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精品多篇】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精品多篇】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精品多篇】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最新 篇一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積累文言詞語、名言警句。

2、朗讀全文,進一步培養文言語感。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4、正確理解並認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含義並從中得到應有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理解文意。

2、積累文言詞語、名言警句。

教學難點:分析結構,把握主旨。

教學設想:

課前,學生按要求認真預習,把不理解的詞句通過查工具書儘快解決,同時,反覆朗讀,找出認為有用的信息;課中,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多形式的朗讀,培養語感,在質疑中積累文言詞句,把握文章中心;課後,背誦課文,歸納文言詞句。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2月2日西昌衞星發射中心主任張振中宣佈:“嫦娥三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奔月飛行約需5天,將於12月6日飛行至月球附近,於12月中旬在月球虹灣軟着陸。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期。要知早在我國研製原子彈的時候,中蘇交惡,蘇聯撤走了專家,我們國家那時還是一清二白,有人就勸説道,我們還是暫停了原子彈項目吧,陳毅元帥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的話很具有代表性:“中國人就是要把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張愛萍向國防部長林彪彙報自己對原子彈項目調查結果的時候,林彪的態度同其他幾位老帥的意見完全一致,同樣很堅決。他説:“原子彈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響,就是用柴火燒也要把它燒響了。”當然,正是有了原子彈方面技術的成熟才有了今天我們的嫦娥三號。

二、朗讀訓練,培養語感。(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情感)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動筆在課本上標出節奏,圈出生字。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朗讀,發現朗讀問題。

三、疏通文意:

1、明確學習要求:

(1)理解課文字詞,把疑難問題記下來。

(2)理解課文結構思路和中心。

2、小組自主學習、討論:

(1)結合工具書和課文註解疏通文意。

(2)小組討論解答疑難問題,組長把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

3、小組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幫助解決,教師補充。

4、引導學生歸納課文重點詞語。

通假字:曾=增衡=橫拂=弼

詞類活用:苦:使……受苦;勞:使……勞累;餓:使……經受飢餓之苦;

動:使……驚動空乏:使……受到貧困之苦;:使……堅韌

古今義:發:古義:被任用;今義:送出;舉:古義:被舉用;今義:舉起;

徵:古義:徵驗;今義:出征;喻:古義:瞭解;今義:比喻。

虛詞:於:①在;②從;③給;④由於

一詞多義:發:舜發於畎畝之中,徵於色發於聲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國恆亡,則有去國懷鄉

四、文章探究:

思考下面的問題:

1、文章第一段例舉的這幾位古代賢能的人所處的時代不同,但是他們的經歷什麼共同點?

(1)他們出身卑微,

(2)他們歷經了苦難的磨練,

(3)他們都被提拔任用,做出了一番成就。

2、文章舉的這幾個例子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引出下文“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3、“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句話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起過渡作用

4、作者認為要成就人才要經歷那些磨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進行闡述這些?

5、學習了課文,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發?請談談自己的看法。

五、朗讀、背誦。

六、板書

第1段:列舉古代六位聖君賢臣起於微賤的事例。(舉例論證)-----引出問題這些事例暗示:逆境對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第2段:歸納概括第一段的事例。説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論證)----提出問題

第3段:從個人和國家的角度進一步闡發上述結論。(對比論證)-----分析問題(正面)和(反面)

第4段:點明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論點獨成一段,鮮明突出。------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闡述的道理――人才要經過艱苦磨鍊,才能夠造就。

2、理解課文説理的方法――舉作文吧事例、提觀點、作闡述、得結論。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1、2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並板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投影簡介作者: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為“亞聖”,記錄他的言論、活動的《孟子》一書,是儒家經典之一,分7篇,共261章,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説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孟子•告子》。

三、明確學習目標

四、放錄音範讀課文

五、指導學生結合註釋理解梳通文意

六、分析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

提問:(1)、本段列舉了六位聖賢的典型事例,思考:這六位聖賢的共同點是什麼呢?這在論證中屬於什麼論證方法?

教師小結: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列舉了六位由卑微到顯貴的歷史人物,説明擔負重任的人,事先必經受一番艱苦的磨鍊,為下文將要説到的觀點提供了事實根據。

2、指名讀第二段

(1)。理解“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句話的作用?

