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及賞析精品多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及賞析精品多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及賞析精品多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心得體會 篇一

在隨着語文教師學完這個篇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後,不禁使,我心中萌發良多感慨。

本文的上部分,借舜、傅説等六人的事例,來説明上天若要委以重任於人,必先使其受盡挫折,歷盡苦難,這樣才能得到擔當大任的本事。總而言之,就是告訴我們,若是想成大器、成大業,就必須飽受挫折,再一次的失敗中磨練自我,完善自我。反之,若沒經歷一些大的挫折,又不思進取,則不可能成器。譬如三國後期蜀國之祖劉禪,即使得諸葛亮的輔佐。卻因他自身的愚鈍,只圖享樂,不思進取,致時蜀國的復興成為幻影。

本文的下文,便點出了“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這一論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實際,這句話早在夏商時期便得到了證實。夏啟死後,王位由太康繼承,但太康不愛管理國事,終日以打獵飲酒為樂,後被窮氏首領后羿佔取國度,但后羿也整日吃喝玩樂,後被奸臣寒浞奪權,而寒浞亦縱情聲色,以致民心盡失,被大禹的後人少康所殺,讓少康復興了夏朝,且他吸取了教訓,杜絕享樂,關心百姓,勤於政事,沒有步入先前幾人的後塵,使得歷史不再重演。

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警醒自我,告誡自我,不能輕易懈怠,更不可沉溺於享樂之中,需以史為鏡,目光長遠,志在千里。不應目光短淺,只着眼於當下的玩樂之中,不然早晚將會樂極生悲。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著名的鮎魚效應,想必大家都明白。沙丁魚在運回漁港的途中,會因窒息而死亡,為了使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可在沙丁魚的魚槽內放一隻鮎魚,迫於求生的沙丁魚會四處亂遊,這樣也不會缺氧了。此時的沙丁魚正因處於禍患之中,才得以生存,明明是它最大禍患的鮎魚,此時卻造福於沙丁魚。更為淺顯易懂的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中,青蛙因水温的舒適而在其中悠哉遊哉,待到其發現高温難耐之時,已無力迴天,此時的青蛙,正因處於安逸之中,才導致其死亡。

身處憂患多難之中,會使人得到成長,而常處快活安樂之中,只會加速死亡,帶刺之玫瑰雖十分美麗,但若隻手去碰,必會付出代價。

譯文 篇二

舜在田間種地被任用;傅説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裏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隱居濱海被舉用;百里奚從市集中被舉用。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的使命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原本)不具備的才能。

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以後才會改正;心意困惑,思慮堵塞,然後才能奮發;(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瞭解。(一個國家內)如果沒有執法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國家和外患的侵擾,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 這樣以後可以知道,憂慮患害使人發展,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心得體會 篇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

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先舉了六位古今名人的事例,得出困境出人才的結論,進而深化至統治者治國也要有憂患意識,統治者治理國家如果沒有憂患意識國家都會滅亡,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所以,對於任何一個人、任何團體組織、任何國家,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都是真理。

歐陽修有云:“憂勞能夠興國,逸豫能夠亡身。”意思便是有憂患意識國亦可興,貪圖安逸自我和國家都要衰亡。自古朝代更替多事腐朽的統治者不明白這個道理。越王勾踐亡國後卧薪嚐膽忍辱負重,有朝一日時機恰好,一舉滅吳國興復越國。吳王夫差因貪圖安逸低估對手最終做了亡國君主。國家的命運尚且與憂患意識息息相關,更何況我們呢?此刻才是國中,每個學校都高手雲集,黑馬層出不窮,如果我們還不知加緊提高自我,防止被別人比下去,那以後進了高中,上了大學不是更沒有競爭力了嗎?

《漢書》上有:“安不忘危,盛必慮衰。”當一個人的事業到達頂峯時必須要試想自我落魄了的樣貌與處境,這樣才能激勵他不斷上進,奮鬥拼搏,事業才能蒸蒸日上,反之,則盛極必衰,一代不如一代。動物便是很好的例子,羅斯福為保護鹿很多捕殺狼,短時間內鹿羣數量猛增,但最終失去天敵和憂患意識的鹿從原先身體強健的幾萬只鋭減成病怏怏的幾千只。為何會這樣呢?原因有二,一是捕狼之舉嚴重破壞生態平衡,草、鹿、狼之間的平衡被打破,鹿羣最終減少,二也是鹿羣沒有天敵對它們的生存構成威脅,便不再很多運動,也沒有理由擔心,最終體質整體下降,這樣下去一場小病就能讓他們消失,真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忠諫良臣魏徵曾説:“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奢華安逸往往能使人失去安分與老實,多添浮躁,不會思危,就像闖王李自成。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軍入京,進城後軍心懈怠,認為大功告成,“日日過年”風氣流傳開來,所有人都等着加官晉爵,清軍入關之時,闖王卻一敗塗地。由此可知,居安不思危是多麼不利於生存和發展啊,僅有居安思危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大思想家孟子都專著文章論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可見居安思危的必要性,讓我們從此刻起加強憂患意識,努力提升自身本事,不要妄想別人後退,這樣我們的學習才有提高,國家的未來才有期望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心得體會 篇四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亙古不變的哲理。深深地震撼着我的靈魂。閲畢孟子之文,思緒飛揚,心潮澎湃。

