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方案集結

教學設計方案集結

導語:教學設計方案共含10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集結

第1篇: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設計方案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命題、真命題和假命題等概念.

2.使學生了解幾何命題是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能夠初步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或把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重點和難點

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大家隨意説出一些語句,教師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如:

(1)對頂角相等嗎?

(2)作一條線段AB=2cm;

(3)我愛八年級(1)班;

(4)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兩個角,一定是對頂角.

二、新課

問:上述語句中,哪些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師指出:判斷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數學課堂裏,只研究數學命題,如(4)、(5).

例1 請大家説出若干個(數學)命題,再分析一下,每一個命題由幾部分組成?

(1)等角的補角相等;

(2)有理數一定是自然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

(5)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師啟發學生得出:一個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都可以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也可以簡稱為“若A則B”.

練習: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麼……”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個命題中,所作的判斷是否都正確?怎麼檢驗各個命題的真偽?

(l)“如果兩個角是等角的補角,那麼這兩個角相等.”是正確的命題,已經由補角的定義得到證明.

(2)“如果是有理數,那麼它一定是自然數”。是不正確的命題(判斷),反例如是有理數但不是自然數。

(3)“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截得的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是正確的命題,已證.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是不正確的命題,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個大於4的偶數,那麼它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這個命題,至今沒人舉出一個反例,説明它不正確;也沒有人完全證明它正確.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 1+2”,離“ 1+1”這顆數學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目前世界上對這個命題的真偽的判定,所能達到的最好結果.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命題既然是一個判斷,就有判斷是否正確的區別.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成立,也就是説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假命題.注意:不是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

怎樣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數學中,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實踐證明的形式出現);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例3 試將下列各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相互顛倒或變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題,並判斷這些命題的真假.

(1)對頂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則ab=0;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對頂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假);

不是對頂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對頂角(真).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真);

兩直線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兩直線不平行(真).

(3)若a=0,則ab=0(真);

若ab=0,則a=0(假);

若a≠0,則ab≠0(假);

若ab≠0,則a≠0(真).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假);

兩條直線相交,則一定不平行(真);

兩條直線平行,則一定不相交(真);

兩條直線不相交,則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題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內”的大前提條件,那麼假命題將變為真命題.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説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題,視學生接受情況,教師靈活掌握.講還是不講,講到什麼程度,介不介紹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都有較大的伸縮性.

小結: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題的結構---;如果(題設)……,那麼(結論)……;

命題的真假---正確或錯誤的判斷;

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顯示或掛小黑板)

三、作業

1.在下列語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題,哪些不是命題.如果是命題,指出命題的真假,並仿照例3説出一些新的命題來.

(l)如果AB⊥CD於O,那麼∠AOC=90°;

(2)取線段AB的中點C;

(3)兩條直線相交,有且只有一個交點;

(4)一個平角的度數是180°;

(5)若a=b,則a2=b2;

(6)如果一個數的末位數字是0,那麼它一定能夠被5整除;

(7)同角的餘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於直角.

2.選作題

判斷命題“如果n是自然數,那麼n2+n+17是質數”的真假.

第2篇:教學設計方案

給你一篇教學設計方案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第二自然段寫燕子在春光爛漫時從南方趕來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寫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第四自然段寫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課文插圖意境優美,有利於配合課文進行朗讀和背誦訓練。

二、教學設計

1、刪減替換,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課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麗的外形,我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燕子,讓燕子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來。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對比老師讀的內容和課文中的內容的不同,通過對修飾成分的刪減,讓學生體會語言的準確性。第二個層次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積累進行替換比較,再次感悟到描寫外形要抓住特徵這一寫作方法。通過這樣幾個層次的教學設計,然後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燕子優美的外形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培養了學生透過文字對美的感知力。

2、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動態美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裏是怎麼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着、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那麼沾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3、運用想象,欣賞燕子的靜態美