(“故”收束上文,歸納論證。”也”表句中停頓,引起下文,此句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請找出造就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這是從哪些方面來概述其艱難困苦的狀況的?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這是從思想、生活、行為三個方面來概述其艱難困苦的狀況的)

(3)“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歸納:一是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二是能發展一個人的才能)

過渡:文中在亮明瞭觀點(人要擔當大任,應當先受艱苦磨鍊)之後,作了進一步的闡述,看第三段。

3、指名讀第三段

提問:為什麼人在犯錯以後才能改正?(經過了主觀思想鬥爭)

文中哪句話是形容這種鬥爭的情形的?(用於心、衡於慮)

這種思想鬥爭的情況可以通過什麼來了解?(色、聲)

教師歸納:由引可見,孟子關於造就人才的觀點,不僅重視客觀環境的影響,也強調人的主觀因素。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可以設想: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嚴格執法,直言敢誎的臣子,那國君就會怎樣?(胡作非為,獨斷專行……)國外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那國君就會怎樣?(安於享樂,驕奢荒淫……)如果這樣,那國家必將怎樣?(滅亡)所以,國君想把國家治理好,就得怎樣?(苦其心志……所為,即經過艱苦的磨鍊)

過渡:經過以上分析論證,作者推出最後的結論,齊讀第四段。

七、反覆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達到背誦的程度。

八、作業

1、結合現實生活,談談你對“生於憂患”的理解?

2、現代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你有什麼看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閲讀方式積累文言詞彙,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熟讀成誦,增強文言語感;

3、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懂得要正確面對逆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孟子名軻,戰國時人,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又一位代表人物,被尊稱為亞聖。主張行“仁政”而“使天下人皆歸之”,主張以民為本,曾説“民為貴,社稷輕之,君為輕”。曾遊説各國,但主張不被採納,退而與弟子們閉門著書,成《孟子》一書。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名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熟讀課文

(一)學生通讀課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二)全體朗讀,正音。

(三)給學生時間自由朗讀,要求讀準確,讀通暢。學生散讀。

(四)全體朗讀,教師指出失誤及不足,提醒注意;教師範讀(做到“零失誤”),請學生找茬;再給學生自由朗讀時間,鼓勵他們也像老師一樣做到“零失誤”。

(五)請學生自告奮勇舉手在全班面前朗讀,盡力做到讀準確,讀通暢。其他學生認真聽,數數朗讀失誤。採用“破紀錄”的方法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如:第一位學生朗讀中出現四個失誤,第二位同學就要努力將失誤控制在四個以下,以此類推,直至零失誤。)

三、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結合朗讀;2、指導督促學生做好字句解釋的筆記)

(一)請學生説句子大意,間以師生質疑、釋疑,指導學生根據上下文選擇詞典中的義項。藉助註釋、學生的閲讀積累及教師的講解了解六個人物的故事。(關鍵詞:發、舉、士、市)

(二)師:這六個人物有什麼共同特點?(板書:六個著名歷史人物)

生:出身卑微,有的是農夫,有的是囚犯、有的是奴隸……;後來都幹出了一番大事業。

師:僅是“出身卑微”的地位相似?況且像管夷吾,並非生來就是囚犯,百里奚也非生來就做奴隸的啊。看看他們的生活狀態吧!農夫——面朝黃土,背朝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泥水匠、築牆工——辛苦的體力勞動;魚鹽販子——辛苦奔波,社會地位低;囚犯——徘徊在生死邊緣;隱士——生活清貧;奴隸——失去尊嚴,自由掌握在主人手裏。(學生與教師應和着分析)

生:他們生活艱苦,經歷了磨難。

師:是的,他們都經歷了一番磨難,經歷了一番艱苦磨鍊,而最後都幹出了一番大事業,名垂青史。從中我們可以悟出什麼道理嗎?