輕叩歷史之門,王朝的盛衰興廣,過往的歷史煙雲矇蔽不了智慧的明鏡。

嬴政手中的大秦帝國之所以能吞併六國、一統天下,正是“出則”有“敵國外患”,不發展就是消亡。而秦二世的苟延殘喘直至湮滅則是驕奢淫逸,盡享“入則無法家拂士”的安樂。

穿越歷史的塵埃,以史為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歷史規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晰而又深刻地警醒着古往今來的統治者。給予我深刻的智慧與啟迪。

國猶如此,人何以堪?舜、傅説、膠鬲等人崛起於憂患之中,經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折磨使他們走上了成功之路。太史公有言:“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十分之人稱焉。蓋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成功人士之所以會有所作為,是因為他們有着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與不懈的努力,憑藉着自我“打不死的蟑螂”精神為自我開創了一片屬於自我的天地。

言及至此,聯想當下的有着“嬌(氣)驕(傲)奢(侈)獨(特)散(漫)”之美譽的“富二代”。他們肆意揮霍、盡情享受,喪失了父輩的“憂患“意識,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樂”,從未體驗過“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滋味。試問,談何青春之奮鬥,談何民族之崛起。嗚呼哀哉!

青春的色彩在奮鬥的汗水中會更加絢爛。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勇於磨鍊自我。在生活中、學習中我們要時刻堅持着“憂患”意識,不能一味貪圖“安樂”的現狀,否則完美的未來就會跟自我Saygoodbye了!

我時刻謹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註釋 篇五

(1)也:語氣助詞,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頓,後半句將加以申説。

(2)苦其心志:使其思想痛苦。心志,思想。 志:意志,感情

(3)勞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體)勞累。

(4)餓其體膚:意思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

(5)空乏:資財缺乏,即貧困。

(6)他的所不具備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備的能力。曾益:增加。使性格堅韌

(10)恆過:常常犯錯誤。恆,常。過,原意為過失,錯失,此處名詞活用作動詞,是犯過錯的意思。

(11)然後:這樣以後。

(12)困於心:內心困苦。困,被難住。於,在。

(13)衡於慮:思慮阻塞。衡,通“橫”,梗塞,不順。 慮:思緒。

(14)而後作:然後才能奮起。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15)徵於色:表現於臉色。意思是憔悴枯槁,顯露在臉色上。徵,徵驗(顯露,表現)。色,臉色、神色。

(16)發於聲:表現在聲音上。意思是吟詠歎息之氣發於聲音。 發:表現。聲:聲音。

(17)而後喻:(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瞭解他。喻,明白,瞭解。

(18)入則無法家拂(通“弼”)士:在國內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入:裏面,此指在國內。則:如果。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輔佐君王的賢士。拂(bì),通“弼”,輔佐。

(19)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出:在外面,指在國外。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

(20)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這樣之後才知道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生於憂患:憂慮禍患使人(或國家)生存發展。死於安樂:安逸享樂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

(21)畎畝:田間,田地。

(22)動心:使心驚動。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心得體會 篇六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

《孟子》裏有一篇文章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國中時學過的一篇文言文,雖然將近二十年沒有再讀過。但我清晰地記得文章裏的每一句話: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篇文章説的是:承擔重任的人,之所以受盡苦難,是“天”授之以重任之前,先要磨練他的意志和身心,藉以提高他的競爭本事。做一個人,一個發奮圖強,頑強拼搏,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人,必須要用“憂患”做為一切成就的先決條件。講得一點也不錯,堅強的人是在憂患中成長的。

巴爾扎克曾説過:“不幸,是天才的提高階梯,信徒的洗禮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我們要把不幸,災難當作我們成功的又一塊基石,不被它打到,反而利用它來與成功拉近距離。

