發現法 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發給學習小組一組圖片,引導同學仔細觀察、動手摺一折、比一比、畫一畫,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行分類。當學生分出對稱與不對稱的兩類圖形後,再次引導觀察發現。教師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説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學例1時,設計讓每位同學把觀察到小狗的形狀畫下來,通過動手畫,親身感知、體驗 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如,教學對稱圖形時,學生在折、畫、比等活動中細心地觀察、比較、分析中體驗對稱圖形的特徵。

3.觀察法 例1觀察物體及例2的對稱圖形教學中的觀察是很好的學習方法。例如,教學例1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玩具狗,畫小狗,再觀察其他同學畫的小狗,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同一只小狗為什麼同學們畫出來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篇4: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操作,進一步體會提高觀察物體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進一步深化對實物和視圖關係的認識。培養初步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觀察物體的規律。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猜測、試驗、分析、概括等過程,培養學生的全面觀察物體的觀念,體會從單一角度觀察物體所得的結果是不全面的。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使學生自己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做數學實驗,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滲透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觀察事物的做事原則,以及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物體所有的面;使學生體會到觀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3、學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五年級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觀察、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形成經驗。

(2)學生已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類似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5、德育滲透:

通過觀察物體,體會到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時,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還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全面、辨證的看待問題、事物和人物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學生孤立、片面的看待問題,進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維方式。

二、説教法:

1、教法的選擇: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重點突破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並能概括這一規律。選擇“引導探究法”,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共同在遊戲、觀察、猜測、驗證與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2、教具準備: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具的準備必須充分,在這節課上,我準備了小藥箱和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供學生觀察,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而自主地獲取新知,從而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3、教學組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要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強化方法就是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教師要發揮自己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以問題引導,組織學生互動,教師及時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能動作用,所以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以分組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觀察實踐,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組合作觀察藥箱和其他立體圖形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思考,然後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後小組成員一齊操作。然後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學生:關於觀察物體,你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適當的啟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活動過程:

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並通過遊戲、競賽、實踐操作、小組合作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鬆,學的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了五個環節:

(一)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三)聯繫實際,理解運用;

(四)深入鞏固,活動拓展;

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鬆、愉悦,學生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提高了學生各種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

篇5: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説課的內容是江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觀察物體。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學習“觀察物體”時,主要是從簡單生活用品(玩具、汽車、茶壺等)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進行觀察,並選擇合適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形狀。這部分內容則是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觀察物體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感受物體與平面圖形。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學會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能力目標: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能結合具體事物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本課難點是:體驗從不同角度看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觀察手機不同的面,讓學生猜猜物體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既複習舊知識,又為新知學習做準備,引出這節課的課題。接着通過觀察福娃玩具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狀不同。

2.演示法:充分藉助形象直觀,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學圖形,通過電腦動態演示物體不同面的組成,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接着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的物體的不同面,學會欣賞數學美,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三、説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觀察法。例如,導入課程時,教師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手機、福娃不同的面,讓學生去觀察,觀察結束後組織討論,同一個手機為什麼同學們觀察到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篇6:觀察物體説課稿

教學內容:

國標本第五冊88—89頁《觀察物體》,完成想想做做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指出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由三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成的簡單物體的視圖,能根據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

2、使學生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以及“從不同位置觀察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的認識。

3、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教學重點:能根據平面視圖擺出相應的物體,並逐步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下面,我就針對試上和正式上課的兩課教案的異同,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一、課前導入新奇、實用

剛開始設計時,我設計了一個三個正方體兄弟和我們大家一塊學習的情境,通過教學,我感到導入運用的不夠充分。在重新設計時,我出示一個正方體讓學生複習正面、側面和上面,這樣和這一個單元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再由正方體的正面是一個正方形,讓學生猜一猜從正面看到的是一個正方形會是什麼物體,最後出示結果,初步讓學生體會到圖形中的奧妙,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教學安排循序漸進,由直觀到抽象

在試上中按照例題、試一試、然後完成想想做做的步驟教學。在正式上的時候,把想想做做第1題和第2題放在例題後面完成,然後再教學試一試。

在試上以後,我又仔細鑽研了教材,這一課的內容應該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讓學生觀察物體的各個面,由體到形,比較直觀。而試一試則上升了一個層次,引導學生由面延伸到體,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這樣修改,更能體現教材的編寫目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引導學生想一想、説一説、擺一擺,提高空間思維觀念。

