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氓教案【精品多篇】

氓教案【精品多篇】

氓教案【精品多篇】

《氓》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有關知識。

2、積累字詞

3、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教學重點

把握《氓》的情節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劇原因。

教學難點

瞭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一起回憶《詩經》中熟悉的詩句,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它們或書寫追求愛情的幸福,或表達愛情不可得惆悵,或表達相思之苦,或書寫對愛情的忠貞。現在,讓我們再次走進《詩經》,學習它的另一篇有名的詩篇——《氓》

(二)《詩經》簡介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於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15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即王畿地區)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本站】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敍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現代文中的比興手法:

1、無垠的天空,是雄鷹一生的行程;蒼茫的大地,是流水一生的路程;流逝的歲月,是人的一生的旅程。斗轉星移,日落日升,花開花落,時間飛逝,我們揹着行囊,永遠行走在這沒有盡頭的旅途中,為了追逐明天的太陽,完成今日的願望,實現昨日的夢想,擁有美好的未來,我們默默地堅守着一個信念:永不停息。(《倒掉疲憊》)

2、天空沒有不逝的彩虹,人生也沒有永遠燦爛的風景。圓滿很美,殘缺遺憾有時也是美。(《殘缺也是一種美》)

3、沒有礁石,大海便沒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沒有沙粒,河蚌便沒有了光亮美麗的珍珠;沒有綠葉,紅花便沒有了婀娜多姿的嬌豔……萬物之美麗,都要藉助於他物的支持或襯托;萬物之精華,無不是自己與他物精美絕倫的結合。因此,我要説:借人精華,以鑄輝煌。(《説借》)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並稱“風騷”。《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6)《詩經》名句:

1、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知道我的人,説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

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

5、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6、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鄉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7、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沒有誰向善沒有一個開始,但很少能堅持到底)

8、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採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9、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經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讚頌品行才學象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作為行為準則。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三)入題

《衞風氓》是一首以愛情為題材的敍事詩,詩中講的是一個古今中外反覆上演的“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故事。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講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氓拋棄後,回憶當初戀愛、結婚及婚後的遭遇,訴説了自己對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詩六章,情節單一:一二章寫婚前,三四五章寫婚後,第六章寫結局,整個故事是在抒情女主人公的追述中展開的`。

(四)整體感知

中國曆來有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尤其在封建社會中,女子作為男子財產的一部分,與珠寶、美玉並列,完全沒有人身自由。封建倫理又要求她們心甘情願地充當男子的玩物與奴隸。於是,千百年來的中國文學史也就充滿了閨中女子的哀怨與悲泣,閨怨詩在文學史上有了不容忽視的一席之地。這首詩就是在閨怨詩歌星空中閃着熠熠光輝的一顆明星。那麼女主人公到底有着怎樣的怨恨呢?她又是如何傾訴自己的愁苦情懷呢?讓我們來共同感受詩歌內容。

(1)這首詩講述了怎樣一個愛情故事?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的內容:

第一節許婚第二節迎娶第三節勸誡第四節控訴第五節傷自反省第六節決絕

歸納:這首詩寫了一名女子追憶她與“氓”從戀愛、結婚到婚變的愛情悲劇的全過程。

3、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的情感一直隨着事情的發展而變化,閲讀全詩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戀愛——熱情、幸福婚變——怨恨、痛苦決絕——清醒、剛烈、堅強

(五)具體分析

這首詩的抒情線索是什麼?

【明確】作者很巧妙地把淇水作為抒情線索。女主人公託情於淇水,湯湯淇水成了女主人公生活經歷的見證人。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説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水是流動的,人是變化的,尤其是心境。第二次踏入河流時,水已非當初之水,人亦非當時之人。而《衞風氓》中三次寫到同一條河流,女子的心境又有何不同?讓我們跟隨流淌的文字走進這位女子的心靈世界。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這是女主人公回憶當初與氓的一次約會的情景。當初老實忠厚的氓已經贏得了女主人公的芳心,這次約會是他們戀愛過程中很關鍵的一次約會,是在女主人公推遲了婚期情況下,氓才心急火燎地以“抱布貿絲”為藉口來找女主人公。正是有了這次會面,才有了“送子涉淇,至於頓丘”的場景。

可以想見,女主人公對氓的愛是真摯而深厚的,她推遲婚期,是因為“子無良媒”,這是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因此,女主人公一邊送氓回家,一邊敍談家常,一直把氓送過了淇水。也正是這次約會,女主人公向氓許諾“秋以為期”,讓氓吃下了定心丸。

我們甚至可以推測,女主人公在戀愛期間像這樣“送子涉淇”的經歷不止一次,這時的淇水不僅見證了女主人公與氓的熱戀場景,而且“淇水湯湯”,流動的都是二人甜蜜幸福的情愫。

【小結】第一次穿越淇水時,正是女子與氓兩情相悦的戀愛時期,對貌似忠厚老實的氓,女子一見傾心。離別時十八相送,情意綿綿,難捨難分。送走之後,翹首企盼,望眼欲穿。“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時哭時笑,抑制不住的眼淚和笑容泄露了心底最深的愛意。遠古時代的郊外曠野竟有如此清新純樸、芳香迷人的愛情;嫻靜似水的女子竟有如此簡單而真誠、隨意而自由的胸懷。笑是一種幸福,哭未嘗不是另外一種幸福,畢竟還有人讓她牽掛落淚。好一個一往情深,純情浪漫的熱戀女子呀。淇水清澈明媚,女子痴情陶醉。甜蜜而幸福、温馨而浪漫。心中有情,眼裏看水,如果此時河流是有顏色的,那應該是一片粉紅,代表的是幸福的愛戀。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這時的女主人公已經成了棄婦,獨自坐在車上,緩行於淇水岸邊,以至於淇水波濤捲起的水花打濕了車上的布幔。

