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化學教學教案新版多篇

化學教學教案新版多篇

化學教學教案新版多篇

化學教學教案 篇一

知識目標

進一步鞏固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使學生初步學會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實驗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的重點: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製方法。

教學的難點:正確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教學的方法:啟發式

教學的手段:多媒體輔助

教學的過程:

引入: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濃度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在學習了概念之後,今天我們學習如何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板書:二、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例如:配製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問:配製的第一步要做什麼?

板書:1.計算

學生計算,教師加以訂正。

提問:知道了質量如果取固體?如果是液體呢?

板書:2.稱量

提問:天平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演示:用托盤天平稱量無水碳酸鈉。

設問:如果需要配製氫氧化鈉溶液,如果稱量其固體?

講述:配製用的主要儀器――容量瓶。讓學生觀察容量瓶,注意有體積、温度和刻度線。介紹其規格,如何檢驗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此處也可以播放動畫“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中的相關部分。

板書:3.溶解

提問:溶解能夠在容量瓶中進行嗎?

演示:在燒杯中溶解固體,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溶解時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攪拌時玻璃棒不能碰燒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實驗台上;待溶液冷卻後,再轉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轉移。

板書:4.轉移

講述:由於容量瓶瓶頸很細,為了避免溶液灑落,應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燒杯中的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

提問:燒杯和玻璃棒上殘留的液體應如何處理?

板書:5.洗滌

演示:洗滌2~3次,每次的`洗滌液也轉移到容量瓶中。邊演示邊講解注意事項。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體藥品,量筒不必洗滌。因為這是量筒的“自然殘留液”,若洗滌後轉移到容量瓶中會導致所配溶液濃度偏高。但是使用量筒時應注意選擇的量筒與量取液體的體積相匹配。

板書:6.定容

演示: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據刻度線2~3cm時停止。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蒸餾水至刻度線。

提問:若水加多了,超過了刻度線,如何處理?定容後的溶液各處的濃度一樣嗎?

板書:7.搖勻

演示:把容量瓶倒轉和搖動數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勻。

提問:此時溶液的液麪不再與刻度線相切,如何處理?需要再加入蒸餾水嗎?

不能再加入蒸餾水,因為定容時體積一定,搖勻後,液麪低於刻度線是因為少量液體沾在瓶塞或磨口處。

講述:由於容量瓶不能長期存放溶液,因此應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籤,註明溶液名稱和濃度。

板書:8.裝瓶貼籤

演示:將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貼好標籤。

小結: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進行誤差分析。

微機演示: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化學教學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等化學性質,理解酯化反應的概念;

2、使學生了解酯的水解,並瞭解乙酸的酯化與乙酸乙酯的水解是一對可逆反應;

3、使學生了解羧酸的簡單分類、主要性質和用途;

4、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及分析思維能力;

5、通過酯化反應的教學,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乙酸的酸性和乙酸的酯化反應。

●教學難點

1、酯化反應的概念、特點及本質;

2、酯化與酯的水解的條件差異。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1、採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實物展示,進一步認識乙酸的分子結構及其物理性質;

2、採用複習回憶法及實驗驗證法學習乙酸的酸性;

3、利用實驗探究、設疑、啟發、誘導、講述等方法學習乙酸的酯化反應及酯的水解反應;

4、利用類推法學習酯、羧酸的結構與性質。

●教學用具

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投影儀;

冰醋酸、乙酸水溶液、乙醇、濃H2SO4、水垢、飽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稀H2SO4、稀NaOH溶液、蒸餾水、冰水混合物;

試管、燒杯、鐵架台、酒精燈。

●教學過程

[引言]

為何在醋中加少許白酒,醋的味道就會變得芳香且不易變質?廚師燒魚時常加醋並加點酒,為何這樣魚的味道就變得無腥、香醇、特別鮮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便會知道其中的奧妙。

[板書]第六節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師]乙酸是乙醛的氧化產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飲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就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醋酸,普通醋含醋酸3%~5%,山西陳醋含醋酸7%。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乙酸的結構和性質。

[板書]1.分子結構

[師]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要求學生寫出乙酸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及官能團。

[生]分子式:C2H4O2

結構簡式:CH3COOH

官能團:—COOH(羧基)

