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

目錄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
第一篇:中學語文教學心得第二篇: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第三篇:鄉村中學語文教學心得第四篇: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word 文檔第五篇:中學語文教學公開課心得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中學語文教學心得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閲讀體驗。

關於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説,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着這些疑問,我認真研究新課標,並通過教學實踐,明白了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並製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並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我們個人的學習並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繫點和着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2):

一、 要滿腔熱情地、精益求精地進行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的確是一個又硬又澀的大果子,做起來費時、費力,見效又慢。再者,有人認為,中招閲卷採用“承包制”,閲卷人往往是“五看一不看”:看篇幅,看書寫,看卷面,看開頭,看結尾,唯獨不看最主要的內容―――因為沒時間看。所以,確實有一些語文老師,對作文教學不感興趣,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這項工作。

本人認為,且不説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僅從分值上看,作文是50分,佔語文學科120分的接近“半壁江山”。因此,不管作文教學這個果子有多硬、多澀,我們都還要“啃”,還要“嚼”。否則,就有悖於課程標準和我們語文教學的初衷。

事實上,大多數學生對作文的確是“望而生畏”,寫作文時“咬筆桿”、“撓頭皮”是常有的事,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教師的幫助。在寫什麼的問題上,幫他們找“下鍋之米”;在怎樣寫的問題上,把他們“領進門去”。相信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學生早晚會對習作產生濃厚興趣,寫起文章來一定會比較得心應手。

有不少專家學者就作文教學著書立説,企圖給學生“點石成金”之術,如“快速作文”之類,但真正卓有成效者有幾?要知道我們的教學對象是鄉村的娃娃,他們雖有鄉村兒童生活的一些積累,但他們讀書很少,習作機會又不多,大多數同學都沒有良好的閲讀習慣和堅持寫日記的習慣。僅僅靠學那麼幾篇課文和屈指可數的幾次作文訓練,顯然是杯水車薪。所以,作文教學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我們千方百計、嘔心瀝血,以滿腔熱情、精益求精的態度進行作文教學。

二、從基礎做起,教給學生基本“套路”

眾所周知,雖“文無定法”,但同時也有“文貴有法”之説。即使某人是武林天才,也不可能在他連“站馬步”都不會的情況下就能練就“降龍十八掌”。我們教學生寫作文,也必須從最基本的功夫教起,讓學生掌握習作的基本“套路”。

這裏,我想以寫“讀後感”為例加以説明。書上説:寫讀後感,“讀”是基礎,“感”是重點。這話千真萬確,無可非議。但是,這話太空了-------“讀”,怎樣去讀,才算打好了基礎?“感”這個重點怎樣確立?這些都是未知數。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了寫讀後感的“基本套路”-------先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所讀內容,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即讀後感的中心意思。繼而用充分的論據論證自己的觀點(所讀文章的內容理所當然地成為論據之一)。最後重提所(感謝訪問本站:)讀之文,強調或倡導自己的論點。實踐證明,這一基本“套路”行之有效。用上這一“套路”,就完全能克服“原文抄寫一大篇,感想卻只寫一兩句”的弊端。

到了九年級,在學生已掌握這一“套路”的基礎上,應從理論上加以指導。向學生明確,“讀後感”這種體裁,屬於議論文範疇,應按議論文的要求去構思。再從技巧上告訴學生,讀後感與原文的關係是“不即不離”--------“不即”就是不能大量抄寫原文內容,末尾來個“我感到……”;“不離”就是緊扣原文,不能與原文不脱節,否則那就不是讀後感了。

也許有人擔心,照這樣指導,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豈不是“千篇一律”?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同讀一篇文章,每個學生的感受不可能一模一樣。另外,在論證時,所用論據也不可能“如出一轍”南陽名師張惠靈先生曾這樣説:“把所讀內容作為第三個論據最為合適”,難道他就不擔心“千篇一律”?

