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1

一、導入新課

在師生問好後,我先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以此導入新課。我講道:“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着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説,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由於在早朝讀的時候我讓他們讀過這篇課文,因此我的話音剛落下來,就有學生搶答,“他是莫頓。亨特。”“爬山”“爬懸崖……”我想學生們對課文可能還不是十分熟悉,因此,我接着説:“對,他就是莫頓亨特,那麼他小時候到底經歷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下面請大家先仔細朗讀課文,然後請大家代替他説出故事的大致內容。”

在學生讀完後,複述前,我還問學生:“你們説複述這個故事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有學生説:“這篇文章是記敍文,所以我們應該講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説得很好,那麼,從詳略來看呢?”我接着問。學生中有人補充説:“應該重點複述我是怎樣在爸爸的指點下走下懸崖的,還應該重點描述一下我當時的心理活動。”我在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後,就讓學生們在四人小組中相互複述。

其間,我在教室中穿插走動,不時傾聽學生的複述,我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按提示覆述的,看來學生們對課文內容已經十分熟悉了,我想已經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了。

二、自主、合作、探究

在對學生們的複述進行總結後,我説:“現在同學們對課文已經十分熟悉了,這是我們學好文章的基礎,那麼,你們再説説這篇課文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呢?”

學生們聽後,面露難色,似乎不知從何説起。於是,我決定讓同學們從我們已經學過的課文中找到思考的方向。

我説:“大家回顧一下我們本單元學過的《滋味》,看看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稍作思考後,學生就紛紛發言,有的説:“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在寫作文的時候應該注重人物的動作、心理的描寫,這樣才能使文章生動、具體可感。”有的説:“我明白了生活原本就是有滋有味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去品味、體驗、感悟。”

……

“大家説得很好,你們再想想這些知識我們分別使我們在哪些方面有所收穫?”我又問。

“使我們在思想認識上有了收穫。”

“使我們在寫作上有了收穫。”

“不對,你説得太片面了,應該説使我們在語文知識方面有了新的收穫,因為,寫作只是語文的一個方面。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最後我就總結説:“看來大家一致認為,面對一篇新的課文,我們都應該從兩個方面去學習,一是看在語文知識方面能學到什麼;二是看在思想上有什麼收穫。”“明白了這些,你們再説,今天的這篇課文,你能有些什麼收穫呢?你們快速瀏覽一遍課文,再告訴老師。”我又把那個問題拋給了學生們。

有了剛才的討論,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閲讀時自己體會最深的東西就找到了歸屬。

有的説:“作者對自己的心理描寫刻畫的十分細緻”。

有的説:“文章的細節描寫很生動,對人的心理把握很準”。

有的説:文章的語言……語言……我覺得有些句子寫得很好,值得我們學習”。

這位學生似乎不知道如何表達她的意思,但但是她又顯然感受到了什麼。於是我讓她念一下她體會到的句子。

於是她念道:“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裏噗噗亂跳。”

“你體會到這個句子寫得很好,好在哪裏,你能説説嗎?”我説。

“瘦骨嶙峋正是表現了我體質的瘦弱,與前面的8年來我一直有病相照應,而噗噗亂跳則反映了我這時恐懼的心情。這一句話就把這兩層意思都表現出來了。”學生答道。

“還有沒有這樣的句子?”我問。

又有學生念道“我聽見有人在啜泣,正在納罕那是誰時,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好在哪裏?”我問。

學生説:“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當時極度恐懼的表現,因為恐懼所以產生了幻覺。”

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們自己在下面讀兩遍,進一步體會。

我看到學生們都體會到了這些句子的妙處,於是,我問道:“剛才靖雯同學只是體會到了句子的妙處,卻不知道怎麼表述,你們知道嗎?”

