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智子疑鄰》教案精品多篇

《智子疑鄰》教案精品多篇

《智子疑鄰》教案精品多篇

智子疑鄰優秀教案及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學會直譯課文,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寓意。

2、加深對寓言的認識,嘗試續編和創作寓言。

3、培養學生對閲讀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難點

對“禍福相倚”的認識,即在一定條件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的哲學思想的理會。並能舉出生活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例子來。

教學重點

1、學會查字典注音釋詞,學會用多種方式讀懂文言文,積累文言詞彙。

2、掌握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文言文翻譯方法。

3、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

2、採用多種有效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用具 準備多媒體課件,內容切合實際,精簡實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一、《智子疑鄰》學習

1、全班朗讀《智子疑鄰》

2、在預習的基礎上請學生解釋詞語並翻譯句子,其他學生補充修改,個別問題老師解釋。

3、再讀寓言,教師出示句子,全班齊讀並解釋加點的詞。

4、問題討論:對正確的意見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如何正確對待別人提出的意見或建議?

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試概括。

二、《塞翁失馬》學習

1、説一個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裏《塞翁失馬》。

2、講解課文出處,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門人編寫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較強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師範讀課文。提出背誦要求。教師可親自背誦課文,以作示範。以激勵學生背誦課文的信心。

4、學生分組研讀課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釋義填空題。

學生查字典後,在討論的基礎上弄清字詞音義,為下步分析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標點的《塞翁失馬》,請同學們大聲朗讀。這樣的好處,叫同學用心記住課文的停頓,並學會文言文句讀,感悟文言虛詞作為停頓標誌,揣摩句意。

5、請一個同學上台來主持,全體同學做圖配文活動。

電腦屏幕打出十幅剪紙《塞翁失馬》圖片。每打出一幅,請一個同學根據原文和畫面,配套寫出有關解説詞。時間10分鐘。

6、學生在答出原文之後,主持人要學生口頭翻譯文言文語句。如果有困難老師和同學們可以幫助之。要提醒同學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語句要通順,字字落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要訓練學生字字對譯的能力。

7、引導學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馬》的寓意。

明確:在一定的條件下,事物的禍與福是可以轉化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

8、課文內容分析:

這篇文章的主要線索是:失馬——將馬——墮馬——保馬(父子相保)

情節一波三折,

失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

將馬——賀之——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墮馬——吊之——此何遽不為福乎?

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條件下的禍福可以轉化的。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四層。分別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後,和最後。層意如線索而所歸納的,可以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概括。

①下面請幾個同學談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馬”,可以放開來談。不要侷限於校園生活。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耳聞目睹的事。

這是一個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活動。教師要儘量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給學生們。讓學生們充分享受發言的樂趣。不要把學生思維固定在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這一個思維模式上

②討論後,叫學生寫寓言。

教師要引導學生概括學了寓言四則後,寓言的特徵。、

提供幾個參考題目:

塞翁新傳——可以發揮同學們的想像,寫出課文之外的故事來。

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兒子的身份,聯想其後來跛腿之後的生活,他有沒有繼承塞翁的衣缽。也成為了一個“善術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禍福關係呢?

也可以寫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寫出“禍福相倚”這樣大致相當的主題。

三、佈置作業。

①可以讓學生做一些思考和練習題,然後,課外閲讀一本書《中國寓言作品選》可向學校圖書館借。

②收集學生作品歸類整理,以便向學校推薦。

智子疑鄰 教案 篇二

智子疑鄰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分析故事情節, 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過程方法 概述故事情節,明白寓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改寫 、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髮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並用自己的話概括寓意。

教學重點 概述故事情節,明白寓意。

教學難點 瞭解本文的寫作特點。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一、導入:

相信我們同學都是極其聰明的,今天就請同學來當偵探,破一宗很久前發生的案子。當然,我們首先得先明確一下破案需要了解哪些情況?