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師應大膽地教給學生習作的一般“框架”,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思路和技巧。

三、各種體裁的作文指導要點

(一)説明文的指導

説明文寫作指導要點有二。

其一,用“多角度、多側面”這六個字來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因為在一般學生看來,寫説明文最頭疼的莫過於“無話可説”。以我們的教室為例,這個教室與其他教室不都一樣嗎?四壁、桌凳、黑板,還寫啥呀?其實不然。先説“角度”:安全角度、照明角度、採光角度、人文角度等等;再説“側面”:地面、天花板、四壁、桌凳、環境……看,這不就有話可説了。

其二、要寫出特徵。這是個難點。以《我們的學校為例》,寫花園式學校,不行!現在絕大多數學校都是“花園式”;寫“師資雄厚”,寫“光輝歷史”,寫“環境宜人”……都不妥。因為,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特色何在?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調查、研究、分析,從相同之中找不同------特徵,就是該事物與其它事物的不同點。就原英莊二中吧,她在古代遺址“淯陽城”之畔,這是任何一所學校所沒有的。

再就“胡營”為例來説,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子,但你仔細考察,它就“與眾不同”啦:一個不到兩千人的自然村,既非鄉鎮政府所在地,也非集貿市場。但它特殊呀!這裏竟有十幾家酒樓飯店,商鋪林立,生意火爆,光糖煙酒、副食批發就有五六家。它不是集市的集市,不是街的街,簡直就是個“小上海”。抓住這些去寫,胡營的特徵便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了。因此,“多角度,多側面”的靈活運用,可以解決學生寫説明文“無話可説”的問題,在對事物進行分析、推敲、甄別之後,“特徵”也就有了。

(二)寫人文章的指導

寫人的文章在記敍文中是大量出現的。寫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以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照此思路寫下去,肯定泛泛一般,絕無特色。按文學概論的理念,寫人必須寫出人物的“特點”。《小二黑結婚》是趙樹理的名著,除了他扣合了當時的政治形式之外,本人認為,它最突出的特點並不在於寫了“小二黑”、“秀芹”,而是那個“三仙姑”。閨女就要談婚論嫁,他還頭頂花手帕,腳穿繡花鞋,臉上呢,趙樹理真會寫,擦了粉的臉,就像驢糞蛋上下了霜,多解呀!一般學生寫人,以寫老師為例,無非是精心備課、耐心輔導、領學生去衞生所看病,如此等等。老得掉了牙,誰喜歡讀?換換口味吧。例如,我校原來有一位剛剛從師院畢業的年輕漂亮的女教師,他雖在二中的時間不長,卻給老師和同學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咋不可以成為我們指導學生習作的材料呢?她,往講台上一站,嗬!時尚新潮,玉樹臨風,一個個簡直被迷住了。更加讓人家豐富的知識、友好的態度所吸引,而進入忘我的境界。這説明,我們的視野當開闊些,我們的觀點當更新些。總用一種觀點、一種理念去指導學生,一來易產生逆反心理,二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那種“經驗式”的指導,很可能導致學生的思維進入“死衚衕”。

鑑於此,本人的觀點是,在指導學生寫“人”時,務必抓住人物的“特色”,用具體的事寫出人物的“特色”。比如寫教師,寫他精心備課,背學生去衞生所看病等,看似感人,其實蒼白無力。

(三)寫事文章的指導

寫事,實際從國小三年級就開始了。但能把事寫成的,廖廖無幾。為何?

其一,不會寫事。實踐證明:多數學生寫事,往往是“一……就……”式結構。換言之,不知道寫出事情的“經過”,而這“經過”才是表現主題的最關緊的內容。誰都知道記敍文的“六要素”,但為什麼寫不出“經過”呢?學生年齡小,經驗閲歷少,只能寫“大概”,不能寫“細節”。而“細節”才是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最主要的內容。因此,教學生寫“經過”是教寫事記敍文的重要切入點。

其二,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科學地寫好環境。時間、地點不是一一“填表式”交代,而是巧妙地、自然地寫出。同時,交代時間、地點還應儘可能地顯現“社會環境”,使所寫之事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下。另外,對於“自然環境”,也要為主題服務。自然環境能表現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烘托主題。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廖廖幾筆----“海面像大理石桌面”和“海面上出現紫色陰影”就是典範之例。告訴學生,不可無目的地寫藍天白雲、小鳥歌唱、小樹招手之類。

其三、引導學生運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十三、四歲的孩子,不可能寫出什麼大事。雖然所寫之事小,但要表現出一個較深刻的主題。如表現農民的純樸,民族的光榮傳統,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的精神上、思想上、生活方式上的巨大變化等。