“這就是説這些句子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由於在前一篇課文中學到了,因此,大部分學生馬上就脱口而出。

“我們也應該在平時的練筆中去錘鍊我們的語言,讓我們的語言也富有表現力。這就是我們今天從課文中學習的第一點語文知識。”我邊説邊板書: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並且把前面兩位的發言也板書在黑板上:心理活動及細節描寫。我接着問:“你們覺得還有沒有其他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學生們又翻了翻書,但沒有人舉手了,我想那我這節可就按大家體會出來的知識點講吧。於是我説:如果沒有那我們下面的時間就先來體會一下本文的心理描寫的妙處並及作用。大家各自先分別找找“冒險爬山”和“脱險”這兩部分的心理描寫的重點詞語或者句子,再結合語境體會一下這些詞語或句子的妙處,在書上作批註。然後在四人小組裏交流,最後派代表全班交流。”

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就讓小組推選代表分別回答。

一個學生説:“在攀爬懸崖過程當中表示心理活動的詞有: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噗噗亂跳、心驚肉跳、哀求啜泣、頭暈目眩、恐懼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一個學生説:“這些語句刻畫了小主人公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

“有些什麼心理。”我追問道。

“有因為膽小而表現出的恐懼”

“有上不去又下不來的無奈。”

“有後悔當初不該來的悔恨。”

……

不等那位學生説話,下面就有人説了出來。

我説:“同學們説得非常好,這裏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的刻畫出了主人公處於險境中的恐懼、無奈、悔恨,委屈和還有迷茫。但最主要的是……?”——“恐懼”。大家齊聲答道。“這樣就讓我們很分明的看到了一個不僅身體瘦弱,而且連意志品質也那麼‘瘦’小的‘我’。我們這裏分析的是冒險爬山時的心理,那脱險的過程當中的心理又是怎樣的呢?”我接着説,並且又叫了一個小組的代表起來回答。

他説:“在脱險的過程當中,描寫心理的句子有‘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這似乎是能辦到的’‘我能辦到’。”

“有什麼作用呢?”我問。

學生回答説“這些句子寫出了我當時的心理變化過程,我由最初的毫無信心,慢慢變得有一點兒信心,最後是信心大增,所以我最後能安全脱險。”我看他能回答得這麼好,於是我表揚了他:“劉鰲同學回答得非常好,我們讀書就要達到這種效果,將文字中隱含的信息都讀出來。要不要給他來點掌聲?”頓時熱烈的掌聲響起,看得出大家得掌聲中飽含着欽佩之情。

我叫大家停下後,説:“剛才我們體會了一些富有表現力得句子,也體會分析了精彩的心理描寫,你們説,這些都是我們在哪方面得收穫?”學生們回答説:“語文知識方面的。”我又説:“那我們在思想方面又有哪些收穫呢?接下來,我們繼續進行分組討論、交流。”

學生按要求動了起來,經過思考後就互相討論開來,我也不時湊過去聽他們的討論,看觀點多不多、新不新、深不深。

我看到討論得差不多,大家得聲音也越來越小,於是就組織學生們交流。

有的説:“我們做事不要老想着最終的目標是什麼,而應該先把眼前的做好。”

有的説:“無論做什麼都要有信心,文中我就是在父親的鼓勵下,逐步樹立信心,才慢慢走下懸崖的。”

有的説:“我們要學會鼓勵別人,適當的鼓勵能給人強大的精神動力。”

有的説:“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做一件事情。他明明是有病,卻怕別人説他是膽小鬼,而跟着去爬山,以致於使得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有的説:“我們看到自己的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不應該棄他而去,而應該去幫助他。”

有的説:“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應該一味的想着多麼艱難,而應該鎮定冷靜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的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應該溺愛孩子,而應該嘗試着讓孩子自己去做,鍛鍊孩子的能力。”

我邊聽邊帶着大家評論,最後我説:“大家的發言真是精彩,有的從如何面對似乎無法解決的困難的角度、有的是從朋友如何相處的角度、有的從父母應該如何教子的角度、有的從我們做事應該量力而行的角度、有的從鼓勵人的角度分別談了自己的收穫,有一些觀點,甚至連老師也沒有想到。大家通過交流,彼此就又多了一份財富,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珍惜這些財富、用好這些財富。”就此結束了本課。