[過渡] 是由羰基和羥基結合構成的官能團,但與酮、醇性質上卻有很大差別。下面我們先看其物理性質。

[師]展示乙酸樣品,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並聞其氣味。結合國中所學知識概括出乙酸的重要物理性質及用途。

[板書]2.物理性質及用途

[生]乙酸是一種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液體,沸點是117.9℃,熔點是16.6℃,易溶於水和乙醇。

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之一,醋是用得較多的一種酸性調味品,它能改善和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

[師]將一瓶純乙酸和一瓶乙酸的水溶液同時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後同時取出,讓學生觀察現象。

[現象]純乙酸立即變為冰狀固體,而醋酸的水溶液無明顯變化。

[師]乙酸的熔點是16.6℃,當温度低於16.6℃時,乙酸就凝結成像冰一樣的固體,所以無水乙酸又稱冰醋酸。

[過渡]乙酸的官能團是—COOH,其化學性質主要由羧基(—COOH)決定。

[板書]3.化學性質

[師]國中學過乙酸有什麼重要的化學性質?

[生]具有酸的通性。

[板書](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

[師]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部分電離生成CH3COO-和H+,那麼酸性有哪幾方面的表現呢?

[生]

①使酸鹼指示劑變色。

②和活動性順序表中H前金屬發生置換反應生成H2。

③和鹼、鹼性氧化物反應。

④和鹽反應。

[師]下面我們用實驗證明醋酸是否具有這些性質。

[演示]

1、取一支試管,加入1 mL冰醋酸並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振盪後觀察現象。

2、取一塊水垢,用吸管吸取醋酸滴在水垢上,觀察現象。(水垢溶解,有氣泡)

[討論]通過以上實驗得出什麼結論?

[生]醋酸顯酸性,根據以上反應確定CH3COOH酸性比H2CO3強。

[師]根據此實驗我們可以知道家中鋁壺內的水垢用食醋浸泡可以除去。那麼水垢的成分是什麼?請大家寫出反應方程式。

[生]Mg(OH)2和CaCO3

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師]請大家寫出下列方程式

[投影練習]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乙酸溶液與Cu(OH)2反應

2、乙酸與CaO反應

3、將鋅粒投入到乙酸溶液中

4、用乙酸除水垢

答案:

1.2CH3COOH+Cu(OH)2====2CH3COO-+Cu2++2H2O

2.2CH3COOH+CaO====Ca2++2CH3COO-+H2O

3.2CH3COOH+Zn====Zn2++H2↑+2CH3COO-

4.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

2CH3COOH+Mg(OH)2====Mg2++2CH3COO-+2H2O

[過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還可以發生酯化反應。

[板書](2)酯化反應

[演示實驗]P168 實驗6—10

[現象]飽和Na2CO3溶液的液麪上有透明的油狀液體產生,並可聞到香味。

[結論]在有濃H2SO4存在、加熱的條件下,乙酸與乙醇發生反應,生成無色、透明、不溶於水、有香味的油狀液體。

[師]這種有香味的油狀液體就是乙酸乙酯。該反應為可逆反應。

[師]像這種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叫做酯化反應。根據本實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並選代表回答投影中的問題。

[投影顯示]

1、濃H2SO4在酯化反應中起什麼作用?

2、加熱的目的是什麼?

3、為什麼用飽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4、醇和羧酸酯化時,羧酸是提供H+還是羥基?即下面二式哪個正確?用什麼方法證明?

5、酯化反應屬於哪一類有機反應類型?

[生]

1、濃H2SO4起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作催化劑,可提高反應速率;作吸水劑,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

2、加熱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應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揮發而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轉化率。

3、因為:

①乙酸乙酯在無機鹽溶液中溶解度減小,容易分層析出;

②除去揮發出的乙酸,生成無氣味的乙酸鈉,便於聞到乙酸乙酯的氣味;

③溶解揮發出的乙醇。

4、採用同位素示蹤法確定產物H2O中的氧原子的來源對象。根據:

CH3COOH+H18OC2H5 CH3CO18OC2H5+H2O,確定出酯化反應一般是羧酸分子裏的羥基與醇分子中羥基上的氫原子結合成水,其餘部分互相結合成酯。

5、酯化反應又屬於取代反應。

[師]指出:酯化反應是有機酸和醇均具有的化學性質。不光有機酸和醇可以發生酯化反應,無機含氧酸也可以和醇酯化。例如:

[投影練習]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師]請根據乙酸的結構簡式,概括羧酸的概念及乙酸的同系物的通式。

[板書]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生]烴基跟羧基直接相連而構成的化合物叫羧酸。通式為:R—COOH

[師]乙酸的同系物又叫飽和一元羧酸,寫出其通式。

[生]CnH2nO2(n≥1)

[師]羧酸是如何分類的?