女主人公何以成了棄婦呢?“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是氓家生活清貧,她不能與氓共患難嗎?不。“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是氓家勞作太累,她不堪其苦好逸惡勞嗎?否。

當初女主人公與氓兩情相悦,感情深厚,有詩為證:“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可見女主人公已到了時刻想見到氓,時刻想依偎在氓身邊的痴情程度。如此痴情的女子,一般對夫家的清貧生活與辛勤勞作是不會介意的。

那麼是女主人公品行不貞,紅杏出牆,被氓遺棄嗎?也不是。詩中沒有以上三方面的蛛絲馬跡。而一句“女也不爽”表明女主人公並沒有什麼過錯。她之所以被遺棄,是因為氓“士貳其行”,而且“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男子婚前婚後行為不一致了,他感情不專,甚至一變再變。這種現象古往今來從未消失過。喜新厭舊是感情不專一男子的通病。婚前女子花容月貌,温順可人,男子自會不遺餘力地追求;然而婚後,由於生活勞苦,女子姣容衰退而成為黃臉婆,感情不專的男子就會露出喜新厭舊的面目,進而拋棄糟糠之妻。詩中女主人公就遭遇了這種不幸。氓不僅“二三其德”感情一變再變,甚至“言既遂矣,至於暴矣”,發展到家庭暴力地步了,女子被遺棄的命運已成定局。更可悲的是,女主人公被丈夫虐待,向孃家人訴説,卻得不到同情與安慰,反而“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如此酸楚悲痛,“更向何人説”?可憐的女主人公只能“靜言思之,躬有悼矣。”

詩人二寫淇水,自然是讓淇水目睹女主人公被遺棄後的孤寂與悲憤的身影,讓淇水傾聽棄婦飽含辛酸而又怨恨的訴説。倘若淇水有情,那麼她揚起的水花是對棄婦的安慰,她奔騰的濤聲是在為棄婦鳴不平。可以説,此時“淇水湯湯”,流動的都是棄婦內心的苦汁。如果僅寫這位棄婦的悲苦與哀怨,就只能贏得人們的同情;然而作者插入了棄婦的生活經驗,以此告誡世上的女子要慎重對待婚姻,“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這是棄婦不幸婚姻經歷的經驗總結,是對男女不平等的封建婚姻的控訴,更是對熱戀中的和後世的女子的善意告誡。所以説淇水揚波,也是對棄婦善良之心的讚許。

【小結】事易時移,物是人非了。“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桑樹枯萎凋零,女子流年已逝、人老珠黃,氓二三其德,夫妻感情破裂,女子被棄,痛苦傷悲。而桑樹曾經葱蘢茂盛,女子曾經青春美麗光彩照人,氓曾經信誓旦旦,兩人曾經感情親密,女子曾經幸福甜蜜。對比是如此地鮮明,桑樹迎來了自然的秋天,女子也步入了人生之秋。

她遭受着雙重的痛苦:身體上,生活貧窮、勞作艱辛、丈夫拳腳相加;精神上,丈夫背叛,親人譏笑,愛情已丟失,親情也難尋,前路渺茫。這些,交織成一張痛苦之網,使她痛不欲生,身累心更苦。第二次穿越淇水時,她會不由地想到當初的有情人共涉淇水,那時的甜蜜越多,此時的悲痛越重。淇水波濤翻滾,女子悲情洶湧;天地同悲,江河落淚。一切景語皆情語,淇水成了橫跨在夫妻間的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面對湯湯淇水的棄婦“靜言思之”,認識到自己的願望與現實已形成尖鋭矛盾,“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夫妻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了。她清醒地認識到她與氓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就如同淇水“有岸”。此時棄婦面對滔滔淇水,心潮起伏,往事如同電影特寫鏡頭一樣,一幕幕在棄婦腦海中閃現,總角時期青梅竹馬“言笑晏晏”,何等愉快;戀愛時期,“信誓旦旦”,海枯石爛不變心,何等堅決。可是好景不長,沒想到氓“反是不思”(違背誓言,不念舊情),既然氓如此絕情,那就算了吧!此時女主人公已從痛苦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表達了“亦已焉哉”的決絕態度。

【小結】《衞風氓》中的女子,在粉紅的愛情裏痴迷陶醉時,她純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變的黑色深淵後她怨恨悲痛、傷心絕望;幾番掙扎後,她戰勝自我,勇敢決斷,最終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靈之河的一次勝利的穿越。

(六)分析詩中人物形象

女子:勤勞、善良、熱情、淳樸、智慧、堅強。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位善良、熱情的勞動婦女形象,她勤勞、淳樸、不畏貧苦,與“氓”結合後,操持家務,任勞任怨,真誠地把幸福寄託在“氓”的身上。然而,婚後丈夫對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爾偕老”的願望完全破滅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轉為怨恨,終於發出痛楚的呼喊。詩中表露的她的怨恨多於悲傷,在徹底無望的處境中,她變得清醒而堅強,和氓徹底決絕,這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中守壓迫和欺凌的底層婦女的另一面。

氓:始亂終棄、無信義、自私自利的偽君子。他以虛假的熱情欺騙了淳樸的少女,用謊言和空咒贏得了女子的信任,一旦騙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兇暴的本性。

(七)啟示

痴情──“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詩中女主人公在“氓”離開後總是牽掛着他,多情的她獨自登上破舊的城垣眺望復關尋找氓的身影。當她看見了心上人時就會欣喜若狂,若她看不見心上人則會傷心流淚。痴心的她總是因為“氓”的出現高興,而又會因為“氓”的離去而傷心。然而正是這樣一個痴情的女子,卻遭到了負心漢的遺棄。

結論:痴情是一劑毒藥。容易使人利令智昏。

啟發:面對漫漫人生路,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智慧──“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女主人公在被人遺棄時並沒有呼天搶地,尋死上吊,而是對婚姻愛情作了認真地反思,她清楚地看到作為女子絕對不能夠沉溺於愛情,否則就陷入泥潭、很難自拔。要知道這種道理有的人一生中都不可能領悟得到。另外,在她與氓婚變後,並沒有亂了方寸,而是“靜言思之”,思考現在自己的處境並及時做出決定。因此,我們不能不説她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子。

