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化學教案-奇妙的化學【多篇】

化學教案-奇妙的化學【多篇】

化學教案-奇妙的化學【多篇】

化學教學教案 篇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能力目標: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通過研究氧氣的性質,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求實、嚴謹的優良的品質。

通過實驗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

重點、難點: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瞭解空氣中的主要成份氧氣引入新課。

【引言】化學上學習和研究一種物質,一般都是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個方面着手。

【板書】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提問】什麼叫物理性質?

【學生回答】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導學生看書】根據物理性質的要求引導學生看書P11

【歸納板書】1、通常狀況下:

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不易溶於水。

2、標準狀況下:

密度為1.429克/升,(空氣密度1.293克/升)。

3、加壓.降温條件下:

淡藍色液體、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投影】課堂練習

1、液態氧為__色,由氣態氧變為液態氧屬於___變化。

【提問】什麼叫化學性質?

【學生回答】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板書】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1、碳的燃燒

實驗】【實驗1-2【引導學生觀察】

【歸納板書】現象:①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出白光;

②放出熱量;

③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

點燃

化學方程式 :C + O2 === CO2

【板書】2. 硫的燃燒

實驗】【實驗1-3

【歸納板書】現象: ①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②放出熱量;

點燃

③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S + O2 ==== SO2

【板書】3. 磷的燃燒

補充實驗磷的燃燒

【歸納板書】現象:①,發出黃白色光;

②放出熱量;

點燃

③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4P + 5O2 ==== 2P2O5

【板書】4.鐵絲的燃燒

實驗】【實驗1-4

【歸納板書】現象:①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②放出熱量;

點燃

③生成一種黒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問題討論】為什麼要預先在集氣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氣瓶底鋪一薄層細沙。

【解釋】是為了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書】5、銅.鋁也可以燃燒

【板書】6、石蠟的燃燒

實驗】【實驗1-5

【歸納板書】現象:①發出白光;

②放出熱量;

③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

點燃

④瓶壁上有水霧產生。

化學方程式 :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

【小結】

【作業】P141.2

【教學反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

2、瞭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種類的歸納,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

德育目標:使學生初步理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

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歸納,培養學生對科學嚴謹認真的態度。

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分析、歸納、認識反應的本質。

重點、難點: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概念的建立及對反應基本類型的判斷。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初步瞭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點燃

【投影提問】寫出碳、硫、磷、鐵、石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文字表達式。

點燃

【學生板答】化學方程式:C + O2 === CO2

點燃

S + O2 ==== SO2

點燃

4P + 5O2 ==== 2P2O5

3Fe + 2O2 ==== Fe3O4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板書】三、化合反應.氧化反應

1、化合反應:

【歸納板書】Ⅰ、定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Ⅱ、特點:多變一

Ⅲ、表示方法:A+B→AB

【投影】練習:

1、下列化學反應中屬於化合反應的是( B )。

A、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B、鎂+氧氣 點燃 氧化鎂

C、鹼式碳酸銅 加熱 氧化銅+水+二氧化碳

D、鋅+稀硫酸 → 硫酸鋅+氫氣

點燃

2、下列反應不屬於化合反應的是( C )。

A、C + O2 &

shy;=== CO2

點燃

點燃

B、S + O2 ==== SO2

點燃

C、2C2H2+5O2==2H2O+4CO2

D、4P + 5O2 ==== 2P2O5

【板書】2、氧化反應:

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稱為氧化反應。

【討論】1、氧化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嗎?舉例説明!

【學生回答】1、氧化反應不一定是化合反應。例如石蠟的燃燒。

【板書】四、氧氣的鑑定

【講解】用帶火星的木條鑑定.現象:木條重新燃燒

【實驗】鑑別氧氣和空氣

【板書】五、氧氣的用途

【講解】 性質 依賴決定 用途

【投影】 醫療

供給呼吸 登山、潛水

航空

氧氣的用途

氣割、氣焊

支持燃燒 鍊鋼

宇航

化學教學教案 篇二

本課題分為兩部分,一是化肥簡介,簡要介紹化肥的種類和作用,這部分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講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鉀肥為例,進一步具體介紹氮、磷、鉀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現化學價值。另一方面講使用化肥所帶來的問題——化肥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從環境角度簡單提及了農藥的使用,讓學生了解到科學發展已經解決的問題,同時瞭解科學發展中尚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部分以活動與探究和資料的形式分別探索和介紹了氮、磷、鉀肥的區分及不同氮肥的鑑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瞭解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進行加工。

(2)學會自學,提高自己組織語言的能力。

(3)善於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

(4)學習如何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為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維護人體健康而好好學習化學的決心。

教學重點

能初步區分氮肥、磷肥、鉀肥。

教學難點

歸納初步區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方法

自學,學生講解,實驗,分析,歸納,應用實際。

教具準備

教師用具:投影儀。

學生用具:儀器:藥匙、燒杯、玻璃棒、天平、鐵片、酒精燈、三角架、試管;

藥品:氯化銨、碳酸氫銨,磷礦粉、過磷酸鈣、硫酸鉀、氯化鉀、硫酸銨、熟石灰。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言]隨着世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農產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漸成為農作物增產的最有力措施。農作物對氮、磷、鉀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鉀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書]1.氮肥、磷肥、鉀肥是重要的肥料。

[學生講課](根據學生自己的預習情況及收集資料的情況,歸納常見氮肥及作用、常見磷肥及作用、常見鉀肥及作用,教師適當補充)

1.氮肥:常見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銨鹽(如:NH4HCO3、NH2Cl)、硝酸鹽(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組成元素。氮肥對植物的生命活動以及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極為重要的。