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説説燕子飛倦了怎樣休息?啟發學生想象: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杆上的燕子變成了什麼?那幾根電線呢?書上哪個詞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誰能把它畫出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先畫了幾根若有若無的細線,又在細線上畫了幾個小黑點。我隨手在畫上添了幾根線,把學生畫的小黑點連成了一組五線譜。問:這像什麼?幾隻燕子變成什麼了?仔細讀讀句子,品味一下,聯繫剛才想到的,又能體會到什麼?再閉上眼睛,把爛漫無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時的情景聯繫起來,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通過想象,學生不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時的靜態美,而且領悟到了活潑可愛的燕子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意境,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欣賞與鑑別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課後反思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1、充分利用多媒體再現課文所描繪的場景,促教學的形象性。由於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於直觀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一開始,就為學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錄相,學生觀看後都不由自主地發出陣陣讚歎:這真是一個爛漫無比的春天呀!在教學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飛行和休息時的情景,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飛行的輕快和休息時的悠閒。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時,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的燕子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再通過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領悟到了作者為什麼説像五線譜。這樣,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讀懂了課文。

2、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教學的自主性。在本課教學中,能做到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如:在觀賞了春天美景以後,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並通過自學的方式,從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爛漫的詞句,通過朗讀來感悟到春天的美麗和充滿的勃勃生機。在學生學習第二段課文時,讓學生自己來説説你是從哪兒看出燕子飛行的輕快的?並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這樣,學生就能比較靈活地説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展示。

3、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鏈接生活實際,促學生的語言積累。這篇課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讀懂它,必須要與生活聯繫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覺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説説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説誰趕集?為什麼這樣説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繫,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繫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説説。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

第3篇:教學設計方案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壯麗的祖國山河”中的第三篇課文。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間四段按照四季順序描繪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象,每段都是先寫樹木,再寫樹木周圍的景色。因此,此文有利於引導中年級學生感悟組段方法,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時,課文語言準確、生動,有利於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語感。

本課一些要求會認或會寫的字,如“匯、刮”等,比較好地體現了季節的特點,有利於教學把識字、寫字與閲讀緊密結合起來,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它們的意思和表情達意的作用。

由於課文內容較為淺顯,學生可以大致讀懂課文內容,因此,教學重點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探究並發現課文組段規律,學習、積累背誦生動、優美的語言為宜。

2、設計理念:

在設計時,我主要遵守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這節課是這樣設計的:以讀為主,在生、本對話中感知“美麗”;抓住特點,在師、生對話中領悟春季美景;感情誦讀,領悟“春之美”,在師、生、本互動中產生情感共鳴。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二、説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認識本課生字詞,會寫“匯、刮”,領會左右結構生字寬窄佈局的迎讓規律。

2.過程與方法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小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嘗試運用立樁記憶的方法背誦喜歡的段落。

(2) 探究並發現寫春夏秋冬四段的組段規律,學習和積累準確、生動的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小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三、説教法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於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閲讀教學的過渡階段,而且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因此,我主要採用了圖、文、聲視頻並茂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就能直觀地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美麗,腦子中有這麼一個形象,能帶着興趣去探索課文的內容。進而啟發學生想像,概括出文章的主旨。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段的訓練,

並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教法在這邊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具體怎麼實施,在第四部分我會再做詳細地解析。第三部分學法也一樣。)

四、説學法

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因此可以才用直觀形象的圖片、聲音等方式進行學習;有感情地朗讀也是學生閲讀能力提高的一種有效手段;鼓勵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板書課題

1、板書課題:美麗的小興安嶺

2、認讀字詞,指導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白樺、淙淙、嫩綠、漲滿、蘑菇、腦袋、葱葱蘢蘢(樹木青翠茂盛)、當美餐.

