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滿井遊記》課堂教學案例

《滿井遊記》課堂教學案例

【教學任務分析】

《滿井遊記》課堂教學案例

《滿井遊記》是一篇遊記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寫出了一個南方人眼中的“北國之春”,而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據以上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1、教學目標:

⑴ 知識與能力:

①理解作者寫景的特點;

②重視誦讀,力求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技巧,增強自身寫作能力;

⑵ 過程與方法:

要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同伴互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是問題的發現者、思考者、探索者,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長。

⑶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作者鍾情于山水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教學重點:

學生在朗讀中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感受作者鍾情于山水的情感。

3、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獨特的文風與性情。

4、教法與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⑴ 誦讀教學法,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語感,把握作品的藝術風格,通過聽朗讀,讓學生自己想象文章畫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學重點;

⑵ 比較閲讀法,通過與其他同類篇目的比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個性化的寫景特點,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

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討論,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在學法上,力求讓學生掌握通過畫面想象,再現藝術形象,學習賞析寫景文章的方法,培養其自學能力。

【過程描述】

一、新課導入

師: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代文人喜歡寄情于山水。我們曾學過哪些古代文人的作品呢?

(生紛紛舉例作者及作品)

師:今天,我們將來認識一位明代的大文學家袁宏道,看他又是寄寓山水怎樣的情感?(引出課題)

二、感知課文

(説明:文言字詞的疏通在課前佈置給學生課外完成,在本課時可留適當的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主要由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在疏通字詞後,教師組織學生讀課文,感知文意。)

師:文章記敍何時的景色?請找出你判斷的依據。

生1:春天的景色,根據文中描寫景色的語句。

生2:我認為是早春的景色,根據文中“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知道這時候正是早春季節 。

師:很好,你讀得很仔細。這是一篇描寫北國早春的遊記散文,如此美的文章只有在朗讀中才能感受其魅力。朗讀課文要注意課文的整體感情基調,誰能説説課文各段的感情基調呢?

生1:應是“歡快”的感情,因為文中表現作者熱愛自然景色。

生2:我覺得本文三段話的感情不一樣,根據內容第①段應用無奈的語氣讀,第②的感情比較熱烈,歡快;第③段要讀出作者寄情山水閒情逸致。

師:請你給全班同學示範朗讀,好嗎?(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媒體播放配樂 )

三、品讀課文

師:美文需要用心感受,請同學們自主品讀課文第2段中你喜歡的語句,可從景物特徵或作者情感等角度品析,並以“我讀________,讀出了________”與全班同學交流。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品讀,然後組織班內交流互動)

生1:我喜歡讀“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脱籠之鵠”,我讀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樣子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師:同學們還認為這句中哪個詞用的特別妙?

生2:“微潤”,這個詞語表達了早春時肥沃的土地開始復甦。

師:一個“潤”字與“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微”字更四凸現了“早春”的季節特徵。

生3:我喜歡讀“於時冰皮始解,,……冷光乍出於匣也”,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事物感到欣欣然。

生4:我也喜歡這句話,但我從“波色乍明”中讀出了早春河水的明亮清澈,而且後面還運用比喻句“晶晶然如鏡之新開”。

師:你能從文中關鍵詞語和修辭的角度品味語言值得同學們學習。你在朗讀這句話時覺得那個字詞應該讀重音?

生4:(輕讀)我覺得應該是“解”“明”“清澈”,因為這些詞語都寫出了波色的特徵。

師:還有不同意見嗎?(提示學生放聲朗讀品味)

生5:我在讀“乍”這個字時聲音比較響亮。

師:從這個“乍”字中你能品出作者的感情嗎?

(生感到疑惑,師提示:理解“乍”字的含義。)

生5:“乍”這個詞語是“突然”的意思,在文中表現了作者對眼前所看到的景色感到意外,精神感到振奮。

師:品得太妙了,一個看似無義的虛詞居然有如此深刻的內涵。請同學們齊讀這個句子來感受作者的感情。

生6:我喜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這個句子讓我讀出了作者對能夠欣賞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而無比喜悦。

師:你能解釋“而”字的含義嗎?由此你對這個語句是否有新的理解?

生6:(思考、頓悟)哦!“而”表示轉折,這個句子還表達了作者為“城居者”未知郊田之外的春景而感到遺憾。

……

生7:我 覺得“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寫的很好,因為這句話寫出了鳥魚等景物的悠然自得,而且還運用擬人手法。

師:你能品出運用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嗎?

生7:運用擬人手法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動,充滿生機。

生8:賦予這些景色以生命和人的感情。

師:袁宏道山水小品善於把人的感情與景物情景交融,把無形的情思化微有形的景物。後人曾這樣評價:往往花有人的容貌、柳有人的感情、山有人的體態、水有人的情意。文中還有哪些句子運用擬人手法?請繼續品讀。

生9:還有“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也運用擬人,這句話也賦予山巒靈氣,並且給人留下煥然一新的感覺。

師:袁宏道是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創作追求: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筆。文章用極其清新傳神語言描繪了滿井早春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這正印證了“一切景語皆情語”。

……

四、拓展延伸

師:面對美景,因作者的個性各不相同,所以進入筆下的景物各不相同,所表達的情感態度自然也不相同。作者所寄予了什麼樣的感情

相關連接:

袁宏道輕視名利,始終無意於仕途,他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遊記,如《西湖遊記二則》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在登臨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由於所任職務比較清閒,使得他有空閒寄情北京附近的山水。本文便寫於此時。

(生結合課文小組討論、交流。)

生1:袁宏道是借景抒情,來表達自己對山水的熱愛。

生2:作者表現出自己不慕榮利,追求自由的生活。

師:你能結合文中末段的具體語句加以説明嗎?

生2:文中説“而此地適與餘近,餘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記?”説明作者喜歡這裏的山水,表達自己欣賞山水的閒情逸致。

師:你覺得這句中的“近”應是什麼意思?

生2:應該是作者的住處與這裏的距離很近。

師:還會有其它深意嗎?

生3:我覺得還應該有作者的心與景色的很近,可以説融為一體。

(全班同學對該同學的回答予以熱烈的掌聲)

師:辛棄疾曾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此”,真是物我相融,相逢如知己呀!

傳統的文學主張“文以載道”,唐宋時代的遊記重寄託政治理想。袁宏道的山水遊記更注重於對自然風景的客觀描寫,表達作者厭倦仕途,輕視名利,鍾情于山水的情感,強調自然、天真、趣味。(板書:獨抒性靈)

師:除《滿井遊記》外,袁宏道還給後人留下大量的遊記名篇,如《西湖遊記二則》請同學們齊讀(西湖一),並用簡潔的語言加以點評,可整體評價,也可抓關鍵語句細品。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掉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温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餘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生齊讀。然後點品文章)

生1:“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温風如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這一句句式整齊,並且運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西湖景色的魅力,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的感情。

生2:本文運用比喻句,把山、花、風、波浪的特點寫的恰到好處,並運用典故表達了作者陶醉語山水之間的情懷。用簡潔幹煉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熱愛之情。

生3:文章語言優美精練,運用比喻繪聲繪色,句式駢散結合,創設優美的意境。

……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jvej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