結論:智慧的人是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

啟發: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錯幾步不要緊,關鍵是知道怎麼錯,不再錯。

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婚變,咱們的女主人公並沒有以淚洗面,而是“靜言思之”,看清了“反是不思”的丈夫的真面目。她明白貌合神離的婚姻是沒有幸福可言的,於是她堅強地面對自己的處境,果斷地做出分手的決定。她不甘心受命運的擺佈,她要尋求自主的婚姻,尋求自己的幸福。

結論:堅強的人是不會受命運的擺佈的。

啟發:要做生活的強者。(女人當自強)

惜緣

《氓》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二

1、學習《詩經》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結合註釋,能夠掃清字詞障礙,理解文意;

3、學習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課文,掌握詩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了解古人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1、敍事詩的情節;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2、學習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準確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教學設想

教材分析

《詩經》兩首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四課,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高中語文在詩歌教學中按照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順序進行課文編排,《詩經》作為我國詩歌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改後,教材從高一第二學段,即開始安排古代詩歌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詩歌源流,瞭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詩歌表情達意,從而認識古今文化的聯繫,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學法、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篇以敍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本課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在國中、高一階段已學習過一定量的古詩文,常見的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以及常見虛詞的用法等文言知識並不陌生,加之新課標下的實驗教材具有註釋詳盡的特點,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課下註解疏通詩義。可通過反覆誦讀,熟悉課文內容並且落實詩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

教法設計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講授法,誦讀法,啟發法,討論法等。

講授是為了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並加以強化。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發散思維,並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多媒體

在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體課件。把教學設計的步驟及內容製成課件,利用演示課件對板書形成補充,能節省時間,又可展示教材所沒有的補充材料,增強感性認識,擴大教學內容。

教時1課時

一、詩情畫意導入

穿越千年的時空,打開經典的《詩經》,書中的芬芳把我們帶到了千年前的衞國,在這裏,我們依稀看到桑樹下那個痴情、勤勞、智慧、堅強的女子。看到她那憂傷哀怨的眼神,聽到她那如怨如慕,聲淚俱下的傾訴。接下來我們一起賞析《氓》

(備課札記⊙這個環節的設置是為了創設情境,由《詩經》自然地導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關於《詩經》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05首。

漢代以前稱《詩》或“詩三百”。

《詩經》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按其內容可分為“風”“雅”“頌”。

按其手法可分為“賦”“比”“興”。

形式:四言為主,重章疊句。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2、詩歌解析:

《氓》選自《詩經衞風》,是“衞風”中最長的一首敍事詩,也是《詩經》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棄婦詩。全詩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敍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遺棄後,回憶當初戀愛、結婚的經過以及婚後的遭遇,訴説了自己對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3、朗讀感受

①學生對照註釋自讀詩文一遍。

②老師範背,提醒學生注意重點字詞的讀音。

③學生齊讀一遍。

4、疏通詩義

結合詩下注釋,疏通詩義,注意詩中的通假字、生僻詞的理解。

(備課札記⊙積累並掌握《詩經》的相關知識,使新舊知緊密銜接起來,這也符合認知的一般規律⊙教師綜述詩文內容,便於學生從概觀上把握作品,減輕學生閲讀負擔。⊙四言詩的節奏多是“二二”拍。⊙充分利用註釋,主動獲取知識)

三、自主嘗試、合作交流

在較為紮實的誦讀理解的基礎上,嘗試翻譯。

1、先給出著名學者餘冠英先生對該詩第一段的翻譯(投影),

要求學生仿照餘老的翻譯,嘗試把其餘五段譯成通順的白話詩,內容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句式可長可短,最好音韻和諧。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各選一段,老師留一段,師生同堂翻譯,即興完成。)

⑵成果展示

小組內傳閲、討論、評議、推選,然後在全班交流。

(教師可先展示自己翻譯的內容,激發學生展示的熱情。)

(備課札記⊙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發展放在中心位置,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動腦思,動口議、動手寫,在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惟其如此,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培養,語文教學才能卓有成效)

四、問題探究

1、概括文章內容,梳理文章結構。

第一章:許婚

第二章:迎娶

第三章:勸誡

第四章:被棄

第五章:反省

第六章:決絕決裂

很明顯,本詩是按照事件發展過程“戀愛——婚後——決裂”這個條線索展開的。本文為一首敍事詩。

2、敍事詩中人物為主體,本文有兩位主人公——女子與氓。那本詩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小組討論3分鐘

展示成果。

明確:通過對比塑造了女子與氓兩個人物。

女子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女子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婚前痴情、專一,沉浸在愛情之中;婚後醒悟到“吁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婚後戀愛、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出女主人公純真、善良、清醒、剛強(板書)的性格特點。

氓婚前婚後也形成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他“二三其德”,甚至“至於暴矣”。

女子和氓的性格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敍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抒情,本詩是通過何種藝術手法來抒情的?