生:要幹出一番大事業,必須經過一番艱苦磨鍊。

師:正是如此,逆境出人才,人才是在憂患中造就的。(板書:人才在憂患中造就)

四、理解分析第二段

(一)教師提問關鍵字意思,提示“使動用法”,請學生試着解釋句子大意。難點教師給予幫助。(關鍵字:故、是、苦、勞、餓、空乏、拂、亂、所以、動、忍、曾益)

(二)師:經歷磨難的好處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生: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師:要使他內心驚動,性格堅韌,增加他原本沒有的才能,途經是——

生:(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

師:是啊,必須讓他在各個方面都經受一番磨難,由此磨鍊出傑出的品格和才華。這樣,才能擔當起上天賦予的重任啊!(板書:苦勞餓空乏拂亂——動心忍性曾益不能)

(三)師:這一段所説的中心意思可以怎麼來概括?

生:人必須經歷一番艱苦磨鍊才能成才。

師:咦,是不是與上一段意思一樣啊?——這兩段説的是同一個意思。不過,論説的方法可不一樣。

生:第一段是舉例子,第二段是在分析道理。

師:嚴格地説,第一段是以事例為議論的依據,我們稱為“舉例論證”,人們常説“事實勝於雄辯”,舉例論證例證是人們議論分析時常用的方法。(板書:舉例論證)

一、教師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內容,齊讀課文。

二、學生解釋第三段的句意。教師指導、點撥。(關鍵字:恆、過、困、衡、慮、作、徵、發、喻、入、楚、法家、拂士、敵國、外患)

三、師:能否用概括第一、二段的句子“人才必須在憂患中造就”來概括這一段?

生:不能,因為這裏還寫到了國家。

師:是的,這一段在前兩段的基礎上有了內容的拓展,由人説到了國家。(板書:由人到國)有一副對聯可以概括這一段的意思,我説上聯,同學們能否對出下聯?

人處困境方能奮發,

生:國無憂患常會滅亡。國少憂患易遭滅亡。等等。

師:橫批呢?

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板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師:所以啊,孟子最後總結道:“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我們來解釋解釋句子的意思。(請學生講,教師指導、點撥。關鍵字:生、憂患、死、安樂;句子解釋時的語序調整。)

五、教師簡單歸納本文寫法上的特點。

六、結束語:兩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提出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歷史無數次地證明了他的觀點。當我們遇到挫折,身處困境之時,不要埋怨,不要害怕,不要氣餒,你應該感謝生活給了你一個磨鍊自己的機會,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努力鍛造自己的品格和學識才幹,你就會走出逆境,開創出一片新天地!

七、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由背誦。時間允許則當堂背誦。

八、佈置作業:背誦課文,複習字句解釋。

怎麼讀書 篇四

會讀書的人,總要做讀書筆記的。做讀書筆記,可以幫助領會和記憶所讀內容,同時也是消化、思考、理解和記憶的過程,這對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自學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讀書筆記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同學們可根據不同的讀物,不同的需要和自己的習慣加以選擇。常見的有以下幾種:①符號筆記法②批註筆記法③摘錄筆記法④卡片筆記法⑤綱要筆記法⑥心得筆記法。

當然筆記的內容要有所選擇,不要見什麼抓什麼。

有人説“雕塑的藝術在於取一塊石頭把無用的去掉”,閲讀也應如此,讀後用筆記的形式記下書的精華,為我所用。

隨社會的發展及考試形式的改革,課外閲讀已引起廣大同學和家長的重視。但由於指導不利,出現了一些誤區,如:追蹤讀流行,社會上流行什麼,就讀什麼,隨波逐流,一無所獲;熱衷於讀休閒書,不是為獲取知識而讀,而是為消遣而讀,貽害匪淺;專心讀習作,也就是讀作文選,很多同學及家長,尤熱衷於此,以為作文選讀好了,作文就寫好了,這種一蹴而就的思想是非常有害的。古人早就告訴我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難道我們忍心讓“取乎中”的作文選使我們的水平“得其下”嗎?