在試上中,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直觀觀察上面,這樣就忽視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因為語言就是思維的一個外在表現形式,因此在後來備課過程中,注重讓學生去觀察和思索,然後把觀察和思索到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如例題中,讓學生先説説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物體再擺,試一試中讓學生先思考根據從正面看到的這個圖形的物體應該是怎樣的造型,然後用語言表達出來,最後擺一擺來驗證一下。這樣,比不思考而直接觀察高了一個層次,切實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四、聯繫教材,設立適當的教學目標

1、在想想做做第4題中,擺一個從正面看到的是一個橫着的兩個正方形組成的長方形,實際移動後面一個正方體的位置有很多種擺法,在試上完以後,我也有過這樣的思考:是不是要引導學生得出有無數種的答案。後來考慮到我們的學生畢竟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我們的教學要符合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此,沒有把這一題做深入的挖掘。如果有學生能夠想到,我也會予以肯定,但不刻意引導。

2、有序的安排教學過程,因為第5題是觀察4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為了加深學生對前面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我把總結放在了第5題的前面。

五、小組合作,遊戲深入。

在前面通過由體到面,由面到體的觀察思考後,讓學生來和老師做個示範:請上台的學生用三個正方體擺一個從側面看到的是□的物體,請學生一個提問題,另一個擺,然後交換。這個環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對本節課的觀察物體有一個進一步的認識,進一步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體會直觀思考的價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篇7: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我説可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觀察物體(二)》例1的內容。

本單元是在第一學段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幾何體的基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幾何組合體。這些內容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現的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拼搭成的幾何組合體,讓學生從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獲得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的表象,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和學生的認識,根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情感與態度:在探究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感受樂趣,學會欣賞數學美。

把教學重難點確立為:使學生能夠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感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學法

1.教法: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活動方式,對於國小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特別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學具,讓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2.學法:

(1)實踐操作法:新課標規定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應該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各種活動發展自己的智慧。學生自主拼搭物體,並將觀察到的圖形記錄下來,通過動手,親身體驗感知,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從已有知識引入新課,根據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和生活經驗明確研究主題。激發學生研究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探索新知

採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親手拼搭,進行觀察、對比,培養空間能力。自己發現總結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個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小組合作動手拼搭,在探究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感受樂趣,學會欣賞數學美。

鞏固拓展

通過層層遞進的觀察和拼搭活動,使學生親歷從三維圖形到二維圖形和從二維圖形到三維圖形的轉化過程,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總結與延伸

學生自談收穫,以故事的形式結束,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以及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篇8: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是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感性經驗和在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的基礎上,通過觀察較為抽象的幾何形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或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二、説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一個或兩個幾何體的形狀。

(2)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樂於與人合作,並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三、説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四、説教法和學法

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數學源於生活,我讓學生準備的學具是家家都有的鞋盒子,通過小組合作觀察交流,教師參與並適時引導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經歷觀察活動,通過觀察活動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再進行辨認、想像、猜測、分析等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1、教具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多媒體課件。

五、説教學過程

一、調用舊知、激活體驗

出示課件:這是我從不同方位拍到的我們小熊娃娃的圖片.為什麼4張圖片會有所不同呢?引導學生説出,因為是從不同的方位拍攝的。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觀察物體》,相信同學們會有更深一步的認識這樣引出課題。(並板書: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第一個活動:整體感知(觀察鞋盒子)每4人一組一個長方體的鞋盒子 ,先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通過實物指出正面、左面、上面。(並板書)

為了引導學生觀察要有目的性,我再進一步提出觀察要求,每組同學的眼睛都分別垂直於正面、左面、上面,把觀察後得到的圖形畫在本子上。為了從生活中的實物出發,使每個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位觀察長方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我設計了讓小組合作任意選個角度觀察鞋盒子,看有什麼發現, 我參與到學生的觀察活動中發現問題,給與適當的指導。

在學生充分建立表象後,我再出示例1的小藥箱,讓學生對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進行辨認,從而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有了前面的觀察和發現,有了前面學習中建立的模型,我要求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練習八的第一題。脱離實物,展開想像,才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最好途徑,所以在前面觀察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我提出,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看正方體,想像每個面的形狀是什麼樣的?站在一個位置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第二個活動是觀察球體和圓柱體