(同學發言),明確需瞭解:

失竊原因 案發時間 所失物品 犯罪嫌疑人

現在讓我們來到遙遠的戰國時期,這裏有户人家失竊,請你幫助破案,找出失竊原因、案發時間、所失物品和犯罪嫌疑人。

二、學習《智子疑鄰》

1、朗讀寓言,分析故事情節。

(1)請學生以 小組為單位朗讀,提出翻譯有困難之處,大家一起解決。

而後老師指出重點要落實的關鍵詞:

父fǔ:老人 雨:下雨 暮:晚上 大亡其財:丟失大量財物

承前啟後,串聯導入,由已學過的內容自然延伸到新的內容。

學生思考並回答以上問題,要求學生能夠劃出關鍵詞語。

環節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疏通文意的環節一定要落實,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可克服學生初學文言時的膽怯心理。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指導,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或直接告知,或將問題拋給其他同學,總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 計 意 圖

(2)在讀懂的基礎上,請幾位學生復 述故事,加深理解。

(3) 請同學説説自己找到的“失竊原因、案發時間、所失物品和犯罪嫌疑人”,並説明理由。

①失竊 原因:天下雨,牆坍塌。(理由:“天雨牆壞”) ②案發時間:暮:晚上

③所失物品:丟失大量財物。( 理由:“大亡其財”) ④犯罪嫌疑 人 ? (無法確定)

2、深入探究,理解寓意。

①以我們同學 的聰明才智,都找不到犯罪嫌疑人,但那個富人卻懷疑上了自己的鄰人。他的依據是什麼?

依據:鄰人知道他家牆壞,且鄰人叫他築牆。

②進一步追問:文中好像沒寫到他鄰人知道他家牆壞,且鄰人叫他築牆啊?

理解“亦”的意思 。

③富人的兒子也知道他家牆壞,且也叫他築牆,為什麼就不懷疑自己家的兒子呢?

請大家用兒子和鄰人的語氣將“不築,必將有盜。 ”這句話告訴富人。可以添上必要的動作或者稱呼。

④兩人的意見都一樣且都正確,但富人卻對這兩人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調查瞭解了整個事情經過後,你會對這個富人説些什麼?

3、請學生歸納這則故事的寓意,説説自己從中獲得的收穫。

參考: 積極方面: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消極方面: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説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請同學們結合文下注釋,翻譯課文。

學生小組討論以上問題並小組內回答。

有疑處,教師要及時點撥。對文中重點要落實的詞語,尤其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現象,不需要給學生分類,但一定要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意思講對,這也是為了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為以後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

加強雙基訓練,要求學生能夠複述課文內容。

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體會兒子、鄰人與富人的 親疏關係不同,導致了富人為什麼智子而疑鄰。

智子疑鄰 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賞析人物形象和寫作技巧。

[教學設想]

1、自始自終以誦讀為教學手段和依據。

2、適當補充《左傳》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為課外閲讀材料。

可結合本課讓學生了解説話講究藝術的重要性,設一堂口語交際課,題為《説話藝術大家談》。

[教學設計]

一、從複習《曹劌論戰》引入,進一步認識《左傳》。可讓學生回憶

國中的有關知識,然後回答,教師補充。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史,為“十三經”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穀梁傳》都是解説《春秋》而作,故又稱作“春秋三傳”。

《左傳》大約成書於戰國初,與《國語》成書時間差不多,二書在思想傾向上與基本一致,《左傳》比《國語》有新的發展,民本思想更加鮮明。

《左傳》中記了眾多的歷史人物,不論其地位貴賤,職務高低,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時代社會各階級、階層的成員,有天子、諸侯、卿士、大夫,也有將相、武臣、學者,有説客、良醫、商賈、娼優,也有宰豎、役人、盜賊、俠客等。各種歷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較詳細的事蹟記錄或鮮明的形象描繪。整部《左傳》,猶如一幅人物層現疊出的彩畫長卷,展示了風雲變幻的春秋時代的社會歷史面貌。

