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篇1

閲讀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着主體作用。在閲讀教學中,要採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閲讀視野,讓學生從閲讀中體驗快樂,增長知識,提升精神境界,增強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有效的內部動力。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説就不是負擔,而是執着的追求。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啟發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創設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前往北京,此時教室裏響起隆隆的飛機聲,我加以描述:“飛機起飛了,飛到了殷墟,飛到了北戴河……”由遠而近,學生如身臨其境,像真坐在飛機上一樣。隨着一聲“到了!”同學們睜開驚奇的眼睛,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圖片。這時,我打開錄音機,學生邊聆聽課文錄音,邊欣賞美景,頓時感到心曠神怡,閲讀學習漸入佳境,課結束了,學生還意猶未盡。

2、多渠道閲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語文學科牽涉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把握時機,“因文制宜”,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展知識容量,以多種渠道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報刊、雜誌等,還充分利用電腦網絡、影視音像等,組織學生收聽或觀看與課文相關的廣播、電視。另外,我還積極利用閲讀活動課,帶領學生去領略自然風光、名勝古蹟、風俗民情、春種秋收,瞭解國內外和身邊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3、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大綱》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閲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六個成員組成。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六個問題:

①這篇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簡略?(種花生、收花生)

②哪些地方寫得詳細?文章的重點是什麼?(過收穫節、議花生)

③父親的話中包含了哪兩層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點是最可貴的?

⑤父親所説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種人?桃子、石榴、蘋果又像哪一種人?

⑥父親是用什麼方法來説明做人的道理的?

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合作解決問題。在討論彙報中,有的學生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會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積極。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閲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以上幾點只是我從教十餘年來的幾點體會,其實新課標下的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天地無限廣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閲讀教學方法,教會學生閲讀,讓閲讀伴隨孩子們的一生。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篇2

為期一週的語文錄像課以及學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經過這一週的學習,老師們收穫頗多,最多的感觸就是要讓孩子學好語文,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語文,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的培養最好的途徑就是閲讀。

都説,國小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閲讀習慣和閲讀能力的黃金塑造期,如果此時父母過於強調成績,極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天賦和創造力,但不少家長也犯難,自己當然知道閲讀的好處,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歲國小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裏,是因為國小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只有博覽羣書、海量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事實上,國小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裏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種損失到了國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國小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獲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國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國小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羣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因此,國小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們從容一些,不要過於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國小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同學們學好語文的道路上,我們希望和家長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們良好的閲讀品性,相信他們在我們共同的引導下會走的更穩。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篇3

高年級段的朗讀要求,不僅要做到正確、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進行閲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悟情傳情,培養語感。寫景的文章,既要讀出景物的美好,還要體味如何借景抒情;寫事的文章,要體會如何記事傳情;寫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讀的指導,要避免理性化、抽象化,應該引導學生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讀中體味、感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讀的指導,還要避免割斷情感的聯繫,要從整體入手,指導學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調及其變化的基礎上,根據個人的情感體驗,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默讀高年級的默讀訓練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讀速度。為此,本冊教材將默讀與理解、思考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加強了“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等方面的訓練。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許多也是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為保證默讀訓練落到實處,教師在教學時,應該為學生留有充裕的默讀時間,並提示相應的方法,引導學生按照要求認真思考,在默讀之後要檢查學習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於形式。

無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教學時都不是單一地用朗讀或默讀的方式,而是要根據讀書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對此教師要妥善安排,做到每次讀書的目的明確,方法得當,並能體現出對課文學習逐步深入的層次性。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篇4

通過參加這次早期閲讀的觀摩活動,讓我對早期閲讀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班學習早期閲讀是從10月份開始的這兩個月來雖然幼兒對早期閲讀有着很濃厚的興趣,但是我覺得我們對早期閲讀的認識還是不夠的。通過觀摩了幾節優秀早期閲讀課程和早期閲讀的培訓,我發現孩子們對早期閲讀的喜愛以及教師對課程的精心設計都令我非常感動。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克市紅旗幼兒園中班早期閲讀活動《聞來聞去》第一二課時,都讓我頗受感動,首先;宋豔燕老師授的第一課時,教師的言行舉止都非常吸引孩子。尤其是她的導入環節非常短小精煉,緊抓小狗的鼻子,與讀本有關聯。其次;在基本環節中教師始終是以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孩子觀察圖畫,更好的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如讀本中教師的提問“箱子裏藏着什麼呢?”(把小狗遮擋住)提高孩子的預測能力。最後;在第二課時時李豔教師能夠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幼兒理解疊詞“聞來聞去”,教師先做示範再讓幼兒創編,這種方式很符合幼兒的特點,讓孩子能夠更好的理解疊詞的含義。