先小組合作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學具中的球體,看到了什麼形狀?有什麼發現?在交流中得出結論。再從任意不同的角度觀察圓柱體,把你從不同位置上看到的形狀和同學説一説,小組內有疑議可以提出來和老師交流。我預設了兩種情況:

①看到的是長方形

②看到的是帶有弧度的圖形。

如果出現第二種情況,我採用的對策是:(利用實物投影展示)

2、課件出示例2,邊敍述,看來觀察一個物體已經難不倒我們了,現在老師可要提高難度了,現在把它們放在一起,發揮你們的想象,你還能辨認哪個圖形是從正面、左面和上面觀察到的嗎?仔細思考。

(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克服本節課的難點,我把例題2進行了分解,先單個觀察每個實物然後再把兩個圖形放在一起,這樣降低了難度。)

課標指出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接下來我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八第3題並讓學生彙報你選擇的理由。

三、趣味遊戲、強化認知

1、做猜物體的遊戲:課件出示課本第40頁練習八的第2題

小組合作猜一猜:它可能是什麼立體圖形?説出你的理由.然後從學具中找一找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可能是正方體、長方體或圓柱體、稜柱)

2、有了練習八第2題做鋪墊再小組合作完成39頁“做一做”就很容易了,這樣也體現了知識出現的層次性。

四、暢談收穫 、全課總結

通過暢談收穫,使學生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佈置作業學科整合。

篇9: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觀察物體“第一課時。這單元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初步瞭解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一)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標

2、、通過學生活動,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物體。

3、會辨認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的形狀,發展空間觀念

(三)情感目標

4、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以兒童喜愛的“猜一猜“活動導入,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演示法:教學時,出示實物,用學生喜愛的玩具汽車為素材,通過3個層次的觀察活動即本位觀察、換位觀察、全面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車的樣子是不同的。目的是充分藉助形象直觀的實物演示,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這樣的教法由實物到圖畫,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真正體驗到了學數學的樂趣。

三、説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法、實踐操作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在教學時,學生在猜一猜、説一説、比一比等活動中細心地觀察、比較、分析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時,設計讓每位同學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汽車,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樂趣,增強了觀察的效果。

3.觀察法:觀察物體教學中的觀察法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組織引導大家討論,為什麼同一個汽車同學們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不同。這個過程,給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機會、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設計理念:

本節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在設計過程中我充分考慮到資源的利用,以兒童喜愛的生活情境導入,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以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依據課本又拓展了課本,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同時聯繫生活,實踐運用。本節課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中,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

五、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主要由三個環節來完成

(一)、創設情景,激疑引入,點燃學生探究熱情。

通過“猜一猜“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全面觀察物體的必要性。1、出示幾張動物卡片,遮住動物的一部分,請學生猜是什麼動物?

2、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動物的紙片,問學生是怎樣猜出來的?這是讓孩子們展示自己來自生活中的經驗。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這樣的一個課前遊戲作為引入,與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二)、引導探索,體驗交流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活動一:請你們觀察圖形,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物體會是什麼東西?

從上面看從側面看從正面看

分別讓學生看圖片猜一猜。通過這一遊戲活動恰到好處地為新知識的學習起到鋪墊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初步感悟到觀察物體要從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觀察,從而引導學生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係。

活動二:觀察玩具汽車,引入新知。

一)本位觀察

分別由老師看汽車,一個學生看、小組看的活動明確不同的位置觀察到同一物體形狀是不一樣的。特別強調側面點的不同處。

二)換位觀察

通過學生交換位置進行觀察,讓學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狀的概念。

三)全方位觀察

教師採用“快快站過來“的活動使學生正確選擇,深刻認識。

這一環節,採用學生喜愛的玩具汽車為素材,通過不同層次的觀察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車的樣子是不同的。由形象直觀,遵循了兒童由淺入深,逐步推進的認知規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着。

(三)、課間活動

低年級孩子上課時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根據這些特點,我安排了一個課間休息,讓學生在音樂中一邊休息,一邊遊戲。這樣設計不僅使得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又緊扣主題,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了所學新知。

(四)、拓展運用激勵創新

1、做一做

完成書中的例題和課後習題。由圖片討論觀察者的角度,這是一種逆向思維,在看看,想想,説説中,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2、寶盒遊戲