提示:比興是《詩經》首創的藝術表現手法。請找出文中比興的詩句,並體會其作用。

小組討論3分鐘。

明確:

①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吁嗟鳩兮!無食桑葚”。

先以葱蘢茂盛的桑樹來寫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做貪食而快樂的小鳥。沉溺在愛情中的女子就像貪吃桑葚的斑鳩那樣,一直昏醉不能自拔。藉此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於愛情。

②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擬流年帶走了的青春,曾經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後長期過着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卻降臨到了她的頭上。

也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至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喻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由濃到淡。

③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淇水再寬也有邊岸,沼澤再大也有個邊際,可是女子的受苦的生活卻似乎沒有盡頭,這同時寫出了女子要與這種悲苦生活決裂的決心。

使用比興手法的好處有:

結構上:①在敍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敍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敍事的平鋪直敍,一覽無餘;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敍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後半部分寫婚後,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內容上:①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並相應地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不過,也不妨理解得寬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間情意濃密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則如同兩人感情枯竭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做絲),富於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3、這一婚姻悲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小組討論,3分鐘)

明確:《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帶給女性的巨大傷害。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熱情、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不顧家庭的反對,沒有過高的物質要求,和“氓”自由戀愛,結為夫妻;她勤勞、淳樸、不畏貧苦,與“氓”結婚後,真誠地把幸福的希望寄託在“氓”的身上。然而婚後丈夫對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爾偕老”的願望完全破滅了,她由忍耐、不平轉為怨恨,終於發出痛楚的呼喊。詩中表露的她得怨恨更多於悲傷,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中婦女所受的壓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繫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就是不可避免的。

五、拓展延伸。

討論題:結合課文內容,聯繫社會背景探究詩中女主人公被拋棄的原因?被棄原因:

⑴男子負心説。

⑵年老色衰説。

⑶男權主義説。

⑷情感透支説。

六、結語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值得等待,當愛情已經滄海桑田,是否還有勇氣去愛!

當我們就要輕輕合上《氓》的詩章時,我們的內心無法平靜。三千年的悲惻動人的歌聲還在啟迪我們要珍視自己的情感,做一個懂愛善愛的人。

板書設計

氓(棄婦詩)

戀愛

結婚甜蜜、幸福

婚變怨恨、痛苦

決裂清醒、堅強

形象:勤勞、善良、痴情、温柔、堅強

氓教案5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2、反覆朗讀並掌握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變化,初步培養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4、比興手法的運用,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5、瞭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品位詩歌的語言,體會比興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

分析《氓》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準確把握詩中人物的情感,比興手法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講解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國古代詩歌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優秀的詩人如羣星燦爛,眾多體裁、風格、流派則如眾芳鬥豔,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瞭解和繼承古代詩歌的優秀傳統,將進一步激發我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詩歌知識

1、詩歌起源:

詩歌起源於人類的勞動和生活,原始祖先的口頭創作。

據説,周王朝有一種“采詩”制度,朝廷派人採集民間歌謠和樂章,藉以瞭解民間習俗和政治得失。另有公卿列士向朝廷“獻詩”制度,表達貴族階層對政事的歌頌和批評。這些詩歌彙集至朝廷樂官“太師”手中,經太師整理編纂成書。

一般把編定於公元前六世紀,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的詩經,看作是我國詩歌史上的起點。

2、簡介《詩經》

(1)地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六世紀。大約500年間的詩歌作品305篇,又名詩三百。

(2)分類:

按音樂內容分:

A、風:國風,共160多篇,多是民間歌謠,富思想意義、藝術價值。真實反映了當時時代風貌和人民生活。“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真切地表達廣大人民,自己的感受,愛憎和願望。開創了現實主義傳統。

因是人民的口頭創作,口頭相傳,作者已無所考。惟有《鄘風載馳》為許穆夫子所作,她可説是我國最早的一位女詩人。

(雅頌中標有作者姓名有五篇)

B、雅:宮廷樂曲,

大雅:用於諸侯相會。

小雅:用於貴族宴享。

(另有觀點:按產生先後:舊為大雅,新為小雅)

C、頌:用於周天子及諸侯祭祀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

(4)詩經的表現手法:

朱熹: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鋪陳)直陳其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聯想),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風雅頌賦比興:六義)

(5)形式特點:

A、多采用重章疊句,反覆詠唱。多數為隔句用韻。

B、多采用賦比興手法。

C、以四言詩為主,而又靈活多變。

三、朗讀詩歌

四、疏通字詞

1、正音

氓愆垣載筮咎隕隰

2、多音字

漸jian(1)浸濕(漸染)流入(東漸於海)

靡mi(3)倒下(望旗旗靡)mi(2)奢侈(奢靡)

載zai(4)一邊一邊(載歌載舞)裝載充滿(怨聲載道)

zai(3)一年半載記載刊載登載

3、通假字

匪:非於:籲説:脱泮:畔

五、理順思路

1、按表達方式分這是首什麼詩?按第幾人稱敍事?採用了什麼手法?

敍事詩第一人稱對比

用第一人稱“我”回憶追述婚戀生活。

2、討論本詩思路情節是怎樣的?

戀愛(第一二章)婚變(三至五章)決絕(六章)

六、學習“戀愛”部分

1、重點字詞

2、男女主人公在戀愛中有怎樣的表現?

氓:求--怒--卜--娶

我:送--勸--盼--嫁

3、從中可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

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潑真誠熱烈

氓:急躁任性(沒有男子漢的胸懷,不大度)熱情嚮往

明確:第二章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熱戀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現,可見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誠。戀愛中的姑娘是那樣的天真活潑熱烈。

“爾卜”句,神靈顯示是一段天賜良緣。“以我賄遷”孃家以豐厚的嫁粧祝佑着女兒的幸福,姑娘帶着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給了男青年。

4、用一兩個詞概括這段戀愛的特點。(這一段的感情基調如何)

熱情、幸福。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七、學習“婚變”部分(三四五章)

⑴請一學生朗讀,提問:開頭幾句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試舉例説明。

[明確]比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⑵文中的比興有何特點?

[明確]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説“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藴,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3)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由前兩章的敍事轉入這一節的抒情和議論,在讀者心理上造成了明顯的停頓和隔離,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慘命運已經開始。

(4)結合三四五章考慮,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議論的方法回顧了自己幾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敗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悔恨、沉痛、但是不哀傷。

集體朗讀這部分。

八、學習“決絕”部分(六章)

⑴自由朗讀,注意感情基調:悔恨但不哀傷。

⑵提問:女主人公最後做出怎樣的選擇?從中反映出什麼性格特徵?