3請六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

要求和評價指標:聲音洪亮,正確流利。

二、提示重點,明確目標

這節課重點探究課文中間部分的行文順序和組段的規律。

三、讀中感悟,積累語言

1.由教師背誦第一段導入,學習第二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導感受“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中“抽出”用得準確、生動,充滿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練習朗讀,要求讀出樹木的生機勃勃。

(2)學生自讀、探究整段,找找還有哪些詞“用得真好”。

(3)交流彙報。

重點感悟:“匯” 也用得生動形象,充滿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第一步,讀“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裏漲滿了春水。”

第二步,出示“匯”字。

課件演示,理解“匯”字的意思,形象記憶字形:三點水就如同積雪化成的水,淙淙地流進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第三步,指導書寫“匯”字。指導要點:偏旁三點水,寫在弧線上,上面兩點要寫緊湊一些。

第四步,學生練習寫“匯”字。

第五步,再讀帶有“匯”字的句子。

師:想象雪水“匯”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讀。

(4)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寫小鹿的句子。

引導學生有感情齊聲朗讀:“小鹿在溪邊散步。它們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側着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裏的影子。”

第4篇:教學設計方案

希望本站()能夠成為你學習與工作的好幫手!

【教材把握與目標確定】

本文選自林海音小説《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文章塑造了一個可親可敬的“嚴”在其外,“愛”在其內的爸爸形象,他期望“我”長大、懂事,卻含而不露,在“我”的成長曆程中起到了留下了深深的記憶,對“我”的成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在畢業時“我”成了優秀學生;聽到爸爸辭世的消息時,“我”表現出驚人的“鎮定”、“安靜”。這何嘗不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所結出的碩大果實呢?全文充滿了“我”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而又深深的眷念之情。文章的內容很貼近學生的生活,是激發學生的情感,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師長的教育的極好材料。

從藝術上看,文章至少有三點值得欣賞:一是雙線並行,交相輝映。文章以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兩條線貫穿全文,一主一副,副線對主線進行烘托、映襯,推動情節的展開,使“我”和“爸爸”兩個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輝;二是題目語帶雙關,含而不露,哀而不傷;三是前後照應,恰當埋下伏筆。對爸爸的病危、瀕死,多次運用伏筆進行暗示,把即將喪父的感情一步步推向極致。

基於教材的分析,按照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和“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要求,本文的教學擬從內容的把握到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進而通過感悟文章的表現形式,而達到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的基本特點,因而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1、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悟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提高對成長過程中正確對待師長的教育的認識。

3、探究文章的寫作特色,領悟語言的含義,培養自主探究和質疑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時數】

【課前預習】

1、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 從網上查找《城南舊事》或找《城南舊事》影碟進行觀看。

3、蒐集作者的資料,瞭解作者。

【教學環節與策略】

第一課時

一、預習檢查

1、學生談《城南舊事》看後的`初步印象和感受。

2、交流課前蒐集到的作者相關資料:

學生交流後,師作簡要概括總結。

(將《城南舊事》簡介、作者簡介配上相關圖片投影在屏幕上,讓學

生閲讀)

二、導入

1、媒體播放朱自清《背影》中“望父買橘”片段,創設情境。

2、導語:母愛如和煦的春風,温暖而輕柔,讓人誇讚和難忘,而父愛是“平靜的水波深處的激流”,同樣讓人產生心靈的震撼,《背影》中的父親如此,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一位父親也是如此。

三、整體感悟

1、標題初探,屏幕出示問題:

你在沒有讀文之前,看到標題產生了哪些感想與疑問?

(此環節只要求學生有疑並存疑,以激發對文章感悟的動機。教師只在積極思考方面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帶着問題讀書)

2、感知全文:

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疑問通讀全文,讀後交流自己疑問解決的情況,並且提出新的問題。

(學生交流後給予適當的總結,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視具體情況告訴他們隨着下面的學習,一部分問題可以在課堂上領會,課堂上沒有領悟到的問題在課後再予以解決 )

3、引導感知:

快速朗讀全文,投影出示引導問題:

⑴ 談談你對文中爸爸的印象,説説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⑵ 文中哪些內容體現出“我”長大了?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結合相關內容作些具體分析。