執教感言: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教學目標過程化、教學設計意向化、教學組織合作化……特別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執教過程基本上體現了這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我最大的收穫是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突破口。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説完全的放手不管,否則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失控,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這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學生收效甚微。那麼到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我想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不就是課標為我們指明的方向嗎?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獨自或合作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與能力點是完全可能的,讓他們講出自己從文本中所接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是完全可能的。從教學實際來看,他們也的確做到了。由此我想到:語文教師的確應該充分的相信學生,適當放手,讓他們在長期的磨練中,不斷提高、不斷進步、不斷獲得新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那麼語文教學也就不會再是我們語文教師心中永遠的痛。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掌握詞語

2、抓住要點、複述課文

3、結合語境、理解感悟

重點:

1、抓住要點、複述課文

2、探究性、多角度閲讀

一、導入

人生的旅途,總難免有磕磕碰碰、坎坎坷坷,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那麼該如何去面對這些困難哪?或許你會感到困惑、感到迷茫、抱怨上天,其實,這都是人生的必修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中,我們能獲得一些啟示。

二、疏通字詞、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的表達出語氣

2、學生在5分鐘左右的時間閲讀課文,疏通字詞,把握要點,特別要注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一些重要的信息,把握好閲讀的速度

a、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費城)

b、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七月的一個悶熱的天氣)

c、爬懸崖的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幾個(5個、內德和傑利)

d、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約高20米,約7米)

e、課文主要記敍了什麼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f、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g、“我”為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為什麼跟着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h、“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i、後來“我”又是怎樣脱險的?脱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三、研討主旨

1、從課文內容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參考:

1、無論怎樣的危險和苦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你只要想着你是再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3、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苦難,當然,重要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4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4、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四、小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得到的一種經驗,更是戰勝一切困難的人生整理。

我的祈禱

印度(泰戈爾)

讓我不要祈禱在險惡中得到庇護,

但祈禱能無畏地面對它們,

讓我不乞求我的痛苦會靜止,‘

但求我的心能征服它。

讓我的生命在戰場上不盼望同盟,

而使用我自己的力量。

讓我不在憂慮的恐怖中渴念被救,

但希望用堅忍來獲得我的自由。

允准我,我雖是一個弱者,

只在我成功中覺到你的仁慈,

但讓我在失敗中找到你手握緊。

作業:用兩百字左右寫下你的一次冒險經歷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3

教學目的:1瞭解本文結構特點,體會本文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悟。

2體味人生,關愛生命,引導學生正視困難並積極克服困難。

3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提高朗讀能力。

教學設想:本文語言既有形象化的描寫,又有哲理性的陳述,句式變化多樣,比較適合朗讀。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朗讀,結合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積累:1、不積跬步,無以行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荀子2、學生課前一分鐘口語表達練習。

一、導入: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於人的童年,想一想,你有哪些經歷讓你至今依然不忘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美國作家莫頓`亨特,感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帶給我們的寶貴的啟示。

二、教學目標,檢查預習。找生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生領讀,師糾正。

三、朗讀課文,先自由讀,再找學生範讀,邊讀邊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讀完後,你最想説得是什麼?

2、你覺得課文中哪句話最能打動你?為什麼?