著名作家肖復興説:“能夠熱愛讀書並能懂得怎樣讀書,對於一個孩子真是最大的財富。”願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獲取這筆財富。

日記是一個人每天所見、所聞、所感的記錄,是生活軌跡的記錄。寫日記的益處很多。

(一)日記能使我們記住自己做過的重要的事,見過的人,用過的物,記住自己的經驗教訓。寫的日記,常翻一翻,容易記起自己真善美的一面,忠實於自己。

(二)寫日記有利於改變自我,超越自我。很少有人勸自己消極、懶惰,多數人勸自己積極、勤奮。這發自內心的勸説鼓勵同來自外界的勸説鼓勵相比,作用更大。

(三)寫日記能磨練人的毅力。寫一篇日記容易,堅持下來難。一旦堅持下來就能磨練出“一不做,二不休”的毅力。

(四)寫日記能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開始可能是社會生活中各種現象的羅列,隨時間的推移,可能就會自覺地找原因,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寫日記可以積累材料,提高寫作水平。

那麼日記寫什麼內容呢?日記可分為觀察日記、記事日記等,既可以記事,也可以抒情、議論,也可以寫成隨筆。但日記的內容必須有所選擇,不是把每天的事如“流水賬”似的全記下來,更不可去追求什麼“高、大、全”的內容,同學們要善於從生活中發現一些細節性的東西,從中發現它的價值,將其記錄下來,同時,要善於寫自己真實的心理感受。

有人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而日記是自我教育的最好方式。願同學們寫好日記,成為一位心胸開闊、信心堅定、意志堅強的學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 篇五

教學要求:1、掌握生字、詞。

2、掌握作者、體裁、中心。

3、理解重點詞句含義(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

4、課文內容、主旨的挖掘

教學重點:1、2、3

教學難點:4

教學方法:搶記法,比賽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辯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句名句的作者是誰?(孟子)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散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用兩分鐘時間搶記和作者有關的文體常識。

(作者孟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僅次於孔子,被後人尊稱為“亞聖”,名軻,字子輿。文章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課文選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幾位弟子共同撰寫的,是孟子講學遊説言論的記錄,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他主張“仁政”、“民貴君輕”。)

(板書課題、作者、體裁)

二、自瀆課文,檢測生字詞等預習情況。

1、給生字注音並解詞。(將全班分為兩大組,請每小組的最後一位同學上台來各寫一個,分別

計入兩大組的比賽成績。)

畎(quan)畝:田間水溝付説(yue)

曾(zeng)益:增加

膠鬲(ge)

拂(bi)士:同“弼”,輔佐君主的賢士拂(fu)亂:違反、阻撓

2、寫出文中三個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同“增”,增加

衡:同“橫”,梗塞,不順

拂:同“弼”,輔佐,輔弼

3、詞類活用。

勞(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使。.。.。.勞累)其筋骨餓(使。.。.。.飢餓)

空乏(使。.。.窮困缺乏)

所以動(使。.。.。.驚動)心

忍(使。.。.。.。堅韌)性

行拂亂(使。.。.。.受到阻撓)其所為

人恆過(名詞活用為動詞,犯錯誤、犯過失)

入則、出則(動詞活用為名詞,國內、國外)

4、古今異義詞。

舉於版築之間(今義:建築、修路古義:搗土用的杵)

舉於士(今義:士兵古義:獄官)

5、多義詞。

於:舜發於畎畝之中(從)而:而後作(承接連詞)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給)而死於安樂也(並列連詞)

徵於色(在)

生於憂患(由於,在)

發:發於畎畝(舉,被任用)是:於是人也(這樣的)

發於聲(表現)

今義,判斷動詞

拂:行拂亂其所為(阻撓,違反)

拂士(同“弼”,輔佐,輔弼)

6、特殊句式。

A、狀語後置B、被動句

a、舜發於畎畝之中(被任用)b、付説舉於版築之間(被選用)

c、膠鬲舉於魚鹽之中(被選用)d、舉於士(被錄用)

e、孫叔敖舉於海(被起用)f、百里奚舉於士(被起用)

7、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提到的重點字、詞、句的含義。

A、舉市故所以徵作

B、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C、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三、學習課文內容,思考:

1、課文連舉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都出身貧賤,都經歷了磨練,最終都大有作為)

2、作者舉例想説明什麼?(説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經歷磨練;只有經過磨練才能有所作為)

3、請你舉出古今中外同類型的事例。

(韓信受胯下之辱成將軍;愛迪生經歷上千次實驗發明了電燈;諾貝爾發明炸藥,實驗中多次被炸傷;貝多芬耳聾後寫出《命運交響曲》;居里夫人發現了鐳元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領導人開創了新中國的歷史;張海迪高位截肢自學了四國外語。.。.。.。.。)

4、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文章的第二、三節分別從哪兩方面(正、反)道理,論述了什麼道理(個人成才與國家存亡)?

