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精品多篇)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 篇一

教學目的: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瞭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麼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迴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迴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着怎麼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並説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製的刑具

五、為什麼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同學説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後思考:

1、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麼?表達了詩人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過什麼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瞭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後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説説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願望實現沒有啊?(台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温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台灣正隔着台灣海峽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親,台灣迴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願望,那我們假設明天台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遊子,它最可能説的話是什麼?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説出來。

十一、同學門説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台灣之迴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着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裏,下課!

作業設計:

思考:澳門的迴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

《七子之歌》教學案例 篇二

第1節課

一、情感導入與歌曲欣賞體驗

1、導入:以輕聲的《七子之歌—澳門》的歌曲錄音為背景音樂,教師板書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2、提問:這句格言出自哪位詩人?他與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有什麼關係?

3、師生共議:這句格言出自我國現代著名愛國詩人、學者、烈士聞一多先生,它鐫刻在清華大學聞亭下的聞一多先生雕像後面的石壁上。正是聞一多先生對祖國深沉的愛,使他創作了《七子之歌》的愛國詩篇,在1925年7月4日發表在《現代評論》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組詩,組詩一共分七章。它們分別是: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衞;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澳門》是組詩中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門即將回歸之際,作曲家李海鷹,用深沉、誠摯的曲調為《澳門》這首詩譜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響徹了神州大地。

4、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

5、師生共議: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彷彿注視着400年的澳門滄桑,蕩瀾着40萬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與處理

1、請幾位會唱這首歌的同學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門》。

2、演唱歌曲;和伴奏帶。

三、聽賞《1997天地人》序曲

1、教師導語: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抒發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

2、聽賞交響曲《1997天地人》序曲(不出示標題,為下節課做鋪墊)。

第2節課

一、欣賞交響曲《1997天地人》序曲

1、音畫同步:在音樂聲中出示作品的標題和香港的夜景圖像,提示同學去想象音樂的意境。

2、簡介作品:交響曲《1997天地人》是中國旅美作曲家譚盾創作的,1997年7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個樂章,莊嚴壯麗的古代編鐘聲;天使般純潔的童聲;大提琴低緩的吟唱;交響樂隊熱情的合奏;表現了歡樂祥和的氣氛。作品淋漓酣暢的抒發了香港迴歸祖國的莊嚴時刻,億萬炎黃子孫的豪邁心情,同時表達了中華兒女經歷了百年滄桑對祖**親的深深祝福。

二、復聽作品

三、播放歌曲《東方之珠》、《鼓浪嶼之波》,出示課件歌單,請同學隨錄音一起演唱。

四、教師演唱

一首自己譜曲的歌曲《消失的愛》,這首歌的詞作者是一位生活在台灣,孤獨、病殘、年逾古稀的台灣老人,歌詞表現了老人對年輕時代在大陸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台灣和大陸千古一脈,是祖**親的一個孩子,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在,台灣與大陸尚處於隔離狀態,海峽兩岸的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盼望親人早日團聚。

教學反思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而創設情境則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讓教學進入情感領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憑藉情境,把知識的教學、能力的培養、智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在悠揚、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門》音樂聲中,開始了這堂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這首歌的背景音樂下,充分談談對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的瞭解,任何角度、任何方面都可以,因為課前有預習,因為沒有固定答案,學生很興趣高昂,為後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接着在讀通順詩歌的基礎上,我給予學生質疑的時間:“在詩歌的內容上,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不解與疑惑。我緊緊把握好教材,明確重點難點,對課堂教學的目的進程做到了心中有數,將有價值的疑問因勢利導,納入自己的教學思路中,如學生提出的為什麼稱為“媽港”?擄去肉體是什麼意思?對學生提出的枝節問題如生詞的意思,我靈活處理,讓學生互相解決,從而牢牢把握課文的中心。

再從想像入手,讀中悟情。想像是學生把文字變成形象的再創造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語言文字,展開想像的翅膀,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及時切入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畫面通過朗讀再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想像,走進了作者的心靈深處,更深的體會了感情,得到了薰陶,受到了感染;又通過朗讀,進一步品味了語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現了語文特點。如我引導學生想像在澳門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麼?讓學生體會不僅僅是生命、是財富,更重要的是尊嚴、是主權……在此基礎上我追問:“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佔,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使學生不由的產生與當時澳門民眾一樣的悲憤之情,一樣的傷心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中悟境,讀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這樣的朗讀才會“有聲有色”,這樣的朗讀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到作者生生流動着的感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vvkr1.html
專題