二、讓學生聽本文的錄音帶或教師範讀,讓學生注意重點字的讀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縋(zh ī)而出

亡鄭以陪(b ì)鄰 共(gōng)其乏困 闕(j é)秦

秦伯説(y è) 逢(páng)孫

然後讓學生以各種形式(自讀、領讀等)讀三遍。

三、簡介背景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年。在此之前,鄭國做了兩件對不起晉國的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果是楚國大敗。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但仍未感化晉國。

晉國為什麼要聯合秦國攻鄭呢?因為當時秦國也要爭奪霸權,也需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兩年後,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夥伴。秦晉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擴張的慾望,於是秦晉聯合也就必然了。

四、理清層次

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課後練習題二,實際上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晉圍鄭(讓學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寥寥25字,寫出了形勢(“晉侯、秦伯圍鄭”,兩大國圍一小國兵臨城下,形勢嚴峻);寫出圍鄭原因(“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兩事與晉利害相關,和秦利害關係不大秦可以爭取);寫出駐軍位置(“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分兵駐紮鄭有機會單獨與秦接觸)。

參照“春秋時期形勢圖”和“秦晉圍鄭形勢圖”,讀過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筆的巧妙、行文的縝密。

第二段:臨危受命

本段以簡約之筆,涉了人之事。

①佚之狐的話對刻劃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師必退”表現了佚之狐對燭之武的瞭解與信任,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才,從側面表現了燭之武的才能。

②鄭伯是如何説服燭之武的?

當鄭伯準備使燭之武見秦君時,卻遭到拒絕:“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鮮明地流露出對年輕時未被重用而產生的牢騷與不滿。而鄭伯則表現得大度寬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責,動之以情;後以國家大義警之,曉之以理。於是,燭之武只得“許之”。

第三段:説退秦師

“夜縋而出”説明秦晉完全包圍了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進一步説明兵臨城下的嚴峻形勢。本段的重點在“説”,説辭雖僅百餘字,卻委婉曲折,開闔跌蕩,步步進逼,層層深入。可分四層:

①“秦晉圍鄭,鄭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鋭氣。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因為秦、晉目前尚是盟國,燭之武的措辭是委婉而謹慎的,他沒有立即指出秦、晉聯盟的虛偽性,卻巧妙地點明秦、晉畢竟是兩國這一事實。這樣既符合實際,又從根本上動搖了秦、晉聯盟的基礎,這不能不讓秦伯動心。

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説明舍鄭會對秦國有益。如果説第三層是分析危害動搖秦伯的話,這一則是引誘秦伯了。假如燭之武繼續挑撥秦、晉關係,很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因此,他換了一個角度,闡明鄭國存在對秦國可能有的種種好處。攻鄭還是友鄭,秦王當然要權衡利弊了。

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唯君圖之”,在經邊一番拉攏引誘後,燭之武不失時機地從秦、晉兩國的歷史關係,説明晉國曾對秦國過河拆橋,忘恩負義,赤裸裸地挑撥秦晉兩國的關係。然後又從歷史説到現實,進一步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讓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晉退兵

面對風雲突變的局勢,晉侯沒有感情用事,而表現了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種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以上對文章層次和大意的瞭解可通過學生討論、教師補充的方式進行,不必字字落實,只求瞭解大意。

五、在瞭解大意的基礎上再熟讀背誦。(以上內容可安排一課時)

六、在熟讀背誦、瞭解大意的基礎上落實實詞、虛詞、語法等文言知

識。可由讓學生提問的方式進行。(安排為第二課時)教師可以先

分類然後讓學生回答。分類如下:

一、重要實詞:

1、貳

①“二”的大寫。

(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説》)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複。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2、鄙

①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

②庸俗,鄙陋。

(例:《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看不起,輕視。

(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准許。 (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許之。”、“許君焦、暇……”)