通過多拉A夢帶來的寶盒給孩子們帶來驚喜的練習。

篇10: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觀察物體第1課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觀察物體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本課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觀察較為抽象的一個簡單立體圖形和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圖形是不同的;並能辨認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能正確辨認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在編排上不僅設計觀察活動,而且設計了需要學生進行想像、猜測和推理的探究活動。例如,課本39頁下面做一做,根據看到的一個面進行猜測,可能是兩個什麼圖形,這就要求學生要根據已有的圖形表象,不斷在頭腦中對這些表象進行組合和調整,最後再通過觀察進行驗證,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鍛鍊。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注重知識發展和探索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做數學實驗,在與他人的合作過程中,滲透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觀察事物的做事原則,以及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的位置。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是:辨認兩個物體圖形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上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創設法”“觀察討論法”“引導探究法”,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共同在遊戲、觀察、猜測、驗證與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1、情景創設法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這節課上,我準備了小藥箱和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供學生觀察,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教學手段,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而自主地獲取新知,從而感受數學活動帶來的快樂。

2、觀察討論法為了實現讓學生經歷觀察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實物,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的目標,必須讓學生多觀察,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進一步昇華,得出結論。

3、引導探究法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善學、樂學,我主要採用了“引導探究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小組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教師要發揮自己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以問題引導,組織學生互動,教師及時參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説學法

由於五年級的學生性格開朗活潑,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較易接受,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較生動活潑、直觀形象,且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不斷髮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觀察、試驗、收集、分析,幫助他們直觀形象地感知,形成經驗。再者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類似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應多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從而樂於探究。

綜上所述,在本節課中,主要採用以分組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觀察實踐,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組合作觀察藥箱和其他立體圖形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觀察物體獨立思考,然後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其次是小組合作觀察兩個立體圖形的活動,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共同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適當的啟發、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最後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了四個環節:

(一)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先讓學生看視頻盲人摸象,為什麼四個人摸得不一樣?引出:因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成嶺又會成峯,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由此引出課題《觀察物體》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觀察一個立體圖形

首先,讓學生站在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小藥箱,説一説自己看到的是哪幾個面。通過觀察討論,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且發現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長方體所有的面,而最多隻能看到它的三個面。

其次,指導學生分別從正面、左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立體圖形得到的平面圖形。

再次,指導學生觀察其他的簡單立體圖形,如正方體、球、圓柱等,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看一看觀察到的是什麼形狀。使學生的學習得到擴展,同事也為後面的學習做了準備。

最後,做遊戲,猜物體:分別出示正方體和圓柱的一個面,判斷是什麼物體,並説明理由。使學生明白只觀察物體的一個面是無法判斷出它是什麼物體的,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觀察事物的做事原則。

2、觀察兩個簡單立體圖形組合

首先,觀察圓柱和球,通過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學會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然後,做39頁下面的做一做。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聯繫實際,理解運用;

首先通過判斷,檢查學生對本課知識目標的掌握情況。

其次,做練習八第1題,檢查學生能否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一個立體圖形的形狀。

最後,做練習八第3題,檢查學生能否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係和形狀。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生彙報,補充,來完成本課的總結。

五、總結

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鬆、愉悦,學生也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知識信息,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提高了學生各種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

六、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1、通過學生自制教具,為教學提供了物質保證,

2、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讓學生多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實踐操作能力。

4、通過小組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篇11: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觀察物體。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學生已初步學習的觀察物體的各個面形狀的知識基礎上,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能力目標:

1.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藉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2.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廣泛運用於生活中。

3.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於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四、説教法和學法

數學教學要重視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親身經歷、自行探究、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協作能力。因此根據新課程理念,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在情景中學習

興趣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動力,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尊重教材的編排,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推理的故事情景,讓學生參與到柯南的偵探活動中去,在柯南的偵探活動中觀察人與物、物與物之間位置關係,豐富課堂教學中的現實內容,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

2、在探究中發現

教學圍繞“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主線循環往復學習。注重為學生營造探究的氛圍,通過兩個推理情節和兩個活動的設計,力圖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數學活動,在觀察、交流和探索中,根據自己的經驗,感悟出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而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充滿體驗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推理問題,並且獲得自我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最終學會學習。

3、在操作中感悟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猜一猜、想一想、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局部和整體的關係,親身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是不同的。在操作、推理、反思的過程中較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促進學生養成有序思維的好習慣。

五、説教學程序

下面我來談一談整節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主要由以下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師:孩子們,聽過《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嗎?想看看嗎?

