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雨霖鈴》教案|教案【精品多篇】

《雨霖鈴》教案|教案【精品多篇】

《雨霖鈴》教案|教案【精品多篇】

導入新課 篇一

我們一起來聽首歌,放鬆下。(幻燈1:“音樂”)

鄧麗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那麼是誰為她作的詞呢? 柳永。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專業詞人,“凡有井水處,都可歌柳詞”。他的歌覆蓋了當時所有的官家和民間的歌舞晚會,美麗的詞句和優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雨霖鈴》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以至於鄧麗君和柳永穿越時空合作了這首歌曲呢?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歷史的煙雲,回到宋朝,去聆聽柳永的歌曲吧!(板書:課題、作者)(幻燈2:“課題、作者”)這節課我們主要目標“品鑑藝術手法、體味作者情感”。(幻燈3:【學習目標】)

柳永《雨霖鈴》優質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

2、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鑑賞詞,體味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品位詩詞意象,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殺秦王時,荊軻高歌而去時所唱;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與友人送別時的情景;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蘇軾在悼念亡妻王弗時所作;

………

人們常歎:“人生苦短,歲月蹉跎”,我們常説“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是啊,人生無常,聚散不定!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可這苦痛倒觸發了詩人的詩情,他們用詩詞歌賦來傾訴詠歎他們的離愁別緒。透過這些詩詞,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親呆望遊子歸家的淚眼愁眉,我們可以體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生命在演繹着悲歡與離合,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一個個悽婉纏綿的動人故事。長亭送別,執手相看,西口走送,揮手回眸,柴門扶杖,汽笛聲催。.。.。.

我們學習過那麼多宋詞,應該明白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答: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別離詩,感受別離詩的千種風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板書)。

二、作者簡介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三變。熟悉民間樂曲。但為(人)放蕩不羈,屢試不中。直到中年之後,改名為永,中過進士,只做過屯田員外郎一類的小官,世稱“柳屯田”、“柳郎中”。

他的詞,內容多體現市民階層的思想意識,抒發離情別緒,表現婦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淪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

但他一生窮困潦倒,以至最後寄食寺廟,在貧困交加中逝去僧舍。死後,一羣紅塵知己為他安葬。成為當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創制了大量適合於歌唱的慢詞,這首詞調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雲,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託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悽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三、寫作背景

作者當時由於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跟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便覺得痛苦萬狀。這首詞就集中反映了他這種複雜的心情。

四、整體感知

1、聽範讀《雨霖鈴》(讓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

問:能感受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嗎?

感情基調:哀婉、悲傷、悽清。(板書)

2、指導誦讀。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

請同學先自由朗讀,再集體誦讀。

3、疏通詞句:(註釋中有的不在講解之列。)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煙波:煙霧瀰漫水波動盪的水面。

無緒:古,沒有心思。今,沒有頭緒。

念去去:想到將來……應是:即便是。

五、文本研習

1、讓學生自讀,思考: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明確:別前、別後。(板書)

2、問:這首詞的重要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板書)鑑賞時注意詞中哪些是景語,哪些是情語?哪些是情景和説?詞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上闋

3、“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問:起首三句寫什麼?是情?是景?

(寫景)明確:對。寫別時景。點明瞭季節、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

4、問:地點呢?(長亭);時間呢?(晚上);季節(秋季);事件(離別)

提到秋季會有怎樣的感覺?(蕭瑟)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悽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嚥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起首句的詞已給全詩定下了基調:“悽切”。

5、“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問:這寫什麼?(寫情)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捨,難捨難分。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心思。(問:為什麼?他的思緒正在想什麼?)正專注於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説“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留戀和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鋭,不想“別”而又不得不“離”。於是後面便迸出

6、“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問: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啟發學生想象這副畫面,把語言形象化進而圖象化,以體會詩的意境。(提示:兩人相對而立,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是“別有離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是“流淚眼對流淚眼,斷腸人送斷腸人”啊!既然這麼不捨得,那詞人為什麼要離開呢?(也許是統治者不欣賞,也許是迫與生計。總之是不得不離開。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

問:詞人“竟無語凝噎。”那麼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麼話呢?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7、“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

問:這句寫什麼?(寫景)

這裏的“念”字用得特別好。承上啟下,表明是設想別後的道路遙遠。

“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着色可謂濃矣;既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

(提示學生想象這副畫面:作者站在河邊,放目遠眺,面前所見:一望無際的海面,遠處山色朦朧,海面上層層灰濛濛的霧氣升騰,整副畫面是灰色調。好象一副山水畫。)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壓抑、苦悶、茫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8、“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問:下闋換頭寫情,歎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傷別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多麼難以忍受!“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9、問:“清秋節”一詞,照應前面哪句?(起首一句“寒蟬悽切”)前後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悽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後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麼它究竟好在什麼地方?————詞中有畫,景中含情。(提示學生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迴,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聯繫特定情境。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

結合全詩旨趣。這首詞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兩句敍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要文句,“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含旨趣,畫面生動。

問:整個畫面的基調如何?(整個畫面充滿了悽清的氣氛。)

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纏綿,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彷彿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裏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採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上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渲染這種離別時的悽清。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意境完整,形象統一。

10、“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惆悵而已。

“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益見鍾情之殷,離愁之深。其以問句做結,更留有無窮意味。傷感如歌曰:“長離別,離別就會在眼前;説再見,再見可是太遙遠……”、“相見時難別亦難”。這些句子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歸納全詞:

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並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重點讓大家把握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另外還讓大家品位詞中意象,體會作者感情。在此基礎上了解婉約詞的風格。

七、課後作業

今天我們賞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戀人的纏綿離別;其實,離別是沒有時空界限的;它會超越歷史,跨過江河,不知不覺來到我們身旁;月假結束,要與父母告別;高中畢業,要與同學分別;出差在外,要與親人離別……同學們,把你最美好的別離留下來,讓我們一起分享,好嗎?

板書設計:

感情基調:哀婉、悲傷、悽清。

別前——依依不捨別後——想象相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8ol6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