[明確]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剛烈的性格特徵。

九、從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特點?(教師強調概括人物

性格特點,要從課文出發。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加以總結)

特點:勤勞温柔善良堅強

十、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

觀點一:他們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因素決定。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得幸福與否都維繫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家庭、對感情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難以避免。

觀點二:男女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雖有它的社會原因,但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也是不可忽略的。從他們的戀愛過程看,兩人雖是自由戀愛,但女主人對男主人公缺乏必要的瞭解,被他忠厚的表象所矇蔽,輕率地答應了他,種下了日後悲劇的種子。

板書氓

(情節)戀愛婚變決絕

(基調)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氓教案5 篇四

學習目標

1.瞭解《詩經》的有關知識,背誦、默寫《氓》。

2.掌握《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3.鑑賞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體會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後變化,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徵。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一)關於《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先秦稱其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時被尊為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按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風”有15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歌謠,富有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雅”是宮廷樂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頌”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中的詩歌形式以四言為主,多數為隔句用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反覆詠唱的特點。

風雅、頌三種詩歌體制和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稱為“《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二)寫作背景

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觀念仍殘存於人們頭腦中,社會的不平等現象相對後來社會較少。到了春秋時期,隨着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會現象逐漸產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作品通過一位被遺棄的婦女的自述,描寫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詩經》名句

1、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擊鼓》)

2、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4、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5、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王風黍離》)

二、學習過程

任務一:詩情深處是故事

任務設計:

請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註釋,梳理行文脈絡。

行文脈絡:

第一章寫了相識與允婚,第二章相思與成婚,第三章相愛與新婚,第四章寫遭棄與離婚,第五章憶苦自傷,第六章表明情斷義絕,展現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經歷。

小結:《氓》以一個棄婦口吻講述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拋棄的過程,展示了她從情意綿綿到悲傷無助,再到激憤決絕的心路歷程,體會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後變化,但面對不幸婚姻她又清醒倔強剛強,感受詩歌“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抒情特徵。

任務二:賞析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

任務設計:

1、誦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談談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學生探究總結:

女主人公(棄婦形象)

一二章面對男子的追求,熱烈迴應,表現出對愛情的渴望;“子無良媒”遵守婚嫁禮法,表現出端莊的一面;“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好言勸慰男子,温柔善良體貼;“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涕泣言笑,沉醉愛情,熱情純真;“靜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乏警覺,自我反思,聰明伶俐;“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説明她勤勞持家;“亦已焉哉”的呼喊,更表現出她倔強剛強的一面。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為了追求愛情,可以置生意於不顧,表現出對愛情執着的一面;“將子無怒”急於成婚,至於發怒,表現出急躁的性格特徵;“二三其德”,又表現出他品德的敗壞;“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婚後的暴躁,婚前的熱烈,婚後的離棄,兩相對照,則揭示了他的虛偽自私。

總之,氓是個性情狂暴、違背諾言、始愛終棄、不負責任、自私的負心漢。

2、活動設計: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想對女主人公和氓説……。

學生自由發言。

3、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劇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個人原因:

①氓的三心二意,不負責任。文中説“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怨恨的正是自己甘心貧困,辛苦操勞,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終還是被丈夫遺棄。②女子在經濟上政治上處於附屬地位。她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全寄託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③性格悲劇。在男權社會中,女子在婚前行為草率,她與氓的戀愛缺乏牢固的思想基礎,對氓的人品認識不足,認人不清導致的悲劇。

社會的原因:

這一婚姻悲劇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孃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更能反映出這場婚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

任務三:感受藝術特色

任務設計

1、三四章運用哪種表現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運用比興手法。“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運用比興手法。

表達效果:

①內容上,比興句的運用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用女子熟悉的桑樹作比,富於生活氣息,同時暗示了她的勤勞。②結構上,在敍事中插入比興句,避免了敍事的平鋪直敍;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起了暗示和過渡作用。

具體分析:

內容上:①用比興句喚起人們豐富的聯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容顏的潤澤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子和氓之間情意正濃之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比喻女子容顏衰老,如同兩人感情枯竭之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子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富於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結構上:①在敍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敍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敍事的平鋪直敍,一覽無餘;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到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敍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後半部分寫婚後,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2、淇水在詩歌中有什麼作用?請談談你的理解。

①貫穿全詩,展現了情節的發展。三次寫到淇水,顯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經歷的三個階段。“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這是戀愛中的淇水;“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這是婚變時的淇水;“淇則有岸,隰則有泮”,這是女主人公清醒時的淇水。淇水見證了女主人公愛情生活的變化。

②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寫淇水,也為我們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軌跡。女主人公送氓過河,淇水和緩,暗示了兩人情意綿綿、依依惜別之情。而婚變時的“淇水湯湯”,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無盡的悔恨甚至憤怒;“漸車帷裳”則暗示了女主人公暗自落淚,傷心斷腸。“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當所有的誓言成空,還有什麼可留戀的?淇水以其無聲的浸潤讓她在痛楚中走向決絕。

③前後照應,使敍事更加緊湊。這首詩以淇水為背景,開頭、中間、結尾都提到了淇水,每一次提到都代表着主人公愛情婚戀生活的某個階段,正好對應了全文的“戀愛一婚變一決絕”的情節線索。這樣就在結構上做到了前後照應,使敍事更加緊湊。

三.總結

《氓》通過描寫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到婚姻破裂的經過,塑造了一個性格直爽、温柔、勤勞、堅強的女子的形象和一個用情不專、性情暴躁的負心漢的形象,表現了我國古代婦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願望,揭示了我國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命運。

四.作業

背誦默寫《氓》

《氓》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詩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和思想感情;

2.掌握賦、比、興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並注意本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梳理《氓》的敍事情節;

3、掌握詩中的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一、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通過初讀文本,疏通了字詞並瞭解了文章大意,本堂課我們要對文章進行美讀、細讀和研讀。

咱們一起先來看一組有趣的數據,注意看完之後,你要説説你的感受。請看屏幕。

PPT:

據説,一個人朝另一個人由衷地微笑,需要調動30幾塊面部肌肉;