其四、要運用生動的事例去表現主題,不要往作文上貼標籤。也就是説,文章的主題,是靠具體、生動的事例去表現,而忌諱那些泛泛一般的空洞的議論。

(四)議論文的指導

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道理論據的障礙。由於學生的知識侷限,尤其是道理論據,學生所知甚少,所以教師應告訴學生: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語以及政治課上所學的知識都屬道理的範疇。學生最好專門用一個小本子,記錄這方面的內容,搞好知識積累。

其次,是學生無話可説的問,可用以下兩種方法解決。其一是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先從正面論述,在從反面論述,這樣就等於增加了一倍的篇幅。其二是運用立論和駁論相結合。先用立論的論證方式,從正面的角度闡述;再用駁論的論證方式,從反面的角度批駁。這樣一結合,篇幅自然就翻番了。

再次,指導學生在語言上下些功夫。作為教師,不妨多讀些經典的論文,如魯迅和毛澤東的論文,品味他們的語言特色。有了這一功夫,再去指導學生少點“學生腔”、“娃娃調”,多點新鮮、潑辣----就議論文的語言而言,形象點説,“十三香”不如“麻辣鮮”。

最後,指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反向構思。如,“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人,不必怕出名”等,另闢蹊徑,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第二篇: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本人通過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基礎掌握了初級中學語文課程的編排體系,基本能夠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中滲透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相關理論,並且還取得了相應的效果。但這與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中的"最優化"理論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那麼到底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實現"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呢?這也是我時常反思的一個問題。"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反思良久之後我終於找到了一些眉目。個人認為:作為一名成功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 苦練鑽研教材的本事,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我們要上好一節語文課,必須課前鑽研教材、查閲資料、回納演繹。究竟應該怎樣鑽研教材呢?個人感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緊扣文本,吃透教材。時刻以文本為中心,利用充分的時間與文本對話。(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設計應體現出其獨有的個性和特性。(三)以"三維目標"為綱,教學重難點為領。努力做到綱領並重,時刻牢記:教學設計應該圍繞"三維目標",突出教學重難點。

二、 寫好教學後記,反思教中得失

教學後記是教師在教完一課時後的心得體會,從教學後記可以觀出我們在教學一課時的優點是什麼?值得改良的地方在哪裏?教師在明確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後,就會不自然的反思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什麼?繼承什麼?摒棄什麼?這樣就不愁咱們教學水平提不高了。因為我們的教師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長,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所以,寫好教學後記是必要的,它對我們研究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 時刻關注學生,以學定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所以我們教師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不能一味地憑主看感受去設計教學內容,入而主宰整個課堂。我們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如果我們的教學脱離了學生的學習實際,那麼學生就會對咱們的教學內容失去興趣,從而大大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沒有了學習積極性,何談學習成績的提高?總之,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四、 加強思想交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

思想交流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都源於交流,只有交流方可密切人際關係。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是學生最信任的人;是學生最為依賴的人。學生的思想發展方向大多取決於教師,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和幫助,學生的思想就可能會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入行良好的引導與幫助,那麼學生的思想就有可能不會向我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觀來我們教師只有時刻關注學生、懂得學生,不時與他們入行思想交流和心靈碰觸,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才可能實現師生關係的真正和諧與平等。

五、 抓住課堂契機,培養創新能力

對學生入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每一箇中學語文教師的責任。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就是在瞬間被髮掘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時刻抓住契機,科學地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撻出創新思維能力的火花,使他們體驗到創新的快樂和成功的快樂,鼓勵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當中,敢於創新、樂於創新、習慣創新。只有這樣,我們培育的學生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才能立足於這個紛紛複雜的社會;才能適應各種激烈的社會競爭。

綜上所述,我們新時代的中學語文教師只有滿足以上幾個條件,才能隨心所欲地駕御自己的語文課堂,真正地實現"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令自己快樂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國中語文教學心得

[ 2014-7-12 10:45:00 | by: gjhua123 ]

每次走上講台,看着台下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總是問自己,這節課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問着自己,就覺得身上的擔子千鈞重.

其實,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走進了一個尷尬的境地:沉悶的灌輸型的課堂學生不喜歡,老師也是聲嘶力竭而不得一絲樂趣;熱鬧的課堂學生喜歡,一張張小嘴説得天花亂墜,可一到真刀真槍動筆寫作,就筆如千斤,江朗才盡了.