[板書]2.分類

[生甲]據—COOH數目可分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及多元羧酸。

[生乙]據烴基不同可分為:脂肪酸和芳香酸。飽和酸和不飽和酸。

[師]説明:硬脂酸(C17H35COOH)、軟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等一元脂肪酸,由於烴基含有較多的碳原子,又叫高級脂肪酸。硬脂酸、軟脂酸為飽和酸,常為固體,不溶於水。油酸是不飽和酸,常為液體,不溶於水。

[師]羧酸的官能團都是—COOH,其化學性質是否相似?有哪些重要的化學性質?

[生]相似,都有酸性,都能發生酯化反應。

[板書]3.化學性質

酸的通性 酯化反應

[師]請同學們寫出最簡單的飽和一元羧酸甲酸的結構式,並分析其結構特點,説出其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

[生]

由於甲酸中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質,也具有醛的性質。

[投影練習]只用一種試劑鑑別下列物質的水溶液

CH3CH2OH CH3CHO HCOOH CH3COOH

答案:新制的Cu(OH)2懸濁液

[過渡]酯化反應生成的有機產物均是酯,那麼酯有什麼結構特點?有什麼重要的化學性質呢?

[板書]

三、酯

[師]根據酯化反應概括酯的概念。

[板書]1.概念

[生]醇跟含氧酸起反應生成的有機化合物叫做酯。

[師]根據生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為有機酸酯和無機酸酯,通常所説的是有機酸酯。請同學們寫出有機酸酯的官能團及通式。

[師]當R和R′均為飽和烷基時,且只有一個 的酯叫飽和一元酯,寫出其通式。

[生]CnH2nO2(n≥2)

[師]飽和一元酯的通式和哪類有機物的通式相同?説明了什麼?

[生]飽和一元酯和飽和一元羧酸的通式相同,説明碳原子數相同的飽和一元羧酸和飽和一元酯是同分異構體的關係,兩者互為官能團的類別異構。

[過渡]酯有什麼重要的化學性質呢?

[板書]2.化學性質

[演示]P168實驗6—11

[師]請大家根據實驗現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顯示]

1、酯化反應和酯的水解反應有何關係?

2、酯的水解反應中,加熱、加酸、加鹼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3、為什麼酸或鹼存在時,酯水解程度不同?

[學生討論後回答]

1、酯化反應和酯的水解互為可逆反應。

2、加熱為了加快反應速率,加酸或鹼均在反應中作催化劑。

3、加酸,酸只起催化劑的作用,可以縮短反應達平衡的時間,而不能使平衡發生移動,即不能增加酯水解的程度。加鹼,鹼不僅起催化劑的作用,還可以中和水解生成的酸,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使酯水解完全。

[板書]水解反應

[師]酯化和水解反應有哪些不同之處呢?下面我們列表比較一下。

[投影顯示]

酯化反應與酯水解反應的比較

酯化 水解

反應關係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催化劑 濃H2SO4 稀H2SO4或NaOH溶液

催化劑的其他作用 吸水,提高CH3COOH和C2H5OH的轉化率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3COOH,提高酯的水解率

加熱方式 酒精燈火焰加熱 熱水浴加熱

反應類型 酯化反應,取代反應 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問]甲酸酯( )有什麼重要的化學性質?

[生]除具有酯的化學性質外,還有醛類的化學性質。因甲酸酯中既有酯的官能團 ,又有醛的官能團 。

[師]根據教材P175的相關內容概括出酯的重要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板書]3.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生]物理性質:密度一般比水小,難溶於水,易溶於乙醇和乙醚等有機溶劑。

存在:酯類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低級酯是有芳香氣味的液體,存在於各種水果和花草中。

用途:作溶劑,作製備飲料和糖果的香料。

[學生質疑]老師:羧酸和酯中都有 ,它們也能像醛一樣和H2發生加成反應嗎?