提示問題的解決方法:

⑴ 問題⑴:先讀出與爸爸有關的事,逐個分析,再歸納起來。

師生一起找出第一件事:“我”賴牀不起時,爸爸打“我”。“我”上學去,爸爸給“我”送衣服、送錢。

分析:爸爸表面嚴厲,實際上充滿愛心。由此示例引導,其他方面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總結出“重感情、特別愛花”。

⑵ 問題⑵:先思考“爸爸”與“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再思考這些事與“我”的成長有哪些聯繫?最後把這些內容歸納起來。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幾個人一組 合作,共同討論完成。

學生討論交流後,教師作歸納總結:“我”長大了,是爸爸嚴厲背後的愛的結果。

4、體驗深化。

投影出示:以“重新認識父親”為話題,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通過上述探究後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導引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嚴中有愛的父親,得到了不少的教益,這只是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領悟。這篇文章在寫法上也有不少值得欣賞的地方,我們何不來欣賞一番呢?請大家自己先談談對文章寫法上的一些初步感受,讓大家學習學習。

二、研讀賞析,自主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研究問題,自由讀文,進行探究:

⑴ 怎樣理解課文的標題?“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⑵ 文章既寫了眼前的事,又寫了過去的事,文中回憶的事是怎樣引出

的?

⑶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不久於人世的?

討論點撥:

⑴ 問題⑴:從課文內容上看,標題的“花”僅僅是指花嗎?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花?細細思考一下它們的作用。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探究結果:標題一方面指爸爸中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點出了爸爸離開人世,語帶雙關。“花”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⑵ 問題②:共同讀出眼前的事和回憶的內容並進行分析。

示例引導:

由衣襟上的夾竹桃想到住院的爸爸引出探望爸爸的情形。剩下內容由學生自由討論解決。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歸納明確(投影出示具體內容)。

⑶ 問題③提示:運用伏筆的方法進行暗示。

2、語句品析。

⑴ 細讀“我們是多麼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麼怕呢!”聯繫課文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自己的理解。

⑵ 讀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説説它的含義。

⑶ 回顧課前疑問的領悟情況,討論解決尚未明白的問題。

3、跳讀課文,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談談體會,把自己發現的一些新問題提出來讓大家討論討論。

三、課堂小結

談談本課學習後的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後,師從內容、情感和寫法上進行總結。

四、延伸拓展

以“我成長中的師長”為話題,完成一篇小作文。

第5篇:教學設計方案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的是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表現了人們對一草一木的珍惜,讚揚了工程師和築路工人的環境保護意識。本文語言質樸,情節簡單,所反映的人們的行為非常高尚。課文另一個突出特點是,通過對一件平常小事,處理卻不同尋常的做法的描寫,讀者在讀後內心受到震動和感染,自然而然的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

【學生分析】

這是本學期學生接觸到的第二篇略讀課文,在學習前篇略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完全可以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習得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閲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內容,體會路人高尚的心。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繫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我要知道:為什麼路人讚歎修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

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讀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二、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裏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

2、檢查自讀效果。

3、交流:

你們讀懂了什麼?誰能把這個故事説一説?

三、練讀、議讀、質疑

1、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欣賞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提要求:

⑴ 把語句讀流利;

⑵ 讀你自選的這部分,你想到了什麼?

2、議讀與質疑:

其他同學對於別人的朗讀和發言,給與評價,提出不同的見解。如有疑問也可提出。一點要通過讀書、思考、議論去認識。

⑴ 如選讀築路工人突然停下來這段課文時,要把你對高大、挺拔的橡樹的興趣、愛惜之情讀出來,要拿高大的橡樹引起築路工人的關注和愛惜的心理讀出來。

議讀時要對築路工人自覺保護橡樹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識到砍樹容易栽樹難的道理。

⑵ 如選讀工程師與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時,要從工程師和工人的神態、動作、言語中體會他們的心理。工程師要執行自己設計的工程計劃,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問題。他們在保護橡樹上獲得了一致。