作物缺氮會綠色褪淡,生長緩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產量品質下降,果小皮硬。

大豆,蠶豆等一些植物無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它們可以將氮氣轉化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將氮氣轉化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常見的磷肥有磷礦粉〔Ca3(PO4)2〕、鈣鎂磷肥(鈣和鎂的磷酸鹽)、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鈣和硫酸鈣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質。

磷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酶等多種重要化合物的組成元素。磷可以促進作物生長,還可增強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時會生長遲緩、產量降低、植株矮小、蒼老、瘦弱,莖細直立、分枝少,葉片小、缺光澤,根系發育差,易老化,成熟遲緩。

3.鉀肥:常見的鉀肥有硫酸鉀、氯化鉀等含鉀化合物。

鉀具有保證各種代謝過程的順利進行、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鉀表現為最初老葉葉尖及葉緣發黃,以後黃化部逐步向內伸展同時葉緣變褐、焦枯,葉片出現褐斑,嚴重時葉肉壞死、脱落。

[過渡]以上各化肥營養元素比較單一,為使作物均勻地吸收各營養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種營養元素的複合肥料。例如:硝酸鉀、磷酸銨。

[提問]請説出以上覆合肥料所含的營養元素。

[學生回答]

[轉折]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去看待問題。

[設問]談談你對化肥弊端的瞭解。

[學生髮言]如: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可能會形成:1.土壤污染 2.水污染 3.大氣污染。

[教師]同理:農藥的使用也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殺蟲,保護農業,但也存在潛在的危害。

[投影]

[教師]人們利用科學技術,生產了化肥、農藥,發展了農業,同時還應注意利用科學技術,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儘量減少污染。

[板書]2.化肥和農藥對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有重要作用,但也會帶來環境問題。要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高它們的利用率,並注意減少污染。

[引導]不同土壤結構需不同營養元素的化肥,那我們如何區分各種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 [活動與探究]探究初步區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

1.比較氮肥(氯化銨、碳酸氫銨)、磷肥(磷礦粉、過磷酸鈣)和鉀肥(硫酸鉀、氯化鉀)的外觀、氣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歸納它們的性質。

氮肥 磷肥 鉀肥

碳酸氫銨 氯化銨 磷礦粉 過磷酸鈣 硫酸鉀 氯化鉀

外觀

氣味

溶解性

2.取研細的氮肥(硫酸銨、氯化銨)、鉀肥(硫酸鉀、氯化鉀)各0.5 g,分別放在鐵片上灼燒(如右圖所示),觀察現象。

再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能否嗅到氣味?

氮肥 鉀肥

硫酸銨 氯化銨 硫酸鉀 氯化鉀

灼燒

加熟石灰研磨

3.根據上述實驗,歸納初步區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步驟和方法:

[學生活動]

[交流]1.比較外觀、氣味、溶解性:

白色晶體

刺激性氣味

溶 白色晶體

無味

溶 灰白色粉末

無味

難溶 灰白色粉末

無味

難溶 白色晶體

無味

2.

熔化冒煙 有刺激味 熔化冒煙

有刺激味 跳動 無味 跳動 無味

[板書]3.區分常見化肥的方法:

氮肥 鉀肥 磷肥

看外觀 白色晶體 灰白色粉狀

加水 全部溶於水 大多不溶於水或部分溶於水

灼燒 可燃燒,熔化起泡或冒煙 不燃燒,跳動或有爆裂聲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 不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放出

[教師]氮肥有多種,不同氮肥性質也有差異,我們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區分不同氮肥。

[投影]氮肥的簡易鑑別

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態,碳酸氫銨有強烈的氨味,據此可直接將它們與其他氮肥相區別。

其他常見肥可按下列步驟鑑別: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三種重要化肥的作用,瞭解了在利用它們優點的同時要考慮到其對環境的危害,最後又總結出了利用物理、化學性質區分各種化肥的方法。

[作業]習題3

查閲有關化肥、農藥的作用的資料,整理使用化肥、農藥的利弊,下節課我們以“化肥、農藥的利弊”為題展開辯論。

板書設計

課題2 化學肥料

1.氮肥、磷肥、鉀肥是重要的肥料。

2.化肥和農藥對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有重要作用,但也會帶來環境問題。要合理施用化肥

和農藥,提高它們的利用率,並注意減少污染。

3.區分常見化肥的方法:

氮肥 鉀肥 磷肥

看外觀 白色晶體 灰白色粉狀

加水 全部溶於水 大多不溶於水或部分溶於水

灼燒 可燃燒,熔化起泡或冒煙 不燃燒,跳動或有爆裂聲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 無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放出

考題回顧

1.(20xx年上海)鉀肥可以增強農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目前農村常用的鉀肥是 …( )

A. 尿素 B.碳銨 C. 硫銨 D.草木灰

2.(20xx年甘肅)某農場的小麥莖、葉生長不茂盛,需施加氮肥。下列物質屬於氮肥的是

……………………………………………………………………………………………( )

A.K2SO4 B.CO(NH2)2 C.KCI D.Ca(H2PO4)2

3.(20xx年陝西)請你參與長青鄉初級中學九年級同學識別化肥的探究活動。他們從家中拿來了五種化肥,分別是硫酸鉀、氯化鉀、碳酸氫銨、氯化銨和硝酸銨。

第一步:稱取五種化肥各10 g,分別研細。

第二步: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氣味的是三種銨鹽。將下列硝酸銨和熟石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填寫完整:

2NH4NO3+______= +2NH3↑+2H2O;

第三步:另取三種銨鹽各少量,分盛於三支試管中,均滴入少量鹽酸,無明顯現象的是氯化銨和硝酸銨,有氣泡放出的是碳酸氫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H4HCO3+HCl====NH4Cl+______+______;