5、齊讀寫個人成才的主觀條件的句子(徵於色,發於聲),寫成才的客觀條件的句子(思想、生活、行為)。從國家存亡的反面來論述受磨礪的好處的句子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國的例子

(商紂王、隋煬帝等事例)

6、得出的結論句是(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7、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位置在(標題,也是結論)

8、文章運用的論證方法有(例證法、道理論證法)

9、小結:這篇議論文通過舉例、講道理來論證了要成才必先經受磨練的觀點,激發人們克服困難,鋭意進取。

五、拓展:

1、學了課文,你打算怎樣面對生活或學習中的困難、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開得更燦爛、美好,使自己的未來日子更幸福?(培養不怕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增長才幹,有所作為)提示:其實同學們不畏嚴寒,不怕酷暑,每天堅持來上學,這種恆心與毅力讓人佩服,你們在老師眼裏就是最優秀的。

2、辯論。

上回搞的那次辯論賽後,我們的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想那天,我一人舌戰羣雄,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只要一想起,就豪氣頓生。。.。.。.”可見辯論的白熱化程度。今天我們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這個觀點為辯論題目,贊成和反對的雙方都要求説出各自的理由。(認識到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出人才,關鍵在於人自身的主觀願望和努力)

六、作業:背誦課文。

七、板書設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準確而流暢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一些字詞的特殊用法,並準確翻譯課文;

3、理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

4、體會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學習重點: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

學習難點:體會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相結合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翻開歷史名臣的成長史,我們總是驚奇地發現,他們的成長曆程有着驚人的相似,在逆境中千錘百煉,在逆境中奮發圖強。逆境成了他們的試金石,成了他們成長的練兵場。怎樣對待挫折?如何面對困境?今天所學的這篇文章會給我們正確解答。

二、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

三、自學指導

預習導學:

1、瞭解作者和文章的出處。

2、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畎()畝傅説()膠鬲()拂()士

3、朗讀課文:

要求:a、讀準字音;

B、讀清停頓

c.讀出抑揚頓挫

4、對照註釋,理解識記以下詞語:

A、詞類活用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

B、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並解釋其意思:

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

衡於慮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

入則無法家拂士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現代漢語翻譯原文。

整體感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闡明瞭人才要在______中造就的道理,指出人處______才能激發鬥志,國無______易遭滅亡的事實。

合作交流: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2、文章是如何論證中心論點的?

3、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請舉例説明。

四、組內交流釋疑

在組長的帶領下,圍繞“導學案”讓組內成員進行討論,共同交流並解決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最後達成共識。

五、展示成果

要求:

1、在展示過程中,要求每位同學能始終保持極高的學習熱情;

2、先展示完畢的同學,做好為別組質疑、補充的準備;

六、拓展延伸

給文中觀點補充幾個課外例子。(從人才成長、國家治理兩方面舉例)

七、你説我説

請同學們暢談學習本節課後的感悟與收穫。

八、達標大盤點

完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與《史記》中節選片段的對比閲讀練習。

附:板書設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中心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舉例論證

一種道理:成才觀

一種意識:憂患意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文章先以六個出身低微,經過種種磨練而終於身負“大任”的顯貴人物為例,説明人只有經過艱苦的磨練,才能有所作為,並由此引申,由造就人才類推到治國的道理。最後得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結論。

二、學情分析:

由於聾生受聽力缺陷影響,他們的知識積累要比健全學生遲滯很多。他們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和遷移速度也要慢很多。針對學生這一生理特點,我通過課前有針對性的預習和課堂上藉助課件呈現教學內容等方式,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他們從中得到教益,增強憂患意識,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本文作家作品,理解文言詞句的意思。積累名言警句。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競賽和感悟,理解文意,品味排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課文中得到教益,增強憂患意識,以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深刻領會憂患能激勵人勤奮求生存而享樂使人委靡死亡的道理。