一個人鼓足勇氣對另一個人説聲“我愛你”,至少要消耗3只蘋果所能提供的熱量;

而當一個人決意遇見另一個人並與之白頭偕老,則需要花費20年左右的時間來等待,還得用掉六七十年的歲月才會最後完成。

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約是千萬分之一,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大約是兩億分之一,而成為終身伴侶的可能性只有50億分之一。

同學A,你來談談你的感受。嗯,跟老師想的一樣: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看似平凡的東西,實際上卻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特別是對待愛情。

但是,自古而今,喜新厭舊,始亂終棄的卻大有人在。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氓》,一起對春秋時期的這種現象作深入地探討和思考。

二、美讀環節:

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這篇文章。

大家覺得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還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

對,就是語氣語調。感覺太平淡了,沒有抑揚頓挫,感情的表達還不夠。那怎麼讀才能讀出感情來呢?首先還是要把文章的內容,主人公的情感先做一個分析。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完成這個表格。

PPT:

內容感情基調語氣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參考:

內容感情基調語氣

第一節求婚——許婚喜悦柔緩

第二節相思——結婚幸福急切

第三節勸誡沉痛激動

第四節控訴怨恨沉重

第五節反省清醒低沉

第六節決絕剛強堅定

三、朗讀難點探究:

這種前後巨大的命運反差,使女子的心情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對氓的態度也隨之改變,這一點,大家不妨仔細關注一下文中女子對負心漢的稱呼。

“氓”—————“子”——————“復關”——“爾”——“士”

從這點上你看出了什麼?讀得時候又該注意什麼呢?

氓:故事的開頭,不帶過多的感情色彩,屬於客觀稱謂

子:對男子的美稱,兩人已約定終身,此稱呼充滿愛戀的之情。

復關:以地名代人名。表現女子對男子用情之深,愛屋及烏。

爾:你。兩人婚事已成,表現女子對男子的親近感。

士:對男子的統稱,感情上已經產生了深刻的隔閡。女子由自己不幸的遭遇,引發對所有女性命運的反思,對男權社會提出質疑和批判。

結論:一篇文章中對一個人的稱謂的變化代表着主人公對他感情的轉變,讀時要注意。

朗讀指導:

葉聖陶曾説:“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入境”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之中去,由一個旁觀者變為一個當局者,去親近人物,去“悲傷着你的悲傷,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學生活動:

跟隨錄音一起朗讀。

四、深讀環節

合作探究——發現別人之所未見:

中國兩大詩歌流派分別是什麼?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它們的源頭分別是什麼?《詩經》、《離騷》。

既然《詩經》被稱為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而這首<<氓>>選自衞風,風代表着民歌,那《氓》到底要向我們展現春秋時期衞國怎樣的社會面貌或社會風氣呢?它的現實主義的特點我們要想辦法把它挖掘出來。好嗎?我們分四個角度對文本進行深入研讀,這四個方面分別是:

1、生產生活。婚戀觀念。社會風氣。女子地位。

下面分組討論,每一大組負責一個角度開展探究,並派代表上台來作展示。

明確:

1、生產生活:

(1)當時的商業活動是物物交換。“抱布貿絲”。

(2)占卜文化。“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3)農業社會時期,種桑養蠶,樸素的比喻。“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4)社會不安下,戰亂頻繁。“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2、婚戀觀念:

(1)婚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2)嫁女兒要豐厚的嫁粧。“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3)女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到夫家就成了勞動力。“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3、社會風氣

(1)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男子不重禮儀,“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2)女子年長色衰後,男子喜新厭舊,虐待並拋棄了妻子,“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背景介紹:

自西周未年,奴隸制逐漸沒落,厲王與幽王統治時期,政治十分黑暗,社會**不寧,在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總爆發中。諸侯上僭於天子,卿大夫上僭於諸侯,陪臣上僭於卿大夫。貴族階級不能自守其階級統治,本身大亂;庶人崛起而為大地主、大商人,他們在經濟、政治上的勢力足以威脅諸侯。整個社會呈現出“禮壞樂崩”的混亂局面。

(3)女子被趕回家是一種恥辱,得不到家人的同情,“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家人不體諒,甚至嘲笑,譏諷,女子命運悲慘。

孃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個時代人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女子在愛情中和社會中的弱勢地位。

4、女子地位

(1)女子擁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總角之宴,言笑晏晏”。有自由戀受的機會。

春秋時期封建的生產關係尚處於萌芽階段,封建思想意識還沒有形成完整體系,當時青年男女交往比較自由。鄭、衞一帶風俗更是浪漫,桑澗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約、投李報桃,並常以詩歌互表衷腸。

(2)男尊女卑,女子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女也不爽,士貳其行”。明明是男子失德,三心二意,但受傷害,遭驅趕的卻是女人。“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子回孃家後又不受待見,得不到孃家人的保護和同情。

所以本詩反映了女子在古代的地位。在春秋時期,隨着私有財產的形成和父系社會的確立,愛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婚姻給女性造成的巨大創傷。

五、根據以上的分析,大家總結一下女子被拋棄的原因是什麼?請試加以概括。

1、年老色衰,男子喜新厭舊。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2、男子騙情是為騙財,錢財揮霍一空翻臉不認人。

3、男子富而忘義,士,這男子可能後來發達了,就忘恩負義了。

4、女子經濟不獨立,無權利。

小結:

1、有氓的個人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社會原因。男權社會,女子依附於男子,一旦男子變心,女子的生活便得不到任何保障。

2、婚姻的幸福,必須建立在男女人格平等,社會、經濟地位等各方面平等的基礎上。

象《氓》這樣的作品表達兩性間哀樂之情的詩歌流露出人性最真實的情感,可以説是《詩經》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分,然這也並不能覆蓋生活的百態千姿。

《詩經》的博大海量還涵蓋了人民的遠征之苦,勞役之怨,國難“黍離”之悲,羈旅懷鄉之思,而愛國主義的戰爭詩與頌揚生活的勞動歌,以及不滿黑暗政權官僚的政治諷刺詩,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精彩多面的內容,配以種種繪聲繪色的寫實手法的調味,使得《詩經》如一盤百味俱全的盛餐,在文學長桌上香遠溢芳,無愧乎中國幾千年現實主義藝術的源頭。

總結:《詩經》為什麼能被稱為是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通過本文的學習,你瞭解到了現實主義的什麼特點?