第四步:另取氯化銨和硝酸銨兩種銨鹽進行識別,寫出識別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第五步:取兩種鉀鹽,分別在試管中配成溶液,各滴入幾滴氯化鋇溶液,生成白色沉澱的鉀鹽是 ,無明顯現象的鉀鹽是 。

答案:1.D 2.B 3.Ca(OH)2 Ca(NO3)2 CO2↑ H2O

NH4Cl+AgNO3====AgCl↓+NH4NO3 K2SO4 KCl

化學教學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課題1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

學生分析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學生在《生物學》中已學過,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本課題側重讓學生了解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師的教學主旨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輔以必要的講解,從而完成本課的學習。

設計理念

本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各項活動和任務的展開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為中心,通過開展四人活動、小組活動、以問題、圖片、故事等方式創設不同的情景,將學生引入所要談論的話題,課前讓學生調查家庭和學校,收集有關資料。讓學生學會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共同學習,資源共享的精神。

課堂流程

一、情景暗示,導入新課

引入多媒體畫面,引出民以食為天,看到這幾幅畫:

教師:你能説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有哪幾種?

學生: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

通過優美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課題探究

探究始於問題,這個問題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捕捉到的新情境與原有知識水平間的聯繫,但又與答案有一定的距離的信息後形成的,也就是説,當情境中隱含的與學生現有觀念、知識結構產生衝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時,學生便能提出許多“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等問題。

蛋白質教學:恩格斯曾説:“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方式”,它是人體不可缺少營養物質,那麼什麼是蛋白質?它有何生理功能,請同學們帶着問題閲讀課本p88—p90,學生通過閲讀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懂得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教師:對於兒童、青少年、傷病員,醫生建議他們多喝牛奶和魚湯補身體,為什麼?

學生:牛奶、魚湯含豐富的蛋白蛋,是修補受損組織和生長的主要原料。

多媒體展示:吸煙的害處

故事:美國曾經舉行了一次吸煙比賽,在1小時內吸煙最多者獲勝,結果造成一名隊員當場死亡。請同學分析這名隊員死亡的原因?

學生:煙氣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一氧化碳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人體缺氧致人死亡。

老師:曉剛同學想探究香煙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質,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學生分四人一組討論後,上台交流。

學生:將香煙點燃後,生成的氣體收集起來,先通過澄清的石灰水,再通過新鮮的雞血。

糖類、油脂教學:其實在六大營養素中能給人提供能量的還有糖類、油脂。下面利用資料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展示:優質大米和黴變大米

學生結合圖片和資料p92分組討論回答:在生活中能否用黴變的大米餵養家禽、家畜?

學生:家禽食用發黴變質的食物後,毒素會積累在家禽體內,人吃了這樣的家禽,也會因有毒物質進入人體而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維生素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則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獲取知識。

幾百年前的歐洲,長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經常遭到壞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齦出血,最後痛苦死去,人們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隻要船隻靠岸,這種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們為什麼會得壞血病呢?一位隨船醫生通過細心觀察發現,水手在航海中很難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位醫生試着讓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鮮的柑橘。奇蹟出現了──壞血病很快就痊癒了。柑橘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本領呢?

學生:柑橘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壞血病就是缺乏維生素c所致。

三、知識建構

教師引導學生將探究的結果引入生活中,以學科規範的形式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嚴密化,並將獲得的知識應用於新的現實情景,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知識的鞏固和擴展。

多媒體展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小組活動:要求學生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提示:設計午餐食譜要含有五類食物且比例合適。)學生分組探究,並選派一名同學上台交流,師生評價。

學生:一根黃瓜、一條紅燒魚、一碗紫菜蛋湯、一碗米飯

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構建的“認知結構”還達不到“系統化”的高度。因此最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回顧,重新審視了本節課的內容,藉助投影列出了教師事先設計的知識要點,並應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教學效果:課堂設計充分體現了人性化、個性化等,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氣氛濃厚,知識建構與思維發展相得益彰。具體表現為:

1、導入引人入勝:“民以食為天”引出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直奔課題。

2、課堂設計知識與應用並重。以“水手們為什麼會得壞血病”呢?為例,通過探得出缺乏維生素c所致,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學,化學之中有生活。

3、課堂氣氛緊張而活躍,課堂交流和諧有序。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探究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高漲。

4、注重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提高。

5、課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中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幾個方面:

1、對課程的分析深度不夠,應加強對本學科知識系統的聯繫和理解。

2、教師語言和表情需缺乏親和力。

3、思維與能力培養的力度還要加強。

4、課堂反饋要更及時準確,在學生的反饋中要充分展露他們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缺陷,捕捉到學生的思維閃光點,並給予及時準確的評價。

化學教學教案 篇四

一、學習目標

1、掌握氨及銨鹽的性質和用途,瞭解液氨和氨水的區別;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項,認識到科學使用化肥的意義;

3、學習觀察法、探究法、類比法等科學方法;

4、知道氮肥的應用對社會生產的作用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在實驗探究活動中,享受發現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氨氣和銨鹽的性質;

教學難點:“噴泉”實驗的原理,氨水的弱鹼性。

三、設計思路

氮肥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基礎,是解決人類吃飯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對“雷雨發莊稼”(自然固氮)知識的複習和生物固氮方式缺點的討論,從而將本節內容的重點引入人工固氮(合成氮)過程的教學中來。氮肥生產的基礎是氨的合成,即可引入本節課教學重點——氨氣性質的教學。其中,氨氣與水和酸的反應是教學的重點。再通過氨的揮發性、刺激性氣味等性質,引導學生討論氨水作為化肥的缺點,在此基礎上引入固態銨鹽和氮肥知識的教學。在學習銨鹽知識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討論科學使用化肥的方法和意義。