2、播放成語視頻。

3、通過《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引出課題並板書。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引入:請看他是誰?對,他就是柯南。你們喜歡柯南嗎?老師也很喜歡他,柯南憑着自己敏鋭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最近在忙些什麼?(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孩子們熟悉的動畫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出示例1:李博士是皇室中鼎鼎有名的發明家,剛剛研製出一種新藥,它把新藥放在小藥箱裏,可是有一天,他發現藥不見了,是誰偷了藥?

3.柯南找到4個犯罪嫌疑人,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後説了一句話:

你認為誰説了謊話,為什麼?(板書:推理)

4.請學生從不同方向全面觀察小藥箱,出示觀察要求。

5、集體彙報訂正。

【設計意圖:1、教師用語言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同時創設故事情景讓學生參與到觀察、猜想、推理的活動中來,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改變學生的角色位置,使學生對學習更有積極性。2、學生通過變換角度的反覆觀察,進行簡單的推理驗證,初步讓學生感受觀察與生活的聯繫。】

6.從小藥箱的實物(有特殊標記的立體圖形)抽象到長方體(無特殊標記的立體圖形),讓學生感受對於沒有特殊標記的幾何圖形該怎麼觀察。(完成書上練習八的第1題)

(三)觀察活動

1、引入:孩子們,剛才我們和柯南一起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外形是長方體的小藥箱,在我們數學中,除了長方體之外,我們還認識哪些立體圖形?

2、小組活動:觀察正方體、圓柱體、和球體。並填寫實驗報告。(從上面、正面、側面進行觀察)

3、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在教學例2前設計這樣的觀察活動,為教學例2做好鋪墊,也能更好的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1.引入例2。

今天一大早,皇室博物館的館長急匆匆地找到柯南,告訴他博物館四周有許多行蹤可疑的人出現,他們是衝着兩件國家級文物:綠玉球和水晶柱來的。(課件出示物體形狀),因為昨天晚上館長髮現有人在放綠玉球和水晶柱的房間頂上開了一個小洞。

情況十分危急,柯南立即趕往現場勘探,很快他找到了四個行蹤可疑的人,為了不打草驚蛇,柯南笑着對他們來説,我們來做個畫圖遊戲吧,假設這有一個球體和圓柱體,看誰能準確畫出從上往下看的這2個物體的形狀。每個人都畫了物體的形狀:

2.出示例2。(課件出示3組書上的球體和圓柱體的物體形狀)

(1)思考:他們誰是犯罪嫌疑人?為什麼?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彙報,小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再次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五)、進一步鞏固新知

1、師:柯南看到大家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已經和他不相伯仲了,於是出了一道題想考考大家,有信心試試嗎?

2、學生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3、遊戲活動猜一猜。(完成書上39頁做一做。練習八的第2題)

①開展活動。師:誰來猜一猜,可能是?還可能是?

②通過遊戲活動,談想法。

③小結:在觀察物體時,如果只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麼立體圖形,就如同盲人摸象,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

[設計意圖:這兩個練習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六)、拓展:

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和語文知識相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七)、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還學會了推理。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並回歸到生活中去。】

(八)老師寄語。

篇12:觀察物體説課稿

一、説教材

《觀察物體》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它是一年級下冊觀察物體的發展。這個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在學習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識的基礎上,藉助於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進行教學的。

根據教材特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際操作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主動探索的能力。

本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難點: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故事“盲人摸象”以用聽故事的活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為新課學習做準備,接着設計一個遊戲“猜一猜”的情景,讓學生感知只從一個角度去觀察物體是不全面的。

2、演示法

充分藉助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學觀察物體時,通過電腦演示學生熟悉的講台與粉筆盒的畫面,使學生得到感性認識,利用電腦演示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事物,使學生感受到並會欣賞數學美,滲透教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

3、發現法

教學時,發給每一個小組一個正方體,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相互議一議,畫一畫,在你所處位置看到的正方體是怎樣的,在觀察發現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教師的作用是組織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三、説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觀察時,設計讓每位同學把觀察到正方體形狀畫下來,通過動手畫,親身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2、觀察法

在教學時,觀察目的明確,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手提紙袋,觀察結束後出示圖畫讓學生説説這是從哪個位觀察到的然後組織討論,同一動物為什麼同學們觀察的形狀不同,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主要由五個環節來完成

(一)課前激趣

1、講盲人摸象故事引入,讓學生在聽故事的當中瞭解只看到物體的一部分是不全面的。

(二)合作探究

1、引導觀察

首先教師通過一個有代表性特徵的學生站在教室的中間,從四個同學的描述中從前、後、左、右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這個同學,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2、分組觀察