[師]不能。當 以 或單官能團的形式出現時可以和H2加成,但以 或 形式出現時不能與H2發生加成反應。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我們瞭解了酸和醇的酯化與酯的水解是一對可逆反應。在酯化反應中,新生成的化學鍵是 中的C—O鍵;在酯的水解反應中斷裂的化學鍵也是 中的C—O鍵。即“形成的是哪個鍵,斷開的就是哪個鍵。”

[作業]

1、閲讀P170選學內容

2.P172 四、五、六、七

●板書設計

第六節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分子結構

2、物理性質及用途

3、化學性質

(1)酸的通性

(2)酯化反應

二、羧酸

1、概念及通式

2、分類

3、化學性質

酸的通性 酯化反應

三、酯

1、概念

2、化學性質

水解反應

RCOOR′+H2O RCOOH+R′OH

3、物理性質、存在及用途

●教學説明

乙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食醋的主要成分,還是乙醇和乙醛的氧化產物,因此緊接乙醇、乙醛之後,作為羧酸的代表物,單列一節講授。這樣既與前面的乙醇、乙醛形成一條知識主線,又通過乙酸的性質——酯化反應引出乙酸乙酯,為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做了鋪墊。所以本節總結時可進一步補充這個知識網絡。

●參考練習

1、下列各組有機物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異構體,但最簡式相同的是

A.甲醛和乙酸 B.乙酸和甲酸甲酯

C.乙炔和苯 D.硝基苯和TNT

答案:C

2、確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據是

A.乙酸可以和乙醇發生酯化反應 B.乙酸鈉的水溶液顯鹼性

C.乙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 2CO3中加入乙酸產生CO2

答案:B

3、當 與CH3CH218OH反應時,可能生成的物質是

C. H218O D. H2O

答案:BD

4、下列有機物,既能發生消去反應,又能發生酯化反應,還能發生催化氧化的是

A. CH3COOH B. BrCH2CH2COOH

答案:CD

5、某有機物既能被氧化,又能被還原,且氧化後與還原後的產物能發生酯化反應,所生成的酯又能發生銀鏡反應,則該有機物是

3OH H 3CH2CHO

答案:B

化學教學教案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瞭解銅的電解精煉、鍍銅、氯鹼工業反應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瞭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適當時間裏學生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能根據電化學的原理解決有關設計電解池和原電池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

原電池原理、電解原理及其應用。

三、教學難點

原電池、電解池的分析、判斷。

四、教學方法

知識體系勾畫——知識點習題分析——複習討論——歸納總結——教師評價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導入】原電池基本概念

一、原電池

1、原電池的形成條件:

①能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

②兩個活動性不同的電極(燃料電池的兩個電極可以相同)。

③形成閉合迴路。

原電池裝置的變化:簡易裝置——鹽橋裝置——交換膜裝置

2、原電池原理:

3、導電粒子的流向問題:

電子流向(外電路):負極→導線→正極(電流方向與電子流向相反)。

離子流向(內電路):陰離子向負極移動,陽離子向正極移動

考點:裝置的判斷:原電池和電解池;電極判斷:正負極和陰陽極

例題:原電池的形成條件

考點:(例題)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正負極發生的反應,電子、陰陽離子的移動

4、電解池的應用

1)加快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

2)用於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3)用於金屬的防護

4)設計原電池

例題: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寫出兩個半反應,選擇負極材料、正極材料,選擇電解質溶液,設計簡易原電池,設計鹽橋原電池

例題:可逆氧化還原反應與原電池綜合應用

二、化學電源

一次電池常見類型、二次電池主要類型

1、二次電池的充電過程與放電過程

化學教學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課題1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

學生分析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學生在《生物學》中已學過,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本課題側重讓學生了解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所以教師的教學主旨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輔以必要的講解,從而完成本課的學習。

設計理念

本課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各項活動和任務的展開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為中心,通過開展四人活動、小組活動、以問題、圖片、故事等方式創設不同的情景,將學生引入所要談論的話題,課前讓學生調查家庭和學校,收集有關資料。讓學生學會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共同學習,資源共享的精神。

課堂流程

一、情景暗示,導入新課

引入多媒體畫面,引出民以食為天,看到這幾幅畫:

教師:你能説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有哪幾種?