四、教學過程

[複習引入] 回憶“雷雨發莊稼”的有關化學方程式。

[圖片] 人類已知的三類基本固氮方式。

[討論] 三種固氮方式的優缺點。強調人工固氮的重要意義,引出本節內容的教學。

[化學史話]氮是農作物生長的必須元素,大氣中游離的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通過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獲得的氮元素遠遠不能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科學家們苦苦探索了幾百年。20世紀初,德國化學家哈伯首次用氫氣和氮氣合成了氨,奠定了大規模工業合成化肥的基礎。從此,人類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足夠的氮肥,緩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資源與龐大的糧食需求之間的矛盾,他也因此獲得了1918年化學諾貝爾獎。

[知識鏈接] 1. 合成氨反應條件苛刻的原因;

2、哈伯的功與過。

[板書]一、工業合成氨

N2+3H2 2NH3

[過渡] 氨的成功合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類的吃飯問題。要讓這種重要的氣體氮化合物更好地人類服務,我們必須研究它的性質。

[板書] 二、氨氣

1、氨的物理性質

[展示]展示一瓶NH3,觀察其顏色、狀態、並聞其氣味(注意聞氣味的方法)。

[小結]氨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易液化,氨液化的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液態氨汽化時要吸收周圍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迅速變冷(常用作致冷劑)。極易溶於水(體積比1:700)。

[實驗探究1] 噴泉實驗。

[觀察與思考]觀察實驗、描述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現象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現象:將膠頭滴管中的水擠入燒瓶,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沿着導管噴入燒瓶,變成紅色噴泉。

結論:氨氣極易溶於水,氨氣的水溶液顯鹼性。

[討論]上述產生噴泉的原理是什麼?

[小結]膠頭滴管中的水擠入燒瓶,大量氨氣溶於水使燒杯中氣壓急劇降低,水被吸入燒瓶形成噴泉。

[實驗探究2] 氨水的不穩定性

現象:

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成藍色。

結論:

氨水易揮發,氨氣的水溶液具有鹼性。

[板書]2.氨的化學性質

[小結](1)氨氣與水的反應

NH3+H2O NH3 H2O NH4++OH-

[討論]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並與液氨進行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種類

粒子種類

[實驗探究3] NH3與HCl的反應

現象:

燒杯中出現白煙。

解釋:

濃氨水、濃鹽酸具有揮發性,NH3與HCl結合,有固體NH4Cl生成。

(2)氨氣與酸的反應

NH3+HCl= NH4Cl(白煙)

[思考]將實驗3中濃鹽酸換成濃硝酸或濃硫酸現象是否相同?為什麼?

NH3 + HNO3 = NH4NO3(白煙)

2NH3 + H2SO4 =(NH4)2 SO4

[過渡提問] 其實,氨水也可以作為化肥,但現在人們很少用它,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回答] 氨水中的NH3 H2O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氨氣,而揮發掉促進植物生長的有效成分,降低了肥效。同時,會發出來的氨氣具有刺激性氣味,給使用帶來很大的不方便。

[追問] 從前面的探究活動中,我們來思考一下,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回答] 可以將氨氣與酸反應轉化成固態銨鹽加以使用。

[過渡] 回答得很好!銨鹽就是目前我們使用最多的固態氮肥的主要成分,對銨鹽的性質的瞭解,是科學使用化肥的基礎。

[板書] 三、銨鹽的性質

1、受熱分解

[實驗探究4]①進行實驗,②描述實驗現象,③寫出化學方程式。

現象:加熱,試管中產生白煙,試管口重新生成白色固體。

NH4Cl = NH3 ↑ + HCl ↑

NH3 + HCl = NH4Cl

NH4HCO3= NH3↑+H2O + CO2↑

[拓展視野] 由上述反應式可以看出, NH4Cl 、NH4HCO3受熱都能分解,都有NH3產生,但不是所有的銨鹽受熱分解都能產生NH3。

例如NH4NO3的分解:2NH4NO3 = 2N2↑+O2↑+ 4H2O

[板書] 2.與鹼共熱放出氨氣

[實驗探究5]①進行實驗,②描述實驗現象,③寫出化學方程式。

現象: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2NH4Cl+Ca(OH)2 = CaCl2+2H2O+2NH3↑

[思考與交流]根據上述性質,分析討論此性質有何應用?

(1)銨根離子的檢驗;

(2)氨氣的實驗室製法;

(3)避免銨態氮肥與鹼性肥料混合施用。

[板書] 3.氮肥簡介

(1)銨態氮肥: NH4Cl(氯銨)、NH4HCO3(碳銨)、(NH4)2SO4(硫銨)、NH4NO3(硝銨)。

(2)其他氮肥:硝態氮肥。如:KNO3。

有機態氮肥。如:CO(NH2)2。

[問題思考]

1、檢驗氨氣是否充滿試管的方法是 ,觀察到的現象是 。

2、能否用濃硫酸乾燥氨氣?