該怎樣解決這一個矛盾?難道這真是不可調和的問題.

幾年下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們中大多數不太喜歡語文課,因此上課也是漫不經心的;另外一些學生很認真,語文課上老師説的每句話,板書的每個字,他們都會記錄下來,可是語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結局?一經調查才發現,奧妙原來很簡單,前者愛看書,而後者卻把看書當成了任務,努力完成,體味不到其中的任何樂趣.

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語文教師給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了.首先我們要充當引路人,引領我們的每個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當你把閲讀變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還用擔心讀書認真不認真的問題麼?所以,面對七年級的學生,我並不急着分析課本,而是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經典情節用幽默的語言簡單的講給學生聽,語言不一定很優美,但是一定要現代,這裏的現代是説將過去的觀念用現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甚至是網絡語言説出來.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自發的去找名著閲讀,這樣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薦,聲色俱厲的強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二,分析課文時,我要求自己在備課時一定要找這篇課文中的"發笑點".因為沒有一個人喜歡板着臉的嚴肅説教,孔子説的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找到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後,我儘量讓學生笑着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説就説.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慾望,很想把心裏話寫下來,因為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鍊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願意學習語文麼?其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我絕對認同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這個觀點.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藴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並要他們寫下聽後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為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為前提.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第三篇:鄉村中學語文教學心得

鄉村中學語文教學心得

2014-04-15 14:47:43 作者:李豔平在這所偏遠的農村中學任教語文多年,曾多次外出聽課,交流教學經驗,回來也曾多次效仿別人的教學模式,但結果總是不太理想。通過長期的實踐與摸索,我認為從實際情況出發,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體現有效教學,效果明顯,在此願和同行們共同交流。

農村的學生和城裏的學生不同,通過比較,我認為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放不開手腳,靦腆害羞,知識面窄,語言表達能力差 ,這對學習語文來説,有很大的困難,對語文教師來説,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如何從實際情況出發,體現教學個性呢?我做了以下嘗試。

首先,認識到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着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沒有尊重學生,課改無從進行。古人常説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這一光環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比如我班的學生程文,

語文基礎差,我經常發現他的優點,尊重他,表揚他,結果他第一個交家庭作業,課上經常舉手發言,對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經常看課外書籍,會考語文考了103分,有效教學在他身上得到體現。其次,認識到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的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字詞句的積累,這是學生理解説話寫作的基石。針對那些放不開手腳,靦腆害羞,知識面窄,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加強誦讀,特別是現代文的誦讀,優美的語段的背誦,古詩文的背誦等;加強造句練習;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特別是課前5分鐘演講,既鍛鍊了 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實施了有效教學。學生敢説了,逐漸會説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

再次,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當前,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觀念舊,拿着新教材,唱着過去的歌謠。二有惰性,常有“拿來主義”,鮮有創新精神。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我建議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説,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所以多次參加新課程培訓,更新觀念。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外對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寬廣度,我知道作為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

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為了開闊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學習別人的長處,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從而在一堂課上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灌輸”為“樂學”。而這一切需要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正所謂,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最後,認識到實施有效教學,教師應該體現自己的教學風格,吸引學生參與,因此,在課堂上,我改變教學模式,風趣幽默的語言,新穎的比喻,與眾不同的教法,經常設置一些“小演講”、“辯論會”、“課本劇”、“朗誦比賽”等環節,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閲讀競賽”、“我説名著”、“讀書彙報會”,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鍛鍊學生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第四篇: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word 文檔

中學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本人通過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基礎掌握了初級中學語文課程的編排體系,基本能夠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中滲透新課程改革理念和《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相關理論,並且還取得了相應的效果,但這與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中的最優化理論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那麼到底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實現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呢?這也是我時常反思的一個問題,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反思良久之後我終於找到了一些眉目,個人認為作為一名成功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 苦練鑽研教材的本事,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我們要上好一節語文課。必須課前鑽研教材、查閲資料、回納演繹,究竟應該怎樣鑽研教材呢?個人感到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緊扣文本,吃透教材時刻以文本為中心,利用充分的時間與文本對話,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設計應體現出其獨有的個性和特性,以三維目標為綱,教學重難點為領,努力做到綱領並重。時刻牢記教學設計應該圍繞三維目標,突出教學重難點。