⑶ 如選讀最後幾段課文時,要對公路上彎曲城馬蹄形有所認識、有所感悟。重點是讀好人們的讚歎,體會保留橡樹在人們心中的廣泛影響。同時放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認識──由課文引向學生生活,由他律誘發自律。

四、練習地方實例,説説你讀後的感想

可啟發學生對周圍環境的關注,尋找有關的實例或資料來説説感想。

第6篇:教學設計方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的寫法,可以參考本頁面的所有內容。

第1課時 《 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儘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來自於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符合着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並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説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學生思維,也發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麼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嘗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3.發展題: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着剪一剪:

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生答,教師總結)

(三)教學效果評價

第2課時 《 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點,並能從生活中找到直角。

2. 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直角。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直角和畫直角的方法。

(三)教學活動

活動內容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含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分配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出示活動角)這是什麼圖形?

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通過舊知的複習引發學生認識直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學習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現的這種角説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發現。

彙報發現。

(2)、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觀察教師畫的角。

(3)、你能製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準備怎樣製作,做好後在小組內交流認識你製作的直角。

學生思考製作直角的方法並製作,在小組內交流認識直角。

(4)、教師指名彙報製作直角的方法。並根據學生的彙報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摺,再沿着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1)、你有什麼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彙報,並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現在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學生觀察三角板並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圍的角中哪些是直角。並彙報。

3、 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幹什麼?

回憶一下上節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後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畫好後給小組的同學説説你是怎樣畫的。

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交流畫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畫直角並説説畫法。

畫直角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通過對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觀察,以及製作直角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直角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直角的理解。讓學生判斷直角、畫直角等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直角,會正確判斷直角。並通過複習角的畫法引發學生思考直角的畫法及得出畫法、正確畫直角。

三、學習效果測評1、 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1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並驗證後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並交流。

2、 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彙報並要求説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並思考是如何畫的。並彙報説明畫法。

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你有什麼收穫?

第7篇:教學設計方案

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教學設計方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中體育教學案例——全國中學生廣播體操

由於七年級新生入學 廣播操《放飛理想》和《舞動青春》的教學就成了這學期的首要教學內容,廣播操《放飛理想》無論從教來講還是從學習來説都是一項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圓滿完成廣播操《放飛理想》教學的前提就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面僅以我的一節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來説明我是如何進行廣播操《放飛理想》教學的。

一、準備部分

在這部分裏我主要採用激發興趣導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我的課堂升温,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級進行趣味遊戲,並以此達到熱身的目的。因為國中一年級的學生是比較“稚嫩”、孩子氣還很重,適當採用遊戲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

因為廣播操《放飛理想》有硬性的教學要求,註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書面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儘量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外,我依然採用了傳統的完整示範—分解示範、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並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後,我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討論,互相糾錯,以此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並讓動作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範領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學生敢於表現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範,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現錯誤動作,在錯誤動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三、結束部分

結束部分比較簡單,只是一些課堂的常規,讓學生總結點評一下這節課的收穫,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的學生,讓其在課後加強練習。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自己不僅教學經驗比較欠缺,在管理學生方面也不能達到完美的要求。廣播操《放飛理想》的教學內容基本完成,教學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在難度較大的教學教程中,總是有個別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基本都採用了微笑處理,效果不是理想。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應該在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採用區別對待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第8篇:教學設計方案

網友原創投稿分享教學設計方案範文,希望你能喜歡!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調查,瞭解自己喜歡的廣播.電視少兒節目的有關情況,《介紹少兒節目》教學設計。有條件的話可準備相關的錄音,錄象資料。

2.教師蒐集中央,省,市不同級別的少兒節目,有條件可以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3.製作最優秀少兒節目選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大風車”“小喇叭”“動畫城”等少兒節目的主題曲。

2.學生聽後説説他們各是哪個少兒節目的主題曲。

3.導言:是的,中央,省,市等各級廣播電台,電視台為廣大少年兒童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少兒節目。這些節目對我們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想,我們每個同學都從中受到了不少教育。這節課我們就來説説:我們心中的“少兒節目”吧!