四、教學策略:

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啟發,針對聾生視覺相對發達而感悟、體驗較為貧乏這一特點,授課當中,充分利用聾生的視覺和殘餘的聽力,藉助課件,呈現授課內容。增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通過競賽、誦讀,討論、點撥,使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受到教益。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卧薪嚐膽”的故事吧!越王勾踐在患難中矢志不渝,終於打敗了吳國,重振越國;然而在此以後,“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沉溺於安樂中的越王還是重蹈了吳王的覆轍。越王勾踐的故事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今天我們就從孟子的散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二)感知文本:

首先,瞭解作家和作品:(先由學生介紹,然後明確)作者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尊稱為“亞聖”,本文是一篇議論性散文。課文選自《孟子》,它是孟子與弟子共同撰寫的,是孟子講學、遊説、言論的記錄,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他主張“仁政”、“民貴君輕”。

其次,教師播放朗讀課文的課件,師生欣賞。

之後,把全班學生分為AB兩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以競賽的方式學習這篇文章的重點詞句。

1、正音釋義:

A組:舜shùn原來在歷山耕田,三十歲時,被堯起用,後來繼承堯的君主之位。

B組:曾益:(zēng)同“增”,增加

A組:衡於慮:(héng)同“橫”,梗塞

B組:拂士:(bì)同“弼”,輔佐

A組:拂亂:(fú)違背

2、詞類活用:

B組:餓其體膚使------飢餓(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A組:人恆過犯錯誤、犯過失(名詞活用於動詞)

B組:入則、出則(動詞活用為名詞,國內、國外)

3、一詞多義:

於:舜發於畎畝之中(從)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給)

生於憂患(由於)

而:而後作(承接連詞)

而死於安樂也(並列連詞)

發:發於畎畝(舉,被任用)

發於聲(表現)

4、翻譯句子:

A組: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翻譯:在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臣子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外來的憂患,國家往往會滅亡的。

B組: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翻譯:由此可知,在憂患的環境裏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之後,挑同學讀課文的譯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欣賞感悟: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之後,同座之間互相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向全班同學推薦自己喜歡的句子,教師則相機指導學生朗讀,感悟作者要表達的觀點。

如,學生推薦:第一段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明確:①這六位在成名之前要麼經受磨難,要麼從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要麼都不為世人所知,這為下文的議論提供了充分的論據;②排比的句式使文章顯得很有氣勢,讀來琅琅上口,好讀易記。

如,學生推薦第二段內容時引導學生體會出:所有將來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都必然要在內心和身體各方面經受一番痛苦與曲折的磨練,並以此來增長自己的才幹。這是關於造就人才的問題。他強調人的才能是在艱難困苦的磨鍊中形成的。擔當“大任”者,必先經歷一番“苦”“勞”“餓”等等艱難困苦的磨鍊,方能增長才能,擔此大任。(板書:造就人才;才能從磨鍊中來。)

又如,學生推薦第三段內容時引導學生明確:人要能夠經受住挫折困頓的考驗,在挫折困頓中奮起,這樣才會有所作為。(教師相機板書:才能從奮鬥中來;)作者從個人經受磨難的作用談起,講到一個國家的處境,如果太平太順,就會使整個國家的人們放鬆警惕,國家一旦遇到內擾外患便會滅亡。(教師板書:治理國家;居安;亡國)

再如,學生推薦“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時,引導學生明確:本句是文章的中心論點。一個人假設常處於安樂的生活中,不思進取,沒有憂患意識,就會走向滅亡。(教師板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四)總結拓展:

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喜好有選擇的回答下列問題:1、你知道有哪些名句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相同?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何感想?

當學生談自己的感想時,教師適時總結:人生不是康莊大道,總會遇到種種艱難曲折,希望我們都能把困難和逆境看作激勵自己奮進的動力,養成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老師相信:只要經過自己的努力,我們的人生也一定會非常精彩。

(五)作業佈置:

1、背誦課文。2、寫一篇讀後感。

六、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395r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