③贊同。 (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 (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

(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 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築物。

②q è 城樓

③q 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④q ē 通“缺”

⑤j é 挖掘,引申為侵損,削減。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義)

②衰敗 國勢衰微。

③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如果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6、敝

①壞,破舊。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鑑》:“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説”“辭”見課後第三題。

二、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錶轉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副詞,為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副詞,怎麼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裏)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於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後第三題。

三、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 (名詞作動詞)

②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④越國以鄙遠

(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

地)

⑤朝濟而夕設版焉 (“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智子疑鄰教案 篇四

一、教材依據

《智子疑鄰》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五篇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都是想象極為豐富的作品,作者以種種奇思妙想,描繪出一個個亦真亦幻的世界,《智子疑鄰》是其中的一篇寓言,節選自《韓非子》。寓言,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説明某個道理或教訓。

二、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

全日制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鑑各**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本課的教學思想遵循與此,並用心貫徹新課改的精神。

2、設計理念

新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突出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潛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潛力、獲取新知識的潛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交流與協作的潛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職責感,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而其中“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圍繞着這一核心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讓學生在這一課學習中儘量人人都“動起來”,人人不得不“動”。

3、教材分析

《智子疑鄰》講述了一個富人因故丟東西后,預見相同的兩個人卻遭到不同的對待。故事的主旨不在於説明人的預見,而在於説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係不用)遭到不同的對待。以此説明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有偏見。

4、學情分析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而言,對待事物的主觀決定往往勝過理智對待,他們的是非觀更多地取決於身邊的人和事,而這在他們的世界裏往往單純地體現。本課教會學生如何理智地不帶偏見的待人處事。

當然,根據學生實際,還應注意安排好預習環節,關鍵是字詞的掌握。提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題目,要求他們自己利用工具書及資料,解決字詞難點,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教學目標的落實。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潛力目標:識記文言文字詞音、形、義,能夠掃清文字障礙,自主疏通文意,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文言知識,構成學習、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潛力。尤其要注意“雨”、“智”、“亡”、等詞語,重視“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句子翻譯。

2,過程與方法目標:採用形象展示法、知識遷移法、分層誦讀法,以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分析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如何理智地不帶偏見的待人處事

4、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多媒體使用,PPT形象鮮明。

四、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概括熟知寓言寓意,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的,對人不能有偏見。

五、教學難點

分析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

(引導學生重視句子“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能深刻體會持相同看法的人卻因身份不同(實即跟主人的親疏關係不用)遭到不同的對待。)

六、教學準備

1、資料收集

作者簡介

韓非子:

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背景介紹

《韓非子·説難》選自戰國時代法家學派著作《韓非子》,是《韓非子》55篇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説shuì,遊説的意思;難nán,困難,説難,即遊説的困難。作者韓非子認為,遊説的真正困難在於所要遊説的對象(即君主)的'主觀好惡,即"知所説之心",指出為了遊説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對於宣傳遊説的種種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愛憎厚薄,三是斷不可攖人主的"逆鱗"。韓非(前280—233)是戰國末期的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韓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説難》是他後期的作品。

(此過程採用學生互相提問的方式,這樣激發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設置潛力,同時提高閲讀的興趣,更能夠鞏固記憶。)

2、課件製作

製作五張:

(1)課題展示

(2)學習目標展示

(3)重點詞語解釋及重點句子翻譯

(4)概括寓意的方法

(5)本文寓意歸納

(6)課外拓展

3、活動準備

(1)督促學生背誦全文

(2)督促學生完成課後習題

(設計説明:讓學生把每一篇課文都當成考試時的文言文閲讀題來做,這樣在平時就關注了文言文閲讀題型,使得文言文學習不再是傳統的“滿堂灌”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引導學生蒐集關於本文的相關知識,如大學聯考中曾出現

x年全國卷大學聯考作文題: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牆淋壞了。他兒子説:“不修好,必須會有人來偷竊。”鄰居家的一位老人也這樣説。晚上富人家裏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這天,我們仍然能夠在現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狀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和對事物認知的正誤深淺是否有關係呢?是什麼樣的關係呢?請就“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