通過學生交換位置進行觀察,讓學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狀的概念。

3、全方位觀察

教師讓學生選擇在本組中喜歡的角度去觀察,讓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深刻認識。

4、認識例1中各圖的觀察點

(三)鞏固深化

本環節教學,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連一連,組織學生觀察分析,在充分實踐活動基礎上學習新知。親身探索過程,同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拓展延伸

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讓學生通過連一連,説一説,的方式,培養學生眼、手、腦相互結合,同時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五)總結

讓學生充分説説你有什麼收穫。

整堂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學習知識,學生樂學,愛學,使學生從學會變成“我要學,我會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

篇13:觀察物體説課稿

【説教材】

觀察物體這一內容在20xx版本國小數學教材中,出現了三次。

分別為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一)、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觀察物體(二)》以及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觀察物體(三)》。

1.縱向對比

縱觀整個國小階段的觀察物體,教學內容呈現遞進的關係,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二上,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辨認不同位置看到的簡單物體和簡單幾何形體的形狀。

第二層次,四下,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從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的幾何組合體。

第三層次,五下,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拼搭幾何組合體,根據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拼搭幾何組合體。

綜上所述,教材編排先幫助學生從直觀觀察立體圖形的形象,頭腦中建立表象,能夠根據直觀立體圖形進行想象,進而分辨不同方向觀察例題圖形而得到圖形。進一步,由建立的幾何直觀進行空間想象,通過逆向推理,根據觀察到的形狀圖還原例題圖形。如此。在整體目標要求的統領之下,層層分解,拾級而上,螺旋式上升編排。

2.橫向對比

再來與20xx年版本的蘇教版進行橫向對比。觀察物體在蘇教版教材中出現了兩次。分別是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觀察物體》,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二上,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統一物體,體會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四上,例1從前面、右面、上面觀察常見物體,例2從前面、右邊、上面觀察簡單的幾何體,用圖形表示看到的形狀。例3觀察稍複雜的幾何體,並表示看到的形狀。人教版五下的,根據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拼搭幾何組合體,根據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圖拼搭幾何組合體的教學內容,直接放在了課內習題中。

通過2個版本教材的深入對比,發現觀察物體這一內容其實相差不多,蘇教版只是在第二學段的加深了課後習題的難度。

那麼,基於大概念、整體性的教學視角,嘗試將第二層次與第三層次的觀察物體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整合。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簡單幾何體的形狀,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到的圖形可能相同;同一位置觀察不同物體,看到的圖形也可能相同,學生基本能夠理解。只是在這節課學習之前,學生的認識是模糊的,對現象的表述不夠準確,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來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晰的數學認識。

最後,本節課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的過程,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幾何組合體的形狀,並能根據觀察到的平面圖形推測出物體的立體形狀。

2.通過對物體的觀察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推理、概括、想象、猜測等系列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3.通過學生對立體圖形的“空間”與“平面”的互逆推導,加強學生對物體空間與平面的深度認識,滲透變與不變的哲學思想,養成多角度觀察及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幾何組合體所得到的平面圖形。

難點:根據平面圖形推測拼搭物體。

【説教學過程】

一、生活化激活舊知

導入環節通過圖片欣賞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感知從不同角度看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結果可能不同。

二、多層次動手操作

第一層次(一)從不同位置觀察一個物體

1.擺一擺

(1)根據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嘗試拼擺:

(2)依據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動手拼擺:

(3)根據三個方向看到的圖形,繼續拼擺:

第二層次

(二)探索4個 組成的其他幾何體

1.拼擺幾何體

(1)小組合作:

(2)學生展示:

2.畫一畫

3.歸納總結

第三層次(三)根據平面圖形拼搭相應的幾何體

一個物體,我們從不同位置進行觀察,可以畫出看到的圖形。反過來,根據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圖形,你能想象這個物體應該怎麼擺嗎?

1.想一想

(1)符合這兩個條件,最多可以擺幾塊?不擺,只想象,你想象到了什麼物體?

(2)最少需要幾塊?

(3)小組合作:

①擺:用9塊正方體擺出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幾何體?

②想:這9塊小正方體怎麼擺,就可以符合這兩個條件?

學生小組合作、拼擺、展示。

2.聯想

3.溝通聯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gz6e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