我還看過一個故事,名字叫《鹿和狼的故事》,講的是20世紀初期,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了讓凱巴伯森林裏的鹿得到有效的保護,很多的捕殺鹿的兇殘敵人——狼。經過25年的殘忍捕殺,有先後六千多的狼被殺害。然而,羅斯福萬萬沒有想到,在他的極度保護下,鹿羣是有一段時間很多增加,但不久,鹿羣的數量開始急劇下降,鹿羣的總量由十萬只鋭減到四萬只。很快,整個凱巴伯森林中只剩下八千隻病鹿在苟延殘喘。這個故事中,鹿為什麼在過度保護下,數量變得更加少呢?在我看來,正是因為給它們的過度保護使他們缺少了憂患,只顧自由自在的生活。原先有狼追鹿,鹿就會奔跑,此刻,狼沒有了,鹿的體質也必然下降,直至死亡。可見,憂患的作用不僅僅對人,對社會,對整個自然界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心中時刻要有“憂患”意識,有危機感,不要總以為我們端的是鐵飯碗,整天只明白當天和尚撞天鍾,混日子吃大鍋飯。這是極其危險的。我們在心中要時時為學生,為國家的教育事業着想,這樣,我們才會免於被社會淘汰!此刻,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私立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多,公立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當公立學校學生數量遞減到必須數量,國家就必須會淘汰教師,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説,每一個有眼光的教師,都要立足此刻,放眼未來,心中時刻有教育,心中時刻有學生,把自我的工作當成事業來追求,爭做學者型的教師、專家,在別人還沒有準備努力之時,我們已笨鳥先飛,站到了教師隊伍的最前列!

雖然我們都是小人物,可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文章所講的道理確實是至理名言。所以説請大家勿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努力幹好本職工作,為自我的事業鋪平前進的道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心得體會 篇七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心得體會

讀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文章,其中“若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知己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讓我很受感動。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人要想成就大業,必須先讓自我經受挫折,理解磨難,使自我增長才幹,才能戰勝困難,到達成功。所以挫折是人獲了成功的重要條件。

穿越歷史的長廊,有多少偉人在挫折的歷練下登上閃耀的巔峯。公元前99年,司馬遷正潛心寫作《史記》時,卻因為替李陵辨護,遭到漢武帝慘無人道的腐刑。這對他來説不能不是一次極大的人生摧殘和恥辱。在逆境中他想到了死,但更多的是想到不能輕生,因為他的宏願還未實現,偉業還未完成,他從先人在逆境中奮起而有所作為的事蹟中得到啟發,在獄中,忍辱負重,磨礪心志;出獄後,勤奮耕耘,最終寫了《史記》。挫折對有的人來説是一筆財富,《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時寫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後作的,屈原被流放時寫了《離騷》,但他們都成了偉人。偉人之所以被稱為偉人,正因為他們有着“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的精神,經過挫折,他們變得堅強,經過挫折,他們變得沉着,經過挫折,他們創造了歷史的輝煌。

而有些人,他們有着十分好的先天條件,但他們並沒有所以輝煌,這是為什麼呢?因人他們缺少挫折。例如:三國時的劉備可算是一代英豪,一生東征南討,從織蓆為生到蜀漢稱帝,可他兒子劉裨卻是個昏庸荒淫的無能之輩,連諸葛亮這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心得體會的能人都扶不起來。北宋名臣寇準,他的子孫依靠祖上的功德,不能自立,家道敗落,淪為庶民。正因為他們從小就擁有良好的先天條件,沒有經歷磨難,沒有才幹,才使自我沉淪。可見磨鍊對人多麼重要啊!

一個人要想有成就,就必須理解磨鍊,暫時的順利將會是人生路上最大的潛在障礙。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心得體會 篇八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讀後感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千古流傳的佳話出於這篇文章,就是出於孟子之手。這句話的意思是説:“要想成大事,擔大任,就要先學會吃苦,經受痛苦的磨鍊。相反,如果你富貴了,也要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是人類擔大任的不二法門呀!

唐玄宗李隆基為奪武后之權,長期在憂患中集結力量,讓自我更加強大,最終打敗武后,奪取政權,成為一位優秀的皇帝。之所以他會成功,就是因為他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成為一名家喻户曉的皇帝。”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僅有存在憂患意識,才能臨危不懼。

開闢農民起義道路的領導者陳勝是個很有才略的人,他具有優秀的領導才能和組織本事,但正是因為他成功了,他富裕了,他就很享受此刻的榮華富貴,根本沒憂患意識。結果秦朝的主動出擊,陳勝豪無防備,就因兵敗而失敗了。俗話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陳勝並沒有憂患意識,也沒有看到近憂,所以他失敗了。

劉秀早年漂泊流浪,歷盡辛苦,苦心詣志,最終推翻王莾政權,建立東漢。他在貧苦中早已鍛鍊了心志,正是因為他”居危“,所以他更能”思危“。

俗話説:”天有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也不明白將來會發生什麼,僅有處處存在憂患意識,防範於未然,才能有備無患,最終走向成功。憂患意識在我們學習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只要把憂患意識時刻記在心裏,你必須能夠永攀學習高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jlj9n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