七、教學過程

(一)貼近生活,導入話題

以當天作業導入,設置問題,問學生認為這天的作業哪個班寫得較好;或以班級狀況導入,問咱們班是否是一個很優秀的班級,引出學生對“是否優秀”的一個決定,讓大家思考做出這樣決定的根據,從而引出寓言《智子疑鄰》

(設計説明:透過問題的設定讓學生在平常事物、平常問題中貼近生活的思考。問題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二)課前抽背,鞏固基礎

1、抽背課文:《智子疑鄰》全文背誦,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背誦。

2、抽背結束後全班齊背,教師正音。

3、全班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設計説明:文言文教學務必重視文體特點和字詞積累,透過背誦、朗讀的形式讓學生品味語言的精妙,同時增強朗讀的語感。)

(三)作者介紹

(見課文下的註釋及導學稿)

◆此過程採用學生互相提問的方式,這樣激發他們對問題的思考和設置潛力,同時提高閲讀的興趣,更能夠鞏固記憶。

(四)教學目標解讀

(見導學稿及PPT)

◆採取學生齊讀、教師簡單解讀的方法進行,讓學生在課前做到目標明確,胸有成竹。

(五)朗讀寓言,翻譯全文:

1、請學生朗讀,完成課前預習

◆學生齊讀,教師注意糾正學生的字音。

2、提出翻譯有困難之處,大家一齊解決。

主要分三個步驟進行:一是學生自己默讀課文,用藍色的筆圈出自己不懂得字詞;二是同桌交流,初步解決疑難點,若同桌之間無法解決,則用紅色的筆圈出;三是小組一齊討論,將難點和自己認為的重點呈此刻黑板上。

◆此過程重視了自主合作,並讓學生將問題呈現為板書形式,重點更突出。但是教師要注意對課堂的組織和把控,尤其要給出學生規定好時間。

重點要落實的關鍵詞:

父:讀三聲,對老人的尊稱。

雨:讀四聲,名詞作動詞,下雨。

大亡其財中的“亡”:丟失(能夠比較《塞翁失馬》中的“馬無故亡而入胡”中“亡”來分析)。

智:聰明,在那裏是形容詞的詞類活用,“以……為聰明”。

(六)深入探究,理解寓意。

1、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2、要注意自己與聽話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説的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

◆此處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寓意,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指導,總結出概括寓意的方法和步驟:分析故事情節,品味關鍵詞語,抓住關鍵人物,多角度來理解。(合作探究)

(七)小結:

偏見往往使人理智混亂,看不清事實,所以我們該客觀、公正、理智地待人處事。

作為一名中學生,因為心智的單純和經驗的匱乏,我們很多時候更容易思考簡單,感情用事,這樣往往失去了客觀的決定,也失去了正確對待人和事的機會,甚至還會給自己,給身邊的人帶來誤解和傷害。

◆“語文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除了文章本身的內涵之外,教師的引導作用還應體此刻結合中學生實際狀況,對其學習、生活、交友等方面做以正確的引導。

(八)作業:

1、課外閲讀了解《守株待兔》、《鄭人買履》、《濫竽充數》等故事,理解其中的寓意。

2、用現代漢語續寫或改寫《智子疑鄰》。

八、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課時的設計上為一課時。

以前講解文言文時總是循規蹈矩,先講字詞意思,然後翻譯句子,最後梳理結構,但是本堂課我大膽的將問題先呈現,這樣讓學生做到了有針對性的學習,真正的實現了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

