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教育改革獻策建議

教育改革獻策建議

一、國小、國中、高中各學段之間知識銜接和能力要求跨度較大。

教育改革獻策建議

小升中、初升高後,科目增多,知識難度加大,學習節奏加快,對學生的知識儲備、習慣養成、學習能力和意志品質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學生在新學段面臨極大的學習壓力和心裏挑戰,往往在七年級、高一一入學就跌跟頭,出現兩極分化,打擊學生自信心。

建議國小、國中、高中各學段,不要相互割裂,各自為戰,人為製造學生難以跨越的鴻溝,應以人為本,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順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需求,統籌協作,在各學段的高年級建立緩衝地帶,在知識面的拓展、學習能力和耐挫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循序漸進,做好與新學段的銜接過渡,鋪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橋樑。

二、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

目前的教育現狀顯示,很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流於形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填鴨式的灌輸教育比比皆是,學生只是單純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動力,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得不到體現,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升。

第一, 落實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教無定法,但必須遵循“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

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方法引導和能力培養,加強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發揮學生創造力。

第二, 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讓學生真正愛上學習,才能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地更長遠。

第三,設立獎勵機制。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獎勵帶來的動力。有物質或精神的獎勵、來自外部或內部的獎勵。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恰當的獎勵。最有效的獎勵方法,讓學生樂在其中,享受學習。

第四,發揮個性特長。

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如競賽活動、社團活動、古詩文朗誦等等,讓學生做活動的主人。在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中,學生的天性和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既發展業餘愛好,創造力得到提升,學業壓力也可以得到釋放。在活動中,老師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表揚教育。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增強。

第五、讓習慣成自然。

好行為養成好習慣,好習慣養成好性格,好性格決定好未來。要做到及時改進與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時給予合理的反饋。讓好習慣得到堅持,壞習慣得以改正。讀一本好書、練一手好字、背一首美文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學習才能改變自己,實現自我。

三、 學校重視成績過於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在評價學生方面,我們要秉承現代教育評價的理念,堅持發展性與激勵性相結合。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個體的差異,而不是單純的對學習成績進行評價。

結合我縣會考、及省市大學聯考制度來看,成績固然是重要。但在保證成績的前提下,要先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如若反之,會使學生產生大量的學習壓力,得不到釋放的壓力令學生喘不動氣。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首先,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引導學生正確、及時處理學習壓力的釋放,學習自我減壓的好方法。釋放自己,放飛心情。使學生更加全身心投入學習。

其次,增強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調控自我的能力。尤其是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現在的學生大多就像是温室裏的花朵。俗話説,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挫折,生活學習中有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如不能因一次考試成績差,就破罐子破摔。要化挫折為前進的動力,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為學生提供溝通交流的平台,召開心理輔導類主題班會。通過講解、討論等方法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溝通,互相交換想法,互相學習。

另外,和睦、温暖、重感情的家庭,學生會有健康的心理。反之極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留下創傷。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家庭的作用需要家長引起重視。

四、 家庭、學校、社會沒有做好有效銜接。

家校聯繫只是流於形式,沒有做到真正讓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管理中來。

家校合作的關係要建立在互相信任、支持的前提下。統一行動,志同道合,教育理念達成一致。

首先,需要各自轉變觀念,家庭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境,發揮着獨特的教育功能。以學生為紐帶與核心,專注於培養學生,是家校合作的最終目的。

其次,學校為家長提供參與的機會,其中讓家長走進校園,是瞭解學校、瞭解學生的良好鍥機。如走進學生的教育活動,家長可以近距離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瞭解教師的教學理念等;開展家長開放日,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親身體驗學生一天中的各種活動。發現孩子的優缺點,及時有針對性地教育。

第三、開展升級版家長會---家長交流會。改去以往教師作為主體只是表揚孩子、批評孩子的傳統家長會。換成家長的主場,家長作為交流會的主體,充分利用家長優勢資源,讓家長們互相碰撞,互相交流。可以是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以及處理的方法,也可以是好的經驗大家分享。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識,提出一些科學的,有建設性的教育意見。

標籤: 獻策 教育 改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qylk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