二、 寫好教學後記,反思教中得失 教學後記是教師在教完一課時後的心得體會,從教學後記可以觀出我們在教學一課時的優點是什麼?值得改良的地方在哪裏?教師在明確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後,就會不自然的反思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什麼?繼承什麼?摒棄什麼?這樣就不愁咱們教學水平提不高了,因為我們的 1

教師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長。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所以寫好教學後記是必要的,它對我們研究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 時刻關注學生,以學定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所以我們教師的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決定,不能一味地憑主看感受去設計教學內容,入而主宰整個課。我們教師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如果我們的教學脱離了學生的學習實際,那麼學生就會對咱們的教學內容失去興趣,從而大大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沒有了學習積極性,何談學習成績的提高?總之,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四、 加強思想交流,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只有交流方可密切人際關係,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是學生最信任的人,是學生最為依賴的人,學生的思想發展方向大多取決於教師,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和幫助,學生的思想就可能會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入行良好的引導與幫助,那麼學生的思想就有可能不會向我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觀來我們教師只有時刻關注學生、懂得學生,不時與他們入行思想交流和心靈碰觸,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才可能實現師生關係的真正和諧與平等。

五、 抓住課堂契機,培養創新能力 對學生入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每一箇中學語文教師的責任,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就是在瞬間被髮掘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時刻抓住契機,科學地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撻出創新思維能力的火花,使他們體驗到創新的快樂和

成功的快樂,鼓勵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當中,敢於創新、樂於創新、習慣創新,只有這樣我們培育的學生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才能立足於這個紛紛複雜的社會,才能適應各種激烈的社會競爭。

綜上所述,我們新時代的中學語文教師只有滿足以上幾個條件,才能隨心所欲地駕御自己的語文課堂,真正地實現教育教學過程最優化,最終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令自己快樂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第五篇:中學語文教學公開課心得體會

聽課心得體會

xxxx中學 xxx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上好一節公開課得有充足的準備。公開 課 對 我來 説是鍛鍊與提升的機會,從公開課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它讓我品嚐着課堂帶給我的那份快樂與思考。總結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理解課標要求,把握上課精神。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認真去學習、領悟上課

理念,只有這樣上課才能更有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在開課之前,我認真閲讀了本課學習目標,領會和把握上課精神。

二、在業務上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存量,增強自身課前準備的體會。我上公開課之前的準備工作由自己獨立完成,如預案的設計、課件的製作、課 堂 中 的 材 料、實 驗的 器 材 準 備 與 實 驗、反 復 嘗 試 這 一 節 課 的 課 件,準 確的把握好時間關等。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在準備的過程中我也就是在備課,不僅僅是在紙上備課,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備課,通過自己這樣一個反覆思考與準備的過程,自己對要上的課基本能做到心領神會了。當然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吸取有經驗教師的經驗思想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走上課堂,自己的底氣就足一些。

三、樹立課堂信心,完美展示風采。將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課,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課,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課,“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實力決定命運”認真對待學校安排的開課任務,思想上決不麻痺大意,踏踏實實去做事情,強調開課的每一個細節,絕不心存

僥倖,相信自己有這樣的開課實力,自己從焦慮緊張到心無旁騖的調整過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強課後反思。教後的總結反思是組成教學環節的有機的一環,一個老師的教學不

應該只是定數更應該有汲取新鮮血液而融入自我的一些變數不應該只有有規律的

“有理數”,還應該有不斷嘗試自我的未定論的無理數”。寫好教學後記有利於改進教學方法,是捕捉教學靈感的有效方法,可以為撰寫教研論文提供豐富素材,將看似不相干的教學後記

整 理 出 來,認 真 思 考、分 析、概 括 和 總 結,探 究 教 學 中 出 現 問 題 的 解 決 途 徑 和方 法,可 以 很 好地服務於今後的教學。

作為教師,不能怕挫折和困難,、敢於面對。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再實踐中感悟新課程理念,讓我的課堂更精彩!

我們向你推薦相關範文:

漫談中學語文作文教學心得

學習杜郎口中學語文教學模式心得體會

讀《餘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心得體會

關於中學語文分層次教學的心得體會

參加2014年廣西中學語文優質課展評暨有效教學專題研討會心得

標籤: 中學語文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4wqw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