其次,觀摩的大班早期閲讀活動《聰明的小雞》這三個課時在專家對讀本分析:小雞聰明體現在哪裏,小雞在整個過程中不是生氣的,而是聰明的。它選擇這幾項比賽,是讓狐狸勝利中放鬆警惕、拖延時間。在教學中我們對讀本的分析往往理解的不深入。第三課時教師很好的利用了孩子的能力創編故事表演,充分的發揮孩子的想像力,讓幼兒在表演中理解弱小通過智慧一樣可以戰勝強大。

聽完獨山子一幼的教師報告,看到孩子們通過早期閲讀的學習後製作出來的小書,説明他們已經掌握了早期閲讀的基本特點。如:每個讀本的最後一頁都是很有趣味或轉折的。教師能夠很好的收集孩子的童言稚語,創作自制小書。在製作圖書的過程中,教師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先集體再小組,在討論中教師及時鼓勵和肯定孩子的討論結果,然後讓孩子們把各組討論的結果紀錄下來,讓更多的人分享這些有趣的事情,由於孩子不會書寫,圖畫對他們來説是最簡單的表現手段,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有的孩子想像力強、有的孩子繪畫動手能力強,教師就引導幼兒根據各自的特長進行分工,説的説、畫的畫,自由創作,教師在一旁進行觀察、指導,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

早期閲讀理論知識中我明白了在(課程、材料、教學)中我們要反對孤立識字,區別與主題,盲目創新,偏離閲讀的環節失衡。今後我會很好的利用這次所學到早期閲讀的知識灌輸到以後的教學中,更科學的培養孩子在早期閲讀中的興趣、能力和習慣。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篇5

“親子閲讀”的話題,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關注,繪本閲讀心得體會。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孩子早期閲讀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完整知識體系的構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實,閲讀不僅僅是孩子們的事,親子閲讀是父母與孩子間更積極的對話,是培養親子關係的重要途徑。所以,就算工作再繁忙,父母也應該做到每天抽出十幾分鍾陪孩子讀書。只要能堅持下去,孩子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這話我很贊同。

從剛開始一無所知、懵懵懂懂的接觸繪本和繪本閲讀教學,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實踐和操作,我發現繪本所涉及的博大精深的知識領域,繪本所涵蓋的哲理會不知不覺的銘刻於心,無論是施教的老師還是受教育的幼兒,都會從中學到許多人生哲理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會更好的使用和學習我們的語言。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讀圖”年齡段。圖畫書對孩子的視覺震撼比知識效果更為直接。圖畫書對兒童情感,想象力,靈敏度以及審美感的啟迪,正是他們日後成功與快樂生活的源泉,正是這樣的背景“繪本閲讀”悄悄的進入了我們視線。通過繪本閲讀課程,把孩子們帶入了故事情境,用開放式的提問,使孩子們的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讓孩子們在聽聽、看看、説説、畫畫中理解了故事情節,得到了發展。綱要中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幼兒在這樣幽默詼諧的提問下,心情自然非常舒暢愉悦,活動氣氛也顯的非常輕鬆自在。在運用幽默氣氛提問時,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儘量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做出回答,並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在幼兒的原有基礎知識提問上還應開發幼兒的創新思維,運用發散性思維提問,對幼兒別出心裁的思路應給於肯定和引導,讓幼兒在不斷思考與想象中去理解繪本閲讀,從而對繪本產生興趣。陶行知説得好:“發明千千問,起點在一問。”那麼,如何在繪本閲讀中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呢我想應該從繪本閲讀的提問中着手,改變繪本閲讀活動中提問教學的現狀,使提問更具魅力與藝術,更能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幼兒閲讀概念的形成,引導幼兒主動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並引導幼兒真正有效地學會生存、學會學習。

園領導為了教師能掌握繪本教學,對老師進行了系統的培訓,並組織教師進行繪本展示、觀摩研究課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動,通過這些教研學習及課堂教學實踐,使我我從最初的對“繪本”非常模糊的認識到如今的知道繪本的含義、特點及教育意義,並對繪本教學有了一些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以往我們各領域的教學都是分開獨立進行的,而繪本閲讀中卻藴涵的不同領域的教育因素,是各個領域的整合教學。因此,在繪本教學時,不能只是讓幼兒理解它的內容和含義,更要深層挖掘故事裏的教育價值,以此為線索進行向其他領域知識的滲透和延伸。