3、“走一下”和“再走一步”説明了什麼?(或者説“走一步,再走一步”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4、家長怎麼樣來教育學生?請小組討論完成。

四、質疑問難:討論明確以後,集體交流,提出不同的意見,教師做適當指導點拔。

五、拓展延伸,培養能力。

1、師引導學生如何複述故事性文章,師出示複述要求。

2、研討與練習二。

3、研討與練習三。以上由學生自己思考、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方式完成。

六、課後小結,提出希望。

1、師送學生一首詩——《一步》

2、佈置作業:A類:抄寫“讀一讀,寫一寫”,理解詞語含義。B類:根據“研討與練習三”的要求,寫一段話。

附板書設計: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故事:遇險——脱險

哲理:把困難分解再去克服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瞭解記敍詳略與中心的關係。

2、學習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並理解其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行動、心理描寫的內容及作用。

2、難點: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步驟

第一部分組織教學

一、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着飛機坐艙被炮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

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説,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

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經歷的是怎樣一件事嗎

二、研讀課文

一、初讀感知,瞭解課文“寫了什麼”。

(承前)明確:這個人就是莫頓亨特,他當時在受獎會上講了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於小時侯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啟示,接着,他講了一段故事,請大家代替他説出故事的大致內容。

明確:要素齊全,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

費城七月裏一個悶熱的日子,“我”和一羣孩子攀爬懸崖,在懸崖上下不下來,最後在爸爸的引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爬下了懸崖,並且得到了珍貴的人生啟示。

二、研讀課文,瞭解“怎麼寫的”。

1、如果是像剛才我們有的同學那樣講,行不行,能不能感動人,給人以深刻啟示呢?儘管説清楚了,與課文比一比,看看少了點什麼?

明確:對,在寫到爬上爬下懸崖,肯定少不了寫一些具體的動作,並且談談自己的心理活動。為了更清楚瞭解,我們還是讀一讀莫頓亨特先生自己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樣將這個故事的。為了方便,我們分成爬上和爬下兩個部分,先研究爬上的部分。

2、佈置:默讀課文,找出攀爬懸崖過程中表示心理活動的和動作描寫的詞。注意,將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用一個動詞來表示。(投影)

爬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卜卜亂跳

蹲心驚肉跳哀求啜泣頭暈目眩

伏恐懼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討論明確:這些語句刻畫了小主人公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這裏有——被拋棄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也許還有不該冒險的悔意。

(投影,以“失去信心”導入)

4、佈置:研讀一下在巖石上的部分,聽教師範讀。

問題:我們開始接觸文章的核心部分,看看小主人公怎樣開始“走一步”的,也按照剛才的方式劃出有關的心理描寫的詞語來。

毫無信心:害怕會摔死—啼哭

萌發信心:似乎能辦到——移、探

信心大增:是能辦到的——啜泣

問題:剛才兩次都寫到“哭”,大家看看,這種哭法是一樣的嗎?

明確:“我”憑着自己的努力戰勝了看似無法戰勝的困難,我在下懸崖時,曾有兩次哭泣,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卻複雜得多,有歷險的餘悸,有脱險的欣悦,有被拋在石架上的委屈,有對父親的感激還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我”終於憑着自己的力量戰勝了看似無法戰勝的困難。這使“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三、研讀課文,瞭解“為什麼這樣寫”。

1、問題:時隔57年後,一位65歲的老人,僅僅是為了寫在懸崖上這麼一次經歷嗎?

討論明確:這種懸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許多困難一樣,對待它,我們不能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解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能種小勝為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2、討論詳略:我曾經聽過有的同學講這個故事,對小夥伴和爸爸的情況感興趣,你認為呢?(或者:讓我們回到將故事的現場,看看,怎樣講的?)

2、問題:那座懸崖並不很陡,如果是中國的爸爸,會怎麼樣?文中的爸爸又是怎樣的表現呢?談談為什麼會這樣。(説出文中的爸爸具體的語言和動作,換了中國爸爸,又可能怎麼樣?描寫手電筒的細節和爸爸的語言等都是值得討論分析的。)大家討論一下。

討論明確:關於中國爸爸的問題,可以各抒已見。文中的爸爸,是為了培養孩子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積累人生的經驗。確實也給了“我”以巨大的教益。爸爸一直用鼓勵的語氣來培養“我”的信心,用手電筒給我以指引,教給我方法。可以從以上兩點來加以指導。