答案:1.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到管口 試紙變藍

2、不能 因為氨氣能與硫酸反應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化學式進行計算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有關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2、通過不純物中有關化學式計算的分析,讓學生學會理清複雜計算的思路。

3、通過計算的體驗,總結一些規律和計算技巧。

一、有關化合物化學式的簡單計算

【基礎知識回顧】

引導學生分析:根據化學式,從量的角度可以進行哪些簡單計算

【小結】1.相對分子質量2.物質中某種元素化合價3.一個分子中各個原子個數比4.物質中各種元素間質量比5.物質中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

【鞏固練習】

1、有關尿素[CO(NH2)2]的説法正確的是A.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16+14+1×2×2=46

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氫四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1:2:4

C.尿素中碳、氧、氮、氫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6:14:1

D.尿素中氮元素質量分數算式為:×l00%

2、今年1月份的雪災對我國南方的電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種融雪劑含有Na2SiO3(硅酸鈉),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價是()

A.+1B.+2C.+3D.+4

3、紅寶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2O3)請你根據上面幾個方面對Al2O3進行快速的計算。(已知:相對原子質量Al-27,O-16)

【引導學生思考】利用①相對分子質量、②物質中某種元素化合價、。③一個分子中各個原子個數比、④物質中各種元素間質量比、⑤物質中某種元素的質量分數等數據,能否求算化學式呢?

二、求算化學式的相關計算

例1.今年4月,北京奧運會"祥雲"火炬載着中國人民對世界人民的友誼,開始了全球傳遞。它採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結構模型如右圖),則丙烷的化學式是。

例2.當前高效能的砷化鎵太陽能電池。產生能量的效率高達33%。已知砷化鎵中,As元素化合價為-3價,則Ga元素的化合價為+3,則砷化鎵的化學式是為。

例3.某鐵的氧化物常用來作錄音磁帶和電訊器材的原材料。實驗測得該氧化物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則該氧化物的化學式為()(OH)3

例3.某鐵的氧化物常用來作錄音磁帶和電訊器材的原材料。實驗測得該氧化物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1:8,則該氧化物的化學式為()(OH)3

化學教學教案 篇六

一、系統階段

系統複習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夯實基礎,並適時培養的。系統複習階段按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實驗、計算六大塊進行復習,而每一塊又分成若干個單元,每一單元的複習又按下列“四環節”進行復習。

1.使學生認真,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

將所要複習的每個單元的基礎知識按填空題、選擇題的方式列出預習提綱,讓學生進行預習。預習時指導學生找到本單元知識的重點、難點,讓學生搞清那些是自己的薄弱環節,那些自己理解還有困難。重點、難點以及自己認為有問題的部分做好記錄,以達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這樣在複習一開始就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的主導作用。

2.重點講解,使知識點網絡化 高中歷史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摸清學生的知識底子,搞清學生的薄弱環節,精心備課。備課時注意知識的系統化、整體化,力爭使知識點網絡化,使本單元知識成為有序的、有規律的信息塊貯存在學生的頭腦中。講課的過程中,以知識點為線索,安排適量的典型,和學生一起分析知識點的應用規律,並注意的轉化和變形,知識點的遷移和重組。引導學生突破命題者精心設計的種種誤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講評,培養學生靈活的。

化學複習的成敗關鍵在組題,但重點在講評。因為學生能力的提高,必須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盲目的、無計劃的、無指導的培養能力,實際上是空中樓閣。 因此每份試卷的講評都要在反饋信息的基礎之上有的放矢地進行講解,重在講思路、講,講試題的變型、轉化、延伸、重組,講試題的巧妙設計,以使學生能站在命題者的角度對試題進行分析和審視。每次講評後要求學生必須將做錯的試題集中在“錯題集錦”中,因為知識在不斷糾正錯誤中完善,成績在不斷糾正錯誤中提高。

這樣在每一單元的複習中,預習的不足由精講彌補,精講的不足由測試彌補,測試的不足由講評彌補,講評的不足

由糾正錯誤彌補。四個環節環環緊扣,每一環節中既有其獨立的目的和作用,又彌補前一環節的不足。每一單元經過四個環節的疊加複習,力爭使學生知識點過關,單元測試達標。

二、專題突破階段

化學試題中,第(?)卷選擇題起覆蓋知識面的作用,第(?)卷非選擇題起選拔和區分的作用。提高平均分的關鍵在第(?)卷不丟分,第(?)卷多得分。根據往年學生的得分情況,我認為多選題、綜合實驗題、有機信息遷移題、無機框圖題、計算題是學生答題的難點,也是取得高分的關鍵所在。

所以在第二輪的複習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精心研究歷年高題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多項選擇題的答題技巧”、“綜合實驗題的思路分析”、“有機信息遷移試題的分析方法”、“無機框圖題突破口的選擇及綜合分析”、“綜合計算題的規範化要求及思路分析”、“計算型選擇題的巧解妙解”六個專題進行重點的講解和分析。每一個專題既有專題分析又有專題測驗,還有專題試卷講評。經過專題突破後,學生對重點題型必將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訓練和提高。

三、模擬訓練階段

模擬訓練階段是大學聯考的衝刺階段。進入五月下旬,大學聯考日益臨近,各種信息和外地交換的試題及也較多,這時我便精心研究各地的模擬試題,分析各地的大學聯考信息,研究新的大學聯考説明,研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精心編出六至八套模擬試卷,對學生進行大學聯考前的模擬強化訓練。強化訓練的主要目的在於適應大學聯考的題型和題量,同時查漏補缺,進行大學聯考前的最後衝刺。

化學教學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讓學生掌握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應用,並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解決沉澱的溶解和沉澱的轉化問題。

2、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動手實驗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預習】

1、分析沉澱溶解平衡形成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2、寫出氯化銀、氫氧化鐵溶解平衡常數的表達式。

【新課學習】板塊一、沉澱溶解平衡及其影響因素

【實驗探究】

1、在學習國中化學時,我們曾根據物質的溶解度將物質分為易溶、可溶、微溶、難溶等。如氯化銀、硫酸鋇就屬於難溶物。那麼,它們在水中是否完全不能溶解?