繪本與其他讀物最大的不同是它以畫為生命線,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敍述一個故事。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屬品,而是運用畫面講述故事。因此在繪本教學時,老師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讓孩子們通過觀察畫面中的形象,細節猜測繪本內容,以圖片引出文字,再用簡單的文字來補充圖意,給予了孩子自主閲讀的機會。並通過提出一些推理性、發散性、層次性問題啟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分析。設計一些開放式、猜想式、遞進式提問讓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此外,當故事中藴涵着道德評判標準的,可以在讀完故事後設計一些評價性提問,以挖掘圖書中的教育價值。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篇6

繪本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即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敍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並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説得抽象一點,它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

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點綴,更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一本好的圖畫書,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各大意。西方一位兒童文學研究學者羅西?懷特説:“繪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見到的書,是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中讀到的所有的書中最最重要的書。一個孩子從繪本中體會到多少快樂,將決定他一生是否喜歡讀書。兒童時代的感受,也將影響他長大以後的想象力。”由此可見,繪本教學的重要性、可塑性。

鑑於此,教師在帶領幼兒一起閲讀時一定要積極引導,要讓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畫面,關注圖畫書中的細節,理解繪本內容。此外,一般來説圖畫書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版式,封面、扉頁、環襯、正文以及封底,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情節……所以,在繪本閲讀教學中,千萬不要急着翻頁,應引導孩子仔仔細細地去看那些圖畫,讓孩子在看圖中讀懂故事、發現細節、感悟內涵。那麼,怎樣才能在繪本教學中運用畫面實現有效的教學活動呢?下面,筆者就談談個人看法:

繪本是一張到處都隱藏着祕密的“神祕地圖”,因為無論是扉頁、封面還是環襯,都是繪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這些地方作者都為讀者獻上了很多精美的圖畫。只有指導孩子從頭到尾閲讀圖畫,才能發現很多常常被讀者忽視的小細節。讀懂了這些細節,才會對文本的理解有進一步的理解。

無論什麼書,封面都是最先映入讀者眼簾的,而在閲讀前讓孩子對故事進行猜測會激起孩子強烈的閲讀慾望。《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書的封面上畫有一大一小兩隻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彷彿在説些什麼。教師就可以引導孩子看圖,猜猜他們對話的內容,從而引出故事的題目——猜猜我有多愛你。

環襯是封面與書芯之間的一張襯紙,很多繪本的環襯上也畫有圖畫,不過你可千萬不要以為它們僅僅是起裝飾作用的圖案而馬上一翻而過,實際上,繪本的環襯不但與正文的故事息息相關,有時還會提升主題。

?我爸爸》這本幽默的繪本里,透過孩子誇張的幻想,塑造了一個讓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這個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長長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過月亮,吃得像馬一樣多,遊得像魚一樣靈活……《我爸爸》的環襯上的圖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黃色睡衣的一個小小的局部。而《蚯蚓的日記》的環襯竟然都是蚯蚓在不同時期所拍的照片,有自己第一天上學時的留影,有自己和家人、好朋友的合影,還有自己的考試成績單和教師的評語,我們彷彿看到了小蚯蚓的成長記錄,雖然還沒有開始讀故事,但已經被這些可愛的畫面給吸引住了。

扉頁就是環襯之後、書芯之前的一頁,上面一般寫着書名和作者的名字。扉頁不僅僅只是通向正文故事的一扇門,不僅僅是告訴你誰是故事的主人公,它有時還會講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書實際上有兩個扉頁,第一個是張單頁,第二個是一個帶版權頁的跨頁。請注意,在第一張扉頁上,作者畫了一隻小兔子騎在一隻大兔子的脖子上。你看,這時的大兔子是靜止不動的,而且大兔子和小兔子的頭都扭了過來,一雙黑點似的眼睛望着書外,也就是故事之外的你,似乎在詢問你:嗨,你準備好了嗎?快和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名叫《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故事裏吧!當翻過這一頁,你會看到三幅充滿了動感的小圖——大兔子揹着小兔子揚起了後腿、準備起跳、猛地往斜上方一躥……這其實是一個連貫的起跳動作——這一跳,兩隻兔子就跳到了後面的正文裏。於是,我們看到小兔子緊緊地抓住了大兔子的長耳朵,聽到他問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這富有動感的畫面把讀者的視線牢牢地鎖住,想不看下去也難。