四、整理遷移

l、總結全文

佈置:我們生活中有關這樣的事情嗎,同學們談一談,回去後寫在日記本上。

板書

走一步再走一步

小懸崖

不着眼巖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成功的感受

大人生

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漸成大勝——勝利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默讀,把握記述文六要素,訓練學生準確地複述課文的能力。

2、學習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方法,特別是心理描寫。

3、聯繫生活實際,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能找出文中的心理描寫並體會其作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認識,正確把握的內涵。

一、故事導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美國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國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光是想象着飛機被擊中,自己將屍骨無存,就堅持不下去了。但是軍令如山,第二天,他起飛時,告訴自己,只是飛起來就行。飛機升到8000米高空時,他有告訴自己,只要按照無線電的指引,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行,這個並不難做到。接下來他不斷告訴自己,只是飛越荷蘭就行,然後是飛越德國,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被稱為“孤膽英雄“,他説,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啟示。

大家猜一猜這個飛行員叫什麼名字?

他就是莫頓亨特,美國的作家心理學家,他在65歲時寫下了小時候的那段經歷。我們這節課就一些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段經歷。

請大家齊讀今天的課題: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預習檢測

出示學習目標 上節課已經提前佈置了預習的作業,現在來檢測一些大家預習的情況。找一位同學讀一讀這些字詞。(出示幻燈片)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達到這些學習目標。

三、讀一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大家默讀課文,找出記敍文六要素並勾畫關鍵語句,並以此複述課文。默讀要求:不出聲、不動脣,不指讀,不回看。然後以這樣的句式組織語言。(出示幻燈片)

四、説一説

那麼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大家瀏覽課文。劃出能體現我性格品質的句子。然後以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從____部分能看出我是一個_______的人。(生回答)

(具體是哪個段落呢?能不能讀一下?)(朗讀指導)

(通過讀,能感知到人物的情感。)“我”由膽小變得勇敢,是哪一部分的情節使我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呢?

五、品一品

作者是通過哪些人物描寫方法來體現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的?自己找一找勾畫出來。

看來大家有很多的想法,為了使你的語言更加流暢,思路更加清晰,現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活動,稍後小組代表舉手發言,展示成果。

(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毫無信心→信心萌發→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六、悟一悟

經歷了這件事,最後我有什麼啟示呢?我們應該怎麼做?

(明確:遇到困難應該積極努力地解決,有了向上的決心再加上一步步的積累,一定會克服所有困難。)

七、作業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啜泣、納罕、迂迴、訓誡、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詞語。

3、鑑賞課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在閲讀中感悟和思考生活哲理,激勵戰勝艱難險阻的勇敢精神。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⑴根據拼音寫出詞語並解釋:

2、學習多角度探究課文內容的閲讀方法,培養創造性閲讀的能力。

①línxún()_______________

②chuòqì()________________

③dàhǎn()________________

④sǒnglì()________________

⑤níngshì()________________

⑵分別寫出與下列各形聲字同聲旁的字,並組詞:

侍()啜()漫()踩()

()()()()

()()()()

二、理解探究

1、學生讀課文,思考:

⑴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⑵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⑶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⑷為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三、合作釋疑

2、小組合作研討,多角度探究文意:

⑴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為什麼不這樣做?他的辦法有什麼普遍意義?

⑵哪些地方寫到傑利,請一一加以評論。

⑶請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為。

⑷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⑸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四、課內精讀

閲讀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①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暮色開始四合。在一片寂靜中,我伏在巖石上,恐懼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②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懸崖下面的大地越來越暗。這時,樹林裏有一道手電光照來照去。我聽到了傑利和我父親的聲音!父親的手電光照着我。“下來吧,孩子”,他帶着安慰的口氣説,“晚飯做好了。”

③“我下不去!”我哭着説,“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聽我説吧,”我父親説,“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眼睛看着我電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巖石嗎?”