2、請按如下步驟進行實驗

(1)將少量AgCl(難溶於水)固體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50mL燒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攪拌,靜置一段時間。

(2)取上層清液2 mL,加入試管中,逐滴加入Na2S溶液,振盪,觀察實驗現象。

3、請分析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

3、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歸納整理]一、沉澱溶解平衡

1、概念:

2、特點:

【鞏固練習】:分別書寫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和沉澱溶解平衡方程式

BaSO4

CaCO3

【交流與討論】根據化學平衡的相關知識,討論影響沉澱溶解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1、內因(決定因素):

討論:對於平衡AgCl(S) Ag+(aq) + Cl-(aq) 若改變條件,對其有何影響

2、外因:

板塊二、溶度積常數

【交流與討論】寫出氯化銀、氫氧化鐵溶解平衡常數的表達式。

【歸納整理】二、溶度積常數(簡稱溶度積)

1、定義

2、表達式:

3、意義:

4、特點:

【當堂鞏固】:

1、寫出難溶物BaCO3、Ag2CrO4、Mg(OH)2在水中的沉澱溶解平衡的方程式和溶度積的表達式。

2、將足量AgCl分別溶於下列試劑中形成AgCl飽和溶液 ① 水中②10mL 0.1mol/L NaCl溶液③5mL 0.1mol/L 的MgCl2溶液中,Ag+濃度大小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討論】5、溶度積的應用:

a、已知溶度積求離子濃度:

例1:已知室温下PbI2的溶度積為7.1x10-9,求飽和溶液中Pb2+和I-的濃度;在c(I-)=0.1mol/l的溶液中,Pb2+的濃度最大可達到多少?

b、已知溶度積求溶解度:

例2:已知298K時Mg(OH)2的Ksp = 5.61×10-12,求其溶解度S(設溶液密度為1g/L)。

c、已知離子濃度求溶度積:

例3:已知298K時AgCl在水中溶解了1.92×10-3gL-1達飽和,計算其Ksp。

d、利用溶度積判斷離子共存:

例4:已知298K時,MgCO3的Ksp=6.82x10-6,溶液中c(Mg2+)=0.0001mol/L,

c(CO32-)=0.0001mol/L,此時Mg2+和CO32-能否共存?

6、離子積與溶度積規則

7、溶度積規則的應用

a.判斷是否產生沉澱

例1. 將5ml 1x10-5mol/L的AgNO3溶液和15ml 4x10-5mol/L的K2CrO4溶液混合時,有無磚紅色Ag2CrO4沉澱生成?(已知該温度下Ag2CrO4的Ksp=9x10-12)

例2:取5ml0.002molL-1 BaCl2與等體積的0.02molL-1Na2SO4的混合,是否有沉澱產生?若有,計算Ba2+是否沉澱完全[即c(Ba2+ )<1*10-5molL-1] (該温度下BaSO4的Ksp=1.1×10-10.)?

b.判斷沉澱是否完全溶解

例3.室温下,將1.0g氯化銀中加入1000L水中,氯化銀是否完全溶解(25℃氯化銀Ksp=1.8x10-10 )?

c.判斷沉澱是否能夠轉化

例4. 室温下,向10ml飽和氯化銀溶液中,加入10ml0.01mol/l的KI溶液,試通過計算回答能否生成碘化銀沉澱 (25℃氯化銀Ksp=1.8x10-10 ,碘化銀Ksp=8.5x10-17)?

【課後反思】我的問題和收穫

化學教學教案 篇八

一。 教學內容:有機物專題

二。 教學目標:

有機反應類型及特徵

重點:有機物間的性質及相互轉化關係

説明:

1、取代反應是指有機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其產物一般為兩種物質,能發生取代反應的物質有:烷烴、苯及其同系物、鹵代烴、醇、羧酸和酯等,有時在題目中也會出現一些反應,符合取代反應的特徵,也應歸納為取代反應。

2、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結合生成新的物質的反應,能發生加成反應的官能團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碳氧雙鍵等,可以加成的物質有:H2、X2、HX、H2O和HCN等,極性分子和不對稱烯烴發生加成反應時,應遵循馬氏規則,即帶負電荷部分總是加在含氫較少的碳原子上。在信息題中,往往還考慮醛與醛之間的加成反應生成羥醛類物質。

3、消去反應:有機物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從一個分子中脱去一個或幾個小分子物質(如:HX、H2O等)生成不飽和雙鍵或叁鍵,如鹵代烴和醇。

4、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在有機物反應中,有機物加氧去氫的反應是氧化反應,有機物加氫去氧的反應是還原反應.氧化反應如:有機物的燃燒;烯、炔等含雙鍵、叁鍵等不飽和鍵的物質被酸性KMnO4等強氧化劑氧化;烯烴、醇、醛的催化氧化、烷烴的催化氧化生成酸等.都屬於有機物的氧化反應.而含有不飽和鍵的有機物與氫氣的加成反應都可以看成是還原反應.

5、聚合反應:聚合反應也可以分為兩類,其主要特點是通過小分子物質間的相互作用,生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按照其反應特徵及產物類型可分為: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加聚反應: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化合物通過加成反應互相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產物中只有高聚物,無其他小分子物質,但生成的高聚物由於n值不同,所以一般為混合物,加聚反應的單體一般為烯烴、炔烴(二烯烴)、醛等含有不飽和雙鍵或叁鍵的物質.縮聚反應是單體間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時還生成小分子物質,這種反應的特點是生成的鏈節的組成與單體的組成略有不同,常見的縮聚反應有:生成聚酯的酯縮聚、生成蛋白質的肽縮聚、酚醛縮聚等.

6、顯色反應:某些有機物跟某些試劑作用而產生特徵顏色,如:苯酚遇三氯化鐵溶液顯紫色;澱粉與碘顯藍色;某些蛋白質遇濃硝酸顯黃色等.