二.精彩回憶,國小四年級語文教案《《介紹少兒節目》教學設計》。

1.啟發:同學們,你一定看過或聽過許多少兒節目,請打開記憶的倉庫,回憶一下那些少兒節目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顯示展開回憶。(提示:回憶要講求方法。首先要整體回憶,自己看過哪些少兒節目,然後再一個一個回想最難忘的,最後想一想為什麼它是最難忘的?)

3.同桌交流回憶情況,互相補充以豐富回憶內容。

4.指名説説回憶情景,促進全體學生激活記憶表象。

三.介紹最感興趣的節目。

引言:從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中可以知道,留在同學們記憶深處的少兒節目很多很多,下面請同學們每人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節目介紹給大家。介紹時,可以先談談積木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然後再説説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一)自主準備。

1.提示:先用比較的方法從多個印象深刻的節目中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然後想一想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什麼突出特點,最後想一想自己看了它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另外,為了發言有條理,有順序,可以在想好內容後列一個發言提綱。

2.學生各自進行思考,準備。

(二)小組介紹。

1.組織學生自找夥伴組成學習小組。若有不平衡現象,教師可稍做協調。

2.人人發言,互聽互評。比一比,看誰的介紹最精彩。對個別發言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適當做好點撥,指導。

3.各小組選出2-3名講得好的學生,代表小組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介紹

1.各小組代表介紹。

2.小組成員補充發言。

3.小組評議,評一評哪個小組介紹得最有特色。

4.評出最佳介紹者4-6名。

第9篇:教學設計方案

下面這篇由網友為大家蒐集整理教學設計方案的寫法格式,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目標: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靜靜的”等詞語表達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地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重點:從語言描寫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的深刻含義。

教學流程:

一,感受課題,造勢

1,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2,讀讀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3,你會怎樣讀這個課題呢?

1)突出“游到”,青年畫技高,使人讚歎;

2)突出“紙上”, 青年畫技高,令人驚奇。

二,品讀課文,賞析

1,魚為什麼能游到紙上?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

學生自由回答

請用青年説的一句話回答:先游到了心裏。

哪些描寫可以看出魚已經游到了青年的心裏?默讀課文,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筆下所畫全是金魚,和魚合二為一,魚游到了心裏。

(全班齊讀)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青年是怎樣畫畫的呢?讀一讀,理解“每個部位”,瞭解金魚的各部位;

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讀一讀,瞭解分號的作用,理解工筆細描——畫得深入,理解揮筆速寫,畫得流暢生動。

老師重讀“每個部位、很快地”等詞,指導朗讀。

2,魚為什麼能游到青年的心裏呢?帶着問題,邊讀邊想邊畫——找出段落、標出句子、圈出詞語。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説他“特別”,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説一句話。

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靜靜的”,感悟青年勤奮、專注的精神。

讀讀第一段文字,讓學生找一找有意思的詞語,説説自己的理解。

導讀:青年的眼光在哪裏?青年的思維在哪裏?青年的興趣在哪裏?青年的愛在哪裏?

(老師提問聲調越來越高,情緒越來越激動,感染學生。)

別驚擾這位青年,我們悄悄地讀讀這段話。指導朗讀。

2)想像青年的日常生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導讀:每個星期天,青年來到玉泉,他會忘記什麼?他會忘記什麼?他會忘記什麼?而他不會忘記的,是什麼?

再次追問:青年的眼光在哪裏?青年的思維在哪裏?青年的興趣在哪裏?青年的愛在哪裏!?

想一想,星期六晚上他在做什麼?星期五、星期四、星期三呢?走路時他可能在想什麼?吃飯時、睡覺時、在夢中呢?