④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看見了。”我説。

“好,”他對我説,“現在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巖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聽我的話。”

⑤這似乎能辦得到。我小心翼翼地________出左腳去________那塊巖石,而且________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很好,”我父親叫道,“現在移動右腳,把它移到右邊稍低一點的地方,那裏有另外一個落腳點。”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我想。

⑥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後,我一腳________在崖下的巖石上,_______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我先是________了一會兒,然後,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⑦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時,我便可以驚奇而自豪地回頭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程是多麼漫長。

1、在⑤⑥段中的空白處填入適合的動詞。

2、解釋文中加粗的詞語:

⑴寂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灰心喪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表現“暮色四合”帶給我的直接影響的詞是________,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在父親的指點下,爬下懸崖的過程描寫得非常細緻生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指的是_____________。

6、照應題目,表現主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7、簡述你從作者的經歷中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喚醒生命

①他生活寬裕,愛好旅遊,常利用閒暇時間開着自己的車四處遊歷。前不久,他又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自己駕着車遠赴20xx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經過半個多月的奔波,他到達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區。隻身旅行,難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廣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煙都難得一見。他打開車裏的收音機,卻收聽不到任何節目。

③車子進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兩旁沒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時颳起的狂風。

④他一路上領略着奇特的高原風光,不料賴以行進的汽車卻出了故障。他仔細檢查了半天,竟然沒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聽別人説過,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過往的車輛,請別的司機幫忙修理,或者幫助拖着壞了的車離開這裏。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裏竟沒有任何車輛從這裏經過,甚至連一個人影都沒看見。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曠。他攜帶的食物和水已所剩無幾,處境非常險惡,如果再等不到過往的車輛或者能夠幫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過了兩天,一場大雪將他的車慢慢覆蓋。他又冷又餓,因為食物已經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縮在車內的他被一種聲音吵醒。爬出車來,他看見車頂上趴着一隻不知名的小鳥。那隻小鳥也許是在尋覓食物,看起來同樣無助,正用微弱的聲音不停地鳴叫着。霎時間,他的淚水禁不住湧出,這是五天來,他第一次聽到來自生命的聲音!

⑧他伸出手,輕輕捉住了那隻小鳥,將它放進相對暖和的車廂裏。他開始打起精神,試着努力自救。他反反覆覆地仔細檢查汽車,終於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來是化油器上的一個零件阻塞了油路。車子修好了,他靠虛弱的身體開着車向前行駛了40多公里,駛抵一個牧民居住點,他終於得救了。只是,那隻吵醒他的小鳥在車子行駛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這段經歷,後來他常常談起。他説:“是那隻小鳥求生的叫聲,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為紀念,他還把那隻風乾得比拳頭還小的小鳥保存在自己的書櫥裏。

⑩但我想説,那隻殞命高原的小鳥,它並不曾想起過要救人,救他的還是他自己。小鳥的叫聲喚醒了他求生的慾望,才使他得以絕處逢生。是啊,被喚醒的生命才會有激情去創造,才能夠走出眼前看似無際的困境和厄運。

(選自《知道窗》20xx年第3期,有改動,作者祁文斌)

1、文章寫“他”旅遊,為什麼對“他”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一筆帶過?文章用第三人稱來敍述,有什麼好處?

2、“這段經歷,後來他常常談起”,請概述他的“這段經歷”。(30字左右)

3、如何理解“他”把“那隻風乾得比拳手還小的小鳥保存在自己的櫥裏”這一做法?

4、作者説“救他的還是他自己”,這和第⑨段“他”所説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為什麼?

5、文章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它同前文有什麼關係?