1、內容上的主要特徵是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和批判現實;

2、在藝術上的主要特徵是文風樸素,語言簡潔,比興巧妙,人物形象真實、自然而生動,生活畫面親切感人等。

六、天下最親密的關係是夫妻關係,而天下最危險、最脆弱的關係也是夫妻關係。當愛情走入婚姻,家庭怎樣才能牢靠?夫妻關係如何才能持久?

請女生從現代女性的角度談一談。

請男生從現代男性的角度説一説。

你會怎麼説?兩分鐘,寫好,交流。

世上沒有不變的情感,只有在變化中不斷更新和不斷充實的情感。世上沒有架在空中的愛情,只有在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長起來的愛情。涉及夫妻關係的因素實在太多了。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七、總結:《詩經》《氓》裏的主人公的悲劇雖然有着那個時代的特殊性,但其實也有一定的普遍性,那麼師寄語:且行且珍惜。不思反矣,亦已焉哉。

對於愛情,她堅貞不渝;對於背叛,她勇敢決絕。

生活是一種妥協的藝術,很多人在其中迷失了自我,向婚姻,財產等低頭。“既然你已不再愛我,那我何必再為你苦守”氓的主人公正是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從這點上來説,本詩留給大家借鑑的還有很多。同學們課後可以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探討。

八、佈置作業:課後寫一篇短評,字數500字以上。

氓教案5 篇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詩經的句式、體制、手法等常識及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2、從敍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詩歌的內容,體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尋找、發現、感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驗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體察詩歌對個人追求與命運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思考人物命運。

難點:解讀、思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製作相關幻燈片

學生: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理解大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面對日月星辰,面對山川草木;面對家園和土地,面對人際和生活。每一個人都會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歷程,一旦這樣的心路被記錄,即使多麼平凡,即使經歷幾千年,當我們重讀它,也許依然讓人心潮澎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衞風?氓》,去體驗一個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二:感受課文

1、在預習的基礎上重新感知,學生齊讀課文。

2、在感知的條件下,理解詩歌內容,讓學生説課文大意。

3、整合內容:

(1)要求學生找出一行詩句,概括本節詩的內容。

師生明確:第一節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第二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第三節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節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第五節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每節的內容:

例如:第一節許婚

第二節迎娶

第三節勸誡

第四節控訴

第五節傷自反省

第六節決絕

三:對話作品

1、教師切入

本文以女主人公為線索,以第一人稱敍説自己的一段人生經歷,作為悲劇的弱者的她,我想在我們富有同情心的同學們中,必將激起一番感想。現在,老師要問的是,什麼造成女主人公的這種命運,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2、學生討論、準備、發言。

3、在交流對話中,教師可視情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作品內涵。如

①追察女主人公的歷程(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②追察男主人公的行為目的(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③從女主人公追求理想的行為(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行為對命運影響。

④從性格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

⑤從自由戀愛、自由婚姻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人的命運結局。

⑥從女主人公識人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⑦從容貌的角度(要學生結合具體的詩句),思考容貌對人的影響。

⑧從經濟變化對女性的影響,思考女主人公的命運。

(在思考人的命運,同時可引導學生適當聯繫生活、歷史等相關內容)

四:總結課堂,佈置作業(略)。

背景資料

《詩經》簡介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典,才稱為《詩經》,並沿用至今。

(2)《詩經》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於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15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即王畿地區)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

(3)《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

(4)《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敍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5)《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實主義的《詩經》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並稱“風騷”。《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氓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詩經》的常識:包含了那段時間的詩歌、內容、寫法和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瞭解每首詩的內容、中心、藝術特色和表現手法。

3、通過三首詩瞭解國風的寫作內容,體會民間的歌謠的特色。

4、瞭解衞、秦、邶三地不同的文化背景,體味獨特的文化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瞭解衞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瞭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課時安排:兩課時,每節課40分鐘。

教學過程:

第一節課

教學目標:

1、請學生自己讀課文,不要老師來示範,讓他們自己親自體驗,老師不要代勞他們的工作。

2、明確字音和個別詞語的意思並牢記。

3、請學生示範讀課文,進一步明確字音和意思,請大家識記,當堂課掌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愛情永遠是不會變老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故事,今天,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衞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們要結識的來個人,還有在那時的另外一些人。讓我們走近他們!

一、新授:

1、請一位學生讀文題。(2分鐘)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①讀對了字音,méng,

及時表揚,大家齊讀。通過註釋②,瞭解詞語的含義,明確這是古今異義,把古今異義四個字寫在註釋處。

第二種情況是讀成了máng,請其他同學糾錯,通過註釋②,瞭解詞語的正確讀音和含義,讀音和意思古今都不同。)

2、自己對照課下注釋的內容讀課文。明確字音,讀到順暢為止。(15分鐘)

(一定要讓學生獨自的自己來讀,有的學生讀的快,有的學生會讀的慢。照顧多數學生,甚至於照顧到最慢的那個學生的速度。)

3、請基礎差一些的學生示範讀課文(10分鐘)

(請大家仔細的聽讀,用筆畫出有讀音出入的詞語,等同學讀完之後,一起訂正,不要打斷學生的朗讀的過程。培養學生彼此尊重的精神。)

5、請學生訂正個別字音。(5分鐘)

容易出現問題的字音是:(板書)

匪:fēi愆:qiān將:qiāng載:zài於:xū説:tuō

徂:cú湯:shāng裳:cháng靡:mǐ隰:xí角:jiǎo

6、集體讀訂正的字音,明確課下注釋的位置。(3分鐘)

7、體會四字句兩兩停頓的朗讀方法。

二、佈置作業:(3分鐘)

1、回家自己讀課文,複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下節課在聽寫本上聽寫。

2、通過註釋一,介紹詩經的相關知識。完成下面填空。

《詩經》是我國___的詩歌總集,又稱《》和《》,蒐集了從公元前__世紀到__世紀的詩歌,《詩經》的六義是指: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至少寫300字。

第二節課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瞭解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故事。

2、瞭解衞地的獨特的文化,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仔細品味。

3、瞭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並仿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2分鐘)

當我們逆着時間的隧道走進他們的世界,你用你獨特的眼光看到了什麼,你用你獨特的視角體會到了什麼?我們等待着你的講述!