教學結束後,自我感覺導入較好,學生能形象的理解問題的設置,而且讓每個學生展現了自己的問題和困惑,教學中針對性更強。但是要讓學生敢於説出自己的疑惑,並主動展示,時間控制較困難,尤其是多角度概括寓意的“合作探究”環節的掌控更要依靠教師對課堂的駕馭潛力。

附:板書設計

30、智子疑鄰

《韓非子》

背景:宋有富人,天雨牆壞

情節:不築,必將有盜(子、鄰)

暮而果大亡其其財

結果:智——子疑——鄰

寓意:對人不能持偏見。

智子疑鄰 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條理,學習課文第一段。

學生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生活在海濱城市,可以經常看到大海,你喜歡大海嗎?談談自己體驗過的海邊生活情景。

2、看中國地圖,沿海城市很多,有沒有北面面臨着大海的城市呢?(煙台)

3、揭題: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煙台的海,看看哪裏的海有我們青島的海有什麼不同。板書課題。

再從地圖上了解一下煙台、渤海灣、膠東半島、西伯利亞、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過渡:這裏的海有什麼獨特的景觀?作者想向我們介紹些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看畫面,聽配樂朗誦,説説自己的感受。

2、是的,煙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點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請同學們自由輕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3、檢查自學:

(1)指名讀課文,評議糾正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什麼?

(3)分清段落層次。

三、學習第一段。

1、齊讀。

2、讀懂了什麼?(概括介紹煙台北面臨海,有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四、寫字指導。

1、説説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麼。

2、用鋼筆描紅、臨寫。

作業設計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煙台的海

煙台 北面臨海

[煙台的海優質課教案及教學設計(附課文原文)]

智子疑鄰 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會將有理數的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

2.通過把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通過有理數的減法運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揭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滲透事物間普遍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建議

(一) 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重點是運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熟練進行減法運算。解有理數減法的計算題需嚴格掌握兩個步驟:首先將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然後依據有理數加法法則確定所求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理解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是難點,突破的關鍵是轉化,變減為加。學習中要注意體會:國小遇到的小數減大數不會減的問題解決了,小數減大數的差是負數,在有理數範圍內,減法總可以實施。

(二)知識結構

(三)教法建議

1.教師指導學生閲讀教材後強調指出:由於把減數變為它的相反數,從而減法轉化為加法。有理數的加法和減法,當引進負數後就可以統一用加法來解決。

2.不論減數是正數、負數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數減法法則。在使用法則時,注意被減數是永不變的。

3. 因為任何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再規定幾個帶有減法的運算律,這樣有利於知識的鞏固和記憶。

4.注意引入負數後,小的數減去大的數就可以進行了,其差可用負數表示。

教學設計示例

有理數的減法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

2.會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把減法運算轉化為加法運算,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推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有理數的減法運算,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揭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滲透事物間普遍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在國小算術裏減法不能永遠實施,學習了本節課知道減法在有理數範圍內可以永遠實施,體現了知識體系的完整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教師儘量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2.學生學法:探索新知→歸納結論→練習鞏固。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有理數減法法則和運算。

2.難點:有理數減法法則的推導。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提出實際問題,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新知,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以多種方式討論解決。

七、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計算(口答)(1)

; (2)-3+(-7);

(3)-10+(+3); (4)+10+(-3).

2.由實物投影顯示課本第42頁本章引言中的畫面,這是北京冬季裏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氣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氣温是-5℃.這一天的最高氣温比最低氣温高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生:10℃比-5℃高15℃.

師:能不能列出算式計算呢?

生:10-(-5).

師:如何計算呢?

教師總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教法説明】1題既複習鞏固有理數加法法則,同時為進行有理數減法運算打基礎。2題是一個具體實例,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把具體實例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點明本節課課題―有理數的減法。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師:大家知道10-3=7.誰能把10-3=7這個式子中的性質符號補出來呢?

生:(+10)-(+3)=+7.

師:計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有理數的減法優秀教案及教學設計精選(附練習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9llv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