學生: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

通過優美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課題探究

探究始於問題,這個問題是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情境中,捕捉到的新情境與原有知識水平間的聯繫,但又與答案有一定的距離的信息後形成的,也就是説,當情境中隱含的與學生現有觀念、知識結構產生衝突的,令人困惑的信息時,學生便能提出許多“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等問題。

蛋白質教學:恩格斯曾説:“生命是蛋白質存在的方式”,它是人體不可缺少營養物質,那麼什麼是蛋白質?它有何生理功能,請同學們帶着問題閲讀課本p88—p90,學生通過閲讀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懂得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教師:對於兒童、青少年、傷病員,醫生建議他們多喝牛奶和魚湯補身體,為什麼?

學生:牛奶、魚湯含豐富的蛋白蛋,是修補受損組織和生長的主要原料。

多媒體展示:吸煙的害處

故事:美國曾經舉行了一次吸煙比賽,在1小時內吸煙最多者獲勝,結果造成一名隊員當場死亡。請同學分析這名隊員死亡的原因?

學生:煙氣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一氧化碳與人體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人體缺氧致人死亡。

老師:曉剛同學想探究香煙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質,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學生分四人一組討論後,上台交流。

學生:將香煙點燃後,生成的氣體收集起來,先通過澄清的石灰水,再通過新鮮的雞血。

糖類、油脂教學:其實在六大營養素中能給人提供能量的還有糖類、油脂。下面利用資料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展示:優質大米和黴變大米

學生結合圖片和資料p92分組討論回答:在生活中能否用黴變的大米餵養家禽、家畜?

學生:家禽食用發黴變質的食物後,毒素會積累在家禽體內,人吃了這樣的家禽,也會因有毒物質進入人體而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維生素教學: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則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陶冶情操,獲取知識。

幾百年前的歐洲,長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經常遭到壞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齦出血,最後痛苦死去,人們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隻要船隻靠岸,這種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們為什麼會得壞血病呢?一位隨船醫生通過細心觀察發現,水手在航海中很難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位醫生試着讓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鮮的柑橘。奇蹟出現了──壞血病很快就痊癒了。柑橘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本領呢?

學生:柑橘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壞血病就是缺乏維生素c所致。

三、知識建構

教師引導學生將探究的結果引入生活中,以學科規範的形式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嚴密化,並將獲得的知識應用於新的現實情景,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知識的鞏固和擴展。

多媒體展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

小組活動:要求學生為家長設計一份午餐食譜。(提示:設計午餐食譜要含有五類食物且比例合適。)學生分組探究,並選派一名同學上台交流,師生評價。

學生:一根黃瓜、一條紅燒魚、一碗紫菜蛋湯、一碗米飯

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構建的“認知結構”還達不到“系統化”的高度。因此最後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回顧,重新審視了本節課的內容,藉助投影列出了教師事先設計的知識要點,並應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教學效果:課堂設計充分體現了人性化、個性化等,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氣氛濃厚,知識建構與思維發展相得益彰。具體表現為:

1、導入引人入勝:“民以食為天”引出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直奔課題。

2、課堂設計知識與應用並重。以“水手們為什麼會得壞血病”呢?為例,通過探得出缺乏維生素c所致,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有化學,化學之中有生活。

3、課堂氣氛緊張而活躍,課堂交流和諧有序。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探究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高漲。

4、注重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和提高。

5、課堂容量大,效率高。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中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幾個方面:

1、對課程的分析深度不夠,應加強對本學科知識系統的聯繫和理解。

2、教師語言和表情需缺乏親和力。

3、思維與能力培養的力度還要加強。

4、課堂反饋要更及時準確,在學生的反饋中要充分展露他們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缺陷,捕捉到學生的思維閃光點,並給予及時準確的評價。

九年級化學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知道昇華與凝華的概念;知道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知道生活中的昇華和凝華現象。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瞭解昇華和凝華現象。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關心環境,樂於探索一些自然現象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通過碘的昇華和凝華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通過日常生活中實例的解釋,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識別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自主觀察和討論法。

教具準備:試管和試管夾,碘,燒杯,酒精燈,火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温故激疑:

1、與學生一起回顧所學過的四種物態變化。回顧時要用多媒體配合畫“固、夜、氣三角圖。”

2、通過三角圖啟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在圖中的“固”和“氣”之間加以“?”。

預想結果:(1)固態和氣態可以相互轉變嗎?