答案:

第2課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基礎知識

⑴①嶙峋形容人瘦削

②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③納罕驚奇,詫異

④聳立高起,直立

⑤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⑵侍候峙(對峙)恃(恃才傲物)

啜泣綴(點綴)掇(拾掇)

漫長慢(慢待)幔(布幔)

踩點睬(理睬)彩(彩旗)

二、理解探究

1、⑴題目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⑵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⑶“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⑷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三、合作釋疑

2、小組合作研討,多角度探究文意:

⑴爬上石架的“我”,上不去,下不來,陷入絕望、恐懼,父親並沒有用梯子上去救護,而是鼓勵、指導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訓練孩子的,他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無長進。富有教益的方法使孩子獲取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辦法告訴人們,對孩子不要溺愛,要科學地訓練孩子,使之自立自強。作為家長,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給以指導、鼓勵,不能包辦代替,路要讓孩子自己走,在走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成熟起來。

⑵在“我”爬上石架,陷入困難時,“傑利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爾後是傑利去把父親找來的,説明他還是富於友情的。

⑶文中其他四個孩子,在“我”陷入困境時則把“我”丟在那兒不管,還無情地嘲笑,這樣對待一起玩的夥伴則有些惡劣,沒有患難與共的愛心。

⑷培養患難與共的愛心,同時激勵勇敢精神。

四、課內精讀

1、伸探踩踩投入啜泣

2、⑴沒有聲音,孤單冷清。

⑵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⑶因遭到困難失敗意志消沉。

3、恐懼不能動彈

4、“脱險”的經歷是文章的重點,因此詳寫,也為下文説“永遠忘不了”作鋪墊。

5、戰勝恐懼,順利脱險

6、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7、略(提示:圍繞“目標、理想、意志”談即可.)

五、課外閲讀

1、因為本文主題是喚醒生命,如果濃墨重彩地寫奇特的高原風光,就偏離了主題。

能客觀地展現生活,不受時空限制。(意思對即可)

2、他駕車去西藏旅遊,陷入困境。一隻小鳥喚醒他求生的慾望,他自救成功。(意思對即可)

3、這是對小鳥的敬重,實際上也是對生命的禮讚(意思對即可)

4、不矛盾。因為小鳥只是喚醒他求生的慾望,而挽救生命是因為他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擺脱了困境。(意思對即可)

5、點明題旨,畫龍點睛。前文的記敍是這段議論的基礎,這段議論是對前文的深化。。(意思對即可)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7

一、複述課文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大家想想,這個題目是文中誰説的一句話?

生:(齊)父親。

師:對!那是父親對誰説的呢?

生:(齊)對兒子説的。

師:同學們看書看的真仔細!老師要再考考大家,知道的舉手發言,好不好?

生:好!

師:父親在什麼時候對兒子説的這句話?

生:父親在兒子困在半山腰的時候説的。

生:兒子在有困難的時候。

生:兒子在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時候説的。

師:同學們説的都不錯。我請一個同學將剛才的內容來個小結,如何?

生:當兒子在半山腰,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時候,父親對兒子説: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他説的很好!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故事就這樣説出來,好象有很多東西沒有交代清楚?

(生小聲議。)

師:下面,我們來給這個事件配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讓它更具體,好不好?

生:57年前的7月,費城,天氣很悶熱,我與小朋友們想爬到山上涼快,可是,由於我的身體比較瘦弱,膽子也比較小,當我爬到半山腰的時候,他們卻已經到了山頂,並且準備回家了。後來他們把我留在了那裏。當我一個人在恐懼與哭泣的時候,父親來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後,在父親的指導下,我終於脱險。

師:他説的很好!同學們,剛才老師教你們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體運用!如果,老師一開始説,要大家複述課文,很多同學可能不會這樣熟練地説出。現在,這麼長的一篇文章,老師利用文中父親教兒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後完成。多麼容易啊!在複述故事的時候,我們就要這樣,先抓主要的人物與事件,再配上時間地點等具體的東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們感謝作者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好的“化整為零”的好方法!

二、重點解讀

師:同學們,“走一步,再走一步”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在文中什麼地方,請你們找出來。

生:從“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師:你能説説理由嗎?

生:這裏是寫我在父親的指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終脱險的全過程。

師:很好。還有沒有不同意見。

(學生聽我説“很好“,以為這就是標準答案了,於是不再舉手了。)

師:我説“很好”,並沒有説他説的就是標準答案啊!同學們,在我的課堂上,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的!只要你能言之成理,就行!