指導朗讀,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三、提煉思想,知情

1,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我們用什麼詞語讚美他?

列舉10個詞語,進行一分鐘背誦練習。

2,我們從中要學習什麼呢?介紹古往今來的經典勵志故事。

四、啟思練筆,導行

通過今天的學習,青年勤奮專注的精神給你什麼啟示?結合自己的情況寫一段話。

對練筆進行評點。

第10篇:教學設計方案

本文系列之一教學設計方案範文,你可能需要。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4個詞語,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鼓勵學生遇到困難要積極動腦,設法解決。

教學重點:

重點:讀準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字,準確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處、升高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提示生字音、形、義的聯繫,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課前準備:

1.一幅畫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塊和草葉的背景圖及一隻頭可以活動的烏鴉(可用破硬紙板做)。有條件的可準備一個與插圖相仿的玻璃瓶,瓶子裏裝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別抄錄4段課文的4塊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讓學生留意觀察或做一做:一隻裝滿白開水或飲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會怎麼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揭題,學習生字

1.出示“烏鴉”圖(板書:烏鴉)。

2.烏鴉雖然全身烏黑,長得不好看,可是很愛動腦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烏鴉的課文(板書:喝水),注意看老師寫“喝”字,想一想:“喝”為什麼是口字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全文。要求學生端正地拿書,專心看書,認真聽讀。

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詞兒連續,句子不讀破。讀完後給課文第一段標上序號。

三、以讀為主,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烏鴉為什麼要喝水呢?誰來讀一段?(出示課文第一段)

(2)“渴”是個生字,再讀兩遍。想一想,“渴”為什麼是“氵”?

(3)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點撥:一個人淌了很多汗,太陽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覺很渴。想想看,“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會是什麼樣呢?誰願意表演給大家看看?

(4)烏鴉跑了許多地方去找水,真着爭啊,誰願意再讀讀第一段?注意“找”是翹舌音,全班多讀兩遍。

(5)他讀出了烏鴉着急的樣子,全班讀一讀。

2.學習第二段。

(1)這時,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多高興啊!誰來讀一讀這句?“瓶”是後鼻音,再讀一讀。(出示第二段課文)

(2)“看”是生字,再讀幾遍。我們有時為了看清遠處的東西,會這樣做:(老師手搭涼蓬做出遠望動作),所以這個生字可以用什麼好辦法記呢?

(3)烏鴉看見一個瓶 子裏有水,可是,烏鴉喝不着水,這是什麼原因呢?誰業讀第二句?

(4)學生觀察插圖或實物,想象或演示烏鴉把嘴伸進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烏鴉多着急啊,誰再來讀這句?

(5)誰來讀最後一句,注意“怎”和“呢”讀音,多讀幾遍。

3.學習第三段、第四段。

(1)請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三、四段課文,想一想,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

(2)請學生個別朗讀三、四段課文。(出示三、四段課文)

(3)教師引讀:烏鴉想出的辦法是_學生接讀第四段。

(4)烏鴉把小石子怎麼放進瓶子裏的?誰來演給大家看看?學習“放”,啟發學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導學生觀察:隨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學習“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烏鴉喝着水的情景。烏鴉多高興啊,請學生讀最後一句。

四、朗讀課文,鞏固生字

1.個別讀,齊讀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

3.描一描生字,記一記“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課後練習2裏4個的書寫。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進行思維擴展訓練

1.開展朗讀競賽,朗讀全文。

2.假如你是這隻小烏鴉,你還能想出別的辦法喝到嗎?鼓勵暢所欲言。

二、複習,完成課後練習,適當補充拓展練習

1.繼續完成課後練習2。

2.完成課後練習3。先自由讀詞語,再指名讀,最後抄寫。

3.用“找、看、放、升、高”進行擴詞練習。教師在黑板上記下同學們説的詞。最後挑幾個詞讓學生抄下來。

三、説話訓練

請同學用自己的話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一講。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10篇教學設計方案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教學設計方案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m5ng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