7、裂化:多碳原子的烷烴在高温或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可以把相對分子質量大,沸點高的烴斷裂成相對分子質量小,沸點低的烴,從而提高汽油的產量和質量.

(三)有機合成路線的推導:

一般有三種:一是“直推法”;二是“反推法”;三是“直推法”和“逆推法”相結合的。比較常用的是“逆推法”。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各種有機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官能團的引入與消去。醛基還原(也可稱為與氫氣加成)可得到醇羥基,醇羥基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消去反應可生成烯烴,烯烴發生加聚反應生成聚丙烯。則形成過程中可能用到的反應類型有:加成(還原)、消去、加聚等反應類型。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有機物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與判斷,同分異構體分子式相同而結構不同,因此,在解題時要圍繞結構不同加以分析。(1)問中1 mol甲與足量金屬Na反應生成1mol H2,説明有兩個羥基(醇羥基或羧酸羥基),又因為甲還能與NaHCO3溶液反應,故,原結構中含有一個醇羥基和一個羧酸羥基,則結構簡式為:CH2(OH)CH2COOH;若甲能發生銀鏡反應,則説明甲中含有醛基,則其結構簡式為:CH2(OH)CH(OH)CHO。

(2)乙分子中所有同類原子的化學環境相同,且不與金屬Na反應,説明乙分子中碳原子和氫原子都是等效的,且沒有羥基的存在。具有對稱性。故結構為:

(3)丙分子中碳與氧分別有兩種化學環境,氫的化學環境相同,説明氫原子呈對稱結構,而碳和氧原子則有兩種排列方式,三個氧原子有兩種排列方式,則必有一種是C=O雙鍵,另一種為碳氧單鍵。由此可得結構為:

這種材料可採用如下圖所示的合成路線

(1)①該同分異構體的苯環上相鄰的三個碳原子上都連有取代基。

②該同分異構體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銀鏡反應和水解反應,遇到FeCl3溶液顯紫色。

答案:

【模擬】

1、有機物 的正確命名為 ( )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己烷 D、2,3,3-三甲基己烷

2、下列各選項中兩種粒子所含電子數不相等的是 ( )

A、羥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亞硝酸(HNO2)和亞硝酸根(NO 5、應用納米新材料能給人民幣進行殺菌、消毒。我國納米專家王雪平發明的“WXP複合納米材料”的主要化學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它能保持長期殺菌作用。有鑑於此,35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一份議案,要求加快將此新技術應用到人民幣制造中去。若戊二醛是直鏈的,請你根據所學的推斷沸點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異構體可能有 ( )

A、4種 B、5 種 C、6種 D、8種

6、有機物A和B,只由C、H、O兩種或三種元素組成,相同物質的量的A和B完全燃燒時,消耗氧氣的物質的量相等,下列對A、B的判斷錯誤的是 ( )

A、A與B互為同分異構體 B、A與B的分子組成相差n個“CH2”

C、A與B的分子組成相差n個“CO2” D、A與B的分子組成相差n個“H2O”

7、在由5種基團-CH3、-OH、-CHO、-C6H5、-COOH兩兩組成的物質中,能與NaOH反應的有機物有 ( )

A、4種 B、5種 C、6種 D、7種

8、按反應特徵與產物的結構關係,有機反應大致可分為:取代反應、消去反應、加成反應三種,下列反應中屬於加成反應的是 ( )

A、C6H5CH2Cl NaCN ?D→ C6H5CH2CN NaCl

B、C6H5Li CO2 ?D→ C6H5COOLi

C、CH3CH2CHO+HCN ?D&rarr 高中地理; CH3CH2CH(CN)OH

D、CH3COOH C2H5OH ?D→ CH3COOC2H5+H2O

9、環丙烷的結構簡式可表示為△,而環己烷因碳原子在空間排列方式不同,有兩種空間異構體(如圖)a為船式,b為椅式的結構,當環己烷的不同碳原子上連有兩個重氫(D)原子時,包括重氫在六個碳環上位置不同與空間異構在內的異構體共有( )

或NaOH的最大量分別是( )

A、6mol;1mol B、5mol;1mol

C、6mol;2mol D、5mol;2mol

11、據最近的美國《農業研究》雜誌報道,美國的科學家發現半胱氨酸能增強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對控制艾滋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結構簡式為 ,則下列説法錯誤的是 ( )

A、半胱氨酸,屬於a-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種兩性物質

C、兩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結構簡式為:

D、HS?D ?D ?D 可與NaOH溶液反應放出一種鹼性氣體

12、己烯雌酚是一種激素類藥物,結構如下。下列有關敍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它易溶於有機溶劑

B、可與NaOH和NaHCO3發生反應

C、1mol該有機物可以與5mol Br2發生反應

D、該有機物分子中,一定有14個碳原子共平面

13、我國科學者合成了許多結構複雜的天然有機化合物,如葉綠素、血紅素、維生素B12等。葉綠素的結構如下圖。下列有關説法中正確的是 ( )

A、葉綠素屬於高分子化合物

B、在一定條件下,葉綠素能發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應

C、葉綠素不屬於芳香族化合物

D、葉綠素分子中含有兩種類型的雙鍵

14、將 和請你評價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寫出兩點)。

II、某課外活動小組利用下圖裝置進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並製取乙醛,圖中鐵架台等裝置已略去,粗黑線表示乳膠管。請填寫下列空白:

(1)甲裝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實驗時,先加熱玻璃管乙中的鍍銀銅絲,約1分鐘後鼓入空氣,此時銅絲即呈紅熱狀態。若把酒精燈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氣速度,銅絲能長時間保持紅熱直到實驗結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是________反應(填“放熱”或“吸熱”),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控制鼓氣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氣速度過快則會 ,若鼓氣速度過慢則會 。

(3)若試管丁中用水吸收產物,則要在導管乙、丙之間接上戊裝置,其連接方法是(填戊裝置中導管代號):乙接 、_______接丙;若產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卻,應將試管丁浸在 _____ 中。

16、在有機物分子中,若碳原子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該碳原子稱為不對稱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以*C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機物具有光學活性。

(1)下列分子中,沒有光學活性的是 ,含有兩個手性碳原子的是 。

A、乳酸 ?DCHOH?D ?DCHOH?DCHOH?D ?DCHO

D、核糖 ,它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屬於多羥基醛,且分子中只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異構體有數種,請寫出它們的結構簡式,並標出手性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①R?D ?D

②苯環上原有的取代基對新導入的取代基進入苯環的位置有顯著影響。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製備一系列化合物的轉化關係圖:

(1)A轉化為B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苯→①→②”省略了反應條件,請寫出①、②物質的結構簡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苯環上的二氯代物有 種同分異構體。

(4)有機物 的所有原子 (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18、在烴的分子結構中,若每減少2個氫原子,則相當於碳碳間增加一對共用電子對。

試回答:

(1)分子式為CnH2n 2的烴分子中碳碳間共有電子對數為 _。

(2)分子式為CnH2n-6的烴分子中碳碳間共用電子對數為 ___ __。

(3)Cx可看做是烴減氫後的產物,若某物質分子中碳碳間的共用電子對數為160,則符合該條件的碳單質的分子式為 ;符合該條件的單烯烴的分子式為 。

(4)目前,化學家們已經找到十餘種富勒烯家族的Cx,它們分子結構中都有由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構成的封閉的凸多面體,C60就是其中的一種富勒烯,其結構如圖所示。第(3)小題中的Cx也是其中一種富勒烯,則第(3)小題Cx結構中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個數分別是____________和 。(提示:歐拉定理:頂點數 面數-稜數=2)

19、軟性隱形眼鏡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HEMA)製成超薄鏡片,其合成路線可以是:

已知⑴ 2CH3CHO 2H2O

②控制甲中單位時間內的氣泡數 帶走過多熱量,難以保證反應所需温度 反應放熱太少,不能達到反應所需温度

(3) b a 冰水

16、

(1)B;C

(2)A、B、E

17、

(3)6 (4)不是

18、(1)碳成鍵電子數有4個,所有碳成鍵電子總數減去與氫成鍵的電子數,剩餘的電子數為碳碳成鍵的電子數:

(2)同理可計算: ,C80;

又因單烯烴的通式為 ,

單烯烴的分子式為C160H320

(4)設五邊形和六邊形的個數分別為

解之得

19、

⑴CH2=CHCH3 (CH3)2C(OH)COOH

⑵氧化 消去

⑶CH2ClCH2Cl+2H2O HOCH2CH2OH CH2=C(CH3)COOH CH2=C(CH3)COOCH2CH2OH H2O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元素概念的涵義及元素符號的表示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瞭解並記憶常見的24種元素符號。

理解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及查閲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難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教材分析:

本節要求學生學習的概念有元素、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常見的元素符號及元素名稱也比較多,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將是國中化學的學習一個分化點。這節課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課,所以在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使學生在反覆實踐中去加深理解和鞏固,是所學的化學用語、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分和歸類。

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學用語,必須將大綱中規定要求記住的常見元素符號記牢,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元素符號的讀法、寫法和用法,它需要學生直接記憶並在以後的運用中直接再現的知識和技能。教學中應最好採用分散記憶法,在此過程中,進行元素符號發展簡史的探究活動,課上小組彙報。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的查閲資料及表達能力。

關於元素概念的教學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教學時應從具體的物質着手,使他們知道不同物質裏可以含有相同種類的原子,然後再指出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並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説明以下物質是怎樣構成的?

氧氣→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氫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都是8,凡是核電荷數是8的原子都歸為同一類,稱氧元素。此外,把核電荷數為6的同一類原子稱為碳元素;將核電荷數為15的同一類原子稱為磷元素等等。這時再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元素的概念。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時應及時地進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較,使學生清楚元素與原子的區別與聯繫。注意元素作為一個宏觀概念的意義及説法。

關於單質和化合物的分類過程中,學生也容易出錯,關鍵在於理解單質和化合物是純淨物這個前提下進行分類的,即它們首先必須是純淨物。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2課時

重點: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難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第一課時

複習提問:説明以下物質是怎樣構成的?

氧氣→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氫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這些物質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都是8,凡是核電荷數是8的原子都歸為同一類,稱氧元素。此外,把核電荷數為6的同一類原子稱為碳元素;將核電荷數為15的同一類原子稱為磷元素等等。

請同學們給元素下定義:[學生討論歸納]

(1)元素:

①定義: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學生討論思考]

a、判斷是否為同種元素的根據是什麼?

b、學習元素這個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與原子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a、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是判斷是否為同種元素的根據。但中子數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個描述某一類原子的種類概念,在討論物質的組成成分時,只涉及到種類的一個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c、元素與原子的區別於聯繫:[投影片展示]

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案全 篇十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為基礎,與實驗緊密聯繫,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後繼續學習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於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為什麼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繫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後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於“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學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温度,米、千克等。可採用類比方法,類比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於對這兩個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

位;瞭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瞭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瞭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係;瞭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

質量之間的換算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閲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探究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

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悦。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黑板

六、教學方法

採用創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 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樑。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 (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並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學過程(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9dv9v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