二、新授:

1、瞭解學生回家讀課文的情況,肯定有的學生沒有讀,課堂上請大家齊讀。(8分鐘)要求:讀準字音,彼此監督,而且要整齊,加進自己的感情,儘量把自己想像成課文中的人物。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內容。

2、請同學介紹自己讀完課文的感受,可以談一點,也可以談整篇課文。(15分鐘)

(總結學生的發言內容,對於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考慮給以更長的時間進行深刻的討論。請同學們就課文中的人物發表自己的看法。)

4、介紹賦、比和興的含義,找出課文的例子,請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明確三種寫作手法,課堂上仿寫。(7分鐘)

5、從文化視角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進行今昔對比,體會人物的特點。(5分鐘)

(明確:抱布貿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範圍的狹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精神領域的道德方面,尤其愛情觀方面,少了更寬泛的選擇範圍,他和她上演了悲劇。她:温柔體貼,情意綿綿,嫁作他婦,任勞任怨,遭受暴虐,失望決絕。他:喜請良媒,娶她為婦,感情變換,虐待其妻。)

三、佈置作業:

1、再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氓教案5 篇八

教學目標:

1、學習《氓》中對比手法的使用,體會詩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2、瞭解詩中賦、比、興的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3、在誦讀中理解、鑑賞課文,使學生逐步培養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把握《氓》中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把握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及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讓學生在日常寫作中正確學習、應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把本課昇華為對學生“理智的愛”的教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反覆誦讀,增強學生對文本的認識。

2、探討法:以學生為主,還課堂於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跟課堂氣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自古以來,愛情就作為人類生活中的一個主題為世人所歌頌。縱觀歷史,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無悔;有“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的浪漫;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取捨;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忠貞。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首與愛情有關的詩歌——《氓》。

《氓》選自《詩經》中的“國風”,講到《詩經》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詩經》?

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陳述鋪敍的意思。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對人或對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即藉助其它事物作為詩歌發端,已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

二、研讀課文

1、由老師朗讀一遍課文,大家在聽的時候找出你認為應該注意的或不懂的字詞,包括課文中的註釋部分。(通假字——於通籲,感歎詞説通脱,擺脱無通勿,不要泮通畔,邊岸至於頓丘:至於—到達將子無怒:將—請,願乘彼詭垣:登上那倒塌的牆以我賄遷:賄—財物,指嫁粧

體無咎言:體—卦象;咎—災禍其葉沃若:沃若—潤澤的樣子無與士耽:耽—沉溺。

自我徂爾:徂—到三歲食貧:三歲—指多年;食貧—食物貧乏指生活貧困淇水湯湯,漸車幃裳:女也不爽士也罔極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2、全體學生齊讀課文。

3、總體概括:按詩歌的內容和性質的不同可以將詩歌分為抒情詩跟敍事詩,那大家覺得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請用最短的話複述這首詩。(戀愛——婚後——決絕)戀愛——婚後——決絕各是在文中的哪些部分?

4、讓一個學生領讀“戀愛”部分,討論這首敍事詩是以第幾人稱來敍事?

體會在第一部分中氓和女子的形象各是怎樣的?(氓:易躁易怒,為下文的愛情悲劇做鋪墊。女子:温柔熱情(送子涉淇,將子無怒),不見覆關,既見覆關(一悲一喜,既寫出女子感情專一熾烈,又寫出其純情痴情))

5、這一部分是回憶追述戀愛生活。它的基調是什麼?(熱情、幸福)

6、讓一個學生領讀“婚後”部分,讓學生自由討論分析這一部分。

(第三段——比興手法的運用:以興起,總結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以“桑”設喻,“其葉沃若”喻女子青春美麗;以“鳩”“無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比的運用,寫出了女子內心的痛苦。寫女子的悲歎,點出悲慘的教訓,表現出女子內心的悲痛,也用以告誡後人

第四段——以興起,正面寫男子變心。又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年老色衰。以“淇水”起興,寫出婚姻的不幸,並點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段寫婚後的辛勞,不幸,再加上無情男子的瘧待傷上加傷。

人物形象:勤勞善良(女子),背信棄義、冷酷無情(男子)

基調:怨恨、沉痛)

7、讓一個學生領讀“決絕”部分,以同樣的方式思考總結這一部分,教師從旁引導

(以淇、隰起興,寫出女子的反省,女子意識到凡事都有個度,忍耐有,愛情也有。女子通過反思而變得剛強。)

8、問題小結

1、高爾基説過,情節的發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結合本課談談對這句話的認識:

(隨着情節的發展,主人公的性格也發生了變化,從原先的温柔痴情到成熟剛毅、堅強果斷)

2、這首詩的題目是《氓》,如果要給題目添個定語,或副標題(例:無情的氓),你會怎麼添,為什麼?

3、從這篇課文中大家學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引申到中學生戀愛問題,引導他們“理智的愛”)

三、總結

這是一首棄婦詩,敍述了從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過程,充滿了對負心人的控訴,最後通過反思變得剛強,清醒過來,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寫一篇關於的《氓》隨感,字數不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6k5w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