生:從“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我想。”

師:你為什麼將後面的那段沒有要呢?

生:因為我覺得最後一段是寫“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後的事,不能要。

師:有道理!老師問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內容。

生:從“‘聽我説吧。’……我想。”

師:你為什麼沒有要前面的呢?

生:我覺得前面的那段是父親來與我的談話,還沒有涉及到“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很好!大家都説的很有道理,就要這樣!請繼續!

生:從“‘聽我説吧。’……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師:請説理由。

生:我覺得“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到脱險才對!

師:剛才同學們給了四個答案。請大家認真朗讀這些內容,同桌的同學們相互討論一下,究竟誰的答案是正確的答案。

(生討論異常激烈。)

生:如果回答“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段落,那就應該是從“‘聽我説吧。’……我想。”這裏是父親指導我走,以及我如何走的。如果説是脱險的話,那就應該是從“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師:同學們就要這樣讀書,就要這樣去分析,很好!下面我們看這幾段中,哪裏是“走一步”的內容?哪裏是“再走一步”的內容?

生:從“‘聽我説吧。’……我頓時有了信心。”是父親指導我走一步,我也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後面的是“再走一步”的內容。

師:哪一部分用的筆墨多呢?為什麼?

生:“走一步”用的筆墨多,因為萬事開頭難!

師:很好!當我邁出了第一步後,我開始有信心,我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下面請同學們進行朗讀,認真地讀出那種心態與語氣。

(生讀。)

師: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什麼時間的故事?

生:發生在57年前的故事。

師:事隔57年了,我還記得,那麼這件事一定在當時給了我極深的印象,在後來也對我的生活有了深遠的影響,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

生讀。

師:這最後一段也就是這個事件給我們的啟示,哪句話體現出來了?

生: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是要着眼於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我所要到的地方。

師:就是這句。那麼我們題目的含義如何去理解呢?

生:也是這句。

師: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地走下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①正確地朗讀課文,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②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③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①複述故事情節。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藴含的生活哲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複述故事,整體感知。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講述1945年1月莫頓亨特架機偵察的故事導入。

二.複述故事,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快速閲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a.給加點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3.複述準備,搶答問題:

a.課文主要記敍了什麼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c.“我”為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為什麼跟着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e.後來“我”又是怎樣脱險的?脱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4.學生分節(冒險、脱險)複述課文

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討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尤其是脱險部分,儘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5.討論複述的得失,總結改進的意見。

①處理好詳略

②抓住人物行動和心理活動的細節。

三.小組討論、探討文意

①讀了這個故事,你最大的一點感想是什麼?

②“我”為何將“走一步,再走一步”作為文章的題目?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説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後思考,留待下節課繼續探究。

四.齊讀課文最後一段,背誦

佈置作業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②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學設計

一.朗讀課文,品讀語言

1.圈劃人物心理、行動以及環境描寫的雅詞美句。

2.小組討論交流,找出能概括“我”的行動和心理過程的詞句。

爬—蹲—伏

二.探究品味,感悟情理

1.全班有感情朗讀脱險部分。

2.組織學生深入探究、提出並討論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②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

③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麼還説“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3.朗讀品味:

①“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

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②想象“我”在石樑上的心理,説一説。

③“我”在脱險前後有哭了兩次,哭時的情感一樣嗎?

④學生表演父子對話,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以鼓勵為主,並教給方法的良苦用心)

三.結合體驗,品味人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一箇中國父親遇到這種情況,他會怎樣做?

2.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你將怎麼辦?下來後,你最想説的話是什麼?。

四.拓展練習,積累語言

從“讀一讀,寫一寫”中選用五個以上的詞,以“逆境”為話題,説一段話。

佈置作業:

課外練筆:《在懸崖面前》

標籤: 教案 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6k1y3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