(2)如果能轉變,是需要吸熱還是放熱?

二、猜想假設:

1、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迴視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動向,必要時進行個別啟發。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要鼓勵學生儘量把各種猜想都説出來。

預想結果:(1)有可能,固態變為氣態要吸熱,氣態變為固態要放熱。

(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熱也可能放熱,還可能既不吸熱也不放熱。

3、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實驗驗證。此過程要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教育和依靠實驗進行探究的學科學法教育。

三、設計實驗:

1、教師介紹實驗的器材。指出用來觀察的物質是碘。

2、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教師巡迴視察,必要時加以個別提示。

3、收集各組討論結果,組織全體學生一一考察分析,選出最優方案,之後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處要注意強調以下幾點:試管加熱的正確方法、酒精燈的用法、觀察的重點、操作上的合作和實驗的安全。

預想結果:用酒精燈給試管中的碘加熱,注意觀察是否真的由固體直接變成了氣體,而後停止加熱再觀察氣體是否真的直接變為固體。

四、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迴視察、指導。

五、分析論證:

1、各組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看到的現象。

預想結果:加熱時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紫色的氣體而未看到液體的生成。撤去酒精燈後,紫色氣體逐漸腿去而在試管壁上出現了黑色固體小顆粒。

2、啟發學生歸納出結論並且把兩條結論進行板書,指出本節課的主題。

預想結果: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吸收熱量。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放出熱量。

3、將三角圖補充完整。這裏要激發學生體會到自然的美從而產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識。

六、鞏固提高:

1、鞏固結論:全體學生一齊誦讀昇華和凝華的概念。此環節要求學生邊讀邊想。

2、應用知識:先讓學生自己閲讀課文,而後讓學生説説有關昇華和凝華的例子(可以是課本內的也可以是課本以外的),教師以放映幻燈片和穿插啟發來配合。學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師補充。

3、課堂小結:

(1)、學生自發談自己的收穫。儘量顧及到大面積的學生,鼓勵他們多發言。

預想結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種物態變化,以及它們發生的必要條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關現象。研究物理問題離不開實驗。事實是檢驗結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大自然是美的,我們要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2)、教師歸納總結。要從三方面小結。

板書設計:

4.4 昇華與凝華

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吸收熱量。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放出熱量。

高中化學教案 篇六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展,社會飛速進步,給教育的發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新課程改革方案把課程的綜合開發研究與實驗提到了首要位置。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才能造就適應當今社會所需人才,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特別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成功的喜悦。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深知責任重大。上課前,要認真剖析學生的認知,鑽研課標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過幾輪的高中化學教學,每當學到元素化合物時,需要通過演示實驗才能讓學生更明瞭。在必修1第三章“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鐵的重要化合物”實驗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事先精心準備了實驗。用煮沸的蒸餾水新配製FeSO溶液和NaOH溶4液,在FeSO溶液中放入小鐵釘以防氧化。

實驗3-9取少量FeCl和FeSO,然後滴加NaOH溶液,讓學3 4生觀察現象。

做完FeCl中加入NaOH溶液,準備做FeSO與NaOH的反應,34當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膠頭滴管伸入試管準備慢慢伸入液麪以下,並強調讓學生仔細觀察會出現什麼現象,發現同學們低頭耳語,有大膽的學生提出:國中講膠頭滴管的使用時,它必須在容器(試管)的上方,不讓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師的演示動作錯誤?我本想就實驗目的給學生做出口頭解釋,但忽又喜悦: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現疑點,勇於質疑,這是特別好的現象啊,應該尊重學生的疑問,讓他們通過對比實驗得出更加準確而深刻的答案。於是,我把滴管放在試管口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了灰色絮狀沉澱,迅速變成了灰綠色,最後變成了紅褐色。此時,學生們用驚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實驗結果,紛紛議論:為什麼實驗現象與教材不符?面對這種在意料中的情況,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並提出改進措施。學生們積極思考,認真分析,踴躍發言,歸納出如下幾條原因:

(1)FeSO有較強的還原性,在空氣中放置時間較長,易被空4氣氧化。4Fe(OH)+2HO+O=4Fe(OH) 2223

(2)在滴加NaOH溶液過程中引入了氧氣。

(3)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沒有用橡皮塞,沒有與空氣隔絕。

(4)兩種溶液中溶有氧氣。

學生們提出製取氫氧化亞鐵關鍵應該是保證氫氧化亞鐵不與氧氣接觸。改進方案有:

(1)加熱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趕出溶液中的氧氣,並趁熱滴定。

(2)長頸膠頭滴管應伸入試管,最好伸入FeSO溶液中,並慢4慢擠出。

(3)把FeSO溶液表面加保護層,如煤油、植物油等。 4面對學生們積極探究的熱情,面對熱烈的課堂氣氛,我對學生們大膽設計,勇於探究和敢於創新的精神進行了表揚和肯定,同時對他們的方案進行了評析,給予了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尋找出最佳方案,並重新進行了實驗。

把盛有FeSO溶液的試管加入少量的植物油以隔絕空氣,再加4將用煮沸的蒸餾水配製好的NaOH溶液,用長頸膠頭滴管伸入FeSO4溶液麪下,慢慢擠出NaOH溶液,實驗現象出現了:先看到了白色絮狀沉澱,而後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與教材描述完全相符。

此時,我與學生都露出了喜悦而輕鬆的神情,好似我們共同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本節課達到了高潮,師生之間產生了共鳴,更讓人高興的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到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學生個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的質疑和對教師教材的超越,讚賞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

這種教學片斷很多。如金屬鋁與酸的反應,噴泉實驗等。若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記錄這些點滴教學片斷,學生將會受益匪淺,教師也會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不斷地增強駕馭和開發新課程的能力。

案例反思:

一節課在激情中開始,在興奮中結束。雖然下課了,但我彷彿還處在學生有條理的發言和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論中,當然這節課帶給我深刻的思考:

(1)擺正位置

新課程改革要求“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就是要讓學生髮揮他們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勇於質疑、敢於探究,相信學生的能力。以前,雖然也探究,但只是對課文中有探究活動時才進行,大多數是以講習互動為主,通過這節課,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能力很強,是很有潛能的,一定要讓他們每節課都動起來,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培養能力。

(2)相信學生

學生的探究、討論、歸納,給我很大啟示,學生的潛能和可塑性

很強,對其能量的培養,主要不是學生能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教師能不能正確引導,能不能給予學生髮揮潛能的機會。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佔着課堂的絕對主動權,很少給予學生髮揮的機會,總認為學生只能通過教師講析,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現代教育教學研究認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去思考、去掌握、去討論、去歸納,給學生創造一切可能與機會,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性的探索和實踐,獲得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學教案 篇七

一、教材分析: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要研究物質的宏觀性質,必須從微觀粒子入手,才能尋找到原因。化學學科涉及分子、離子、原子、質子、中子、核外電子等多種微觀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瞭解了原子的結構,才可以進一步瞭解分子、離子結構,進而深入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瞭解化學變化規律。在國中,學生已初步瞭解了一些化學物質的性質,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進入微觀世界,探索物質的奧祕。通過本節瞭解原子構成、核素、同位素概念,瞭解質子數、中子數和質量數間的關係,為後續週期律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質量數和AZX的含義。

2、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能力目標:

提高同學們辨別概念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原子結構的研究,激發學生從微觀角度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質量數和AZX的含義。

難點: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四、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國中已經有了關於原子結構的知識,所以這節課原子表示方法比較容易接受,但對於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識。

五、教學方法:

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學生學習準備:導學案

教師教學準備:投影設備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案填寫,總結疑惑點(主要以學生讀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離子、分子等),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都都與原子結構密切相關,同種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那麼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構成的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原子的幾個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結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帶負電的電子繞核作高速運動。也就是説,質子、中子和電子是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荷,其正電荷數由所含質子數決定。

(1)原子的電性關係: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質量數:將原子核內所有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質量數。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3)離子指的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帶正電荷的粒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粒子叫陰離子。

當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陽離子,帶正電荷;

當質子數(核電核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陰離子,帶負電荷。

教學目標 篇八

知識目標

使學生建立化學平衡的觀點;理解化學平衡的特徵;理解濃度、壓強和温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平衡移動的原理。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對變化規律本質的認識,培養學生分析、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從微觀到宏觀,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建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41oj4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