毋庸質疑,正文一定是孩子精讀的部分。可繪本的正文部分究竟是應該由教師讀給孩子聽,還是放手讓認識了幾個字的孩子自己去讀呢?筆者認為,還是在教者的引導下指導孩子自己去讀書比較好。如:在《逃家小兔》的導讀中,我是這樣引導孩子關注彩圖,指導孩子讀懂彩圖所傳達的媽媽的愛的:出示第一幅彩圖,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幅圖圖,想想媽媽為什麼用紅蘿蔔來釣小兔子呢?使孩子從中明白只有媽媽才最瞭解自己的孩子。在讀第二彩圖中,引導孩子想:媽媽為了找到小兔子,面對那麼危險的山,已經做了哪些充分的準備?從中體會母愛腳下無艱險,母愛可到天涯海角。

合上一本繪本時,繪本的故事就已經講完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比如在日本幾乎家喻户曉的繪本《第一次上街買東西》的封底,就沒有重複書裏的故事,而是把故事的結尾延續到了封底上。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女孩第一次上街去買牛奶的經歷:躲閃自行車、摔破了膝蓋……故事的結尾,是小女孩的媽媽等在巷子口,然後和她一起朝家裏走去的背影。小女孩回到家裏的.情形又是怎樣的呢?彷彿為了迴應讀者的期待,畫家林明子在封底上又添上了一幅温馨的畫面:小女孩和嬰兒在喝她新買來的牛奶,她的一條腿擱在媽媽的腿上,兩個膝蓋上都貼上了創口貼……可以説,作者一直把這個故事講到了封底上。

當孩子欣賞畫面時,教師應投入感情地朗讀故事,並加上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有時還可以用故意犯錯來培養孩子讀圖的敏感度。教師在引導孩子閲讀正文時,一定要注意不要急着説教,也不能不斷地提問、説明,猶如應試教育一般,應該把看書、思考的空間留給孩子,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品味故事,讓他們的體驗和感受經過時間沉澱,再慢慢地轉化為自己知識和智能。

在教師給孩子讀圖畫書時,也一定要讓孩子自己看圖畫。每一個孩子都是讀圖畫的天才,只要故事在圖畫上表現出來,那麼孩子的眼睛就會發現它們。他們能發現畫家沒有發現的破綻,能讀出成人料想不到的意思。在聽老師讀《好餓的毛毛蟲》時,就有孩子一邊盯着那條因為貪吃而肚子痛的毛毛蟲,一邊做出了自己的診斷:“毛毛蟲是因為媽媽不在身邊才生病的。”因為孩子從毛毛蟲身上聯想到了自己,像他們這樣的孩子肚子痛時,首先尋求的就是媽媽的安慰。

在教學中,孩子永遠是學習的主體,讓他們參與到故事中去,那是教學的最高境界。那麼怎樣讓孩子們參與到當中呢?筆者認為,一本繪本書讀完了,可以合上書,要孩子們自己編續集。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有繪畫的特長。讓他們自己動手,他們積極很高。如指導閲讀《猜猜我有多愛你》時,教師可以讓孩子也來猜猜看,大兔子聽到小兔子説自己對媽媽的愛有自己張開的手那麼大,有自己跳得那麼高時,兔媽媽會怎麼回答;在讀完故事後問問孩子,要是你,你想對誰説“猜猜我有多愛你”?你會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他的愛呢?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體會篇7

此次通過幼兒園組織的繪本閲讀活動,有機會與孩子分享了父與子的意思溝通的快樂。因為工作原因,下班比較晚,每一次回到家裏與孩子共同面對繪本時,已經是孩子的媽媽講過一遍給孩子聽了之後。也就是對於故事的大綱,孩子已經有了明晰的認知,而我每次都是沒有全面瞭解故事流程的前提下,根據繪本的直觀印象一頁一頁的向後推進。這樣自然與孩子的母親之前講述的正統的故事細節產生了一定的出入。原先因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玩耍或者是看電視而有一定牴觸情緒的孩子,看到爸爸講的與自己所理解的故事細節有差異時,注意力馬上就回到對他已經沒有新鮮感的繪本上來,而且開始試圖糾正父親的故事大綱亦或者是細節。這樣“爭論”就開始了。相互之間的“説服”也隨之開始。多數時候當然是以孩子的邏輯是正確的結論中結束相互之間的説服,同時也誇獎孩子聰明的讚美聲中結束繪本閲讀。

此番重複的看圖説話,孩子也有興致與父親一起進行繪本閲讀,家長也希望孩子多一份想象力和對於事物理解的拓展力。此種方法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否有幫助,雖然本人心裏也沒底,但是對於沒有文字基礎的孩子,通過直觀的閲讀圖畫來理解故事時,通過上述干擾讓孩子認識到也可以有另外的邏輯解釋同樣的事或物的啟發。雖然這是大人單方面的希望。

也希望通過每一個家長的感受心得,取長補短,彼此交流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qv5rm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